切换到宽版
  • 1434阅读
  • 2回复

怎样读‘周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宋豫人
 
发帖
155
开心币
0
好评度
15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15
怎样读‘周易’
读书论坛网友专题讨论(2)——周易专题——
主持人:唐山居士
时间:2002-10-10晚7:30-9:30

[唐山居士] :唐山居士在此等候各位多时了。大家晚上好!
[一晕]:谈当前习易存在的几个误区...一:易是科学的误区
一:易是科学的误区很多易学者多年来试图在证明易是科学(当然是指西学的科学概念),试图说服今人对易的接受.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易.做为我中土之首经,是我先圣在人类驱吉避凶的本能下,观天察地,远取诸物,近取自身.悟出天.地.人(三才)之相连相通,万物归藏于其中,其有道至简谓阴阳哉.取三才之大象创阴阳符号而象三才(六十四卦)之总模式也.其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西学之科学谓之易含一枝也,古圣视之谓下用之小技也.易是远比今之科学更高层次更宏大的学问.易就是易.若一定要科学这两个字的话.易应视为广义科学.
[曾点] 赞同一晕的观点。我曾经问过唐山居士,这"易"字应作何解?
有人注解〈礼记-中庸〉时曾这样解"易"字--"易":平地。引申为平安的地位。易经之"易"与此"易"有无关系?
[唐山居士]: 可你说的不是周易的易。
[曾点]: 周易的易为何称易?
[唐山居士]: 我反复说过在周易中易的意义为场,没有第二个解。我有专文论述。

[唐山居士]: 我认为周易的误区,在于人们没有顺理成章的看懂它。
[狼王]: 唐先生, 你说 易经的内容是一书而就的,还是后任不断补充的?
[唐山居士]: 这个问题,很难说.易的内容很庞杂。易经好象是一体的。易传就不同了。
[狼王] 唐先生,古书中很少有记载(尚书,论语也之略提一二)。 只是到了汉代,才多起来。 到了宋,易文化丰富了许多。清朝也使之丰富不少。道家的陈搏, 另外儒家的周敦颐,朱熹等大家,都对易进行了考证,并加入了自家的思想进
去。所以易是不断发展的文化。他包含了中华民主朴素的哲学观点。正式前人也想我们现在这样努力去解易,所以现在才使易变的前资百态。
[一晕]:呵呵...经中符号乃三才之模型,文字乃圣解...传乃第一批论文集...呵呵...
[唐山居士]: 三才是后人理解,并不能代表易经的原意。卦的符号是尺度符号。
[fangkc]: 易经爻辞不可能一人写成的,应该有一个积累、验证过程呀
[唐山居士]: 我并不认为易经全是占卜之辞

[一晕]: 谈当前习易存在的几个误区...二:褒义理而费象数之误区
二:褒义理而费象数之误区
主流一直持褒义理(宇宙真谛.人生大智.治国方略)而费象数(科学发明.吉凶预测.旁通术数)之态度.得义而忘象,随意发挥.几成无源之水.视象数为迷信.术数而不知象.数之重要.
[唐山居士]: 研易的误区,在于人们随心所欲的对于周易经文的篡解
[曾点]: 我还是以为一晕说的有道理。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地解释易经,而是认知的差异。
[唐山居士]: 那么我问你:你看一本书,是依据原著还是依据注释呢?
[曾点]: 当然是原著。但对原著的理解,要有历史人文及历史语文知识。否则不可能理解原著。
[唐山居士]: 这一点算你说的对。我觉得更主要的是依靠历史存在主义。我们不能离开基本的历史而主观的臆断

[曾点]: 你怎样读周易的?为什么对周易感兴趣?
[唐山居士]: 我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最大的收获是像喝了一杯清泉

[不屈的战士]: 一晕君,你能否拿出人们运用周易去搞术数的成功例子?
[一晕]: 呵呵...古来成功之例太多,不可一举...人类对未知吉凶的探讨乃有别于其它动物的大智也...今之科学也不例外...
[不屈的战士]: 以及用来搞吉兄预测等等的成功例子。
[一晕]: 呵呵...人类是实惠的...成功几率太低的方法早被淘汰了...

[一晕] 谈当前习易存在的几个误区...三:将主要精力用在已发生吉凶之误区
三:将主要精力用在已发生吉凶之误区
易.逆数也.先圣取象设卦以探讨未发生之吉凶也.而今之先生以主要精力用在已发生过之吉凶,乃大误也.京都青年政治学院定国先生(易界名士)竞在国际研讨会上讲出,谁能道出我过去都发过什么大事,我就相信易之大能(语之大意).晕道当堂斥之,可见今研易者误之大也.家有几子,问老母最准也.混过何差,询吏部更确也.患过何疾,望诊即知也.何用习易乎?

[唐山居士]: 占卜之术是易之流,而不是易之源
[一点道理]: 不一定吧。也许易经的源头有两个:占卜+八卦。 窃以为易经的本意是变化之道。
[曾点]: 有道理。易:变。符合宇宙规律,它之所以受欢迎,生命力长久不衰,正是因为它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一晕]: 谈当前习易存在的几个误区...四:用西方思维方式习易之误区
四:用西方思维方式习易之误区
易,乃取象比类之思维(连三)为主,而西人乃逻辑推理之思维为主(连山).故习易者用西人之思维可为一方,则不能悟出易之真道也...取象比类,举一反三,知天地而达人事,乃习易之真谛也.
[習習谷風]: 窃以为从某方面来看:东方注重内涵底蕴,西方则在乎实用性,易经在古代有实用价值,可到如今就成迷信了。
[狼王]: yeah! 取象比类, ,举一反三. 中医理论就是是构筑与此吧? 中医应该与易密不可分.
[曾点]: 东西思维习惯之差异,则源于东西文化之发展。东方文化渊源流长,西方文化也可能只是从中分出的一支呢。所以东方文化具有的含概性,是西方文化不能比的。

[習習谷風]:既然“道可道,非常道”,那各位道兄还“道”个什么来着?向唐先生请教个问题:学以至用,可您钻”易是为何用?难不成是和我一样考试之前去占个吉凶?
[唐山居士]: 也许用我们现在的思维观念学习这类东西很难。

[唐山居士]: 我不是一昧反对从周易派生出来的民俗文化。只是说我们要理性的认识它。
[六然居士]: 大哥言之有理啊!
[唐山居士]:科学与宗教与神学的冲突,那是历史。也许将来也会融合。

[一点道理]:占卜有探究人道之意,这是易经的源头之一。问题是八卦是怎么出来的?它最初的作用是什么?
[唐山居士]: 你如何认为占卜就是易的源头呢?
[一点道理]: 论吉凶不是在占卜吗?
[唐山居士]: 为什么说言吉凶就一定是占卜?你能说明易经里哪一句话是占卜?

[曾点]:唐山先生,你说你1981年接触了易,当时是什么情况,你能讲讲吗?你为什么对易有这么大的兴趣?
[唐山居士]:易之祖是天文学家,多少是与天气学是相关的。我的细胞中本来就有易。是先祖的基因。
[一点道理]: 这一点可以认可。八卦是不是测天的?

[山君]:真正读易读得好的是苏洵
苏洵说;“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信而不可废,尊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
为之幽也。”
苏洵认为,《礼》中关于礼义礼节的规定非常明了,没有什么不可以测的。凡人之所以取信于人,必须没有什么不能让人测不透和看不明白的东西。但是,“明则易达,易达则亵,亵则易废,”明白的容易了解,容易了解的就容易被忽视,忽视了的就容易被废弃。
圣人为了不让容易了解的《礼》被忽视、被废弃,就创立了《易》,“观天地之象以为爻,通阴阳之变以为卦,考鬼神之情以为辞”,“以其中有所不可窥者”,“以神天下之耳目”,使圣人“如神之幽,如天之高”,“以持天下之心,而济其道于无穷也”。
[唐山居士]:他是从文人的立场上来看易。就象曾点看易 。
[曾点]: 易本是文人的产物。是人掌握了文字符号以后对世界认识的表达。
[唐山居士]: 过去的文人不就是结个绳记个事。

[一晕]: 谈当前习易存在的几个误区..五,心诚则灵之悟区
五,心诚则灵之悟区
今有先生曰,笃信则心诚也.晕以为,误也.易者,决疑也.人逢大事犹而不决,问师询祖求解之切,以心至诚也.易之推吉凶,乃灵通也.
[左拾遗]: 不同的人对心诚的理解和解释均是不同的,这种状况造成了十分复杂的局面。
[狼王]:有点神了吧? 嘿嘿..
[曾点]: 这点我不赞同。
[六然居士]: 是吗?我也觉得一头雾水,晕~~~
[fangkc]: 晕是有神一派?
[不屈的战士]:越玩越玄虚了,弄出一堆文言文了
[一晕]: 呵呵...见笑见笑...晕文也...

[一晕]: 谈当前习易存在的几个误区...善易者不占...
善易者不占...
易...逆数也...言其未发生也...
吾先民入智以来,皆求吉避凶也...
玩易者,焉不知吉凶何方乎?
圣人境界,在自知未来也...
凡人欲知,不达圣境,需依圣人模式占后知之也...
善易者,古指近圣者也...
故不占而知之也...
[曾点]: 有道理。圣人者明智也
[不屈的战士]:"圣人境界,在自知未来也" 可是这个圣人是谁?

[fangkc]:唐山:"善易者不卜"如何理解?孔子"五十学易"卜不不?
[唐山居士]: 应该说易是源,而卜是流。周朝之前易好象是一种文明。从这一点来看卜比易小的多了。
[fangkc]: 哈哈,源小流大呀!甲骨文化,卜辞比重不小。 原始文化中,巫、卜、宗教都相关呀。考古发掘的甲骨是不是与《周易》有关?
[唐山居士]: 严格来说是与易有关。起码其中的甲子数。也许商以前与周有另外一种易文化。
[fangkc]: 研究甲骨卜辞的专著很多呀,都是很严肃认真的学问
[唐山居士]: 你看到甲骨文中八卦符号形式的东西吗?我看有人说的那种东西不象。
[fangkc]: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与卜相关呀
[唐山居士]: 我认为将甲骨文仅仅看成是占卜之辞,是简单了。好象是记事体的东西。龟骨记事好象是一段文明。

[fangkc]: 《十翼》中的"子曰"与《论语》的关系如何?《论语》与"卜"的关系又如何?
[唐山居士]: 易传中有三十二句子曰:好象是孔子的话。不过那只是象批语式的插话。老夫子好象是比史巫高尚呀,他是不肖与史巫同流的。
[fangkc]:我意见:孔子"卦象"不是卜、蓍求得的,我准备写一篇

[大话中油]: 唐先生:经既是史,易经是史吗?
[唐山居士]: 我只能说经中有史。周易好象还不能算是一本历史书。但其中反映的一定历史内容。

[曾点]: 唐山先生:你讲讲:易文明是巫卜文明,还是人类理性的文明?提纲里写的。
[左拾遗] 你见过农家用具方面的习惯吗?比如饭勺子坏了,他不仍,他要用它做盛食料的用具;种地时手头不方便,就用它来盛化肥;某一日调试农药,也顺手把它拿过来搅和一下。只是叮嘱说,再盛食物时要先刷一刷。我要说明,易可不是一个饭勺子,但人们在用它的时候,往往发生前面的习惯。
[唐山居士]: 是民俗应该尊重,是神秘应该探索,是糟粕应该扬弃。不区而分之,是科学的。 不加以区分是不科学的。 对于巫卜文化,我们用简单的思想去认识也是不科学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巫卜是一种民俗文化。
[曾点]: 这其实是古代人们的生存状态。是天人合一观念的自然反映。
[唐山居士]: 我的结论当然是后者。易的关键字。是圭。你从圭中领会出来什么吗?
[曾点]: 圭,土地,实在的土地。西西,瞬间的灵感。(11日查字典,这个字原是配玉。)
[唐山居士]: 你看看周礼冬官考工。圭是什么意思。我明天给你发上来。

[曾点]就这个思路:“易之祖是天文学家,多少是与天气学是相关的。”请唐山居士再深入地给我们讲一讲。
[唐山居士]:中国历史第一页第一篇羲和测天。是利用天文学制定历法。可谓是易之始
[华山剑]: 古人用肉眼观察不到天象的极大极小处,于是,古人就要寻找宇宙运动的模型,就是水运动...
[一晕]: 呵呵...天文学和远地学有区别吗...天为何指?
[唐山居士]:古人的天指宇宙星辰。地指土地。
[曾点]:好。
[一晕]: 呵呵...不全对...天有多指...呵呵...

[六然居士]: 唐大哥,中医与易经有关系吗?
[一晕]: 古有曰:不知易不可言学问,不知易不可言太医,不知易不言将相...呵呵...
[唐山居士]: 叫的多亲切呀。应该说中医与易学有关的。与易经好象说的大了些。
[六然居士]:因为我们在老知青论坛里都习惯这样称呼,大家亲近一点不好吗?原来易学与易经还有那么多讲究啊。

[曾点]: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最早就叫易经吗?
[唐山居士]:: 汉以后奉为经,周时期只称之为易或周易,再以前不知道了。
[曾点]: 请唐山居士谈谈周易时代和周易的作者。
[唐山居士]: 周易是产生在西周成康时代,它的作者是周公旦。我有这方面的论文。

[大话中油]: 唐先生:易经有什么缺点?延续下来的思维影响中国人的诺奖吗?
[唐山居士]:我认为易经优秀的思想早就融合在我们民族的思维之中了。我们应该把易看成阳一块基石,...

[华山剑]: 八卦——八观——百灌——百灌(huan)
讨论周易,一定要建立起模型概念;还应该把个人的主体加进去!九宫为人心啊
[曾点]:宏观--宇宙,微观--人。
[华山剑] :对!既然中国古人由于手段的局限而无法观察到宏观世界,就必然要内观求证!这就是中国养生学为什么在旱晋以后越来越发达的原因

[屈的战士]:我觉得:宏观--人,微观--宇宙。比宇宙还大的,是人。
[左拾遗]:这有个主体认识方面的问题。:

[一点道理]:唐山:包牺氏始作八卦,你能描述一下过程吗?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八卦图最先是测天工具,是探索天道的,天人合一,后来应用于探索人道,遂成易经

[华山剑]:庖牺氏,就是熟食民族的意思!庖牺氏做八卦,无非就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确定对应天象而已!做八卦问题,我觉得并不复杂,是不是我们把其想得太神秘了
[唐山居士]你好象认识疱牺氏?
[华山剑: 我认识庖这个字!这是煮熟食的意思!

[唐山居士]:各位,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总觉得我们今天的讨论没有讨论到实质上。关于周易这本书的话是什么意思,没有一个提问的。
[曾点]:你自己引导啊。你还想说什么?尽管说,我们听着。
[唐山居士]:我与你说,我二十年的功夫还没有露呢?

[六然居士]:唐大哥,今天网速太慢,我今天受益非浅,很高兴来这里玩。会见啊!版主,你辛苦,我现在先走了!再见!
[曾点]:以后请你带来好文章。
[唐山居士]: 谢谢你的光临。有空来家坐坐

[唐山居士]: 我作总结了。谢谢大家光临。易,我还没有讲完呢。欢迎我们继续深入的讨论周易
[华山剑]:解易,应该跳出山外又进山内,再跳出山外...... 易既溢,就是勾兑权衡为人所用的意思
[曾点]:为人所用最重要,没有研究它作什么? 没有用时,它自己就失去生命力了。


附录一:
周易--天朝时代的文明
第二节《周易》是天朝文化 (《中华周易初解》系列文章之五)
文章作者:[唐山居士]
一般认为: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并把《五经》《四书》定为儒家的经典。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因为儒家的创始者是在春秋时期,儒家文化就是在春秋时期也还没有成什么大气候,直到汉朝儒家文化才登上了大雅之堂。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儒家的出现.距今不过两千多年,历史还没有过半,我们不能横断历史把中流当作源头,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儒家存在之前,就是我国的天朝时期有没有文化?有的是什么文化?这些是中国的文学家和史学家都没有详细综述的问题,长时期以来人们用儒家文化来掩盖天朝时期的文化。我们基于以下两点来说明天朝时代我们的民族应该有文化,且有不同于儒家文化的文化。
1. 我们熟知的历史都可以说明,天朝时期是我们民族强盛时期。它的强盛不仅反映在经济和军事上,更主要的是反映在文化上。诗书礼乐大国万邦来朝,这正是这时代的写照。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天朝时代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大国。.
2. 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形成在我国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改变的时代,这是天朝的封邦建国的制度开始覆灭,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的时代。儒家文化正是被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列为官方的正统文化。尽管儒家文化脱胎于天朝的历史时期,但是它还是发展于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历史朝代。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儒家文化看成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国家文化,而不能算作是天朝时期的文化。 .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应该有两种不同的文化。这就确定了天朝文化应该有别于儒家文化。
从时代的高度来比较我国两个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形态的文化是很有意义的。天朝时代是中华文明中兴时期,而儒家文化是产生一个没落的时代,天朝文化比儒家文化有更积极进取的东西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华文化的思想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是在于儒家,还是在于天朝?天朝文化观点的提出,可能引起政治的、哲学的各方面思索是可能的。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观点来分析中国历史出现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天朝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这对于政治家是有益的。其实,这两种思想和两种制度在秦汉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争论者实践着。
综合的看:中华古典文化可以说有三股经脉:这就是易、道、儒。
易:天朝文化。
道:过度时期文化。
儒: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国家文化。
我们准确的说明这些,当然是要从中国社会的历史形态来认识了。易、儒文化就是与我国古代社会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相联系的文化。而道文化是这两个时期的过度时期文化。严格的来说:儒文化虽然创始时期于春秋时代,但那个时代最有特色的还是老子为代表的老庄文化,我们可以把道家文化看成是两种社会形态过度时期的文化。易、道、儒文化好像是中华文化的三条主线。
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三次大重大冲击。第一次冲击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打破了天朝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次是南北朝时间佛家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第三次是近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周王朝的覆灭不是一般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它还是夏商周几千年来中国所实行的封邦建国的社会制度的灭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天朝的灭亡也必然伴随的是与之相联系的是天朝文化的消亡。说到了天朝文化的覆灭,我们当然想到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在这之前随着周王朝的没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也早就把脆弱的远古经典文化置于了死地。我们再从五四运动以后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批判,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可以看出在社会制度发生转变的关头,历史文化必然遭到劫难。
我们要更多的认识天朝文化,我们得先看天朝时代到底给我留下来些什么东西。人们一般都尊崇《五经》《四书》为儒家经典。其实,只有《四书》才算是儒家所作。《五经》大多是来自天朝。《五经》中《尚书》是历史汇编,《诗经》是诗歌总集,《仪礼》是宫廷的礼仪规范,这些史书、诗歌和礼仪可以都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但是细看起来,这些是都不能是文化思想方面的东西。远古中华文化的思想我们只有一颗稻草了,这就是至今还没有被人们破译的《周易》。《周易》是出自天朝王家遗留下最早的一本典章。《周易》是什么?它能不能填补中华远古文化思想的空白?这就是我花费十几年心血研究的课题了。

附录二:
尧谷观云......《连山》与《连三》
文章作者:[一晕]

尧谷观云......《连山》与《连三》

老爷子身体欠安,晕下山行孝陪之半月有余.今雨过天晴,见老爷子真气回转,康复如常... 甚喜! 巳时,晕持杖挥扇重登尧顶,静卧羲祖袍边.见尧谷云涛涌动,争向窜升... 约个把时辰竞有多
种祥云升天(晕师有云:谷之出云(云载气也)有祥云八数, 如飞龙云、腾马云、五彩蝶云、麒 麟卧云...).晕思渐入佳境...

易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晕无酒自醉,仿羲祖之圣法,古往今来,
四方上下,乱窜晕撞...突忆起圣人有云:古有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有郑兄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呵呵..

好一个善晕思的玄兄...《连山》者,《连三》也.羲祖当年,与晕同也...观山之出云,连连不 断,飘升于天...圣思渐成...自然之首道...连《三》哉!!!...天、人、地,三才之相连也.. .
吾族之天人哲思成矣!!!

《连山》者,有道兄解之曰:古圣生于山地,立山前望,山山相连...故连《山》哲思成矣.... 若此...从三山推之万山...从分子、原子推之无穷...乃同道也...今已知山外有山、有丘岭
、湖泊、平原、大海而不同矣...连《山》之误,乃于唯物无穷之误同也...呵呵...

晕以为...连《山》者,乃连《三》之误也...

(豫人壬午夏雨后观云于尧顶)


附录三:
晕道之观点......回周兄
文章作者:[一晕]

晕道之观点......回周兄

看了大师两篇倒地晕划易经后,勾起了我的好奇。

我有个朋友业余研究周易有近10年,对周易如痴如迷,据他讲,用易经占卜可以很准确预测 未来(基本上100 %准确的意思〕,但有几个找他占卜过的人却说他一派胡言,当然事后他
也有一通解释。在我看来,周易产生于中国朝代最长,学术最自由的周朝,中国人几千年前 的智慧到今天还备受推崇,里面的道理肯定不少。

我想请教大师的问题是:您认为用易经占卜准确度高吗?为什么?

周星池顿首再拜


呵呵...周兄言重...晕道观点...
今人喜用现代语言,称之为预测.晕道以为,此为易糸统基本用途之一.易之用, 晕有一小文如下: 略

周兄朋友所学,大致术数之类.易逆数也,乃据自然之大道以求未发生也.从大理上, 是有其理 论根据的.用易传载之筮法,今人多不会用.而术数之众法,乃各朝之小圣贤据易之大理,加
之其对当时之超前意识造出的小程序, 凡人习之,可近小圣之境也。古时乃农牧时代,故今术数类在大农牧地区准确率较高而在大都市准确率极低也。用现代社会规律修正旧说乃重要
也。

晕道以为,易道乃自然(天地人)_之大象,乃自然之本源大规律。故对自然.人生. 社会等未来之发展大势之预测,准确度是相当高的。而对个案小事之具体预测,其准确率是较低的。
高低还与习易者易学功力超前意识等有关。今人西学之天气预报,真准确率与吾古人用术不差上下.而今人西学对大势之预测之术,较吾古学繁远矣。

附录四:
呵呵...闭关七日,收获不小.......羲尧论道

前伏七日,依例前往尧谷入二祖洞闭关悟道.一斤尧液下肚,晕思渐入佳境.轻清晕灵摇摇晃晃 漂出洞外,随云向山顶飞去.仰首上望,只见尧帝恭首而立,羲祖披袍而坐,似论道正中.晕悄落
尧兄身后,恭首而驻,未敢搭腔. 只听羲祖开言曰:一晕小徒不在洞中闭关,来此作什? 晕答曰:小徒闭关之中,似听山上有论道之声,故来一看,不想惊动了二位先祖, 小徒这就回洞去了.

待晕回身时. 羲祖又曰:慢!一晕吾徒上前来.汝这次进洞,为何来者?道来听听. 晕答曰:日前小徒尧顶观云,学先祖您观天察地...之所思,悟出连(山)者,乃连(三)之误也.连
三者,乃吾族天人哲思之思源也,三才之首也.只是归藏之为何思?晕颇不得要领. 故入洞闭关而悟之.

尧兄突然插活曰:呵呵......晕弟福气大矣哉!为兄刚刚向羲祖问到此处,羲祖正要解之,就被 晕弟撞将上来...呵呵呵呵...羲祖呀,就让吾晕弟也听听吧?!

羲祖曰:呵呵...用汝多嘴.以晕徒大智,但听无妨.....呵呵...

羲祖开言曰:贰位小徒静耳听来.当年尔等师祖吾登顶观云,谷中龙云上升,连连不断, 绕吾身 而直上九天...天、人、地(三才)相连相通之羲思渐成矣...好象晕徒日前也曾悟到此... 实

可喜可贺哉!连三哲思成矣,羲又思之:三才之大,无所不包,万物无不归藏于其中矣.观四方上 下,察古往今来,归藏于其中之万皆有序有象而有道矣.大道大象之宝藏皆简而归于其中矣.. .

羲又观河之图洛之书,万物之大藏----阴阳、八卦又成矣...呵呵.....
~~归藏者......三才之大,连矣;万物无不归藏于其中矣.万物之大道大象皆藏 于其中矣.其大藏阴阳、八卦之至简矣!为示后人,尔等师祖还留了魔盒、鬼工球传世...只可
惜后人当奇物而赏之,只不知其中存万物归藏之妙道也......

晕尧贰位曰:哦.......哦.......

羲祖又曰:时辰不早,吾与尧再论几句和汝无干,晕徒回洞去吧!.....呵呵......
豫人壬午头伏一日划于尧谷


附录五:
什么是易经?
文章作者:[一晕]

什么是易经?

在下习易悟道多年,又喜饮酒晕划. 酒席间常有人问之曰:听说老兄研究易经,晕扬四海.是否能给俺哥们讲点,到底什么是易经?哥们一无所知,要简单点哟....酒友之求,当不可拒, 随晕

划之...呵呵

易经吗...也有人叫周易...怎么说呢?就是咱老祖先在很早以前(大约在周朝前后) 搞的一个大学问,后来成了咱中土最大的学问,有的讲是群经之首,有的讲是万学之源.统领咱中土几千

年.只是近百年来西人学问传过来后,今人才不知道易经到底是什么了.

人们很早就有一种强烈的趋吉避凶的本能,实际上其它动物也有.要想趋吉避凶, 就要先知道吉凶可能在何时何地出现,好趋之避之.我们的祖先观察天,观察地,又观察自身......突然开
悟,发现我们生活的天地都是有规律的,如阴和阳是最大的规律,用一长横符号代表阳,两短横符号来代表阴.后来又扩展到了八卦直至六十四卦等等,八卦就是用天地水火等八个角度来描
述发现的规律....(详略).并认为,我们是立于天地之间的生命,也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和天地的规律是相连的,是同步的.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能中知人事,就能预测未来.也产生了后
来说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们的祖先就用阴阳符号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多个角度来试图全面表述天地人( 即我们宇宙间)的总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后来祖先们又把这些符号卦加入了文字解释... 就形成
了我们说的易经或周易.它有很多用途,哥们常讲的算卦也是其原始基本用途之一. 再后来专门研究这门学问的学问就叫易学. 对了,若那时咱祖先们把六十四卦那三百多个角度继续分解研究下去,分它个八百万卦, 也不
知要比现在的西方科学要先进多少哟.只可惜当时认为描述的够清梦了,就返回去追源寻大道去了.

呵呵..............

此文后的跟贴:
[六然居士]: 喔,我也想了解。有时候我感到人类有好多问题好奇怪的
[华山剑]: 周易————宇宙;周既周,宇既易和一。周易学,就是探索宇宙统一运动模式的学问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一晕]对...就是先民用六十四卦试图模拟天地人这个大宇宙总规律...好象还干的不错...呵呵...


附录六:呵呵...帛书易谈孔夫子习易
文章作者:[一晕]

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其用,而乐其辞.后世之世,疑丘者或以易乎?子贡问: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我观其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


附录七:大易赞
文章作者:[一晕]

大易赞

族人中原出雾先, 易道携天领大汉;
黄河洛水龟马遇, 伏羲八卦象天颜;
夏易连山天人地, 商易归藏宝珠还;
文王羑里演周易, 六十四卦天下传;
趋吉避凶先祖悟, 占天神算佑民缘;
孔师立传论大道, 象彖文言宇宙谈;
穷理尽性至于命, 太极两仪三才全;
形上为道形下器, 天人合一吾龙盘;
天行大健人不息, 地势大坤国德延;
一阴一阳谓大道. 刚柔相推方圆旋;
两汉易学今古在, 孟京荀虞王郑玄;
晋唐玄义老庄进, 豫卅高士王弼玩;
郑王之争孔韩继, 义理象数同登船;
两宋研易宏儒道, 邵刘程张杨朱诠;
明时程朱本义贵, 宋替汉唐立经坛;
清代夫之总大易, 褒气贬道无新编;
今人习易枝头众, 多借西风小技缠;
君问大易有何用, 宇宙真谛大智禅;
科学发明治国小, 预测术数雕虫椽.

   (豫人辛巳秋于尧山)


附录八:《易》 之 用(摘要)

   第十一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易》 之 用(摘要)

   (论《易》六大基本用途及学《易》研《易》方向) 宋庆胜(豫人)

   《易》做为我们最远古的学问,自进入文明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万学之源。时至“唯物”、“科学”的今天,全球《易》热升温,学《易》研《易》者群涌而起,
但对《易》之用有基本了解者实属寥寥,大多如入雾山,难得入门。 本文对《易》之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易》对我们的指导。

  一、《易》大用: 宇宙之真缔
二、《易》中用: 人生之大智
三、《易》小用: 治国之方略
四、《易》末用: 科学之发明
五、《易》末末用: 未来之预测
六、《易》末外用: 雕虫之术数

   一、二、三可谓《易》之上三用;
四、五、六可谓《易》之下三用;
《易》之用可谓学《易》之根本;
用之《易》可谓研《易》之方向。

**********************************
http://songyuren.rongshu.org/ 豫人主页
离线卫子
发帖
1093
开心币
0
好评度
45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10-16
哈哈,豫人有高见。我个人认为,易是古人的整体观成果,当今人以局部的眼光来探究其真相时,难免人见人殊。另外,时空变了,易亦有所变,古由连山至归藏再至周易,皆因应天地之变;今人学之,若无变易的观念,难免刻舟求剑。晕兄说易占在农村比较准而城市多失误即为一例,因为城市的变动而远离早期的自然环境。






[此贴子已经被卫子于2002-10-16 11:18:08编辑过]
离线宋豫人
发帖
155
开心币
0
好评度
159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10-16
呵呵...高见不敢,实乃晕思...通天地以达人事力求三才合一乃吾古人之要思,今地球一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