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29阅读
  • 1回复

唯物變易制中哲学与氣功人体科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hen9182
 
发帖
1
开心币
0
好评度
10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11
唯物變易制中哲学与氣功人体科學
我在氣功修習中,深刻体驗到,并且也悟解到,要掌握氣功修習的真正要領,必須認真研究古老的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華夏民族固有的文化内涵,而原始的“辯証唯物變易制中哲學”,從八卦圖的乾、坤、坎、離、震、兌、巽、艮的大轉動,形象而具体地把天體各星球間的運行關系,用古老的數學形式演現在世人面前,非但如此,還把人體中五臟六腑、頭腦四肢,外生殖器,用八卦的形式,一步一步地把氣功人體科學演示於人世間。對於宇宙運行規律,天文學、人體科學,太极圖不但給予了科學的概括和深入淺出的說明,并且以“辯証唯物變易制中”的哲學思想體係,高屋建翎式的層層剝出其最深邃的學說的源頭,此源头無不由宇宙大數所衍容,在陰极返陽而陽极返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變易互用的學說中,巧妙的用“制”字把對立雙方例如;日与月,畫与夜、明与暗,陰与陽,生与死,水与火,金与木,禍与福,利与害,總之:一切對立雙方無不在太极八卦圖中得到“制”約。請看;金木水火出於土,又死於厚土,燥土生金、濕土生木,火可燥土、但火爍金而生水,水又濕土而生木,而木生火煅金生水,金木水火土,成一個大圓圈式的大輪轉如環無端。是金、是木、是水、是火、是土既可分又不可分。因為土中有水,土上有木,土里有火的余燼(熱土),即土中之火。土之地火的運行、可鍛金、可枯木、可化水為氣、可化木成火,水火金木俱死歸厚土,而生又由此土,古老的中華文化,把華夏稱中土、不正形象地說明了,黃土高原為什么成了中華各民族的發祥地,各民族為其開發、為其奮斗、為其盡力,從黃土高原的中原地區,到大西北、大東北、大東南、大西南、以及東西南北中五岳,形成華夏民族先民為其傾倒,為其興發而畢其終生,並且代代相傳,而把代表華夏意志的早期古老的先民黃帝,尊為歷史記載的始祖,而又驕傲地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黃帝對中華民族的最大貢獻,也正是他精辟地把八卦圖所衍容的妙理,總結概括成道學理論,而創建了以他為首的道家思想體系,道教徒把它稱為道,我大膽地把其命名為[辯証唯物變易制中哲學體系]。本文試圖以氣功人體科學的一個側面,來步步深入研究黃老思想體系“辯証唯物變易制中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及此思想體係對氣功人體科學的影響。
一:八卦、易學与現代科學
“道”是指宇宙運行中之客觀規律性,而這個宇宙規律包括了兩個方面,陽性之可見實体和陰性之不可見虛體,這兩方面之間也有其中心點,站在此中心則可虛可實,換言之即對立統一規律,中華民族的古老而又光輝燦爛的文化,就是在對立統一三才一體學說中,闡明了“宇宙規律”即元始,即是無極而太極,伏義氏先以八卦圖示此“宇宙規律”接著由<歸藏>、<連山>、<周易>以易學發展此“宇宙規律”學說,而至陳傳氐<太极圖>則更詳盡地、.更進一步地以陰陽五行學說,“河圖洛書”的數學原理,從陰陽推蕩五行各一性,而相推逆轉合歸一太極,从而返歸無極,完成了“宇宙規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並以八卦圖所揭示的“宇宙代數”學,印証和闡明了完整的“道”統體系。使易學從圖書到數、理,成為一個既簡扑又深邃的“十方歸一”的虛中實、實中虛之“辯証變易制中”學說的道學之完整理論體系,此體系既不神密也不難認識,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易哲學之三才一體論,正是從卦圖發展起來的“辯証變易制中”的對立統一哲學體系,我們不妨從下面來看此哲學體系,是如何由圖到書、由書到數理的發展過程。
在伏羲氏八卦圖中以陰(¨)陽(一)二個符號代表著宇宙之天(乾),和地球之地(坤),此二個符號的二重結合形成了少陽与少陰,合太陽与太陰而成四象,太陽天气之下降成少陽,由太陰地氣之上升而成少陰,從而在二氣之中清濁肇分,輕清上升為天,重濁下降為地,而分天分地。二氣交而四象生,四象交而万物生,則形成八卦。二儀者:日与月,在宇宙中懸象著明,日月相推而有少陽之春季、太陽之夏季、少陰之秋季、太陰之冬季。四季有立而有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夏至、冬至。四季之中春夏有分、秋冬有分,以成二至二分四立之八節,而完成了宇宙中地球上周而复始如環無端的四季運行圖,此四季八節之客觀規律,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和体會到的,所以伏羲氏以三畫而定卦体,把天、地、人三才一体巧妙地用卦圖的形式畫出來,正是此八卦成了易學之原,方由《歸藏》、《連山》到《周易》,而形成易學體系.這是自然界天地運行規律。
下面我們來看人體,我們已知道身體分乾坤處皆有之,因“一物本自一乾坤”所以身體有天、地、人三分,而人的頭部,眼以上大腦為天,唇到眼之間為人,人之口為地。自臍到胸之中段亦分天、地、人三分,自臍下亦三分之,而成三三九候之象。口中則為三分之細微体現,吾人之口內,上連天下透地,中牽連著五臟六腑,而且身體中的神經線,微血管,淋巴腺,及肌肉骨髓,則与口中息息相關,而与人體內之磁場、電場、光場更是關系密切,此三個場能既与宇宙、地球之場效應相拆又相關聯,亦即對立統一之場能矛盾運動,決定了人身的健康与否,這絕不是牽強附會之談,因為在我們的先祖的無文字時期,以結繩記事而形成的兩個符號(陰¨陽-)此兩個符號的對立統一,交叉變化,相反相成,正是后來文字的起源,最早大結小結,是數的一种表現,發展成后來的几個小結組成一個大結,也就是八卦之原。一陰一陽組成卦,卦分三才表明了天、地、人之關係,而卦之中爻正是指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天、地、人、人居其中而頂天立地,人既可依天經,又可順地緯,既能依客觀規律,又能制而用之,去奪取開發研究之胜利。
如上所述,人身上部是頭,亦分為天、地、人三部,三三究九,究九歸元則為空所覆,謂之上元,下部地亦分三部,亦三三究九,此九上連於空,而究之則成淵,人体水源氣化生机莫不究于此,上究九而明於外,下究九而明於內,內外明徹,上下相聯,則吾身之五臟六腑,總歸于上下三三究九之原,洞空歸上元,洞淵歸下元,洞明歸中元。而究九歸元,圓轉無礙無滯,空明澄徹,空中有光,明中見光,淵中亦同光,何者?空中既有日、月、星之光,亦有宇宙磁埸、電埸之諸多光線,地下有地磁埸、電埸即地球諸多物質之光原,人亦如之,若人能悟徹此三三究九歸元,而空明澄徹,与上、中、下三元歸於一元,分之為三,合之則一,三三究九,為空所覆,而歸無极之“○”此心法正是八卦之起源。
如上所述,易圖所闡明的是八卦之學,而八卦正是最具科學權威之學。因為八卦中衍容著數學、文字學、天文學、等諸多科學的起源。而易學本身是以日月升降輪轉不息,周而复始,四季變易,這一客觀存在,作為入門研究課題的起始點,這就把虛實(即包羅陽性世界和陰性世界兩种事物--陰陽)兩極的矛盾對立作為起手去闡發和研究,從中發現了元始之無极變太極,而生二儀、四象、八卦之宇宙代數學,以及宇宙間陰陽推盪而迭代返還這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矛盾對立統一觀,而去認識社會万物乃至宇宙空間陰陽二體。以人為主這一既有推理研究而達哲理,又有以事物生滅過程為依据的数學証明,而闡發了陰陽兩極無不在對立斗爭中發展,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矛盾的雙方無不在人們的主觀正确認識,總結和提高概括之后,進而又推動其變化。把天道為主反為客而服務于人類。這正是華夏始祖八卦--易學的精華。八卦与易學,把虛實對立斗爭歸結于無極之“○”這一中心,人們在無極之中可推動陰陽二者的矛盾斗爭,化為人類所利用以造福人類。它辯証地把虛實二體,相互作用的原理,用至簡至易的八卦圖闡發出來。其以陰陽二個符號代表0与1,在八卦中科學地總結了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用結繩記數而無法表述,卻又從最初的結繩記數法、總結和提高到宇宙代數學所應用的二進制、三進制、四進制、六進制、八進制、九進制、十進制、乃至十六進制、三十二進制、六十四進制、至64乘64進制的級數方程計數法。而從事物產生的年、月、日、時干支之數即可用上述的數學式計算每一事物的“大數”所覆蓋下的各階段時空中,從生長到死亡,換言之即每一事物的數學組成的環境變量,正表明該事物所具有的最小的個性量,隨著环境變量的日益改變而產生化分、化合之數學變量的符合与逆轉,即逆順變量的對立与統一,而确定了人的氣血運行的強与弱,因此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究竟是剛還是柔,而由性格的剛与柔決定了人的一生健康与否及作為的大小。同時也就決定了該事物以及人的存在時空的“壽數”。這一點,清代的黃元御在他的醫學著作中曾論証過,他指出“生理皆同,而情狀殊絕,五氣秉之不均也。《靈樞,通天》分言五態之人:太陰之人,秉水氣也,太陽之人,秉火氣也,少陰之人,秉金氣也,少陽之人,秉木氣也,陰陽平活之人,秉土氣也。陰陽二十五人,備言五形之人,是秉五氣之全者。一氣又分左右,左右又分上下,五行各五,是為二十五人。五行异氣,情貌爰別,而人之受氣,又有編完偏實之不一,清濁厚薄之回异,因而性質運命,高下霄壤。推其原始,總由祖氣而分。祖氣不同,故精神异其昏明,氣血殊其滑澀,五臟五官,以及筋脈骨肉,皮毛爪髮,胥有美惡之辨,靈蠢壽夭,富貴貧賤,于此懸別,所謂命稟于生初也。人与天地同氣,秉賦既异,乃与天運之否泰,無心而合,此氣化自然之妙也。”摘抄自《黃元御醫學全書》p816-817頁黃元御在此處,指明了人體出生時間与天体運行的關系,指出了天氣變化之天運与人體氣血運行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也指明了天運、人體氣血、与人的性格關系極大,而一個人的性格直接關系到一個人一生中的命運与前途。因為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性格,如果一個人不克服自性与客觀規律的矛盾,從而改造自巳本性的各种缺點,它是不可能在工作中得到順利的。可見一個人,由于出生時間,由于出生時環境氣候的影響,必然會影響一個人的主觀思想,加上家庭教育与社會環境,必然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前途与命運。這里最重要的是如何發揮自己主觀能動作用,把自己的主觀思想与客觀規律相符合、而達到天人合一。這就是八卦中,把人体与時空的關系,用三才一體而又“辯証制中”的哲學觀所闡明的人与自然的辯証关係。
可笑与可恨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不肖儿孫,對八卦圖所闡明的易學函容的這些科學領域不去深入地進行研究,并在深入研究中創造出新的科學並給以論証,而是把其用于占巫,使本極其科學的易學成了愚昧落后的占卜算命的封建迷信淵源。
換言之,八卦是古代結蠅記數初級數學、發展到高級數學的一种符號表達公式,是古代語言文字末產生時、利用數學符號以精确的宇宙代數公式,把語言文字用卦圖的形象表示出文字的端貌,為后代文化發展創造文字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它是文字的先河。更重要的是:八卦圖利用八卦圖形的推盪變易,不但把宇宙代數學以極其形象直觀,而又極其准确無誤、從低級到高級的數學公式,以符號組成的卦圖的方式隱密而又奧妙地傳給万代之后的賢者。可以毫不夸張地斷言:八卦圖所闡明的宇宙代數學為后代人打開宇宙秘密之門、打開人體乃至万物所賴以生存發展的密碼。亦如道家所言之“大數”,這一玄奧無方而又為一般人所不能夠明了的千年數學之謎,留下了準确的計算公式。(关於八卦中的數學科學,著者將在另一著作《論八卦与宇宙代數學》一文中給予專述。)亦正是此八卦与易學,為后代氣功人體科學奠定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中華民族与“大道”文化傳統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輝煌燦爛、華夏子孫們應引以自豪,并發楊光大。可悲的是我祖黃帝之大道文化,被某些法家者流引向專制而又形而上學的極端。另一方面又被少数道教不肖之徒引向唯心玄奧的另一極端,而致使中華民族之大道文化傳統被歪曲,成为變形變態的思想淵藪。這就為什么發源于中國的先進的文化往往為西方文化所接受,而在發源地的中華古國的大地上卻步步退化、甚而沉沒。試觀八卦的數學原理和定理,本是我們華夏始祖先民智慧的結晶,外國人据此演出二進制數學,而為計算机的發展奠定了數學理論基礎,可是中華民族之不肖兒孫卻以數學為占卜,而把八卦學演成了封建迷信之淵源,此其一。指南車為中華始祖黃帝所創造,西方利用此指南車發展為天文定位和航海定向,而華夏之不肖兒孫卻用為占卜地理做為墓葬之用,此其二。火藥本是中國最早的發明,卻只用於煙花焰火,而西方以火藥制造槍炮,此其三。敦煌學本發源於中國,而敦煌學的研究卻從西方發熱,此其四。易學本發源於華夏,它瀰淪著宇宙代數學、經脈穴位醫學、氣功科學、人體科學等諸多科學領域,以極其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之最先進的八卦圖給予出深入淺的解釋。它是黃老思想賴以創立和發展的文化根源。可是華夏之不肖兒孫卻把其化為巫學這一神密莫測、愚弄老百性幾千年的封建謎信之罪惡淵藪。致造成發源於中華大地之易學,為西方熱切地研究而中國道教學者卻沒有一個人躋身其中,真是可悲也夫!
夠了,諸如此類之反常之事不胜牧舉,民族后代的有為者,難道不應該以此深思?為什么華夏先進的東西會落成可悲的局面!中華民族的先祖們的文化智慧結晶,為什么總是為外國人所利用,卻被自家的不肖子孫所歪曲,而蒙上一層厚厚的泥沙?難道不發人深醒嗎?我們不妨從黃帝四經來看黃帝所創的道家思想体係及其哲學觀點。经言:“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摘抄自《黃帝四經》p35页。一個人的言行,總以得失而取舍,個人如此,社會如此,國家更是如此。然生有害,慾望,不知足正是一個人的致命之處,所以必須除人欲,戒不知足,才能夠正确待事待物,黃帝四經所說的道理以此為開頭,正是告戒人們凡事必須三思而后行,在對周圍事物的分析思考時,必須考慮得失,若以貪欲為取舍則害生,在無失而有得之時,必須戒不知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其次四經告誡人們必須不逆時勢,不違時而動,不自誣、不虛夸,而以“禍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摘抄自《黃帝四經》35页。提醒人們只有做到“無執也、無處也、無為也、無私也”摘抄自《黃帝四經》35页。才能公明至正,才能靜而至聖。並提議以此為准繩做衡量尺寸,如此為人自能“以禍為福,执知其極,反索之無形……應化之道平衡而止。”摘抄自《黃帝四經》36页。黃帝在四經中還指出,“抱道執度,天下可一也”摘抄自《黃帝四經》p68页。道家所指之“道”正是客觀規律的簡稱,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改變而改變。所以循“道”而行,就必須桉客觀規律辦事,方能有所成就。
黃帝經所指的抱道執度,正是告誡人們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老老實實地做下去,以客觀規律所示之法度而執行之,就是抱道執度。至於“道”之一,此一非數之一,亦是數之一,此一之大無外,其小無內,瀰淪宇宙天地而又歸中心之實點,一是點、是圈、是人、是家、是鄉鎮、是縣、是地市、是國家、是地球、是宇宙星空,正是如此解之,宇宙不但可一,亦可歸一。分之無外,藏之無內。是一非一非非一,既肯定又否定,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老祖先們,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時、亦改造著人們自己的主觀思維世界,而為我祖黃帝所總結和闡明辯証唯物之黃宗心法秘笈。它以至簡至易,出深入淺而不流于俗,玄奧高深而又易為操作,這就是“天道(環)還於人,反為之客”摘抄自《黃帝四經》55页。把黃宗心法之主客体關係直截了當地告訴了后人,這一句“天道還於人,反為之客”不正是辯証唯物主義對立統一觀點嗎!所以我認為黃帝經所闡明的“道”,正是客觀世界万物所衍容的客觀規律之大道,正因為是客觀規律所顯示的大道,他比乾天之大而無外,比坤地万物之小而無內。
更何況在宇宙空間有光波、電波、有磁場之磁波,這些波透過真空層而反映於各星球之空間,則形成了天氣變化。波是力的一种微小反映,波有長波、中波、短波,力亦如之,長、中、短、与大、中、小、實是數之三個界限,此三個界限可大略標明各种物質之界限數字。若依此三界而分之又分,則千變万化在其中,是觀察万事万物心法之原。
我們再來看,“方四面,傳一心,四達自中,前參后參,左參右參,踐立履參,是以能為天下宗。”摘抄自《黃帝四經》p49-50页。此言一心主四達(即四肢)之行動莫不由心之中主之,前三后三,左三右三者:太陽少陰行身之背,陽明太陰行身之前,少陽厥陰行身之側,中脈為之主,中脈又在其心中之中。黃帝四經在此處把人的身体中,經脈運行与氣功鍛鍊的關係說的是多么完整,此是多么完整的長生之心法。讀此語句,茅塞頓開,“道”功已顯而易見,而“牝牡相求,會剛与柔,剛柔相成,牝牡若刑(形),下會于地,上會于天,得天之微,……待地氣之發也,乃梦(萌)者梦(萌),而兹(滋)者兹(滋),天因而成之。”摘抄自《黃帝四經》p50-51页。則把道功的可操作性,明白無誤地躍然紙上。更況且“宿陽修形,童(重)陰○長夜氣閉地绳(孕)者,所以繼之也,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与德,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后刑以養生。”摘抄自《黃帝四經》p51页。更是畫龍點睛之句。老祖心法簡單明白無誤,而又至簡至易。更何況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事自然而知其寂然之机,則“大道”即客觀規律,無形無象,為死心而寂然者,則可洞然、可混然,而自然而然,不假思慮,視听触覺,不假安排用意。然人世處事万端,要掌握各事物的內在規律,若不在實踐中了解、調查、研究、學習,找出合乎自然而然之規律性,則失了本來面目岜能是正道哉。况且丹经一再指出身是鉛、是陰、是月,此體豈能明。氣是汞、是陽、是日,照徹皆空明。身命是惡、是虎,皆係於心腎。氣性是善、是龍,心死氣息相依。可見執著世俗求變化,豈知變化即是易,易而變用有不易,不易之体本為用,既利用也,則有變易生。所以用者必損,有損則須補益,補損互用,其用不窮。而且精情神性,一氣分精情,一氣分神性。神性為陽,精情為陰。神性歸心腦,精情歸于身。化此精情神性四象歸陰陽二儀,易合二儀而返歸一,則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身体虛空實太極,天地分之乾与坤,日照月明性情合,明心見性實凝結,一性定止三元合,自然而然歸無極。而一股正氣,浩然而存,坏事不做,好事力行,無后侮之可想,無前愆之可懼,不恐不懼,神自來栖,無前愆之可侮,氣自長存,無后過之可懼,氣自浩然而凝,然過愆皆由心身造,守此身心無過愆,若無大慈大悲賞善罰惡,乃至無善無惡,豈能達到無愆無過一派天理歸無極之“○”的真境哉。然而“守一,与天地同根”摘抄自《黃帝四經》58页。守一者,守中衝一脈,此一脈通,百脈皆通,連天動地而續我之一氣,自能与天地同根也。黃帝在四經中反覆指出,每一個人必須依著客觀規律辦事,並諄諄告戒我們“道之行也,由不得己,由不得巳,則無窮”摘抄自《黃帝四經》p59页。從上引述中,都說明了道即客觀規律,岜能由己之主觀願望。黃帝經還指出“天道壽壽,番(播)於下土,施于九州”,又说“天有恆日,民自則之,爽則損命,環(还)自服之,天之道也。”摘抄自《黃帝四經》59页。人身頭為天乾,腹為地坤,頭腦指令下土(腹)從之,而施於九竅,行之於四肢。這里我們已經不難看出,我們的老祖宗黃帝:把辯証唯物主義与氣功科學有机地聯系在一起。華夏先祖寶訓,既非比丘之虛幻,又非巫术之玄虛。黃帝經所說的道理,既可操作又可達到目的。先祖教導我們要按照宇宙(天)的運行規律,則天而行,又要刻苦奮斗認真修煉,否則“爽則損命”。老祖在經中反覆教道人們要守一、無為,而達齊身、治家、平天下之目的。若然心君放逸,意馬猖狂,勢必反福成禍,化利成害,身國岜能有一點生理可言。老祖強調不按客觀實際修持辦事,勢必被客觀社會所淘汰,此即“天之道也”。從上述不也証明;順天(那是順客觀規律),逆天(即是違背客觀規律),所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岜有他哉。 若以自已之修心養性去符合客觀規律,大道必成,岜有窮盡之處。誠能如此,則丹道之能事畢也。
三: 天干地支的分合与生克制化
天干主天運,地支主地气,交而合之成六十甲子之天運地气循環圖,此圖有象有理更有數,何以明之,請看:
十干原本是“物候的符號”“甲是种子生机發動,芽胞初裂將破甲殼而出土的形狀”,“乙是初生之芽尚乙曲的形狀”,“丙、炳明也,万物炳然著見而強”,“丁者,言万物之丁傳也”,“戊,茂也、物皆茂盛也”,“己之言起也,其含英者仰屈而起也”,“庚,更也,万物皆蕭然更改”,“辛,新也,万物蕭然更茂實新成”,“壬,妊也、万物怀妊于下”“即生机內藏”,“癸者,揆也,天令至此万物閉塞怀妊于下,揆下萌芽”(摘自《气功大典》淵源篇p15)可見天干把天運之象、理、數、簡要之物候符號圖顯現於世人面前,更何況華夏農歷紀年二十四節氣,把節与氣形象地体現在天干地支之中,更是以不可抹殺的形象,把物候的秘密(指万物生長基因之成長壯大衰老死滅更生,周而复始的密碼藏於其中)。再請看地支符號所標明之物候的象、理、數:“寅是万物開始萌動,由萌動而初茂謂之卯;万物之動,破土而出是辰;陽氣己盡(盛)是巳;陽盡陰生為午;末是万物長成果實結成而有滋味;陰氣主事賊害万物就是申;万物衰老是為酉;盡收是為戍;亥乃陽氣藏於下;生机滋于下為子;生机潛藏厄紐待發就是丑……地支的意義就是地的生物演變之象”。摘自《中華气功大典》同上p16页
不難看出天干地支不但指天氣運行,地氣之生發升降對万物的影響甚大,何況以万物之出生年、月、日、時、所用八字干支,把万物于出生之時刻,用簡扑的數學方式記錄下來,配上陰陽五行以推究其生成基因之原子、電子之數,即可把人類乃至万物基因密碼破譯出來,因為:
“天干地支說的形成類似於八卦的觀象取物,經引伸發展並与陰陽五行之說結合形成了一种复雜深奧的符號系統。”摘自《中華气功大典》p16页
如上所述,天干地支之交合,分拆演絡出六十甲子之纳音、及物候生成衰亡過程之符號圖像,演絡出物候起始之生辰八字之數,由此數象而及理,而理在其中,究其象、數、理,可知万物生成基因,甚至進而推究出万物生成基因的原子、電子、光子三者的密碼,而此密碼卻秘於無极八卦圖所衍容的宇宙代數之中,演易者若不能以此為契机,從干支的交互推蕩、變易返還的數學變量中,去窺測氣功人體科學的真蒂。去進入科學領域的探測,而只推究易學去知吉凶的迷信算命學,不能不說是對易學之無极八卦圖所揭示的真理的一大反動。我們再來看:在《道藏》(易外別傳)一文中,此文的作者精辟地、出深入淺的把人體与氣功的關係說的極明白請看:
“子時氣到尾閭,丑寅在腰間,卯辰已在脊膂,午在泥丸,末申酉在胸膈,卯亥則又歸於腹中。摘抄自《道藏》二十卷[易外別傳]p314頁(標點符號是作者所加,下同)
“人之心為太陽,氣海猶太陰,心定則神凝,神凝則氣聚,人能凝神入於氣中則氣与神合,与太陰受太陽之光無異”摘抄自《道藏》二十卷[易外別傳]p315頁
“神統於心,氣統於腎,形統於首,形氣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人之一身首乾腹坤而心居其中,其位猶三才也,氣統於腎,形統於首,一上一下本不相交,所以使其交者神也,神運乎中則上下混融与天地同流……夫神守於腎則靜而藏伏,坤之道也,守於首則動而運行,乾之道也。藏伏則妙合而凝,運行則周流不息,妙合而凝者藥也,周天不息者火也。摘抄自《道藏》二十卷[易外別傳]p315頁
“天之神發乎日,人之神發乎目。…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內鍊之法以目視鼻,以鼻對臍,降心火入於氣海,蓋不過片餉功夫而己”摘抄自《道藏》二十卷[易外別傳]p315頁
“以乾為崑崙,腹居下而中虛、八脈之所歸,坤地之象也。故易以坤為腹,天玄而地黃,故太玄以坤為黃宮,日生於東月生於西,故易以离為日坎為月,呼吸出入,升降上下往來無窮,故黃庭以呼吸為日月……兩目僅有日月之形無日月之用。”摘抄自《道藏》二十卷[易外別傳]p315頁
上述引証中,已經明白無誤地指出:人与自然關系密切,而人的呼吸似天地之日月升降,只有在呼吸中運功夫,排出體內廢气、病氣,吸進新鮮空气,以推進身體內的新陳代謝,進而打開中衝脈,並推動任督二脈輪轉不息,從而使衝、任、督、帶四脈似周天轉動,度數無差直至凝而不動,才能強身壯體。這就不難看出八卦及易經正是衍容著人體氣功科學,是指引后人繼續探討人體氣功科學的指南。
四:人體變易与氣功修習的对立統一
“ 神經中的液體通常稱之為動物靈氣,是三种液體(指人的動脈、靜脈、和骨髓液--著者注)中最純淨的一种液體”摘抄自《宇宙之謎及探解》p478頁。 蓋倫學說被伽代尼最后証明;肌肉和神經能被電剌激,“神經活動伴隨著電,這是一种奧妙的液體” 摘抄自《宇宙之謎及探解》p478頁。最后還發現神經受剌激卻感覺為閃光。從上述的引証中,已進一步証實了:中華民族几千年來,在健身鍛煉中所指出的,人體中的真炁确實存在一种特殊的功能,這种真炁能強化身体某一部分的机能,進而做一种特定的武功動作,而把武學發揮到最高的境界。此動物靈氣的有序集合和應用,正是人体真炁的集結和發放,況且科學已經証實了人体的大腦分成兩個半球。正如中華氣功早已証明了的大腦中具有太極形象,恰似陰陽魚的頭咬尾、尾咬頭的有機地結合,成太極圖之形象。而思維的唯心性,与現實的物質性,正是人生小宇宙內所存在的。更何况可見實体(陽性物質)、与不可見之虛体(陰性思維),正是人身心腦二個器官所具有的陰陽之二維性,通過人們長期社會實踐和文化學習的知識積累,組成人體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的三維空間,這一三才一体的可見活動舞台。由陰陽二維与人的文化智識, 社會實踐總結以及科學知識組成的三維性,進 而可探測四維乃至更多維的宇宙空間,而宇宙空間的虛實二個方面的諸多為人們暫時還解釋不了的迷題, 天体大宇宙与人體小宇宙的諸多难解之謎,最終成為可解釋--謎題總能得到破解。
不但如此,人體小宇宙中軀體的物質性与精神的唯心思維性,雙方的對立統一無不由人體生物磁場、生物電場和光場有机而和諧地集合于人體這一小宇宙中,三者無欠無缺,人人具足,這就比現代科學家所想像的要微妙的多,奧妙的多,宙宇中的難認識性与終可以認識和解釋,這一對立現象要統一,就必須由對八卦數學的研究,進而突破氣功人體科學的迷陣,通過對人體進行气功有序鍛煉,達到對人體小宇宙的不斷加深認識和理解,而對人體小宇宙予合乎科學的解釋,從唯象論到唯易論,并把唯象論(唯物之實性)与(思维的唯心性)二者對立觀點辯証地統一于太極論中,因為太極之體是陰陽初分的前兆,它孕育著陰陽二儀,而巧妙地把陰陽二儀的對立衍容于一個統一體中。而唯易論觀點即是中庸的另一种說法,不能也不可能解釋宇宙間万事万物的兩個方面,可見与不可見,可解釋与不可解釋,可解与不可解,因為中庸觀點与唯易觀點,看起來都中間而不偏,然而畢竟是偏离了中間。而“無极變易制中論”正是以三才一體人居其中,只有人才能解釋多維空間、多維世界的宇宙規律,如果人們的胸怀能容納下唯物与唯心、而制其中心點,使唯心与唯物二者的對立、既相矛盾而又互相依賴,既相排拆又互易、而又必須統一于一個無极之“○”中,任何矛盾的兩極都是既可分而又可合,一分為二、二合為一,一返歸于“○”,即是回歸無極,就可以在社會實踐中使親者更親,而促使敵人化為朋友,而達到無敵無親之最高境界,自能為宇宙文明做出偉大的貢獻!
我们以上述观点,再來观察人體: 乾為天金,即人體之頭部,上乾、下坤、左龍、右虎、前朱雀、后玄武、此為六合,對應于上唇乾、下唇為坤,左上七齒為青龍,右下七齒為白虎,右上七齒為朱雀,左下七齒為玄武。此為外象之對應。而人中为其中的上下左右之分野,人中實是一身之中。以內象而言,人中為通天之門戶。悬雍垂是徹地之關口,口里為泰和宮。則人中、悬雍垂、口里應天、地、人之三才,衍九宮八卦。舌尖為心苗,人神之主帥。舌上有神經線連肺、肝、心、脾、腎,此五臟之精、氣、神、上連人中,通頭部之七孔為天界,連體內之五臟六俯為人界,下徹下陰二竅為进幽冥地府之鬼道。而頭部之眼耳鼻口七孔竅,即七寶妙樹,舌喻為心火孔雀明王為心之苗,須籍七寶妙樹甘霖滋潤,才不致於被天地混沌之大火所焚傷,所以孔雀明王在天地混沌之時飛向西方,而栖息於七寶妙樹之下,方得甘霖潤澤而羽毛丰盛,此處之西方即乾金,求仙求佛,修仙修佛者,不明西方乃是我之頭部乾金交感之宮,离自本体而外求,不是自誤又誤人是什么?!更何況,真汞實木液而巳,此木液正是七寶妙樹之甘霖,正是只此甘霖木液才能“自有天魂制水金,是遇真鉛而成丹,得真土而相制也”這里的天魂是頭部乾金、腦中精神的代名詞,“水金”即七寶妙樹之甘露与瓊液玉漿之異名,真鉛則是孔雀明王的化身即心脏与血液,精神之瓊漿玉液霖灌于口中之真土,點化心火血液。而滋潤身內之五臟六腑,筋骨皮毛,正是丹成成不死之道,而昇仙成佛。
修士須明:陰中之陽實是腎中之精火,陽中之陰即是心中之血液,正是心火之血液這一陽中之陰。被腎中之精、水中之火的陰中之陽,薰蒸上炎而化火中水為霧气、進而滋潤五臟六腑筋骨皮膚,而促使五行之真精俱死歸厚土,凝而成丹,亦即怀聖胎。順便指出:口里法陰陽之金鼎,若人能迫令黃河之水逆流,過三關落神庭(即黃庭、亦即囗中)則化為雨霧而成瓊漿玉液,而讓心火之苗--舌尖承恩接送下重樓,入氣海凝而成丹。心火法象:列廿八宿有周天氣候、而似八卦四時之運行,“汞產東方鉛產西”心為火、木生火,所以心汞產于東方木,身是土,西南坤地是本鄉,練身鉛求真汞,此等妙喻几個懂,既然身心是鉛汞,泥文執象作么方,既然心身有乾坤,内外爐鼎有虛實,外非虛兮內非實,實非剛兮虛非柔,非虛非實實為中,非剛非柔是川源。此中机何處求?玄牝之中告君知,氣貫懸雍有真机,水火現,陰陽調,不息之息万万年!況且鼻連人中有金之法象,眼連口中,有日月陰陽之象。眼、鼻、舌三才定位可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則金丹之能事畢也。
陽符為1,陰符為○,此為天地定位不易之理,亦是不易之象,不易之數,天地定位,象在其表(即陰陽二個符號之象)而形象見萌則數在其中,0与1正是數之原,此二個數正是無可易代之數。地母得天父之陽符組合之則可易也:可易則少陽少陰生,先而返少正是初變,少到壯,此是二變,壯到老,此是三變,至老而死而四變之后化為游魂。則天、地、人、三才定位。卦由三畫組成:天陽為乾,地陰為坤,人得天地交感之氣而生、而長、而壯、而老,所以乾父为老陽,坤母為老陰,父母之業應由子媳代之,長男与長媳正是子承父業,只有子承父業才能后繼有人,才能延續、才能發展。
況且道法自然者,即天地二氣交融為一氣,地氣上升,天氣下降,二氣交會於天空雲層之中,而有雲氣之變化,方有風、寒、燥、濕、署、熱之六氣,化為雷、電、冰、霜、雨、露,有此現象之化,正是水火之功,自然界火來自太陽之功,水自月之喻,日、月、地球三星在宇宙中之運化,人若体此即可長生,況且水為“藥”,脉息是“火”。人身之水即五臟之精、髓、氣,火即心血之流通,人身之水火須藉天地水火之補充,才能旺盛,然而有太過不及之患,有此患則有補瀉之方与抽添之功,方能水火既濟、陰陽平衡,更何況丹道說千道万,無非原自身心。心是火、是神、是汞、是龍、是日、是魂、是氣。身是鉛、是虎、是月、因此身心之水火似日月之變易,才有丹道之變化。
体此日月變易之道,明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之理,自能知道宇宙中氣候變化之因,皆由自然而然,無做無作,不假安排,由無化有,由有化無,皆不假安排。人得天地之靈氣而生,失之則亡,若能体此日月變易之道,二氣升降之理,奪造化之真机,自能養生而長生,其要在內視身心,調理体內陰陽二氣,与宇宙中天地二氣交換通連之機,使二儀四象逆合為一,真炁充滿周身,做到情發中節,五行中制。誠能如此,人体磁場相吸相折,形成電光效應,則人体時間隧道立通,從而促進身体細胞重組,逆而返老還童。自能除百病健身,保心君,養精民則身國自能堅固而無患。
五: 論泥丸百會
百會穴,歷代醫家都認定是人身百脈的總匯。而道教徒認為是周身百神之總會。並把其喻為大羅天,玉清真境。現代西醫學亦指明是人体神經係統之源。可見百會穴是人身的總根源。我在氣功修習中發現百會穴下連雙眼、兩耳、鼻、舌、齒直至喉嚨、心、肺、肝、脾、腎、胃、大腸、小腸、膀胱、肛門。而且連著血脉、筋膜与骨胳。總之它是人体神經的總指揮部,是人体的最高指揮机關,是大腦總司令部的所在地。何以明之,我們不妨把舌尖卷抵上腭,吸氣深長,就不難發現身体有不同的感覺,鍛鍊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舌尖上連雙眼、兩耳孔,而牙齒神經似乎也在動,是桉周天環轉之動,猶似地球繞太陽的自轉,這种齒神經的轉動,是繞著中衝脈而轉動。繼續鍛煉還會發現:人中居中為上下左右之分野,人中實是一身之中。以內象而言,人中為通天之門戶,悬雍垂為徹地的關口,口里為泰和宮,可見人中、悬雍垂、口里、應天、地、人三才,舌尖為心苗是人神之主帥,舌上有神經線連肝、肺、心、脾、腎,此五臟之精神氣血,上連人中、通頭部七孔為天界,連体內之五臟六腑為人界,徹下陰二竅、為出入幽冥地府之鬼道。由舌之心苗为人神為統帥,可率領五臟六腑諸神(經)朝大腦之大羅天,集于腦間之中的通明殿,而服從大腦上大羅天庭通明宮中,玉皇上帝之指揮,達到上命下徹、關閉下陰二竅之鬼路而無泄無漏,實為塞鬼路、留人行之道而通天徹地。誠能如此,九竅通泰皆由心腦主之,皆由腦間之中的神經結--(即玉皇上帝)所指揮。真炁從人中透過悬雍、下十二重樓而連著五臟六腑,直下會陰、穿透長強穴、逆上命門穴循督脈過玉枕穴而上百會穴,此時還能看到一片白光,而且達到虛室生白。如果鍛煉時間久了功力增強,此白光与宇宙之光連成一片。至此閉目內觀就會發現:我身本空,無物無我,自能達到無為而治的最高氣功竟界。
如上所述,人体的百會穴不但是大腦司令部的總指揮,而且是人身的總機括處。明确這一點對氣功鍛煉尤其重要。這是因為:百匯百會,他不但是身体經脈的總匯,而且是五臟六腑的總機括處,是人体生物磁場,生物電場,生物光場的總會。也正因為百會穴具備了生物磁場,与生物電場,所以此穴位本身就具備了陰陽兩個方面,這就決定了在百會穴調理陽陽平衡,對身体的健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六:论人体的磁、電、光
三清者,人之三田也,五太者人之五行也,煉五行(即五臟)秀氣而為內丹,合三田真氣而為陽神 。 摘自《道藏》第三卷 p94頁 (括號內文字是作者所加,下同)
心如天而腎如地,氣如陽而液如陰,氣不相交而不合,精在女人之子宮生人,精在男子之黃庭即曰生神,神聚氣聚而胎氣出殼而昇仙矣。摘自《道藏》第三卷 p95頁
氣亂而病,氣衰而老,氣絕而死。摘自《道藏》第三卷 p95頁
先居下島(下田),次以升仙(升中田、上田)摘自《道藏》第三卷 p96頁
當飛金晶,先補泥丸髓實,骨鍵質可飛騰,又況神水下降漸出金光 。摘自《道藏》第三卷 p97頁
運五行不出心腎,般三氣不离三關之中,虛無洞天如人鍊神入頂……故知五行下手在三田,見功超脫在三關。摘自《道藏》第三卷 p97頁
不知三才首尾,安識五行根蒂。摘自《道藏》第三卷 p97頁
人之真氣……春在肝而夏在心,秋在肺而冬在腎,摘自《道藏》第三卷 p97頁
人之元氣,子時而腎氣生,丑末寅初,腎氣以膀胱氣傳送入心氣,卯時肝氣生,辰末已初,肝氣以膽氣傳送入心氣,午時心液生,末申初,心液以小腸液傳送入肺液,酉時肺液生,戌末亥初,肺液以大腸液傳送入腎液,即液生氣,周而复始運行不己。摘自《道藏》第 三 卷 p99頁
上述所摘錄的是《道藏》中關於人體与氣功的關係的論述,從上述引証中,亦說明中國道教氣功,是建立在對人體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尤其是道功的大周天功,正是建立在人體十二經脈所闡述的任督兩脈輪轉的基礎上。更何況任督的環轉成圓通自在,自能促進氣血通暢而精聚氣旺,氣血精神合而歸一,直到圓通無礙而又環轉不息,至此,法天之空,則日月之明照,身心法此則心明眼亮,氣血似霧露澆溉全身,而養四肢筋膜、骨、皮、肉、毛髮、五臟六腑,身國之中,風調兩順而致泰和之氣,從而天覆地載,自然而然,不假安排。上面是傳統氣功法的總結,古人所寫的功法,是在古代科學不發達的局限之內,所總結的東西,必然有一定的偏見,在當代科學已証明:人體內雖然氣血精神是重要的一方面,而人體生物鐘,生物磁場,生物電卻比氣血精神更起主導的作用。正因為人體的生物鐘,調節人體氣血運行的節律,而生物鐘的准确正點無誤的運行,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人體生物鐘的運行,卻是由人體生物電供其能源,而人體生物電,卻必須由人體磁場的南北兩极磁力線切刈所產生的人體生物靜電流,給予維持人體生物電場的電力,促進五臟六腑加工厂生產人體必需的養分元素,以供人體活動新陳代謝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磁電兩個場能的存在,必然產生人體生物光場与光能,從而由磁、電、光的聯合場能之波,激發了大腦細胞的光射線波能与天体磁、電、光諸射線波及其它場能,以及地球磁場、電場、光場諸波組成既相吸又相拆的對立統一、三才一体的循環活動,正是人體及其大腦能靈明地認識事物,並能發揮主觀能動力去改造自然、主宰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我敢斷言,对人體心身鍛煉的有序進行,必然自然而然地激發了人體磁、電、光与天地磁、電、光,三者九九歸一的有机統一,從而把生物科學推向新的起點,正是從人体的磁、電、 光、場能的突破,必然會把人体生物科學推向宇宙文明、宇宙科學的頂峰而造福人類。我們知道科學巳經觀測到在宇宙中,太陽風撞擊產生衝擊波,而影響到宇宙空間,以及太陽系諸多星球的气候變化,太陽風產生之衝擊波,使极光可見區擴大到地球之中緯度地區,這是宇宙中之天文現象。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人體具有磁場,具有生物電場,他与地球磁場和電場,既相吸又相拆,而与宇宙間之磁場和電場相呼應,因此人體之小宇宙与天体之大宇宙,有其共同性相似之處,而又有其本質的差別,正因為有差別,必然受地球磁場和電場之影響,亦受宇宙磁場和電場作用力之影響,人體小宇宙同樣無時不刻地和天体運行以c暗厍蜃赞D相同步。
人體的大腦好比是宇宙天空,大腦里的腦細胞,猶似宇宙空間之星星,一樣多不可數,而腦橋、間腦、大腦、小腦、丘腦、腦神經核、大腦皮質等猶似宇宙之各行星,而腦神經中樞,又如恆星之中心區,它產生了大腦之磁場、磁力線和腦電波,此大腦磁場和電波,總是受宇宙磁場吸引力与反作用力的影響,使人們的腦智与太陽場能和宇宙場能、一起運行著由強到弱,由弱到強的周期運動,但是,人體宇宙場能,不但受宇宙空間、宇宙場能的影響,而且受地球磁場和電場、以及地球場能的影響,而這种地球能量對人的影響甚巨,因為人體的大地是足,從足之地吸進了地球場能,必然傳遞到人體的內臟里。而人體大腦之神光活動,与肺呼吸活動產生之風力衝擊同樣產生衝擊波,此衝擊波反作用于人體磁場,促進人體生物磁場磁力線的變動,与大腦電場電能源產生呼應,而產生了人體之生物光效應,從而改善了人體各細胞之間的分子結构,乃至原子、電子結构,而使人體不是健康,就是衰老病變,我國古代中醫學的經絡學說,所論述的穴位療法,正是在各經絡穴道上,用針刺改變人体磁場,及電場能而治病的經驗總結。
如果把人之內臟稱為“人”,而把大腦作為人體之“天”,足則為人體之“地”,人身具備了天、地、人、三才鼎立,而又有机地成人身之統一体。既然人體存在磁場,既然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則大腦之太陽与足底之地球,其磁場方向和大小的變動,亦足可使身體大腦之極光成為可見,這就必須用科學的鍛煉方法,對自身本體功能,進行有序地堅持鍛煉,這就是氣功鍛煉的目的。更何況“陰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陽只在起首始生之處,一點元陽而在二腎,且腎水也,以陽合陽太極生陰,乃積氣生液,液自心降,因液下降以還於腎,肝本心之母腎之子,傳導其心液以至於腎矣。氣液升降如天地之陰陽,肝肺傳導若目月之往覆。”(摘自《道藏》第四卷p664)如上所述:人身體本具乾坤之象,人體陰陽具足,日月運行無差,況且分陰分陽,實是一分為二,二合為一,此是八卦之起源,人類先有男女結合后有生繁之事衍繁其中,男女交合而生人,方有生、老、病、死,此是人之分陰分陽。此人體的日升月降,日落月升,日月推移而分晝分夜。人与天地万物是如此同一,人以此而知人體生物鐘的時間推移。正因為有時空之象,才有時分之數。人生天地間則天法地而歲月增長,少、壯、老、衰之分陽分陰亦莫不由數所衍容,亦由數所顯象。可見天、地、人、時空、度數皆為數所衍容,而天地間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為乾、地為坤,天地為体,乾坤為用,而人居其中,此中之人得天地之氣,兼天地之氣而生,得天地之氣而成形,氣聚人生,氣散人亡。總之,氣与數正是宇宙天地間万物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人更概莫能外。這在《張仲景五臟論》說的很清楚:“天有五星,地有五岳,運有五行,人有五臟。”,“天地之內,人最為貴,頭圓法天,足方法地。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七星,人有七孔。天有八風,人有八節。天有十二時,人有十二經脈。天有二十四氣,人有二十四俞,天有三百六十日,人有三百六十骨節。天有晝夜,人有睡眠。天有雷電,人有嗔怒。天有日月,人有眼目。地有泉水,人有血脈。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地有山石,人有骨齒。地有草木,人有毛髮。四大五蔭,假合成身,一大不調,百病俱起”。這种人与天地万物之比喻是如此相象巧妙!而人与自然“應則順,否則逆,逆即變生,變生則病”(《素問.六微旨大論》)。《明堂五臟論》又說:“按《五匱針經》所說:人之血脈,狀如江河繞身,長流不注。春三月,一日一夜流轉二百四十遭;夏三月,一日一夜流轉一百八十遭;秋三月,一日一夜流轉一百二十遭;冬三月,一日一夜流轉六十遭。囗囗減一遭,是寒即注冷,是熱即注風。”中醫學文獻正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出发点,重視自然气候變化對人的心理活動的影響。提倡适應四時陰陽以保存精氣的養生之道。而人體既受地球磁場引力之影響,又受宇宙空間宇宙磁場、電場及光射線之影響和制約,這就決定了人類若要求生存、求長壽就必須則天法地法自然,對人的本體進行有序的而且符合自然界客觀規律的經常不懈的体育鍛鍊与氣功修習,才能适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才能達到強身健體而長壽。
我們己知道宇宙中各星球之間隔著一層真空層,在真空界里沒有氣流卻有磁波、電波、光波透過真空層而射向各星球之空間(即空氣層),由此磁波、電波、光波之激化,形成了各星球大氣層各种氣体之變化而產生氣流,此氣流与地表水蒸氣匯合而產生了雲霧、風雨、雷電、霜雪、冰雹,之自然景觀而養万物。因此可以說,宇宙中三寶:磁、電、光。天空中三寶:日、月、星。人身三寶:精、氣、神。此三者分之為三,合之則一,即皆歸于磁、電、光之一源。此原即大道之源,此源包天包地而不為大,藏隱于密而又不為小。因為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即是無極之○ 象。由此無極之○象,無中生有,方有二儀現、四象分、進而八卦顯象。陽中藏陰乃真陰,真陰到天因陽而生,陰中藏陽乃曰真陽,真陽到地因陰而發,頭為乾,腹為坤,乾陽須籍地氣而發,而坤陰亦須籍天氣而生,一發一生,一生一發,更須東君輕助力,亦須黃婆而媒合,黃婆者,(即是脾之殘液)它不東不西,不南不北,無左無右,無上無下,處皆中之,正中是合發之机,契此正中之机,節而為用,放而成覆,默而為守,感而遂通。況光電之陽,必因精神之陰而發,精神之陰必因光電之陽而促生,岜有生滅,豈有盡頭之處,豈有邊際處,為光、為電、為精、為神、為氣所須,皆由默感而得其机緘,而又制其机緘。因为“君、臣、民”三味真火,原於“日、月、心”。日魂照射,月魄生瑩,淨泓徹之魄光,鎮之於心,血則熱化成真氣下降於氣海,燒煉鉛精,汞氣方能受制伏而為用,此喻為人身之精、氣、血。精之月魄,氣血之日魂,以血火烹煉“精、氣、神”三寶化為“皮毛、血肉、筋骨”之三寶,合而為一而健身,則三才合一,即“天、地、人”,亦即“日、月、心”,三者合一。“皮毛、血肉、筋骨”,“腦、心、臍”,總之三才於人身体中處皆備之。而天地定位,心居其中。頭、手、足,手居其中。腦、心、臍,心於其中。精、氣、血,血居心臟之中。唯其精、髓、血熱化成真炁,可促人生長,可健体保命,可制死。此真炁即道炁,一炁長住,身即長健,人自長壽,唯此而己豈有他哉。更何况;冬至后陽生於腹臍氣海之地,太陰而左腎之厥陰,資肺添左腎之少陽而為胃之陽明,抽右腎之厥陰而資肝之少陰,添胃之陽明而為大腸之太陽,夏至后陰降於肚腹臍之下丹田,天抽大腸之太陽而資胃之陽明,肝之少陰添而為肺之厥陰,厥陰添而為太陰脾,此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抽添,如“月抽其魄,而日添其魂”金華已滿而光照下土,又似“日添其魂而月添其魄”,光照已謝而陰魄已定,此日月反覆而變九六,此為抽添之象,抽督脈之精以補腦,而光照下腹坤土。抽任脈之精而補腎氣,自成陰陽調定之定体。而春養、夏泄、秋收、冬藏。
春養肝木(亦即養肝之真精以促進肝功能之健旺,促肝藏造血以養心)。夏泄者,即泄肝之真精以長心肌,促心肌功能健壯,心机功能健壯心火則旺,過旺極之則反泄心火以固心臟,所以夏泄有二:(1)泄肝真精以養心臟。(2)泄心臟之火以平秘陰陽而固心臟以長心力。如此則夏泄之亦長之。秋收者,即是收腎、肝、心、脾四臟之精氣以養肺臟,換言之,只有收腎、肝、心、脾四臟之氣朝于肺腑,以加強肺活量,以堅固肺功能,方能壯腎、健脾、養肝、固心而形成良性循環。冬藏者,即是把肺之真精余氣輸入腎臟,腎得此肺之真精余氣(又曰金翁,亦即白虎初弦之炁)以成腎精之氣,方能吸肝心之真精余氣(亦即青龍初弦之炁),讓此龍虎二弦之初氣相戀相併,合而為一,方全冬藏之真義。如上所述,在氣功養身之功法中,應是春种、夏長、秋收、冬藏。能依此法修煉,自可抽取五臟真精之真炁以補腦,進而在健腦之中,促使間腦先天之元精煥發出靈光,這就是先天元精、須籍命門元精之炁滋養,以后天的養煉補先天之不足,達到性命雙修,水火交融,身即長健,人自長壽。
我們必須促使身體小宇宙的陰陽推遷,五行顛倒,逆返回娘生前之面目,自能達到金光護体的最高氣功健身境界,這就是天人感應之最高境界。
  七:論口腔与人體气功的關係
口腔里舌頂上鍔連人中穴,抵下鍔則連承漿穴,此則似太極圖之陰陽魚把乾坤連接,所區分者舌抵人中則氣血走向正極,而舌抵承漿,則氣血走向負極,因為人口之中,上連鼻梁為震宮之雷霆宮,下連懸雍垂直通下陰之艮戶,左上連左眼通左腎而連肝,右上連右眼通右腎而連肺,而左腎為離,右腎為坎,雙眼有日月之形,二腎有日月之功用,此口中之八卦九宮格局,不假安排自然而然,況且項脖之圓徑人身之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厥陰、少陰、三陽三陰亦連口腔內之八卦而行於頭臉手足,而手足之三陽三陰、十二經脈又与人体內五臟六腑相連通,以此觀之,人身分上、中、下三部之八卦格局有序而行,都与上部口腔之坤地相關聯,若人能以舌尖之心氣推動身體內之氣血,循此上、中、下三部之八卦有序而行,則散之循三個八卦、九宮,而使十二經脈桉息循環,集之則八卦逆轉,而由八卦返四象、逆回二儀,集于无極之“○”中而三丹田不連自連,不通而自通,自然而然,不假安排,歸於無極之○輪而運行周天。况且人之口字,古文写成○,可见此口乃无極之○象,而太極乃二八弦氣交合之象,是二氣归一返○,是天地将交末交时,二氣混沌弥沦错综无所不用之象。由此观之则:乾、巽、坤三才合一之象,乾为天,巽为風为氣,坤为地。而人得天地二氣,此天地二氣交泰而成人形,靠此一氣以维系,联三际而成人形者指此,因联三际而归一,亦连三际而返○,归一则弥沦错综,无所不周,返○则退藏于密,寂然无事。正是歸于一,其大无外,返于○,其小无内。
况“无不可以元明,必因于有,是则太極为无之称,且太極者,元氣混而为一时也,其氣已兆,非无之谓”,此言看似矛盾而无法调和,然氣既为虚,亦可为实,氣为虚者轻清属天,氣为实者浊阴歸地,可见天地以氣分,亦以氣交,天一地二,交之为三,氣连三际,可虚可实,无虚无实,则010与101,若虚则一中衍0,若实则0中衍1,○之无不可以元明,必因于1之有生方有理。0之与1,1之于0,非无之無,非虚之虚,非实之实,此三者分之三际,合之则一,逆之返○。
可见“○”即口,而古文“×”即今之五,二其五为十,十下一画为土,经云“脾开窍于口,脾为土居中央五之数,此脾土合于口,符于五,五口之家有‘吾’在,五口之吾者,两眼为日月,鼻为天门,喉为地户,耳为傍门,舌为人行。”眼、耳、鼻、舌归五之口,即是四象返无極之○,口中心氣透舌窍为人行道,上交人中则通天,下交悬雍垂合咽管则入地,中行人事者:翕聚天地神水,下玉池,落十二重楼,遇膻中,鸠尾,歸下丹田,渡下鹊桥,逆黄河水,登昆仑,撞三关,飞金晶,合神水,再下明堂,玉池,又返归吾家,以此观之,虚中即虚此○之中,虚一即是虚此二虚其五之一,总之,虚五、二虚其五(即十),虚一、虚中、四象逆返○之无极,即人中舌窍,此窍非但天、地、人三才一体歸于中,且日月三星亦归于中,○之,×之,十之,一之而又一之,三三而九,三二而六,乾元之九,坤母之六,皆涵于其中。
再以河图观之,左旋相生、逆转相克,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二仪,二仪而四象,四象而八卦,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卦周,而乾坤左旋右转,相生相克之義备且明,学人若能明此生克之机,逆而制之六十四返三十二,三十二返十六,十六返八,八返四,四返二,二返一归于○,此○之象,衍生灭,合生克之机制,正是辟凶就吉,辟衰就旺之神妙,它把五行生克制化,返还迭运变通,皆归无极,可见河图起于数之外,而实于数之中,大衍数之神妙一致于此,学人宜深思之。
河图一六、二七、三八、四九,皆五虚之而成用,顺之6、7、8、9,逆之4、3、2、1,独虚其5,积其一而究其九,河图之大衍数五十有五,已衍洛书之九宫数,而二虚其五,却实用其五,可见有阴阳,必衍五行,而五行有生克,有生克必能制其生克,岂是口笔所能全述之处。
因此我們說人之口,具无極之象而太極衍育其中,二唇分二儀,齿列二十八宿,含周天象数,舌尖可卷上抵下,则似阴阳鱼之头咬尾,尾咬头,头咬尾,舌尖倒卷直抵悬雍垂,上下二鹊桥立时通泰,任督二脉即刻连通,人身之气血立即圈转而不休歇,驱阳龙而就阴虎,促使阴阳二气相啖相恋吸,而氣化纯阳。尾咬头,舌尖下抵承浆,口中之拱桥成形,促阴而承阳,泻阳火以行阴符,则平秘阴阳,而承接脑宫神水(又曰金津玉液)下玉池,遇十二重楼,而与五脏六腑真精交合于下丹田,凝而成金丹一粒。以此一粒金丹消化成“真炁”,下会阴,透长强,逆叩命门,夹柱,玉枕三关,于七宝林中五明宫里朝礼虚皇,得玉液琼浆而循环无端。
正是此口,含二儀,合四象,簇五行,连乾、坤、坎、离、震、兑、巽、艮之八卦, 上联大罗天太清圣境紫微宫中,中串九窍心灵,而通九洲三岛(眼、耳、鼻、囗七孔加下陰二竅為九州,三焦為三島),连结五湖四海(心为血海,肾为精水之海,脐轮为气海,脑为髓海),聚四海龙王共朝上清圣境紫霞宫,一心一意朝黄老虚皇。下透盘肠小道,入十八层地狱,直达无间城,见十殿阎王共朝玉清圣境紫晨宫,统众鬼王过阴山,入昆仑,撞三关,升上玉虚宫以会群仙。
可见人之口,上通天,下透地,中理人事。人之口;生而积德可上天,生而行恶必入地狱,刑罚系于此,生死亦由它,俗语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人之口“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此口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上天,可入地,是生门亦是死户,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无不由人之口执中而制之,诚能执中而制,则四面八方会于中,弥沦宇宙物我而无外,藏隐于密几等于○而无内。
若我们以现代科学设想去观察人之口,此口腔不动如发电机定子,舌尖透出心氣犹似磁力线流塞其间,转动舌尖似发电机转子,连结于口腔上下之微血管,神经线、淋巴线、筋脉犹似电路串联于变电所中,转动舌尖之电机转子切割磁力线,发出生物电流,由那些导线,把电流输送至人体内脏及表皮,供应五脏六腑加工厂加工人体精、气、神、高级养份的用电需要,以供生产人体细胞原子核最小“元件”,达到促进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诚能如此,则人之口是发电机组成之发电厂,是输送变电所的中央控制室,此变电站所,利用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输送电线路,把发出的电流源源不断地供给五脏六腑加工厂,让肾脏加工厂把肺脏输来的金液之气加工成合格的有活力的真精之液,并把此产品输送给肝脏加工厂,肝加工厂把此真精原料再加工成血源髓液之气,加工成合格血液,而输送入脾之血库贮藏备用,并部分供肺脏加工厂再生产金液之气,如此循环反覆,此良性正循环为常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此也,逆而用之,则让舌尖由右向左,由下向上做逆时针方向转动,则一切皆成返其道而行之的逆转,肾不传肝而逆上命门、夹脊、玉枕。肝不传心而传大肠以返输入肺,心火反亲于下之肾水,而薰煉精髓之水(即汞銀)成真炁,逆回頭而達彼岸(即連通會陰穴与長強穴),以成溉济之金丹(即任、督、衝、帶四脈輪轉之大周天)。化肾中阴水之精为“真炁”热流,此“真炁”热流正是阴中之阳的白虎之弦气,而使肾精不向下泄泻而逆返回头之路,与阳中之阴、火龙之弦气合为二八一斤之交数,正是得此二五真土黄媒之助,水火得以溉济,化为金气登下界昆仑山玉清圣境紫晨宫,叩撞三关飞金晶上百会之太清圣境紫微宫中,再落玉池,下重楼归返黄庭而再产一粟米大之金丹,如此循环积下万粒金丹,自能金光透体万道。
总之人之口妙用无穷,非是文字、语言可演其真机妙義,口归无極返成古文之○,对人身健康长寿,超劫运成造化,自有自然而然之机缄,自有其似秘非秘之天机,自有其无为无不为之用,又岂能泥文执象,胡思乱想蛮猜瞎测,随意测度岂能窥见其真机,若非九窍通彻而又能究九归源,至不言而教、静默而应,感而遂通,自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此说,岂不似遂五里雾中,玄妙难明,不!若能博览群书,纵观天文地理人事,而明“利之弊,已之害”,至一性圆明了达,自能跳出五行中,脱出三界外,逃过迷魂七十二天门阵,而具元明贞白,达妙有妙无之境。
经云“难明难见”,又云“见者不可用”,独此难明难见之机缄,能“离种种边而成妙道”。而“道本无名,强名曰道”,可见无名之道是体,强名之道为用,此体与用二義无非同出而巽名而已,岂有他哉。 更何况“天生我材必有用”,材若不用,弃于路旁久之腐烂,辗转成泥化为尘,材若要派用场,刀削、斧砍、锯刨样样苦皆尝遍,方能在使用之中得以留传于世,不也正说明,我材若要有用,必先苦而后乐,方能极乐,若在爱河浪海之中打滚,贪图已之利名淫乐,浩浩苦海岂有尽头。人之“材”与木之材,其苦乐观不也同一吗?!可见苦与乐,乐与苦,一顺一逆,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若能在动中止动,自能得无法之法,无为无不為,自能進入制其生灭而无生无灭之最高境界。
从上述浅论中,说明诞生于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华道教文化只不过是借用宗教神化为外衣,以神密的色彩包藏着唯物辩证对立统一的内核,而隐藏着一部惊世骇俗的人体养生科学与氣功科学的真谛,去掉其神化之强名,无一不与身体中五脏六腑相对上号,无一不是身体各器官元件的代名词,以各种神仙名号冠于前,而阐秘着一部高深氣功功法于后,若人能以此功法为指路,以自已身体为实验室,在锻炼过程中,坚持正道,修正错误,并刻苦地勇往直前,必能达到“起沉疴,疗绝症”而健康长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能达到金光护体,无所从去,无所从来无生无灭的最高氣功境界。更何况心地即是命,脑性為天,性天須命地方能成活,而命地則須性天為帥,天為乾、為一,地為坤,為八,合之成九,“宀”為天空,此天空之“宀”下有人地之八,人之一加八,合之為九,“宀”下蓋覆人与九而成“究”字,究九則歸一,八個八卦重之各成一卦,組成六十四卦,八卦又重之組成万有之大數,而把人落地時的年、月、日、時之八字,究其一性,則人因時空關係而性情各不相同卻又歸於一性,人有賢有愚,其本身即大腦卻同一,人有聖有凡,心地養人亦同一,故心腦之異名,無非是性命之對立統一關係。心臟停止跳動,大腦亦停止思維,性命亦隨之而消失。更何况“九皇垂象,流精下映于坤維,而八卦成開,稟粹上符于乾度,仰范圍而有翼,每橐籥而以無違……七元守命,九靈鍚命。”摘抄自《道藏》三卷 p612頁 此段詳解之,即頭部的大腦、小腦、間腦、中腦、腦橋、丘腦、腦干、端腦、大腦皮質為九皇,這些頭部組件新陳代謝的補充和排泄,產生了大腦精華之真水,下映于坤維,即下映于口中之土,下中宮之中土,再下至下丹田气化,這三個過程若能由口中之八卦合舌尖之心氣,為九宮推動導下脾胃土釜,与五臟之精氣混合,經胃腸的八卦推動,气化后下映臍下氣海穴,然后由下丹田的八卦推動,產生气化真炁,逆上命門、夾椎、玉枕三關,而還此氣化之精炁、以補腦部之九皇。此三部九宮之運行都有其范圍,而三部九宮之開闔、橐籥亦有一定之序,但能達到七元守形(即七孔竅),九靈賜命(即七孔竅加下陰二竅)能靈通無間,加上任脈与督脈輪轉無間,则可隨自心意,氣透天關(玉枕關直達泥丸)來去無礙,(隨任督圓轉無礙)出幽入冥(直下涌泉排出病氣,而又由涌泉進入新鮮空氣,)以補充肌肉張力,增強血液机能而柔筋健膜,達到日月齊暉。(即陰陽泰和而光照虛室),促進天地循環。(順便指出,足陽蹻經自左足跟循左足膜經長強穴与下焦腹部之膜相聯,而行於督任兩脈之左。足陰蹻經右足跟循會陰穴与下焦氣海相通而行於任督二脈之右。足陰陽蹻二脈繼續循中焦与右手之陰蹻及左手之陽蹻相匯,而后循脖膜与頭部之膜相聯。若能煉到吸氣深長,進而開通中衝脈、促進氣連陰蹻陽蹻兩脈,再促任督二脈環轉無端,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就能達到人体筋、骨、膜連成一体,此即是人体小宇宙、這個小天地的有机統一,自能煉到天人合一之全功。即可健体長生而返老复壯。這里所說的是一种气功鍛鍊功法,著者將在另一气功專著《混元一炁圓通功》一文中做詳細的論述。)人身雖由各种細胞組成各种器官,但諸如形之手足,內臟之肝、心、脾、腎、肺,及六腑之膽、大腸、小腸、胃及十二指腸,等莫不由心之命、腦之性主之,腦性之精神,須心命之血液澆灌培植,而心血須由腦性之精液給予補充,組成人身精血氣的循環運動。如上所述,性腦為天、為乾,心命為地、為坤,此乾坤即陰陽亦即兩极,而陽明須籍地火的焚煉,反之地火籍乾陽之精氣(即風力)吹噓之助,火得風而燃,無風火自熄,可見人身之小天地与宇宙仝一,人身既然具有一乾坤,易与天地準于此可見其一端。既然易与天地準,而天地之中的人,得天地之靈气而生,是天地中唯一能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去改造客觀環境,是天地中独一无二的主人。
八:人体八卦五行的生克制約与气功的關係
中国道教源於道家学说,但道家学说则起源于八卦,因此若要明八卦所衍容的妙理与玄机,就必须先研究道家学说,要搞清楚道家学说之妙理,又必須研究道教文献,因为只有从道教文献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才能从道教文献中了解道功的真蒂,並从道功中升华出道教文化所蕴含的妙理,从而窥测到八卦所蕴含的数学真蒂、及宇宙现象所显现玄妙功理与真机--此宇宙玄妙理之真机,正是八卦所衍容的宇宙全息现象。这就是黄老的“道”,而“道”却有原而无端,从无端中现有源,而又从有源化生,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八卦的宇宙全息现象,指明的世界万事万物,无不从无到有,从无极孕育着太极,到太极判二仪分,阴性物质与阳性物质显象,至阴阳二物交汇混融,而产生新的物质。正是由卦形显像而走向理性的高度概括,由一般升华为理性之精神本质,所以他弥沦天地而无外,藏隐於密而无内,放则繁衍宇宙万物,收则藏隐於密而鬼神难窥测其机。
由于八卦的显像,而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归结为逻辑上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從而把对时空物质的杂乱无章的感觉经验,以一种逻辑上贯彻一致的、五行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对应起来,正如克劳斯.冯克利青说:“波--粒二相性是物质存在的基础,没有这种物质,就不会有存在分子间和稳定的原子”。冯克利青在这里所指出的波与粒的二相性,正是被八卦的阴阳五行学说体系所衍蓋。正是由此八卦的阴阳五行学说而形成了精深博大的、完整严密的阴阳五行学说体系。
八卦所指明的这个道理已被后来的物质不滅的理论所证实,而从八卦化生的老子数列,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亦即1、2、3、5、8、……数列。亦被一千多年后的斐波那契的数学公式所阐明,而八卦的二进制数学及由二进制数学所发挥的多种计算机的语言,为计算机的廣泛应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上述现代物理学与科学的发展,不正是更深入更广泛地证实了八卦所衍容的诸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人体科学……等等,等等的林林总总的现代科学领域,换言之,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无一不被八卦所覆盖,从而也足以说明:八卦蕴衍着鲜为人知的哲学观和数学原理,正是冲破科学禁区、拓展现代科学向着更深一层的末知空间前进的指路明灯与导航仪。
八卦陰陽魚的互相對立、對稱、變易之机權,是宇宙万物的內在核心基礎,是由數而致理,推動事物變易之權衡,從數字對稱互藏,實蘊衍著天地陰陽對稱均衡、互換之權衡,從對稱顯互藏,從均衡顯互換,從陰陽變動(即正負相吸、相拆、變易之權衡)以至簡至易之理,用圖形表示至一無余蘊可寫。
上有天体氣場的切刈力,下有地球磁場的吸引力,天体氣場切刈力,与地球磁場吸引力,是矛盾的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是天体氣場的切刈力,排拆地球磁場吸引力,另一方面,地球磁場吸引力在排拆天体氣場的切刈力的同時,又不斷吸引天体氣場切刈力來補充、擴張自己的磁場吸引力,形成了兩個埸力的互相對立,互相關聯,互相消融之暫時的、可變的、有條件的統一,亦是這兩個場力的既相排拆又相吸引、相戀并之場力效應,影響宇宙空間与地球之間的万物的形成、与生長變化,而人處其中毫不例外地受此兩個場力效應的影響,人之不同于其他動植物及其他物質,是人既有高度的智力思維,及其主觀意志、又可以以自己的努力和智力,由自己的主觀能動力量,去調整兩個場力效應對人体影響,而達到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客体的同時,也鍛煉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而氣功修持正是促進兩個場力效應,使其化相排拆為相戀并。化相矛盾對立為有條件的統一的有效途徑。
更何況人体本一天地,心胸以上為天,心胸以下為地,在人体內同樣存在著磁場切刈力效應,心腦的智力效應,象天体的切刈力,他主宰著人体活動的一切机能效應,而肺、肝、脾、腎、大小腸,象地磁吸引力的場效應,它既牽制著心腦這個天体引力效應的變化,又制約著心腦机能的生成与發展。換言之這是在排拆心腦這個天体氣場切刈力的同時,亦不斷地吸引心腦這個天体氣場切刈力、以補充和擴展自己的磁場吸引力,而使乾天之金与坤地之木,既相克又相戀并,而推動著人体這個小天地產生著風、寒、燥、濕、溫涼之气候變化。影響著人体這個小天地,決定人体机能的五臟六腑,筋脈氣血,骨絡肌肉皮毛的生長和衰弱,生与死的相關聯又相對立的矛盾運動。
況且心腦主宰著人的思維活動,既然是思維活動,就必然有積极思維,中間狀態思維,和消极思維,積极与消极對立的兩方,失去一方,任何一方都不存在,是對比、是較量,既然有對比、有較量,就有中間狀態存在,才能以此中心點去對比,去衡量,顯而易見,思維既然是活動,就有其起點和終點,換言之,既有思維之因,必有思維之果。活動是過程,消极活動也好,積极活動也好,都是其因果轉變之過程,此因果的轉變可以由時間決定,也可以由人為的因勢利導來促其轉變。心耶?!物耶?!虛耶?!是真,是幻,都是對立的雙方的對比,心与物是思維与物質的雙方,失去一方另一方亦不存在,在与不在,有与無,應該承認有其過渡中心點,譬如水加熱后成水蒸氣,蒸氣是水火運動變化的產物,反之,蒸气冷卻后又還源成水,這里加熱用火力或太陽光照射之熱力,或者用地熱加工使水成為水蒸气,水与蒸氣其中心點是熱力,水蒸氣可升可降,可化為動力,亦可還原成水,這就必須借助于熱力之推動,歸根結底,對立的雙方都是強名。只不過是同物异名而己,所以歸根於同一。世間万事万物都脫不出此“一”字,如果說一是物,那么○即源。○起○止,○上○下,以○分,○處合。正一負一,正二負二……等等,等等,無可限量,於○處合,歸之于無,歸之於原,則藏隱於密。說千道万,無不歸之於一也無之○,此一也無之○即無极之象。無极八卦圖是一种表示抽象意義的符號,它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它具有普遍意義,它能代表一切,它給人以無窮思考,這种抽象意義符號,它什么也代表,什么也不代表,它衍括一切又衍括不了一切,泥於象錯誤,不泥於象又是錯誤,而且執於文也錯誤。既不能泥於象又不能執於文。當然是“可意會而不可言說”無极八卦圖之妙處正在於此,正是在社會活動中修身、養性,立命之法寶。用“○”做表示符號,這正是最貼切不過的“可意會而不可言說”了。
因為“○”它可以是數之始,也可以是數之終,從○數來分析,○是十個自然數之一位,說他是○,是因為任何兩個相反的等數相加等於○,由○向兩极發展,可大包物我天地,小可藏隱於密。正因為,任何自然數每加一位○,其數量即擴大十倍。而任何負的自然數每加一個○,其數量即縮小十倍,“○”可變大直至無限大,也可以化小直至微密。○的抽象性,相對性,引伸性,三者和皆於一大圓圈之圈上,如果在大圓圈上取其中一小點,為圓圈上的起點,則此點也是其止點,無論你是從此○點上逆時針而動,還是順時針而行,結果都轉到原起點上,起點又是終點,無始也無終,無上也無下,無左也無右,此○點是抽象之點,是相對于正負之○點,可以引伸為大圓圈,○順也好,○逆也好,終歸是○點之無有。○的無有的特性,是因為○之可變性神奇無比,而且○正是圓通無外之象,所以古人把○說成太极化無极。而無极以○為符號,則是八卦太极圖說,返回到起點之○地。
吾有一竅泰和气,中衝一脈貫始終。分執四肢成四象,一四合五歸一竅。分則天地化乾坤,合則复垢歸乾元,○○圓圈無滯礙,氣凝神定宇宙間。無极太极即○竅,止此一竅無邊傍。嗚呼吾心包天地,一貫終始分四五。四五歸九又返○,天地大數大是大。我心小之小實小,大大小小無內外,小小大大無邊際。惟此一炁無生滅,化為陰陽生死見。循此心跡歸至道,道理本与身合同。
人之身,首為乾,乾為泥丸(實為明堂、人中、承漿,取人中為中。)腹坤(取二陰之交)。以目視鼻,以鼻對臍,降心火於氣海,(皆在目之所至)。靜而藏伏,神守於腎,伏而運行,周流不息。藏伏則妙合而凝,即是藥產之時,周流不息者,行火之候。呼為月,吸為日,呼吸出入,升降上下,往來無窮,。身中之子一陽初動時,男陽物初舉,女陰潮初至,伏陽歸坤為交合,女伏陰返子宮為交合。伏為降反為升,升降周流實為火候。交合為採藥。
上下觀之,泥丸為乾頂,而泥丸藏於乾首之內。為陰中之陽,湧泉附於坤地之外,為陽中之陰,降泥丸之氣下至氣海,升湧泉外氣入歸氣海而相交合,為陰中之陽与陽中之陰混沌交合。
左右觀之,二腎之陰陽相交於氣海,亦一混沌,所以成乾坤坎離四者混沌,而可徑入虛無者,即是分合、返還、迭代、變易之義備矣。
決盡歸乾為升陽,剝盡歸坤為降陰。乾、坤、坎、離居四正,兌、艮、巽、震居四維,(乾頭坤腹,離心坎腎,兌肺巽膽,震肝艮膀胱。)上下相對望,左上交右下,水火可升降,右下而左上,有始無有終,無有終始循環不息,虛耶實耶,卻無虛無實。正是此無虛無實,方可制而用之,也正是制而用之,才能達到其用無窮。
制而用之,与制五行生克以統五行,這些觀點是一致的,一字“制”字,可謂畫龍點睛,這個人世間,乃至宇宙空間,万事万物千差万別,只有知事知物(了解事物真相),方能制事物為我所用。天、地、人三才,人居其中,人們也只有法天、法地、法自然,才能法法無法,是法無一法,非法非非法,為達此,則須制之而用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才是第一位的。
二八合十,二五亦十,“十”字正是二五之精所凝之至真之數,伏羲仰觀俯察,遠觀近取,不正是此“十”所置之儀象耳。天地以氣交,日月以時轉,置正負陰陽之交叉,而成子、午、卯、酉之四象,以象四時,口、脾、胃之竅,五五而十,陽豎而陰縱,豎縱交叉而成“十”字,十下一畫為土,脾臟開竅於口,地二生火,天五成之,地二之火的心臟,開竅於口中之舌端,而兌為說,亦二五相對,相交而為十,因此土王四季,土之分王四季:春為濕土,而濕土生木,夏為熱土,而熱土爍木,長夏為燥土,燥土生金,秋金退藏於土,而又返生水以濕土,況且,心開竅于舌,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眼,而眼、耳、鼻、舌、都通於口,交叉於鼻、喉之間,不正是口中涵有,心、肝、脾、肺、腎之五臟,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內衍,不正有濕土生木,燥土生金,而金木間隔,卻又有相戀并之內在聯系。如此循環反复,如環無端。修煉者慎思之。
我發現:人体之膜乃包筋骨襯皮肉,實是人体中之真土,而人体之膜有內外膜之分,內膜主營而包五臟六腑以護內臟。外膜包筋骨、護四肢身体骨絡,而衛血肉之軀。正因為有內外膜之分,內膜主營內臟為陰土,外膜主衛骨肉為陽土,正是此陰陽二土營衛著人体,因此調理身体陰陽平衡,對除病健体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由于有內外真土之分,介於內外真土之中,就有一條中衝脈,這條中衝脈起於兩腎之間的命門,止於人中,正是此條中衝脈成了連天接地,推動大周天運行的“時空隧道”。通過“時空隧道”的運行,就能促使任督兩脈成大周天的運行,就能使人超劫運而与天体運行合一。 對此條通道,明代李時珍曾以“內景隧道”四個字,對紫陽真人所說的陰蹺一脈予以肯定,而紫陽真人把陰蹺一脈稱為“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使真气聚散皆以此關竅”並把“尾閭之前,膀胱之后,小腸之下,靈龜之上”之坤地稱為“天地遂日生气之根產鉛之地”。說明紫陽真人不是不認識“時空隧道”在何處,而是此“道”歷來為道家眾神仙所秘而不談,李時珍作為醫家之佼佼者,也只能把其隱喻為“內景隧道”。此“內景隧道”雖名曰陰蹺脈,實際是從坤地之命門直衝綠窒“人中”之中衝脈,正是人身超越宇宙時空的“時空隧道”,是超劫運而歸根复命之大通道,此道一通諸陰皆消,而諸陽護体。
先天八經卦由乾、巽、坎、艮、為陰生而降。而陰生於巽風,則風遇艮山而止,所以陰生而降止於艮。由坤、震、离、兌、為陽生於陰而升,陽生於震雷,則雷火由火氣而升,所以陽生而升始於震。
八經卦之离、坎兩卦,顯然介於八經卦右右三卦之中,雖水火不相射,但有涼熱二氣升降變易之机。以舌尖頂上鍔,則口中行八卦九宮的正運行,因此氣机由下而上,從陰中生陽而升,升則由足下二勇泉穴吸進新鮮空气,順陽蹻而逆升下陰二竅,以牽引陰中之陽精所生之真炁,由會陰穴透長強穴,再逆上命門、夾柱、大椎、玉枕、至百會穴。舌抵下鍔后開口呼出体內廢氣、病氣,然后在定靜之中,引丹田氣海之熱氣(即由腎間動炁所生真精之真炁。)順中衝一脈,從下而上与脊梁骨間髓路,和督脈之陽經一齊上行,至泥丸宮。反之則逆運九宮八卦,而氣机由上而下,從陽中生陰而下降。以鼻吸進新鮮空气,爾后舌抵下鍔、引動泥丸之真炁下明堂、人中透過承漿穴下重樓,膻中、鸠尾、清冷淵直至氣海穴而歸根复命。至此時中衝一脈活活潑潑自升自降,丹田里真炁凝凝然似爐中之火焚燒海水,並迫使十二經脈之廢氣、病氣順陰蹻下湧泉而排出体外。至此於定靜之中,似薰似醉以蒸以煉,生机鴦然,自能於靜定返觀中感而遂通。自有無窮之妙趣。從而發現我身本空無一物,身中之中軸線之中,自有一股热氣由二陰之間的中衝脈的起始端,直衝口中舌尖,以牽動口中之二十八宿星按軌道運行,一旦二十八宿按度運行之時則上、中、下三丹田連成一大圓圈大圓通之運行。促使天、地、人連成一体,能達此則身輕体健百病除,精、氣、神自動生發,而成良性循環,至此則回歸太虛之無极界。
九:小結
人,這個宇宙中,地球上山河大地的主人,如果能認識到時代的迫切感,做到勤奮學習最現代的科學知識和文化知識,不抱僥幸心理,既要敢于否定自己,又必須清醒地相信自己,既要勇於拼搏,敢于冒險,而又必须在工作中:既要腳踏實地,又要知道別人和周圍的環境,要知道自己及自己所處的地位,做到知已知彼,才能勇往直前,爭取胜利。總之要有科學的頭腦,又要有高深的文化知識,要敢于堅持真理,抓住机迂,勇於改革,大膽地拼搏,這是一個人能不能成功的首要條件。其次,要進行社會調查,深入了解社會形勢的發展,從而跟著時代的步伐勇往直前。第三,一個人一定要保住青春的活力:所謂青春活力,就是不管人的年齡怎么增長,都要跟著時代的脈搏,与時代同呼吸共命運,這樣才不至于被時代所淘汰。一個人只要能保住時代青春這一主旋律,並与青春主旋律相適應,一句話,人老時代青春年華不能老,自能達到人老青春常在。進而修煉出一股浩然正氣,敢与天斗!与地斗!奪取天時地利而為人民造福利。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已不難証明:辯証唯物制中論的觀點,它包含了唯物与唯心,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相反的基本點,亦即易學之定位的不可易,与移位的可易之變易,而把物質的可見性列為陽符,把一切不可見的物質列為陰符,從而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歸納于陰陽兩個對立雙方所包含的一切、都由這個天地(太极所衍容的陽性可見物質世界与陰性不可見的思维之虚体)。所化生之最高智慧動物--人所左右。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有寬廣的胸怀,不但能容納下万事万物,還能容納下反對自己觀點的人,包括自己的敵人,能化敵為友而為我所用。只要具备有如此广闊的胸怀,人就能成為判天地分万物的主宰者。而陽性物質与陰性思維,二個對立的雙方,正是人類賴以活動的舞台,人們借此舞台,導演出各种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

借此论坛把我的学习心得发表,供气功愛好者参考,请提意见供以后修改。百花園
2002 10 11
离线daxian.6
发帖
92
开心币
0
好评度
65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10-12
好!
有东西!!!!!!
悟!!!!!!

玉枕最难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