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87阅读
  • 7回复

给大伙讲几个风物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25
小故事——洪都堂和扳倒井

洪都堂,姓洪,名如钟,字两峰,汉中西郊中梁山人。中梁山是大巴山余脉,横亘绵延数千公里至汉江嘎然而止,山林茂盛,云雾飘渺,山中藏寺,是修行的圣地。
洪都堂累世修行却未得佛果,在六道中苦苦轮回。其中一世,洪如钟家境十分贫苦,无钱读书,于是他去中梁寺担水,求主持和尚教他书史。那时,中梁寺僧侣有数百人,他天天担水,苦累至极,感动了神灵。一夜,他做了一梦,梦见一白胡子老人向他说道:“你真老实,何不将井扳倒,省得用井绳去吊。”第二天,他就急急挑桶去了井边,将高出地面二尺有余的井沿紧紧抓住,使劲一扳,只听哗啦一声,水井果然被少年洪如钟扳得倾斜过来,水涌井口,伸手而得。长大后,他勤学苦读,但几次考试均榜上无名,他感慨非常,吟诗道:
“虽有容华懒艳状,停机敛手问穹苍;
人皆早早题红叶,我独迟迟守绿窗;
烹饪堪调金鼎味,拈针能补衮龙裳;
于今匹配期方定,只虑居贫无嫁妆。”
此诗被汉中太守发现,觉得他是有才有志之士,便资助他银两往京城应试,果然得中,先后任巡抚、都堂等官职,中梁山人便称他为洪都堂了。
进入清末民初,中梁山的资源被外国传教士发现,原来山中有取之不尽的石灰石、高岭土、黄泥、白泥等矿,山下的汉江河蕴藏有丰富的黄金,堪称汉中的“八宝山”。此后,这里便建成了五座水泥厂,十多座石灰窑,成为汉中的建筑原材料基地。
二00二年六月,一酷爱佛法的甘姓小子在中梁山工作单位上登录国际气易网,填写资料时一时想不起填何网名,四顾之后欣然以“甘都堂”名之,然后就经常以这个网名与各位在这里聚会了。
祝大家节日快乐!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9-25
故事二:
建文皇帝墓之谜
(汉中风物传说)
野史记载:明朝年间,建文帝朱允文年少时性情慈善,喜闻佛法,常邀高僧讲经,其中一僧秘赠剃刀、袈裟、念珠、木鱼等物,谓危难时可用。
在陕西省汉中市与四川接壤的碑坝境内,群山起伏,其中有一座白玉山,山上有一座大古墓,墓前有两间斗室,室内有石雕人像和雕壁、石碑,室外有石旗杆和精雕石座、石桌。此墓建于白玉山腰。山下溪水滚花,蛟龙东去;山间银雾锁谷,云绕群峰;那沟沟岭岭上,松青竹翠,百鸟欢歌;远近稀落人家,掩映于绿翠之间,各显幽静清雅,景色如画。站在墓后山梁东望,约四十华里处有一山,形似佛头,独撞云天,恰与此墓遥遥相对。
传说,明朝建文皇帝朱允文在位时,其叔父朱棣欲夺皇位取而代之,兵攻皇都金陵(南京)。情势危急,臣子杨应能、叶希贤、程济等人拥朱允文易容化装出逃。年冬,他们一行四人,骑马来到陕南碑坝境内佛头山下,正值天降大雪,山路溜滑,一臣子牵着建文帝的坐骑,踩着石板朝山庙走去。建文帝上佛头山后,想起朝朝代代兴兴灭灭,帝王操戈,兵荒马乱,真苦了百姓;又想起他君臣一路历尽艰险,深感人生无常。不禁哀声长叹:“倒不如脱离红尘,就此山出家罢了。”
一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他和程济等人出外散步。听乡人说佛头山乃是九龙抱圣的绝好风水之地,大臣们笑道:“我主洪福,乱走一处也是圣上龙脉,何不于此重振大业?”建文帝仰望云天,沉思片刻,默默数周围山头,数来数去只有八个,怎么也找不出九条龙来。他摇摇头,天意如此,还是当和尚吧。其实他自己脚下山头未数上。
不久,朝山拜佛的香客言谈,说朱棣登位,到处捉拿建文皇帝,要处死他免除后患。建文帝听后心神不安,怕落入贼手,便叫程济等人暂留庙内,他自去寻地避风。
这天,他在山路上走着,直到傍晚还未吃饭。饥渴交加下,昏倒在路旁。这时,白玉元坪子有一向姓父女打柴归家,见他倒在路旁,上前探了探,还有气,就立即甩了背上的柴捆,将他背至家中,放在蓑衣床上,熬了老鹰茶将他灌醒,又煮了包谷米饭让他吃饱,他才恢复了元气。
向家老汉是当地有名的打山子,第二天,去山中猎回了大青麂子,煮得烂熟,与他言谈着喝起包谷酒来。朱允文在皇宫中吃过多少山珍海味,可哪里在饥肠辘轳下尝过麂子肉呵!向家父女问他来历,他叹声不止,泪流满面,说:“我已无家。去向哪里,我也不知。天涯海角,何处是我归宿?”向家父女见他举止文雅,龙凤之姿,相貌堂堂,不象个粗俗子弟,就劝他不必感伤,人活世上,哪能没有沟沟坎坎,要想开些等,并且还说:“若不嫌弃,暂住我家,待身体复元,再走不迟。”建文帝见向家父女诚留,也觉得此处尚是避风之地,便住了下来,脸上阴云随之渐去。
从此,原先没有爬过的山坡,他现在爬了;原先没有吃过的食物,他现在吃了;原先没有说过的话,他现在开始说了;特别是原先没有听过的山歌子,如今也听向家姑娘唱了:
白面书生来山中,不识南北和西东;
跟我学会山歌子,胜过诗经和书经。
这山歌子深深打动了他。他觉得不仅词意真切感人,而且那清新的民歌调儿,更是悦耳动心。一天,他和她上山打柴,在一个山包上坐下休息,他要姑娘教唱山歌。姑娘先是一笑,略一思索,深情地望他一眼,说:“好吧,我教你!这首歌本是你们男子唱的。你听:
天上起云有雨落,不知落到哪条河?
条条河边有好汉,不知贤妹爱哪个?
建文帝听了,深感这大自然的可爱,农家的真挚诚朴,山姑娘的善良和纯洁,他喜欢上了这山里姑娘。此时,他遥望佛头山,想着杨应能等臣子,不知生死如何?
过了几月,向家老汉选了个良辰吉日给他俩成了亲。婚后恩恩爱爱的生活,使朱允文觉得向家姑娘胜过从前那三宫六院。那后宫之乐,不过眼前之花,怎比这同甘共苦之真情。
一次向老汉赶了汉中府回来,于饭桌上跟建文帝谈世上生活,说:“自古以来,百姓的生死安危,皆托朝廷。朝廷政通人和了,下民享福;朝廷若乱,下民必定遭殃。如今皇宫里争权夺位,杀杀剿剿,百姓遭贪官污吏盘剥,苦啊!幸亏我们这里离皇帝远,不然,打个麂子还得交张皮呢!”建文帝听了,百感交集。
时隔不久,当年拥护他的一位忠臣,不知从哪里得知他已隐居佛头山,便秘密离开朝廷,跋山涉水找来,又同佛头山的臣子一道,到元坪子拜见了他,要接他还朝,重新拥他为帝。他想起向老汉从汉中回家后的谈话,便对大臣们说:“诸位赤心可鉴,允文牢记在心。但不能再由于我的争夺,让生灵涂炭了。不管谁当皇帝,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也是我允文之福了。我何必再与之争夺?”
送走臣子后,为保平安,建文帝与向家父女挥泪告别。此一去,数年杳无音讯。后来,一位忠实于他的老臣,和佛头山的另一些和尚,在白玉山的半山里建起了一座场面宏伟的陵墓。人们传说:“建文皇帝当年离开向家以后,被臣子暗暗接到佛头山去,隐居为僧了。这也许就是建文皇帝之墓吧!”然而,天地沧桑,阴差阳错,这座古墓里究竟葬的是谁,至今还是个谜。不过,不是也罢,是又如何,不都化作烂泥了吗?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9-25
故事三:
圣水寺和五龙泉
(汉中风物传说)

圣水寺,位于汉中冷水镇的灵泉山下,距汉江千米,离汉中城约十五华里。此寺,明朝嘉靖年间(世宗朱厚聪),将汉高祖刘邦时期原建的三间殿堂,从青龙泉以西移至五泉之中,并扩建厢房、殿堂,使白龙泉、乌龙泉布东,黄龙泉、青龙泉布西,让黑龙泉泉水从大殿佛座下潺潺流出,与殿堂中院汉桂相映,以显壮观。
汉桂,大四、五人合抱,每年七、八、十、十一月开花,花开五至八瓣,延续三十余日。盛开时,撩人眼花,沁人心脾,香飘十里之外……
县志载圣水寺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记:“中有桂树,大四五合抱,开花时香达数里。”此龙泉、汉桂之说,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年洪水乱世,东海九尾老龙携带五个龙子来到汉中盆地,使秦岭、巴山之间的平原变成了一片汪洋。百姓逃奔山中,风凄雨惨,千里悲凉。一天,有一神箭手众恒,怒视洪水乱射,恨不能降龙伏水。忽然,九天飞来一只大鹏,落于众恒前呱呱人语:“呱!呱!破金峡,水入海,人安家……”
大鹏飞走,众恒找着东方卡山金石,率百姓力破。历尽千辛万苦,将金石裂开,闪出一道黄金峡来,驱水奔长江入海,射杀了九尾龙王,活捉了黑、白、乌、黄、青五个龙子。拴于巴山脚下让五龙自掘泉洞,令它们与人为善,立功赎罪。
众恒降龙伏水后,百姓定居汉江两岸,万物复苏,人、村渐渐多了起来。众恒死了,五龙打通地下海道,泉水盛旺,常年溢泉而出,即使天旱年间,也流水不止。百姓怕五龙生变,建众恒庙震慑五龙,迫五龙守众恒法约,给水以润禾田。从此,五龙确实益善于民。
不知又过多少年代,传说汉高祖刘邦时期,宰相萧何一日来此,见青龙泉清澈见底,白龙泉碧色映天,黄龙泉金光闪烁,乌龙泉乌光鉴人,黑龙泉色黑如漆,五泉各显奇特,甚觉古怪。询问乡人,乡人传泉来由,萧何赞叹不绝,但观众恒庙,泉前只留一残址,肖何仰众恒伟业,修一殿堂于青龙泉西,植一黄桂于五泉南,寓流芳(香)千古之意。直至明朝嘉靖年间,寺院重建,始展新容。
今天,圣水寺成了南郊县重点文物保护之地,是风景、文物游览区之一。每当云游霞飞,雾霭升腾,寺庙隐于苍峰滴翠之下,更显清幽,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如于仲秋之月,步入寺中桂树之下,其芳香醉人,久久不想离去……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9-25
故事四:
小南海寺与二洞
(汉中风物传说)
小南海寺名扬陕南,位于汉中南部浅山中。该寺隐于深谷幽壑,龙柱凤檐,雕梁画栋,巧夺天工。从碑文上看,起建于唐朝,历代修葺,清朝康熙年间增修最多。寺内多金银赤诸色字匾,笔法矫健苍劲,功力深厚。神龛上神像大者身高丈余,小者不满三寸,均逼真精美。
该寺殿堂巍峨,错落有致。大殿边有一洞,洞门上书“别有洞天”银匾,是小南海主要奇观之一。举火把进去,洞内一座天然石楼,楼下汩汩清流,水声漱玉,且又铿锵森寒……
顺洞前去,约九百米处有石栏杆,栏杆上系有铁索。举火把往下看,两丈深的绝壁深潭,黑黝黝的潭水似动非动,令你毛骨悚然。传说,当年二郎杨戬追赶孽龙,孽龙从此洞一直逃到四川灌县,被二郎捉拿,用铁索栓在灌县的象鼻崖下。
关于此寺此洞,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唐朝时,一位姓谭的和尚游方来到这里,见崇山峻岭中独此山青峰挺黛、绿岳参天、花木茂盛,实是一处出家修炼的仙寰福地,便起心在此修建庙宇,作为自己立足之处。但建庙无钱,便四方化缘,乞人资助。他整整化了三年时间,把钱料备足,请来能工巧匠,又经过两年辛苦,才把寺建好。
他修的是佛教净土法门,尊崇的是西方极乐三圣,感观世音菩萨最救苦救难、拯救众生,便请来技高艺人,在寺里塑了观音菩萨白玉石像,石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神像塑好,四方善人都来朝敬,络绎不绝,人们说观世音菩萨灵验非凡。从此,晨钟暮鼓,这儿便成了仙佛圣地。
可是,信众远道而来,寺里却不能备足茶水。寺周附近无水,洞里干涸,挑水要去十里外很远的地方,吃水、用水很不方便。谭和尚决定寻水。
一天起了个大早,谭和尚背了一背篓蜡烛,沿着洞一直往里走,想探探洞里是否有水。他向前走呀走,不知走了多远,忽然见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在前面洗衣服。他高兴地想:这儿能有人洗衣,必定有水了。他匆匆上前,正想开口动问,姑娘却将衣服朝脸盆里一放,先开口问道:“这位师傅,你想去哪里?”他就诚恳地说了自己的来意。
姑娘说:“水是有的,还在前面,路远着呢!”
谭和尚说:“只要有水,再远我也前去!”
姑娘望他一笑:“看看你背篓里的蜡烛吧,还能照多久呢?”
他放下背篓一看,惊了一跳,只剩一支了。可他想了想,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来了,不找着水,决不回头!姑娘似乎明白他的心意,微微点头:“我看你倒是诚心办事的人。不要往前走了,快回去吧,我保准你有水。”说罢,将衣裳一拧,提起石盆一倒,石盆里的水滔滔不绝,流成了一条小河,向洞外奔去。
他回头再瞅姑娘,哪里还有影子!只听背后姑娘说道:“快将最后一支蜡烛点燃,闭上眼睛往回走吧!”他回头见四下无人,心里哗然明白,这不是观音菩萨是谁?于是照菩萨指点点燃蜡烛闭住眼睛,正要迈步,忽然一阵风来,把他带出洞外。睁眼一看,水从脚下哗哗流淌,抬头一看,蓝天白云下,霞光万道,瑞霭千条,结成奇彩。从此水流不断,此洞也叫观音洞。
观音洞上面二十丈高的半山腰里,也有一大洞。传说杨二郎捉孽龙时,他的哮天犬从此洞也赶到了四川灌县。此洞比观音洞更高大宽阔,洞中有洞,还有小河、沙滩,古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在洞壁上留言、题诗。当年此洞与观音洞、寺庙共三处,是游人来必探索的三大奇观。洞内塑有三丈高的释迦牟尼金身佛像,端庄威严,气象万千,故游人称此洞为“大佛洞”。
今天,除观音洞、大佛洞无损外,以前金碧辉煌的寺庙,曾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和十年动乱中毁掉了,如今在众香客捐资重建下,规模更胜从前。人们在敬香之余听闻谭和尚的故事后争相赴数里外谭和尚墓前凭吊,感谢他所做的贡献。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9-25
故事五:
玉 泉
(汉中风物传说)
汉中中梁山脚下有个玉泉村,此村因一眼泉得名。此泉千百年来喷涌不歇,村人修堤开泉,周植绿树,沿东西方向引两渠浇灌千里农田,养育数万百姓,人们冠名玉泉。如你来此游览,于绿荫中坐下与村民相谈,可听到玉泉一段动人的故事。
玉泉边有一古庙,相传此泉原在古庙背后,比现在高过十多丈。据说那时侯泉水不大,这丘陵地带,全凭此水润育庄稼。可是,高家坝村人好强,经常霸水,引起泉西村人跟他们打架斗殴。有一年,百日大旱,禾苗干焦,高家坝村人闸住泉水,只让本村人用,使得泉西人喊天叫地,求神祁雨。玉泉龙王闻声,想到此泉原系两村人合开,现在高村独霸,实太不顾道义。便禀请天庭布雨,借雷雨交加之机,携上龙子龙孙,离开原泉,在几十丈外新开一泉,泉水汩汩流出。
从此,高家坝村的泉干了,那儿的人再也用不上甘甜清冽的泉水了。而在新泉北边,不久长出了两株柏树,其状如龙角。人们看到此树长势甚猛,疑是龙王显灵,便筹集了银钱,修建起庙宇,塑了龙王金身,请了和尚住庙供奉。后来,每年正月十五,庙前唱大戏、赶庙会,远近的人都来游玩,热闹非凡。
又过了多少多少年,这里的村民常常发现泉里闪闪发光。凡是小孩和好心善良之人,都能看见泉里有一棵灵芝。有一年,忽然从西方来了两个游方喇嘛,登上梁山,一眼望见山脚下一口明亮如镜的碧泉,再一看,泉中有宝,就起了歹意。是夜,庙里老和尚做了一梦,梦见正殿龙王向他说道:“明日,有两个恶人去泉中盗宝,你等设法拦住他们,不要让他们靠近泉边。”
老和尚见龙王托梦,一大早起来就命精壮小和尚把守泉边,过往行人皆不准在泉边饮水洗手。到早饭时,果然一高一矮两个喇嘛朝泉边走来。小和尚照老师傅的吩咐,立即上前拦住,请他们到庙里洗手饮水。一连三天,那两个喇嘛始终到不了泉边。
第三天正午,喇嘛施计。小和尚正立于泉边守护,一熟悉村民将小和尚叫去林中谈事,趁此时机,矮个儿喇嘛跳进泉中,与龙王大战起来,几个回合就被龙王战死。高个儿喇嘛怒气冲冲,急忙在泉边揪了七根茅草叶,念念有词,投入泉中。霎时,泉中冒出一股血水,随即漂起一只龙爪。就在这个当儿,只听“咚”的一声,喇嘛后脑被小和尚猛击一棒,喇嘛扑倒在泉边,口喷黑血入泉,化一股风逃遁。
第二天,泉水复清,可是由于喇嘛的黑血喷入泉中,使得泉水有一股腥臭味儿。再过一段时间,腥臭味儿渐渐没了,但人们挑水回家,不能过夜,如果过夜,第二天便腥臭难闻。人们说:“龙爪断了,宝贝却没被盗走。不知这坏人的腥味儿,何时才能清除?”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09-25
故事六:
一诗之教
(民间故事)
明朝末年,有一富家公子落榜还乡。一天,与几友路过汉中碑坝福成的蛤蟆石,富家公子自命才高,随即望石作诗一首:
“怪石拦路如似蟆,千年道旁不动脚;
暑天不要田间水,寒时未藏泥里窝。”
吟罢,众友赞“妙!”公子得意洋洋,三步两点头,摇摇摆摆朝底坪村走去。过了底坪入四川地方,忽然又遇一石牛卧于道旁,众友又激公子作诗。富家公子目中无人,信口吟道:
“天生怪石如似牛,独自卧在荒山沟;
套它推磨走不得,犁田没法拉犁头;
官家雕栏谁用它,分文不值何人求;
长下一付贱骨头,风吹下雨它自受。”
吟罢,忽然身后有人哈哈大笑。几人回头惊望,原来是一位打猪草的村妹。公子脸上一青一赤,叫朋友替他扔石逐走。那村妹面无惧色,信步来到公子面前,问道:“你欺我为何?”公子道:“刚才你笑什么?”
女子道:“笑你作此臭诗,还傲气十足,不知羞耻!”
公子哼了一声:“你这山野女子,难道还懂得半句诗文?”
公子的朋友中有一个名叫陈齐的读书人,上前拦道:“公子不必生气,常言道:海水不可斗量,凡人不可貌相。她能讥笑公子,也许懂得一、二。我看这样,叫她作诗一首,大家评议。如不能超过你,你我各赏她一个嘴巴,下次她就不敢再多事了。”公子点头应允。
那女子望了富家公子一眼,冷冷一笑,说:“我作不了诗,你们赏我嘴巴,要是我作得了呢?”
陈齐眼望公子,公子量女子无能,说:“若作得好了,就赏我个嘴巴吧!”话刚落点,女子诗从口出:
“怪石巍巍恰似牛,独卧山间几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洒浑身有汗流;
青草齐眉难开口,牧童敲角未回头;
自古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嘿呀!此诗吟罢,众人无不惊讶。陈齐拍手赞道:“好诗,好诗!真乃好诗,村女作诗竟然如此大气磅礴,我等不如也!”回头笑望公子,公子将衣袖一拂准备抽身而去。这时,忽然林中又钻出几个扯猪草的妹子,手提竹蓝将公子拦住,向作诗女子喊道:“来呀,给他吃上一个响亮嘴巴,下次他就不逞能了!”
作诗女子嘿嘿一笑,向富家公子说道:“好了,都是读书人,这次我饶了你。回家再学学吧,莫羞了你的老师!”富家公子顿时脸红到了脖子。
陈齐赶忙上前,问女子叫啥名字。一女子答道:“李翰林的妹妹,打猪草的小姑!”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09-25
故事七:
祭安汉
披着落日余辉,延着羊肠小道,我爬上汉中中梁山山峰,寻找爱国志士安汉的墓冢。在松柏掩映的半山坳里,我找到了安汉的墓。墓很普通,坟丘是片石砌成的,墓前立一花岗岩石碑,碑上赫然刻着六个朱漆大字:“安汉大人之墓”。墓里,躺着的就是出生于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曾赴法国留学九年、回国后供职于伪中央农垦部、曾致力于我国大西北农林事业的爱国志士安汉。我伫立在安汉墓前,迎着阵阵松涛,心潮澎湃。眼前的中梁山,是大巴山的支脉,巍峨嶙峋,绵延横亘于宁强、勉县、南郑三县数千里,她既有男性高傲伟岸的气质,也不乏少女俊俏温柔的风采,起伏跌宕,气象万千。这片山峰是绿色的世界,是森林的载体。当微风掠过,那莽莽林海的滚滚波涛在脚下涌动,细看那棵棵高大笔直的青松,让人兴叹而惊奇。山下,是伟大的汉江,江水碧绿,静静流淌,象恬淡温柔的母亲。汉中有了这样的灵山秀水,才有了这样一位好儿子——安汉。山上那片高大的青松,是历史的见证。想当年,万木滴翠,百鸟争鸣,少年安汉于清晨登山览江,高声畅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磊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今,青松依然健在,而我们的爱国志士安汉却已长眠于此……
安汉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考察了整个大西北,发现大巴山林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决定在南郑县黎坪这个高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垦殖区。他常骑一匹大白马,只身在荒山野岭上奔走,招纳甘川豫鄂流亡的难民,为他们重建家园,并鼓励耕作,大规模植树造林,兴办学校,让大家安居乐业。就这样,黎坪垦殖区诞生了,青树中学建起来了,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安局长”。“安局长”为国为民亲手建成了这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库和让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多所学校。
“安局长”为人中介耿直,因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显得执着倔强。在那蝇营狗苟、鱼肉人民的黑暗官场,安汉毅然放弃高官显爵和个人名利,投身大山,苦心孤诣兴办事业,全心全意为民造福。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爱国仁人的楷模。然而,因他不屑与腐朽的官僚们同流合污,而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亲信汉中警备司令祝绍周等人的暗害。安汉被害后,受他恩惠的乡民们伤心痛哭,一时间松涛哀鸣,群山怒吼。此后一年中,树冠无故枯萎,人们说草木有情,因伤心而谢冠致哀,真是万物有灵啊!
安汉去了,青山埋忠骨,白水守英魂,但他的精神不死,一直鼓舞着南郑人民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在黎坪保留并扩建了黎坪特区,成立了黎坪林场,大力植树造林,五十年代,周总理亲笔题字,将黎坪林场列为全国林业战线30面红旗之一。黎坪已成为汉中主要的林业基地推动着汉中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会忘记,一位杰出林学家为汉中人民做出的不朽业绩!
安汉志士,您去吧,在那个混乱动荡暗无天日的旧中国,您一介书生是无用武之地的,可谓生不逢时。然而,历史是不断前进发展的,一九九八年,江总书记发出了号召:“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您未竟的事业,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将在大西北继续您的事业,完成您的心愿。您安息吧!

(2002/6/16/梁山)
离线甘都堂
发帖
460
开心币
6
好评度
205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2-09-25
不是故事——采访记录:
对香港易学界知名人士启福老师的
网上采访记录


采访地点:国际气易网聊天室
时间:2002年7月6日晚11时35分——7月7日凌晨0时20分
采访主题:纳税
被采访人:启福
采 访 人:甘都堂
甘:启福老师你好!由于甘都堂是祖国内陆省份小镇税务公务员,出于职业兴趣,想与你聊聊有关纳税方面的话题。
启:好!
甘:你每月缴纳多少税款?
启:大约2万,不过不用缴纳税款。
甘:为什么?
启:我的家庭只有20多万元,免税一年。
甘:香港的免税政策是家庭收入太少就不用缴纳税款吗?
启:是呀,还有津贴。
甘:香港的福利真好。那么多少收入才有资格缴税?
启:单身每月12000元。
甘:税官们如何核实你们的收入?他们可不能天天看着你!
启:自己报的。
甘:税负高吗?
启:很高的。
甘:如果一个小排挡(小吃铺)一月有50万元收入,能交多少税款?
启:很厉害啦,25%。
甘:做经营的如果不如实向政府反映收入,也就是偷税,被政府发觉后会受到什么处罚?
启:一般没有。但如果抽样调查发现有欺骗,罪是很重的,可能要坐牢。
甘:如果你有一栋别墅,你的产业很大,是否缴纳房产税?
启:要交,但叫差响!
甘:有没有税官在纳税人处白吃白拿从而擅自减免税款的?
启:哈哈哈,香港没有的!
甘:你以前每年向政府交纳多少税款?
启:千多元。
甘:在我们这里,有一部分纳税人根本不愿意纳税,因为他们觉得官员腐败啊!
启:香港不会的。
甘:你们所交纳的税款你们确信政府都能廉正吗?
启:全都有数的,怎会不廉正呢?
甘:你是否认为公民纳税意识的高低与社会制度、居民富有程度有很大关系呢?
启:什么社会都有问题的。
甘:你们在60岁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丧失工作劳动能力,政府能每月给多少生活费?
启:几千元,三、四千元。
甘:够花费吗?
启:还可以。
甘:谢谢啦!
启:我也累啦,该休息啦!
(公布此文未征得启福前辈的同意,但我想其内容对谁都没有伤害的,大伙看了也就明白了大陆公民与香港公民纳税意识的差距有多大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