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68阅读
  • 0回复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5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水郎
 
发帖
2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17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評淨土三經

一代時教百千法門,無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而證實相般若。既證實相般若,則心淨土淨,情空境空。如一月普映於千江,若萬籟咸 鳴於

一風。光明壽命,橫遍豎窮,直與彌陀世尊,同一廣大悠久。如是則何經非淨土

之經,何行非淨土之行。約而言之,唯淨土三經,專明其致。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專闡觀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觀經。如上二經 ,法門廣大

,諦理精微。末世鈍根,誠難得益。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

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篤修一行,圓成萬德,頓令因心,即

契果覺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良由一聞依正莊嚴,上善俱會,則真信生而切

願發,有若決江河而莫禦之勢焉、從茲拳拳服膺,執持萬德洪名,念茲在茲,以

至一心不亂。能如是,則現生已預聖流,臨終隨佛往生,開佛知見,同佛受用。

是知持名一法,括囊萬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賅果海,果徹因源。誠可謂

歸元之捷徑,入道之要門。古德謂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

帆揚於順水。

 


--------------------------------------------------------------------------------

 

感應之別

感應之跡,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

亦冥亦顯感而冥應之不同。其應之大小優劣,在其誠之至與未至而已。縱令心不

諦信,致誠未極。但能一念投誠,亦必皆蒙利益。但隨己一念之誠,而分優劣,

不能如竭誠盡敬者蒙益之殊勝超絕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顯。盲人

雖不能親見月光,又何嘗不蒙其照燭也。




--------------------------------------------------------------------------------

 

窒欲之最簡便法

吾秦長安子弟,多玩促織。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織于墳墓間。忽

見一少婦,姿色絕倫,逐同往捉之。其婦變臉,七竅流血,舌拖尺餘,三人同時

嚇死。次日其家尋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數月方愈。其家子孫,不

許夜捉促織。夫此少婦未變臉時,則愛入骨髓,非逐所欲則不可。及既變臉,則

一嚇至死,愛心便成烏有。然當其群相追逐時,固未始無血與舌也。何含而藏之

。則生愛心。流而拖之,則生畏心。了此,則凡見一切天姿國色,皆當作七竅流血,舌拖尺餘之吊頸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盡其天年 ,死必至永墮惡

道耶。故如來令貪欲重者,作不淨觀。觀之久久,則尚能斷惑證真。超凡入聖。

豈止不犯邪淫,窒欲衛生而已。其女貌嬌美,令人生愛心而行欲事者,不過外面

一張薄皮,光華豔麗,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薄皮,則不但皮裏之物,不堪愛戀

。即此薄皮,亦絕無可愛戀矣。再進而剖其身軀,則唯見膿血淋漓,骨肉縱橫臟

腑屎尿,狼籍滿地。臭穢腥臊,不忍見聞。較前少婦所變之相,相其可畏懼厭惡

,過百千倍。縱傾城傾國之絕世佳人,薄皮裏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觀

其外相,而不察其內容,愛其少分之美,逐不計其多分之惡乎。余願世人,遺外

相而察內容,厭多惡以棄少美。則同出欲海,共登覺岸矣。又當淫欲熾盛,情不

能制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如以陽納蛇口中,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

熱惱,當下清涼矣。此又窒欲之最簡便法也。




--------------------------------------------------------------------------------

 

藥王

大覺世尊,名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藥,其數無量。戒定慧三,攝

盡無遺,以故此三名為藥王。若能服之,即凡成聖。然藥雖美妙,修合實難。而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名為阿伽陀藥,萬病總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輪。戒定慧三法,當念悉得具足。是知信願念佛一法,乃藥王中之藥王也。




--------------------------------------------------------------------------------

 

一念心性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滅,非色非空。豎無初後之跡,橫絕邊表之形。不變隨緣

,歷九界而不減。隨緣不變,證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徹,受用自在。直下與十方

三世一切諸佛,無二無別。但由迷真逐妄,背覺合塵,致使生佛懸殊,苦樂迥異。




--------------------------------------------------------------------------------

 

弘法

以一切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為囑。流通之法。最初須以建立塔廟,印造經像為始。以若無塔廟經像則無由奉尊儀而修淨行,闡佛道以導群迷。而一切含識 。俱

無由瞻禮聖容,培植善根。聞法修持,開發心地也。流通之人,須真修實踐之僧

,及有勢力財力之王臣紳商。一名內護,一曰外護。內護則嚴持禁戒。篤修淨業

。予禪教律密淨土,或專主一門,或兼修各宗。必使自他得益,幽顯蒙庥。陰翼

治道,淑民情而後已。外護則不惜資財,廣種福田。普令同人,發起信心。內外

相資,法逐流通。若無有道德之內護,則師表未立,人將安仰。若無有勢力之外護,則資斧無出。外侮莫禦。以故如來將入涅盤,以法付囑國 王大臣,并及諸天

善神,令於後世乘願示生一切國土,流通佛法,普利含識。




--------------------------------------------------------------------------------

 

如來三事

如來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眾生悉蒙度脫。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眾生

一向背覺合塵輪迴六道,今欲令其背塵合覺,趣證涅盤。非戒則無所束縛,必至

隨逐塵境,起惑造業。非定則識波奔湧,何能心無所住。非慧則本具之真心何由

徹證,幻起之妄惑何由頓滅。故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

則名為三無漏學。須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




--------------------------------------------------------------------------------

 

心經樞紐

詳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此無差別之心,虛靈洞徹,澄湛常恆,即寂即照,非

有非空,絕凡聖之名稱,無生滅之幻象。離心緣相,故情識莫能測度,超文字關

,故語言未可形容。然如來智慧廣大,於法自在。善以語言,顯示離言之道,而

且廣略適宜,各臻圓妙。是以大般若廣約佛法眾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

。此經略約心法,以明佛法眾生法。文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無不

畢具。以約攝博,了無遺義。若約而言之,則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

復為全經樞鈕。再約言之,只一照字,便可法法圓彰,法法圓泯,彰泯俱寂,一

真徹露。




--------------------------------------------------------------------------------

 

焚化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竊謂不知其由。雖痛何益。須知一切眾生,隨

業流轉,受生六道。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由罪福因緣,而為升降。展轉輪迴,了無已時。如來憫之,示以由惑起業,由業感苦之因緣。以及常樂我 淨,寂

照圓融之本體。令其了知由無明故,逐有此身。即此色身,全屬幻妄。不但四大

非有,兼復五蘊皆空。既知蘊空,則真如法性實相妙理,徹底圓彰矣。又恐或有

執情固結,未能解脫。俾捨報之後,用火焚化。庶可令未離著者,速得離著。已

離著者,速證法身。兼使現前大眾,悟知此身,無有真實。用彼之身,以作證明

。所謂應以灰身滅跡得度者,即現灰身滅跡而為說法。焚化之制蓋由此設。




--------------------------------------------------------------------------------

 

修行之要

修行之要,在于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有修行愈力,習氣

愈發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已心中之妄情所致也。當于平時

,預為提防,則遇境逢緣,自可不發。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

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

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如不能諦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

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其心令心安住不隨轉也。所謂多貪眾生不凈觀,多嗔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




--------------------------------------------------------------------------------

 

念佛三昧摸象

歲在丙午,予掩關于慈谿之寶慶寺。謝絕世緣,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

講彌陀疏鈔于關傍。予逐效匡衡鑿壁故事,于關壁開一小竇。不離當處,常參講筵。從茲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透體清涼,中懷悅豫。 直同甘

露灌頂,醒醐 沃心。其為樂也,莫能喻焉。一日,有客詣關而問曰,念佛一法,

吾已修持二十餘年。于生信發願修行,非不真切。而業深障重,終未能到一心不

亂境界。窺吾根性,祗合帶業往生。雖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翼。其能得之法,

與所得之相,師其為我言之。予曰,三昧境相,唯證方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既未證,焉能宣說。客固請不己。予曰,若論其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返觀。專注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 返念自念,返觀自觀

。即念即觀,既觀即念。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觀念

雖同水乳,尚未 鞫到根源。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

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

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

,即如如佛者。此之謂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應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

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到此則

山色溪聲,咸是第一義諦。鴉鳴鵲噪,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 ,如 旭日之東升,圓明朗照。語其體,

猶皓月之西落,清淨寂滅。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若雪

覆千山,海吞萬派。唯是一色,了無異味。無罣無礙。自在自如。論其利益,現

在則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裏人,方知家裏事。語于門外漢,遭謗定無疑。 又問,人于日用,普應諸緣。何能觸目菩提,頭

頭是道乎。答,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萬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萬境。若了心體本空,何妨該 羅萬象。須知萬象如幻,生滅唯是一心。諸緣無縛,

本自解脫。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心境一如,有何罣礙。不見華嚴事事無礙法界

。所謂一一塵中一切剎,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塵覆互周,重重無盡無障礙。

以故器界毛塵,雲臺寶網。咸宣性海,悉演真乘。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覓一毛

頭許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則法法頭頭,無非大寂滅場。心心念念,悉契薩婆若海。唯心妙境, 唯境妙心,離四句,絕百非,絕待圓融,何可得而思議也哉。上

來所說,如盲摸象。雖未離象,恐非全象。筆以記之,以質諸親見之者。




--------------------------------------------------------------------------------

 

末法眾生如何了生死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皆隨眾生根性而說。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機。或契

機而不能徹契至理。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無一法不從此

法建立。無一人不受此法薰陶。儻如來不說此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於現生了

生死者。




--------------------------------------------------------------------------------

 

念佛方法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閒忙。立一課程。此外。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

。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

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

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 均須心

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

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

 

大功德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

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又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 以此功德

回向往生。必滿所願。




--------------------------------------------------------------------------------

 

禪家參究

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

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是故念佛人。不可涉

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




--------------------------------------------------------------------------------

 

念佛禁忌

學佛之人。一舉一動。皆須留心。至於念佛。必須至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

此也是善根發現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凡有適意事。不可

過於歡喜。否則必著歡喜魔。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必須調停適中。大聲念。不可過於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靜坐時。切不可掐。掐則指動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

 

念佛用功妙法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繼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

唯佛是念。方為淨念。六根不攝。雖則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難得實益。若

能常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能常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

。均可漸得矣。




--------------------------------------------------------------------------------

 

佛力與自力

當今之世。縱是己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

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




--------------------------------------------------------------------------------

 

求生西方淨土,第一勝妙方法

倘汝年己將至古稀。來日無多。若欲廣讀大乘經論。則無此精神。無此智識。又

復無此光陰。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是為無上第一勝妙法門。

當死盡偷心。一肩擔荷。決定可於現生。俯謝五濁。高登九品。又當發大慈悲心

。為一切相識者。說此法門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習。則自己功德愈加廣大矣。




--------------------------------------------------------------------------------

 

臨終示要

念佛之人。若已証道。則臨命終時。任彼刀割香塗。了無動念之事。則無所謂為

損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業盡情空地位。則臨終得人助念。即可決定往生。若遇無知眷屬。預於未死以前。為之洗沐換衣。令其搬動受苦。縱不受苦。

一經搬動。心便不能歸一於佛。(以動其軀體。心便不能徹底清淨純一。)若再向

之哭泣。則自己亦生愛戀。便與佛不相應。欲得往生。莫由也已。




--------------------------------------------------------------------------------

 

不二法門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

佛求生西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餘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

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

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

 

念佛人

凡念佛人。各須務實克己習氣。與人方便。凡可說者。雖與我有讎。亦須為說。

令其趨吉而避凶。離苦而得樂。平時侃侃鑿鑿。與人說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并

念佛了生死之道。與教兒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語無模稜。居心可以質鬼神。作事決不昧天理。若到臨終。決無可憐可憫之現象。

 


--------------------------------------------------------------------------------

 

生產念佛

凡女子於幼時。即當念佛。及念觀世音。以期消除業障。增長福壽。果於平時能念。自可消此產難。若至臨產。仍須至誠懇切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則決定易生。

不會受苦。若平素不念佛。及念觀音者。臨產肯念。亦決平安而生。若有難產者

。即教彼念。并在旁照應之人。同為彼念。亦決定即平安而生。且勿謂臨產裸露

污穢。念則獲罪。須知此性命相關之時。不可以平常道理論。平常凡念佛人。若

衣冠不整齊。或睡眠、洗澡、抽解等。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聲朗念。若生產。

不可心中默念。必須出聲朗念。以默念力微。若心中努力。或致受病。朗念則氣

息舒暢。其益甚大。

 


--------------------------------------------------------------------------------

 

通家

末世善知識。多多均主張淨土。以淨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每有聰明人。稍明教義。或稍知禪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視念佛。謂念佛為愚夫

愚婦之所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義為實證之狂徒。定規說空行有。以身謗法。將來必墮三惡道。為愚夫愚婦念佛往生所憐憫。而莫能救濟也。

 


--------------------------------------------------------------------------------

 

枉死鬼

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

。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其往生。則便成

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況其戕之之苦。

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

 


--------------------------------------------------------------------------------

 

禮佛、繞佛

禮佛菩薩。心中默念。啟口稱念均可。繞佛當如日月之由東、至南、至西、至北

。不可由東、至北、至西、至南。以順繞有功德。逆繞有罪過。圍繞之法。西域

最重。與禮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隨順於佛也。

 


--------------------------------------------------------------------------------

 

千穩萬當之無上第一法則

近來人每每好高騖勝。稍聰明。便學禪宗、相宗、密宗,多多將念佛看得無用。

彼只知彈家機語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廣大。而不知禪。縱到大

徹大悟地位。若煩惑未淨。則依舊生死不了。相宗。不破盡我法二執。則縱明白

種種名相。如說食數寶。究有何益。密宗。雖云現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決非

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著魔發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須專趣於念

佛一門。為千穩萬當之無上第一法則也。

 


--------------------------------------------------------------------------------

 

一心不亂與往生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

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

 

淨土法門―自力與佛力

淨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

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

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

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

。了生脫死也。此法最要在信願。有信願。則決定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即可

得往生之益。

 


--------------------------------------------------------------------------------

 

飲食與節欲保身

重重病災,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欲。

欲事一多。則種種毛病悉皆發生。世人以行欲為樂。不知樂只一彈指頃。苦便一

生常膺也。念佛。乃求諸佛。己不節欲。佛也不易保祐。己肯節欲。再加至誠念佛。定規會諸病不生。當喫淨素。勿以口腹為心性累。凡屬有知覺者。 皆不宜食

。雖無知覺。然有生機。如各種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無礙。然亦係取彼脂膏

。補我身體。亦宜勿食。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取之。早間粥中。宜下磨

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校比豬油。補力更大。何苦用錢買禍。而求補

益耶。

 


--------------------------------------------------------------------------------

 

捨邪皈正

現今邪魔外道。不勝其多。彼皆自謂最為第一。諸位莫被此種魔子所惑。若前已

經入過其門。則當捨之淨盡。切勿謂入時已發咒。恐捨之。或致遭禍。須知捨邪

皈正。何得有禍。不但無禍。尚有功德。

 


--------------------------------------------------------------------------------

 

閉目念佛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簾。則心便沈潛不浮動

。亦不生頭火。念佛頭上若有物摩撫。及牽制等。此係念佛時心朝上想。至心火

上炎之相。若眼皮垂簾。及心向下想。則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滅矣。切不可認

此為工夫。又不可怕此為魔境。但至誠攝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蓮花上坐或立。一

心想於所坐之蓮花。則自可頓癒矣。(若不敢作蓮花上坐立。恐致或有魔事。但向

腳底下想。此種心火頭火。均可不生矣。)

 


--------------------------------------------------------------------------------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 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與六字洪名

龍舒文。令念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此事當從用功上論。不當從多少上論。此一句。若單念六字佛號。雖日念十萬。念滿百年。 也不

及此一句之數。然則念六字者。念一生。不及念一句。而念一句者。縱有信願。

未必能往生。念一生。而有信願者。決定可以往生。且依諸祖成規,念六字名號

。切勿以多少計。須知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比一名。即圓攝十方三世一切

佛號。何止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耶。

 


--------------------------------------------------------------------------------

 

參禪與念佛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儻係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即是真悟 。去了

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

其淨盡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儻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亳未盡。則生

死依舊莫出。若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

。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故能了生脫死。若識得

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

。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此謂真開悟者。其以誤為悟者。更不須說矣。良以參

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故此念佛法門之利益。係啻天淵懸殊。念佛法門。乃如

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

。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 己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

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

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為成始成終之道。




--------------------------------------------------------------------------------

 

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

古德釋云,大聲念則所見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佛身小。亦可云。大心念。則所

見佛身大。以大菩提心念佛。便可見佛勝妙應身。或報身耳。

 


--------------------------------------------------------------------------------

 

真學佛人與扶乩

扶乩。乃靈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薩、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爾應機

。恐千百不得其一。況佛菩薩乎。以乩提倡佛法。雖有小益。根本已錯。真學佛者。決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靈鬼。尚 可不致

誤事。若或來一糊塗鬼。必致誤大事矣。人以其乩誤大事。逐謂佛法所誤。則此

種提倡。即伏滅法之機。




--------------------------------------------------------------------------------

 

啟教童蒙

人與天、地、並稱三才。非徒然也。必有參贊化育之功。方不可愧。否則,行屍

走肉。畢生汙穢天地。何可云三才乎。能體此意。以教童蒙。必能盡心竭力。因

材施教。先以道德為本。次及文芸之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常

時講談。令彼知為人之道。居心動念。作事吐語。俾各淳善。便可為入聖之基。

至於念佛。豈便有礙。朝暮隨力稱念。若於此外。則不用心思。隨便念念。但具

真信切願。自可往生。

 


--------------------------------------------------------------------------------

 

焚化經灰及往生錢

焚經一事。雖有功德。吾人不敢提倡。以粗心人多。每每燒於錫箔灰中。錫箔灰

賣於收灰者。將紙灰簸出。而留其錫以賣之。此經灰。不同棄於拉圾中乎。誰肯

細心另用器焚之。而以其灰投之於大江大海中乎。當在家中清淨處。具一大鍋。

或大洋鐵盆。下鋪箔錠。置經於上。上文加箔錠。以免飛颺。候其火滅。取其灰

。貯於新布袋中。又須內加淨沙。或淨石。淨磚。投於江海深處。 庶可無過。若

不加沙石於內。則浮而不沈。仍漂之於岸上。終遭穢汙。焚經如此用心。必有功德。必無過愆。錫箔亦不可廢。亦不一定要燒多少。須知此濟孤 所用。佛菩薩。

及往生之人。了無所用。亦當以佛力、法力、心力。變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縱

數千萬萬。也不能偏及。以孤魂、與鬼神遍滿虛空故也。若知變少成多之義。則

濟孤之心亦盡。而且無暴殄之過。是在人各至誠以將。則心力周遍,冥資亦隨之

而周遍矣。

 


--------------------------------------------------------------------------------

 

淨土法門與通宗通教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

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論判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

。未斷煩惑。即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可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

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為準。故致有此

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聰明人。多以明理悟心為志事,而不

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徑。念念若能相應。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而仗佛

慈力。往生西方。校彼明理悟心。唯斷煩惑。仍復輪迴生死。了無出期者。已天

地不足以喻其否泰。

 


--------------------------------------------------------------------------------

 

女子經期亦可念佛

天下事有定理。無定事。當以理定事。以事論理。俾合乎天理人情。則得之矣。

女子經期。乃大半世之痼疾。發必數日。何可以因此逐停念佛乎。平時必須致潔

致誠。至此雖身體不能致潔。當倍致誠。小衣內必厚襯布。勿令汙血流於佛堂。

凡手摸下體。必須洗淨。禮拜若不便。當少禮。至於念佛、誦經。則固以至誠恭

敬心行之。其功德與平常了無減少。以佛為一切眾生之大慈悲父母。當此病發時

。能至誠念佛。則當倍生憐愍。若如愚人所執。身有此不潔之病。則不可念佛。

若兒女墮於圊廁之中,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救援也。有是理乎。

 


--------------------------------------------------------------------------------

 

佛菩薩與怨家對頭顯相

佛菩薩既現。必明了。能見其面目等。怨家。當現其可畏之相。修行人。要心有

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境界。不生畏懼。能如是。則所見境界。皆

作助道之緣。否則,皆作障道之緣。

 


--------------------------------------------------------------------------------

 

薦亡之法

溺人之處。常有人溺。即所謂求替死鬼。當於其處。立一木標。上用極厚白洋鐵板。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以刻 此人

之悲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後決保無有此禍。即此可見佛慈悲力。不可思議。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現世之施食。皆場面而已。固不如求佛僧夜放蒙山

。為有實益。道家之經懺法事。通竊取佛法中之名義而杜撰之。僧之施食。尚難

得真益。道之會長。豈即能度亡乎。不過借此以欺人而已。

 


--------------------------------------------------------------------------------

 

祭祖

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

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往生。亦不妨令來往生者資之以用耳。

 


--------------------------------------------------------------------------------

 

故鄉風月

欲學佛。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方可。不能為世間賢人

善人。何能得佛法真實利益乎。又云。縱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果能

老實念佛。乘彌陀之願船。歸極樂淨土家鄉。是可預卜。此乃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若不此是歸。定如貧子。不識故土。不憶慈父。而甘漂泊他鄉。以轉於滿壑也。若不擬不議。一心歸去。始知自性本來清淨。又何處求歸相淨相 耶。古文云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

 


--------------------------------------------------------------------------------

 

念佛解怨

病。乃宿世。或現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業不消。病決難好。倘若喫藥無效。

即可不喫。但息心念佛。念觀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雖不見效。仍有利益。

不可與喫藥同作一例。念佛當生慚愧心。不可生憤恨心。生慚愧。則怨家之怨恨

可解。生憤恨。則是欲解更結矣。

 


--------------------------------------------------------------------------------

 

在家人念蒙山

誠之所至。金石為開。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係普結孤魂緣者。小者蒙山

。中則燄口。大則水陸。同是一事。常結孤魂緣。則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

恐招鬼。不知鬼與人混處。無地無鬼,即不招鬼。誰家無鬼乎。鬼比人當多百千倍。人若怕鬼。當積德行善。則鬼便敬而護之。人若做暗昧事。鬼便爭相揶揄。

故難吉祥。人若知此。雖在暗室。亦不敢起壞念頭。況壞事乎。善鬼。人來則讓開。人去則又遍占其地。厲鬼則大不吉祥。放蒙山。若至誠。雖厲 鬼。亦當謹遵

佛勒。不復厲鬼。凡怨業病。醫不能癒者。至誠念佛、念觀音。即可速癒。乃怨

鬼蒙念佛恩。得生善道而去耳。可知人人面前。常有許多善鬼、或惡鬼。怕鬼之人。當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所有之鬼。通成衛護之人矣。

 


--------------------------------------------------------------------------------

 

禪淨雙修

淨土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逐以宗門參

究之法為殊勝。而注重於開悟。不注重信願求生。美其名。曰禪凈雙修。究其實

。則完全是無禪無淨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徹大悟。不名有禪。今之參禪者。誰

是真到大徹大悟地位。由注重於參。逐將西方依正莊嚴。通通會歸自心。則信願

求生之念毫無,雖名之曰念佛。實則與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張其辭曰。念實相佛。實相。雖為諸法之本。凡夫業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歸宗。 禪也靠不住。

仗自力。即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 向以西方淨土。無

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其名。未證其實。西方之佛。

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世之好高鶩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求升反墬。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致如來以大慈悲心。

欲令一切眾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即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

而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迴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如真能識得此種利害。再

息心看淨土各經書。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無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成始成終也。

 


--------------------------------------------------------------------------------

 

外道

外道名目。累百成千。然其用功。總不外煉丹運氣。即彼令人看經念佛。皆是門

庭場面。彼固不以此為道。欲得彼之道。必須懇切至極。夜間獨入其室。關閉門窗。外派巡者。只許一人入室。須先發極惡極慘之咒。若違彼教。定受此 種慘報

。發咒已。為其點竅指穴。惑在頭面。或在身中。身中之穴。必須脫去大衣。靠

參之衣。僚起而指。此種做作。實皆迷惑人之圈套。而一切外道。最初以一經傳

過道。不修即可成。使去秘密而明示於人。不發咒而任人進退。則外道更無立地

之根據矣。佛法無秘密私相授受之事。亦不令人發咒。信則依之而修。不信任彼

退出。

 


--------------------------------------------------------------------------------

 

扶乩與佛法

法佛法與外道不同。外道專事秘傳。用煉丹運气之工夫。絕不以敦倫盡分為事。

又有扶乩降鸞雖亦勸人為善。究屬靈鬼假冒仙佛之名。若不明理。認做真仙真佛

臨壇。則其錯大矣。非絕無一次是真仙臨壇者。然亦千中難得一次耳。明未覺明

妙行菩薩。以乩開導佛法。臨去令其永斷扶乩。香港哆哆佛學杜亦然。此二。真

菩薩。而禁止扶乩。以無甚道力之靈鬼亂說。誤人實深。故菩薩即以扶乩。禁絕

扶乩。

 


--------------------------------------------------------------------------------

 

煉丹運氣

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逐竊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義。逐以煉丹運气保身之法。認做了生脫死之法。且彼等即不知生死因何而 有。

故瞎造謠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復合一處。為得道。實則完全

識神用事。心性真如實際之理體。絕未夢見。尚自詡云。六祖亂傳法。法歸在家人。僧家無有法。此語不但說之於口。而且筆之於書。以假毀真。以 邪為正。無

知無識之人。逐被彼所惑。而彼外道能遍傳於世者。得力有二種法。一則秘傳。

謂一得明師真傳。不修即成。故神其說曰。老鼠聽見。老鼠都會成。雀子聽見。

雀子都會成。故其傳道時。必須在密室中。小聲氣說。外面尚要派人巡查。恐有

盜聽者。二則嚴示禁令。雖父子夫婦之親。均不與說。說之必受天譴。故未傳道前。先令發咒。后若反道。則受如何之慘報。即皈依佛法 。當將從前所修外道法

。徹底丟在東洋大海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

 


--------------------------------------------------------------------------------

 

大醫王

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世間醫王。只能醫身。縱令著手成春。究於其

人神識結果。了無所益也。為人治病。則當於醫身病時。兼寓醫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須斷絕房事 。方可

速癒。欲滅宿現殺業。必須戒殺吃素。又復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必可速癒。

且能培德而種善根。至於斷欲一事。當以為治病第一要法。無論內證外證。病未

十分復原。萬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

己種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難甚難。縱令不死。或成孱弱廢人。決難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攝養。反說醫生無真本事。每每醫生只知治 病。不說病忌。況

肯令人改過遷善。以培德積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圖之負販心行。非壽世濟人之

心行。況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之無上利益乎。古人云。

不為良相。必為良醫。是以稱醫士曰大國手。世間醫士之名己高極。若兼以佛法

。則藉此以度眾生。行菩薩道。實為一切各業中最要之義。以人於病時。得聞不

專求利。志期利人。發菩提心之醫士所說。必能令病即癒。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計謝禮多寡而生分別。儻 富者認真為醫。貧者只應酬了事

。久之。人皆以謀利而輕之。則所說利人之話。人亦不信從矣。又須遇父言慈。

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與因果報應之通三世。生死

輪迴之經六道。有可語者。不妨以有意作無意之閒談。使聞者。漸漸開通心地。

知生死輪迴之可畏。幸了生脫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誠可謂即世間法以行佛法。

由醫身病而癒心病。

 


--------------------------------------------------------------------------------

 

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

得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

。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

。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

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

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依文鈔十念記

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

 


--------------------------------------------------------------------------------

 

榮親之道

為人子者。榮親之道。在於勵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於所生。方為

最切要之方法。每見世人。親死之后。到處求有名有位之人。為之題讚。而不在

已躬下黽勉修德行仁。以期貽親令名為事。世人多好名而惡實。特欲以一時作場面。不思以終身為紀念也。凡喪、葬、敬神、待客、均當依佛制。不用 葷酒。凡

喪中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為事。若念經、拜懺、做水陸道場。殊少實益也。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於兒女初開知識時。其母即以因果報應。及做人之理

事為訓。則大時便知好歹。不被惡黨邪說所惑。而為賢人善人。若小時任性嬌慣

。大則無主宰。便隨邪說而靡。欲其反正。百難得一矣。當今之時。若不以因果

報應。為救國救民之專劑。則縱有作為。無大功效。以彼不以實行為事。但以空

談敷衍了事。因果。乃標本同治之法。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為小乘而輕藐之。乃為自便於肆無忌憚之惡作。與 空口快活之大

話耳。

 


--------------------------------------------------------------------------------

 

決定往生

念佛法門。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

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願。未得相應。

亦可往生。況已相應乎。若只求相應。稍有相應氣分。便生歡喜讚嘆之心。此亦

是不相應之現象。由是故有怪相現。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為足。得少為足。

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但一心念。勿以不相應不得往生為疑懼。所有境界。

皆不理會。也不問他好死壞死。除念佛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決定往

生之益。

 


--------------------------------------------------------------------------------

 

朝暮功課

修持功課。隨機而立。愈簡愈妙。若是久修者。不妨依禪門日誦而念。若初心者多。則無論朝暮。均可以念彌陀經、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間如是亦可。不念經咒。即以讚偈起亦可。須知所有功課。均以念佛為主。經咒為 賓。知

此義。再按身分而定。庶可適宜。

 


--------------------------------------------------------------------------------

 

教育子女

富貴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禍亂。則必至無以自立。今全去用人。親自

操作。一則習勞。而能和血脈。二則少閒。而消諸妄念。實為愛兒女之根本辦法。

 


--------------------------------------------------------------------------------

 

濟顛和尚

佛法。有住持世間法。有唯論理性法。住持世間法。若人不致誠敬。則不為說法

。論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薩。又無住持法道之責任者行之。則有深遠

之益。凡夫行之。則破壞如來正法。為害不淺。如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凡見四眾。皆為禮拜。云。我不敢輕於汝等。如等皆當作佛。若凡夫僧。斷斷不可依此

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薩。亦當依凡僧之章程。如濟顛之師。乃出格高人。仍是

繩趨尺步。濟顛則不守清規。顯大神通。若謹守清規而顯神通。則 不能在世間住矣。唯藉此瘋瘋顛顛以令人疑信相參。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議。以生

正信心耳。世之無知無恥之人。從而學之。何不學喫死者以吐 活的乎。何不學喝

酒醉臥數日。而百千根大木。從井中運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裝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種不思議事。唯此種人行之。則無礙。若謹守規矩之人行之。必定當下去世。否則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

 


--------------------------------------------------------------------------------

 

佛果

以圓教論。初信斷見。七信斷思。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於十信後心。再破

一分無明。即證初住。即法身大士。從初住。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歷四十一位。尚未到無明淨盡地位。等覺。再破一分無明。則真窮惑 盡。而

成圓滿菩提之佛果矣。

 


--------------------------------------------------------------------------------



乘願示生

佛若為度眾生。乘願示生。實有其事。然既示生。亦決不說我是某佛。及至度生

事畢。將示涅槃。方始顯本。決無示生。而不及大作佛事即天殤者。聲聞初果。

已斷見惑。尚有思惑未斷。故須七生天上。七返人間。方斷思惑。而證四果。二果。則一生天上。一返人間。乃證四果。(初二果之生人間。壽皆長短不定。或數月。數歲。數十歲。仍係隨業受生。三果。以欲界思惑已盡。尚須在色界五不還天。經歷多劫。方可斷盡思惑。而證四果。四果。則見思二惑淨盡 。三界內了無

生緣。若發宏誓願。示生則可。非隨業受生者比。)

 


--------------------------------------------------------------------------------



聖境現前

圓人受法。無法不圓。無量壽、觀經、彌陀、雖文相不同、而義意則互融耳。至

於修時。果真至誠。於一瞻一禮一稱名。皆可消無量罪。增無量福。非一定須作

麼修方可耳。心地清淨。聖境現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貧兒拾金。作極喜顛狀

。既有此狀。完全是凡情氣概。若不省察。難免著魔。昔智者大師。誦法華經。

於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處。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

未散。使有狂喜不支之相。則何能入定乎哉。思此。則知聖境現而狂喜者。皆係

凡情。殊乖聖智。儻不自量。亦危乎其危。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

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視而毀

謗之。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不當以此種高人為據。則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

西方。否則。了生脫死。當在驢年。

 



--------------------------------------------------------------------------------
回【淨土法門】目錄 | 回【佛陀教育】


 
谁家少艾颜如玉,钟情故意迎人目。多少贤豪善检束,到此关头便失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