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83阅读
  • 0回复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水郎
 
发帖
2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17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靜坐

凡靜坐時,但心中默念佛號、此外不加一點別的功夫、及別的念頭。久而久之、

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問什麼禪定、有如此之深妙乎。

什麼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

 


--------------------------------------------------------------------------------

 

山門

山門按義當作三門,乃三解脫門也,一門而具三義。一空解脫門,二無相解脫門

,三無願解脫門。由三解脫門,直入涅槃寶殿故。由空故無相,由無相故無願也

。了知一切諸法,當體即空,則空有均不可名,故無相,無相則無執空執有之心

願也。

 


--------------------------------------------------------------------------------

 

念佛「念」字。不可加「口」― 唸

念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唸。則失義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觀像、觀想。唯心地法門明白之人則可。否則或致起諸魔事。持名念佛。加

以攝耳諦聽。最為穩當。任憑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無弊病。




--------------------------------------------------------------------------------

 

相士最易勸人念佛

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

好相。否則相或變矣。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醫生尚須人請。方好說。看相者。無論何人。一見面都好說。惜看相者無真本事。只知求利。弄到一生。總是無所成就。可不哀哉。

 


--------------------------------------------------------------------------------

 

決定往生

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

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喫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

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

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寂照不二。真俗圓融

何名為寂。即吾不生不滅之心體。有生滅便不名寂。何名為照。即吾了了常知之

心相。不了了常知。便不名照。何名為真。即常寂常照之心體。原是真空無相。

一法不立。何名為俗。俗即假義。謂雖則一法不立。而復萬法俱備。萬德圓彰。

(萬法萬德。即事相也。是故名俗。)寂即是體。照即是體之相狀、與力用耳。此體、相、用、三。原是一法具此三義。故曰寂照不二。真即是理性。俗即是事修

。此理性本具事修之道。此事修方顯理性之德。(所謂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也。)

故曰真俗圓融也。下去離念離情。不生不滅。謂此寂照真俗之體相理事。均皆離

念離情。不生不滅也。

 


--------------------------------------------------------------------------------

 

密宗

密宗法門不可思議。而今之傳者學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煩惑。

則為正義。而傳之者以神通吸動人。學之者無一不以得神通為事。則是尚未能扶

壁而行。而欲騰空遠游。何可得乎,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無什米糧。

尚有可原。今之學密宗者。多開葷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謂為吃了就度脫了。則

成魔說矣。喇嘛做大佛事。尚須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義。密宗提倡即身

成佛。乃以了生死為成佛。一班無知之人。便認做成福慧圓滿之佛。則是以松栽

為棟梁。其材可以為棟梁。非現在即可為棟梁也。




--------------------------------------------------------------------------------

 

放生

生亦不可亂放。放之于江、則無不可。放之于池、凡害魚之魚、亦放其中、是放

賊于人民之聚處、則群魚皆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實難做到。是宜極力提

倡戒殺吃素、以為根本解決之法。基于放生、略為舉行、以期人各體會放之之意

而已。若儘量放、而設法未能合法、則亦只功過不相掩耳。放生之舉、事雖為生

、意實為人。人若止殺、則固用不著此種作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設此舉、

久而久之、將舉菲洲之野蠻行為、遍行于世。可不預為設法、令彼嗜殺嗜肉之人

、同生反躬自省之誡乎。放生者,但以不忍殺生為念、不能計及彼之食生物與否

。魚多食小魚、及小水蟲。若如所謂、則放一大魚必日殺無數小魚,水蟲。則放

一以殺多、是放之功少過多也。然穿上蛇獺、究無幾何。即不能盡生物皆買放、

則似宜從緩、庶免閒議。放生以至誠為彼念佛持咒為本。所有儀式、亦不過表示

法相而已。如有其人。固宜按儀式行、否則但竭誠念佛即已。又凡生欲放、若夏

日當宜速行。倘泥于等齊按儀式作法、或至久經時刻、有礙生命。居士放生宜從

省略。若真誠無偽僭之心、即按儀式行、亦非絕不可行。若妄效僧儀、則成我慢矣。法固圓融、當善用心。

 


--------------------------------------------------------------------------------

 

舍利

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此名絕不用)此云身骨。亦云靈骨。此約佛涅槃後。焚

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說。乃約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龍舒淨

土文板。得三顆舍利於木中。又善女人繡經。鍼下有礙。視之、得舍利者。又有

念佛、口中得舍利者。有高僧洗浴。令其徒揩背。聽錚然有物落下。視之、乃得

舍利者。雪巖欽禪師剃頭。其髮變成一串舍利。宋長慶閑禪師圓寂。焚化日、大

風旋吹。煙至四十里外。煙所到處。屋上、樹上、草上、均有舍利。收之有四石多。外道不知舍利乃戒定慧力所致。謂為精氣神之所煉成者。此係竊佛教之名。

而絕不知佛教之義。便妄造謠言也。多分屬遷化而得。如刻板、繡經、及念佛口

中得者。并汝燈花上得者。乃因精誠之極。佛慈加被。為之示現者。又佛舍利、

更為神變無方。如隋文帝未作皇帝時。一梵僧贈舍利數粒。及登極後視之。則有

許多粒(數百)。因修五十多座寶塔。阿育王寺之舍利塔。可捧而觀。人各異見。

或一人一時,有大小高下轉變。及顏色轉變。及不轉變之不同。是不可以凡情測

度者。世人以凡情測佛法。故只得其損。不受其益也。

 


--------------------------------------------------------------------------------

 

靜鬧一如

念佛極願寂靜、頗不合宜。有此厭喧之病、現已發現病相、若仍如此、久後則無

可救藥矣。當靜鬧一如、在靜亦不怕有鬧來、在鬧時我心仍靜而不生憎惡、則無

驚厭魔事發生。若不速改、後當發狂。念佛發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

。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終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種皆由不善用心

所致。頂門痛癢、皆提神過甚、心火上炎所致。

 


--------------------------------------------------------------------------------

 

專一念佛

專一念佛、本無定章。若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則五更起、禮佛(多少拜隨己立)畢、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畢、即念讚佛偈、繞念若干聲。然後靜坐念半點鐘、再出聲念若干聲、即跪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

各三稱。(若欲禮拜、先拜佛若干拜、九稱菩薩、即作九拜。)再念發願文、三皈依、此為朝時功課。 喫早飯後、靜坐一刻、再念佛時、即禮佛三拜、或多拜畢、

即念讚佛偈。念畢、繞坐皆照前。唯念佛畢、不念發願長文、但念願生西方淨土

中四句即已、禮拜而退。早或二時。午飯後二時。晚課、與早課同。夜間、再念

一次佛、仍照早飯後章程。念畢、發願、當念蓮池新訂發願文。畢、念三皈依。

此雖有起有落、然心中總將一句佛號、持念不令間斷。行住坐臥、著衣喫飯、大

小便利、均於心中默憶佛號。于七人中、不令起一切雜念、如子憶母、無時或忘

。念時固然是念、歇氣不念時,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應、(即心外無佛、佛

外無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無有一切雜念、故名相應

。)切勿起即欲見佛之心、但求佛號外無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見佛、多招

魔事、不可不慎。亦不可太勞、過勞、則次日便難清爽如法矣。或者、每次念佛

、皆念彌陀經、往生咒。但早起發願念長發願文、晚亦如之、餘皆念四句偈即己

。或者、早起第一次念彌陀經、往生咒、以後但接續念佛不斷、至晚念發願文、

三皈依。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時、

即作己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無別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

是念、必有大益。今之小知見人、稍有一點好境界、便自滿自足、以為我得了三昧。此種人、十有九人、著魔發狂、以心念與佛相隔、與魔相合、故致然也。

 


--------------------------------------------------------------------------------

 

古者喪禮

古者喪禮絕不葷酒。隋煬帝為太子時,其母死,不敢喫肉,偷令用竹筒裝肉,以

臘封口、用包袱裹而進之。可見喪中用肉,古儒者如此之嚴,雖為太子尚恐人知

,作此種辦法。今人自己也喫肉,且以肉享賓客,賓客皆不知喪是何事,居然飲

酒食肉,當做一場熱鬧開心事辦。其於先王禮法,全體違背,而只知其要人誇美

,可不哀哉。




--------------------------------------------------------------------------------

 

印光大師簡述自傅

光乃犯二絕之苦惱子。二絕者。在家為人子絕嗣。出家為人徒亦絕嗣。此二絕也

。言苦惱者。光本生處。諸讀書人。畢生不聞佛名。而只知韓歐程朱闢佛之說。

群盲奉為圭臬。光更狂妄過彼百倍。幸十餘歲。厭厭多病。後方知前人所說不足

為法。(光未從師。始終由兄教之)先數年。吾兄在長安。不得其便。光緒七年。

吾兄在家。光在長安。(家去長安四百二十里)逐於南五臺山出家。先師意光總有

蓄積。云出家則可。衣服須自備。只與光一件大衫。一雙鞋。不過住房吃飯不要

錢耳。(此地苦寒。燒飯種種皆親任。)後未三月。吾兄來找。必欲回家辭母。再

來修行則可。光知其是騙。然義不容不歸。一路所說。通是假話。吾母倒也無可

無不可。次日。兄謂光曰。誰教汝出家。汝便可自己出家乎。從今放下。否則定

行痛責。光只好騙他。逐在家住八十餘日。不得機會。一日。吾大兄往探親。吾

二哥在場中晒穀。須看守。恐遭雞踐。知機會到了。學堂占一觀音課。云高明居

祿位。籠鳥得逃生。逐偷其僧衫。(先是吾兄欲改其衫。光謂此萬不可改。彼若派

人來。以原物還他則無事。否則恐要涉訟。則受累大小。故得存之。)并二百錢而去。至吾師處。猶恐吾兄再來。不敢住。一宿即去。吾師祗送一圓洋錢。時陝西

人尚未見過。錢店不要。首飾店作銀子。換八百文。此光得之於師者。

至湖北蓮化寺。討一最苦之行單。(打煤炭。燒四十多人之開水。日夜不斷。水須

自挑。煤渣亦須自挑出。以尚未受戒。能令在。已算慈悲了。)次年四月。副寺回去。庫頭有病。和尚見光誠實。令照應庫房。銀錢帳算。和尚自了。光初出家。

見楊歧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之對。並沙彌律言。盜用常住財物之報。心

甚凜凜。凡整理糖食。手有粘及氣味者。均不敢用口舌餂食。但以紙揩而已。楊

岐燈盞者。楊 岐方會禪師。在石霜圓會下作監院。夜間看經。自己另買油。不將

常住油私用。寶壽生薑者。洞山自寶禪師。(寶壽乃其別號)在五祖師戒禪師會下作監院。五祖戒有寒病。當用生薑紅糖熬膏。以備常服。侍者住庫房求此二物。監

院曰。常住公物。何可私用。拏錢來買。戒禪師即令持錢去買。且深契其人。後

洞山住持缺人。有求戒禪師舉所知者。戒云。買生薑漢可以。禪林寶訓卷中。五

十四五兩頁。有雪峰東山慧空禪師答余才茂進京會試求腳夫人力書。大意謂。我

雖為住持。仍是一個窮禪和。此腳夫為出於常住。為出於空。出於常住。即為偷

盜常住。出於空。則空一無所有。況閣下進京求功名。不宜於三寶中求。以致彼

此獲罪。即他寺有取者。亦應謝而莫取。方為前程之福耳。近世俗僧。多多以錢

財用之於結交徒眾俗家。光一生不願結交。不收徒弟。不住寺廟。自光緒十九到

普陀。作一吃飯之閒僧。(三十餘年未任一職。只隨眾吃一飯。)印光二字。絕不書之於為人代勞之紙。故二十餘年。很安樂。後因高鶴年 紿去數篇零稿。登佛學叢報。尚不用印光之名。至民三五年後。被徐蔚如周孟由打聽著。逐私為 徵搜。於

京排印文鈔。(民國七年)從此日見函札。直是專為人忙矣。逐至有謬聽人言求皈依者。亦不過隨從彼之信心而已。富者。光亦不求彼出功德。貧者。光又何能大為

周濟乎。光緒十二年進京。吾師亦無一文見賜。後以道業無進。故不敢奉書。至

十七年圓寂。而諸師兄弟各行其志。故四十年來。於所出家之同門。無一字之信

。與一文錢之物見寄。至於吾家。則光緒十八年。有同鄉由京回家。敬奉一函。

仰彼親身送去。否則無法可寄。此時未有郵局。而且不在大路。(今雖有郵局。若

無人承轉。亦無法可寄。)次年來南。消息全不能通。至民十三年。一外甥聞人言。逐來山相訪。始知家門已絕。

 


--------------------------------------------------------------------------------

 

念佛之法

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詳

審也)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臥。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

小聲。心中點念。均如是聽。默念時。心中猶有聲相。非無聲也。大勢至念佛圓

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能攝耳諦聽。即都

攝六根之法。以心念屬意根。口念屬舌根。耳聽則眼必不他視。鼻必不他嗅。身

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攝六根而念。則雜念漸息以至於無。故名淨念。

淨念能常相繼不間斷。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異名。吾人隨分隨力念。雖未能即得三昧。當與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則或致起諸

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現生已入聖位之人也。故須自量。




--------------------------------------------------------------------------------

 

錫箔

錫箔一事,雖非出佛經,其來源甚遠。法苑珠林有二三頁說錫箔(此即金銀)及焚

化衣物(此即布帛)等事,其文乃唐中書令岑文本記其師與一鬼官相問答等事,其

人仿彿是眭仁蒨。初不信佛,及與鬼神,後由與此鬼官相契,遂相信,並今岑文

本為之設食遍供彼及諸隨從。眭問冥間與陽間,何物可相通?彼云:金銀布帛可

通,然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錫箔貼在紙上,及以紙作綢緞等,便可作金及衣服

用,此十餘年前看者,今不記其在何卷何篇,儻詳看,當可見之,其時在隋之初

,以此時岑文本尚在讀書,至唐則為中書令矣。欲全國之人廢除此事,儻真提倡

,或受鬼擊。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專以多燒為事亦不可。當以法力心力加

持,令其變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親與一切孤魂則可。若供佛菩薩則非所宜。然

佛菩薩豈無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養乎?但世人若不以飲食香花等表其誠心,則將

無以作感佛菩薩之誠,愚人無知,縱用此以供佛,於一念誠心上論,亦有功德,

喻如小兒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鐵輪王報。若愚人不知求生西方,用許

多金錢買錫箔燒之寄庫,實則癡心妄想,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遠做鬼之計,

恰逢不問是非只期有佛事得經資之俗僧,便隨彼意行之,故破地獄破血湖還壽生

者,實繁有徒,然君子思不出其位,但可以此理自守,及為明理之人陳說,若固

執不化之人,亦不得攻擊,以致招人怨恨,則於己於人於法皆無利益也。

 


--------------------------------------------------------------------------------

 

學佛之道

學佛之道、在于實行。若只張羅門面、不修實行、則亦只得門面之空名而已。既

欲往生西方、自利利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

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上自父毋伯叔、以至兄弟姊妹、妻室兒女、及諸僕使、並及鄉黨鄰里、親戚朋友、凡一切相識之人、皆宜以

如上所行為勸。若自己實行上事、人自相觀而善。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世出世間事、無一不以身為本者。若自不實行、而教人行者、唯上智之人、則

可依從、只取其言之益、不計其人之能行與否。若非上智者、必腹誹背譏、反令

造大口業。欲真利人、當事事盡已之分、則日用行為、皆含化人之機。久而久之

、人自見信而依從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

 

受戒

受戒事、隨己所願、再受也好、不再受也好。欲搭衣、當衣佛制、用縵衣、不可

用五衣。縵衣、及五長條、五衣、乃一長一短、現在多亂用。在家人、不必定要

搭衣。與其違佛制、何若不搭之為愈乎。至於燃香於頂於臂、乃係發心供佛、非

以為香為受戒也。祈務真修、勿只圖虛名與形式也、則幸甚。至於受戒一事、諸

惡莫作、眾善奉行、乃三世諸佛之總戒、誰不許汝自己發心受。即五戒、誰不許

汝向佛前自誓受。何須要到普陀、方能受乎。

 


--------------------------------------------------------------------------------

 

如來之道

如來之道、戒定慧而已。縱使萬聖萬佛、相繼出世、亦不能稍變章程。了此,則

自知見異思遷者、皆由心中無主、非受道法器之所致也。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仗

自力、於若禪,若教,若律,若密中、得其指歸、尚不容易、況由此證無生而了

生死乎。淨土法門、乃普令一切聖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之最直捷,

最圓頓、最簡易,最玄妙之法門也。

 


--------------------------------------------------------------------------------

 

除妄想

妄想起時。只一個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主人若不理。彼即無勢

可乘。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謂主人怕他。又必益加決烈。二者皆損多而益少。只

置之不見不聞。彼既無勢可乘。只得 逡巡而去。

 


--------------------------------------------------------------------------------

 

五台山人皮鼓

牛皮為鼓。非特為作鼓始殺。須知牛被人殺。取其皮以為鼓。於作佛事時擊之。

於本牛有大利益。五台山之人皮鼓。乃一僧虧空常住錢財。置私產、死而為牛。

即耕其田。至牛死。托夢於徒。令剝皮蒙鼓。送於文殊寺。上書其名與事。令作

佛事擊之。則其業可以速消。否則雖其田變滄海。業尚莫能消滅也。

 


--------------------------------------------------------------------------------

 

鬼神

鬼神有邪有正。邪鬼神。則真妖以求人敬者。正鬼神則護國佑民之善神。若求大

士固不須求鬼神。如得其王。民自順從耳。又鬼神於小災或能救。於定業則不能救。若大士則大。小。定。不定。通能救。唯視其人之誠與否也。

 


--------------------------------------------------------------------------------

 

不能讀不能供經像處理方法

經像之不能讀不能供者,固當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紙化。必須另設化器,嚴

以防守,不令灰飛餘處。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淨沙,或淨石

,俾入水則沉,不致漂於兩岸。有過海者,到深處投之海中,或大江深處亦可。

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是行者,是為如法。若不加沙石,決定漂至兩傍,仍成

褻瀆,其罪非小。而穢石穢磚,切不可用。

 


--------------------------------------------------------------------------------

 

凡夫二病

一切凡夫具有二病。一是狂妄。二是愚痴。狂妄人。謂我本是佛。何須念佛。心

淨則土淨。何須求生淨土。此係執理而廢事。其弊至撥無因果。壞亂佛法。疑誤

眾生。此人必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以善因而招惡果。誠可憐憫。愚癡人。謂

我係凡夫。何敢妄想了生脫死。超凡人入聖。不知自己一念心性。與佛無二無別

。但以煩惱惑業障蔽。故令即心本具的佛性功德。不能顯現。譬如大寶銅鏡。經

劫蒙塵。智慧人知是寶鏡。愚人認為廢物。佛憫眾生迷昧自心。教令念佛。求生

西方的緣故。以最愛惜眾生的本有佛性。恐其永遠迷失。故令生信發願念佛。求

生西方。庶可親證此本具佛性。尚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災及不失人身。猶如以無

價的摩尼寶珠。換取一根糖喫。

 


--------------------------------------------------------------------------------

 

求生西方比來生做人容易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

有無且無論。從小喫肉殺生的罪。實在多的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

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

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因係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

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還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

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

 


--------------------------------------------------------------------------------

 

仗自力了生死

仗自力了生死法門,雖高深玄妙。欲依此了生死,又不知要經若干劫數。以約大

乘圓教論,五品位尚未能斷見惑。初信位方斷見惑,便可永無造惡業墮惡之慮,

然須漸次進修。已證七信,方了生死。初信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議,尚須至七信位,

方了生死。了生死事豈易言乎。即約小乘藏教論。斷見惑即證初果,任運不會行

犯戒事。若不出家,亦娶妻子,若以威逼令犯邪淫,寧肯捨命,絕不犯戒。初果

有進無退,未證初果,則不定。今生修持好極,來生會造大惡業。亦有前半生好

,後半生便壞者,初果尚須七生天上,七返人間,方證四果。天壽甚長,不可以

年月論,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難也。念佛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

可以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

業帶到西方去。)無論工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

 


--------------------------------------------------------------------------------

 

一念

修習淨土,隨分隨力,豈必屏除萬緣,方能修持乎。譬如孝子思慈親,淫人思美女,雖日用百忙中,此一念固無時或忘也。修淨土人,亦復如是。任憑日用紛繁

,決不許忘其佛念,則得其要矣。

 


--------------------------------------------------------------------------------

 

念佛兩示

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念佛法門,以信願

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之實義,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

誓願,常不離心,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庶

不負此生矣。

 


--------------------------------------------------------------------------------

 

示念佛人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倘剋期欲生,若工夫

成熟,則固無礙。否則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結成莫解之團,則險不可言。盡報投誠,乃吾人所應遵之道。滅壽取證,實戒經所深呵之言。(梵綱經後偈云,計我著想者,不能生是法,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但當盡敬盡誠求速生,不當剋期定欲即生。學道之人,心不可偏執。偏執或致喪心病狂。則不唯無益,

而又害之矣。淨業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長。誠

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無知咸退信心,謂念佛有損無益,某人即

是殷鑑,則其害實非淺鮮。祈將決定剋期之心,改成唯願速往之心,即不速亦無

所憾。但至誠至敬,以期盡報往生則可。無燥妄團結,致招魔事之禍。

 


--------------------------------------------------------------------------------

 

回向

回向者,以已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

作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

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

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翼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

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滅事也,回而向

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屬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即發願立誓

決定所趨之名詞耳。又三種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義

。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此即回因向果之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

。此即回自向他之義。回向之義大矣哉。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

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餘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

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別有所期,亦必須又復回向淨土也。

 


--------------------------------------------------------------------------------

 

念觀音

念觀音名號,大則大應小則小應,絕無不應之理。只管放開大膽對人說。彼不見

感應者,(感應之跡,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見正編石印

普陀山志序)亦未嘗無感應也。觀音聖號,乃現今之大恃怙,當勸一切人念。若修

淨業者,念佛之外,兼念。未發心人,即令專念。以彼志蒙大士被而消禍耳。待

其信心已生,則便再以念佛為主,念觀音為助。然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耳。念佛念觀音,均能消災免難。平時宜多念佛,少念觀音。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與此方眾生宿緣深故。不可見作此說,便謂佛之慈悲,不

及觀音,須知觀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釋迦佛在世時,亦嘗令苦難眾生念觀音

,況吾輩凡夫乎。

 


--------------------------------------------------------------------------------

 

禪宗明心見性尚是凡夫

禪宗每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乃大撤大悟也。言見性成佛者,以親

見自性天真之佛。名為成佛,乃理即佛與名字佛也,非福慧圓滿之究竟佛也。此

人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夫,不是聖人。若廣修六度,於一切境緣,治

煩惱習氣,令其清淨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

世此種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則大徹大悟,尚不易得,況煩惱淨盡者乎密。宗現

身作佛,或云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作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

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須知現身成佛唯釋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現,亦

無現身成佛之事。

 


--------------------------------------------------------------------------------

 

通宗通教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

修淨業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奇厭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

,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有實益。若肯守此平淡樸實家風,則極樂之生,定可預斷。否則不生極樂,亦可預斷矣。





--------------------------------------------------------------------------------
回【淨土法門】目錄 | 回【佛陀教育】
谁家少艾颜如玉,钟情故意迎人目。多少贤豪善检束,到此关头便失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