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22阅读
  • 1回复

故国金波驰神剑 肝胆与君印真元------- 转贴一篇老文章与大家共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笑看风云
 
发帖
19
开心币
0
好评度
2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7-29
故国金波驰神剑 肝胆与君印真元

-----怀念武当太乙神剑脉传关亨九先生

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

===============================================================================================================

今年七月十七日是关亨九先生飞身羽化日,先生享年九十四岁。

笔者此际将与先生叙旧的畅怀言之二三,让人们从中了解先生,了解一代宗真对民族文化、传统,修为,存有一颗赤诚拳拳之心。同时,也书出宗传内密,以告先生,以应昔日之约,以此做为怀念先生的慰语,公之同道,以偿大道弘仁之夙愿,是期。

在笔者两度去东瀛期间,先生曾几度约我,来人言是先生思念我,很想见面。在先生羽化前20天,六月廿七日下午,笔者同友人若梦、弟子烁金,同来关老家中,一是叙旧,又送来日前(癸酉腊月二十日)与先生畅言之照片。回忆当时见先生,依然如昔日一般神采飞扬地谈吐畅言,竟没有想到这次却是与先生的绝别之见

七月十二日,笔者辞去传统文化学院院长之职,去通县筹划做一些弘仁宗风的安排。安定之余,没想到先生仙逝。当得到先生仙逝之讯时,我们亦感到惊振,眼前浮现出先生法身,先生当真羽化而飞真了。同时我又忆起面见之际先生的音容笑貌。记得那正是京华天热之际,也因尘杂相扰,与先生见也匆匆。尚不知是最后一面,真没有想到先生走之急迅。虽然是呈真飞举,对后天来说武学与修真的挚友中,又少了一位贤者。感慨之际,欣然命笔,写下了“故国金波驰神剑,肝胆与君印真元”之句。一时浮想连篇,眼前呈现旧日与先生畅言由衷之情景。本想一挥而就,写篇文字缅怀先生,也因笔者尘缘末尽,情痴缠绕,一直拖到今天。思贤问己,武当太乙铁松十三代松龄师弟仙逝已经三年有余,也没

有机会写下几笔文字,回想起来当是汗颜。只在一年前在海淀大学传统文化学院为他开了一次纪念作古三周年的座谈会,虽然约聚了一些老友,也是感叹为多,少成正。事之为,修持之中少见精真。笔者自我也应缘先天,书写“欲写春山遍人间”的书作,以期“书罢此函即往还”,也飞身法界,返之故园,依恋洞玄藏永日,看明月依旧。如今故旧多作古人。自叹也矣:“忍向玄天呼云侣,携我共返旧天台。”



为济苍生除病苦先生风雪觅真元



1985年秋天,吉林真元聋哑康复研究所以吉林省科委立项的“关于气功治疗聋哑的临床研究”的科研项目,在国防科工委张震襄主任的关怀下,与国防科工委后勤部门诊协作,为此我们来京华开诊。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笔者同师妹李淑珍进城开会,很晚回来后,徒弟们相继叙说÷位老人来访的前前后后。徒弟们说,下午从城里来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访友盘道,言说:在报上见到了“吉林真元聋哑康复研究所李兆生、李淑珍”从东北而来。“我一看到有‘真元’二宇,心里又热又亮,哎呀I武当没绝,真传有后,……”老先生对徒弟说:“我认得你们师父,他们也认识我,都是武当,自家人,都很亲……。说起来话长,祖宗的真传哪还有了,快绝根了,社会上都谈是真传,是正宗,我不信。……我一看有“真元”二字,这是真的,是正根……,不管离多远我都要亲自来拜访,我在北京,我要尽地主之宜,为你们的师父接风叙旧……”言谈间,话语干脆,亲切,真挚。从马甸桥北苇子坑到西直门外,尚需长时间的行程(当时315车次少)。先生怕家中惦念,临行时留下信函,言告徒弟,待“你们师父回来”,按实告诉,并写下“武当太乙神剑门十七字关亨九谨拜”的署笔。由于当时聋哑患者很多,没有及时回访,兹后老先生又派徒子法孙来过。



仙人洞内隐神剑龙牌虎符见精神



与先生第一次见面,是笔者和师妹李淑珍,师弟王松龄同往京华“西直门外大钱市胡同”拜访先生。记得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三人来到先生邸舍,寒喧而后,先生竟吐直言:“不要看我住的屋子小,这是仙人洞”。先生拿出文革劫后幸藏的殊批文本,线装古笈,叙谈以往。先生祖籍东北吉林省长春市,是旗人。“先祖与吕四娘的父辈武事打过交手”。先生宗传是神剑门,三丰祖师神投太乙丹法、剑法……。先生著有《武当密笈¨图文隐真,心传手抄,随想随写。这则是后来由《武当》杂志发行的专刊《武当修真密笈》。先生善谈,擅书画,尤以山水见精,古朴气浑,尝以鬃刷书斗宇。言语间见笔者看到在斗室墙里挂着两块带有“中国书画研究社”金石印章的树皮,先生笑道:“这是龙牌虎符,我在祖师爷那提过申请,祖师爷同意了,我也敢挂!”言罢,哈哈大笑,淑珍与松龄,我们早解其意,也同时会意,大家同笑起来……。



临行时,先生送我们至院落的大门口,双方才会意地以“身佩金锋降魔执,背插玉仞斩妖幡”之剑炁玄华相示意慰别,谈笑间,先生夫人也时插一句,“老头子,你还说,再革命先斗你”,先生笑喏,“都是自家人,有话不用说,你看我,我看他,他看我,互相一看都知道,什么都不用说。真的不用说。遇着假的我也不谈。磨破嘴也没有用。我跟他们谈是见了亲人,不谈不行,憋了几十年了。”

先生的身份,是神剑脉的真宗,有关史例追略,笔者已在《统元楼藏真丛典--真元宝笈》第三章《太乙混真》中以“武当功法说密”为题记之。先生去年在京都丰台成立了“武当太乙神剑功法研究会”,到会者有李梦华,徐才等领导人。先生所言之龙牌虎符,笔者在今年甲戍吉日,三月三取灵砂,裁桃木,响应时辰,备制水火,珍惜岁月中的十年一甲,诚为不易。十年前,甲于年所涉器具已不够弟子法孙的修为之用。故再操坛设,施丹砂灵物,按旧传“灵慧依时节、如意延岁华”,裁桃木为用再造“牙牌律令”、“天符地节”、“龙牌虎符”,

选几首笔者在旧历三月初三采裁桃木的即兴诗录下,一是介绍当时的物观心境,二是略谈截取桃木为灵木的内容。按此旧之传真,采撷之时要口颂真言、唱合大雅、抚琴鸣铮、金玉皮革,八音齐奏,翰毫如云,以期贞祥,真乾丹篆,妙演华章……诸为。如今略之,只有以诗代之吧!甲戌年三月初三京华游春题诗廿五首为之记录,书作小诗,以灵材为用。为后来参真。先生书文并记,以资神遇耳。





三十三天仰昊华,三月初三开桃花。

时纪罡奎执金印,大千无处不吹霞。





昨夜风吼尘飞空,今日春辉寓翠蓉。

琼花吹雨呈岁月,此际瑶台是成龙





天上星宿应奎罡,山家奏律依宫商。

南山猛虎推飞叶,春风吹过明月凉。





山人兴趁赏图书,老眼未真字模糊。

使我事追形苍海,重更衣冠治火炉。





留有余兴作诗吟,故人今日示全真。

为材灵物垂有象,捡得桃木应剑魂。





万花争秀落尘红,山人树下畅由庚。

长挥金器呈大甲,寄于灵材有性情。





久落尘埃见星辉,当年山中赋诗回。

今日乘风来三地,详说旧事与人为。





天关未锁云未消,落撒江花第几潮。

心迹已呈明月地,不见仁真过烟桥。





山人兴乘以天真,如此道妙出风神。

当年书作千万卷,今日挥毫记犹深。



本文只录下其中九首,余者读者可参阅近作《统元楼藏真丛典--声律真诠》。



“如按旧谈丹道家诸多层次的专修,都离不开‘符饰印倌’。其物统以‘龙牌虎符’

冠之。”(《翰墨缘》)

“道家的学者,修真的诸众多以畅理而为,到此境地,对此而为,多有误涉迷信之牵,独不知其中或许存在着必然之哲理耶。”(《翰墨缘》)

有关“龙牌虎符”之器俱使用,早在晋《黄庭内景经》这部道家的通俗读物中,已不止一处地记录“丹锦云袍带虎符”,“身披凤衣衔虎符”,‘腰带虎箓佩金铛”,“上盖玄玄下虎箓”。

关亨九先生的神剑脉传是真宗脉传,太乙神功,属于武当真宗丹脉。当年这神功四门流宗,乃飞刀、神枪、意戟、神剑。这四门的宗传,笔者是得自松花湖旺起镇隐真吴和老人与其孙吴延平脉系嫡传。十二代师尊阎老先生对笔者讲过有关吴和老人以金锋掌破牛腹,在松花湖上登萍渡水的掌故轶事。关亨九先生只得神剑一脉,故剑炁中只具玄光。



乙庚金锋神火炼吐出寒仞鬼神惊



“斩妖除邪,降怪伏灵”,是道家伸张正义辟除邪恶之思想意识的表现.’天符地节”则是道家特育的风貌.关老方便善巧,能以艺术篆刻表现龙牌虎符,长年累岁演习呈真,先生的剑炁足以说明多竿的修为与“负甲持符”、“执剑百丈舞灵幡”的神真作为所达到的境地.有关斯学隐真在与先生交淡中,就是这最后一二次的谈话,先生感慨万分,没有传下渚学深为可惜,并告我“有好的徒弟快快相传,要下此道就绝了”.也为贪娱少教的学人惋惜。



“玉书绛简赤丹文”,“金书玉景乃可宜”。为此,笔者在关老先生辞别怍古而后,按旧时宗传谱文的灵砂封金方法,复制出部分脉传的密谱,为了说明其内容,笔者曾以《话说功谱,为题简介,第一部分刊本的内容出自当年九脉合真,龙虎堂传本。



可惜关老先生并没育看到这些重新装制的珍函密谱,如今也将这些谱文授于弟子学人,以广弘宗嗣.回想起来与先生至交,先生仅知道我们三人是他的本家,他曾对笔者的徒弟烁金,友人若梦说:“神剑是龙吟,铁松是狮子吼”,趁兴之酣情,将“龙形神授大法”授于若梦,并说“我让你的成龙”……可先生并不知道我是得四门流宗之传,不知遭龙虎堂九脉合真的我。也是我没有向先生抛露本来的身世,现在回忆起来,由感欠疚。为此笔者也抽暇书作一些宗传的封真故物。做为留给后人的范本样例吧!

《封真故物--桃木》是笔者近来书就的内容,简介天符地节龙牌虎符的制作与使用。这桃木事故由来,还是从宗传的神剑说起吧!

一九九三年度,从东瀛归来的我,由于心绪萦绕,将太乙神锋失落,幸而剑炁飞真、敛纳神舍,惟这种失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癸酉年底(旧历)即一九九四年二月七日,旧历腊月廿七,是我从京华回吉林去看望师尊的那天,除去问候之言及师询问东瀛师妹的近况,话语而后,我将当年师赠之神剑失落之事相告,师育天下万事皆由天定,是因我下慎,也是术数.言谈间师又言,真不知道事情是这样,我这里还留下惟一一颗(剑),今天是你的缘份,又值甲子,你来的又是时候(午时)……。于是我按旧习,师尊拿出金针,让我刺血祭剑.每次我也勇于忍痛执律,可是这次我如何也觉得针痛到心,神真震动,持针不敢。师说:“你看这个样于,这样!”嚓嚓嚓,连续三针……我终于断续连刺,边刺边以中指血涂剑身,刺了九次将剑身涂满交给师尊.此时师尊合掌以神会剑,我站身恭候,亦合神桕感.片刻师曰:真不知道会出现这个情况,边说边手拿剑让我看。“剑炁中暗红色血光这样重,看来要应劫了”。说我也在劫中、杀气太重了。师沉思一会,又将剑合在掌中,运神炼剑,我如示恭候应待。事后师说“真是没办法,本来我想用佛法化解一下。这样重的杀气,谁知道,红光外射更远,威力更强了”。将剑拿在手里,平执剑尖向前,剑炁直冲七尺之外。师说,“此剑就叫赤霞吧!你好好练功,在劫中应劫吧!记住初一是丁卯,三十是丙寅,你很好用功吧!”我扣头谢过师恩.师说,“过年你不用来拜年了,抓紧时辰。”于是我如师所示,回到家中行持如法。除夕晚上我如旧律执诀行功兼带诸弟子法孙在爆竹声中度过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一夜,真是“红光紫霭贯天庭,剑炁丹杰蕴元真”,直至晨时。甲戍年正月初一,正是丁卯日,我自卯时换功起坐,全神运化剑炁,行功交巳时,因故而收功,这样我只坐四个半小时。功中剑炁在运转,剑身并没有出现跳动.这是我功初未到的原因。行功中剑炁曾出现过骤然的闪跃,眼见忽然向前方一射……,慧境中我巳知此劫育应师言。……。兹后我如实地参师相告。师说真想不到这么快呀!

这一日我又来参师,向师叙说以往。师说看一看我的剑炼的究竟。师又将剑合在掌中神化,我亦如度如往参真,当师将剑拿在手中时,面带惊色,说:“你看!”我拿在手中,平示,巳见剑炁左右放出玄光,前射剑炁寒威逼人.红光中闪烁金玄之色,剑炁巳然超越师之剑隐洞天。我遂告师,师说看来你真的应劫吧!今天是十恶大败之日,剑炁如此厉害,你在劫中立功,会是你的果。……言语中师又告之玄机之徽渺,本来之造化事为,让我好自为之。

当我拜师并谢过师恩,师又言及已往岁月,遂后别师,今值吉日吉刻,剑炁应真,是我记下这一段铭心往事,为后来参真,

诗云:

剑炁当年蕴毫针,玄通天地乃同人.

世故飞剑垂前世,尘隐红云记前尘.

师传今季应岁果,业习此刻经辰真。

会神樱缘非已往,瓜土劫中转轮身.

(甲吃惊蛰前三日正月廿日卯时)



师尊又让我回京见关老时,让关老看一下“赤霞剑罴”,也就是今年6月27日那天,我食出了黄布剑囊中的雷震赤霞剑,关老接在掌中详视良久,左右眈察,以神秘的目光看我,若有所思--忽然说“这要是个铁的就好了”。一语过后,我顿然想起,《太乙神剑·谱文》中“真灵慧剑号太乙”,是取大干火炼金”,《太乙神剑密授原图》谱文中“乙庚金锋神火炼,吐出寒仞鬼神惊”,“乙庚金印冲太乙,丙午火雷煅冲形”。关老的隐语或也在其中,因在座的我名有不精“剑学内脉”的。

按旧传之习,武当以剑法驰名天下,太乙神剑门之内功与道合真,以剑参玄,剑道如一.初则以形俱,终则以神会。八法应仁,以道法参同人仙之境,由剑事而臻道学。非似今人以剑插腰间以示真,当有剑炁存真,金玄之炁合于玄牝之律。世间亦有池宗神剑脉流,自畏而改作剑派,此举是伺等稚拙,是徒有其名。

剑学演真,剑学内脉是言敛神呈真,非有师传下可以言次第,当年武当剑事一宗,上宗有祖,下传有流。金丹、飞剑、元神是宗风神会嫡传,关老先生曾在《武当哮真密笈》中言修真祖范目洞宾:休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笔者当年去山西永乐宫也为仙真题有楹语:

三界高渺,金丹玄化示真吾,大道古今注玄都,玄天呈象,-气冲腾,鼎炉开明喷白雪,可见密法显乎哉:

大干浩渝,飞剑神游养太和,圣教圆通证元明,慧海应真,万法融汇,灵台蛄处展黄芽,始知妙律隐之也。

这方面的内容,可参阅笔者所著《统元楼藏真丛典》系列丛书。



三教仙根归丹体八法神剑人书身



回忆往事,与笑老先生畅言至深之语莫过于“修真”二字先生言谈,文武兼程,列举三圣外传,参玄道真。先生“读书修福,安分养神”。因形循理,寓理于形。阐化修真,拳纳于字,武合于道,深浅同源而畅宗风。弘扬传统,继承民族文化,智明达化,理遂三玄。于修真中审悟道源,功夫中尝省自我。故先生得以神传.内操外练,时刻不离。先生融通三教,怀绝尘之技而尝布衣,不争短长。以己为则,以己为任,留下了《武当修真密笈》。先生时言,“大道适常伦,修真为根本”。昔时,先生与松龄弟言《伍柳仙宗》,斯书言其泛,时人少见真。故松龄留下了《中国气功史·理·法》一书。关老曾以“真元”二字认宗流,笔者愿以《真元宝笈》慰先生,松龄弟曾有志详注《伍柳仙宗》,笔者若有闲也应有酬著。如今(统元楼统真丛典--真元宝笈》已梓刊问世,当惠先生。还好《统元楼藏真丛典·翰墨缘》是书已送先生存真索玩,先生言喏。

“修真”是古人自我鞭策激励的行动,为修整真正的自我所做的系列努力。从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渐而“起居有时”,“合于数术”,知道人身中的“火种”,是体内的元气推动着生命,元气是生命的动力。真元气化以后天的手段末涵养本源,找到了人类自我净化、统一、修持的修真之路。

古人认为,修真是人类生命的归宿,解决人生的生死问题,修真是超出常态,是人类本体的结构再合成过程,是使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的状态。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中,发现了人类自我与自然界的生化关系,得知并总结出“起居有时”,“合于数术”的自我修炼之法。知遭了人身体内的自我“精,气,神”的运化,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于遭”的相互转化体能灵态的过程中,交待了人类在生长兴衰过程中的怍用。

传统气功,传统风貌的修持锻炼,是总结了中国几千年来以道家为代表的养生思想。在长期实际的社会实践中,古人所创造的修持自我,是使自身的心理、生理方面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古人提出修持自我之路为“修真”,指出统一自我、净化自我,并以“人天合一”的古朴观来指导学术的成长,达到“园融三教”,并指出修真的真元修真是在“精气和神逐末返本,儒释与道异流同源”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今天把传统的修持自我,这种人类逐渐成熟进化的本身过程,强名之为“气功”,虽然未尽天衣,但因巳经形成定论,本文也就姑且以“气功”论之,也是取其通俗易懂之故。

对任何事物若要探个究竟,须从其历史的演化来观察、分析事物的形成与发展。明清之际·顾炎武《日知录),“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唐·李贺·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宋·放翁“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鳌曾悟十年功”,清·板桥“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皆是修真之语。而且是出于高深的内景实践,完成了传统的修真.从历史上分析,修真思想在几千年的思想学术中颇有深远影响,是激荡海内外的动力,是形成文化学术的生命力,或可以说是“修真”带来的反应.“修真”使人们在学术上趋于深透精良。从古之哲学《周易》,抽象的理,推延到人类对自然界的追溯,探讨生命的本源,于其过程中,出现了以“经络”论,“气化”论为基础的传统祖国医学,出现了科学上的发明,葛洪的炼丹术开拓了世界化学的起源,晋天福年间的“烟萝子”朝真图,是世界上晨早的人体内境解削图”......。

(摘自《翰墨缘》)



虽然概言修真与遭,情至神随,阐理而畅真。先生尝执“真元”二宇,真元者何,乃宇宙天心一团元气耳.真元一气脉分三乘,九弟法门,贯通武当正教。虽分有脉有流,门户不同,均赖此真元所化。兹三乘九门乃:上乘法弟通玄于道,概演天真,时:太乙,太清,太虚三门。中乘法弟,于道同真,以虚灵为证,时:清虚、玉虚、灵虚(灵虚又称天虚)三门.下乘法弟,以武演道,与道全神,时:太极、无极、至极(八极)三门。诸言三乘九门乃旧律不传秘示,惟恐失真,也随修真而参同,演诸法弟,演阵脉流,是说真元道妙.真者,真元以应律,愿我同门共勉之。神剑者,先师曾喻之为第二元神。在修为中期之有缘,等待一切有应为缘,笔者如是而言,如是而行,期待天下有缘,以示传神、慧、飞一脉(神剑、慧剑、飞剑),以恐失真而断代.(参阅笔者著《统楼藏真丛典·真元密笈·师真篇》)。



一函密笈传今古千里飞身武当山



笔者知先生深爱武当,每逢面见均三句话不离宗传,对武当流露出真挚的感情.当先生将(武当修真密笈,手稿交给(武当,编辑部之刻,即明鉴了先生磊落的心胸,照人肝胆。先生尝谓笔者说,“写吧!能写的,都写出来。把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还给武当山,登在《武当》上。让后人知道真功夫还真有,一点不假.”并言:“身居神仙洞”心归武当山。我死了作鬼也是武当山的鬼,我活着是受三丰祖师神传,得道之人不忘祖。”可见先生对武当一往情深。



读过(武当修真密笈》的人都知道此书的价值,有关先生《武当修真密笈》一书的刊行,国家体委《体育文史》编辑部主任杨亚山先生,原《武当》负责人朱道琼先生二人为此付诸辛劳。其中还有段往事.朱道琼先生亲自为《密笈》写序语、命名,古柏先生曾专访过关老先生,文章曾发表在《体育文史》专刊上。杨巫山先生几度翻阅文章,多少昼夜,倾注神思,那是对武当的一片心。回忆起来也是一段往事。

杨老曾找我问询:“你说关老爷子的东西真么?”我应道:“真的,都是真的,”畅老又说,“既然是真的,是好东西,大多数人都反映说看不懂,《武当》寄来给我看,我只好问你,你看怎么办,也没法改,也不能动。因为这些东西咱们不懂……。话语间已表明杨老对关老的敬意,以及杨老的自谦。杨老又说“这么大岁数,能追写这些内容,真不容易,这也是付注几代人的心血,......中国人都有关老爷子一半的心,中国早就好了。”笔者与杨老的有关事由,巳将其写入《中国太极拳正宗标准》一书了。此文不赘叙。最后杨老的语言恳定“好!一字不改,就交给《武当》出版。”《武当修真密笈》是关老先生留给人们唯一的公开文编。今天回忆此事,也是告慰关老的情。

笔者曾于《翰墨缘》中写道:“原修真丹家的长生真慧,武林宗脉的神剑真锋,书家的龙泉秋水,结成人类的真如,通向摩天真境的未来,在大定的寂静中升华,超越茫茫的宇宙。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武当修真密笈》则直泻丹家武学系合丹道,权象人天,大道参真。金钩铁铲,玄酒蟠桃……时人难测隐奥,先生以宇化拳,以道参玄,从晋之天台紫真白云上人言宗,时右军、吕祖、三丰汇脉一统。

关老先生言在修真,行乃隐真.不妨再举往事而告同尘。记得那还是1986年初,武当山首届擂台赛前夕,关老在家中为笔者和师妹李淑珍去武当山饯行而宴请.当时王松龄也在.杯巡语喧,直接谈到武当朝山之愿。先生直言“你们去,我也去,年纪大了功夫不纯,没炼好,你们带我去,我非去不可!……”此话正被先生老伴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听见,道:“看也看不住你,你又想到哪去……。”先生言道:“武当历来修真为尊,从来不立擂台,有真道实修,演看玄籍法身、丹道内景。门户之下乘,偶有唐突,与人将战,也是礼让三分……。如今你们去,夙愿朝山拜祖,也是个机会,说不定当今的擂台也是切磋修为,是新事物……”。话语中流露先生对武当的真情。先生朝我们玩笑似的说:“当你们登上金顶的时候,进到祖师殿,看到香火一跳,那就是我到了。再替我捡一块山上的石头带回来,做个纪念吧!”

果真如此,当我与师妹李淑珍,及徒子法孙诸人,朝山拜祖,来到祖师殿前,豁然看见香供上清烟霭绕的香火腾然一跳,嗤!在香火头上崩出几串火花来.我同淑珍会意一笑,当时我二人也仿佛看到关老元神法身……,依然慈笑盈然。



武当驿馆参药物洞天酬友泄玄机



武当一行,是借打擂之机,图朝山之愿的。当时与杨老同住武当山驿馆深夜语旧,留有古律四首,作为《白鹤真人飞鸣图》前言,将《飞鸣图》留给武当山,这是后话(参见《真元宝笈》)。

记得还有家居京华的八卦掌田迥先生。如今田迥已在关老之前谢世,回忆起来也深惜为晚,在驿馆之中,多见年轻的孩子们,在赛前操练,遭些小伤,不外是皮肉筋骨之伤,这也是必然。一位高昂痛快的先生,取出一个小玻璃药瓶,倒出少许赭暗红色的药面,吩咐吃下后,用凉开水洗患处,可减免肿痛,孩子们在犹豫之间,这位先生说,“不是北京的运动员,我还不给呢!”我见此情景止不住说了一句,“吃吧,这药很苦很辣,但很好用。”面对这几个拳脚武功的学子,这位先生将脸转向我说道,“这位老师高姓,怎么知道我的药用。”我随口应道,“你的药中还缺少一味,否则效力更佳”。“是,这是密传,但还不知道(药方)名字。”这位先生朗声又道,“我,田迥,家住北京朝阳区呼家楼北白家庄南向军北里6巷41号,从小好武术,练八卦掌的!……”笔者面对这位豪爽的拳友,也直言相告,药方中的马前子是味主药,这马前子一味,峨嵋丹法将其谕为“独龙丹”。先生的用药,是介于“七厘散”与“九分散”,我又不加隐讳地向先生谈出其武功刑伤药用的价值。先生急道:“这位李老师,我田迥冒昧,没有文化,谈话急……,我一生寻求此道,想不到在武当山碰上李先生,这样详细伤科……,你一定教我……。”语言之间,先生紧握着我的手。笔者坦诚地相告了宗传师承的“少林密传金枪方”与旧传“铁扇散”的内外敷用法,口诀“青皮红花大桃仁,乳香没药配三七......”。

回到北京后田先生通过杨老找到我,可是当时忙于聋哑门诊的应酬诊治,真没有想到,答应田迥拳友,相告有关碧氏三快身世脉传的事由,如今竟巳成空。昔时在武当驿馆只给先生写了半联“君是九天碧云显化身……”。其中宗风轶事,让人审思如梦。也曾与先生言追往事,如云如霞.先生追问八卦掌之宗由根源。笔者交待一些有关碧云仙子当年成真之旧说。时年方寸施真,法度重宣,以武事而臻丹道,功乘九转,脉沿一宗,由三丰祖晚年创宗而效丹道武功之奇,上追吕祖玄化飞真之剑,下袭武当神锋慧剑,称之为太上法,以虚合真,以极应天下,错转八盘,内含九转之机,创宗此脉,留有九转八盘之功,身若游龙,神如电闪,罡风寓气,幻化往来.此脉由道家授真,泛化于俗而形八卦九宫,以一环周循,而隐九转丹工,……待有闲暇一定将笔者十年前所练演“九转八盘游龙掌”之内功外练之法公之于《武当》以慰田迥先生昔日之约。正如关亨九老先生所言,“武当不练八卦掌,八卦掌是什么……武当的外形有象之为乃‘九转八盘游龙掌’,宗传旧为,不懂丹道还练什么武功。今天的武术,八卦掌……都是正宗泛化于俗的产物。”





从武当山归来,一路感慨,患从京华来湖北,数日淹留,到武当后于擂台赛期间延误几日,然后才登上金顶。回到京华相隔数日(因忙于事故,没有及时回顾)才送去为关老捡的石头。回顾先生,相逢时认真地看了看石头,用手抚摸着,道:“对,是它,这是武当山上的石头。”当我们说起金殿上香火崩出香花时,先生欣然戏言笑道:“找你们当然好找,百里之外,千里之遥,就能看到你们的剑炁冲霄,法身非凡,金冠龙牌……。这般如此地逍遥厉害,除了你们,还能有谁……,家底不瞒自家人,我说的不差吧!”淑珍和我,大家会意地笑了。

今天思前想后,如若不是去搞科研,治疗聋哑近五千例,(虽然在1988年5月18日于北京宣武饭店通过吉林省科委主持下的有关“气功治疗聋哑临床研究”的鉴定)不在社会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功夫与时间不至于耗散这多,或还会有精进。回想十数年前,鸿月楼高渺,三颗金剑飞空,诸人皆惊,势如一尺多长三条金线,悬空飞行……。如今,真如俗语说的那样,“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实中好多修行之人陷于此矣。

民国时期,一些西藏活佛喇嘛,来到中原为沦遭战乱病丧残生的百姓疗疾治病,欲以完善自我修为主外功,施法济人,治病救命,……当其在归程的路上,并没有得任何病患,走着走着,腿一软,滑跌在地上就死了。这不符合修为,自身并没有修为好,有个命基,就这样轻率死了。按修为讲,真的太可惜了。

当今佛教界有影响的师辈清定上师,曾有一张彩色照片(在北京法源寺仁详上师处),上师端坐自然,脑后有一团黄澄霭霭的金光,由兹而知清定上师的功夫纯正,已臻金门,肩挑明月,如此法度,宝象庄严……。

这种修为在《翰墨缘·中国传统丹道家饰文艺术》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图中老人以仙逸之姿出现,头戴道冠,一团圆光,示之瑞霭玄光,照射大千上下。如此使笔者想到:自然门之功夫,已经超誉世界,为人类洞晓。可是以自然门之功夫而论,按传统之旧律来说,老子“自然是道”,古人曾有“求乎法上,得乎其中”之语。自然只是功夫,强身延年习武而已矣。是纯以功夫而论之的层次。若按图中“仙人”的形象而操持来说,自然门是达不到的。这一点,《武术汇宗》作者万赖声先生,已经讲叙了“由武人道’的根骸。只有金门功夫的专持法门,才可以修持中,“一轮圆光”,“瑞霭玄光”初以拭之。但这一方面要依靠自我修持之勤恳,当然更主要的,确是真传之师的师承与教诲。“一轮明月肩上挑”,这种生命之光的现出,一定是恒久实力的启示。“法镜交光,六根呈慧日;牟尼真境,十地起祥云”。这是乾隆帝所撰书“雍和宫”之“天王殿”上楹联语。虽然流露了一定的佛学宗教之神秘色彩。对这团出现在头上的生命之光,喻之为“法镜”。“交光”是初显示的玄霭。然金门的功夫,是在丹成之际“法镜”昭然现“法华”。道家又喻之为“乾象正圆”,但最先出现的则是“先天一粒真种子”。此阶段功夫之专持,请参阅《真元窥密·卷一》之“太素练形”。“性命同证”之法,启先天一粒“真如”。

后来听四川绵阳朋友蔡淑君谈,“我见到清定上师时,已经不见了金光,是因为挠扰尘事,忙于修庙,建道场,给人灌顶,损失耗散了道力……

当年笔者治疗聋哑的本意在于作为对传统宗脉学术的一种印证,以促使学术有更好地发展,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后竟为社会上未见经传的散流窃取,沽誉摇旗,流有余害无穷。孰不知唐代孙思邀真人喻在世为医者,应重医德,“华夷愚智,皆乃亲之”,不做欺心之“含灵之巨贼”。本来聋哑人的痛苦较正常人已经深重,治疗残疾人的良心标准则更在天地幽冥之中了。这样看来,当年的科研并无大的价值,聋哑人大多是因业力所感,为此耗减真元,只落得让世之小人以此“沽誉摇旗,流有余害无穷。”



洗剑池旁将法注

观月楼下拭芒锋



1993年夏季,在中日传统文化交流会议期间,笔者见到了好友张宇先生。张宇系中日气功学术活动前期开展的奠基人(现定居美国去日本讲学)。这次张宇先生随以中日气功学术为主体的交流团从日本回祖国。那一次中方的代表有武当太乙铁松十三代李淑贞师妹、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郑耀先、弟子华新、翻译任明等人。

张宇先生和笔者于酒喧之际,畅言起中国功夫的宗风大脉,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唯一的神剑关亨九先生,张宇先生说来别有风彩。“哎,李老师,你说,有一次我去关老家,那老爷子和我谈交手,‘嗖’地一下,窜到我背后,我急一转身,老先生腾地跳起两米多高,吓了我一跳,老先生这轻功真不得了。你说老先生也算是大高个的身材,就是瘦一些,(经常缩坐躬身)要是把腰板拨直了,也是一米七、八的个儿。”张宇先生又谈起老先生在自家的斗室之中练剑的往事。大凡去过关老家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不满十平米的屋子,除去左前侧一个双人床,紧贴床右前方有一个立柜,右侧顺墙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有圣像,圣像前有一块海南的海石花,右墙上挂有先生魁星戏斗,太乙神功字拳演意的横幅,左侧靠墙放有两个简易沙发,中间一个(靠边站)能折叠的餐桌,上下放满了书盏.然后就剩下这唯一的空间了,若是后退一步,就从门退出来,便是外面了.冬季还要在这唯一的位置安置火炉(厨房是在外面),先生常坐在沙发上读书,左侧是床,右侧是桌,前看两米左右就是墙了。倘若站上三五个客人,已经是无可喘息的地方了。张宇说:“李老师你说这老爷于手握真锋,剑是真的,”张宇重复一句,又说,“是真的,站起身形,略展手脚,......,我真担心陈设的瓶瓶罐罐,……‘嚓’地一声,再看老爷子一个蹲身卧势,已经连人带剑缩到桌子下面了。……那么高的个子呀!”这一招武当神锋的‘蟠龙卧涧’是如此,果真一点不错”我随口应到。我又接着说起老先生练蟠龙剑法中的游龙升天一势时的情景,“先生原地不动站在中央,大家小心地看着,先生依旧手执金械,右手持剑,左手执诀,一个蟠龙桩法,身剑由上至下,由左转身,竭尽360度的上下缠剑飞丝,喝!真个利落,只有风声,没有动静……”当时在座有师妹李淑珍,师弟王松龄(照片因松龄先生辞世,没有下落),我与张宇先生畅谈此事时,老先生健在。我俩叙旧也谈起,如今时人多以形迹而参招术,关老是以神彩抛赋剑魂。

武当剑法之所以驰名天下,是因其有神、慧、飞三剑享誉武林江湖。关老之剑已臻神会之际,笔者与好友张宇先生深知关老文武如一,在拜会关老这位京华隐真时也曾几度畅言书法与剑术,披露海底,以示神剑一脉的真源。

清石涛诗:“画法关通书法律,苍苍莽莽率天真,不然试问张颠老,能处何观舞剑人。”书法与剑术,这已经不是鲜人耳目的内容了。学书与学剑是文武同宗,是古已有之的.“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杜甫《观公孙大娘弟于舞剑器行·序》)。这段文字记载古书家张旭的书作精绝是在观舞剑的反思、激励下悟列的。究竟书法与剑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谈到书法的姊妹原料,往往限干诗、文、画、印、拓,均属艺术创作之内。如有人提出剑术一语,会激起书学艺海中的反应。尽管古人看舞剑能使书学大进,顿悟笔法。事实上能在书法与剑术两境中下功夫研探者,必定人数见寡。或者应该说看剑悟笔法,和自身学剑通于书道是不能相同的

书道中的多者当然精于笔法,而未必通于剑法,而善剑术者,多不以书法见精。事实上,能以书法与剑术两者等同并修者,是为少数。当然,在强调剑术入书道的基点上,没有否认不会剑术的书者在书法中的成就。而在内功修真的气书范畴中,则应注重剑术的学习。所说的剑术,也并非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把势花剑,而是有传统风格的内家剑法。众所周知,武当剑驰名武林,天下皆晓,是因为武当的功夫是以修真为本源,以内功参悟剑法。当年武当神剑祖师,将八法神剑留于后系,嫡传正宗,是武林之隐,学名为“太乙神剑”。演为劈、刺、抹,撩、抽、揭、横、倒八法神功,以神会意,以气运身,以气贯剑,身剑合一,神剑合一,乃渐入臻境。剑学本源系武林中之练功之杀法,克敌强身,为武当正宗嫡传,流落民间。’

剑学本身是一种艺术,即练神练气,强身祛疾。武当剑驰名天下,是其“击舞双并”之剑的独绝造诣。击以应敌,舞以自习,内调神意气血,而入丹进修真,外注阵法布局,应敌在千人之中,以柔克刚,出势惊绝,不落俗套,非众人所知。因此,武当剑术鲜知世人。

书法本身的用笔,笔垂中宫,八方回荡。笔锋的转、折、顺、逆、留、纵、提、按等变化,示之为点、挑、横、竖,撇、捺、厥、钩等形迹。古人曾经在实际中将其文武两宗融为一注,创下绝技,留有神品。当然,古人的造诣是经过若干岁月,屡经历代的探索,师徒相承,辗转相习,流有余波至今,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尽管在人们的思绪里,知道其影响,有的人也想超然物外,创什么“大极神笔”,运什么气功,以探索气书的隐奥,事实上已经不是前人所授,而是鲜知于世人的创新,精神可贵,但毕竟不是旧之宗传。

武当大乙神剑门正宗,京华隐者关亨九先生年越耄耋,著书《武当修真密笈》,介绍武当内功,太乙字拳门的功夫,练字即是练功,写字也是练武,笔剑合人。练功时以笔代剑,应敌时用剑写字,横竖撇撩,如入无人之境,克敌乃入写字之臻境。

书法的姊妹艺术--除诗、文、画、印、拓而外,当然要首推内功剑术。当年张旭观舞剑的启示,很难说没有书剑双修的人存在。每见于文武并进的书家,精于武学,擅长书法,融文武刚柔为一统,参为太极,把握阴阳,“一团合气率天真”。历代书家以迹传后世,为人注重,因为一些阴阳之差,这些学者没有把武学剑法剖示干人,这也是合理的。

书中之妙,要万毫齐发,合之于神,敛运于力,起于丹田,运在手笔,施于毫端,而渐入臻境。剑法之要,以内功行持,以气运身,以力以气注入剑体,灵动三峰四仞二弦脊中,吞吐自然方为剑法要学。所以书,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补互助的血肉关系,溶于内功可以使剑法、书法皆尽干完臻之境界。

古往今来的书法理论技法的丛书,博大精广,深浅均成,已足够今天学习使用的。而在剑法内功之次第的著作,濒见稀有。社会上流传的武术丛书,多以套路出现。仅于剑学说要,太乙神锋之会仞图,戳杀诀此类的内容,参于书法的学习,启干后学之门径,以九宫演化,务要以精良详推。书法一道所施之的功夫,是在平面上见方圆力量,或迟或速,或顿或提……,或为道劲,为艳丽,皆取决于书者的笔下功夫。笔之运行井非单纯注重在纸上留下的痕迹。笔在运行的过程中,包括纸上的行止运动,更包括没有接触纸的笔的运动,因此,只注重在纸上的运动形成的墨迹,而忽视笔在空间,离开纸的运动,是不足的。只有将笔在纸上的接触力量,和没有接触纸的空间转换运行力量,综合而统一调节,才有希望达到“潜气内敛”。这样,笔的起伏、连贯、气机、血脉都可以得到机会。

书道之技法,会有更多的机会再现笔下。

剑术的功夫,是在空间立体中见方圆力量,或斩撩、或击刺……总需始终一气连贯,体现刚柔、流利、洒脱、紧落,或惊或安,都在行功中体现.以神气相参差。即要知道自我在行功,又要知道对方与自己的对阵交锋.剑到处自我要心中有数,包括剑的三锋、四仞、二弦脊的运用。自我手脚身法的配合,更要上下连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神宜内敛”.无须有缺陷处,无须有凸出处,要以气园形,以剑行法度,才是学剑之基础.“剑如飞凤”,“剑走一偏”,以剑带身,处处有机可乘,时刻法中见精,如此,剑学初悟门楹。

易学远取诸物近取自身的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学术成长。书法、剑学亦是如此。空中见剑立于方园法度之中,纸上行笔施法于平衡水准之上。剑以全身俱动,以神相会,以气运身,笔以神思相感,周身灵通,一脉相承,同出一理。剑学与书法可谓同工,出之刚柔显化,示之文武两速,实先肾合为一身之诣。这样看来,剑锋即是毫端,摇笔则是挥剑。剑学和书法,并不是先以理法相参者,都应先有实际的感受,而后再作商榷.否则只能是空谈而已。

(摘自李真阳著《统元楼藏真丛典·翰墨缘》第三章以丹力入书●书法与剑术)这段文字录下,作为太乙神锋的浅说吧!

当年太乙内脉,以丹力参真剑法,口吐剑炁,纳久呈形,以剑炁应之,吞吐徐迸,炼成剑真.经坎宫真水为养,合参丹道,以太阳真火与月魄寒精为用,参法《武当太乙神剑密授原图》。或以天地为炉,将剑气结为玄珠。或子午行功运颂坎离水火。或以日月寒波腾做真如之形.呈示当年先祖“洗剑池旁将法注,观月楼下拭芒锋”之操修。文章写到这里,不由得让我忆起几段往事。......”



先生当年曾飞剑金轮台前授自真



1987年夏,中国气功科研会与广东省气功科研会在穗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活动,当时笔者曾在广州南湖宾馆作聋哑患者的临床应诊。弟子们叙说新闻,“听说来了几位了不起的大师,号称天下绝技,一时门票好贵哟。”’听说有人要表演踩气球的轻功,口气好大的吗!”这则是轻功的把戏吧!徒弟们问我:“师父,是否也教训一下‘天下老子第一’的人!”“这些练功的人懂什么修为,修为的人以老子言为格律,‘一慈,二俭,三不为天下先’,这些人怎么样?”“真的广州没有人么?”我面对学子们年轻气盛,这般认真的样子,就答应让弟子第二天去看“大师出丑”。我想一则试试学子们的课修,二是让学子们有个严谨治学的精神,将来成材,历臻操修脉传。这也正如关老的口头禅所说的那样“一些人走偏了,练成了狂人,真让人害怕。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了,广收门徒,敲诈钱财,你就看,遇到功夫高的人就会让他当众出丑。……”灰谐的语言,也是二句常语,“‘大道非常伦,事世循常理’呀”。第二天晚上,我见到了学子们高兴的神彩。这-一人说;“老师,哇!真厉害。”我应道:“慢慢说”。“啊!原来飞剑这么利害,……我和别人一样坐在下面,看着XXX出台,手里拎了两个气球,先用手挤压几下,然后很笨地将气球压在一块玻璃下,还没来得及等他站到上面,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右肩突地一抖,象有一根筷子似的东西,光亮亮地飞出去,把气球给打碎了。好速啊,……第二次换了个气球,我想这次别打了,让他成功吧I这是多让人难为悄的场面。”说着笑着,突然又问:“老师,我的剑,出去”了,怎么回来呀?”我也笑了,说:“早已经回来了,你看不是在肩上吗?”。学子说:“哇I好险哟!”。此人则是南国享有盛誉的XX老师之三子,人们叫他阿青。

接着我,便受第二人的质问:“老师,为什么那天的气球我还没来得及打,等XXX踩上去再打,谁知道,广州除了我,竟敢有第二:颗飞剑前于我……”。说这话的人,正是当年名震海上的隐真、赛白猿罗三先生之后嗣。并说:“我没有看错,清清楚楚是,气球是让人飞剑打碎的,只有那个(指台上的XXX大师)家伙才傻呢。”

日后回京见关老叙旧也曾言及此事,先生笑道:“唉!可惜世上这些武夫狂徒,做梦也不曾知道,还有飞剑的修为,都认为是瞎说妄言,真可谓‘真道亡矣”。关老还问了我一句话,说:“那个叫阿青的南蛮小侠,若肯用功,继续教他……”。我说:“当时时间紧促;只传给他‘剑啸一穴’,等日后有机缘南下去穗时再说吧。”与关老言间也曾追记“太乙神锋”的由来,言及吕祖、三丰脉传,远迫真武大帝、琼阳道祖。畅言武当玉虚宫里密传剑学丹道,曾设有金轮坛台,悬符披彩,旗幡丁甲……,留有武当飞剑嫡传。笔者已将飞剑中的密示宗传《太乙神剑密授原图》刊于《统元楼藏真丛典·翰墨缘》的彩页。其谱文暂不公之,我想读者也能谅解。

武当一宗,概言丹道,以飞剑诵玄,脉演丹法,以济金丹玄化。关老先生也曾有言,“有武功,你能把谁打死,把武功与丹道合参才是正宗”。鉴于此,武功与丹道合二之宗风概官有律。时人仅以武功操修体魄,以丹道队为虚乌之有。近年气功泛波社会,均以“气功”冠面。终不知道,宗传武法,以道参真,气化修为,臻于内景。否则不能呈真,是宗风未悟耳。笔者也在《师真篇》中记录下学人怎样寻师,哪些人才配做自己的老师。也告之那些欲为人师之人,应该以哪些标准衡权自我,让天下宗风尽于仁。武当真宗一脉,在演武练功之际,已将武功丹道,纳于一体,外人看是演武,实则自我却真为内敛。最初时,功与术合,以道参真,以慧生仁。后来随功夫日深,才逐渐转为修真之为,始以运气周化于身,气血融脉,人寿康健.动功为抻筋拔骨,静功为养血安神,次之乃舒筋骨,通血脉,渐返先天,后天包身犹如窑头土坯,经修真元气化融通丹脉,似微雨润泽周身,遂有神彩飞扬,神彩奕奕。转成修真,按丹法操修,虽为动功武法,内涵已经尽替脉流.纳气魁罡,结气胎于水火,升红莲直入朱陵火府,又降金玉之津液,漏填玄壶。复将金英换白雪,结为玄晶,正是“上有玄穹日月光,下现明珠华紫色”。玄珠随阴阳气化而升降,鼎炉更移,纳斗移宫,使之色泽更换,上升于头乃现一颗真如紫霭,降下命地乃现日月之形,此时坎水正满,正如《一万珍函》的上联中所言:“半声酣微,童儿扶我,先放下《清玄太华宝集》。宽心脾,藏睡意,闭目卧观苍海底。一层层坎宫神水,托浮出真元一颗似红日.片响功夫,水撞金轮,行血推脉,又有丹华升紫极。”

世上武功,已被时人猜疑,这些宗风大家,为何不能上擂台与拳王、武士相角斗。再言丹道,已是被时人认作虚妄噫语。是如此,并非如此.夫宗风之操修,天下少传,究我门人弟子中,每日精研斯学者又有尚几。圣人施教,有教无类.宗风虽然已近绝响,但脉流仍袭不断。为此笔者也生感慨,而将宗风仁第,按次第就范于后学之子。也正渴望感于宗学之贤者临之,笔者巳将这脉传的心绪,书在《统元楼藏真丛典·翰墨缘》前言中,期待天下有缘。:我在给孩子作指导时汰识到。传统学识不足是社会上较为普遍的现象。独具匠心的畅言,都不能尽言笔者心地之情。幽微之中,执笔的遐想,渐渐地在脑海闪出云烟江天、丹砂炉火,潮水将我推向‘是吾江天赏真华’,‘洗剑池旁将法注,观月楼下拭芒锋。’……当年前辈‘金轮台前授自真’。前辈在教授我之时,曾以‘翰墨缘’课教,今天前辈多离岁月而去,使我在笔墨生涯中,禁不住地沉思,流向往昔的追忆。

概曰,传统法乳之经传启自悠古,圣贤造诣实文明昌萌之事业,综上数言,从心灵上架起金桥,使千古丽今之学弘于后来,追昔思贤;仁者授我,大德先仰,先师寿者,驰神为迹,行成于思,是幸。夙愿已应,诗曰:

为乘仙真忆旧缘,先贤法祖隐江天。

造化神骸存玄象,恋古余香泛尘编,

笔研一度衍至尊,因缘三世落大千,

不是当年承脉持,怎见满圃色华鲜。

遥望脉传武当山势,依然高危耸岩,玉虚宫已经半遮尘埃,神剑一脉势以如玉虚旧例。以诗文相循于心吧!

神锋有脉始由衷,半掩尘埃半飞空.

金轮台高窥天角,玉虚宫华寓地城。

丹砂流波纵呈象,飞剑同真慧有形。

桑海烟灰蔽残本,鼎炉纷火又蒸腾。



大道随缘垂法象

龙形大草感先天

“字纳于拳,武合于道”是关亨九先生畅言武当字拳功夫的口头禅。先生常说:“写字即是练功,挥笔则能杀敌”。此意费解,曾让一些俗识趁隙,认为写写字就把功夫练了,按关老所说‘这都是瞎扯”,“不懂文人三绝,诗书画是什么东西,那是大懦演修真’。关老也在《武当修真密笈》中说及,诗书画是读书人演修真与大自然相合鸣的产物。“武当功夫中的字拳及是参玄书道,与大道合真”。“王羲之能参书诀融透道经,留下书扇写黄庭的佳话。后人伪其说,概宫右军写《道德经》。《道德经》是泛传,而《黄庭经》确真是脉传,哪个见真,明眼人一看即知道,还用细说吗?”“现在这些人也随风拿虎,不好好练功,也学教授空啃书本.书本是好东西,可是没有宗承师传,那算什么秉承?还算什么正宗?

书法与练功,对人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鲜知于世的东西,怕是幼儿的心目中早就有了概念的。社会上也泛化是说,如果从根本上来讲,恐怕要有大的说教。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学书通于学仙”。此一句道破其中玄奥。“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观书是观其人、其行、其识、其学,而修为恰恰是把人类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走向光明,修真则是让入学会怎样做人的操修。《庄子》亦言“醉之以酒而观其则”。书法的操修之中,更见精深的则是神气之用,这点怕是“学书通于学仙”的内涵吧。书作的形成要依靠自我的熟练来奔放自我的情思,《书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巳”。书作之畅真赋有神意之为,内含精气,外应天然物外。因为中国的汉字结构独特,书家学者却多仅限于文理,而欠缺修真之为。《虞世南·笔髓论》书言“秉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呈形。”李斯亦言:“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古人认为,修真是人类生命的归宿,解决人生的生死问题,修真是超出常态,是人类本体的结构再合成过程,是使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书作的操修,与操拳的功夫都是“以艺造则而应之于道”的过程,字之呈形,与道合真;人之经脉,与天同伦。人天同易,字为人爻,故书家以道参真,应之以笔,形之于神,留下神思翰墨,是为驰神为迹.拳家修为,以拳脚器械而参丹法,势为内家,上应于天,下应于地,中应于人,而尽参同之法,近可修身,远可人道,亦是神清以为,收敛纵放,开合鼓荡,均不离外之形骸,内之心神.故右军得天台紫真法,三丰开龙形草书,二圣真皆为演道证真,以示后学.书道即丹道,拳法即修真,大道参玄,大道通易柬,以形取之为书法,以意取之为丹砂,以神取之为操修炼道。如此一脉流传,书之脉络与人与天而同,每一字有每一字的神韵脉络,与人身阴阳气化息律而共振,故纵之以神,形之以武,有杀有生,如易之阴阳,有生有化,敛之于字,观之以理,参之有神,进退反侧,应机而生玄,均有气化之摄。付青主亦言:‘书道即天道。”



古来修真事仙的人们,以炼神为用,凝结精气神以所集聚神气为行功。“神仙以养元神为主,游八极,任逍遥。”内外兼修,击舞双并,道与术合,这些特点,决定了方向,建立了基础,是中国丹道家的作为。丹家在弛神养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留下了曾经沧海的遗迹,形成了特有的面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

龙形大草,法有传宗,笔者尝以自娱而脉承,间秉师传,有此操修,关老今巳仙逝,武林守此宗风者又少一位道友,感叹之极,也应该留下法本,以经事久,全之道妙,混元合一,以经为衡,参之后学,授此传宗。本来武学之参尚能臻于道学,他宗各有秉承,不外火符,口诀、操修、艺为、良工,复可尽其修为。唯文难参,推演前贤,“是遭仍是儒,称师亦称祖”之垂范列世者,应有几位?是修为之中,以艺漫身,以文熏心,以道合神,此三者方弥全真。否则,岂可称尊?龙形乃内力所化,气循仪轨,形应心身。每一字自然有一字之脉络,为书者方可洞真,有神有气,有起有止,有惊险,有飘逸,有倜傥,有飞白。圣真曾有训,文如其人。故书中之气,有诗书气,有淑女气,有世俗气,有壮夫气,……唯圣真气为难参难修,如此而言。若以艺、文、道三者养研修为,不失宗风操为。以龙形神姿人字脉,以大草焕真,以大草应迹,才近当年圣真雅风。以此循道而精艺,以此操修而入

神。这是武当内脉功夫的基本功夫,也是本门本宗龙行剑法以幻对敌,以神飞真,以文武彻道的经过。

龙形大草当年师传留有法本,留有形迹。非世间涂鸦之笔,乃他有格局。笔者著有《统元楼藏真丛典--龙行大草》,学者可参见之.龙形大草是超越诗、文、书、画、印、拓而外,更能臻于道风之操修,是丹脉、剑宗之别裁心传。

追源梗概,已是往事如尘,自从有史以来,漫演修真。图腾时代视为先史,黄帝造印剑令,伏羲演象,文王画卦,以易封神,留有古朴天真。秦王遣使臣海上求药,武帝求仙而封禅,唐王法开圣域,文理参真,兹有贤侠剑道脱胎三教而别传。丘处机雪山应聘,宋元时法脉呈九脉雁阵。明九脉台真,永乐封真,清时九脉沉砂,留有宗风隐尘,乃至近代法脉又宣,重开圣境,石破洞天,乃见宗风法脉,势为甲子朝元。旧迹如昨,泛化于俗,纳甲飞真,升敛灵性,始历苍桑,是法境以呈先天。

文明书道,时天台紫真白云上人留书诀传操修,参道玄演武法,右军圣以道经参玄,纯阳仙真以诗词歌赋畅玄天机,留有神剑法书,三丰祖持剑道合一,法范龙形草书。这是简追前踪,以历鸿迹,开后来神锋书道,洞玄参修,文武同宗。先祖遗留宗风以人为缘,随缘而度,不强于人,随缘应迹,使法脉不绝.时人仅以形象见之挥毫执剑,不曾洞知个中玄机,更不知武合于道,字纳于循经。人应天道如日月经天有气血盈然,人演书剑是以艺焕道,昭然如示之,先贤有言:“艺者,道之形也’。人悟先天,观天垂之象以通道机,观人伦而应以诸艺传神,观我以自省,观物参至极。书剑之为,乃操修之形,仰化天伦,咸化八极,书剑之轨迹,驰神而呈,律于道玄,应之道妙,以人天洞真,故留有千载云烟,呈势金丹,合泛众流。以法度求其自臻,以书剑为表彰之彩,非时以自娱而求之自障。此泄先天之机,以应后天之操修,以度后学之徒子法孙,留此书语。诗曰:

先祖大道感人天,操修历为隐洞玄。

文可焕彰周世界,剑舒精气延华年。

神锋玄毫应自此,道妙飞真自通元。

人我经天开一脉,金丹法境已臻全。



瑞霭家藏神真品

丹砂人居古洞天



与关老谈及在广州授后人学子“飞剑”之事由,先生慰然而后语,言及坛设、符侯,所涉修真之关系.笔者向关老讲了《修真图》的泛言。这还是1987年8月岁在丁卯的旧历,那时中国大陆上的功夫热席卷羊城。广州的学人正誉尊二位大师,一位是能呼风唤雨的大师,另一位是最初带功报告的XX大师。经南国的气功大师柯衡先生介绍,笔者也在当地气功研究会的组织下,在科技馆会场做了一次通俗讲座.清晰地记得,那次的内容是《气化内景与修真(图)功法》,介绍园融三教的《丹成九转图》,简称《修真图》,大略分为四个层次的专修概说:

(1)周天搬运。

(2)坎寓交宫(乾坎离三卦的丹道内炼。

(3)蟾月神光真图(真气转化为光的过程)。

(4)身外化形,一颗玄珠出顶门(金刚以火炼,烈火产真形)。





旨在让热衷修为的学人,有一个正确的目的,端正修为的态度,让这些宗风火炼的脉传在学人心中有个概略认识。仅停留在什么“功能”、“带功”的小圈子里,很难领略宗风脉传的领域。

关老也谈起《修真图,的版本,先生言,“论其操修,此图看的人多,懂的人少,多数人竟愿意打肿脸充胖子。各行各业都有这类人。唯独在修真的炼家子中,这种人显得更可怜”。话语间,笔者与关老言及有关操修十四专修的课题。今天笔者作为缅怀先生,以陈前词,也将这些内容公之。

这十四论的专题操修,本来是以古律诗词写在《修真图》上的。读者未免有恐争异,社会上曾传的《修真图》版本不外以下几种:

①北京白云观藏版石拓本。

②武当山炼性修真图(木版复制)。

③前些年“武术挖掘工作”流泛的复印版本简图。

④《东方气功》曾经在封页登的简图。

⑤古籍《内外功图说》中,红豆山房藏版本的《修真图》

终而叙之,这几种版本,均未离开《红豆山房藏本》所篡文的内容,没有区别,楹语中都是:“精气合神,逐末返本,儒释与道,同源异流”。笔者与关老畅言的《修真图》版本上楹语是这样的:“真阳周注震动大干无色界,金晶并起冲合太乙混元宫”。并带有“御赐万全,密示原本”的篆书题额,中额篆书“修持真元图纂’。图左有诗记录此十四论,外一首释密诗,现将原文抄:

大千有法何壮哉,始见金莲处处开。

真华吐瑞奔乾顶,玉涵洒珠归丹台。

金晶童子催鹿去,紫羽仙人乘鹤来。

皆因真元藏海底,进出一注飞也哉。

曾经存真演法地,几度隐密注灵台。

双锋悬毫非词客,一炉青锋倾尘埃。

修真始悟真阳子,持元唯有秋月白。

聆听山人讲道去,统元楼上玄华开。

大道修成身外身,唯有真华产真尊。

龙吟虎啸腾丹野,日新月异见灵根。

蟾光久照西川地,玄珠自起坎宫门。

一气冲霄飞白雪,三花射宇映紫云。

执印行功用水火,气注黄庭施法轮。

风火同执真元宫,云雾共绕玲珑身。

日月光中存性命,坎离卦里寻阳阴。

返观慧照周丹野,长行司天炼神魂。

慧剑启于真晶里,如影随形人大虚。



先生也言:“这种嫡传法书,本属密藏,现在暂不公布,留以后再说,你把‘飞鸣图’(指《白鹤真人羽化飞鸣全真神图》)写给《武当》听听回声吧!怕是和氏哭壁,除了你我,别人知道个屁,都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写真的,都是真的,迟早会有人知道的。办事写书咱们决不欺天”。“你写吧I我写起来也费劲,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别人看不懂,你写要看不懂正说明这东西快绝传了,隔世太久了。等有人能看懂再写,邪真是太晚了,黄瓜菜都凉了。”先生言语间又说:“多亏你们铁松还留有这惜世之宝(指《修真图》),兹后,炼丹的人就有了灯塔,有了指路灯啊”。先生说着环视一下周围道:“对了,你不嫌弃我这个小小的神仙洞,会有知音……”。如今,也把这些内容公之《武当》,做为对先生的回忆,怀念……



自从京华君去后

更无人唱竹枝歌



关老先生,六十岁而后取字“关开”,自谕侠真。仙逝时终年九十四岁。笔者虽因俗杂之忧挠,很少去看望先生,回忆起来与先生至交几年的岁月中,去与先生畅言次数并不多。但每次言辞之深,亦是别有洞天。不论谈仙说鬼,诗词文武,转世飞升,声律楹对,翻说内景,黄庭丹道,下说太极泛化,玄言羽化呈真……都尽兴致,先生晚年耳背,但自力超常。笔者尝以笔代书,与先生言辞,以省语言之蔽,说到精采处,先生以目光神传,心相印。先生说到妙处犹如曲中大板高腔,吟咏诵真,每见精绝。或以静默省之,或手足舞之,顿见神彩.笔者愿在文中畅言再忆先生--

先生言,都说成仙,不得道,不修真,怎能成仙。做鬼易而成仙难。不是仙不能修,是多数人不知道途径,知道的又很少用心,不下功夫尽心修为,怎能有成就。不是世上没有神仙,而是人的心中有鬼。

“千里飞身武当山”,“没有功夫行吗?”这是先生心慰自语的对话。先生笑着对笔者说:“你知道,你能看见我,别人听我这么说,都说我是疯子。你说我疯吗?笑我老朽,不中用了--法身就是潇洒”。“人死了,说句恭维的话,人谓仙逝,我谓飞身,我说是成真”。“等我死了就会有人知道我没死……”

先生的话,今天让人追思忘返。先生已臻“呈真”法第,神游武当。先生所言转世来生之说,“今生识得我前生,十世轮回转又生,富贵贫贱都亨尽,全是黄粱一梦中”。如今世人已觉得活佛、喇嘛,有修为的可以转世,孰不知先生已言其详,曲已尽衷,只是世人少识耳。岂知呈真法弟,要有法身之修为。以前笔者在课弟子时常说,太乙游桩是使人接近“神传”的修为。能以“神传”才有可能介于法身之操修。这类内容,前人已在(黄庭经》这本道家的通俗读物里语识详真,只是言语过简,缺少次第,使人莫可衷是,使人骇然惊恐,让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理想境界的影面。独不知其中别有宗传(就象没有见到火车的人听说有电视机,会感到奇异那样幼拙)。“追溯往昔古人以不可知之经历,创造了‘修真养生,育化真元’之法脉,推动人类的生命运动。”

(《翰墨缘》)

关老所说的“修真”,“修真”是古人自我鞭策激励的行动,为修整真正的自我所做的系列努力。从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渐而“起居有时”,“合于-数术”,知道人身中的“火种”,是体内的元气推动着生命,元气是生命的动力。真元气化以后天的手段来涵养本源,找到了人类自我净化、统一,修持的修真之路。



古人认为,修真是人类生命的归宿,解决人生的生死问题,修真是超出常态,是人类本体的结构再合成过程,是使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修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境地,当然是个另外的课题,修真毕竟是前人修整自我留下来的唯一的路。关老的仙逝,解答了修真的终极目的之境地。笔者回顾在国际上近十年的学术交流中,犹以“神密学与科学中日学术交流会”、“中日传统文化交流”所涉猎的范畴,以及所古涉及人类探索生命科学之域地为最。关老功夫巳臻上乘。祖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灵性文化,以及人类特异的文化现象,与文化行动,都标志着祖国悠久的文明。为什么这些民族文化中的灵性行为,能在国际会议上慷懂陈词,为民族骄傲,却不能为提高民族素质而泛说畅真。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难道仅是一句口号吗?一旦将其付注实际,将是多么的艰辛。关老的仙逝,让笔者怀思,操修法度中少丁-位挚友,少了宗风中能“飞身”的同遭。

忆起“飞身”的修为,并不独指人死了之后的“元神玄化”之飞身。更主要的需是在生前,则几度修为“法身”,使其“千里飞真”,瞬息间能往来。其形象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这一点说起来也属神奇,读者也当做故事听吧!或许有缘在今后的路上会有“缘法相生”,说不定这也是个新的奇妙的领域。对学人弟子说来法身的修为则是必然之操业,只是限于光阴岁月的紧迫,还没有机遇。过去也曾有过授业,可惜又因学子们的执著纯见,忽视了这门功课的精修。笔者曾在关老生前言及此事,在先生仙逝而后将其“神传”法脉,公之于世,旨在多撒下一些“神传的种子”。笔者于1994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霜降日,在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的双周讲座上续讲大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其序”而后课“与鬼神合其吉凶”。后又开“神传”为太乙呈真,法身修为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先生生前笔者也曾讲在广州谈飞剑,XXX脚踩气球的事由后,(笔者)在课授修真时,学人座下提问:“请向老师,XXX能呼风唤雨,XX能带功治病,听柯老师说您也很有功夫,您能怎么?”。一时我没有回答,继续讲课,介绍《修真田)的有关修为(参阅“瑞霭家藏神真品·丹砂人居古洞天”)。下课时,我随口说了几句,“今天耽误大家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传统修为的最高境地是‘身外化形’,在座的朋友会看到我的‘身外化形”。过几天后,柯老师找到我,惊奇地说:“李老师你这几天去哪里了,听你讲课的人,有好几个人都找我,都说他们好多好多见到了你,有的是在听完课回家的途中,在公共汽主上,吓坏了人哪!到了家推开门,也见到了你(讲座已经是下午)。有的人给大家治病,眼前也看到了你,然后有感觉,治病的效果好。……你真的这么厉害。”“玩笑,玩笑……”我随口应道。如今想起这个玩笑也是诙谐有余。其实这个修为,过去也称作分身。这方面的介绍,已在日本《マカシン》(1992年第1期)中叙述了有关笔者分身的内容。日本人喻为“体外的再创造,……李老师武当……分身……中见次郎先生讲”。气流化的身体(聚气呈形)其操修至此,密宗的虹化也好,道家的羽化也好。都是这个次第修为,只不过是在这个修为由,常人只见虹化、羽化时放出来的光华,看下到千里飞真法承牟尼真天的法身慧化。这只能说限于师承的不同,法果不一耳。

关老的仙逝,已经臻为仙乘。笔者在先生仙逝之后,数日之间眼前先生法身衡定宁真,神采奕奕。身着白羽仙袍,素透飘逸,头戴斗笠,右手身前拿仙芝呈朱砂色,肩背一颗神锋,上系赤色剑韬。身随鹤鹿二仙,云中显化,神采飞扬。神色中目光视我,神示相传。先生无忧无怨,喜气相因,坦然而意。神光中光顾,伸游呈真。云雾飘绕,玄穹目前,浮霞山岳,以期封真御昭之降。海角天涯,云霭中隐现金阙玄楼,渺渺玄光浩动……。

有关先生仙逝之境界,学子法孙依然欠缺内景的专修,或觉多神仙气,多神秘色彩,垂玄多幻。此宗修为暂不去批判,当作灵性未来去探索吧!(象周潜川先生著)《气功药饵疗法及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曾记述“在没有证实成仙成佛之前,暂不要草率去批判它”)。此类内容笔者会在介绍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中介绍,其文此篇不赘述。

此文感先生之英灵,先生即在目前。先生知笔者在畅说恋旧缘,先生心慰。先生生前精古博文,笔者也将书作《声律真诠》上下卷,上卷为修真主声律,下卷为内景,叙说前身前缘。将此以慰先生,慰故人。录下三两句结束本编文字吧:



上联:

庭台中金瓶花开三千秀,

墙壁上玉仞霜凝一万工;

数不清,

奇花异草铺福地,

紫霭橙云绕洞天;

此境遂玄情难舍,

未忘当半梅花放;

至今幽怀不自持,

恐我老落江湖上;

一日别君竟悠远,

梦来三江胆气壮;

至此神游仰其绝,

重返洞玄穿金杠;

同君共涉举霞天,

神化朝元金丹降;

是我同尘演三教,

金玄万载留形象。



下联:

锦帐里玉胆纹露两点朱,

剑匣内金锋应寒七星符;

记真切,

绣羽神谷旅瑶天,

绿绮蟾光漫琼海;

年狂酣意也同,

熟知经春樱魄风;

此刻使我怀仁者,

恋君久在蓬瀛东;

三思今吾呈高渺,

魂游九泽神明通;

是我飞举凌真处,

往来焰蔚显神工;

有人曾到金霄夜,

慧示真如明月空;

与谁共主奏万轮.

灵犀千年见性情。



楹语全文14784字,余写真元,余写内景,纳入《声律真诠》下卷



余愿挥毫终一梦千古云霞感江天



回忆先生,笔者以故国金波驰神剑,肝胆与君印真元为题,缅怀前贤,将其宗风脉传、修为、操业、嗜好,来叙说生平。先生一生造就甚深,笔者不好将其终述,只好追思一段,写了一段文字。这一篇是暂作结语的文章,内容也略剥杂。一是因其内容繁多,二是所涉这些内容,赘叙文字颇多,故今从简,待他卷文编再言。

先生家中壁挂山水是先生摹“范宽”墨迹,古茂天真,意境幽远。可见先生笔墨功夫与武功相同,皆臻佳境。先生的老伴见与笔者同行的道友学子目光视之不移。望见那可以乱真的手迹,及别有风彩的“丹书”(以丹力入书)。深有感叹地说:“老头子也真想再写写画画,前些年年轻时每逢写画都很高兴。到老了还是这样,到什么时候能有个条件,给他自己一个小屋,放上一张桌子,让他尽情地写画……”。先生一生志向,崇真敬圣,曾以《武当修真密笈》中写吕祖的楹语来自拟。“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先生道家风范已尽宗官,儒流的文人三绝,先生也涉神妙。可惜先生留下的笔墨真迹太少了。笔者回忆着先生十年前书作的蝇头小帧,功力已超尘涯。先生神游已飞身,留下的余波则是一番番地回忆……,真是多少前贤如烟,江山依旧,日月常循,人范渺然。一番番地回忆,一阵阵地怀思。从关老仙逝想到的,以宗风论之,一言难尽,不好让人畅说故旧,人物沧桑,江天旧影,明月如钩。笔者想起道协的尊范陈樱宁先生,生前著有仙学是教,并以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炼制黄金,成功地送到科学院做金相结构的检验,结果与真金不二,只是比重较真金稍轻了一些,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原材料的欠佳所导制的,再现了“炼金术”的真实性。陈先生一生授业学人泛众。其中骄者,要屑包桂文先生了。包先生拜陈先生为师后数月,陈先生仙逝,葬黄山。包先生自言:“自己与先生的缘份只有期待来生来世了”。先生致诚,打起包裹行李,在陈先生墓前守孝三年,以尽弟子一片孝心。三年期满,在坟前走了几圈,跪在坟头磕了头,痛哭一场,悲切地离开。当包先生在回归的途中,突然觉有一阵风从脑后吹来,自觉有陈先生赶来之意,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有。然后回到家中,发现什么功能都有了。这则是当年松龄师弟向笔者讲叙的,陈樱宁的弟子包桂文向松龄叙说的往事。包先生生前最能轰动社会的小品,则是做大肠杆菌的实验。将两支装有同样量杆菌的试管,放在手里,握一会。在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发现,一个死亡了很多,另一个反而繁殖了许多。科技医务人员为包先生测所谓的“外气外功”,先生什么都没有。问先生这是怎么回事,先生笑道,我只是有个想法:“这个我让它死,那个我让它活。”这个话,指出师传中的秘示法门有“神传”、‘神授”的宗传。

笔者也因关老仙逝,而想起多少世上贤者,道协的王沐先生在出席“神秘学与科学中日学术交流会”时,记得当时先生身着普兰棉道袍。(这时据笔者的挚友王沪生先生所言,王沐老曾编著《道家五派丹法精选》。这是先生留下住世的唯一言卷。)笔者深刻地记忆,那时王老丹田中只现有一个红色的球粒,有乒乓球大小,球外有一团白气包浮。这也是松龄问我,让我看一看王老的成就。

笔者在从日本归来筹著《翰墨缘》之际,大连的学子韩冬向我叙说了,他曾在崂山见到道协的副会长、武当的宗传匡常修老先生的往事,言其在大殿观光,有缘见到匡老。匡老微有沉思,则请韩冬到匡老的仙居洞天,匡老愿意想留客住一个星期,韩冬对我说:“那时我跑船出海真的很忙,只住了一宿,就在第二天上午分别了。当天晚上我俩谈修为,说了很多很多,匡老热泪盈眶地对我说:“我没有真功,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什么是个归宿……”。言至此,韩冬问我:“师父,为什么?”我答道:“匡老先生的武功已经超尘,他所指的归宿是指法身丹道的内炼。世上武功,能与丹法合参者需是终叙的宗风。”那我能否再有机会去崂山将咱家的法,传给匡老,我看他若大年纪,对功夫的追求……。我真的被老人家所感动了!”看机缘吧!他若是肯学,你就告诉他有关XXX的修为,否则要保不住了”“好!看机会吧!”这是笔者与徒弟韩冬的一段对话。

还有1991年在京华开第二次全国真元国术学习班时,弟子吴XX告诉我,“师父,我看见一个这么高的小老头,白衣白裤白袜的,不让人讨厌,倒是挺招人喜欢的”。“是谁?”我不知道。”你问一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找你讨封”。这便是学子中有人拜过的师父,是武当高道朱诚德老先生,被人誉为“朱爷爷”。第二天中午(学习班期间)趁吃饭的时机,也正应天时,找到了曾拜过朱老先生的学人XXX,将朱老先生经过一番努力而送往摩天真境……。(1991年时,朱老先生已经辞世,这个故事所说,自是内景元神的描述。)

与笔者曾出席“神秘学与科学中日学术交流会”的同局仁贤,松龄师弟是先辞世的,兹后上海的潘雨廷先生也相继作古。1991年夏在泰山“欢迎中日传统文化交流团”会议间,笔者与牛实为先生夜谈虹化。这是由水晶眼镜引起的一段回忆。本来笔者想写些有关虹化的材料,送给牛老,因忙于他故,岁月继年,已是几年风雨了。今年(1994年10月)在京参加了“国际太极修炼大会”。因时间紧促,笔者与弟子只参加了开幕式。会上见到被称誉为“世界太极拳冠军”的是一个年少的女孩.接着在主席台左侧的一位‘教授”,他是冠军女孩子的导师,身着西服,俊雅,潇洒磊落,系红色领带,……因麦克效果差,笔者没听清是那位仁贤……。这是笔者久居山野寡闻鲜知,只见师徒俩站起身,两手合抱胸前(一手做掌,一手握拳),小臂乎行,两肘抬平,好一派英姿飒爽。台下一阵喧哗贺彩,笔者留下弟子项金真继续参加会议,吩咐听一下,看看“太极的修炼”内容。据说是胡海牙先生与林中鹏先生任主讲.主席台上,王光英先生光顾大会。

第二天弟子小项告诉我,林中鹏教练太极功手执的太极印。右手大指点在左手心劳宫处,右手中指扣在左手背外劳宫处,余指合拢。不由得使笔者哑然。笔者顿然忆起,这曾是当年“中华气功进修学院”去广州面授的路上,笔者在火车上,开示法语,以一轮明月悬空的内景打开XXX的慧眼,同时传授太极印的握法。并言及,太极印是秉师传,炼内丹起火用的功夫。平时绝不可草率轻习。否则会出现“事故”的。这真是“思怀旧事使我悲”。笔者对学子说看来我要抽一些时间,写一下“武林宗风”的举手礼之有关的小册子了。想起冠军师徒,抱拳执掌行礼,大失武林神彩,若是学子年少,应有一些阳气冲振,精神抖擞也无妨。若是以“太极修炼”为名,绝非如此,读者试来,将身站立后,一手抱拳,一手执掌,高置胸上萌中(且抱拳的手高于另一手执掌的掌心,两小臂尺骨挠骨左右不在一条线上。这不是冲动所致,而是平时的操修所为,到了一定的场合,一抬手就露马脚),大凡稍炼过一些内功的人,都会体会到,如此姿式,气脉会滞在肋下肝脾两处。这怎么能是内炼宗风的标准呢?笔者也以正本清源之心渡化有缘。谈一下,双手抱拳的泛礼。此间修为,学者不可看影视效果,内炼武林别有其传。下面笔者简叙其一吧!礼仪司学,文武各有执教,辈份不同,场合不同,空手与执械都各有不同。乃致于旁观之人观此礼仪动作,也知操修次弟,以及来者身份。

双手握拳,左手外握右手在内是普通举手礼,举齐高低各有分教。中正为礼,不失其雅;高举额头(头微低、含胸)其姿谦恭;左右失偏,目光不正,礼中有训。且两手小臂夹角为六十度,这样周身阴阳适度。确为修炼,家所重,不可轻视之。事实与眼前都迫使笔者早日让《中国太极拳--正宗标准》一书问世,参言太极内炼之法,判削气化循经之由。如此才不负师训,将先天太极脉流公诸于世,使太极健康发展。

这些泛渚,使笔者更重关老操修为人。记得关老曾对笔者说;“XX专家也来过。我说你们是专家;我是旧传,来来,我向你们学习学习,打打抄手……。专家说‘不敢’,我说你别看我老,祖宗留下的功夫我一天都不忘,天天练,试试不妨。专家说‘下次吧’,这也可能是礼貌,可是一去就溜之大吉了。你说可笑不可笑……”。笔者赞成关老对学业求精的态度。笔者也有此兴,曾在东瀛时,与日本剑道、合气道、空手道的学者(笔者的朋友)崛田胜身先生切磋过,是先生以木制倭刀,笔者以木刀代剑器与先生对阵。当先生从上至下手起刀欲落之际。笔者以武当神锋中“紫极冲霄”一剑将刀向上一指,直抵对方木刀。这样一上一下两柄木刀对点在空‘中,哑然之际,崛田先生后退一步,深鞠一躬,又后退一步,深鞠一躬,后退三步后,笔者上前对礼还施。此事弟子金XX在场任通译。双方大笑后,去进晚餐,乘车时,在车上,崛田先生又言中国武功中的拿法、禁穴等内容。崛田先生的学生亦几度去古巴、菲律宾课教。这是第一次去日本发生的事,以后又去东京,可惜没有机会见到他。崛田先生也属操修认真的学者。关老的情缘,笔者仅以这几多文字来追念,待有闲暇再作书记。望我司门学人以先生治学为人,宗风为器,诗曰:

千年江花期故人,岁月几多转升沉。

生前旧愿应大觉,逝后仙真已飞身。

乡音唯绕金玄地,古卷曾藏龙虎根。

为演宗风乘脉持,一粒真如可称尊。

1994年12月底于哈尔滨仙芝旧寓

==================================================================

武当太乙门人

 

 
离线笑看风云
发帖
19
开心币
0
好评度
2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7-29
我贴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想请教真正了解太乙铁松派的人谈谈他们的看法。
请说说你们的意见,让兄弟多些了解,谢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