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45阅读
  • 54回复

我忽然发现,这里没有真正的高手。我得到别处去寻找一些使人开悟的东东。如果找到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海岸线
发帖
72
开心币
0
好评度
314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2-09-29
你自己就是高手,心悟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2-09-29
爱是治愈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
爱是治愈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

2000年3月17日至26日于以色列


一个人肯定会生病,但并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错综复杂的原因。医学可以在一个方面提供治疗,但治愈所有疾病的真正方法是爱,而任何疾病的原因都是因为在爱上发生了问题。当帕布帕德开始在西方传教的时候,他曾经强调,每个人都在寻找恋爱关系。我们来到奎师那知觉是为了我们渴求,但是却尚未在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找到的爱。诗人维迪亚帕提哀叹道,我们的心如同辽阔的沙漠,这个世界的几滴爱如同在沙漠中洒下的几滴水。沙漠中的几滴水只是杯水车薪,而你需要的是滔滔洪水。我们在百千万劫中所经历的痛苦使我们的心如同沙漠一般,因此我们始终渴求爱。世上的每个人都一样。即使另有追求的人也会发现爱的关系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中的各种关系都是不完美的。我们认为,只有灵性关系才能给予完全的爱。但是我们的协会还没有真正地展示出这种爱是真实的。在理论上,也许是真实的,但事实却没有展示出来。因此很多人离开了我们的运动。如果你已经得到了无尽的爱,我想你是不会离开的。因此,对我来说,好象得到爱和给予爱都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我们的运动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在这个现实中能够交换。

茹帕·哥斯瓦米在《教诲的甘露》中列举了三种爱的特征:给予礼物和接受礼物;倾心聆听和倾心交谈;给予帕萨旦(灵粮)和接受帕萨旦。但是在这些交换中,如果没有真诚的爱心和感情,那就不会有满意。当一个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中时,它感到安心的征兆之一是它正在吸吮母亲的乳汁。那么是什么使婴儿感到安心?当然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庇护。母亲的爱给予了那么多的庇护。在柴坦尼亚·玛哈帕布的逍遥时光中,有一次祂把自己打扮成幸运女神,并真的用乳汁喂养奉献者。祂养育他们。因此,我们所得到的爱应该包括足够的世俗表达方式, 而不致于因为过于微妙而错失了。我们说我们有爱,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以切实的方法展现这种爱,那它就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我为什么要讲这点?因为开始时我说过,我生了病,而治愈这个疾病的灵丹妙药是爱。因此我认为,奎师那把我带到这里来的原因之一是使我能够得到痊愈,因为这里有那么多的爱。我也有能力去爱大家,我希望我也能把爱带给你们所有的人。那么,我的心就会得到治愈。而当我的心得到治愈时,我想癌症就不会来了。它之所以会来,是因为有一颗破碎的心。当然,我无法证明这点,这只是我的直觉理解。

问:与奎师那的关系和与奉献者们的关系,这之间有什么区别?与奉献者们的关系是永恒的吗?

答:如果与奎师那的关系是永恒的,那么与奉献者的关系也是永恒的。在庙宇中被认为是灵性的,在我们的社团中也一样是灵性的。如果与灵性导师的关系是永恒的,那么与灵性兄弟、灵性姐妹、灵性叔伯和灵性姨婶的关系也是真实的。如果与奎师那的关系是灵性的,那么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一定是灵性的。如果你认为其中一个是真实的,那么另外的也一定是真实的。这是一个信念问题。没有信念就没有宗教。每件事都随信念开始,随信念结束。灵性生活是从斯茹阿达(sraddha)到普瑞玛(prema),加强信念。这是一种描述信念的不同方式。完全的信念是对上帝的爱。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有双重目的:一个是离开这个世界,另一个是帮助其他人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奉献者对主来说非常亲切,因为他们帮助祂履行祂的使命,使堕落的灵魂回归。基督教徒们把耶稣比作一个向别的渔夫传教的渔夫。帕布帕德说,这个捕鱼的概念是要学会在不沾水的情况下捕到鱼。这个意思是,如果你钓到一条大鱼,在拉它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要被它把你拉走。但是,为了捕到鱼,你必须到水上去。你可以坐在一条小船里,或坐在岸上,但是你必须在水边,你在这儿是钓不到鱼的。如果你在这儿垂钓,你也许会钓到一块在阳台上乘凉的人扔下的剩面包,或者是从骑摩托车的人头上飞下的帽子,但是你不可能钓到鱼。因此,你应该到有鱼的地方去钓鱼。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要度化或帮助众生,你就必须与他们打成一片。

一次,圣帕布帕德清晨醒来,说他做了一个梦。奉献者们在一次桑克依尔坦中齐颂圣名。逐渐地,所有那些不唱颂的人也一起参加唱颂了。我问帕布帕德,是不是有一些唱颂的人变成了不唱颂的人。他说:“这怎么可能呢?他们的名字已经被记下了,回归神首。”他告诉我们,那些离开奉献者联谊的人,我们也许会认为他们变成了非奉献者。但是由于他们已经做了一点奉献服务,奎师那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服务。奎师那非常非常仁慈和重恩的。即使一点点服务,祂也永远不会忘记。我的要点是,他们为了钓鱼,要武装上那么多东西:他们穿上橡胶长裤,或者把自己拴在椅子上,以防止在抓住大鱼的时候不会被拉跑。他们有所调整。同样,我们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就象帕布帕德说的,派书的时候可以不穿兜提或莎丽。

现在我们也认识到,在美国这么大的国家里,你也许只会见某个人一次。因此,你也许会想,只要我能让这个人请书,我可以不择手段,反正我以后不会再见到他了。但是,奉献者们慢慢认识到,还存在着一种公共知觉,整个国家的知觉。于是,那些人开始比较了:“你知道吗,我碰到一件再可笑不过的事情了。噢,是的,我也遇见过!嘿,我的朋友也遇见过同样的事。”比着比着,他们开始认识到:“噢,原来如此!”即使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奉献者,但是他们认识见过奉献者的人。如果他们不喜欢这种见面,这就是个问题。更不要说象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家,象在一个高压锅里一样,人们互相之间都彼此认识。

你应该认识到,你的一切所作所为都被记录在公众档案中。你所作的一切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响。因此,你必须逐渐认识到,你不可能过着一种双重性的生活。就象有的奉献者说,我很诚实,但是为了传教的目的,只要我能让一个人请走书,我也许会口不择言。打一个最坏的比喻:有一个称为“上帝之子”的组织,他们曾经让他们的女人上街当妓女,然后把她们的嫖客拉进灵性生活中来。我们当然不赞成这种作法。那么我们应该想一想,任何不诚实的所作所为最终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结果。最后,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即目标(与行为)应该是一致的。你必须诚实。

有四项原则:简朴、清洁、仁慈、真诚。这四项原则并不只是体现在你的个人生活中,也必须体现在你的公开生活中。如果不是如此,你怎么能使别人信服?这意味着你要表里如一。这就是为什么你在这儿没有穿着兜提和莎丽,因为如果你如此穿着,你在外面也应该这样穿着。如果你要与鱼同游,你必须象鱼一样地穿着。帕布帕德说,如果你想登上月球,你就必须更换躯体。唱颂者怎样才能与非唱颂者打成一片,而不致成为非唱颂者,还能将他们变成唱颂者?在传教的策略中,首先,你必须确保你自己的奎师那知觉。作为一名奉献者,你必须非常脚踏实地。因此,圣帕布帕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程序,他称其为“早课”。所有奉献服务的重要部分都包含在早课中。从崇拜灵性导师到崇拜图拉希女神,到崇拜外士那瓦、神像、博伽梵、圣名,生活在灵修中。这些是早课的中心。因此,你的早课应该非常充分,这是你的保险。

问:如果古茹与门徒远隔万里,怎么才能皈依呢?皈依的内在行为是什么?

答:这非常困难。要皈依古茹,就必须知道古茹需要什么。那么一个人怎么才能知道古茹需要什么?如果你的古茹健在,你可以问他。当帕布帕德在的时候,我曾经每周给他写信,对我来说,很容易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因为他可以告诉我。我总是在他的指导下直接工作。但是当他隐迹后,怎样服务我的灵性导师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我自己的体验是,我努力与我的灵性兄弟或灵性姐妹们确认我的服务。我向他们询问,这是我的灵性导师希望我做的吗?我也会试着祈祷,试着理解。你必须让你所信任的人确认你的所作所为。

你知道,帕布帕德在服务他的灵性导师时,是多么地困难重重?他在温达文的生活方式可不那么简单,要出版《回归神首》,撰写、印刷三部书,去孟买购票。他在服务他的灵性导师过程中所遭遇的麻烦无可胜计。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人鼓励他这么做。“这是我应该做的吗?这样做能取悦别人吗?”除了不停地询问外士那瓦,你还能做什么?我们不知道帕布帕德是不是这样做了。他得到训令,他努力去执行。他有强烈的信念。有一件事是清楚的。我们必须好好念颂,好好崇拜主。这是你能确定的服务,崇拜图拉希女神,崇拜圣名,服务外士那瓦。这很清楚,都是很明确的训谕。

在《奉爱的甘露》中,有六十四项奉献服务。如果你非常幸运地能在外在及内在感觉到与奎师那的爱的关系,也会得到明确的指示。但是,我认为,困难的是如何断定这个世界中的服务应该是什么。这是很难找出的。你们很幸运,可以向那么多的高级奉献者询问。

问:如果古茹指示一个门徒做某件事情,但现实情况又无法让他遵循,那该怎么办?

答:当一位古茹发出训令的时候,他应该知道那个门徒的实际情况。如果门徒感到,古茹对有的情况不太清楚,他应该向古茹提供有关的信息,然后向古茹询问,根据新的信息,我该怎么办?就象巴克提·斯瓦茹普·达摩达尔,他的一位家人去逝了,他必须参加有关的仪式。帕布帕德告诉他不要去。他又向帕布帕德询问,要求得到确认。帕布帕德仍告诉他不要去。他询问之后,依令行事。

问:如果我们必须与对奎师那知觉不感兴趣的人联谊,该怎么办?我觉得,我和他们无话可说,我不感兴趣。

答:为什么“我不感兴趣”?我对世界万物都感兴趣。一切都与奎师那和奎师那的能量相联系。因此,我对它多多少少都感些兴趣。这在于你的服务是什么。我现在的服务是,我必须与常人打成一片,我必须在许多学科上学识渊博。这样,当我与人见面,与人交谈时,我会有所收获。我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中有什么我无法用来服务奎师那的。一切都可以用来服务奎师那,每一门知识。一切。因此,我没有看见任何事物是与奎师那无关的。你总可以找到一种方法将你学到的知识用于对奎师那知觉的服务中。你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认识到这点。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2-09-29
《主的八训规》
《主的八训规》

(2000年4月至5月)


 

1、这个诗节荣耀了尤嘎达尔玛,桑克伊尔坦雅给那(祭祀)。雅给那是献祭,是祭祀。献祭是为了使生命变得神圣。什么样的献祭应该被推荐?在不同的年代,推荐不同的献祭。但是在卡利年代,这个程序则比较简单,但并不意味着不深刻。这个程序就是克伊尔坦,齐颂主的圣名。为什么要齐颂?

当你独自唱颂的时候,会比较困难,但是当我们齐颂的时候,我们就会有集体的力量。通过这个程序,内心得到净化,我们可以超过心意的层面,达到灵魂的层面。这一点尤其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国家。唱颂来自灵魂的层面,直接来自内心。

帕布帕德说,正确的唱颂如同一个婴儿哭唤它的母亲。当婴儿哭唤它的母亲,母亲会立即听到婴儿的哭声。奎师那是我们的父亲,奎师那是我们的保护人。如果我们通过念颂祂名字向祂呼唤,祂会听见,祂会注意到你需要什么。我能为你做什么?然后,我们应该想想我们需要什么。如果你需要一千美金,一座新房子等等,那么,奎师那会很容易就办到。但是如果你聪明的话,你会说,奎师那,我只需要祢。那时,奎师那开始变得紧张了,因为如果你得到了奎师那,那么你就得到了一切。一位奉献者只需要奎师那。他被称为niskincana ,没有财产,一切为了奎师那。

奎师那是他的财产,他心中装着奎师那。通过唱颂圣名,内心得到净化,所有的灰尘被扫除。这个城市的空气中布满了灰尘。这里的灰尘只有五十年之久,但内心的灰尘却已积聚了五千万次生死轮回。它坚固得如同钢铁。我们铁石心肠,唱颂的目的就是要清除灰尘,融化内心。你怎么能知道你的心被净化了?那是当你皈依了圣名的时候。当你完全把你自己交付给圣名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正在皈依。什么在阻止我们的皈依?是我们的假我。它告诉我们,我们是躯体,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点。但是当我们唱颂的时候,我们必须超越这些虚假的概念。它们是虚假的,因为我们不是这个躯体。我们是灵魂,是奎师那的永恒仆人。

物质世界如同燃烧着的森林大火。它会自燃,只因为发生磨擦,借着一点儿风力。物质生命的本质是,即使一点点刺激,我们也会陷入那么多种麻烦。这大火的最坏的部分是不断地轮回生死,而齐颂圣名祭祀(桑克伊尔坦雅给那)会阻止它。

齐颂圣名运动传播月亮恩泽的光芒。当你们举行齐颂圣名运动的时候,主柴坦尼亚和尼提阿南达会亲自参与。当古茹兑瓦第一次与圣帕布帕德出去参加一个联谊的时候,只来了五个人。奉献者们对这样的联谊感到抱歉。但是圣帕布帕德说,这个联谊非常成功,主布茹阿玛、主希瓦和那茹阿达都在场。我们看不见主柴坦尼亚和尼提阿南达,但这是因为我们在唱颂圣名中还不够专注。齐颂圣名是超然喜乐的海洋,每个人都在寻找永恒的幸福,而齐颂圣名给予了这个。

2、奎师那使这变得那么容易。有那么多的名字。我们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空余时间,为什么不唱颂主的圣名?因为我们想着那么多别的事情,唱颂那么多其它的曼陀罗。人们为钱,为其它许多东西唱颂,但我们却不为最有价值的事情唱颂。我们为什么不被唱颂所吸引?(有人说,是因为冒犯)。作为奉献者,我们冒犯圣名。那么启迪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古茹,以更加接近奎师那。古茹与我们共享他对奎师那的觉悟。因此,我们知道我们向谁唱颂。奎师那是一个人。

3、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诗节。巴克提希丹塔说,这是为了达到完美的曼陀罗,siddha pranali,一些古茹把曼陀罗给予门徒,告诉他,他在奎师那娄卡。他说,我们应该把这个曼陀罗挂在脖子上。比路上的一颗小草还要卑微。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卑微了。无论什么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如果有人在人群中推了一下你,你会马上变脸,感到自己被冒犯了。但是小草却非常谦卑,它不会抗议。因此,这里提到了树,象一棵树一样宽容。一棵树承担所有的困难,却一声不吭。我们必须学会对任何攻击我们的假我和我们的躯体的事情都不在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唱颂。清晨,当我们念颂或唱颂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谦卑和容忍。

4、有三件事是人们所追求的:财富、信徒和一些有吸引力的同伴。主柴坦尼亚拒绝了它们。祂需要什么呢?一世复一世,祂只要求一件事:巴克提。巴克提是除了取悦主以外,没有任何其它动机而服务主的能力。你早晚都会被很多种东西所诱惑。你会经历很多事情后才明白,你的愿望到底是什么,你一定会表现出来:“我是不会被收买的,我只想要巴克提。”现在我们承担那么多的义务和职责,但是迟早我们会变老,那时你的唯一职责是什么?是唱颂。但是如果当你老了,你还没有修习唱颂,那你就没有办法去铭记。你必须现在就开始修习。

5、(原文遗漏)

6、这是在奎师那知觉中的高级阶段。现在让我们的眼睛热泪盈眶只有干辣椒能办到。这是因为我们的心不软,我们想要许多别的东西。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再次投生。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在这一生就提高。如果我们向奎师那祈祷:“请清除所有的障碍,让我皈依”,那么奎师那就会安排你除了唱颂以外别无所留。

7、施瑞玛提·茹阿达茹阿妮在朗诵这首诗节。这是施瑞玛提·茹阿达茹阿妮思念奎师那的心态。当茹阿达茹阿妮极度思念奎师那的时候,这就是她脑海里所想的,一刻更甚一纪。茹阿达茹阿妮感觉到与奎师那强烈的分离之情,主柴坦尼亚达到了施瑞玛提·茹阿达茹阿妮的这种心态。祂是奎师那本人,但是祂的心态如同茹阿达茹阿妮。内在是奎师那,外在是茹阿达茹阿妮。整个世界空虚起来。你感觉到世界空虚了吗?没有。我们感觉到世界充满了事物和人。但是主柴坦尼亚感觉到一切都是空的。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层面。你可以看看,我们离爱奎师那有多远。

8、不管发生什么,你都应该感到奎师那是你的主。即使生活艰难,问题如山,你都不应该认为奎师那忘记了我。主柴坦尼亚祈祷说,不管我的境遇好坏,祢依然是我的主,我依然爱祢。这才是爱。这是无条件的。我们能够向奎师那表明,不管我们的境遇好坏,我们都爱着祂。奎师那离开温达文,温达文所有的居民都伤心欲绝。但是祂离开温达文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人们将在心中牢记着祂。当他们无法在外面看见祂时,他们则在内心看见祂,而这种体验甚至比在外面看见祂还要强烈。这叫分离中的相连。主柴坦尼亚来给了我们这种情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诗节,其中包含着所有我们的哲学。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2-09-29
心灵深处
心灵深处

根据《圣典博伽瓦谭》第九篇第四章第六十八诗节

(二零零零年四月至五月)


这首诗节在与勾帕·库玛尔讨论时重复过。这是一首表明主与祂的奉献者之间亲密联系的诗节。

身体内最脆弱的地方或最神圣的地方是心。实际上,没有身体的其它部分你仍然能存活,但是心脏是必需的,它被认为是灵魂的居所。虽然灵魂不是物质的,而心脏属于物质器官,但据说灵魂居于心区。心区意味着灵魂有它自己超然的处境,它不是物质的,因此,当进行移植手术的时候,灵魂不会随心脏而去,人还是同一个人。心脏被称为感情的中心,也是知觉的中心。

通常在西方的概念中,心意或普通的智力与感情的中心――内心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印度的经典中并不存在这种区别,而是认为切塔(citta)或心意也同样居于心中。心是所有感情和思想的中心。这很有趣,因为它表明这之间有种统一的理解。有时人们说,他们的心和心意不一致,他们的心意和心相互冲突,但是我们看到一种更好的理解,即心与心意合为一体。

因此主居于那里并非出于偶然。如果灵魂居于心区,主也是如此。有种说法,主和灵魂如同一棵树上的两只鸟,心如同鸟巢,而树则如同一个人的躯体,而两只鸟则坐在树上的鸟巢中。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主居于心中之心,也就是说祂居于奉献者心中之心,居于灵魂的心中。据说至尊主没有血管,因此我们也必须理解纯粹的灵体也没有血管。当我谈到灵性的心时,这里所讲的心是一种比喻。它是指在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

在《布茹阿玛献赞》中,有一句诗节描写了主是如何居于秘密之所、内心深处、隐秘之地的。那是最难进入的地方,是一个不那么容易找到的隐蔽或神秘之地。所有哲学的思索无非都是在试图明白一个问题:我是谁。这应该够简单的了,但是并不简单,因为显而易见的事物并不是真实的。我是这个躯体,我是以色列人,我是俄国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或者我是个男人,或是个女人,是犹太人或印度人。这些都是躯体的显著身份。但是当我们问“我是谁”的时候,我们在试图找出那个隐藏的身份。而那个身份是:我是永恒的奎师那·达萨或奎师那·达希。就象我们这里有我们的奎师那·达希一样,我是奎师那永恒的女仆人。

因此,隐藏在奉献者心中有着一个非常美丽的展示。还有其它一些展示。最近一次是在《柴坦尼亚·丽拉》中,嘎达达尔潘迪特提醒主柴坦尼亚,主在祂的心中。柴坦尼亚听说主在祂的心中,祂开始遵令打开胸膛,找寻祂心中的主。在奎师那离开温达文这个逍遥时光中,据说,主从来不离开温达文。那么奎师那去哪儿了?祂来到了祂的奉献者的心中。至尊主在每个人的心中,能理解这点是非常奇妙的。当我们互相顶拜的时候,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超灵的一座庙宇。

在《博伽梵歌》第五章第18诗节中说,一位圣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一位婆罗门、一头牛、一只狗和一个吃狗肉者。换言之,为什么有人会以平等的眼光看人?因为他在所有的生物体中看见了超灵。实际上,当我们举行桑克伊尔坦时,为什么我们深信我们所说的与每个人都有关?一位犹太人不会去接近一位穆斯林,一位穆斯林也不会去接近一位犹太人,或去读《律法书》(Torah)。我们的主张是普遍性的。我们的主张是,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主是同一个至尊主。接近主意味着明白服务主的科学。我们用“科学”这个词表明它是普遍性的。否则,人们有时会反对我们使用“科学”这个词。因为,“科学”一词有一些经验主义的成份在里面,你应该能够对某件事物展示出经验性的证明来。你唱颂哈瑞奎师那,你会看到将发生什么,这是科学的。如果任何人同意与我们共处,只要荣耀奎师那普萨旦,做所有我们后发制人荐的事情,我们可以保证,他一定会具备奎师那知觉。

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和他的密友坐在酒吧里饮酒,他们就可能变成和他们旁边的醉鬼一样。那也是科学的。科学意味着普遍性。不管你在美国还是在以色列,水都是二氢一氧(H2O),在任何条件下,它都是如此进行。主在每个奉献者的心中。我们有信心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所教的是普遍原则。巴克提瑜伽的修习不是宗派性的。至少这是我们所讲的。换言之,任何为主服务的人都是在从事巴克提,我们接受这种说法。他可以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 巴克提维诺德·塔库尔对此有很多的论述。他说,甚至当一个居住在森林深处的土著人看见一道闪电的时候,他认为这是至尊的展示,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向至尊力量表示敬意。因此,这是对巴克提的一种非常广泛的理解。当茹帕·哥斯瓦米说anya 'bhilasita sunya的时候,他向我们提供了对巴克提更科学的理解。因为他描述了乌塔玛·巴克提(Uttama Bhakti),一种没有任何物质动机的巴克提。乌塔玛·巴克提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臻达上帝。

一位奉献者除了主本人,什么都不要。这是奉献者的特别资格,他/她不会为了其它任何事物而放弃奎师那。现在,让我们理解得更深一些。他在这里说,主总是在奉献者的内心深处,而奉献者则在祂的心中。这是在讲一位纯粹的奉献者。超灵肯定在所有的生物心中,但是为什么不说我总是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同处在于,主也许居于甚至一只小蚂蚁中,或一只小虫之中,或一只蟑螂之中,但是蟑螂并不一定能知觉到这一点。

因此,这里谈到一种知觉上的关系。奎师那知觉意味着进入知觉,并觉悟到那种存在。实际上,主在我们的心中。不幸的是,我们没有知觉到这个事实。因此,奎师那知觉意味着sravanam kirtanam Krsna smaranam,能够铭记主与我同在。这表明主在那里。当我们说,奎师那在心中时,是什么意思?奎师那并不是坐在太平洋中心或地中海中心的莲花中,祂与祂的永恒的同游们在温达文的中心。这也表明,心是一片辽阔的土地。

你也许会说,超灵只有姆指大小,但是基瓦·哥斯瓦米描述说,那是一种比喻,事实并非如此,其目的是为了让你能瞑想。但是如果主居于心中,我们就能明白,在纯粹奉献者心中,展示了整个的达玛(Dhama)。一位纯粹奉献者能够瞑想主的逍遥时光,这些逍遥时光发生在奉献者的心中。因此,这些逍遥时光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纯粹奉献者能够不断地看到它们。

有一次我问圣帕布帕德,如果他想念他的灵性导师怎么办?他说,我总是感觉到我的灵性导师与我同在,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我孤身一人。因此,灵性导师也总是在一位奉献者的心中。不仅主在,古茹也在,所有的奉献者们都在。这意味着,心是一处能够容下整个灵性世界的地方。

所有关于奉献者的内心的内容甚至比奎师那的内心还真实。主在这里说,我的纯粹奉献者在我心中。这是不是说其他人不在呢?如果奎师那是众生之父,那祂就不会忘记祂任何的孩子。为什么祂要指明众生中的奉献者?因为,纯粹奉献者很特殊。在知觉上,他更清楚这点。

圣帕布帕德举了一个小孩的例子。父亲更喜欢最小的孩子。为什么?因为最小的孩子完全依靠父亲或母亲。其他孩子也许能够照顾好自己。由于这种完全的依赖性,因而能够得到某些特别的慈爱或照顾。因此,我们被告之要作一个完全有依赖性的小孩子。这意味着我们一点儿都不要想着依靠自我维系或自我庇护,只有奎师那是我唯一的维系者,奎师那是我唯一的庇护者。巴克提维诺德·塔库尔在《萨茹阿纳嘎提》中描述了这些,奉献皈依者的六点,包括了“我完全受奎师那的维系和庇护”。

一位奉献者带着这种理解度过一生。奎师那与奉献者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结合,奉献者永不会做给主带来痛苦的事情,主也不会做任何给奉献者带来痛苦的事情。但是奉献者的生活中还是会有痛苦。奉献者把所有事物的反面都看成是主的仁慈,因为在困难中,他更完全依靠主。而当日子好过的时候,一个人也许会忘记主。因此,一位奉献者不会把事物的反面当成一件坏事。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真可怜,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认识到,正因为这些不幸,才把我们赶进奎师那的怀中。如果不是因为有什么不幸,我们也许根本不会在这个地方。

人们皈依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从物质苦难中解脱出来。有多少人是为了从物质苦难中解脱出来而加入奎师那知觉?其它一些原因有寻求财富,好奇,以及追求真理。也许是除了财富以外,其它三个原因的混合。当然,每个人所包括的程度不一样。但是我想,如果没有不幸,我们还是不会到这儿来。你可能会想说,我属于第四个原因,因为那是最佳的原因。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幸,因为这是物质生活的本质。因此,不幸实际上是你伟大的朋友。当你能从这个角度学会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坚持己见时,你至少能认识到这是驱使你来此的原因。那么你才能开始感谢所有那些你认为给你带来诸多麻烦和困难的人。你会开始说,他们是我的恩人,尽管他们没有认识到这点。

我们的心中应该装着谁?内心是一个非常温柔和脆弱的地方,如果有人搅乱我们的内心,你会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经常需要保护。我们在我们的内心周围立起许多的保护盾牌,这样没有人能够进来伤害我们。但是如果我们不让任何人进入我们的心中,那么就不会多少爱。因此,应该让奎师那进入我们的心中,让奎师那的奉献者进入我们的心中。最终,当你强大到让奎师那和奉献者都进入你的心中时,那么你会逐渐允许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你的心中,让越来越多的世界进入到你的心中。一位纯粹奉献者就是这样净化他人的。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2-09-29
学会合作,避免冒犯
学会合作,避免冒犯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一九九六年在达拉斯的讲话摘录-

  ……“我们知道奎师那的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工作,建立哈瑞·奎师那达尔玛(dharma),任何一位这样服务主的奉献者该多么亲切?帕布帕德说,有那么多困难,你忍受这些困难。困难太多了。人们曾经找帕布帕德说:“我没法跟某人、某人相处,您能不能换掉这个人,换掉庙长,换掉普加瑞(pujari祭师),换掉厨师,我不喜欢他做的饭。”我可以给你们举很多人的例子,他们以许多很好的原因来找帕布帕德,要换掉某人,但他没有换掉他们。我会给你举很多我能告诉你们的例子。他们这些人,总是做着与众不同的事情。帕布帕德再三说,要学会相处。你换走一个人,又换走另一个人,但是意见还是那么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奎师那想教我们什么?他想要教我们,每个人只要学会相处。我看到太多的例子了。帕布帕德不得不解决奉献者们之间的争执。许多次。我们有个例子。我有一个管财务的人,很难相处。我说我没法与他相处。这个人会把所有唱颂的钱都拿走,钱一拿到就关上财务大门,我们没钱买食品,买神像供品。只要一到周末,他准消失。因此,没钱了。我们没钱用。我急得都把我的希卡拔出来了。麻烦事太多了,因为我负责庙宇。最后我去找帕布帕德,说无法忍受,这个人太讨厌了。帕布帕德说,这是他的罪行吗?我说,他的罪行是,只要一拿到所有的捐款,他就关闭了财务。到了周末他就消失了。帕布帕德说,一个非常好的财务。非常好的财务。他说,一个好财务的首要资格就是他不喜欢花钱。接着财务到他那儿告我的状。他说,他总是指挥别人干这干那。于是帕布帕德说,最好的方法是,如果你们能一起从事共同的活动,那么每个人都能相处好。从事共同的活动。接着帕布帕德说,齐颂圣名(Hari nama Sankirtana)。你们出去一起齐颂圣名,通过从事共同的活动,就能学会彼此欣赏。因此, 我认为共同的活动是建成这个项目。这是所有人都能做点儿事的项目。我们可以一起合作。星期日的聚餐计划,我们都很合作。不管如何,我们必须合作。这是灵性生活的关键。这也是最难做的事。这个年代被称为卡利年代。卡利年代是什么意思?争吵的年代。这个年代的本质是人们总是有分歧。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帕布帕德说,我们应该发展蜜蜂般的心态,而不是苍蝇般的心态。苍蝇在空中飞来飞去,蜜蜂也在空中飞来飞去。但是苍蝇在找什么?找有咸味的东西停留,身体中有盐。蜜蜂在找什么?在找香花,摄取花粉,制造蜂蜜。苍蝇制造疾病,蜜蜂制造蜂蜜。两者都是空中生物,飞来飞去。因此帕布帕德说,培养蜜蜂般的心态,而不是苍蝇般的心态。其他奉献者都一无是处吗?难道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缺点吗?其实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你坐而观之。你们每天坐在一起,然后选择一个人,每个人按顺序都要说出那个人的一个优点。轮到你,你也要说出那个人的某个优点。因此如果你的心态不好,你会保持缄默,你想举出那个人二十个缺点来。这不是应该有的心态,它不会帮助我们回归首神。也许你现在会说,我不在乎能否回归首神。我只想要公正。那种是什么公正?公正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个公正吗?奎师那是最终的权威。奎师那的代表是代表奎师那的最终权威。你为什么不交给那个人管呢?为什么你一定要坚持:“不,我才是权威。我必须这么说。如果你不听我的,那我要么撤换你,要么越过你,或者反对你。”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看看自己的缺点。当我们自身的缺点完全消失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谈论这个人有这个问题,那个人有那个问题。每个宗教,每部经典,都有这样的教导。耶稣也这么说。……
  在你到处说别人这个缺点、那个错误时,首先应该净化你自己。医生先把自己的病治好。等你从头到尾都正确了,你才有权说别人这错那错。如果我们心态不正,怎么能平静地生活,怎么能平静地唱颂哈瑞·奎师那?这是帕布帕德在最后的日子里所呼吁的。他呼吁:请学会相处,相互容忍。但是如果你不经常唱颂哈瑞·奎师那,不经常做规范性奉献服务(sadhana bhakti,萨达那·巴克提),那就很困难,很困难。我们都看到这点。
  那些不训练做奉献服务、不实践奉献服务的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不齐心。就象我说的,当某个完全物质化的人看到神像,他们不会理解。看见我们唱颂,他们也无法理解。他们无法理解我们所理解的。但是一般来说,一个人可能会赞同某些观点,甚至可能会崇拜神像,但是如果他们不严格遵循奉献服务的程序,在为人处事中,他们是不会宽宏大量的,他们理解不了。你应该询问你的灵性导师,你需要的是什么。请告诉我,什么是标准,我会接受它,不管你说什么,我都接受,无条件地。这是帕布帕德所期望我们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事例。一位帕布帕德的资深门徒自信地认为我们的运动在全美应该只有一个组织,一个所有庙统一注册的团体。帕布帕德一直告诉他,不。但是他与一些律师在一起,他们建议他这是最好的组织方法,但是帕布帕德依然说不,不,不,不。这个人仍坚持这是更好的方法。但是最后,帕布帕德说,你在受律师们的控制,他们想束缚住你,也想束缚住我们所有人。但是我希望每个庙独立运作。历史的实践证明,帕布帕德是多么地大智大慧。最后这位资深人士要求辞职。他辞什么职?他其实是在声明,我没信心。帕布帕德一直与我们在一起。另外一个人也同意那个奉献者的建议。但当帕布帕德最后拒绝,说“不,我最后说,不”时,那个人便提出了辞职。但是另一个说,我不明白,但是只要是帕布帕德说的,我都接受。这样,一个人离开,并堕落了,而另一个人则坚持了下来。因此,谁是你的权威?如果你坚持必须这样,否则就走,那么谁是权威?如果你不接受灵性导师为权威,那么什么是奉献服务?如果没有灵性导师,奉献服务是什么。如果你说帕布帕德是我的灵性导师,但并没说,帕布帕德是我唯一的灵性导师,因为我还有其他权威人士,但我是帕布帕德的门徒。我不明白,人们怎么会对他们自以为是的错事提出建议、意见和忠告,甚至相互争吵,或者给予纠正。但为什么不去询问灵性导师,然后接受?在帕布帕德时期,我们就是被要求这样做的。如果你说因为你不够格,那就去找够格的人,找一个你能平静相处的团体。
  如果我去你家,告诉你:“我觉得你在你家里住得并不好,你应该改变一下你的居住方法。”你会看着我说,“你为什么要告诉我,我应该在自己家里怎么过。这是我的家。”那么我们现在有我们的家。帕布帕德建立了这个家,他任命了某些代表负责他的家。因此,如果你不喜欢他的家,有许多别的家你可以去住。“你不应该这么住。”你会问,“谁给你的权力到我家来告诉我这些。”因此,这个家属于神像,神有代表,在经典中写得很清楚,在帕布帕德有关这个团体的文章中写得很清楚。你没有权力不停地来这儿,对如何管理这个家争论来争论去。如果你不喜欢,就去别的家。但是别来打搅我们。停止搔扰我们。我们自在快乐。你要投票,是会落选的。我们不会离开这个家,也不会去改变。它要一直保持帕布帕德所建立起来的样子。它不会按照你所推测的意思去改变。你有权按你自己的方式生活,我们有权按照帕布帕德所说的方式指导我们的生活。这不会改变的。有什么问题吗?
  问:当益世康正在全球取得诸多进展的时候,这个机构本身……
  答:(打断提问)在你谈论在全世界所取得的进展前,看一下这个城市的组织。当我们的地点还在格劳斯雷111号时,我来过这儿。我们住在一个鞋盒般的三层小楼里。如果你看看当时如何,现在怎样,就知道有了多少发展。你可以争论说,是的,这个发展是多少人努力的结果。当然了,这是许多人努力的结果。但是你怎么能否认已经取得的进展呢?现在这个楼也取得了进展。楼正向高处盖,将有十个教室。正在不断发展。人们正在这里购买物业,逐渐搬过来。你认为这没有取悦神吗?人们在崇拜神像的同时,却不欣赏外士那瓦,我感到惊讶。对崇拜神却不欣赏外士那瓦,经典是怎么说的?你能告诉我经典里怎么说的吗?一个人能够以各种方法(唱歌、穿衣、烹饪或捐款)崇拜神像,但却不能欣赏外士那瓦,这个人是什么性质。这是真的崇拜神像吗?请实实在在地告诉我,那是崇拜神像吗?如果你的心里一直觉得被奉献者所冒犯,那是真的崇拜神像吗?
  我认为,一个在灵性上满足的人,更能欣赏别的奉献者。但是,如果他们在灵性上不满足,这种不满足会在一般感情方面反应在对待其他人上。我举一个《圣经》里的例子。当你眼中有小斑点时,你会看到哪儿都有。我看到这里有对领导很苛刻的人。他们为什么不问我是否感觉到领导的苛刻?如果他们信任我,为什么不问我?如果我不是那么苛刻,那么他们为什么还那么苛刻?这是我提的问题。这个帕布帕德的门徒不同意帕布帕德。但其他门徒,即使与帕布帕德有不同意见,因为是帕布帕德说的,所以他接受帕布帕德作为灵性导师和权威。他说尽管我不理解,我也会同意并遵循。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安排,我们怎么运作?如果这里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权威,自己有权,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会变成什么局面?你在哪儿能找到处于这种局面的家庭?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自以为是,坚持己见,这个家庭还能存在吗?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每个工人都说,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时,这个公司还能赚钱吗?必须要有一个领导。
  怎样是对奉献者的冒犯亵渎?你知道批评、积极批评和冒犯亵渎之间的区别吗?积极的批评是心无怨恨。你想去纠正一个人的错误。当你心中无一丝怨恨时,那是积极的批评。有一个纠正错误的制度。如果你要批评,去找庙长。上面还有管理委员会(GBC)。这样怎么会有冒犯呢?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如果你认为那是错的,有指出错误的制度。但是如果你问的这个人告诉你,我认为这没错,那怎么办?一个人在法庭上打官司。不会总赢。有时法官说不,那么你必须接受。有些人把法律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很愤怒,不能接受判决。世界上已经有那么多的紧张局势了。有那么多的争执了。至少在我们自己这儿,让我们和谐地相处吧。如果你觉得很难做到,如果你在这儿没有在家的感觉,那么休斯顿有足够的庙,你应该找一个你感觉到象在家的庙。谁强迫你在这儿?我们没有强迫任何人来这儿。我怀疑如果某人老是说三道四,其它庙里的人是否也能这么容忍。我怀疑人们能容忍多久?我要提醒你们,那个不同意帕布帕德的门徒已经做了多年的很好的服务。并非他是个无赖。他多年来做了这么多的好奉献服务。但是他对帕布帕德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他堕落的开始。最后他的命运很可怕。我上次在这儿,谈了有关萨尔瓦包玛·巴塔查尔亚的女婿哈莫卡的故事,他是怎样冒犯柴坦尼亚·玛哈帕布的。在我们的经典中有那么多有关冒犯亵渎的严厉的声明。如果你冒犯了,而没有被宽恕,经典中描述了唯一解决的方法。如果你用你的舌头去冒犯,你必须用你的舌头乞求原谅。否则,根据经典,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他们的舌头就要被割掉,那个人要被处死。我们现在不这么说,是经典说的。我们不这么说,因为这是违法的。那种事现在不能在美国做,也不能在世界其它地方做,因为没有遵循《玛努·萨密塔》。但是《玛努·萨密塔》这么说了。一个冒犯亵渎者必须用他冒犯亵渎的同一个舌头道歉。他必须从他冒犯的人那儿乞求原谅。如果他不这样做,他的舌头就要被割掉,并被处死。然后你应该自杀,因为听到了这个冒犯。现在谁会这么做?没有人能做这些事。割舌头、处死、因为听见冒犯亵渎而自杀,这些都不够。这意味着冒犯亵渎的伤害力是如此大,它会毁掉你的灵性生命。没有别的结果。你听见冒犯,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柴坦尼亚·玛哈帕布,甚至在听见玛亚瓦迪(假象宗人士)的话之前,只是看见一个非人格主义者的形象,就会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便跳进恒河中。只是因为他看见了一个非人格主义的脸。他感到太可怕,就去净化自己,那个形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跳进恒河,祈祷,请求净化。
  我曾在洛杉机讲过有关对灵性导师的冒犯,我很强硬。我认为我永远不会容忍任何人冒犯亵渎帕布帕德。永远不会容忍这种事。我永远不会容忍。这时听众中有一个人说,你是不是说如果有人冒犯亵渎你的灵性导师,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阻止他?我说,对。于是那个人站了起来,开始朝我走来,攻击我。庙里的查锤亚立即抓住他,把他拖出庙,毫不留情地揍了一顿。但是六、七个月后,那个人回到了达拉斯,他臣服了,并成为了我的门徒。现在我只能认为是因为那顿揍的仁慈,他改变了他的知觉。我不会推荐我们去打人。那是违法的,我不会推荐这类事,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能听这种冒犯。不能容忍。
  有的时候有人做出许多冒犯亵渎的评论,或写许多冒犯的评论,没有逻辑,没有事实,没有道理,不了解的人读或听了这种蠢事后,他们自己没有知识去反击它,于是就变得糊涂了。因此应该怎么样做?两件事。一件是,你应该有力地展示真理,那么人们才有机会知道真象。如果这种人在得知真理后,依然选择相信这种废话,那么就象花衣魔笛手(中世纪传说中解除普鲁士哈默尔恩鼠疫的魔笛手──译者注)吹奏他的魔笛一样,所有的老鼠都会跟着。那么你有什么可害怕的。如果这个人在听到真理后,还选择相信谎言、蠢话,那么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是把书派发给在街上遇见的每个人。如果人们拿了书,依然不按着做,至少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使命,我们已经努力在帮助他们。我们已经乞求他们了。就象我们的庙在这儿一样,我们这么努力,我们崇拜神像,我们努力建造哈瑞·奎师那镇,我们尽力传教,我们念颂,我们尽量按照帕布帕德所写的去做。如果人们仍然对我们不满,我们能做什么?我亲眼看见我们的团体里这么多的真诚奉献者,这么多的托钵僧,严格遵循奎师那知觉的规范行事,年复一年,诚心诚意。这并不容易。我们出生在西方,来自非常罪恶的背景,听了帕布帕德的教导后,我们放弃了所有的罪恶。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离线susang
发帖
70
开心币
0
好评度
809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2-09-29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也非真!
开悟:开佛之见,悟无所得
离线fbi
发帖
44
开心币
0
好评度
298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2-09-30
哪来救世主
佛陀教我们应该相信谁?”

  假如有人问你这个问题,那么你可在以噶拉玛经(Kalama Sutta)里找到佛陀所说的答案——要相信亲自所“看清楚”的是什么[译注一]。现在我们有必要了解“看清楚”的意义,“看清楚”意思是不需推论、不需思索、不需假设,如同我们将眼前的物体看清楚一样,只要这样做,就有效果了,这就是“看清楚”的定义,它不需要依靠任何理由或想像。

  佛教教导我们除非已亲自“看清楚”,否则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事。我们可以由下面的问题知道这个定义,为什么不要相信三藏经典(Tipitaka)、不要相信导师、不要相信研究报告或传说、不要相信常识、不要相信逻辑推理?这是帮助我们建立正见的原则,因为所有盲目的相信是迷信,例如我们翻开三藏经典,阅读了几页,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试验,没有经过任何评论,便相信它,那就是对三藏经典的迷信,这是佛陀所喝止的。

  “相信导师”是指盲目地相信导师的每一句话,而没有经过思考、试验,亲自去“看清楚”,这就是所谓的“相信导师”。

  以此类推,“相信逻辑推理”是指学习使用前提,或熟练地运用前提作正确的推理,并且从这前提推论出结论。但这还是不够的,也不可倚赖这类的推论。

  请听清楚这一点:以上的说法不是禁止我们去阅读三藏经典,去向导师求教,去听研究报告和传说,或去运用逻辑的推理。它的意思是:虽然我们会阅读、会听,但不要轻易接受以这些方式所提供的一切讯息,除非我们已深入地探讨、思惟它,而有所领悟,直到亲自“看清楚”它真的是如此为止。

  举例来说,佛陀教导贪、瞋、痴是引起痛苦的原因,假如我们自己不熟悉贪、瞋、痴,就不能相信这个说法,如果我们相信,那就是迷信。但是当我们亲自体验贪、瞋、痴是怎么一回事——当它在心中生起,我们就会像被火烧灼一样痛苦,这就是所谓亲自“看清楚”的“相信”。

  在三藏经典中,不论佛陀教导什么,当读到或听到时,我们必须要研究、思考,直到“看清楚”为止。假如我们还没有“看清楚”,就势必会重新回到推论,如果这样,则不妨暂时放下,先相信和践行已“看清楚”的部份,那就足够了。不必害怕,逐渐地,我们就会愈来愈相信,且愈看愈清楚,这是佛陀所说非常盛行的噶拉玛经教法。

  如果你需要对外国人演讲,请务必正确地解释“不要相信”这句话,假如你解释错误,就是冒犯了佛陀。不可相信三藏经典,不可相信他是导师,不可相信研究报告或传说,不可相信逻辑,隐藏其中的深义,我们必须去发现它。

  立即相信就是迷信,佛陀曾如此坚定而明确地喝止,甚至纵使是如来所说的也不要相信,必须经过思考、试验,直到“看清楚”时,我们才可相信。立即相信就是迷信,“看清楚”后再相信才是正信,这是佛教徒的“相信”。不要愚蠢地相信人、经典、推测或推论,而是要相信亲自所“看清楚”的是什么,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正信,身为佛教徒的我们也要这样相信。

  [译注一]在噶拉玛经(Kalama Sutta)里佛陀说:“不可因为口口相传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轰动一时,流传广远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引经据典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符合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他是导师就信以为真。”

  摘自《一问一智慧〉
离线tongling
发帖
547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96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2-09-30
如果当兄弟就可以尽管骂,那俺宁可做敌人,也要你以礼相待。
和谐 欢畅 自然 端庄
离线tongling
发帖
547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96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2-09-30
GOOD BYE, GOOD LUCK
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和谐 欢畅 自然 端庄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2-09-30
9494!坛子就这特性。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