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与开放
--------------------------------------------------------------------------------
2001-02-20 10:25:03
齐文化与开放
开放是齐文化的重要特色。 ^齐国的开放始于太公,继承发展于桓公、管仲、晏婴和田齐威王、宣王。 ^太公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贤智,赏有功”;二是“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前者为任人唯贤、人才引进的政治路线;后者为通商兴工、货利往来的经济路线。 ^太公立国之初,齐地碱人稀,民贫国弱。太公修政,一方面,因顺当地之俗,简化君臣之礼;倡导通商积财,充分发挥近海多鱼盐的地方资源优势,广取山海之利;同时鼓励妇女纺织刺绣,使齐国产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另一方面,太公主张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要调动天下人的智力以富强齐国。史传武王封太公于齐又封周公于鲁。周公问太公“怎样治齐?”太公说:“尊贤而上功。”太公问周公“怎样治鲁?”周公说:“尊尊而亲亲。”“举贤而上功”就是尊贤尚功、任人唯贤;“尊尊而亲亲”就是世袭传承、任人唯亲。人才路线的开放与封闭,齐鲁两国显然不同。太公这一开放政策的实行,结果是先使海岱之间的人纷纷朝向齐国,继而使天下的人涌向齐国,“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齐桓公继承了太公的开放思想。政治上,不拘一格选任人才。管仲本是颍上人,且因箭射桓公而沦为阶下囚,但桓公仍尊他为仲父,专理国政。管仲佐桓公、首务就是广开人才引进之路,“尊贤授德”、“禄贤智”,建立“三本”、“四固”等选任制度,实行“外引内举”的政策。外引就是“任远人”、“致天下人”。管仲派出游士80人,配给上好的车马衣裘和丰厚的财币,使他们“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贤士”,即招引天下贤士来齐国。内举是在国内选拔造就人才。如“叁其国而伍其鄙”的规定之一,就是责令各级官吏发现和上报贤能人才。所报人才通过“三选”之法量才任用。有贤才不报,则以“蔽贤”罚官吏以五罪。在太公的基础上,桓公管仲设立“啧室之议”,广开言路,也是政治开放的一例。 ^在经济方面,管仲在太公“通商工之业”的基础上,强调“商无废利,财无砥滞”,实行农工商并重以“通末利之道”。首先广设市场,广招商客。同时修平道路,开放关津,保证齐国十六条对外通商官道畅通。其次减轻关、市税:市税百取二,关税百取一,关市税不重征;对空车和手提、肩挑的商败免征关市税,以鼓励货利往来。再次,优惠内外商客。三十里设一驿站,食宿备足。规定:驾一车的商客,免费就餐;驾三车的商客,免费食宿并供给马饲料;驾五车的商客,除享受上述优待外,另配给五人供役使。而对接待商客失礼、收费失度、败坏信誉的,官府对专管官员严惩不贷。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外商“进者乐,出者誉”,达到了“致天下之民,来天下之财”、“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的目的。 ^田齐威王、宣王亦是如此。政治上奖励讽谏,广开言路;重人才不重珠宝,引任越人子臧而使齐国富强。稷下学宫的建立,百家争鸣的兴起,正是齐国政治开放,经济、文化发达繁荣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