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混元气理论简介
混元气理论是智能气功的根本理论。这一理论是根据我学练气功时各位前辈讲述的混元气的口诀,如“混元气,神贯通;散则无影,聚则成形”、“混元一五行,有形亦无形”、“中寓阴阳造化机,开合聚散万物生”、“内混元、外混元、上混元、下混元、中混元、种种混元一浑元”等,结合我对古代有关生命的理论,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气化论”、“经络论”等的学习体会及现代科学、医学理论,于1980年初建成的。当时,由于还没有经过广泛的实践检验,故未公诸于世,只和很少几个人谈过点滴内容,如“混元气是天地未分之前的气”等。1981年写《气功探邃》时,也只披露了部分的人体混元气。直至1985年春,才对北京气功研究会的鹤翔庄辅导员讲述,在尔后的形神庄学习班上,也相继讲授。1986年与1987年,北京天安门形神庄辅导总站与河北省石家庄气功学校都分别整理过我的讲课录音。由于那些讲课材料多是即兴之谈,故欠完整。为了使学练智能气功的同志对混元气理论有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简单介绍:什么是混元气;混元气的层次;人体的混元气;混元气的性能;智能功对混元气的练法与运用。
第一节 什么是混元气
混元气一词,又称作浑沦、混沌、一字混元气、混元一气、先天混元一气等。对它应作怎样的理解呢?从字面上讲,混有混合、混成、混化的意思;元是一的意思,《春秋繁露》曾谓“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也”;也有把元释为气的,如《公羊传》中则说,“元者,气也。”不过,我变为元在这里,还是释为一更为合适些。气字,不是空气的气,它是宇宙中的一种无形无象的物质,可以生长万事万物。《太平经》中曾说;“夫物,始于元气。”综言之,混元气则是混化而成的一种属于气的一种物态。对于这种物态《道德经》中曾说,“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里的“混而为一”就是混元。《列子·天瑞》中也说过:“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混沌都与混元同一含意。对于这种物态,《道德经》中说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这种物态在气功态中是可以察知的。后世张伯瑞在《金丹四百字序》中则明确指出:“抱一守中,炼元养素,采先天混元之气。”在明、清两代的气功著述——尤其是武术气功中,提到混元气这一名词就比较多了,本世纪初叶,虽然有一本文图并茂的《气(上边是无字,下边是四点水)经》,可惜是用寓言形式写出,而且只讲了练功中的部分混元气,而未将混元气全部内容和盘托出。因此,练混元功法的虽然很多,但混元气理念却付诸缺如。
本文讲的混元气理论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古人的论述不尽相同,这可能是时代的缘故吧。我们所讲的混元气理论(用现代语言叙述)是从事物的整体性上论述事物的特征的。混元气是由物质的形、气、质(在人则是精气神)三者混化而成的一种特殊的整体物态。这里的形、气、质是指的有形物质的三个根本要素,其中的形可比附于现代科学称述的物质的质量(质在英文中是material,原是材料之意),气可比附为能量,质则比附为信息。因此可以用现代语言做如下的比附说明,即:混元气是由物质的质量、能量、信息混合而成的一种标志该事物整体特性的特殊物态。它集中、充斥于该物质的内部,也弥散于该物质的周围,这一物态练气功入静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体认到它的性状(详见本章第三节、四)。
第二节 混元气的层次
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混元气(如上所述),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分别隶属于不同层次,所以混元气也就相应的可分别出不同的层次来。
一、物质层次及其混元气层次
宇宙中的物质层次古人分“形而上谓之道”与“形而下谓之器”两大类。若细分,则是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儒家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个层次。其中“道”与“无极”是一层次;“一”与“太极”是一层次;“二”与“两仪”是一层次;“三”与“四象”是一层次;“万物”与“八卦”是一层次。古人认为,这些物质层次之间,既可以依次相生,又可以逆次返还(详见第二章“人体整体观”一节)。智能气功把宇宙物质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有形的物质层次(即古人所说的有形的器世界);二是无形的阴阳二气的物质层次(即古人的两仪层次);三是无形的淳和一气层次(即古人的太极、元气与道的层次)。这里的二、三两层次都是古人所说的“形而上谓之道”的层次,只不过前者是有性质对立区别(阴静、阳动)的无形物质,而后者则属于没有区别的无形物质。这三个层次也是可以依次相生或逆次返还的。
不同层次的物质有着不同层次的混元气,有形物质层次的混元气,是由形气质三者混而为一,包容了形气质三者的特性;阴阳层次的混元气是由阴阳二气混而为一,包容着阴阳两者特性。一气层次的混元气,由于没有混合过程,混元气与一气层次本身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在这层次里,就无所谓混元与不混元了。应该知道,阴阳层次的混元气并不是阴与阳的简单迭加,而是有其自身的整体特殊性质。宇宙中的混元气实际上只有这两个层次。
二、混元气层次的形成
1、阴阳层次的混元气是在一气化生阴阳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两个层次的物质虽然都是无形的物质,但两者之间有质的差别。如果我们把一气用圆圈来表示,阴阳则可用阴阳鱼来表示。当一气已开始衍化,而阴阳二气的特性尚未形成的那一刹那,既不同于一气层次的特性,也不同于阴或阳,这一物态我们则用圆圈中央加一点来表示,这圆圈中的一点是生化成阴阳的肇基,因而它含有阴阳两者的特性,这是最根本的混元气。它可以在一气化生阴阳过程中呈现,也可以在阴阳化合成一气时呈现,由于一气与阴阳两者无时不在进行生化、化合,所以这一层次的混元气,也就充斥于整个宇宙中。
2、有形物质的混元气是在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相当于过去道家所说的“三”。阴阳二气这一层次,阴阳之间只有性质的差别。当阴阳二气继续按各自的规律进行运动,就进一步进行分化,阴中又分出阴阳,阳之中也分出了阴阳,于是形成了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阳中之阳四种形态。于是,阴阳二气在原来只有性质区分的基础上,产生了量的差别,这正是从无形向有形转化的开始。阳中之阳集中了阳动的特性与规律,此即有形之物的“质之始”;阴中之阴集中了阴之静敛特性而使阴气更加凝聚,此即有形之物的“形之始”;阴中之阳与阳中之阴于阴阳之性兼而有之,两者结合成为阳中之阳与阴中之阴的连结枢纽,此即有形之物的“气之始”。这时候虽然与原来的阴阳二气已经不同,但有形之物尚未呈现出来,因而“形之始”、“气之始”、“质之始”三者仍是混在一起的一种无形气态。这一气态包含着形气质的根本特质,它就是有形之物的混元气,这一混元气将进一步衍化为有形之物。当具体的有形之物生成后,该混元气集聚于该物质中以体现其整体特性,同时也弥散在该物质周围与外在客观世界连为一体。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有形之物的器世界又可分为若干物质层次,即无机物世界、有机物世界、生物世界。在生物世界中又可分为植物世界、动物世界、人的世界。在这些层次中混元气也是不尽相同的。譬如无生机层次的物质(包括无机物、有机物),由于它的独立存在不需要和外界发生作用(如果发生作用就改变了自己的性质),所以它的混元气就是生成该物质的混元气的原有的性状。生物界的物质则不然,在其整个生存过程中,需要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因此,这一层次物质的混元气,是生成该物质的混元气与该物生成后进行代谢(这一过程也是在前述混元气作用下进行的)而产生的特性混合而成的(也就是说生物的混元气不仅仅是生成该物质的原始混元气)。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界的混元气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生成该物质的原始混元气,古人称此为先天之气;另一部分则是该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的物质之气,古人称此为后天之气。这一特性在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中又有所不同。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虽然有形气质的变化,但它的生化过程完全是和外界自然进行的,主要是气影响及形的变化。而动物则有了主动性,有了神的活动(主要指神经活动),所以对动物的根本物性不再称为形气质,而是称形气神了。至于人这个层次,由于有了意识活动(包括语言、文字),整个生命活动和高级神经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混元气也就有了更大的特殊性。不难看出,混元气随着物质运动的繁杂化发生相应的变化,直至人类意识的出现,把混元气也引上了高峰。(未完待续)
——摘自庞明老师《简明智能气功学》1991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