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水·快餐文化
我不知道我们何时开始堕落到这种地步?你去听听,这世界还有音乐吗?从旅途的车上,从网吧、从酒家、从我家电视上,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李玟等明星最下贱的歌曲。在电视上,最小的孩子也在唱那些下品的爱情歌曲。
稍为有些年纪的人摇头叹息:“这叫什么歌?”因为我们曾经听过“革命歌曲”,所以知道这些流行歌曲是听不得的。我们现在还有没有音乐?难道就只有香港、台湾和欧美的音乐才值得流行?
我们实在为现在的音乐感到痛心疾首。嫩一点的人会说我们太老了!
事实上,有科学证明我们感受是完全正确的。
2003年7年上半年的《读者》上转载了一篇一文章,说的水也有灵。其中说的是日本的一个科学家研究水,发现水在不同的环境中会结成的不同的晶体。他用科学仪器检测发现,正常的水会经仪器检测出现美丽的晶体。受污染了的水非常难看,而加上牧师的祈祷后,后结成另一种美丽的晶体。而把一些有字的纸条贴上水的容器上时,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纸上写的是耶苏等人的名字时,会出现美丽的晶体。而当希特勒的名字出现时,水出现非常丑陋的现象。放古典的音乐时,水结成美丽的晶体;放现代摇滚乐时,水的图象非常丑陋。
 一个人的身体70%左右是水,当他听音乐时就不会象普通水一样反应吗?当人听《平湖秋月》和《阳春白雪》时和听张学友的歌的反应会相同吗?为了照顾这个身体,我们也应该选择好的音乐。
其实,真理很早以前就被发现了。而有的人将永远都不会发现。孔子为代表的古圣贤早已经把那些下贱的“爱情歌曲”称为“靡靡之音”,以为一个国家的音乐足以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水平。
这是有道理的。观一个人的朋友就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德行了,而了解他对哪些音乐的爱好,同样可以知道他的人的境界的。一个总是听流行歌曲而不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会好到哪里去呢?
而一个喜欢静坐冥想的人,他不可能只喜欢流行音乐的。一个高道或高僧。绝对知道音乐意味着什么。
你到寺院去听听那些音乐,有现代摇滚乐相同吗?
&
好的音乐是让人静心的,渗透人的灵魂的。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掸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这些诗歌是表现静的境界。读这些诗歌,人心会越发静,消除心灵的烦恼。
据说日本的芭蕉对佛学很精通,结庐隐居后,一面拜师参禅,一面悉心创作。他身体力行体验禅宗的“孤绝”精神,并将此精神贯穿于俳句创作中。蕉门俳偕讲求“寂”即与禅有关,因此,芭蕉诗中颇有些禅意。他最著名的《古池》就是一首禅趣盎然的俳句:?
古池碧水深,/青蛙扑通跃其身,/突发一清音。?
古井俳句,古池碧水深,/青蛙扑通跃其身,/突发一清音。带来的是“扑通”后的长久的沉静。
这种音乐只能由你去听。如果陈慧琳在演奏《水龙吟》这种音乐的时候,你无法同时去喊“陈慧琳”,或者举着一个“陈慧琳”和牌子,那只能宣布你是傻子。这种音乐的创作者本身必须有一定的静心方面的修养。古典的音乐创作的出发点据说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体验的。最有名的《高山流水》就是典型。作者志在高山流水,只有一个人能够体会。知音死后,不再弹琴。知我稀,则我贵矣。也许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能说明这种情况。
其实,古人写诗作画也有这种情况。“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我心”说的就是这种的情况。
因为作者的境界很高,表现的音乐和文世境界很高,往往知音很少。况作者本身并非为了人理解才创作的。这些古典音乐的境界好高。
但西方一些艺术的作用是相反的,激起人的欲望,使喧嚣的头脑更为浮躁。你能在摇滚乐中静下心来吗?
现代流行音乐一开始就是为金钱,为了讨好听众,因此,即使创作者即使有很高的境界的境界,看破红尘,也必须要降低自己的,适当听众,适当观众。观众是疯子,他就必须讨好疯子。一个建设设计师说在设计中让业主接受是最重要的,因此往往并不考虑自己的创造性。你的创造性再好也没有用,如果业主不接受你的方案。为了大部分平庸的业主,你必须把自己从天堂打下九重地狱。
这就是现代的音乐,现代的快餐文化:为讨好多数平淡庸俗的人服务而使有创造性创作者被迫自宫。
如果要我们区别好的音乐或说上品或下品的音乐,也许这有一点建议。
一、当你听那些音乐时,你觉得喜悦的同时,头脑是入“静”了,还是越发的喧嚣了?是让你消除欲望还是激发了欲望?
二、如果你会随音乐起舞或五禽戏,你用那动作检验一下。如果你越动越开心,就是好的。如果你动不下去了,眉头越紧了,那么这种音乐还是敬而远之吧!
&也许,第一点对其他文艺同样适用。
当然,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快餐文化是因为我们的需要而出现的。当我们不愿认同这些文化时,这种文化必须转型或消失。即使很多人还不愿意拒绝肤浅的快餐文化,我们自己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精品文化。只要有文化需要存在,就会有相应的文化出现。好的创作者会影响和带动观众前进,好的观众也会带动文艺创作者前进。如果《一个也不能少》那样的电影能为大家所热爱,张艺谋就不会转拍《英雄》。如果《英雄》能让大家改变审美习惯,张剧《十面埋伏》的情节或许还会更加单薄。
那就是说,将要出现什么音乐,什么文艺,全决定于观众。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观众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9 11:33:2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