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45阅读
  • 4回复

浑圆门王安平先生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独上西楼
 
发帖
2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8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20
问:从浑圆武功锻炼程序上看,短时期出不了功夫(如头一二年有打不过练散手和拳击的),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炼。太极拳亦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这两者是不是一回事?

答:浑圆武功一般说来三年以内换人打,三年以后打人也就是说三年内不出功夫。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凡是成年后一般人身体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肠胃病、肩周炎。神经衰弱等等。身体有这些慢性病,快则半年,慢则一两年才能调整过来,达到健康水平。然后再蓄养内力和内力外用又需要一两年时间。两者相加一般需要三年左右。在这一时期碰上散手、拳击炼得好的,青定处于下风。这就是三年以内挨打的原因。如果是业余时间炼,时间还要长些,需要五年以上。专业炼,个别悟性好又刻苦的,三年是可以出高级功夫的(即所谓"三年一小成")。浑圆武功的锻炼需要处理好两个矛盾:是内部矛盾即本身形和意的矛盾;二是对抗性矛盾即与对手的矛盾。处理好外部对抗性矛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我曾对学生说过,"需击百人勤补拙"。没有上百场实战是不能明了个中三昧的。以往我所接触的一些拳家,往往内部矛盾未处理好就开始处理解决外部对抗性矛盾。这样自然会存在很多弊端,运动起来力不从心。这些年来浑圆山庄学习的有各地的散手或拳击教练,在当地大多是名手。与浑圆门弟子交手,一般都是一个照面便感到吃不消--身体素质不行,内力不够。拳界所流传的"太极十年不出门",说的也是太极拳要炼成技击功夫需要很长时间。但太极拳在技击方面本身存在的差距,又使习炼者十年出不了门--不能进行较高水平
的对抗性运动。而作为一般健身锻炼来看,太极拳有它的长处,动作轻柔缓慢,不但适合青年人锻炼,还适合老年人锻炼。从中国拳种上看,炼太极拳最多,这说明它适用性广,男女老少皆可,作为全民健身运动太极拳属优秀拳种。如果作为对抗性运动,太极拳的弱点就明显了:运动单一,缺乏定向锻炼程序和内容。如浑圆武功有站桩、试力、发力、力的运用。而太极拳只是盘架子。我炼大极拳十多年深有体会。光盘架子,盘少了不出功夫,盘多了消耗大,影响健康。从以往的一些太极拳名家来看,活到五六十岁就去世的较多。对历史上传说的出过不少具有高级技击水平的太极拳名家,我们不要盲目肯定或盲目否定。从近三十多年来看,能进行较高水平对抗性运动的太极拳高手我尚未遇到。有极个别的也有较高水平、也是炼过多种拳法,只不过以太极拳而名,不足为例。也有的太极拳名家出手往往是擒拿和摔跤动作,并非太极拳功夫。民间有没有能进行较高对抗性运动的太极高手我们尚不能下定论,从以往擂台赛上看,尚没有太极拳名家参与和取胜的实例。所以说,浑圆武功短期不出功夫是锻炼程序的必然,而"太极十年不出门"是方法上的欠缺,两者不是一回事。

问:那么,有没有可能缩短浑圆武功的锻炼进程?

答:要缩短进程,办法也有:①刻苦炼功;②钻研理论,提高悟性;③多实践多比较,经常不断反思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比较而言,便可以缩短锻炼进程,提前出功夫。但必须强调心急不成。在习武炼功上"越急越慢"可不是句玩笑话。

问:王先生曾对门内个别弟子谈过"人生三阶段论",请向广大武学爱好者谈一谈。

答:根据三十年来的教学经历,我发现很多人习武炼功一开始还不错,炼着炼着思想就会开小差,自我干扰太大,炼不下去。究其原因,是对人生认识上有模糊观念,主要表现在急于求成。我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年龄上讲,四十岁前为青少年阶段;四十岁到七十岁为中壮年阶段;七十岁以后为老年阶段(这种划分法与社会上人们的习惯认识有一定出入)。各个阶段有各自特点和主要任务。青少年阶段主要任务是做两件事。一是学习。对内有为,对外无为。主要是吸收知识,充实自己。学习有两个方面,即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初中不分科,大学才分科,原因就是中学是普及基础知识,大学学习专门知识。二是立业,即选择一门事业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立业有两个前提,首先是人类所需要的,其次是自己喜欢的。能够把情趣、爱好、生活、前途合为一体,就容易成功。中壮年时期主要是发展事业。基础有了,专业知识具备了,主攻方向确定了,就需要全身心投入发展事业了。事业成败第一是用人。用人用好了,事业就会成功,用不好肯定会出问题。老年时期主要是总结经验。就象孔子一样,到了晚年就专心致志编书和教育学生。我的经验和体会是求内不求外,在哪个阶段就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完成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很多习武炼功的青少年,处于人生第一阶段即学习和立业阶段,就应。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和炼功。炼不下去的人大多是思虑
过多,一会儿赚钱,一会儿谈对象,一会儿看见别人怎么样怎么样便心痒痒的跃跃欲试。很多人炼功已接近出功夫时思想开小差,炼不下去人走了,功夫也上不去。要想炼成高级武功或成就另一番大事业,必须耐得住寂寞,定得下心性。

问:如何理解"真传一句话"?

答:这种说法在拳界、在社会上流传已久,是既让人产生模糊认识,又让人调侃的一句话。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铁匠带了若干徒弟,其中一个极其吝啬,出师后一直不看望师傅。师傅想治治他,便传言尚有诀窍未传。这个吝啬的徒弟有所心动,备上好酒好菜款待师傅。酒足饭饱后,徒弟小心翼翼地试探师傅尚未传授的诀窍。师傅也不含糊,告诉徒弟:黑铁(烧红尚未凉的铁块)不能模。这是一些人想否定"真传一句话"而编造了这一个故事来嘲笑之。而另一部分人则把"真传一句话" 当作阿里巴巴的神咒一样迷信,认为只要得了"一句话"的真传,功夫就会突飞猛进,甚至从无到有。其实,"真传一句话"是在习武炼功和教学过程中抓主要矛盾的一个比喻性说法,是说在炼功的各个环节上抓要害,抓主要矛盾,画龙点睛,使学习者不至于茫然,并非说老师说了一句话,学生按这句话一直炼下去就能出功夫。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板"到炼成高级功夫的武林高手,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教与学都在不断探索。这是由若干个"一句话"组成的教、学的过程。我在八十年代教学时是按学生需要来组织教学的,以为讲得多、详细,学生能理解,容易掌握。结果恰恰相反,学生反而"消化不良",得不到东西。因为在习武炼功上不到一定层次,给他讲了也是白讲,甚至反而会干扰他--脑子搅糊涂了。九十年代,我在总结这一现象后改进了教学方法,少讲,精讲,主要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有了问题再"一句话"点破。这样学生提高更快了。这就是"一句话"的作用。有时我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说"一句话"。比如,有学生问:"力发不好怎么办?"我就告诉他:"试力不过关。"发力发不好在试力上找原因,这就是关键的有句话。由于说得少,学生专心、专一,不分散精力。如果说多了,学生就会追求新、奇、多,心就浮躁,忽略实践性,反而效果差。"少则得,多则惑"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呢?关键时一句话确实能解决问题,比如,在浑圆武功教学中,有学生说力的运用不好,我就点以一句话"多实践";有的同学说虎扑扑不倒人,我就点以一句话:"力量不够"……所以说,"真传一句话"就是开悟的一句话,就是开启门的金钥匙。十年前,如果叫我培养一个武林高手我还有些犹豫,今天我就有这个把握。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武林高手,其中每个步骤我心中很了然:第一阶段,健身;第二阶段,蓄养内力;第三阶段,引内力外用;第四阶段,力的变化;第五阶段,多实践。这五个阶段每个关键要点都可以用"一句话" 来概括,每句话都包含若干年的心血和实践。

问:有没有"武林秘笈"?"武林秘笈"对于炼武有多大的作用?

答:肯定地说,有"武林秘笈"。所谓"武林秘笈"是各个门派中不对外公开的拳理拳法,只对门人公开,甚至有的只传指定传人。我在北京从王斌魁先生学意拳时,也曾问过老师是否有秘笈,王斌魁先生不表态。以后老师认为我这个学生靠得住了,可以学习和继承他的拳学时,才将王芗斋先生的著作给我看(是手抄本,社会上见不到)。我一看如获至宝,用笔工工整整抄录,但每次只能抄一篇,很多年后才抄完。由于王芗斋先生的著作都是手抄本,有的连标点符号也没有,转抄过程中有很多疏漏,我又找王斌魁先生校对。当时感觉很不得了,如同得"天书"一般,怀里揣着走路都感到脚下生风,轻飘飘的。在那时,王芗斋先生的著作就是"秘笈"。八十年代后,王芗斋先生的著作由出版社出版了"秘笈"也就不"秘"了。其它门派也有类似的"秘笈",如少林、武当、形意、太极、八卦等等,都有各自的秘笈。"秘笈"也有师父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时间长了,自己写成文字,积累成册。我的《修真心语》《中华浑圆功》就是我的习武炼功日记,如果不公开出版,也就成了"秘笈" 了。还有是师父的心得体会,由弟子中有文化的执笔记录下来,比如王芗斋先生有的著作就是其弟子齐执度先生记录整理的。另有的是弟子回忆已过世的师父的教学和言论加以整理而成。秘笈对于弟子和门人炼武是起指导作用的。经常看看能温故而知新。我那时一方面将王芗斋先生的著作反复研读,另一方面回忆师父的言行和身手。这样一边实践一边体会。学习是分阶段的,越过初级阶段去学习高深的理论是没有用处的。比如处于站桩阶段去看克敌制胜的著作,对炼功是没有帮助的。再者,学习者要抓住精髓,不要死抠字句,对自己的实践才有帮助。当然,秘笈要能起作用,必须有老师指导,仅凭自己的摸索是很难得到正解的。企图通过找到一本秘笈孤本依葫芦画瓢就炼成高级武功,仅仅是小说里才有的事。


问:习武炼功各门各派都讲"根器" 和"悟性"。请王先生谈谈什么是"根器",什么是"悟性",以及它们在习武炼功中的作用。

答:这个问题被不少人神秘化了。简单地说,"根器"是指先天因素,"悟性"指后天能力。"根器"是先天遗传的素质,与家族祖辈有很大关系。有的孩子一出生时就很壮,而有的孩子却很弱。有的人家族中老几辈都是长寿的,就是说这个人有长寿的遗传因子。现代医学可以通过对基因的分析,得知某人或某一类人容易患某种疾病,这就是先天的因素在起作用。而"悟性"则是后天培养的,是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领悟能力。"悟性"好与坏主要从几个方面考察:能否举一反三?能否触类旁通?能否由现象到本质?能否结合自身条件把所学的内容变成符合自己条件的东西?等等。浑圆武功理论中很多内容都是我自己在教学炼功中悟出来的。比如三层功夫,就是从《扁鹊见齐桓公》中关于病在肌肤、病在内脏、病入膏肓的论述推导出来的,实践证明非常管用。"根器" 与"悟性"是什么关系呢?先天条件好的会影响后天。当过教师的都明白,智力条件较好的学生比起较差的学生,用功时间少而成效好,这就是差异。但并不是说有好的先天条件就一定能成功。比如祖祖辈辈都长寿的人具备了长寿的先天因子,但能否长寿还要有许多因素构成,如生活环境、营养水平、生活习惯等等。如果仅有好的先天条件而后天不注意,暴饮暴食、劳逸无度……也可能短命。我的祖辈、父辈都不是炼拳的,而我却喜爱拳学。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自己主观努力,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锻炼,直到今天仍然每日见缝插针炼功不已。在理论和实践上我都更看重后天因素,后天努力胜过先天遗传。如果套上比例讲,也是三七开:先天占三分,后天占七分。
问:请问王先生在五十年的习武炼功经历中,有没有走过弯路?
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肯定地说我走过弯路,而且时间还不短。 我开始学武功时炼过不少拳,从一九四九年开始一直到一九五八年,都在炼那些蹦蹦跳跳的花架子。在北京遇见恩师王斌魁先生后才学习意拳,接近拳学正轨。但当时只知道老师的功夫好,也曾尝过挨打的滋味。有一次,老师左手拿着烟袋,让我双手抱住他的右手,老师一抖,我便飞出数米远,跌坐在地上。由于当时不明拳理,急于求成,所以仍然没有脱离老框框,老想蹦蹦跳跳追求什么招什么式。那时我从部队转业后到了河南工作,没有机会在北京跟随老师炼拳。在北京当着老师面炼意拳,回到河南背着老师又炼太极拳又炼其它这样那样的很多奉法,不明道理,还自呜得意:你炼一种能出功夫,我炼这么多不更能出功夫吗?试图成为一个"多面手"。岂知这么多拳法与意拳掺杂在一起炼了多年,还是没有"拳味"。一次我到北京看望老师,老师说我为什么进程慢,就是掺杂了其它东西。要放一放其它东西专心致志炼意拳。同时,其它同学也指出我掺沙子的毛病。从此以后,我便一门心思炼意拳,尤其在桩功上下功夫。所以我的功夫在七十年代末才慢慢走上正轨,出现高级武功。在恩师王斌魁先生门下,我当时年龄算大的,多年来我名义上是"师兄" 实际上是"师弟"--很多东西不如师弟,要向师弟学。八十年代开始,我这个"师兄" 才算是真正的"师兄",不管是在年龄上还是功夫上或是在理论上。 弯路走了十多年,也迷糊了十多年,一旦清醒则进步神速。我第一次出功夫时是不自觉的,那时我正在站桩,一个摔跤手说"王老师我们摔一跤"。我正站得入迷十分不想动,回避他说我不喜欢摔跤。可他偏偏缠上我,我面向东,他到东面来,我面朝西,他又跟着到西边来,就是要和我比试摔跤。我心里一急,伸手朝他胸部一拍,居然把他拍出了四五米远,仰面躺在地上。我当时很高兴,回到家里大半夜都睡不着觉,这么漂亮的发力是多年梦寐以求的。第二天我再找人试,结果怎么也试不出来。我慢慢总结,才知道当时没有过多考虑,所以很放松、很自然。而第二天再试,发不出这么漂亮的力来是功夫欠火候,不能重复。第二次出功夫也是在站桩时,有个拳友拉我的手,问我在干什么。我说不要开玩笑,一挥手那人又是被打了三四米远。这一次也是放松、自然。就这样通过多次反复实践,慢慢掌握
了意拳的劲。人在认识问题和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走弯路是常有的事,也是正常的事。不吃黄莲不知蜜甜,不经高山不知平地。没有走过弯路,是不懂得正轨的重要性的。套用一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知道自己走了弯路明白了道理,一旦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步上正轨后会比其它人更珍惜、更勤奋、更用功,因而就更可能出成绩。







 


[此贴子已经被独上西楼于2002-8-20 19:58:15编辑过]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离线独上西楼
发帖
2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8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8-20
虽然王安平在这篇文章里讲的是武术和技击,但是在气功修持方面同样也有借鉴的意义。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离线全无子

发帖
274
开心币
6
好评度
12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8-30
请王安平继续修炼?
由于当世很难有与高手的较量,王安平先生还在继续练武功.这说明了王安平(当时)还没有悟道武术的真谛.真正的武林高手,据我知道,最后都不再练动作了.练什么呢?练心.练什么动作也是为了练心. 悟 形为下器,悟 形而外为上器.

而且他说短期内出不了高功,也不能绝对.浑圆功是不错,我知道那些大隐的武功也是世人难于想象的.佛法里说,有缘觉修者也能悟道.我说,小说里写的,虽然夸张,其实也是有这样的事实,王老先生认为不可能,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是那根器.那么这种根器的人,本来就不是凡人,而是神仙下来修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先生也没有说错.全无子云游各地,知道真正的事实,是一万个人中也许就那么个别人知道,那就是 大道 是常人匪夷所思的;大道 是不可思议的.

条条修路通大道.万法唯心,武术亦如是.

当然王老先生还有话要说而不好说的话!!!悟今是而昨非,精进啊.
福音使者 佛祖大弟子
离线yes100
发帖
158
开心币
0
好评度
86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9-01
对,王安平说的不错,练双盘能出高功,但到老腿脚不灵,如不练桩功命功的佛修之士,
离线yes100
发帖
158
开心币
0
好评度
86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9-01
对,王安平说的不错,练双盘能出高功,但到老腿脚不灵,如不练桩功命功的佛修之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