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11阅读
  • 2回复

练功要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bt2000
 
发帖
161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17
气功的功法种类繁多。但在锻炼时不管哪一种功法,都有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即称为练功要领。掌握了练功要领,才能提高练功质量,少走弯路,减少一些练功中的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前进,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练功要领主要有以下几项:

  1、松静自然

  松与静是在练功过程中始终都要贯彻的原则,也是练功入门的基础。

  所谓松,是指形与神、身与心的放松。在练功的姿势中,不论静功和动功,都须有一定的肌肉群处于紧张支持状态,以维持固定的姿势,在保持姿势要求的前提下,全身各部肌肉要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因此在姿势上要做到两眉舒展、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松胯等,都是为了使全身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而设的。在姿势放松的同时,还要求精神意念的放松,即在练功中要解除一切思想紧张状态,消除顾虑,使自己有意识地处于一种非常轻松舒适的状态。另外,在练功中,还要做到呼吸的放松。呼吸要达到深、长、细、匀,气沉丹田。这种呼吸状态,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肋间肌、膈肌、腹肌放松的状态下,逐渐训练形成的。如果憋气使劲、鼓腹挺腰等用力强练,就会出现胸胁胀满,腹部胀痛的紧张症状,反而达不到呼吸深长细匀的要求。这都是呼吸未能放松形成的。

  所谓静,是指在练功过程中,保持情绪的安宁。静不是绝对的,是相对动而说的。人在清醒状态下,大脑时时刻刻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它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安静休息,以消除疲劳,恢复机能。气功的入静就是使大脑达到休息的目的,以恢复大脑机能。气功的入静休息与自然睡眠和普通休息又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功能状态,又称为气功态,是在静中有动的情况下达到大脑休息,增强脑功能的一种特殊方法。静除了内在的情绪安宁之外,还包括外部的环境安静。如果能做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可以避免外在环境因素的干扰,以保证入静。

  松与静两者又是互相促进的,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又可进一步促进放松。故松与静是不可分割的。

  所谓“自然”是指练功的姿势、意念和呼吸等各方面,要顺乎自然而不能勉强硬练,过度追求。但顺乎自然又非听其自然、放任自流,而是在意识的引导下,根据松静的原则进行锻炼。这就是所谓松静自然的整体原则。

  2、动静结合

  是动与静的相互配合,这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动功与静功相互配合。因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各有所偏,所以专练静功或动功会有阴阳失调之虞。如能二者相互配合,动静兼修,内外并练,自当更有裨益。动静结合的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即在外形动作的条件下,思想安静,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动作上及呼吸运气上,即所谓以静驭动,动中有静。练静功时,在思想安静、意念集中的条件下,可促使内气产生,使气血运行的感觉更为明显,这种内动现象又更能促使思想的集中,即所谓静中有动。故动与静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

  应如何掌握动静结合的锻炼,这要根据练功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练功进度等都要考虑在内。如年龄较大的,体质较差的,病情较重的,可以先练静功,待体力恢复、病情好转时再加练动功。如以保健养生为主的,可以动静兼练。体力好的以练动功为主,体力差的以练静功为主。在练功的动静时间次数上,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适当掌握。一般早晨可以先静后动,以利于白天投入工作;晚上可先动后静,以利安眠入睡。如在疗养院或已休息者,在下午可以加练动功或静功1次。一切根据具体情况,以中医阴阳辨证为指导,灵活掌握运用。把动静结合起来,更能增强效果。

  3、意气相依

  “意”是指在练功中意念的运用。“气”是指在练功中呼吸的运用和内气运行的感觉。意气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在气功锻炼时,一是不要片面强调以意领气,专门在呼吸动作上下功夫,如故意延长呼吸和故意停闭呼吸等,这些都是主观意识上强调“以意领气”的现象。呼吸的深长细匀,应在练功过程中情绪安宁、意念集中的基础上,自然出现。清代薛阳桂在《梅华问答编》中说:“心静自然息调,息调自然神凝,所谓心息相依,息调心定者也”。所以练气要想达到呼吸的深长细匀,不是主观强行练出来的,而是循序渐进练出来的。二是不要片面强调以意随气的感觉。在练功中由于内气的增强,会出现各种特殊感觉,如沿经络走向的气流感、电麻感。有的偶而出现后又消失,有的经常出现。如果认为这些感觉是特殊效果,是练功的最终目的,用意加以追求,把思想完全集中在这些感觉上,就容易“走火入魔”。因此在练功中对待各种感觉,要任其自然出现、自然消失,不过份地把意念力集中到感觉上去。对已出现的各种感觉既不恐惧,也不留恋。这样才能使意气相依的舒适感觉自然产生。

  4、练养相兼

  练与养是练功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练”是指进行气功的锻炼。经过锻炼后,会出现身体轻松舒适、呼吸柔和绵绵、意念集中和思想平静的松静舒适的状态,即气功中的“入静”状态。“养”是把这种“入静”状态有意识地保持下去,并使之不断地深入发展,境界更加深化,时间更加延长。这样不断积累经验,又练又养,练中有养,效果就更加提高。

  “养”的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之后平时的养功以及练功期间的养生。练功到了一定阶段,为了长期保持养功,可使意念轻微地存于丹田部位,似守非守,所谓“养气存神”,“复命归根”,这样就能使真气不致耗散,日积月累,自然神旺气足。

  所谓“养生”是指练功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刻刻注意养生之道。如《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由于平时修身养性的加强,对练功养功当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5、火候适度

  所谓火候适度是指在气功锻炼时,对调身、调息、调心要掌握好适当的强度。如火候不到,难以收效;如火候太过,物极必反,会起相反的作用,甚至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在意念的掌握上,要做到“若有若无”,所谓“有意似无意,无意又有意”。如果意念过强就是火候太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呼吸的掌握方面,也有必要以适当的强度进行锻炼,才能达到深长细匀的呼吸状态,内气才能产生和运行。如果呼吸时完全任其自然,与常人一样地“自然呼吸”就是火候不及。如有意加强呼吸,勉强用力,就是火候太过。二者都不能达到目的。在姿势的掌握方面,既要全身放松,舒适自然,又要有最低限度的支撑力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平衡,才能进行练功。如果全身肌肉完全松弛,趋于松懈无力,即是火候不及;如有意挺胸收腹,四肢用力,使用僵硬,就是火候太过。都影响练功效果。

  此外,在练功的时间和次数上,也要做到火候适度。如每次练功都要留有余力,不要勉强延长时间,以免身体过累,情绪不良,致效果不好。一般病休者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多一些,每次练功的时间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总之,要根据各种实际情况,适度掌握运动量,避免太过与不及。

  6、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气功是一种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一般来讲,在短期内学—些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的锻炼方法是可能的。但要想得到进一步的效果,必须在初练的基础上,长期坚持锻炼,不断积累经验和成果,才能达到目的。急于求成,或由于基础不稳,或由于练得过多过猛,所谓拔苗助长,非但不能得到效果,反而产生很多不良后果。还有另一种倾向是练功松懈散漫,放任自流,不能持之以恒,可能开始有一定效果,但疗效难以巩固。这些都是练功没有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结果。另外还要避免见异思迁,不从身体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病情出发,常常乱换功法,朝练夕改,盲目追求所谓“高级功”,结果一事无成,一无所得。所以练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
梦中日月长,袖中有乾坤. 可惜不懂呵!
离线xbt2000
发帖
161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8-17
练功注意事项
练功前
  1、要作好练功的思想准备,使情绪安定下来。

  2、练功的周围环境要保持安静。

  3、练功时,光线要调整好,不可光线太强,避免刺激双目。空气要流通,但须避免直接吹风。

  4、如有较明显的局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影响练功进行,可先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使症状缓解,再开始练功。

  5、练静功时,应事先准备好卧功、坐功的床和椅。床一般用木板床为宜,易固定身体不摇晃。坐椅要高低适宜,使腿近于平行,臀部下面一般要加软垫或毛毯等,以利久坐而不易疲劳。

  6、宜先排除大小便,以便舒适入静。

  7、宜宽衣松带,练功服装以宽松为宜,除去手表、眼镜等饰物。

  8、练静功前,可先做几节保健功如叩齿、练舌、摩腹等,可以帮助集中思想。

  练功中
  1、练功中如杂念过多,无法排除时,可暂停练功,使身体活动一下或做几节动功,可帮助排除杂念,待杂念减少后再练功。

  2、对练功中产生的各种特殊感觉,应不追求、不恐惧,听其自然出现和消失。对某些特殊感觉的产生有疑问时,可于练功后向气功指导人员反映,以求解决。

  3、如练功中突然发生巨响,切不要惊慌。若练静功,可暂停练功,做一下三线放松功后再继续练。若练动功,稍为镇静一下,即可继续练原来的功法。

  练功后
  练功结束时,练静功者由静到动,练动功者由动到静,都要有“收功”的缓和过程,不可突然停功,以免感觉不适。具体做法是:先作全身恢复正常活动的思想准备,约l~2分钟。然后慢慢地睁开眼睛,活动一下肢体,两手心相对揉擦,待两手擦热后由头面至颈至腹,做一次全身按摩,再转入正常活动。

  此外,妇女月经期间可停止练功数日。或在练功时,将腹式呼吸改为自然呼吸,将意守下丹田脐下改为意守中丹田膻中,这样可减少因练功而引起的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男性练功者应正确对待练功中的“精满自遗”现象。如遗精次数过频,每周超过2次以上,可适当采取药物治疗和采用“提撮抵闭”的治疗方法,或用兜擦功,使遗精次数减少。练功期间,还应避免性生活过多,防止消耗精力,损伤元气。另须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保证充足睡眠。
梦中日月长,袖中有乾坤. 可惜不懂呵!
离线xbt2000
发帖
161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8-17
练功的正常反应
在气功锻炼过程中,机体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产生一些与平时不同的现象和感觉。这些感觉多数是正常的,对人体有益无害。但在某些情况下,练功也会出现异常的反应。我们先从正常反应讲起。

  正常反应也称良性反应,是练功后由于气血运行畅通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对机体起到有益的作用,分正常感觉和效应感觉两种。

  一、动触现象

  练功中会出现一些平时感觉不到的特殊感觉,在《童蒙止观》中记载有“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8种感觉,也称“八触”。现代把自发动与气感称为练功中的动触现象。据上海气功研究所1960年7月对l00例练功者在练功中产生特殊感觉的统计,肌肉跳动感者40例,热感者60例,轻感者33例,松感者21例,麻感者19例,冷感者l8例,痒感者15例,紧感者9例,重感6例。由统计中可见以热感者为最多,肌肉跳动感者次之,再次为其他感觉。

  这些感觉出现,多在身体局部,且多为短时间出现后又自行消失。这可能与练功后气血运行流畅以及大脑入静后的感受性增强有关,对练功和机体没有不良影响,所以属正常感觉。但是对这些现象应不追求、不助长,否则感觉过分强烈会影响正常生活,便成为偏差,所以要听其自生自灭。

  二、效应现象

  在练功后的效验,往往表现为某些生理现象,能说明健康状况和疗效有所提高。

  1、遍身或局部温热出汗

  由于练功时特定的放松姿势和深长的呼吸、意念的集中、血液循环的增强、末梢血管扩张,因而四肢和全身皮肤温度上升。练功到一定程度时,意守部位的血流量经测定可增加30%左右,皮肤温度可提高2~3℃,也有的呈现热气游走的感觉。练功中有温热感和微汗出现象者比较普遍。据统计约占正常反应的60%~70%。临床上多见练功者原来手足冰冷,冬季尤甚,练功后手足变得温热。手足干裂者,练功后其症状也明显减轻或消失。

  2、唾液分泌增多

  在练功中由于放松入静,舌抵上颚,尤以内养功练呼吸时伴随舌的上下起落,对唾液腺的刺激更强,因此能引起唾液分泌增加。又由于练功中采用腹式呼吸,激发了胃肠活动,也反射性地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待唾液分泌量增多至满口时,可分次咽下,以意送入丹田。通过咽津咽气,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治疗各种慢性消化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如内养功治疗胃溃疡及多种慢性胃病效果较好。

  3、肠鸣、矢气、噫气

  练功时由于腹式呼吸增强,膈肌上下运动幅度加大,推动了内脏运动,胃肠蠕动明显增加。故练功者在练功时往往自己可以听到腹内咕咕噜噜作响的肠鸣音。也有的矢气(即俗语所说的“放屁”)现象增多,或噫气(打嗝)现象也增多。在X线下观察,练功时胃肠的紧张力和蠕动力明显提高,排空时间明显缩短。由于练功后胃肠蠕动功能和唾液分泌功能均有增强,故对治疗慢性胃肠机能减弱的消化不良和习惯性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4、食欲增强,食量增加

  练功时深长的腹式呼吸,直接对腹腔脏器胃肠肝脾起柔和的按摩作用,调整了胃肠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食欲。一般练功到一定阶段后,身体瘦弱者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据报道练功3个月后,体重增加最多者可达l0公斤。大多数练功者可增加5公斤左右。而对于原来体形较胖或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深长的腹式呼吸则可使其饥饿感消失,有助于控制饮食。

  5、新陈代谢的改善

  由于练功中姿势的放松,呼吸深长,以意引气,内脏功能和大脑功能均得到调整,促使新陈代谢旺盛。所以练功后会感到全身舒适轻松,精神活力增加,四肢全身温热,皮肤光泽,面色红润,毛发指甲生长比平时迅速,有的还可白发变黑,即所谓“返老还童”现象出现。由于新陈代谢的改善和体质的好转,中青年练功者还有性机能增强现象,这也是练功中的正常反应,但应加以控制,避免过度消耗精气,影响身体健康。

  6、全身舒适,头脑清晰

  练功中由于放松入静,使大脑皮层机能活动逐渐进入兴奋集中状态,其兴奋的周围渐入于抑制扩散状态,增强了全身放松及大脑的休息,使皮层细胞恢复机能,因而出现了全身舒适、轻松愉快的感觉。练功到一定入静阶段时,多数有头脑清新、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的感觉,这是练气功者都有实际经验和体会的。
梦中日月长,袖中有乾坤. 可惜不懂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