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20阅读
  • 0回复

超荐的重要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蒙刚
 
发帖
476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4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7-17
超荐的重要意义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

三时系念佛事,从浅处看,是孝道的显示,儒家所讲的「慎终追远」,效果是「民德归厚」。这是良好的教育,教导我们孝亲、报恩,这是德行之根本。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注重孝道,特别着重祭祀祖先。在「古礼」里面,对于祭祀很慎重,礼节相当繁琐,其用意非常之深!

若是深一层去观察,在佛法里面,此意义更重大。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世尊具体说明,超荐真有效果。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亲人,生前造作极重的罪业,死后堕入地狱。设法将亲人从地狱救度出来,这是孝子之心。能否做到?能,因为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有真诚心、慈悲心,依照佛教的理论方法去修学,就能达到目的。若只有超度形式,而没有实质转变,就达不到;只可以说做比不做好,实质上的效果很难讲。

《地藏经》所用的方法是念佛,可见念佛之法非常殊胜。念佛一定要念到有功夫,才能产生效果;若念佛没有功夫,念得再多,境界转不过来,超度的效果就达不到。婆罗门女念佛一天一夜,在定中见到地狱,遇到鬼王告诉她,她母亲生到忉利天。为何她能生天?因为她有个孝女,依照佛的教诲超荐她,不但她生天,跟她在一起受罪的这些地狱众生,也都沾光生天了。她念佛一天一夜有何转变?「转凡成圣」。她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就是圣人,不是凡夫,所以鬼王称她「菩萨」,这是定中的境界。由此可知,《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此事不假。婆罗门女念了一天一夜,她的功夫浅深,我们不晓得,但她肯定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浅深不同,有事一心、理一心。若是理一心,依照《华严经》上讲,理一心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理一心浅深次第,就有四十一个等级。理一心如是,事一心亦不例外,证得事一心不乱,功夫相当于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没有断,只是功夫成片,所以她最低限度也是得事一心不乱。

婆罗门女之所以能转凡成圣,是母亲帮助她的;母亲要是不造罪业,不堕地狱,她就不会念佛,她永远是凡夫,所以母亲的功德在此地,她就是凭此功德而生天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才晓得,要想超度家亲眷属,要发真心,自己真修,真正修行证果,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堕落,逼着我们非修不可,我不修,他们就不能得度,就要受苦;我真修,做出成绩,他们就能够离苦,所以相辅相成。

我们今天做佛事,依照仪规做一遍,我们的境界若没有转变,超度的效果就非常微薄。他在地狱道,还在地狱道;在饿鬼道,还在饿鬼道。若超度之人在这一堂佛事中观念改变,做到「转恶为善」、「转迷成悟」,被超荐者就得利益;若真能在佛事当中「转凡成圣」,他必定脱离恶道。

光目女也是念佛,功夫就浅一点,没有能得一心不乱,她得的是功夫成片,所以仅在梦中得感应。佛在梦中告诉她,她的母亲脱离恶道,转生在人道。婆罗门女的母亲生忉利天,光目女的母亲投生作家里佣人的儿子。两者相比,光目女功夫降了一等,效果也降了一等。由此可知,接受人超荐不容易。信徒拿钱恭恭敬敬请你为他超度,你超不了,但你收了这个钱,麻烦大了!我一生不敢做这件事,因为我了解当中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所以做佛事应当不收一分钱,以真诚心尽心尽力来做,对他们会有好处。若超度还要讲价钱,讨价还价,不但一点效果也没有,还有副作用,这是我们要知道的。由此可知,只要自己真干,自己真有功夫,形式不要紧。

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记载一段故事,叫「八载寒窗读楞严」。那时他还没有出家,有几位同参在一起学习《楞严经》,他们在这部经上用八年的时间,锲而不舍。有这一分诚敬,也有一点功夫了。他们合伙开了一间中药铺,中午没有生意时,其中一位在柜台上打瞌睡。睡着时就仿佛在梦中,看到两个人来找他,这两个人是冤家债主。生前因为财物纠纷打官司,他打赢了,这两个人打输之后上吊死了。这两个鬼走到他面前跪下来,他问:「你们来干什么?」「来求超度的。」他的心就定下来了,他说:「我要怎样为你们超度?」「只要你答应就行了。」「没有问题,我答应你!」就看到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肩膀生天了,什么仪式都没有。

接着又看到两个鬼魂,一个是他过世的太太,另一个是过世的小孩。这两个人也到面前来求超度。他答应了,就看着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肩膀也生天了。这是什么道理?跟《地藏经》的道理一样,他八年读《楞严经》有了功夫。所以修持没有功夫,鬼不来找你;他来找你,证明你的功夫可以帮助他。

所以我劝勉同学们,现在讲台技术学会了,德行重要,有德行才能超度冤亲债主。没有德行,讲经说法是福德,福德不能出三界,只是来生得好果报;讲经说法是法布施,来生得聪明智慧。若有德行,讲经说法是功德,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清楚、明白,一堂超荐佛事、三时系念,我们就知道如何作法。

「三时系念」我曾讲过,为何要讲?不讲不能契入境界。古大德常教导我们,读经、研教要随文入观,随文入观就是契入境界,若这个文不懂,如何能入境界!一定要将方法说清楚,让所有参与者都了解,读文时的感受就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转境界。虽然转的时间不长,做完之后就忘记了;但在做的时候,能够入几分也好,也能产生一点效果。若真的契入而不退转,功德就非常之大,被超度者真正得度。同理,修行任何法事对内容都要细说,都要好好去研究,最好参与者都能了解,这个佛事就无比殊胜。这些道理用现代科学方法来解释,那就是波动的现象。修学、读诵、念佛确实是有效果的,不但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对家亲眷属,乃至于对一切众生都有好处。好处有多少、有多大,完全在自己的用心,心愈真诚、清净、平等,效果就愈殊胜。若当中夹杂疑惑、顾虑,夹杂妄想、烦恼,功夫就完全被破坏,要明了此理。

笔记小说里有一段故事:明朝戚继光是一位大将,他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有一次作梦,梦到一个阵亡士兵来求超度,求他念《金刚经》为他回向,他答应了。第二天,他以很恭敬的心念一部《金刚经》,念到一半的时候,家里佣人为他端了一杯茶,他没有讲话,用手摇摇告诉他「不用」,佣人就端回去了。那天晚上,梦到这个士兵来道谢,他说:「我只得了半部,因为你当中夹杂一个不用。」然后想到家人端茶,虽没有说话,但念头上有个「不用」。一部经里,夹杂个「不用」,效果就减一半。到第二天,重新再念一部回向给他。所以功夫最忌讳的是夹杂,一夹杂效果就没有了。正因为如此,古人才说读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为愈简单、愈短,不容易夹杂。真正做到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那就是功夫。


--------------------------------------------------------------------------------

⊙回〖解惑叮咛〗目錄

 
愿众生免我的罪,象我免众生的罪一样! 诸恶之中杀生最重,诸善之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