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01阅读
  • 1回复

神经“后象”记忆--观点不成熟,旨在能引起讨论和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30
当刺激停止作用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做“后象”(也叫感觉记忆,有别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其中,所有感觉后象中以视觉后象表现的最明显。视觉后象有两种: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保持与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的品质。在灯前合眼3分钟,睁开眼睛注视电灯2秒钟,再闭上眼睛,此时可见一盏灯的光亮的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这种现象就叫做正后象。电影正是利用了这个生理心理特点。
当光脉冲射入人的视觉器官时,感觉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延迟。同样,当脉冲停止以后光感觉也会继续一个短时间。这种由神经系统时间响应所引起的延迟和滞后现象可以用一线性的时间转移函数来模拟。
随着正后象出现以后,如继续注视,会发现在亮的背景上出现黑色斑点,这就是负后象。如果用的是彩色刺激,例如注视一个红色的四方形一定时间以后,再把目光移到一张灰白纸,那么,在这张灰白纸上可以看到一个兰绿色的四方形,这也是负后象,影色的负后象是原来注视的颜色的“补色”。
人类对于颜色的感觉以及视觉暂留现象,还会造成色觉的累积叠加,比如七色板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人们所看到的是“白光”。因此,对于颜色的感知,不仅是一个生理学问题,同时更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体验一个意识到的印象是需要花一定时间的。这可从下列实验中得到证实。一个红光亮了20ms,紧接着在同一地点绿光又亮了20ms。受试者反映,他没有看到先是红光以及紧接着的绿光,他看到的是黄光(注意:这里实现了光感觉上的某种生理---心理“叠加”效应,可以解释七色板原理与修持中某些光现象),正如红光和绿光同时亮时他会看到黄光一样。但是,在来自绿光的信息经过人的神经感知系统处理并与先前的红光合成之前,受试者是不可能感受到黄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Robert Efron得出结论,知觉的反映时期约为60ms-70ms。另外,已经研究证实,人即时反应的敏感程度与具体个体神经传导速度直接相关。
人的神经冲动传播具有有限速率这一事实,必然使得人类在研究外部世界的时候存在诸多错觉,比如当人体感知变化速度远大于神经传播速度的物象存在时,就有可能发生意象累积,虽然物体一直在动,人感觉却好像是静止的(至动即静),若单个粒子变化极快,则可能看到其轨迹连成一片,形成云雾状,如电子云的比喻,如果速度再快,则感觉是致密连续存在,这就是人关于实体的感知(至静至动),仔细研究人的反应速率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速率的关系,将有利于修正人的“错觉”,最终实现主客合一。在意象累积中,旋转最容易形成局部空间内的“高速致密”累积,比如高速旋转的陀螺看起来就象静止一样,若陀螺旋转速度与光速相比拟,那结果会怎样?!
人的任何感知都具有一种极限,这种极限实际上就是一种神经冲动传播过程无限累积的“边界”反映了具体神经系统的特性,对应一种“神经激波”(感知上下限,对应头激波与尾激波,结合经络的存在,符合太极原理),而这种激波的存在就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分界线”(无存之存),但这一分界线针对具体的人则互有不同,而且动态变化,古代讲的“机”与这种分界线(空间就是分界面或体)关系密切,可蕴含无穷能量。
根据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响应并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度而呈线性规律变化,正如声音强度的感知一样,人的外周神经活动在反映外界刺激强度信息时,进行了强烈的压缩,使得一些感官具有很长的动力区间。当感官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首先出现发生电位,随即引起神经电脉冲,沿传入神经通道向大脑皮层传送而引起感知效应。实验还指出,发生电位和神经脉冲的频率呈线性关系,在反映刺激强度上服从服从同一函数进行压缩。Hartline和Graham等通过对动物的实验,得出外周神经按照对数关系进行压缩。但另一些心理物理学家则认为按照某种乘方规律变化,也就是说,在每个感知系统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热和冷觉、电击觉---当刺激强度增加至某个乘方时,感觉强度随此乘方线性增长。可以发现每种感觉都有各自的乘方指数,听觉指数约为0.3,亮度视觉约为0.33,电流通过指头的相关感觉指数约为3.5。
人的生理感知存在各种各样的阈限,这些阈限的存在表明人的感知具有离散化特点,可以用“数”来表达,比如八卦、五行以及12平均等规律的产生,同时人所感知的外部世界是离散和连续的高度统一,且存在各种各样层面的波动,当内在的节律与外在韵律相和时,就会产生共鸣和回响。在歌曲创作中,非常注重押韵,只需在韵词的不断重复中就可以给人的心理制造一种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在舞曲中体现的很明显,似乎人的整个心理冲动响应于谐振腔中,这个心灵谐振腔是一切美感的来源,一个基频,对应无限多泛音,将人的心识看成一个滤波系统,则很容易使得人联想到经过狭缝理想滤波器频率截断响应造成吉布斯效应,向两边延伸无限多脉动,衍射也是此原理造成的。人的心理对于物理量强度的感知压缩效应也非常有意思。
关于幻觉的产生,必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机理,从具体形式来分,比如有药物致幻,催眠致幻,定力致幻,大脑缺氧致幻等等,它们的本质机制未必完全一样,但可能互为交叉。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似乎存在一个“分界线”,潜意识似乎是正在“休眠”的意识,它们的关系如同波粒两相性,但前表意识受到抑制的时候,潜意识方活跃起来,如很多材料中所说知觉消失以及脉搏或脑活动中止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人做梦实际上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种种修炼方法在初期都是抑制前表意识频谱,活化潜意识频谱,最后实现两频谱段的结构综成和稳定交参,打成一片(醒醉一如)。意识和潜意识实际上互为阴阳,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与心理平衡,其“分界线”为“太极弦”,意识活动以神经系统为重心,其处理中枢为脑脊髓,潜意识活动则以经络脏腑系统为重心,其处理中枢为中宫和中脉,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经络在人体电磁兼容方面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相当于隐含的“接地线”,其混融于大宇宙背景海洋中,作用是隐潜的,一般来说,接地线对应电磁势极小值区域,暗示了经络脉可能属于比电磁力更深的层面的存在),初步证明了如上设想。

现今大多数神经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把人体的常规生理和心理活动归结为人体内部复杂电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涉及物理核反应,从众多证据来看,似乎也很能够说明问题,在基本认识层面上也能解释修炼的众多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但当涉及到与修炼深入状态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时,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比如人体自燃、虹化、尸解以及舍利子的生成等,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彻底破译人体奥秘,可能必须要从量子场层面入手(场是世界物质存在的最根本层面),同时注意到伴生经络系统的存在,方能给出合理解释,现有分子生物学还远远不能胜任这一使命,粒度太大,难于及于“微妙玄通”的真空妙有境界。
离线ask
发帖
107
开心币
0
好评度
55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8-30
好思路!
从科学的角度解剖气功应该是一种必然趋势,自然朋友好思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