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92阅读
  • 20回复

经络本质初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26
关于经络的存在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严密性和完备性上还很不够,为了交流,说出来不怕贻笑大方。在经络里流淌的物质是负质量物质(注:这只是小孩或高功大德老师的状态,实际上,很多普通修持者由于用意太重,导致大量正物质之气进入脉道,造成脉道收缩变狭或阻塞,产生各种所谓“气感”,殊不知已落执实之相,另外,由于负质量物质在我们空间的存在性质,现代科学仪器并不能测知其本体的存在,而只能测量到其与正物质作用时的物理效应,如声效应、光效应、电磁效应等),而经络脉动的频率与宇宙3k微波背景辐射的频率比较接近(处于微波与远红外波频率范畴)脉息的存在,源于负物质的波动性质,古人讲的“阴静阳燥”则与离散正负物质微粒的特性有关,其中阳燥起因于负物质的燥动及飘逸特征。经络的束状存在状态,类似于第二类超导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逐步相变过程中出现的磁力线包络线。在人体内富含负质量物质,这使得人体本处于实虚两相交参的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总体上人体仍以“实”为本底,亦即《道德经》中所讲的“负阴而抱阳”的状态,这与第二类超导体的情况类似,具体地说,第二类超导体是超导态与常态两存在相有机交参混合存在的状态,但以超导态为本底,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由超导态向常态过度的过程中,会沿磁力线方向感生出呈线状分布的感生电流,以形成某种冲和,维持场的局部平衡,经络的存在与此类似,只不过对于人体而言,其背景场是大宇宙多向传递(非单向)的能量场,而经络则是沿该能量场运化通道成立体网状分布的“冲气以为和”的区域。经络及人体结构中多种分形特征的存在与通过经络系统的正负物质冲和过程中所形成的混沌状态下的无标度自相似规律有关,而经络代谢对应着人体内正负物质的淹灭和裂象,我们不妨称其为广义新陈代谢(区别于人体内其他层面上的代谢活动)经络遍布全身的存在及分布使得人体事实上成为一个缓慢的可控热核反应堆,人体自燃与虹化、羽化等现象可能与该反应堆的反常失控有关。如同血液循环系统一样,人体经络在体内也形成一闭环系统,负质量物质在此系统内周流,以关元、气海为中心(如同心为“血海”一样,也有气海之说)。另外,在中医及印医的研究中都涉及到经络的存在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这里隐含着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另外一套代谢营卫系统的存在,这里隐含着揭开生命奥秘的一把钥匙!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8-2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修正
“质能关系式 E=mc^2表明:1克质量=9*10^13焦耳能量”,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真正的解释应当是: E=1/2mc^2+1/2(-m)(ic)^2=mc^2,其中-m表示负质量,i为虚数单位,1/2(+,-)mc^2表示正负动能表达式。上式完善的解释是,精微的正负质量物质达到光速之后湮灭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裂象为正负质量物质)。另外,在物体加速过程中造成的质量增加效应事实上乃是由于大宇宙 势场的制约,将加速时加到物体上的能量裂象,放出了负质量物质,剩下了正质量物质,使得净质量增加,而负质量物质则释放在物质周围,造成时、空相对论效应,关于该现象的一个观测事实是:在黑洞周围存在大量的反物质,这已为法国科学家所证实,其原因是黑洞在吸引并吞噬周围物质时,对其加速,导致放出了大量负质量物质,存在于黑洞周围。此外,在正负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其湮灭所形成的"时空奇异点",原子弹在爆炸后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就造成了许多这样的"奇异点",不断吸收周围的正,负物质微粒,使得这里放射性增强并使得周围植物的生命能源被过分吸收而很多年不长草.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8-26
关于球状闪电的猜想
关于球状闪电,我们可以有如下讨论:
一、球状闪电是一个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人们的研究重心已经由其“存在性”转向了“物理机制”的探讨!
二、球状闪电的可能产生及存在机理很多,但具体来说,任何一种有效模型,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1)球状闪电的颜色及各种能量频谱特征,特别是非电、非热等现象及表现。
(2)球状闪电生存期内形状稳定的迁移及反弹现象,特别是孔隙迁移,逆风运动,穿透绝缘玻璃等迁移特征。
(3)球状闪电的高能量密度及其来源,能量储存机制等(如有关分形理论的说法)
(4)球状闪电的产生、存在及消失的特征,如闪电激发,喜怒无常,神出鬼没的脾气,以及消失时可能出现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的形成。
(5)球状闪电是一种高密度能源,对其机理的研究和探讨将会对能源,航天、军事乃至社会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球状闪电的最新观点:球状闪电是正负物质缓慢淹灭过程的产物,事实上是一个小型的“受控热核反应堆”,其根本机理与羽化、飞升、人体自燃等现象如出一辙。球状闪电的各种颜色与相关能量等各种奇异特征的造成与正负物质淹灭过程中所放出的巨大能量以及正负物质冲和蕴零所导致的“奇异性”有关,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正负物质的冲和交参也特别容易形成分形特征(因此与正负物质相关的分形模型将最有发展前景,这在富含负质量物质的生命体分形生物性状的研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其相对稳定整体外形的存在与“虚而不屈,动之欲出”的太极结构有关。而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球状闪电可能终止其缓慢淹灭反应,释放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如电能,机械能,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能等)甚至引起爆炸(爆炸属于机械能的剧烈释放)。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8-26
正负物质世界共存的模式很可能是太极图
在物理学研究中关于磁通量变化的楞次定律和化学中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以及很多科学发现都体现了《道德经》中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理。如果说宇宙有自由自主的意志,则其变化的产生就是为了维持一种“平衡”,对于正反物质世界的共存也可能从这里得到解释,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宗量正反物质放在一起时确实会发生大量淹灭现象,但是在淹灭的过程中,必然有相关能流存在,这种能流会形成强大的能量壁垒,其能量流形成一质量近似真空的过渡带,通过伯努利流体力学效应,将正负物质流相互“拉近”而耦合在一起,同时也进一步阻滞淹灭反应的进行,如果淹灭系统是开放的,产生能流迅速耗散于周围空间中,则最终会淹灭成一片光,而不留任何物质,但如果能流能够周流并自封闭于局部空间,则可以保证淹灭和物质裂象的动态平衡,维持着阴阳两不相胜的太极图稳定状态(太极图中有阴有阳,阴阳互根而彼此不相胜,自成永恒),这可能就隐含着正反物质世界交参共存的奥秘。但太极图很可能是双s的(因为同时有正负物质两种物质流)类似于DNA双螺旋,而且有皇极所画的中间圆圈(对应中宫物质真空区域,类似台风眼)。两鱼眼对应黑洞和白洞,暗通中宫,有对生之旋,分别由正负物质的高密度状态积聚而成。
有科学家已经实验过,在太空中正负电子湮灭所成的伽玛光基本上分布在太极边缘和s线以及鱼眼周围,这暗示如果正负物质世界作用的话,其湮灭效应所形成的光能量必然分布在太极外缘以及s线上,加上正负物质的反向旋转冲和以及太极自生之旋封闭而有可能阻止了进一步的湮灭,形成正负物质世界共存的稳定结构。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8-26
收缩---扩张机制光速--超光速的转换
关于超音速与超光速的探索,我们的热核能引爆加速也好,粒子加速器加速也好,各种推力加速装置也好,相对于高压气罐来,其效应都不过相当于产生了气源压力,或者在流动过程中外力通过桨扇等机械办法进一步增加气流粒子的动能,然而气流加速的同时,它的密度也会提高,同时当地音速也会提高,这样总能量就消耗在密度的增加和光速本身的增加上了,越加大气源总压,越加大压缩机或者桨扇的做功能力,密度和音速就越高,可以达到音速,但是这个法子超过音速是永远不可能的。后来超音速的造成乃是考虑约束方程作用下能量场的鞍点特性。如工程师拉瓦尔,他不搞管口收口压缩加速,而是管口反向膨胀,结果反而得到的加速,超声速就这么来了,后来的人们考虑鞍点特性(在电动力学研究中,在光速附近也是鞍点),采取了种种“反向膨胀措施”,如降温,泄压都得到了同样的效果,超音速“意想不到的”来了.这段历史对于我们进行超光速效应的探索很有启发意义。
从如上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超音速的得来离不开收缩----扩张互逆过程的有机结合,“超光速效应”的造成也应当如此,而且往往与某种造成收缩---扩张的结构有关。很可能双螺旋太极类似磁滞回线的梭形“纽结”就是一种机制(待研究)。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08-27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08-27
我感叹地说:很有见地~~,尽管有些牵强,这是研究的可喜的一步。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离线知非
发帖
4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5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2-08-27
你是否是璇玑学人??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2-08-28
球状闪电之谜
球状闪电之谜
作者:郭春龙

设想有一天,雷鸣电闪,而你正靠在炉边的躺椅上,悠闲的品茶阅报,忽然发现一个西瓜大小,红艳艳的火球已神不知鬼不觉的溜进了你的房间,看着它在空中游荡,你头脑中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幻觉?鬼魂?或者UFO,还是当成你调皮弟弟的恶作剧?而更大的可能是你已经猜到了:这是球状闪电!
当然,上面的经历只是一个假想,有机会目睹球状闪电风采的只是少数的幸运者,虽然有时这家伙会给人带来麻烦甚至灾难。有时他只是客客气气的在你衣服上烧个洞,而也有报道称球状闪电击人致死:1984年9月13日下午5时许,河北省肥乡县大寺二村贾朝元和其子贾社平正在村北地里拉玉米,一个直径约一尺左右的红火球向他们撞来,贾朝元胸口遭轰击,当即身亡。贾社平被甩出一丈远,村中另外还有正在收看的四台电视机,两台开动的发电机,一台正在广播的扩大器被击毁。
正是球状闪电这种喜怒无常、神出鬼没的脾气,加之惊人的外表,给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给充满好奇心的人类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古人甚至把它描绘成骑着火团,古怪顽皮的矮精灵,或者是口吐火焰、兴风作雨的怪物,在变幻莫测的自然面前,人们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借想象来解释它。
然而毕竟不能满足于想象。19世纪初,科学家们便开始了对球状闪电的漫长的探索。球状闪电虽然罕见,但两个世纪来,人们还是得到了大量的直观资料,其中包括一些科学家的目击纪录。所以,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继续争论球状闪电是否存在的问题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球状闪电是怎么产生的?它的物理实质到底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报道表明,球状闪电出现在雷暴天气,且尾随于一次普通闪电之后.又因为他一般呈球形,所以获得了这个美名.球状闪电的照相记录更是难得,图1的照片记录了一个球状闪电的运动轨迹;图2(略)是一个"长胡子"的球状闪电.这些照片的真实性往往受到部分学者的怀疑(在暗室中并不难伪造他们).但抛开这些疑问,生动的照片确实反映了球状闪电的一些基本特征.球状闪电的直径一般为10至100厘米,颜色为红、黄、偶尔有白色、绿色等;他们在距地面不高的空气中可以停止不动,也可以运行,甚至逆风行驶;它可以生存几秒钟到几分钟,形状稳定,甚至有时碰到地面、墙壁会像皮球一样反弹回来;消失时,有时寂无声息,有时却表现为震耳欲聋的爆炸,产生很大的破坏力。另外,有些球状闪电是真正的火球,能灼伤人畜,有些却并不放出热量;有些带电,可以在接触时产生电击感,有些则不带电。球状闪电可以由烟囱、门缝进入室内;更有令人奇异的报道表明,它甚至可以“穿过”绝缘的玻璃而闯入房间。所有这些特征为科学家们描绘了一幅球状闪电的草图。在此基础上,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出它的内部物理机制的模型,来解释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从人类已掌握的自然规律出发,科学家们已提出了几十种模型,他们都能不同程度的解释球状闪电的一部分性质。然而,毕竟因为不能在实验室中对球状闪电直接研究,无法获得充分的数据,而目击报告中许多现象又似乎矛盾重重,所以,能得到普遍认可的模型至今还没出现。当然,决不能抹煞先驱者的工作,许多模型中体现出的独创思想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且极具启发性,所以不妨为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一个球状闪电的理论应能从三方面进行解释:1、如何能将一团物质(可以是气体、微尘、等离子体、甚至场)稳定的约束几秒钟到几分钟;2、球状闪电的电学性质的物理机制是什么;3、产生光热的能源是什么。
针对稳定性的问题,许多模型采用了涡流的形式。最简单的涡流由混杂着微尘的空气形成,比如一个烟圈。吸烟的人多半知道,一个形状好的烟圈可以在空气中行驶相当远的距离,形状稳定,即使撞到墙壁仍可弹回来(注:烟圈可以用混沌学原理模拟并解释)。那么,如何在自然界中形成一个相当于球状闪电的“大烟圈”呢?如图3(略)所示,当一块带正电的云与地面距离足够近时,便可能产生我们所熟知的霹雳:一瞬间,云与地面之间有大量电流通过狭窄的放电通路;被电离的正离子得到加速,冲向地面,遇地面阻挡后向四周扩散;由简单的流体力学知识便可预言一个涡流的产生。另一种电学模型中也有涡流的形式。这种模型可以描述为一个由电磁场支撑的等离子体壳包裹的真空腔。图4(略)是一种可能涡旋电场的样子。这样的球状闪电在空气中将不断的损失能量,所以它的内部电磁场除了起到抵抗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外,还要不断的补充等离子壳的能量。假若球状闪电的能量均来自内部储备,那么电磁场必须足够的强。据计算,产生一个寿命为30秒的球状闪电,电磁场的能量密度至少为9.8*105(5为上标)焦耳每立方米,这也说明了这个理论为何至今未得到实验室的证实。当然,它还有其他的缺点,比如,真空腔的形成是一个问题,因为电磁波是没法将电中性的空气分子挤出腔外的。
关于球状闪电的电学性质,学术界的看法比较一致:球状闪电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它所带的电荷来源于激发它的闪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照图5(略)的装置做个简单的实验,看一个烟圈是如何携带电荷的:在一个一侧开孔的纸盒内充满烟,孔外置一静电刷,远处的静电计用来检验电荷,确保空气稳定,轻击盒的后部,烟圈经过电刷到达静电计,你会发现静电计的箔片张开了!
争议最大的是球状闪电能量的来源,关于这个问题,有两派观点:一些人认为能量是一开始便储存在球状闪电内部了,此后的过程中,能量被不断消耗直至用尽;另一些人则认为,在有限的体积内,储存巨大的能量是不现实的,球状闪电应该能够从外界环境获取能量,但至今所有的实验,包括在高空飞机中进行的观测,均未发现这种足够强的电磁波。
最新的科学进展导致了一些科学家将分形理论引入球状闪电的研究,提出分形球状闪电模型:在普通闪电的一次放电瞬间产生的颗粒极小的高温微尘与周围介质碰撞并粘结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一种分形结构。它有相对稳定的形状,但密度极小,绝大部分体积是的空隙。正是这些空隙储存了球形闪电的能量,它是一种化学能,能量的释放可能是一个链式的化学反应。比如一个碳粒粘合的分形球状闪电,在形成时吸收了相当量的臭氧,那么通过下面的一系列氧化过程便可提供所需的能源:
(此处反应式略)
alpha和beta是各部反应中最慢的反应速率,由平衡态时的温度决定,这是一个相当剧烈然而缓慢的燃烧过程,可持续足够长的时间。由此模型预言的球状闪电温度与寿命同观测结果向符合。
实验的结果还给出了分形球状闪电模型的进一步证据。有人用射频放电的方法产生出了可以在空气中运动的发光球体,它的许多性质可以很好的用分形结构来解析,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这种发光球体能够穿越绝缘的玻璃板。实验的装置如图6(略)所示,左侧产生发光球体的次级线圈和电极,不远处有一块直立的玻璃板,玻璃板相对于电极的另一侧有一层烟灰,在一次放电试验中,有摄像机记录到:一个有电极处产生的火球从左侧撞到玻璃板上。在涂有烟灰的另一侧产生另一个火球;甚至在前者消失后,后者仍然存在。对这种现象有人提出过解析,起初,空间的电力线可以自由的穿越绝缘的玻璃板,火球中的正离子随电力线运动并堆积在玻璃板的一侧,相应的电子有相反方向堆积在另一侧。随着玻璃板的温度的升高从而部分熔化,具有了导电能力便形成了一对电极,这时一个新的火球便可在另一侧出现,然后独立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试验中,烟灰的介入必不可少,它是形成分形结构的材料。事实上许多报道表明,球状闪电经过烟囱进入室内,这也加强了分形理论的说服力。
然而,分形理论也有无法克服的困难,它来源于对化学能的依靠,根据已有的记录,可推断出某些球状闪电的能量密度高达20000J/cm3,而从人类已了解的化学能源来看,即使是TNT炸药的能量密度也不过2000J/cm3,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物理工作者仍试图从等离子体的理论中寻找答案的原因。理论上的困难也增加了球状闪电的吸引力。可以想象一旦这种高密度的能源形式被发现和掌握,无疑会对能源,航天,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两百年已经过去,自然界仍在炫耀它的天才的创造。相信人类总有一天能够解开球状闪电之迷,也许答案就隐藏在上面几种模型之中。但最终的解释还要靠实践的检验,科学家们仍在想尽办法收集更多、更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遇到球状闪电的话,别忘了赶快取出照相机。但要记住千万别碰它!
摘自《现代物理知识》8卷5期(总47期)
离线自然
发帖
3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2-08-28
真空中究竟有些什么
真空中究竟有些什么
不久前,国外科学家在烧杯里发现了气泡内发生的“冷核聚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教授江兴流在评价这一发现时说,科学家发现的应该是真空中蕴含的能量——即零点能。按照理论计算,这个能量的密度是1095克/立方厘米(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笔者),这个能量非常巨大,比核能还要高很多。
江兴流说,看起来什么也没有的真空中可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500年前我们同样不知道空气里有什么东西。也许再过500年,我们会发现宇宙总的一切都和真空有关,任何东西都离不开真空,所有的物质都是时空高度卷曲的一个节点,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之间,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江兴流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电解实验中发现,电极附近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他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后总结:气体放电、真空击穿及液体中的放电(电解)现象,有着共同的物理规律: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尖端效应产生的聚能过程,在电极表面局部产生气泡和涡漩运动,气泡的产生和坍塌过程使真空零点能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同时在涡漩中心产生高能射线、中子和高能粒子,并伴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
江兴流认为,虽然国内目前做相关研究的人非常少,但是由于零点能十分巨大,加上它的利用过程高效且清洁无污染,它的大规模利用将解决目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干旱、温室效应等生态环境问题。 真空能的利用是一项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创新工程。
专家简历
江兴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1994年,曾在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任教。作为访问学者曾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从事高能加速器及脉冲粒子束研究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资助。卡西米尔效应及零点能是他目前的研究领域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青年报 2002-8-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