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66阅读
  • 0回复

无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超极
 
发帖
8
开心币
0
好评度
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26
常存宇宙间,随缘调出来;无人亦无我,夫复谁为师。

“无为”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不退回到“有为”状态的话,就是进步到“无不
为”的状态。此时,心的控制由“自发”过渡到“自动”阶段。

此时,不是放心,而是心放;不是用心,而是心用。
所谓:
当放心时心自放,
当用心时心自用;
放心用心皆由心,
自动控制莫操纵。

不刻意于“有为”,不固守于“无为”;亦“有为”亦“无为”,非“有为”非“无

为”。这就是轻灵洒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无不为”。

意气相随,真气自用。

有意和无意

有意和无意,既是指调心的两种手段,又是指意念的两种状态。
“有意”作为一种调心的手段是指意念操持,即意念的操控、持守。就是自觉地调整
意念,控制和保持一定的状态。

“有意”作为意念的一种状态,是指“有为有住”。其中,“有为”指有“意志”,
“有住”即有意识(有意识自然就有意识觉醒的境界,因而有意境)。

“无意”作为一种调心的手段是指意念放松。“放”,就是放弃意念中的意志要素;“
松”,就是淡灭意念中的意识要素。

“无意”作为意念的一种状态是指“无为无住”。“无为”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的无为,指无意志;“无住”即是“于相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无住,指无意识。


注:这里的“有意识”、“有意志”是“有人的意识”、“有人的意志”的简称,分

别是指人的意识、人的意志占据意识、意志对立统一体的主导方面;“无意识”、“

无意志”就是下意识和天的意志在意念活动中居主导地位。


无不为无所不住。


有为有住是基础,无为无住是过渡,无不为无所不住是目标。


有为有住、无为有住、无为无住(受体为其自身)、有为无住(受体为万物)每种状

态都得训练,而且要熟练,最后达到无不为无所不住。


有注意力的施体才能谈以上四种状态。


有为无住就是无不为无所不住。于相无所住而行布施,方可利益一切众生(参见《金

刚经》),这里所说的“于相无所住而行布施”的状态,就是指“有为无住”的状态




调心的三个阶段:

1. 有为阶段(人为心、有我心)——操着心,主观支配意念活动。

侧重于“有为有住”的训练,达到欲界定。这阶段的特点是自觉控制(有主观努力
),或叫自觉地调心。

2. 无为阶段(天然心、无我心)——把心放下,让意念自己活动。

侧重于“无为”,又分成“无为有住”、“无为无住”两种状态,但两种状态的出
现和切换是自发控制的,因为已经无为了,就不能施加人的意志,所以是自发控制的
,也叫自发地调心。一般顺序是,先出现“无为有住”的状态再出现“无为无住”的
状态,并且两种状态间的切换不是靠主观努力控制的,而是自发控制的。在“无为无
住”的条件下,下意识就可能出来。下意识出来后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实际上,要
能随时调出下意识,才算完成了无为阶段的训练)。

3. 无不为阶段(天人合一心、唯我心)——绝对自然,人的意志和天的意志和谐统一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运用下意识。综合训练“有为”与“无为”,综合运用“有为有
住”、“无为有住”、“无为无住”三种状态,熟练并提高,最终达到“有为无住”
,即“无不为无所不住”。这一阶段的训练全靠自动控制。


在“有为”状态下,自我诱导(或他人诱导),说要“顺其自然”的这个自然,就指

“相对自然”(天然),即无为。因为绝对自然(无不为),在此时是够不着的(隔

着一个“无为”阶段)。而在“无为”状态下,就不会出现诱导的自然,而是很自然

地达到绝对自然。可见,“无不为”是建立在“无为”的基础上的。长期无为,“人

”与“天”就能达成某种和谐,那样,“天”与“人”也达成某种和谐,最终达到天

人合一。有为亦无为,以无为的形式,表现有为的内容,即无不为。


“无为”是“有为”的否定,“无不为”又是“无为”的否定,是“有为”的否定之

否定,因而,“无不为”是更高级形式的“有为”。


“有为”——〉“无为”——〉“无不为”
人为 天然(相对自然) 天人合一(绝对自然,又叫自然而然)


直接与“有为”接着的是“无为”即相对自然,相对自然也是自然。有意识的顺其自

然就是指相对自然。当然,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没有绝对界限。

睡梦是常人心灵的散乱。睡眠心散无施体。

色界中的意念活动与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梦”是

常人三常态之一。(三常态为清醒(白日梦)、沉睡(无明显梦活动)和睡梦(有梦)

)。它是外界刺激与心灵内在惯性作用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未觉醒的、半自主的意

念活动。即,“梦”是欲界中的意念活动。而色界中的意念活动具有觉醒、自主的特

点。但色界中的意念活动与“梦”在表面上看,又有相似之处,比如,都能做到“忘

我时空”(即忘记了我处在何时何地),都不是实现等。

因此,“梦”与色界中的意念活动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其实,只要常人的梦具备

了意识觉醒和意念自控两个特征,也就是色界中的意念活动了。

道家有“运梦炼神”之说,由此看来,把功境(色界中的意念活动)看作练功者的某

种特定形式的梦,也未尝不可。

清醒梦里造世界。

色界中的意念活动,起初处于“假、幻、空、真”这一过程的“幻”的阶段。

色界中的意念活动,有别于常人之梦的两大特征:意识的自我觉醒和意念的自主控制

。常人之梦是欲界中的意念活动,因此不具备以上两个特征。


在色界、无色界和涅磐境界觉醒的意识,统称为下意识。这是广义的下意识的概念。

其中,在色界觉醒的意识称第六意识;有时,也把第六意识称为下意识,这是狭义的

下意识的概念。即狭义的下意识专指第六意识。


在无色界中觉醒的意识,称第七意识。其特点是能量高。因为无色界需要洞透一切,

体照本空,没有足够的能量是不行的。


在涅磐中觉醒的意识,称第八意识。从“入世法”来说,所谓“涅磐境界”,就是可

以自由且自动地出入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境界;第八意识就是人的全知全能

的意识。

自动,即主动且毫不费力。它是一种以自发的形式,表现自觉的内容的控制方式,或

叫意念运用方式。

自然有相对自然和绝对自然之分。

“无为有住”是观照心,是内定力。在哪一境界都有,除涅磐外。

重德为本,功业相辅;丹禅结合,务实求真。——严新气功的特点。

可能的练功过程:

1. 先丹(以丹功为主)(炼气为主)
经过清理、构造模式、筑基、基平建鼎四步。这四步出于炼精化气阶段。在此阶段

,同时完成禅定功夫中的粗住和细住。(丹功九守,小周天,把握活子时。)

2. 后禅(以禅功为主)(炼意为主)
注重调心的训练,完成欲界定(从粗住到细住再到欲界定,为“有为有住”训练阶段

)进而完成未到地定(“无为无住”的训练阶段),进而进入色界,调出下意识。
练到可随时调出下意识了,一般来说,这一阶段的训练就算完成了。(禅功禅定,

调心九转玄功,把握未到地定。)

3. 丹禅合练
进入色界后,运用下意识,完成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和还虚合道的阶段,并在此过

程中,逐步向高境界迈进,进入无色界和涅磐境界,最终练就“丹身”,练就可以自

由出入三界的心,达到无不为无所不住的境界,也就是功成圆满的真实境界。


丹功要领:1. 适当节欲,自然周期;2.收心止念,意守体内。此外,要做完整的丹功

,还要有炼气的十三个方面(严新气功)。


禅功要领: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离相指对外离相;内不乱指内心不乱。


其实,意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它分解成三个要素是为了描述调心的方便。三要素

是密切联系的,而不是彼此独立的,因而,状态和阶段的划分就没有绝对界限。所以

,不要拘泥于语言上的描述,而应该在调心(练功)的实践中去体验,而且,主要靠

体验。要相信自己的体验,因为语言的表现力的限制,它代替不了实践中的体验。

修成欲界定,心驻留在念头的源头处,就好像在那里安上了一扇闸门一样,可以随意

控制意识流的流程与流量,能开能合,即能随时打开和截断意识流。这样就获得了对

意念的自主控制。而未练功前(欲界中),意念活动由于外界干扰和内在惯性的作用

,处于半自主状态。专注是调心训练的第一步。


善用有为,善用无为,以达到无不为。掉底儿了,心空了,就同于大通了。


全身气化后,还要凝炼,使“内丹”所放出的能量足能气化整个宇宙。

(请参阅《本体》和《道心》——超极
自然而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