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42阅读
  • 0回复

藏文典籍中的一些炼丹史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化乙散人
 
发帖
47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7-26
藏文典籍中的一些炼丹史料

张 晟 (青海民族学院化学系,西宁,810007)

摘要:在一些藏文典籍中,具有丰富的炼丹术史料,很有研究价值。这里介绍数例,以供自然科学史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藏文典籍,炼丹史料
中图法分类号 O112

我们在进行“西藏的炼丹术及丹药”课题(另文)研究时发现藏族金丹术既曾受古印度、波斯及祖国内地的影响,又有藏民族自己的特色。古藏文文献中关于金丹术的记载,尤其是关于水银的制取、去毒及丹药的配制等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对祖国和世界自然科学史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难得的资料。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关于这方面的翻译和研究论文不多见。笔者在此文中翻译,整理了古代藏族学者炼制丹药时所用的反应器(鼎)及一些炼丹史料,发表在这里,以供海内外研究自然科学史的学者研究时参考。由于笔者查阅的资料还很有限,尚末见到有丹鼎的图形资料,只见到文字的描述。
《四部医典》,又译名为《医学四续》,藏文转写为:Rgyud bzhi。是由藏族人民尊称为“医圣”的宇陀.元丹贡布(G.yu thog yon tan mgon po)用几十年的时光,倾注一生心血于公元754年编著而成的,是藏医学基础理论的巨著,至今仍是藏医必修的经典。该著作的《珍宝丹药的配制》一文中写道“将金、银、铜、铁锤打成蜂翼状薄片,切成碎块,放入坚固的杯形陶器中,倾入水银,放入硼砂、硫磺,上面覆盖上牛粪灰,再用泥封口,用炭火加热,煅至粉状”[1]。然后,配以其他药物制成丹药。藏药(珍宝大丹)(Rin chen ril bu)配制分热配与冷配,上述方法属热配。今日藏医配制此丹基本上还沿用此法。
《四部医典》中这段文字的内容,在《蓝琉璃》(全名译为《医学广论药师佛意庄严四续光明蓝琉璃》)一书有更详实的记载:“依据前辈学者的实践经验详述如下:将金锤打成蜂翼状薄片。用盐水除垢,用胶和瞿麦去味,然后与三倍的硫磺、二倍的硼砂、等量的黑芝麻等研成粉末,用胡麻油拌合,团成丸子,晾干。将银和铜也锤打成蜂翼状薄片,用食盐和醋柳汁除垢,然后合以三倍的硫磺和硼砂拌合成泥,晾干。将铁用锉刀锉为铁粉与三倍的硼砂和硫磺、二倍的诃子研成粉末,用薄酒合为泥。用耐火土制成坚固的杯形陶器(即坩埚)、依次放入上述金、铁、银、铜,再倾入冷伏水银、放入硼砂与硫磺,用布塞紧,然后覆盖上以无沙土的黄干牛粪烧成的细软灰。再用陶土合泥严密封口,以避免烟气外泄。然后用炭火加热,在炭火中央用皮鞴鼓风。鼓风应缓慢而持久,直至硫磺气味和蓝灰色火苗散退。若鼓风太猛,被加热物将会形成颗粒状,若加热过度药效会减小,请注意不能过度加热。加热完成后移出,直待肯定已冷却后才能启封,开封后若发现加热不够充分,可如上重新加热,若烧焦了,可加入诃子、食盐、醋柳等液,长时间煮沸,弃去含炭黑水、用干净水洗涤后干燥,保存在干净的容器中。其他药的配制方法如下:……”[2]
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藏文名转写为:Bstan Vgyur)的工巧明部中有一篇古印度学者跋里巴(Bha li
pa)原作,由藏族学者邬坚巴.仁钦贝(u rgyn pa rin chen dpal)译为藏文并验证过的关于“去水银毒之法”的文章《水银成就论》(藏文转写为:Dngul chu grub pavi bstan bcos zhes bya ba),其中的去水银毒法步骤描述如下:“将水银和酸性物质放入陶制容器中,再反扣一陶制容器为上盖,外部涂泥密封,封泥外用布缠裹,稍用水打湿,下面用火加热,上部容器内壁就有水银凝结,注意收集上部凝结之水银,下部容器中余下的水银会变干。”
帝玛.丹增彭措(Devu dmar bstan vdzin phun tshogs)在《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中对水银的制取法及设备有如下描述:
一、制作桶状陶器,底高四指,口四指,身高十二指、口十二指,这是底部组件,中部组件为碗状器,底为四指,高一指处开底孔。上部组件为浅底锅状,口朝上、为上盖。组合时应留有一指宽的烟道。三组件均用陶土制作烧制。组装时在下部组件底部平摊一刀背厚的丹砂等用泥密封两部件结合处的缝隙,以免烟气走失。在下部组件底加热,上盖浅锅状组件中加冷水。当水温热,再换以冷水,以底部加热处变白为度,去火置冷,口,将中、上部组件上凝结的水银用羽毛或羊毛扫取收集。
二、铁锅制取水银法,将铁锅放置灶口,锅底放入丹砂等,口朝下盖一陶器,结合部用泥封闭,再压上砂子。在上覆陶器朝上的底部用泥围成一个圆圈成槽,在槽内盛冷却水。锅底加热,就很容易制得水银。
三、砂罐制取水银法(按:上火下凝法):将矿石等物捣成小块,装满砂罐后,反扣砂罐于石磨盘中央圆孔之上,用泥密封固结合部间隙,下面置一碗接取,重要的是密封各结合部间隙,不使烟气走失。砂罐外面用大小适度之火缓慢加热,火候足后置冷。将碗中所接取之物全部放到皮子内用手挤压出水银珠。
进行以上操作,要接触水银的工匠,必须饮酒;脸手部应涂抹上山羊或绵羊的油脂。并注意防范烟气进入口鼻及伤害眼睛等器官。烟尘走失就不会有水银凝结。若上部冷却不足水银凝结也会减小。[3]
以上3种制取水银的方法,帝玛.丹增彭措在他的文章中没有注明它们的出处,看来是历代藏医沿袭运用之法。比帝玛.丹增彭措的该段文字在更早的文献中是否有记载,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参 考 文 献
1 宇陀.元丹贡布.四部医典(藏文版).第四部第十一章.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601—602
2 第司.桑杰嘉措.蓝琉璃(藏文版).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1288—1290
3 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藏文版).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495—496

HISTORICAL MATERIALS ABOUT ALCHEMY IN ANCIENT TIBETAN BOOKS AND RECORDS
Zhang Sheng (Chemistry Department, Qinghai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Xining, 810007)
Abstract: There are in ancient Tibetan books and records abund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bout alchemy, which are worth studying. Some
examples are offered in this article for consultation by researchers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Key words: historical materials, alchemy, ancient Tibetan books and records
堕肢体 黜聪明 离形去智 同于大通 仙学网:http://www.xianxue.or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