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502阅读
  • 77回复

号角吹起来,战鼓雷响了-------欢迎讨论“齐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蒙刚
发帖
476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46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2-08-15
太公之谋
姜尚,周人。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候,人称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犹望得臣而友之乎?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历史的经验》(南怀瑾)
愿众生免我的罪,象我免众生的罪一样! 诸恶之中杀生最重,诸善之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2-08-15
盛请海纳百川再回复雪涛!请-------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2-08-15
也说太公之谋,简介(3)
姜太公为了实现他的远大抱负,曾远离故土,游说许多诸侯小国,伸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顺天保民安定天下,结果都没有奏效。只好隐居东海之滨,避纣所难。后来,姜太公闻得西伯侯姬昌管理西歧,以德治国,崇贤尚老,非常高兴,就回到故里。稍加停留,便“辞棘津 西入渭”。垂钓于陕西渭滨(今宝鸡市)。他用直钩钓鱼,寓钓翁之意不在鱼。即所谓“不为锦鳞设 只钓王与侯”。待文王出猎,二人相见,姬昌听了姜太公侃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相见恨晚,遂同载而归。姬昌尊其为太望公,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其实,姬昌得姜飞熊辅佐本是天意。文王曾夜梦飞熊。那梦便是二人相遇的预告。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2-08-15
三教多才子,有谁明珠暗投了的?有谁三十不立而黯然的吗?报名呵呵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2-08-15
莫失意!别神伤!姜太公到了80多岁才遇贤王啊。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海纳百川
发帖
31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734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2-08-15
当前不行了。
我说话会惹事的。
那篇文章是从诸葛亮的道家传人身份展开到道家传承、佛家因果、儒家治世,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出世间法门内的一点密辛。
以后恐怕也不会写这样的文章了吧。再说,这样的话,好心好意,也未必能够如心所愿。不能泄无形的底了,没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离线雪涛

发帖
645
开心币
0
好评度
2071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2-08-17
三谈齐鲁文化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兼及其他(唉!怎么只有我一个人自言自语,都没有兴趣
三谈齐鲁文化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兼及其他

海兄不谈了,我呢,今天有时间,多罗嗦几句。我也是难得谈这些一次,尤其是有些海底的东西,如果没有机缘去触动心弦,也许就深埋心底了。前两次都是比较严肃的,这次活泼一些,说些有趣的东西,不那么枯燥。
先说姜尚。姜尚遇文王时已经八十二岁了,东征时已经九十岁了,后来还立了国,按照瑶琴提供的资料,姜尚享年一共是139岁。从这一点来看,他的道家传承应该是无疑的。我们几乎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上古的道家人物似乎都活得很长,在古时候的生活条件和先民的平均寿命对比下尤其显得长。黄帝本人活了一百一十岁,而他问道的师傅广成子在那时就已经有了1200岁,司马迁也说老子因为修道而善养寿,只是是活了一百六十岁,或者是二百余岁,其实最后还是不知所终。姜尚之所以遇到文王,据说是文王在梦中梦见了一只飞熊,而第二天遇到姜尚用直钩垂钓方知其别号就是“飞熊”。历史上都只是包括我们现在很多人也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最多也只是一种天意。实际上,道家是讲究“替天行道”(这一点可能大家又想起水浒传来了,这也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现象,后文我们再作探讨)的,在方便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唐朝时,吕祖遇到钟离祖师,正是钟离祖师让其“一枕黄粱”才醒悟的。你看,这也是运用“梦”来点化别人,这之间是否有共通之处呢?道家有一种“出神入梦”的功夫,就是可以让别人作你向让他作的梦,姜尚是否当时就是用了这种功夫让文王在遇到他的前一天梦见“飞熊”了呢?不得而知。无独有偶的是,后来的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同样使用了“出神入梦”的功夫来点化马丹阳和孙不二(这个在道教史中有记载),丘处机也用此法取得了成吉思汗的信任(这个在道教史中没有记载,这必须是讳莫如深的)。成吉思汗和丘祖的对话记录在《玄风庆会录》一书里,后世的研究者很纳闷,里面并没有什么足以打动这个崇尚武力杀人如麻的一代天骄之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丘处机获得了成吉思汗的信任不得而解。
姜尚禀黄帝的传统辅助文王开国,并把黄帝的治国之道继续贯彻在自己的封地齐国,从而在周朝以礼治国(也就是后来儒家的开端)的环境下保存的了道家从政的一脉薪火,直到汉朝应用黄老之道富国安民,奠定中华民族最大的一支--汉族的基础。
张良学道是很成功的,真正象范蠡一样做到了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了,最后落户张家界,并在这里养育出了九世孙张陵,就是后来开创天师道的张陵。张天师从张家界起步,在龙虎山学道,在青城山传道,鹤鸣山得道。他在青城山和八部鬼帅斗法(我又想起了莲花生大士入藏降服苯教的故事,太有相似性了)时,据说划了一个阴阳界,一般人都认为这个“阴阳界”应该是在青城山,至少也应该是在四川。实际上在高功夫人那里,地域界限可以是没有的,他的这个阴阳界实际上是划在了他自己的老家--张家界。张天师的后人在建立原始的道家政权失败后又迁回了张陵学道的地方--龙虎山,并一直繁衍至今。无独有偶,诸葛亮的后人也在蜀汉灭亡后迁到了诸葛亮早年学道的地方--浙江,并在那里一直繁衍至今,据说就是在兰溪县,它们村子里的布局就是按照八卦的要求设计的。
小时候看历史故事,说到张良吹箫降楚营一节,怎么也理解不了,即使是他的箫声非常能打动人,军营总之不会太小,箫声又不象现在的打击乐,也没有高音喇叭,怎么就年让项羽手下的将士都能听到呢?其实,张良在这里当然是用了道家的功夫,也就是类似后来说的“千里传音”,同时还借助了北斗七星的力量,因为北斗是管人的归宿的,在这箫声里隐藏了北斗的信息以后,就会使人听了起思乡之情,不知自己究竟为何而战,悲从中来。“三军不可夺志”,这一点被张良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良和诸葛亮都学过奇门遁甲,如果按照道家的说法,奇门遁甲在黄帝手里了开始了,姜尚有发展,张良总结。学奇门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他有很多怪要求,最基本的就是要求学的人漂亮,要是美男子。学奇门的人如果把握不好自己,最后就会莫名其妙的死去,因为他的归宿不一样了。至于象《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的会奇门的人说这些东西只能玩玩游戏,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那只是儒生的见解而已。诚然,奇门遁甲并不能完全改变国运,但是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奇门来事半功倍的达到我们的目的,比如,解放战争就是合于奇门的。试想,在中国这个大地上的整个战略布局都合于天机了,还能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吗?所以,并不是奇门这个东西不能用、没有用,关键是用的人是不是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位置,古人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你只是一个老道,没有军国重职,却偏要用奇门来改变一些事情,自然不会有大的效果的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怀疑诸葛亮的“八阵图”是真有其事了。实际上,他在阵中借用了宇宙的力量,又在江边,雾气迷茫,波涛汹涌,自然可以吓退敌人了。杜甫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以前的人认为诸葛亮真正成名是在八阵图之后,而远非《三国演义》写的那样三顾茅庐时就已经名扬天下了,因为当时诸葛亮的名气实际上只是在荆襄一带的隐士中流传。事实也反映了这一点,陆逊在夺取荆州以后并没有进攻四川,难道他们不想象刘备一样占领四川?
诸葛亮气死周瑜,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回事。周瑜当时并没有气死,他是为了暗渡陈仓而装死,用的是“龟息法”,七天以后又会醒转过来,这个方法刘伯温也用过,为的是躲过朱元璋的追杀。但是诸葛亮看破了周瑜的这个把戏,于是借吊孝之名,三拍周瑜棺材,用五雷掌将周瑜打死了。你以为诸葛亮冒那么大的危险去吊孝为的是感情?呵呵!后来还有一些故事,就不多说了。
回过头来再说中国的文化传统。
如果从神话开始,女娲补天就已经显露了中华民族后来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文化应自伏羲画卦开始,这时人们已经开始了主动的认识世界,并应用的带来只是预测天灾来躲避自然灾害。神农时代,尝百草,教耕稼,发明了耒耜和石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黄帝时代开始了大规模的文明创造,既有关于自然界的技术发明,如采铜以铸鼎,作舟车以济不通,制指南以示方向,养蚕、造字,作作律历、甲子、算数,形成了一整套天文、数学、历法、气象、医学、以及冶炼、织丝等等学科的雏形;也有社会治理方面的人文思想和政治体制的构建,如建筑、货币、度量衡以及划分土地,形成了文明社会的雏形。
至尧舜禹三代,继续了上古的优秀传统,继续在自然科学和人文思想方面发展。以治水为标志,充分现实了中华民族战天斗地,以人道合天道,与自然灾害相抗争的宏伟气魄,这也是上古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当伟大胜利。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在周代,由于自然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威胁最大的已经不是天地的灾害,而是人类社会自己的动荡纷扰,周公在总结前两朝灭亡的经验的同时,系统完成了有益于延续统治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也成了后来儒家所推崇的人文思想。
从这个简略的述叙力文明可以知道,在夏启建立夏朝以前,我们的文明一直是富于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的,我们的这个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一开始就迥异于西方,他是以整体观、天人合一观、顺天应人观来建立的。而自周代以后,人们已经把主要精力用于治理别人,通俗的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窝里斗”,而几乎开始放弃对天地人的探索。悲哉!中华民族今天的衰弱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孔子还推崇尧舜禹,而后来的儒生只知道周公孔子,把尧舜禹时代还仅存的优秀传统丢得一干二净。但是这个文化传统并没有就从此在中国消失,而是保存在千古隐秘相传的道家手里,道家说“黄老”实际上就是对黄帝时代文化传统的推崇,记得陈抟老祖曾经说:在羲皇心地上驰骋,不在周孔脚底下盘旋,这是公然对儒家传统的挑战。可惜的是,这时道家已经在野了,已经没有办法动用社会的人力物力去进自然科学的探索了,没有了新的发明创造,原有的集大成的科学著作——《淮南子外篇》又失传了。道家只有“穷则独善其身,一头钻进了人体科学的探索,从而形成今天在人体科学领域也傲视世界的学术。但人体之外的世界还有待有利的时机。
说来也是天意,在武王伐纣时,有一颗彗星光临过地球,他就是我们后来在台海演习时重新光临地球的“海尔-波普”彗星。可以这么说,台湾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和新起点,这也是日本为什么尽力阻止台湾回归的原因(日本也有高明的易学家,象著名的高岛就曾经为日本朝政作过很多策划)。今天,我们要复兴民族文化,必须复兴我们自己曾经有过的探索自然的热情和战天斗地的精神。可喜的是,我们有了一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很多人 只注意了与人奋斗这句话,并把他的晚年错误归结在这里,实际上忽略了前面的两句,须知,向科学技术进军也是那个时代的口号)的伟大领袖,又有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者,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开始真正的复兴了,我们要作的是把我们自己融入到这个洪流中去,用我们自己的特色和力量为民族为人类作应有的贡献。
鼎鼎原无鼎,炉炉亦非炉。 身心两个字,举世尽糊涂。   欢迎大家有空时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u/1244243232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2-08-18
说的真好!等待四谈!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毛毛
发帖
384
开心币
0
好评度
2366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2-08-18
雪涛哥哥,真棒!读你的东西我怎么觉得自己这么浅薄!
世事沧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梦中飞
离线海纳百川
发帖
31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734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2-08-18
西汉是个结尾啊。一篇四不象,给各位一笑。
话说钟馗给妹妹送寿礼,让一个鬼挑了一副担子,里面装着四个鬼给妹妹吃,同时还让他带一封没有封口的信去给钟妹妹。
这个鬼非常忠诚的把四个鬼送到钟妹妹手中,并献上那封没有封口的信,钟妹妹看完后莞尔一笑,着判官念道:
千里祝寿礼不多,
着将小鬼送四个。
若嫌担中还不够,
挑担也算凑一个。
念完,将挑担的小鬼也绑起来清洗等待烹食。
四个小鬼埋怨:我们被吃也还罢了,你这个送礼的也难免一起烹食。早知这样,半路上你怎么就不看看信我们好一起逃跑?还要如此尽心尽力的送我们过来,顺带把自己也送进了鬼门关?
诸位,你怎样去评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