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79阅读
  • 1回复

西游记八十一难新解21---22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贾洪彬
 
发帖
248
开心币
0
好评度
136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

灵魂来世犹黑林,无明失散救命绳。

(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正行处,那长老兜住马道:八戒,我这一日其实饥了,那里寻些斋饭我吃?”---独坐林中,十分闷倦,---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这所在分明是恶境,那长老晦气撞将来。第二十八回)

正是:不辨贤愚失心主,反认恶境是善缘。为求温饱苦受尽,不知何时回家园。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象唐僧西向时?

(经曰:智者,知也,智者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

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

捎书寄信传福音,传达天国之讯息。

(三藏点头道:女菩萨,若还救得贫僧命,愿做捎书寄信人。

正是:若还救得众生命,愿做捎书寄信人。

(行者笑道:公主啊,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怎么便是得罪?公主道:我晓得。行者道:你女流家,晓得什么?公主道: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忽失口道:长老之言最善,我岂不思念父母?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说罢,泪如泉涌。第三十一回)

正是:上帝儿女离天国,落入魔掌难回家。为人若不思父母,诚为天地大罪人。但因路遥步履难,且又无人传音信。今遇圣僧捎音讯,思忆父母泪修书。不孝儿女多拜上,望父遣将救儿归。满朝文武皆凡人,何处得寻降妖人。自古来说是非者,可不就是是非人。

 (诗曰:妄想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岂居前后?悟即刹那成正,迷而万劫沉流。若能一念合真修,灭尽恒沙罪垢。)(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正是:说来总归一句话,迷悟只在一念间。福境祸区念想造,一念警觉登彼岸。妄想不灭求了性,犹如拨波来觅月。

 

离线无为123

发帖
159
开心币
18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3-05
西游记八十一难21--22 2014版

    这本《西游记》都是讲修行的境界和修行的陷阱。我越看《西游记》,越佩服这位作者,他把我们人生和内边的品质写的好明白,用种种譬喻来描述各种修行的障碍和突破修行的方法。我们越修行,越会了解这本书的涵意,不是看一本神话小说而已,其中真正有好的道理。
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 身在神飞不守舍
不辨贤愚失心主,反认恶境是善缘,为求温饱苦受尽,误把游场当家园。
听从狡性信谗言,逐放心猿离本舍,身在神飞不守舍,耳热眼跳心不安。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灵魂来此娑婆世,否定力量将其陷。
陷我们在幻相中,忘记寻找己真心,恰似来此黑松林,忘找心主致失散。
人身非常之可贵,主人就住在里面,只要知道沟通法,恒沙罪垢得灭尽。

    第二十八回记载: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独坐林中,十分闷倦,……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仔细看处,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放光。……这所在分明是恶境,那长老晦气撞将来。那长老举步进前,才来到塔门之下,只见一个斑竹帘儿,挂在里面。他破步入门,揭起来,往里就进,猛抬头,见那石床上,侧睡着一个妖魔。……三藏见了,虽则是一心忙似箭,两脚走如飞,终是心惊胆颤,腿软脚麻,况且是山路崎岖,林深日暮,步儿那里移得动?被那些小妖,平抬将去,正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象唐僧西向时?
    第二十九回记载:
妄想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岂居前后?
悟即刹那成正,迷而万劫沉流。若能一念合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灵魂来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上帝,在找回祂之前,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灵魂快乐。当活在这个物质世界、困在这个肉身监狱里面时,我们忘记了这个目的,因为否定的力量让我们陷在各种欢乐和幻相当中,让我们忙碌和受苦,执着短暂无常的肉体欢愉,而忘记天堂。所以不论拥有多少财富,或是在社会居多么高的地位,如果没有同时滋养自己的灵魂,我们在这个世界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找明师唤醒内在的主人》
    只有在遇到真正的明师之后,这个内在的主人才会认出自己。…所以我们可以打坐,我们可以追随许多所谓的「大师」,严守各种纪律苦修,包括吃素,但是这些都不会带我们成佛,不会带我们到上帝的天国。只有经由见到另一个佛,藉由另一个佛的帮助,来唤醒我们内在的佛,才能认识我们自己。你们了解这其中的不同吗?
    佛言:“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 捎书寄信传福音
捎书寄信传音讯,传播天国之福音,若还救得众生命,愿做捎书寄信人。
上帝儿女离天国,落入魔掌家难回,为人若不思父母,诚为天地大罪人。
但因路遥步履难,且又无人传音信,今遇圣僧捎音讯,思忆父母泪修书。
不孝儿女多拜上,望父遣将救儿归,学士读罢家书已,国王大哭文武哀。
满朝文武皆凡人,何处得寻降妖人,想那东土取经者,乃是上邦圣僧人。
自古来说是非者,可不就是是非人,今可就请这长老,救我公主回家园。

    第三十一回记载:行者笑道:“公主啊,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怎么便是得罪?”公主道:“我晓得。”行者道:“你女流家,晓得什么?”公主道:“我自幼在宫,曾受父母教训。记得古书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行者道:“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公主闻此正言,半晌家耳红面赤,惭愧无地,忽失口道:“长老之言最善,我岂不思念父母?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说罢,泪如泉涌。----三藏点头道:“女菩萨,若还救得贫僧命,愿做捎书寄信人。”----那学士读罢家书,国王大哭,三宫滴泪,文武伤情,前前后后,无不哀念。----想东土取经者,乃上邦圣僧。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播上帝的讯息,传播爱、忍辱和慈悲的福音给别人,要时常彼此互相提醒。不只在教堂里,即使在街上、餐厅、旅馆、市场,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要随时记得传播福音,不但自己要记住,同时也要提醒别人。
    你们也必须试着把这个讯息传播给同胞,以拯救他们免于不幸,试着安慰他们,给他们这个好消息。只要修习这个古老的智慧,和他们内在的天国或佛性沟通,他们的生活会更轻松、伟大和快乐,这样他们在这世上就不会觉得这么悲惨、力竭、受阻和寂寞。这是唯一拯救人类的良方,否则每一个人都告诉你世界末日要来了,那又怎么样?即使世界末日真的来了,我们也很安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会去那里,所以不会害怕,我们会有很多其它的世界可住。
    我们只要全然专注,真正爱上帝超过一切,就是真正的圣人,或很快会成为圣人,这很合逻辑,也很简单做到,成为圣人一点都不神秘,毫无秘密可言!只要真正渴望上帝就可以了,唯一的要素、唯一的条件,就是真心想和上帝在一起,真正想要回「家」,如此而已。
    只要改变你的心、改变概念,接受「上帝胜于一切」这个新概念,还有真正的「家」,你是属于那里的,你想去那里,心中只有这个念头,改变你的心,要接受这个概念,知道那就是你的生命,从现在起,要以那个为生活重心,这样就能成为圣人。完全不受别的影响,没什么能改变你,没有事情能困扰你,但有多少人做得到?问题是在这里:在于概念!懂吗?
    这个世界本来是个虚幻的世界,娑婆世界不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享受这个世界,那我们等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去呢?我们只是暂时借人家的世界使用,如果我们借的愈久,就愈被绑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