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79阅读
  • 0回复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4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水郎
 
发帖
20
开心币
0
好评度
2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17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淨土法門與其它法門

淨土一法。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總持法門。餘諸法門。

雖則高深玄妙。而博地凡夫。誰能現生親證。而得其實益。唯信、願、念佛、求

生西方。則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既生西方。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最下者

。便與小乘四果阿羅漢。圓教七信位菩薩齊。是知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所說諸

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不得與一切法門之修證相比而論。現在許多大聰明人。視淨

土為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闢駁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聖同修之法。

將墮地獄之業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將成佛道之等覺菩薩。尚須以

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大矣哉。淨土法門也。

可憐哉。不唯不修持。而復闢駁之大聰明人。幸矣哉。愚夫愚婦。信願持名。得

與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同為伴侶。

 


--------------------------------------------------------------------------------

 

買物放生

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

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買牛、羊、豬、須有常年草

料費、為數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納費。則須辦者代買。似宜以資交辦理之人

。令彼隨意。或買生物。或買草料。為合宜耳。




--------------------------------------------------------------------------------

 

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之句,而觀經又許五逆往生,相互衝突,恐生疑惑!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

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玆自誤誤人,又自謂弘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而欲

平論,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為平論,則

凡一切惑不信之心,化為烏有。至於無量壽經,乃至十念,咸皆攝受。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者,此約平時說,非約臨終說。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又加以邪見

深重,誹謗正法,謂佛所說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誆騙愚

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由有此極大罪障,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

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

。雖不說誹謗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必不能不謗正法。若絕無謗法

之事,何得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無謗法、彼有謗法解者,

亦極有理。但既不謗法,何又行三種大逆乎。是知四十八願,係約平時說。觀經

下下品,是約己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聞佛名,哀求救護

,了無餘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雖是乍聞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

外無佛,佛外無心、故雖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願,乃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謂為衝

突則成鑿死卯子漢矣。




--------------------------------------------------------------------------------

 

蓮宗四祖。親見文殊。示以念佛

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云。大師于大曆二年,棲止衡州雲峰寺,屢于粥缽中

,現聖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臺者,言必是五臺。後遂往謁。大曆五年,

到五臺縣,遙見白光,循光往尋,至大聖竹林寺。師入寺,至講堂,見文殊在西

,普賢在東,據師子座,說深妙法。師禮二聖,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

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于何法門,最為其要。

唯願大聖,斷我疑綱。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

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于過去,因觀佛故,

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

,令無休息。師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

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终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說是語已,

時二大聖,各舒金手,摩師頂,為授記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語已,時二大聖,互

說伽陀。師聞已,歡喜踴躍,疑網悉除。此係法造大師,親到竹林聖寺,蒙二大

聖所開示者。清涼舊志,被無知禪僧,將所開示,改作禪語,殊可痛恨。近修之志,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錄。不標清涼志者,恐不知者,以舊志閱之,則

反為疑謗。瞎正法眼,斷人善根,罪莫大焉。




--------------------------------------------------------------------------------

 

文殊示諸佛皆從念佛而生

文殊乃七佛之師。自言我于過去,因觀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

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過去諸佛,尚由念

佛而生。況末法眾生,業重福輕,障深慧淺。藐視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

入如來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後塵,尚不能得乎。禪宗自梁發源,

其教人親見自性之法語,雖高超玄妙,猶有文義。六祖後,南嶽、青原、二祖,

遂用機鋒轉語,唯恐人以解義為悟,而不能實證,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

而其參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數十年尚未徹了者。趙州八十,尚南北參叩,故

云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可知此種大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勞,況根

性下劣者乎、至宋而禪道仍大興,則實證者蓋寥寥矣。




--------------------------------------------------------------------------------

 

趙州和尚念佛

禪家宗旨,無論問佛、問法,縱盡世間所有為問,答時悉皆指歸本分,絕不在佛

、在法,及在諸事上答。所謂問在答處,答在問處。若認做按事說者,則完全錯

會了也、而今人業深慧淺,每將直指本分之話,認做解義訓文之詞、如趙州云,

老僧念佛一聲,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聞。箇箇認為實話,遂以念佛為

不屑而藐視之。不知趙州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下,有問,和尚還為人否、州曰,

佛佛乎。有問,和尚受大王如是供養,如何報答。州云,念佛乎。又僧問,十方

諸佛,還有師也無。州云,有。問,如何是諸佛師。州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乎。夫念佛一聲,漱口三日,與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及以佛佛為人,以念彿報恩,以阿彌陀佛為十方諸佛師。皆是指歸本分之轉語。若將前之二語,認做實話

而實行之,必至謗佛謗法謗僧。永墮惡道。若將後之三語。認做實話而實行之。

必至業盡情空,現生證聖,往生上品,漸至成佛。此二種話,各禪書均一齊同錄

。前二語,前二語。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後三語,吾數十年來,未見一人言及

一句者。前後所說,皆歸本分。後三句,縱不會趙州之意,其利益比會得趙州之

意更大。以雖不會趙州之祖意,乃是遵如來金口誠言之佛教。前二句,縱會得趙

州意,也不過是開悟而已,其去了生死尚大遠在。




--------------------------------------------------------------------------------

 

總持法門

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之捷徑。一切

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小知見人,均謂是愚夫愚

婦之法門、豈知華嚴會上,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

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彿等。普賢為其稱讚如

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併勸盡華藏世界海諸佛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

、二乘,及未破無明之權位菩薩。最下者,即為圓教初住。其人已能于無佛世界

,現身作佛,及隨類現種種身,以度脫眾生。此後從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

迴向、十地等覺,位位倍勝。是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

敢與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

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併闡,萬論均宣、以其是以

果地覺,為因地心˙而即得因賅果海,果徹因源也。




--------------------------------------------------------------------------------

 

觀心念佛與攝心念佛

淨土宗旨當依「一函遍復」所說,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

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 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

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

,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

別名,此云正定,赤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

,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攝六根而念,決

定業障消除。善根增長。不須觀心,而心自清淨明了。觀心之法,乃教家修觀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普被上、中、下,若聖 若凡

,一切機之無上妙法也。




--------------------------------------------------------------------------------

 

自力與佛力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

生兩生能了。證初果人,尚須七生天上,七生人間,方證四果,四果則了生死矣

。未證初果之人,升沈不定。今生很好修行,來生造大業者,百有九十多。證初

果人,縱令以威力逼令造業,寧肯拾命,不肯造殺、盜、淫、等惡業。若不出家

,亦娶妻室,若令邪婬,寧死不行。此人雖未了生死,決定不會下降。未證初果

者則不定。縱一生兩生不造業,決難永不造業。故知仗自力斷惑證真之難,難如

登天矣。念佛之人,必須生真信,發切願,決定現生求佛加被,到臨命終時,蒙

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時念佛,如喪考妣,如救頭燃。又須以此法門,隨分隨力

,與一切人說。又須事事盡已職分,便可滿願。欲看經,則宜先看淨土五經。欲

看淺近之書,當看印光文鈔,印光嘉言錄。再欲看最初要,極深妙,又易於領會者,當看淨土十要。欲知古今往生事跡,當看淨土聖賢錄。念佛法門,下手易而

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均好念。若衣冠

整齊,手臉潔淨,出聲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齊,尚未洗漱,及

到不潔淨處,或抽大小解時,皆須默念,不宜出聲,雖睡不可赤體,須穿衫褲。

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縱。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

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

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裏的

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

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

。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

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汙雜妄念

,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

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

,妄念全無之一日。




--------------------------------------------------------------------------------

 

日誦經咒選錄

佛法大無不包,細無不舉,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登地菩薩,尚不能窮源澈底,

況具足惑業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義。則唯期洞明自心,徹證佛性。欲明自

心而證佛性。必須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斷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證真常

之涅槃矣。其修持次序,當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以故首列金剛經,心經,觀世音普門品,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阿彌陀經,往

生咒,念佛起止儀,發願文,以及大悲、準提、各咒。或兼持各種,或專持一種

,悉以作修持淨業之助。以冀徹悟五蘊原空,諸法非相,遍行萬行,而不見能行

之相。專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能如是修,則頓出迷途,直登覺岸矣。良以

末世眾生障深慧淺,匪仗佛力,實難解脫。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無上法門。校彼一切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

者,奚啻天淵懸殊焉。又欲初機行人,深知各種法門之所以。在家二眾,於日用

倫常中,即能真俗並融,儒佛兩盡。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及淨土修持各開

示、以為改過遷善,趨吉避凶,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規則準繩。 庶可現生即出

三界六道之外,直入七寶九蓮之中。願諸修士,同加注意。




--------------------------------------------------------------------------------

 

淨土之妙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於在家人,更為要緊。以在家人,各有職業不易參研宗教

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契理契機。老實頭顓蒙念佛,念到業盡情空時,父母未

生前本來面目,如來藏妙真如性,悉皆覿體全彰。待至臨終,定登上品。其或根

機陋劣,未能業盡情空。然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之誠,必能與佛感

應道交,親蒙接引,即得帶業往生。淨土之妙,妙在於此。不識此義。縱令參禪

得髓,看教明心。儻有絲毫惑業未盡,仍然生死輪迴不得出離。且莫自持,致令

愚夫愚婦念佛求生西方,逐得帶業往生者所憐憫。鳴呼,真利益多被極庸愚人得

。大聰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緣自恃聰明,縱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長

劫輪轉,了無出期,可不哀哉。




--------------------------------------------------------------------------------

 

學佛淺說

佛法深廣,有如大海,唯佛與佛,方能徹其源底、其餘九法界,雖則聖凡利鈍不同,各各隨已分量而為修習,以迄證入。譬如修羅香象,及與蚊蟲,飲於大海,

各得飽腹而去、若欲一口吸盡,除非具足大海之量者方可。否則祗可親嘗其味,

未易窮源徹底也。然佛法乃一切眾生即心本具之法。於眾生心外,了無一法之所

增益。以一切眾生之心,當體與佛無二無別。但由迷而未悟,起惑造業,隨業受苦、以致即心本具之智慧德相,被煩惱惡業之所蓋覆,如雲籠月不見光相。雖則

不見光相,而月之光相常自如如,了無所減。如來由起無緣慈,運同體悲,隨順

機宜,與之說法。雖、大、小、權、實、偏、圓、頓、漸,隨機施設,種種不同

。在佛本意,無非令一切眾生,背塵合覺,返迷歸悟,出幻妄之生死,成本具之

佛道而已。以眾生業障深重,未易消除,故特開信願念佛之淨土法門,俾一切若

聖若凡,或愚或智,同仗阿彌陀宏誓願力,往生西方,則復本具之心性,成無上

之菩提,蓋易易矣。自佛法入震旦,千八百餘年以來,凡聖君賢臣,偉人名士,

莫不仰遵佛囑,護持流通。以佛法雖屬出世之法,所有世間經世之道,悉皆包括

無遺。舉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咸與世間聖人

所說無異。世間聖人,唯令人盡義盡分,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與不能盡義盡分

之善惡報應。盡義盡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稟性頑劣,則不是偽為,便是故悖。儻

知善惡報應,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來所說三世因果

,六道輪迴等法,深則見深,淺則見淺、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極點。競倡新法

,廢棄舊章。雖父子夫婦之倫,尚欲推翻,況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災人禍,相繼

降作,國運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為挽救,普勸悉皆研究佛學

,戒殺放生,喫素念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由一傳十,由十傳百,至千至萬

,靡然風從。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此實治亂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

本法輪也。當今之世,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訓,雖聖賢齊出於世,亦未

如之何矣。若不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縱天姿高上,亦難斷惑證真,了生

脫死。




--------------------------------------------------------------------------------

 

挽回世道人心

今日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其極。具憂世之心者,種種設法以維持之。否則人道

將幾乎熄。誠可畏也。雖然,欲挽回世道人心,當從根本上解決,則用力而得效巨。有真知确見者,當必群相景從,如風偃草矣。醫家治病,有標有本,視其緩急,而為療治,未可以執一論也。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勸諭之,雖

亦可以收移風易俗之效,固不如從根本致力為得也,所言從根本上致者,即提倡

家庭教育,提倡因果報應。俾一切人知,各知為人之道,各盡已分。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果能人各如是,則家門興盛,子孫賢

善矣。又須常、凜福善禍淫,善惡殃慶之說。以之自修,復以之教家人,則其家

人優入于聖賢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身。此語非特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婦,同一責任、古人所謂天下不治,匹夫有

責者,以天下人材,必從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賢善。家庭無善教

,子女之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 狎于而惡,二者皆為國家社會之蠹。

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國平天下根本。而因果報應,為輔助教育之要道。




--------------------------------------------------------------------------------

 

保胎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孕之後,切戒交媾。所以

昔人有孕,即另室,不與共寢,恐動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則欲念起而子

宮復開,多有漏下胎動諸患。三月以後犯之,則胞衣厚而難產。要知欲火傷胎,

必致汙濁凝積。且兒身白濁、痘毒、 瘡疾,醫治難痊,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

胎一大關係也。果識得受胎,與臨產之關係,則凡有所生,自無墮胎及難產等患

。而所生兒女咸皆資質龐厚,性情溫良。即少痘疹等毒,又復長壽健康。人果預

知此義,則必致身心安樂,子孫賢善, 丕振家聲,有益社會。所謂治病于未病之先,即含致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種種勝益。




--------------------------------------------------------------------------------

 

大無畏施

施有三種。一財。施,即以錢財,及衣、食、住,給濟貧窮苦困苦者。二法施,

其人不知善惡邪正,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并了生脫死切要法門,方便善巧為

宣說。或以佛、菩薩、祖師、善知識,所說契理契機之書。印送流通。俾見聞者

生正信心,漸次深入,以至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者,皆名法施。三無畏施,一切

眾生好生惡死,普勸同人,戒殺護生。并人有怖畏,或弭其禍,或啟其衷,是小

無畏施。一切眾生,終難免死,死而復生,生而復死,永劫長懷此之怖畏。令彼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漸次進修,至成佛道,是名大無畏施。此三種施,財施只

在現生,後二直盡未來。凡欲利人以期圓自己福慧者。宜隨已力而實行之。則人

民幸甚,國家幸甚。




--------------------------------------------------------------------------------

 

人道大綱

人稟天地之正氣以生,當效法天地高厚覆載之德以參贊化育。繼往開來。庶可不

愧與天地并立為三。以稱三才之名耳。忠、孝、節、義,乃人道之大綱。人若無此。則與禽獸何異。縱時屬民主,亦不可不以忠義為訓。良以忠之意義,不專指

事君言。故曾子以忠恕明夫子之道,以為人謀而不忠日常自省。固知忠之一字,

義貫萬行,事君乃其一端耳。竊謂忠者,盡已之心,真誠無欺之謂。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親。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愛物,諸惡莫作,眾善

奉行矣。何也,以忠則不欺,不欺則盡分,盡分則屬已分中事,自必務乎實行,

決無虛應故事,不盡已心已力之虞。近世雖則推倒帝制,然須事事講忠, 庶不至

我詐爾虞,漫無準的。得勢則群相輔弼,失事則群相棄捨,或反從而攻擊之,互

相傾軋,了無底止,皆由不講忠義之所致也。忠義不講,則父子夫婦之倫,均可

弁髦視之。弁視既久,則作桎梧。負此桎梧,不得自由,不得不演出殺父殺母,

逆天悖理之惡劇,以期其任意隨心,無所拘束也。鳴呼,不講忠義,其禍至於此極,可不為痛哭流涕長太息乎。

 

 


--------------------------------------------------------------------------------

 

百工技藝與聖賢大綱

天下無二道,聖凡無兩心。舉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禮、義

、廉、恥及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之事理,為立身行道,治國安民之本。良以此種

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無論智愚賢否,悉皆具備。其所作所為,或

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閑邪存誠,克已復禮,及迷心逐物, 肆意縱情之所致也。故書有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之訓。佛示:迷則佛即眾生,悟則眾生

即佛之道。是知聖,狂,生,佛。只在一念迷悟之間。初由立心 稍殊。終致天淵

懸隔,人可不自勉,以期希聖希賢乎哉。世間百工技藝。各有規矩準繩,按前人

之成規而習之,及至熟極,則無不隨心應手而成耳,希聖希賢,亦復如是。舉其

大綱,則明明德,親民,止至善,三者而已。然欲明其明德,必須先從格除煩惱

之物欲,推致固有之良知下手。即所謂閑邪存誠。克已復禮。直至格致至極,則

人欲淨盡,天理流行。於明明德之大綱已得,其他則舉而措之,無不隨心應手而

克辦耳。然須多識前言往行,以為存養省察之助。

 




--------------------------------------------------------------------------------

 

菩薩現身

須知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故得有感即通,

不謀而應。良由眾生心之本體,與菩薩之心,息息相通。由眾生背覺合塵,逐成

通而不通之象。若眾生一念生信。虔持聖號,背塵合覺。返迷歸悟。又成不通而

通之象。以故凡遇極大險難,舉念即獲感應。又菩薩現身,不專現有情身。即山

河樹木,橋樑船筏,樓臺房舍,牆壁村落,亦隨機現。必使到絕地者。復登通衢

,無躲避處,得大遮蔽。種種救護。難盡宣說。

 


--------------------------------------------------------------------------------

 

殺生不異殺佛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故梵綱經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

惡修善,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斷盡煩惑,親證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

信一切六道眾生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極力勸導,互相維持於同類,決無相爭相殺

之之惡作。必定要戒殺護生,大設方便於異類,決無食彼益我之慘心。人由不知

自己,與一切眾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殺人盈城盈野以相爭,與殺彼之身,

以期悅我之口腹也。世人殺生習以為常,大小事體,皆須行殺。祭神祀祖,養親

待客,無肉則不能為禮。以極苦極慘之事加諸物,用表我之誠墾孝敬。在迷情邊論,則尚有可取。在實際上論,則大為可憐也。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循環報復,互殺。佛

於諸大乘經中,屢為勸誡,而見聞者少。即得見聞,而信受奉行者更少。於是佛

以大悲,現諸異類。供人殺食。即殺之後,現諸異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現,冀

弭殺劫,以安眾生。如蛤蜊、蚌殼牛腰、羊蹄,豬齒、 鱉腹,皆有佛棲。驚人耳目,息世殺機,載藉所記。何能備述。未殺之前,均謂是畜,即殺之後,方知是坲。是知殺生,不異殺佛,即非佛現,亦未來佛,殺而食之,罪逾海 嶽,急宜痛戒,庶可解脫。須知人物雖異,靈蠢互性,蠢人識暗,靈物智明。五倫八德,固

不讓人,其誠摯處,比人更深。敢以我強,殺食其肉,致令未來,常受人食。歷

觀史藉,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孫必定賢善發達。凡害人害物者,子孫必

定庸劣滅絕。故孔子之贊周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餘慶餘殃者,正慶正殃之盈餘也,正慶正殃,乃積善積不善之本人,受於來生

後世,比餘慶餘殃,當超過百千萬倍焉。人若知此,斷不肯以一時之小快愉,致

永受大禍害於無窮也。

 




--------------------------------------------------------------------------------

 

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

,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敬之物。世間聖人,不說三世因果,六

道輪迴之事理,亦隨順俗情而行,又復 諄諄於仁民愛物之道。推聖人愛物之仁,

可知以肉表誠孝恭敬之非義也。夫表我誠孝恭敬,當以極慈祥清淨之物方可。何

可以豬、羊、雞、鴨、魚、蝦、等極穢汙之物,又復活活殺死。此等諸物死時,

其慘痛怨恨,難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殺彼諸物,表我誠敬乎。試思此之誠敬,為順理之誠敬乎, 抑悖德之誠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栗,今求屠劊之肉,是焉得為誠敬乎。由是言之,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祗

,豈以此諸穢物為香潔,而 歆饗之乎。蓋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於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當思有益於祖宗、父母、賓客,方為合理。今以極殘酷之

殺業,為我致誠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賓客,同膺殺禍,此之誠敬,是禍害

,非誠敬也。而況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加救濟反為表我之誠

而加殺害乎。梵綱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

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

殺我父母。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死死生生,互來相噉,

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入楞嚴經,斷食肉品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迴不息。靡不曾作

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云何於

中殺之而食。世人只知現世,不知過去未來,故殺彼之身,充我之復,以為理所

應當。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償,及我與此諸物類,互為父母、兄弟、眷屬,

互生。互為怨家對頭,互殺。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賓客

。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謂天地神祗饗此,何異誣人食汙。祭祖、

奉親、待客,何異殺過去祖宗、父母、賓客,奉現在祖宗、父母、賓客,又令祖

宗、父母、賓客,永劫常受殺報乎。且勿謂人畜輪迴,渺茫難稽,史鑑所載,多

難勝數。即就近見聞,亦復不少。固當深信,勿造殺業,以既造殺業,必受殺報

。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畏因,則不造殺因,自無殺報。畏果,則徒勞畏

懼,了無所益。

 


--------------------------------------------------------------------------------

 

華嚴大綱

實際理地、不立一塵。凡聖生佛,均難稱謂。修持門中,須備眾德。一法若缺。

莫證法身。我釋迦牟尼世尊,塵點劫前,早成正覺,為度眾生,示生世間。隱其

聖德,示同未悟,為物作則,出家修道。迨其一睹明星, 豁然大悟。歎曰,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無

師智,自然智,則得現前,於是華藏世界,海會雲集,悉為十住,十行,十迴向

,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於菩提場,及餘六處,說一真法界,寂照圓融,生佛不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

,以至妙覺佛果,修因證果各階級。是知理由事顯,事由理成,理事圓融,方合

佛道。世有狂人,專重理性,不務事修,上違佛教,下負自心,自誤誤人,誠可

憐憫。此經凡八十一卷,三十九品。清涼國師,分為信、解、行、證四分。又以

信分六品經,名為所信因果周。解分三十一品經,分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為

差別因果周。以後二品,為平等因果周。三、行分一品經,為成行因果周。四、

證分一品經,為證入因果周。周者,事理周備,無所欠缺之謂也。全經大綱,揭示 殆盡,依此修持,直達堂奧。前之八會,絕無凡夫二乘,雖有天龍八部,皆是

大權示現,實非繫凡夫。後之一會,雖有聲聞舍利弗等,已證聖果。縱然在會,

不見如來勝妙法身,不聞一乘圓頓妙理,但見如來應化之身,及聞生滅四諦之法

而已。所謂一身示相,勝劣殊觀,一音說法,偏圓異聞。及文殊往福城大塔廟前

,善財親近文殊。已證十信滿心,承文殊教,南參五十三位諸善知識。首參德雲

,即證初住,以後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所,普賢以威神力加被。俾善財所證,

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為稱如來勝妙功德,勸進善財,及華

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此經備明一生

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為結歸。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世有行人,藐視因果,及淨土者,皆由不知因果淨土,為成佛之根本,而只以愚夫愚婦當之,以致自失善利也。

 


--------------------------------------------------------------------------------

 

八功德水

按佛經,八功德水。一澄清,異此方混濁。二清泠,異寒熱。三甘美,異鹹淡劣味。四輕軟,異沈重。五潤澤,異臭腐褪色。六安和,異急暴。七除飢渴,異生冷。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

 


--------------------------------------------------------------------------------

 

世尊于方等會上特說淨土三經

華嚴妙典。理事圓融。理由事顯,事由理成。理事各臻其極。圓證 毗盧法身。以

故如來初成正覺,與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

如來自證法門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來自證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圓融,

不生不滅,非又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佛以究竟

證故,常享常、樂、我、淨、之法樂。眾生以徹底迷故,恒受生死輪迴之妄苦。

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雖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發現而得受用。故借諸菩薩

互相酬倡,為說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各法門。又復以十大

願王,導歸極樂以期圓滿佛果。此如來以自證之因果,普示一切眾生,令其各各

親證之一大 軌範也。華嚴獨被大機,二乘、凡夫,莫有稟受。故於方等會上,特

說淨土三經,俾彼若凡若聖,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也。佛在

摩竭提國,靈鷲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願。又復久經

長劫,依願修行。 迨至福慧圓滿,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莊嚴,妙莫能名。十方

諸佛咸讚歎。十方菩薩,與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業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

攝受。是為無量壽經。於摩竭提國王宮中,說淨業三福,十六妙觀。俾一切眾生

,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

眾生,眾生煩惱業海,從心想生之義,已著於言外。果能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迴。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為觀無量壽佛經。於舍衛國給孤獨園,說

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勸聞者應求往生以發願。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

、行、三,為淨土法門之綱宗。具此三法,或畢生執持,已得一心、。或臨終方聞,止稱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為阿彌陀經。此三,乃專說淨土之經。而阿彌陀經,言簡義豐,攝機尤普。以故禪、教、律、諸宗,皆奉為日課焉

。諸大乘經,帶說淨土者,多難勝數。而楞嚴經大勢至念圓通章,實為念佛最妙

開示。果能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近證圓通,遠成佛道乎哉。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雖具足惑

業之博地凡夫,但能信願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縱已證等覺之高位菩薩,猶須迴向往生,方可圓滿佛果。是知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

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佛

,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

俱闡,萬論均宣也。然此法門,兩土世尊之所建立。釋迦在娑婆,詳示淨土,遣

其歸去。彌陀在極樂,待彼臨終,接其歸來。蓋欲眾生,即於現生出生死苦,證

真常樂。其哀憐保護之心,窮劫難宣。有謂既為釋迦弟子,當念釋迦牟尼佛,求

生此土之華藏世界。不知釋迦之教念阿彌陀佛者,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

生西方,以超凡入聖也。此土之華藏世界,唯破無明證法身之大士能見。凡夫則

只見穢土,不見實報莊嚴,何可濫擬。況西方亦在華藏世界之內。而華嚴會上,

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汝何人斯

,敢與彼抗。 溯自大教東來,遠公首開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暢佛之本懷

。唯此法為最。自茲厥後,代有高人,續 燄傳燈,光騰中外,迄至於今,宗風不墜。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師,賢首守之清涼國師,慈恩宗之窺基法師,禪宗之百丈

禪師,律宗之大智律師,莫不釋經著論,普勸修持,其事跡具載於淨土聖賢錄。

是知禪、教、律諸知識,悉隨華藏海會之班,一致進行,求生極樂,況末法根機

淺薄者乎。

 


--------------------------------------------------------------------------------

 

放生

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喫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

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且勿以為不急之務,而漠然置之也。

 

 


--------------------------------------------------------------------------------

 

對症下藥

大覺世尊,善治眾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樂。心病者何,貪 瞋癡是

。既有此病,則心不得其正,而逐情違理之念,熾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

所欲,則殺盜婬之劣心,直下現諸事實矣。所謂由惑造業,由業招苦,經塵點劫

,無有了期。如來愍之,隨彼眾生之病,為之下藥。為彼說言,貪瞋癡心,非汝

本心。汝之本心,圓明淨妙,如淨明鏡,了無一物。有物當前,無不徹照。物來

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隨物轉。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塵合覺,便入

聖流。人若知此,心病便癒。心病既癒,身病無根,縱有寒熱感觸,亦無危險。

心既得其正,身隨之而正。以既無貪瞋癡之情念,何由而有殺盜婬之劣行乎。人

各如是,則民胞物與,一視同仁,又何有爭地爭城,互相殘殺之事乎。以故古之

聰明睿智之王臣,無不崇奉護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不識不知

,致太平於無形跡中也。

 

 


--------------------------------------------------------------------------------

 

火化

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諸江河以餧魚鱉也。二火焚。火焚其屍,冀破我執也

。三土埋, 穴土掩藏,俾無暴露也。吾國皆主土埋,然滄桑互變,地路屢更,掘

墓暴骨,極為慘傷。四施林。置之林間,俾鳥獸事也。今外蒙古,置之曠野,以

飼鳥獸。自佛法東來,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達士,每用此法,以佛

法重神識,唯恐耽著身軀,不得解脫。梵之,則知此不是我,而不復耽著。又為

誦經念佛,期證法身。

 


--------------------------------------------------------------------------------

 

善財參彌勒

彌勒者,當來下生娑婆世界之教主也。樓閣著,善財南參時,彌勒所住之屋宇也

。重屋名樓,岑樓名閣,此之樓閣,勝妙無比,凡夫、二乘,權位菩薩,皆不能見,乃彌勒無量劫來,上求下化,勝妙所感之報境也。善財既參德生、有德、二

善知識已。又令往南方海國,大莊嚴園,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請教彌勒菩薩

。彼菩薩必能為汝說究竟契理契機妙法,令汝得大利益。於是善財極力對治煩惱

習氣,極力修持戒定慧道。至海岸毗盧遮那大樓閣前,五體投地,願見彌勒,說

偈讚歎。乃見彌勒從別處來。善財頂禮,彌勒為同來大眾,讚歎善財,為真佛子

,真法器。又為善財說菩提心種種功德,以培成佛之基。令入大樓閣中,周遍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成就無量功德。善財白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

,令我得入。彌勒彈指出聲,其門即開,令善財入,入已還閉。見其樓閣,廣博

無量,同於虛空。地及宮殿,一切供具,皆以無量眾寶而共合成。又見其中。有

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廣博嚴麗,皆同虛空,不相障礙,亦無雜亂。於一處中

,見一切處。一切處中,悉如是見。爾時善財普申禮敬, 纔始稽首,自見其身,

遍在一切諸樓閣中,普禮一切諸佛法僧,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所謂或見

彌勒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親何知識,所證何三昧,以至親證法身,於十方

法界,經佛剎微塵數劫,現三乘六道等身,以行教化。一一圓見、併十方世界一

切諸佛,從初發心,以至成佛度生,及與涅槃,法住久近,亦各圓見。善財在樓

閣中,上求下化,經佛剎微塵數劫,精勤修持種種妙行,而不疲倦,一心直趣無

上菩提。時彌勒菩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

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是知

此大樓閣,即法界藏。凡法界中所有諸微妙事,此樓閣中,無不圓見,所謂十世

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非彌勒神通道力,善財竭

誠盡敬,何克臻此。

 


--------------------------------------------------------------------------------

 

臨終三要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

,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

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

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

輪迴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

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併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

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

,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

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

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

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弟。於兒女。則

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嚮,

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第一

、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

,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

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繫戀之心。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捨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善道,即人,天。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修羅,

則亦名善道,亦名惡道,亦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惡夾雜故也。)若當臨命終時,一

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係業力凡夫,何能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知佛大

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

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種人念此幾句,尚得往生,又何

得以業力重,念佛數少,而生疑乎。須知吾人本具真性,與佛無二,但以惑業深重,不得受用。今即歸命於佛,如子就父,乃是還我本有家鄉,豈是分外之事。

又佛昔發願,若有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以故一切眾生,臨終發至誠心,念佛求生西方者,無一不垂慈接引也。千萬不

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至極快意之事,當生歡喜心。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

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大慈悲,亦無奈不依佛教之眾生何。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鑪。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

。如片雪近於洪鑪,即便了不可得。又況業力即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

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如此委屈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係為病人所開導者。至於自己所應能盡孝致誠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隨順

俗情,求神問醫。大命將盡,鬼神醫藥,豈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於此種無益之事,則於念佛一事,便紛其誠懇,而莫由感通矣。許多人於父母臨終,不惜資財

,請許多醫生來看,此名賣孝,欲世人稱我於父母為盡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實

鑑其心。故凡於父母喪葬等事,過於張羅者,不有天災,必有人禍,為人子者,

宜注重於親之神識得所,彼世俗所稱頌,固不值明眼人一哂,況極意邀求,以實

罹不孝之大咎乎。○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已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絕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繼長念,即向來以念

佛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屬,同應發孝順慈悲之心,為其助念佛號。若病尚未至將終,當分班念,應分三班,每班限定幾人。頭

班出聲念,二三班默持念一點鐘,二班接念。頭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當於

默持時辦。值班時,斷斷不可走去。二班念畢,三班接念,終而復始。念一點鐘

,歇兩點鐘,縱經晝夜,亦不甚辛苦。須知肯助人淨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報。

且莫說是為父母盡孝應如是,即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長自己善根,實為自利

之道,不徒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

可思議。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念,則攝耳諦聽,心無二念,自可與佛相應矣。念佛聲不可太高,高則傷氣,難以持久。亦不

可太低,以致病人聽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則病人不能隨,即聽

亦難明了。太慢則氣接不上,亦難得益。須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字字分明,句

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經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楚。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號。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後專念阿彌陀佛四字,不念南無,

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隨之念,或攝心聽,皆省心力。家中眷屬如此念,致令病人

,佛念間斷。若值飯時,當換班喫,勿斷佛聲。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

直至氣斷以後,又復分班念三點鐘,然歇氣,以便料理安置等事。當念佛時,不

得令親友來病人前問訊諭慰。既感情來看,當隨念佛若干時,是為真實情愛,有

益於病人。若用世間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雖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

者明道理,預令人說之,免致有礙面情,及貽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

,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

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

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則瞋心生

,而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

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

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

,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又人之將死。熱氣、目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

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之,以

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為無量邊。

願諸親友,吝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也。為人子者,於此留心

,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既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無知無識者

,群相稱讚其能盡孝也。此孝與羅剎女之愛,正同經云,羅剎女食人,曰,我愛汝,故食汝。彼無知之人之行孝也,令親失樂而得苦,豈不與羅剎女之愛人相同乎。吾作此語,非不近人情,欲人各於實際上講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

以遂孝子賢孫親愛之一片血誠,不覺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愛親者,必能諒之。

頂聖眼天生等者,謂人氣己斷,通身冷透,唯頭頂獨熱者,則必超凡入聖,了生

脫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額顱處獨熱,則生天道。心處獨熱,則生人道。肚腹

獨熱,則生餓鬼道。膝蓋獨熱,則生畜生道。腳板獨熱,則生地獄道。此由人在

生時,所造善惡二業,至感現如是,非可勢力假為也。是時若病人能至誠念佛,

再加眷屬善友助念之力,決定可以帶業往生,超凡入聖耳。不須專事探試徵驗,

以致誤事也。至囑至禱。

 


--------------------------------------------------------------------------------

 

淨土指要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

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不斷惑業,得出輪迴.即此一生,定登

佛國。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捨此法門,其何能淑。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

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

之主師,信願為往生之前導。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非信何由發願

,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何以故。以煩惑未盡,不能

仗自力了生死。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

,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淨宗行者,所當切戒。至於修持法則,常當如子憶母,行住坐臥,語默周旋,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

令間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如是者,決定往生。又須心念仁怨,氣象渾穆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莫論人非。

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懺除宿業。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

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

直須守定宗旨,不隨經教,及善知識語言所轉,捨此別修也。此之法門,乃十方

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一切法門,無不從

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故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

論均宣。吾輩末學,何可立異,以取自誤誤人之罪愆乎。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

 

家庭教育發隱

世亂極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勞。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

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於此講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

乃教育於稟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

,不失於正。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

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資聰明。及至初開知識,即為彼

說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

道輪迴之轉變。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觀世音,以期

增福增壽,免災免難。不許說謊話,說是非,打人罵人。不許糟踐字紙,糟踐五

榖,糟踐一切東西。不許亂喫食物。不許與同里群兒聚戲。稍長,即令熟讀太上

感應篇,文昌陰騭文,觀帝覺世經,俾知有所師法,有所禁戒。一一為其略說大

意,以為後來讀書受益之前導。幼時如是,愈讀書愈賢善,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光宗耀祖也。否則任性驕慣,養成敗類,縱有天資,亦不知讀書為學聖賢,則讀

的書愈多愈壞,古今大奸大惡之人,皆是有好天資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

,均不知教學聖賢,躬行實踐。止令學文字,為應世謀利祿之據,其智識之下劣

,已到極底。以馴至於演出廢經廢論,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此種禍亂,

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縱無大惡,而壞亂世道人心之罪,當

與彼子弟同受惡報於永劫矣。吾故曰,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為尤要。

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如鎔

金鑄器,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為緊要也。以賢母由賢女

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此種極平常之

道理,人人皆能為之,所痛惜者,絕少提倡之人,俾為母者,唯知溺愛,為父者

,亦無善教。及至入塾讀書,為師者亦由幼時未聞此義,故亦不知讀書為學聖賢

,不教生徒躬行踐聖賢所說之道。但只學其文字,以為謀利祿計。而不知學聖賢

有莫大之利益,自己與子孫,生生世世,受用不盡。謀利祿,謀之善,不過現生

得小富貴而已。謀之不善,現生身敗名裂,子夭孫絕者,比比皆是,人與天地共

稱三才者,以有以先覺覺後覺,繼往聖開來學之功能,故得此尊稱。若不以學聖

賢為事,則是行肉走尸。唯知飲食男女之樂,則與禽獸何異。人之一字,尚是冒名,況與天地共稱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為蕘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

能為蕘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無有克已復禮,閑邪存誠,及修戒定慧,斷

貪瞋癡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又賢父母師長而啟發之,繼則自己孜孜矻矻,

努力修持。雖未能即到蕘舜與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沒者,已

天淵懸殊矣。書云,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經云。迷則佛即眾生,悟則

眾生即佛。幸其為蕘舜、作佛、之機在我,有血性漢字,豈肯以此性德,任人欲

所錮蔽,永為沉淪苦海之下愚眾生乎。願世之為父母,為師長,為兒女生徒者,

各各勉之,則吾國幸甚,全球幸甚。

 


--------------------------------------------------------------------------------

 

學醫發隱

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為

前導。果能依法修持,則身病即可隨之而癒。身病有三。一宿業,二內傷,三外感。此三種病,唯宿業難治。儻能竭誠盡敬。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無阿

彌陀佛,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對頭,彼若離苦得樂,

病者即可業消病癒。不但不復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陰為護佑。凡嬰此病,及

醫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義。二內傷,或用心過度,或於酒、色、財、氣,各有

嗜好。若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兼用藥治,必易痊癒。

儻不注意於根本,唯仗醫藥,亦難見效。縱效,亦不能永不復發。三外感,但能

依前內傷所說之法而行,縱有外受風寒暑溼之患,亦極易治。若不注意於懲忿窒欲,閑邪存誠,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傷,徒治枝末,殊難得益。所以聖人

致治於未亂,保身於未病,雖無治保之奇蹟,其為治保也大矣。余素不知醫, 頗

欲世人咸皆無病,日持大悲咒,加持淨水。有久嬰痼疾,中西醫士不能治者,令

其戒殺護生, 喫素念佛,念觀音。果真至誠,即可立刻回機,不久自癒。縱不即癒,決無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又無所費。汝欲學醫,雖以鍼灸

藥品為事,須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薩聖號,及大悲咒,普為自他持誦。以期彼

此同獲現生身心安樂,臨終決定西方。則不負為佛弟子,隨分隨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醫,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為事。縱令財發巨萬,祗得其自身

永墮惡道,子孫或成敗類,或竟滅絕。徒得自利利他之機,反成害人害自之果,

可不哀哉。感應篇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獨世之大聰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樂,反召禍殃。汝能不隨彼流,當可得大國手之名實,否則便是民賊而已。何取

何捨,祗自擇焉。

 


--------------------------------------------------------------------------------

 

病中法語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

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年外,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

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種想念,便與阿彌陀佛之心隔開了,因此便不能得

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曉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輪迴,唯有阿彌陀佛,

能令你出生死輪迴。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壽未盡,就會速好。若世

壽已盡,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癒,只可求速往生。求病癒,若壽盡,便不

得往生。求往生,若壽未盡,則速得痊癒。往生西方,好處說不盡,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過無數無量萬萬萬萬倍。你切不可癡心妄想怕死,有

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裏,囚在堅牢裏,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糞坑堅牢,到清淨安樂逍遙自在之家鄉,何可怕死。若一有

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受苦,永無出苦的時期了。你若能出聲念,則小

聲念,不能出聲念,則心裏默念。耳朵聽別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

彌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彌陀佛。有別種念起,當自責曰,我要仗

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種念頭,壞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說的念,決定會往生西

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劫常受快樂,了無一絲一毫之苦事見聞,又何有此

種之疾病苦惱乎。儻心中起煩惱時,要曉得這是宿世惡業所使,要壞我往生西方

之道,要使我永遠受生死輪迴之苦。我而今曉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隨他轉。

除過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與佛心心相應,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

記我語,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

 

因果

因果二字,遍攝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罄無不盡。蓋不佛教之所尚,世法之所不廢也。其在儒書,早垂明訓。易云,積善餘慶,積不善餘殃。書云,作善降祥,作

不善降殃,豈非因果之謂耶。而春秋左氏傳所載,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惡惡,皆

因果之實錄。使後之人誦其書,按其事, 懍然於禍福之無常報應之不爽。由有鬼

神戰 兢惕厲,上智者固能奮志時敏, 聿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懼,不敢為惡。

故因果著,實為維繫人心之大防,足以輔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間聖人,平治

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亦古今國家治亂興衰之關鍵也。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於此極者,皆由不明因果報應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雖受

新學說之響,而其遠因實由儒闢佛有於釀成之也。蓋自宋儒之說興,曰,鬼神者

,二氣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飄散,雖有剉斫舂磨,將何所施。曰。君子有所

為而為善,則其為善也必不真,何事談及因果。夫無所而為善,祗可以語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資有所勸而後善。今曰無所為而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聖人

以神道設教,幽贊於神明。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

故知鬼神之情狀。今以鬼神為虛誕,是廢先王之教也。既死歸斷滅,無因果,無

報應,則一切逆惡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憚而不為乎。亂天下而禍人

類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無所為而為善,獨不慮小人無所畏而

為惡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則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

,可不恫哉。然程、朱、理學之說,多取諸佛經,乃欲以此自雄,以得於人者,

反謂人不我若。逐掩耳盜鈴,陰奉而陽違,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為而然也。曰為門庭之見,及欲配饗文廟耳。彼徒以門庭之見而貽天下後世以無窮之禍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為深痛之也。夫程、朱、為有宋一代大儒,

其維護人倫綱紀之功,何可湮沒。而其立言,乃不免違悖先聖, 貽誤後世。吾人

讀書尚古,可不深察乎哉。●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實行之方法,必先事

於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須以婦女為主體。蓋世有賢母,方有賢子。伊古賢母,從事胎教,鈞陶於稟質之初,化育於未生以前,而必期其習與性成也。如周

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陰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子之聖人,實開周家王業之基。予嘗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者,

即指克盡婦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義,而妄欲參政攬權,

思做大事,逐將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萬國九洲之鐵,也 鑄不成

此一箇大錯,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維何。即凡教子女,必在於孩提之時,先須使知因果報應之說,則一切悖惡行為,自有所畏而不敢為。講因果之書,莫

善於感應篇,及陰騭文。此二書,能為之常常講說,自有莫大之利益。蓋童蒙天

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習焉,久則成性,及既長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

於此,故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亂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

之父母有以養成之也。蓋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後,根本一壞,

逐泛濫而不可收拾。於是非孝無親之說,家庭革命之談,乃昌言而不諱。馴至朋

友則利交而貨賣,夫婦則獸合而禽離。廉恥道喪,天理絕滅,洪流滔天,未知所屆。即起孔子釋迦於今日,亦無法以救之, 岌岌乎殆哉。然則將奈何。曰,挽救

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翼各為子女講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

植善因,必獲善果,庶將來人心 丕變,風俗漸淳,天下國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
回【淨土法門】目錄 | 回【佛陀教育】


 
谁家少艾颜如玉,钟情故意迎人目。多少贤豪善检束,到此关头便失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