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内容,与 第一章第6节 三大常用的平衡视角,一起阅读,效果更佳。
第一章
第5节
剖析扶抑格取用神
前面讲过:时下的格局取用神,逐渐成了取用神的最主流方式。
而其中的扶抑格取用神,更是被时下一些人鼓吹成了八字预测术的主心骨。一时之间,“会了判定日干能量强弱,就会了扶抑格取用神;会了扶抑格取用神,就会了八字。”之声,充斥命理界。
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已知的扶抑格取用神的过程 a.用“时地势”衡量出日干能量强弱。
b.
日干能量强。(俗称:身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为用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为忌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逆。
日干能量弱。(俗称:身弱)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为用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为忌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逆。
(二)扶抑格取用神的若干疑问 1、得时、得地、得势,则日干能量一定强;失时、失地、失势,则日干能量一定弱。那么,
如果得时、失地、失势,日干能量强还是弱?
如果得时、得地、失势,日干能量强还是弱?
如果失时、得地、得势,日干能量强还是弱?
如果失时、失地、得势,日干能量强还是弱?
2、我们知道,强与弱,是两个相互对立存在的概念。宇宙中没有绝对的强者,与绝对的弱者;只有相对的强者,与相对的弱者。那么,
如果日干能量强,日干能量是相对于什么能量,强?
如果日干能量弱,日干能量是相对于什么能量,弱?
与日干能量,比较强弱的倒底是什么?
3、当日干能理强时,为什么遇财、官、食伤为顺?遇比劫、印为逆?
4、当日干能量弱时,为什么遇比劫、印为遇?遇财、官、食伤为逆?
扶抑格取用神,有如此多的疑问摆在这里。不把这些疑问弄清楚,就大胆运用扶抑格取用神,然后大谈什么顺逆,不是很可笑吗?
(三)推理1·“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倒底等于什么? 1、根据a.用“时地势”衡量出日干能量强弱。可推理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要全面衡量任何一个天干的能量,必须经过“时地势”这三个方面。
②要全面衡量任何一个地支的能量,至少要经过“时势”这二个方面。我们为好记,也称之为“时地势”。
2、用月支的“旺相休囚”以及“生旺死绝表”,可得出“时地”衡量出的任何一个干支的能量。
3、综合以上,可知:
“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时地”衡量出的日干能量+助日干的势能量
=“时地”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时地”衡量出的比劫能量+“时地”衡量出的印能量
(四)推理2·与“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比较强弱的倒底等于什么? 1、根据b.
日干能量强。(俗称:身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为用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为忌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逆。
日干能量弱。(俗称:身弱)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为用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为忌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逆。
2、根据理论1的结论
“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时地”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时地”衡量出的比劫能量+“时地”衡量出的印能量
3、综合以上,可知:
显然,与“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比较强弱的,只能是:“时地”衡量出的财能量+“时地”衡量出的官能量+“时地”衡量出的食伤能量
(五)推理3·“日干能量强弱”的真实面目 1、根据推理2的结论
既然,与“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比较强弱的,是:“时地”衡量出的财能量+“时地”衡量出的官能量+“时地”衡量出的食伤能量
那么:
①在“扶抑格取用神”中,称之为“日干能量强”。
只能是,当“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 > “时地”衡量出的财能量+“时地”衡量出的官能量+“时地”衡量出的食伤能量时
②在“扶抑格取用神”中,称之为“日干能量弱”。
只能是,当“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 < “时地”衡量出的财能量+“时地”衡量出的官能量+“时地”衡量出的食伤能量时
2、根据推理1的结论
“时地势”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时地”衡量出的日干能量+“时地”衡量出的比劫能量+“时地”衡量出的印能量
3、综合以上,“日干能量强弱”的真实面目立刻跃然纸上,简化式如下:
当日干+比劫+印 > 财+官+食伤时,在“扶抑格取用神”中,称之为“日干能量强”。
当日干+比劫+印 < 财+官+食伤时,在“扶抑格取用神”中,称之为“日干能量弱”。
当然,我们要清楚,这简化式:①它们是在比较能量 ②它们都是“时地”衡量出的能量
(六)推理4·扶抑格取用神的真实面目 根据推理3的结论,我们一目了然就能得出扶抑格取用神的真实面目,如下:
当日干+比劫+印 > 财+官+食伤时,称之为“日干能量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为用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为忌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逆。
当日干+比劫+印 < 财+官+食伤时,称之为“日干能量弱”。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为用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比劫或印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顺。
根据八字的具体情况,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为忌神。即当流年(大运)遇,或财或官或食伤的五行或干支时,命主该流年(大运)为逆。
(七)推理5·扶抑格取用神的浅层核心思想 根据推理4的结论,我们可轻易得出抑取用的浅层核心思想,如下:
1、所有八字一开始都是,日干+比劫+印≠财+官+食伤,即不平衡。
2、当流年(大运)使八字,趋近于日干+比劫+印=财+官+食伤时,即趋近于平衡时,则该流年(大运)为顺。
3、当流年(大运)使八字,趋远于日干+比劫+印=财+官+食伤时,即趋远于平衡时,则该流年(大运)为逆。
(八)推理6·扶抑格取用神的深层核心思想 1、“日干+比劫+印”的深层内含
日干+比劫+印=命主的正常自身负载能量+命主的正常外沿负载能量+命主的正常后备负载能量
=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
2、“财+官+食伤”的深层内含
财+官+食伤=命主担负着的能量
因为“财+官+食伤”,分别是命主三种不同的人生担负,这个很好理解。功名利禄,乃人之担负也。
3、根据推理4、推理5的结论,这里从略。
4、综合以上,我们可得出扶抑取的深层核心思想,如下:
①扶抑格取用神,无非就是玩的“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与“命主担负着的能量”,这两大能量的平衡。
②当命主处于“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 > 命主担负着的能量”和“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 < 命主担负着的能量”这两种状态时,命主感觉逆。
③当命主处于“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命主担负着的能量”这种状态时,命主感觉顺。
(九)推理7·扶抑格取用神的应用领域 1、当命主处于“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 > 命主担负着的能量”这种状态时,命主感觉逆。
这是因为,命主感觉自己的能力很强,而所得的名利甚少,而失意。如:三国后期的魏延,有才不能尽用,有力无法尽使,怀才难遇,心中不平。
2、当命主处于“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 < 命主担负着的能量”这种状态时,命主感觉逆。
这是因为,命主感觉自己的能力不济,不足以担负现有的功名利禄,所以失意。如:三国后期的诸葛亮,不足以担负“北伐中原”,在压抑与苦苦支撑后,因劳累过度而早亡。
《三国志》中评:“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3、当命主处于“命主的正常负载能量=命主担负着的能量”这种状态时,命主感觉顺。
这是因为,命主感觉自己的能力,恰与所得利禄相当,人尽其才,而得志。
4、综合以上,可知:扶抑取的应用领域是,偏重于个人感受的得志或失意。
(十)解三位一体论调 1、时下的三位一体论调 时下,有些人想当然地把扶抑格取用神、从弱格取用神、专旺格取用神,这三者统一起来,形成了三位一体论调。如下图:
三位一体论调的核心思想:
①日干能量弱到一定程度,则用从弱格取用神。
②日干能量强到一定程度,则用专旺格取用神。
③日干能量处从弱、专旺之间,则用扶抑格取用神。
2、三位一体论调的明显漏洞 日干能量具体弱到什么程度,是从弱格取用神与扶抑格取用神的能量分界线?此分界线,弱一分为从弱格取用神,强一分为扶抑格取用神。
日干能量具体强到什么程度,是扶抑格取用神与专旺格取用神的能量分界线?此分界线,弱一分为扶抑格取用神,强一分为专旺格取用神。
稍有实战经验的命理学者都清楚,这两条能量分界线,根本无法具体界定。
3、三位一体论调的不成立原因 推理5的结论如下:
①所有八字一开始都是,日干+比劫+印≠财+官+食伤,即不平衡。
②当流年(大运)使八字,趋近于日干+比劫+印=财+官+食伤时,即趋近于平衡时,则该流年(大运)为顺。
③当流年(大运)使八字,趋远于日干+比劫+印=财+官+食伤时,即趋远于平衡时,则该流年(大运)为逆。
注意:这里只有“趋近”、“趋远”这两个概念,而没有“扶得起与否”、“抑得了与否”这两个概念。
可见,以扶抑格取用神的视角来看,任何八字都必须用扶抑的思想,来取用神。
其实,扶抑格取用神、从弱格取用神、专旺格取用神,这三者的研究视角各异,应用领域不同,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此文摘于 杜国民《命理实战家》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得本书有一定特色,就请向您的朋友推荐一下本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