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528阅读
  • 121回复

传统气功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ikkyliu
发帖
2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73
只看该作者 110楼 发表于: 2002-11-26
算了吧,我可不敢当,以后我这个ID也不大敢露面了
离线翁阿轰
发帖
723
开心币
0
好评度
3649
只看该作者 111楼 发表于: 2002-11-26
认真好!学究豁破后厉害着呢!我喜欢!
万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我师大沙门,常做如是说。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欢迎您来以下三个佛教网站: xylt.fjnet.comchan.fjnet.com bailinsi.fjnet.com 给末学发邮件,将赠阅《禅》刊给您。wengehong@sina.com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离线tongling
发帖
547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96
只看该作者 112楼 发表于: 2002-11-26
入魔---佛家的论述
(二) 入魔
入魔主要是指练功人的意识里出现了不能控制的各种意境而干扰了练功而言,从字面来说,就是进入了魔境。要想全面了解入魔的内容,必须对“魔”字的含义有全面认识。

“魔”之一字,源于佛家,是梵语“摩罗的”之略称。含义是能夺人生命,障碍、扰乱、破坏人的修行。指佛教所说的欲界第六天王之魔王,其眷属则称之为魔民、魔人,专门扰乱善人修行,使之不能摆脱魔界的束缚。“摩罗的”旧译作“磨”,后经梁武帝(佛教徒)改为“魔”字,不过佛教认为“魔”之含义很广,《智度论》中说:“除诸法实相,残余一切法,尽名为魔。”为什么把其他一切法都称为魔呢?《婆沙论》中说:“何故名魔?……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害自身故名魔。”佛教中有三魔、四魔、八魔、十魔等名目,其中以四魔所述简明扼要:一是烦恼魔,包括贪嗔等烦恼以恼害身心;二是阴魔,主要指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生之种种苦恼扰乱行人;三是死魔,能断人命,使人不能继续修行;四是天魔,认为是第六天之魔王及其所属魔民,专门扰乱、破坏人的正业修行。一般而言,前三种附属于佛教理论中的有关问题,多不以魔来称,称魔者多指第四种,但又不尽然,如《顿悟入门要道》中说:“禅师辨得鬼否?师曰: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或不起是烦恼魔。我正法门中,无有是事。”《摩诃止观》对魔之景象分为三种:一是人体上的各种不适的感觉,如

“若人坐时,或缘头面,或缘人身体堕而复上,翻覆不已,虽无苦疼而屑屑难耐;或钻人耳、眼、鼻;或抱持击枥,似如有物,捉不可得,驱已复来,啾嚓作声,闹人耳。”

对此天台智者称之为“槌惕鬼”(堆剔鬼)。二是练功时出现的幻视、幻听。

《摩诃止观》说:
“若邪想坐禅,多著时媚,或作少男少女、老男老女、禽盖之像、殊行异貌,种种不同,或娱乐人,或教诏人。”

对此则称之为“时媚鬼”。三是指意识中的由眼、而、鼻、舌、身而引起的各种异常变化。如由眼见耳闻而使意念不得专一的修炼之境。

佛家对魔的论述,完全是从宗教立场论述的,因而对魔景的产生,未能作出应有的解释,只能从宗教的立场予以想当然的阐述。如《摩诃止观》中说:
“行人修四三昧,恶将谢,善欲生。魔恐迥出其境,又当化度于他,失我民属,空我宫殿,又虑得其大神力,大智慧力,复当与我(魔)兴大战诤,调伏控制,触恼于我(魔)。遽其未成,坏彼善根。故有魔事也。”

《楞严经》则说: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恐,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劳尘。如何令汝摧残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僉来恼汝。”

对待的办法,《楞严经》中说: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损。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摩诃止观》则说:
“菩萨恶知识,若达邪正,怀抱淡然,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平等一相,不以魔为戚,不以佛为欣,安之实际。若能如是,邪不干正。”

智*毕竟是在修炼方面有相当成就者,尽管他在论述魔的景象时,难免宗教色彩,但在对待魔景的实践方面,他的思想还是正确的。他在《小止观》中说:

“行者既觉知魔事,即当却之。却法有二:一者修止却之。凡见一切外诸恶境魔,悉知虚诳,不忧不怖,亦不取不舍,妄计分别,息心寂然,彼自当灭。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说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烦恼,如是观时,寻当灭谢;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勿生俱想,不惜躯命,正念不动,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如是了如,则魔界无所舍,佛界无所取,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复次,若见魔境不谢,不须生忧,若见灭谢,亦勿生喜,所以何者?未曾见有人坐禅,见魔化作虎狼来食人,亦未曾见魔化作男女来为夫妇。当其幻化,愚人不了,心生惊怖,及起贪著,因是心乱,失定发狂,自致其患,皆是行人无智受患,非魔所为。若诸魔境恼乱行人,或经年不去,但当端心正念坚固,不惜身命,莫怀忧惧。当诵大乘方等诸经治魔咒,默念诵之,存念三宝。若出禅定,亦当诵咒自防,忏悔惭愧,及诵波罗提木叉,邪不干正,久久自灭。魔事众多,说不可尽,善须识之。是故初心行人,必须亲近善知识,为有如何等难事,是魔入人心,能令行者心神狂乱,或喜或忧,因是成患致死。或时令得诸邪禅定,智慧神通陀罗尼,说法教化,人皆信伏。后即坏人出善事,乃破坏正法。如是等诸异非一,说不可尽,今略示其要,为令行人于坐禅中,不妄受诸境界。取要言之。若欲遗邪归正,当观诸法实相。善修止观,无邪不破。故《释论》云:除诸法实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如偈中说:若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不动不分别,是则为法印。”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魔,都是行者各种忆想所致,如果不动念、不分别则功夫可以上进而魔事自然消灭。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禅宗有“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之训。不过禅宗修炼有得者,不认为魔是客观存在的实有物,如《传法心要》中说:“魔非外来,出自而尔心。”就是说,是自己意识活动的结果。




[此贴子已经被tongling于2002-11-27 8:02:11编辑过]
和谐 欢畅 自然 端庄
离线翁阿轰
发帖
723
开心币
0
好评度
3649
只看该作者 113楼 发表于: 2002-11-27
好!随喜赞叹!不过《摩诃止观》的摩字你全打错成魔了,哈!
“摩诃”是梵文的音译,是“大”的意思,(摩诃般若,翻译过来就是大智慧嘛)所以《摩诃止观》也叫《大止观》,还有一本天台宗智者大师写的《小止观》,是《摩诃止观》的缩写本,都是讲禅定的,止观法门,是指导禅定的非常珍贵的资料,里面详细的讲解了在禅定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极其原因、对质方法等,当然也讲了入魔的问题,不过不应该出现在题目上,可不能看见是讲入魔问题的文章,里面的摩字就是错别字啊,那会弄巧成拙的,哈哈,麻烦您改一改吧。
万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我师大沙门,常做如是说。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欢迎您来以下三个佛教网站: xylt.fjnet.comchan.fjnet.com bailinsi.fjnet.com 给末学发邮件,将赠阅《禅》刊给您。wengehong@sina.com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离线糊涂虫
发帖
434
开心币
0
好评度
1233
只看该作者 114楼 发表于: 2002-11-27
换个ID再来吵
反正我们总是吵。没关系,ID换了没关系,言辞换了也没关系,只要人不换。
离线春在枝头
发帖
11
开心币
0
好评度
124
只看该作者 115楼 发表于: 2002-11-27
呵呵
佛在哪里?我要去皈依哩
《53参》里好像有外道呀。要与外道划个线吗?那太累了。请教。
离线调侃
发帖
26
开心币
0
好评度
197
只看该作者 116楼 发表于: 2002-11-27
这位兄台,切记翁兄之言:
[U]请君多闻,多思,多修。[/U]
离线trojin
发帖
92
开心币
0
好评度
426
只看该作者 117楼 发表于: 2002-11-29
请各位让tongling把剩下的贴出来。。。
别闹了。
离线tongling
发帖
547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96
只看该作者 118楼 发表于: 2002-11-30
入魔——道家的论述
道家对魔的论述较具体,似乎更近于实际。《钟吕传道集》中说:

“所谓十魔者,可得闻乎?钟曰: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曰梦寐,三曰内观。如满目花芳,满耳笙簧,舌嗜甘味,鼻好异香,情思舒畅,意气洋洋。如见,不得认,是六贼魔也。如琼楼宝阁,画栋雕梁,珠帘绣幕,蕙帐兰房,珊瑚遍地,金玉满堂。如见,不得认,是富魔也。如金鞍宝马,重盖昂昂,侯封万户,使节旌幢,满门青紫,靴笏盈床,如见,不得认,是贵魔也。如青烟荡漾,暖日舒长,暴风大雨,累震电光,笙簧嘹亮,哭泣悲伤,如见,不得认,是六情魔也。如亲戚患难,眷属灾伤,儿女疾病,父母丧亡,兄弟离散,妻妾分张,如见,不得认,是恩爱魔也。如失身火镬,堕落高冈,恶虫为害,毒药所伤,路逢凶党,犯法身亡,如见,不得认,是患难魔也。如十阳当地,三清玉皇,四神七曜,五岳八王,威仪节制,往复翱翔,如见,不得认,是圣贤魔也。如云屯士马,兵刃如霜,戈矛斗举,弓箭齐张,争来杀害,骁捷难当,如见,不得认,是刀兵魔也。如仙娥玉女,罗列成行,笙簧嘹亮,齐举霓裳,双双红袖,争献金觞,如见,不得认,是女乐魔也。如几多姝丽,艳质浓妆,兰台夜饮,玉休轻裳,殢人骄态,争要成双,如见,不得认,是女色魔也。是此十魔,难有不认者是也。既认则著,既著则执,所以不能成道者,良以此也。若以奉道之人,身见外在而不认不执,则心不退而志不移。梦寐之间,不认不著,则神不迷而魂不散。内观之时,若见如是,当审其虚实,辨其真伪,不可随波逐流,认贼为子,及起三昧真火以焚身,一挥而群魔自散。用紫河车搬运自己之阳神,超内院而上天宫,然后以求超脱。今古好道之流,有清净之心,对境改志,往往难逃于十魔九难,空有好道之虚名,终不见得道之实迹。或而出离尘劳,幽居绝迹,而志在玄门。于九难不能尽除,在十魔或著一二,非不得道也,而于道中或得中成,或得小成,而于仙中或为人仙,或为地仙。若以尽除魔难,序证验而节节升迁,以内观合就阳神,指日而归三岛。”

《大成捷要》也曾谈到魔的问题,主要指在练功中出现的景象,书中说:

“入室下功之时,而三魂七魄、三部八景、三尸九虫、五脏六腑,一切阴神在人身中,皆不耐静,每到定极之际,变化出幻景,或见红蛇,或见王母,风辇龙车,朱雀玄武,景象不一。天师仙子,玉女真官,音乐嘹亮;奇禽怪兽,异状异形;仙女对对,前来论道;白面书生,相为问答;长幡宝盖,接引迎迓,天书圣章,诏临宣谕;生前死后,父母妻子,变化万般,现试不一。认即入于魔道,为魔所诱,而前功尽废矣。须要垂帘塞兑,死心不动,万魔自退。或时开两目,发出神光,闪灼照耀,即为我之慧剑,加意一摄,收入炁穴,惟深惟寂,不视不听,经彼妖魔,变化来扰,我只一概不理,坚持正觉,自然魔景消散。倘或智慧踊跃,自歌自舞,口发狂言,题诗作赋,说妙谈玄,自言已得无上妙道,要知皆是识神伎俩,三彭鼓弄。若稍有喜怒忧惧、悲伤情形,皆是神已动摇,哭了又笑,喜尽复悲,皆是元神已动,未能守住丹田,以为三尸所使,急宜禁止,勉强入定,不得听其狂妄,时时警醒,刻刻把握,庶免堕入魔窟而废我功修。或见白翁,乘龙乘鹿,呼我姓名,当以心却之,切不可应声也;或见三官来考功过,宗亲尽受刑逼,以心却之,切不可动忧惧、悲悯之情也。若认为真实,即惊醒如梦似,是必坠我功德,而真可悲哉。”又说,“心君大定,丹光化为赤子,初现之时,形如丹蛇,其光照人,忽然破空而来,金液入顶,满顶银液金针,晃晃滚滚,现出赤蛇一条,从顶门而入,口吐祥光,若炬火之声,窜至周身,驰骋于骨节之间,无处不到,即当死心入定,任其所为,须臾即不见矣。人若悸动,赤子不能升入泥丸,难出昏衢。若丹蛇飞来,心不惊恐,能与神人共语,大定之中,见西王母,乘凤凰之辇,前有三朱雀引路,神鬼仙佛,一切与你答话,千万不可共语。不答,王母则怒而不止,言讫自去。总而言曰:眼见耳闻皆是假,都不可认真。或龙虎交战,或婴姹团圆,龟蛇盘结,仙佛来参,皆是幻象,不可认为真实。若理他,心动神驰,而败我功德,总要神凝气住,皈入大定,方能超脱而入圣矣。”

也有因体内气化而呈现各种形象者。《大成捷要》中说:

“日月合壁之后,而上中下三丹田之中,出现三座莲台,莲台之上,盘膝坐着三个婴儿,此乃金丹之化机,变出之幻象,切不可着他。”又说,“养胎入定,或现天堂美景,琼宫阆苑,地狱恶像,神头鬼面,或真或幻,愈出愈奇。任他千变万化,总以死心为主,内外阴魔及一切阴人幻景,现像来扰,而不能驱除,法在见如不见,听而不闻,一心内守,一志凝神,默诵金光神咒,则魔自退。”

也还有因施火不足或太过而引起的幻景,如

“静中或见水生,而不能使之退,此皆因自然之吹嘘间断,元神不守乎舍,温养不到而丹田火冷,丹光不现,故有此阴魔。然而阴景之变象,亦多自端,要皆不离乎水象。”“静定之中,忽然火生而不能使灭之,此患因多饮食有动火之物,或引热水沐浴身体,引动丹火,到处流光,炎焰焚身者有之,其幻景亦自多端,要皆不离乎火象,或觉心热、烦躁、发渴、饮水不休,倘不知制伏,亦同走丹之患。”


对于魔景产生的原因,与对治方法,伍守阳讲得最简要而精当,他在《炼己直论》中说:

“或遇可喜而即喜,或遇可惧而即惧,或遇可疑而即疑,或遇可信而即信,皆未炼己之纯也(1)。又有,本无内,而妄起一念想,谓之内魔障。或有生此而不知灭,不知即灭者,或有灭其所生而复生复灭者,皆障道。必炼己者而后能生灭,灭己(2)。又有,外无物,而偶有一见一闻,谓之不宜有之外魔障(3)。或用见、见闻与之应对,而不即远离者亦障道(4)。必先炼己者而后能无见无闻。”

道家对待魔景的态度是:1)认为种种魔景俱是炼己不纯,心神外驰,不能住于虚灵之境而产生的;2)遇到魔景不要理它,要以正念对待之,若能真不被魔所动,则功力上长了,所以魔又叫磨,即磨练之意。对此,《正念除魔秘诀》作了精辟的阐述:

“万般景象皆阴魔,正念空空魔自瘥,呼吸无时时已定,魔消福长性灵和。”原注中说:“正念除魔者,因神胎将完之时,外景颇多,有一分就有一分魔。或见奇异而喜悦,贪见则著魔矣;见而不见则不著魔,或闻奇异而有可喜事物,或有可惧事物,或有可信事物,或有心生妄念,急提正念;眼见一魔景,亦急提正念扫去,静中或见仙佛,楼台光彩一切境界现前,一心不动,万邪自退。只用正念炼气化神,自然呼吸施而阴变纯阳,即无魔矣。然魔当过一次(即一次遇魔景而心不动),则心愈灵一次。”

传统气功既然都是宗教的附属物,那么如何区别魔和阳神出窍的现身以及玉皇大帝呢?
对于后者,那是到了演神成功的事,对于前者,伍守阳说:

“昔有一人(注:即山东姓张者),坐中见承尘板上一人跳下,立于前,没入于地(5)。复从地涌出,立于前。见其神通变化,而认为身外身(6)。不识为身外之天魔(7)。即为魔所诱动。出圜而远叩邱祖,祖曰:见者不可认(8)。乃不知信(9)。又谒郝祖(10)。祖曰:邱哥说者便是,惜乎犹不知信,不复更居圜中,而废前功矣。此亦己未炼纯之证也。”





(1)原书注:此四者皆外来之天魔也。遇而信之,则着其所魔矣。虽由此前未遇,为炼己之过,倘于此遇时即炼己——遇如不有所遇,魔即不如我何。丘真人云:所以当过一番魔,长福力一番是也。倘于初一遇变不当过,及道愈高,魔念愈多,如何当得过,吉王太和曾问:魔有种种之多,却如何知得当过?冲虚子曰:最易,不怕他有万样奇怪,惟我将神炁俱入定中,任他多种魔来,绝不能与我相遇矣。

(2)原书注:生而即灭,灭而至于无可灭。

(3)原书注:上文喜、惧、疑、信四种俱属此见闻之内。

(4)原书注:一有应对则着魔,为魔所转矣,故障道。

(5)原书注:坐中者在圜中坐时也,见者心不定于神室而外驰,偶有此一见也。若心在定,则亦何以见此。

(6)原书注:误信常人之言曰:神仙出了阳神,便身外有身。然本性与虚空同体,本无形身,若起一念要显有身,便能有身,不可以见外,为我身。

(7)原书注:吉王太和问:彼既不识,今老师及昔二真人是何法识得?冲虚子曰:我本性在定,得到定力足,而后有可出定之景到,由我自性升迁于天门,念起而出,犹是虚空无体,乃六通为用,无所障碍。若非我念所出,而有见者,便是外来之天魔、邪魔。若出神之景未到,则神通未足,不能变化,虽欲显身而不能有身,岂可以无我念之身,而认为我哉!神通足者,世尊谓之四神足。

(8)原书注:不宜出,而妄出,虽有妄见,斩退犹恐不速,何敢认为我。不宜出者,未成定之先,求其入定而不可得,又何敢妄出。而终于不入不成耶。此所以不可认也。

(9)原书注:由于无仙师真传,故不能以信法语。

(10)原书注:郝与丘本同师度,则同道,同知识矣,既不信丘何必见郝。
和谐 欢畅 自然 端庄
离线858891
发帖
2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54
只看该作者 119楼 发表于: 2007-06-26
哈哈[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