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夏,前中国工程学会青岛分会举办了一次人体感应探泉的演讲会,由德国传教士讲述了并做了示范表演。
这位传教士对新疆地区缺少水源的实际情况,在他来中国之前,预先在德国学习一种专门技术,即探测地下水的技术。他的探测方法不是现代仪器,而是采用杨柳树枝或几个简单的工具,在新疆探得五十多个泉水。
据这位传教士讲,这种感应探水源的方法,在德国已有200多年历史,称为“仙杖”,但其原理却一直没有弄清。
据当时在场的徐宣回忆,传教士所用的工具有三种:
1。小的杨柳枝杈,最好是垂柳,两手握枝杈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过紧使枝杈不能在手中转动,过松又不能使其在手中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只见传教士双手握住枝杈在一个广场上前后左右走漫步,神态恬静而悠悠然,目不旁视。行至某一地段时,手握的枝杈突然向地面弯曲,这就指示地下有水流过。这时只见传教士继续走,走出地下水的范围时,枝杈又向上恢复了原状。
2。第二种工具是用一钢皮约300毫米长,0。5毫米厚,10毫米宽,顶端焊一个直径为25毫米的金属球,作为重量之用,另一端装一个剪刀状手柄,手握如前法,步行探测,在有地下水时,圆球便能自动点头。据说,这种工具还可以用来探矿。
3。用一个500毫米长的压缩螺旋弹簧,外径约15毫米,钢丝直径约0。6毫米,这种工具在表演时最为奇特,顺着地下水流向前步行时,整个弹簧即自动反方向旋转,若调换步行方向时,弹簧能自行向反方向转动,所以根据弹簧转动的方向可以确定水的流向,但不知弹簧转动的力量从何而来。
传教士在表演结束后,便请观众自己尝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则失败了,传教士认为后者没有这种感应的本能。除了具有感应本能外,做这种工作时必须要睡眠充足,精神愉快,安静,脑子里没有杂念,身体健康,探测的结果就比较准确。
真是无独有偶。联帮德国《莱茵——联帮德国汇报》前两年也刊载了一篇类似的报道说一位名叫舍费尔的80岁老人,用树杈寻找了8个地下水源,成功率百分之百。
不久前,我国新华社记者胡永震在离波恩20公里的一位联帮德国籍华人宋大夫家中,亲眼目睹了此事。宋大夫想在自己的后花园打井灌溉莲花,请来了一位名叫罗伊特的老人,84岁,从事这项工作已有20多年了,他手里拿着一根尺把长的树杈,两手手心向上,握住树杈的两端,微微用力,使树杈稍稍保持一定的张力,两只胳膊紧贴胸膛两侧,树杈尖端朝正前方,缓慢举步行进。走到一处,树杈突然向上翻动,朝身体方向转了180度的弯,两手无法控制。他让人在树杈开始转动的地方打根木桩。
接着,罗伊特老人又从另一角度朝这个方向走走,走到离木桩不远的地方,树杈又开始转动起来,于是,他确定了地下水的范围以水的深度为3米,并建议宋大夫在此掘井,后来经过打井队证实,罗伊特老人测得很准,只是深度比他测得还要深些。
胡记者检查了罗伊特所使用的树杈,并无任何异常之处。在场的7个人都试了一次,其中6个人无反应,只有一名叫奥利弗的10岁儿童有感应,他是名四年级的学生,与罗伊特素不相识,记者特地从树上攀折了另一根树杈,让小孩再试一次,结果依然有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