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28阅读
  • 17回复

请问如何改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8-17

如何改善今生乃至来生的命运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作者:济群法师

学习本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弥陀经》等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诵的。为什么要选择讲《十善业道经》呢?因为这部经典是所有经典中最基本的一部,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作为基础。而十善业道通常又是不为我们所重视的,总觉得它很简单。然而,在我们修学的佛法过程中,它恰恰又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宣讲《十善业道经》。学习这部经典的意义有以下五个方面:

  (1)明了人生的因果

  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的问题总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说到因果,比较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宿命论的因果。宿命论的因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是错误的。因为宿命论是机械的因果,它认为人的命运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假如说,人的命运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那人们现生的努力就没有用,从而否定了人们现生行为的价值。而佛法既讲因果又讲因缘,就象在田里播下一粒种子,它需要肥沃的土地、阳光、水分,这粒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样的,人虽然在前生种下了因,但从因到招感果报,还要取决于因缘的和合。

  我们的命运虽然有既定的因素,但通过现生的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而宿命论者则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了。这个结论,仔细推敲起来确实很有问题。比如说,有一个人本来可以活到80岁,由于遭到意外的打击,怎么都想不通,于是在30岁或40岁就去跳楼了,他的跳楼是不是前生注定的呢?一个孩子本来可以健康地活着,由于父母不懂得照顾,一天到晚给他吃些不好的东西,弄得小孩三天两头不是发高烧,就是拉肚子,面黄肌瘦,这是不是前生注定的呢?又比如说:一个人干坏事是不是前生注定的呢?假如是的话,他应不应该负道德或法律的责任?佛法讲因果,更强调因缘,而宿命论讲的因果,是一种机械的因果观,在佛教看来是错误的。

  儒家也讲因果,主要从现实社会去说明。儒家不讲死后的问题,《论语》中有位弟子问孔子,死后的事情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是说,我们现在连生的问题都搞不清楚,死的问题就更不要谈了。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见对鬼神问题、死后问题,孔子是不谈的。所以儒家讲到因果问题的时候,如《易经》中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显示了儒家因果与佛教因果的分歧。佛法的因果讲三世,以过去生种的因,导致现在生的结果;现在生种的因,招感未来生的结果。因果贯穿着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儒家仅仅讲人的一生一世,对于因果的问题,无法从一个人的生命现象自身去理解,所以儒家就把因果解释到子孙后代的身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说一个家庭由于祖宗积善行德,就会感得贤善的子孙;而“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则说父母多行不义,就会出现不肖子孙。这个说法似乎有理,但却不是必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现实社会中,父母有道德,未必就会出现孝子贤孙;父母道德败坏,子女也并非个个都是品德不良。比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尧、舜,尧是历史上一位很贤明的君主,可他的儿子丹朱却非常不肖;舜的父亲名叫瞽叟,据说也是位品行不怎么样的人,却生下了品德高尚的舜。所以儒家从子孙关系上来解释因果现象,显然很难说得通。因为不了解因果自身的规律,才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现代科学也讲因果。现代科学是比较唯物的,虽然对物质世界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人类的精神领域却相对无知。我们可以用科学方法来考察大自然,而对于心灵现象的解释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我们可以发明仪器来测量人的体温,却无法发明一种仪器来测量人们心中的烦恼,看看你的烦恼已经达到多少度了,是80度还是90度?再继续烦恼下去是否会就达到100度了?科学也没有能力制造出能切除人类烦恼的仪器。所以,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心灵上存在的困惑及烦恼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唯物论者是一世论者,他们看不到生命的过去和未来,因而只能从社会现象谈因果:一个人做好事能使他人受益;反之,如果做坏事就会让他人遭殃。当你杀人、偷盗、抢劫、强暴、诈骗时,必然会有人受到伤害。这是从社会现象来解释因果关系。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效应。但这不是从因果规律自身来看因果,不是因果的主流。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我干好事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行善积德,但却事事不顺遂,穷困潦倒;而那些干坏事的人却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这样一来,有人难免抱怨老天不长眼,或干脆失去干好事的信心了。

  古人有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的价值观。从人死如灯灭的角度来说,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对社会的影响固然不一样,但对他自身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难怪古代的杨朱说:“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那佛法又是如何阐述宇宙人生的因果原理呢?《十善业道经》便是一部介绍善恶因果与人生命运关系的经典。在没有进入正文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因果的四个内容:

  相信有善有恶。人的行为有善有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人说:对我有好处是善,反之是恶。那么,警察与小偷,谁善谁不善?在警察眼里小偷是恶,而自己的行为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财产不受侵犯,因而就是善。但在强盗眼里,警察是恶,因为警察没收了他盗窃的钱,让他进大牢,甚至被枪毙。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不同的立场,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因此,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很难正确地认识。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善恶的标准。关于善恶的定义,在《十善业道经》里讲得非常清楚。

  相信有业有报。业是一种行为,主要有善、恶两种。一旦做了善行或恶行,将来都会有结果的。由于一般人由于“近视眼”的关系(这种近视不是眼睛的近视,而是认识的近视、智慧的近视),往往认为:干好事,干完就结束了;干坏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干完也就完了。但是佛法认为:一个人做了善的行为,或者不善的行为,将来都会有结果的。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至于结果什么时候产生呢?只是时间的问题,有可能是现生受报,有可能是来生,乃至要经过更多次的受生。什么时候条件成熟了,什么时候就会产生结果。当一个人干了好事,或干了坏事之后,心里就会留下一种影像。干坏事的人一天到晚不得安宁,干好事的人心安理得。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自身的思维里,佛法把它叫做种子。当我们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或恶的种子。此外,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当我们伤害一个人,对方不是受到伤害就完事了,他会怀恨在心,甚至等待机会报复,一旦因缘成熟,内心的种子跟客观条件产生感应,果报就成熟了。

  相信有前生,有后世。人的一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生命象铁链一样,一环套着一环,人的一生一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跟一个人的前生及未来生命有关系;这个环节还会影响到生命未来的发展。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犹如流水中溅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暂的,但生命的洪流,却永无止尽地在延续。生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生命的延续不是一成不变,命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念和行为。假如一个人观念正确,注重止恶行善的修养,生命就会得到升华。反之,观念错误,贪婪无耻,无恶不作,生命就会逐渐堕落。

  相信有圣贤、有凡夫。有人说: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差不了多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有的人生命素质很高,有的人生命素质很低。因为,人毕竟还是存在天赋的问题。生命素质高的人生下来就不平凡;而生命素质低的人一时也很难提高。比如说,同在人道中,有的人就像佛菩萨,内心充满着慈悲、智慧。相反,有的人愚蠢如猪狗,残酷如虎狼,狠毒如蛇蝎。当然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生命从无始以来逐渐形成的。

  佛法把有情生命分为十个层次,叫十法界。十法界的内容,包括六凡四圣。六凡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四圣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十法界代表有情生命的十个层次,假如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修行,不断地扬弃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生命层次就会得到不断提升,乃至成为佛、菩萨。相反,如果不懂佛法,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观念,一天到晚培养自己的贪嗔痴,生命层次就会越来越低,将来下地狱、当畜生,或成为蚂蚁、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生命层次有高低,但生命并非一成不变。佛法认为,生命是无常的,是缘起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

  (2)成就人天果报

  佛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发生、存在或消失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偶然的。有的人说,我摸彩票一下子就中奖了,这是不是偶然的呢?不是偶然的,因为你的命中有这份福报,你才会中奖;假如你的命中没有这份福报,那是不可能中奖的。所以,看似偶然,其实并不偶然。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从十法界众生来说,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当畜生有当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圣,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没有因果的。佛经上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这就告诉我们,弥勒菩萨并非天生就是弥勒菩萨;释迦牟尼佛也不是天生的佛陀,而是经过了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弥勒菩萨是娑婆世界下一任的佛陀,现居兜率内院,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功德圆满才能成佛。另外,大家熟悉的阿弥陀佛,也是经过长时间的修行才创建了西方极乐世界。

  再如做人,做人有做人的因果。你看世界上的人差别很大: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贫富美丑,各各不同。假如不了解佛法的因果原理,就会一天到晚怨天尤人。哎呀!人家怎么那么走运,什么好处都让他碰上了,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呢?我的能力也不比他差呀?是的!在现实社会上,当官的不见得就比他部下能力强,不是有许多当秘书的比他的顶头上司更有才华,学历更高吗?我们再看看古往今来的那些皇帝,蠢才很多,倒手下的那些文武大臣们的本事要比皇帝大得多了!这是因为命运不同,各人的因果也不一样。

  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怨天尤人。相反,明白了因果道理,就会知道“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不必去羡慕他人。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我们要记住:人生是无常的。今天的皇帝,也可能是明天的囚犯;今天的富翁,明天可能成为乞丐。而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反之,一个贫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终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就会懂得了如何设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人生。

  我们如果来世想做人或升天,就得修五戒十善。五戒和十善的内容大体上是相似的。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把五戒比喻为“通往人天的护照”。护照是出国用的小本子,有了护照,才能够签证出国。同样,我们为了成就人天果报,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这样,来生才能继续做人,或者升天。

  人道在修学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六道里面,天道比人道有情福报大。像欲界天,物质环境非常优越,没有任何灾难,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天灾人祸特别多;色界天的众生能够享受禅定之乐,也比我们快乐。但是,佛教跟其它宗教不一样,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以天堂为归宿,认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处,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天堂。惟独佛法不以为然,佛法从通达真理、成就解脱自由的角度,认为天堂不好,人间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升到天上的人太快乐,不懂得修行,一旦天福享尽,就会堕落。人间则有苦有乐,人由于能够感受许多的痛苦,才想尽办法改造自己,认识世界,改善生存环境,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过得快乐。人类文化和文明,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善世界整个过程的结晶。人类因为不断地探索宇宙人生,才会发现真理,发现解脱的途径;而沈溺在快乐中的天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天上的人不懂得修行,也就不会成佛。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修行成佛的。人道是六道中的枢纽,一个人升天、下地狱,或当畜生,都是以人为中转站的。所以,把握好人身,如何利用得到的人身,好好的修行,为改善未来的生命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修五戒十善,可以成就人天果报。十善,是作为人所应有的道德。就是说,作为人,应该有人的道德。儒家讲到人的伦理,有五伦。儒家认为,一个人要做得像个人样,就要遵守五伦,五伦是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佛法认为,一个人要做得像个人样,符合人的道德标准,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关于十善的内容,下文要进行具体的介绍。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为,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地做人,来生才有资格继续做人。如果这一生你已经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来生就不能再做人了。就像一个人考上大学,在大学里不好好地读书,考试分数不及格,就会被学校勒令退学。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8-17

行善改命要有恒心、耐心,方有大验

确信因果,净舍无疑,福应有自

寄梦续录一书中记载:

湖州有位孙邵先生,与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先生感情很好。袁先生曾经将【感应篇】、【功过格】等劝善的书相赠。孙邵先生因而日日以善行自勉,可以说做到兢兢业业,不敢违背准绳的地步。

当他年纪四十多岁之时,当年辛辛苦苦参加拔贡考试而得到的县令职位,竟然因为不小心忤逆长官的意思,而落职回家,家境不再富裕。

有一天,自觉一生谨慎言行,从未作奸犯科,造作罪恶,居然还会落到如此平凡的地步,天理还有什么值得倚仗的地方呢?因此在愤恨不满的心境下,写了一首诗粘在城隍庙的柱子上,抒发心中的抑郁。

诗曰:
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予穷?
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过耳风。

过了几天,竟生病了。在病中昏愦时,梦见二位士卒来引他去见冥官,冥官对他说:
“你前生并未种福田,此生理本贫困。目前你所得到的福份,已是上天的厚赐,祖德的转移。何能埋怨呢?”

接著命旁边的官吏取来簿册给孙绍看。孙绍看了之后,发现生平所做的善恶诸事,纤毫未漏地记载其中。方知目前所享有的福份,都是本来没有而转增的。所有的顺适之境,都是原本危殆转赐平安的。

至此,方才相信报应一点也不差谬。冥官又告谕他说:

“砥砺自己的行为要做到善行周广的境地;做人要想到比自己命运更苦的人还很多。以后你要更加力行善德,不要懈怠,皈依佛门,听经闻法。千万不可以随便妄加猜测,认为神明不公,佛天不慈。否则必会招来天谴。”

说完用手一挥,孙邵先生就醒过来了。从此加倍修持自省,子孙果然富贵不绝,自己也活到八十多岁,亲见二个儿子当了大官。

一般学佛之人若是对因果之理诚信不移,则心中自可一片皓白、清明,对力行善德之事自然不会产生怀疑,而且会尽一切力去布施;清净一切心去忍辱、包容;去爱护、宽恕怨仇之众。不会在受到厄运之时,心生怀疑,自萌退心。

如此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积累善行,忍辱受屈之后,当然可以如同弓箭拉满了,就射出穿杨之箭一般,感得发福消灾之应。因此有的人在学佛行德之后心地开阔了,怨心消融了。有的人人际关系和悦起来了,六亲眷属转过来护持、赞叹他了。原本不顺的事业;贫蹇的财运通顺、富裕起来了。以前动辄得咎,荆天棘地的法缘也兴盛起来。甚至原本多病的身体,竟在不知不觉间变的健康,强壮起来了。 善智云:“忍耐行德的人必定成功。”的确!

这都是坚持金刚之智以长期行善、弘法的必然感应。如同走过冬寒的酷苦之后,自然重现春暖的生机。此等同修,内心对佛法,对恩师,对道场,无不生起说不出的感恩与喜悦,誓愿生生世世不离 恩师;不离佛法;不离道场。

反之,少部份的行者,由于宿福不厚,对因果之理未能深信,因此,一论行善总是悭吝不舍,无法尽力。每每扣除一切生活的开销后,才略微施布一些。深恐一布施出去,就吃亏贫穷,生活无寄了。所以虽然来往道场数十年,总计所施的功德,所行的善行,皆是食用之余,实在区区可数。不只无法招福,连个人的宿业也无法消除。因此修行数年,了无感应,转而怨恨神仙、佛菩萨不慈悲,怀疑天理并非昭彰,念念怨天罟地,再造无边的口业。一届大业来临,自然又是天瘠地贫,一身无托。可知:千劫的轮回与无边的贫困肇生于一念的怀疑。

其实,天地无私,唯德是亲,一点德善,自招一点福应。再者,万物尚且需要经过秋金之肃杀,冬水之寒藏,方能再萌春夏蓬勃的生机。修行若无舍尽一切以布施的大德,何能感招脱胎换骨的福份?万物尚且要经寒往暑来的更迭,方才转现生生不息的生命,人之行善也要欢心承受宿业的报应后,才有福乐的感生;何能期求速成的善感呢?

祈我大德深体此义,耐心行善,尽心布施,清心等待,宽心受苦受辱。持之以恒,上天与佛菩萨必不会辜负此一片冰心善意的。而且,只要能够全德全功,净舍无余,无不可以因为当下的清净而趋入圣域。何用千万劫来在经典、蒲团间悠悠忽忽,晃晃荡荡,无法解脱呢?(本文是转贴)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8-17

不需花钱可修的大福德

末学曾看过某大德著的《现代社会修积功德的十件善事》,也看过《介绍几种不花钱或花很少钱可以做到的大善事》等类似修积福德的文章,深受教益,努力实践。在劝人为善时,对方往往说,人家有钱,咱没钱,实际上修大福德不一定需要很多钱,也不是富人的专利,穷人一样可修大福报,有些甚至不需要钱,而贫穷正是修大福德的好时机,类似的文章都曾提到,只是没有加以强调,实际上修福完全以心量来衡量,关键是看发心,以发心是否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为标准,也就是纯是利人的心,利益众生的心,无私,无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福慧双修,修福很重要,是往生资粮之一,在修学中末学有些体会,觉得很重要,又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就能修习,说出来供养大家,还请有德行的同修指正。

第一是孝亲。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上净下空法师也多次提到孝亲尊师的重要性,并称为根基。可见孝亲的重要性。老法师讲到孝亲有三个层次:低等的是在经济上使父母生活无忧,现在这最低等级的有许多人都做不到,做不好;中等的是养父母的精神,使父母精神愉悦,开心,让父母吃得饱,穿得暖之外,诸如陪父母说话,让父母或同父母一起参加喜爱的活动,聚会、旅游、走亲戚,恭敬对待父母的亲朋好友等等;高等的是养父母之志,父母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努力实行,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努力做到,扩充父母的德行,古人所谓光宗耀祖。但这仍是世间之孝--小孝,出不了六道轮回。大孝要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乃真孝,彻底的大孝。当今社会不孝的人多,若有人在孝亲上下功夫,做得比一般人周到、圆满,能得大福报,若人不孝父母,而修庙拜佛做种种供养,没有功德,双亲就是佛菩萨,放着这么好修积福报的好机会我们不做,而向外求驰,错误了。家中就有佛菩萨,我们赶快回头,在家中广修供养,孝亲最神!

第二是戒邪淫。这方面各位大德说得很全面。我再重复一下:万恶淫为首,人从淫欲生,邪淫招致不如意眷属,淫人妻者,人淫其妻,报在妻女,家庭不睦。其他尚有种种不善果报,《法苑珠林》云:“佛言邪淫有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今人对感情出轨、婚外恋、一夜情等多抱持宽容态度,不以为然,实在是自毁前程,若有人坚持不邪淫,所谓难行能行,必种大福报种子。

第三是素食。所有的恶业中,杀业最重。素食就是戒杀,不与众生结怨仇,一日食素,则世上的杀业一日与我无关,何况肉类充满毒素和各类激素,带来种种疾病,比如痛风、心脏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等。蔬菜虽说现在也有农药和激素,比起动物性食品仍然要洁净得多,何况我们可以选择低毒、无污染的蔬菜食用。

若素食之外积极放生,则功德不可思议。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尤其对于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于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于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放生可选择的种类非常多,要常放,最好长期放,或许愿每月若干。又或许愿放生若干为一愿,不限时间,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愿后再又继续。象袁了凡许若干善愿以求某事达成一样。但要注意,若放生蛇类应给它回向后,嘱其不要被人看到,免得吓人。放生花钱可量力而为,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毛、五毛或三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可救不少物命,只要有恒心和信心,日久必获校验。

第四持戒。持戒就是守法,遵守社会道德、国家法律、单位规章制度,乃至一切行为准则。走到哪里,就遵守哪里的法律,行为规则,这很重要,持戒守法就是庄严自己,就是为大众做榜样,就是清净无染,若做种种布施修福,不过锦上添花,与持戒比起来,持戒的功德大。曾听过做一千件好事,不若与一人解怨类似的话,持戒是防非止恶,是内求,修种种布施供养是外求,求人不若求己。若学佛人受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可得60万世不愁吃穿的果报,来生可生天上,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中品中生。

第五常怀恭敬心。世法、佛法都从恭敬中来,一分恭敬得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恭敬。对好人、善人,要常常亲近、侍奉、学习,自然得利益;对坏人恶人恭敬,要远离,把他看作佛菩萨的化身来教化我们,不让我们蹈其覆辙,所谓敬而远之;对事恭敬,就是务求竭尽全力,尽善尽美,不留遗憾;对物恭敬,就是要珍惜、爱护、小心使用,惜物就是修福。

第六念佛、拜佛。佛的功德名号不可思议,念佛一声,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唐代善导和尚(弥陀化身,净土宗二祖)说,念佛,持名念佛,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救度末法时期众生的唯一法门,应以念佛为正业,他还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助行,唯有念佛法门一项是正行。”善导和尚领导大众以念佛为主。持名念佛是往生的正行,念佛成佛,不念佛纵修种种布施供养,不能成佛。每天要把念佛名号列在第一位,专念的时间至少要保证一小时以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最好。恭敬心拜佛可消业障,古人有拜佛开悟的,拜佛与念佛结合,动静相宜。

第七支持慈善、正知正见网站。网络成为当今最快捷的传播工具,在传播佛法、一切善的知见、正知见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网址告诉大众,感兴趣的就会得到法益,参加慈善点击,动动鼠标就能帮助许多人,若有专长,可参加网站建设,打字、校对、做网页、网管,提供优秀的文章、贴图,随喜赞叹网站建设者,把正知正见的文章下载供养大众看。对于那些接受捐助的慈善或正见网站,若有余钱可随份随力支持、随喜,参与其组织的放生、印经、救贫等活动,功德无量。

第八常发善愿、常常回向。心念的力量很大,我们今天所有的种种都是以前甚至多生多劫前发的愿所成就的,《百业经》就是专门谈发愿所得的果报,我们不要轻视发愿,不要轻视起心动念,无论善恶最后哪怕经历无数阿僧祇劫,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上。因此,发愿很重要,要常常发善愿,祝福自己和众生。

前不久看到一盘光碟《如何在生活中修积功德》,讲得非常好,就是教我们常常发善愿的,这位大德告诉我们,时时发善愿,处处发善愿,非常简单、容易,比如吃饭时,我们先看着米饭馒头把它们想象成阿弥陀佛的甘露,这样发愿:虚空法界众生与我是一体,我愿代众生吃下这个阿弥陀佛的甘露,愿虚空法界所有众生都能得到饱满、富足,身心舒泰,以此因缘种下成佛的种子,希望众生当生或尽未来际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洗手洗脸时这样发愿:这是阿弥陀佛的甘露水,能洗净我与众生身上所有的贪嗔痴三毒烦恼,我与众生都能获得清静、健康的身体,以此因缘种下成佛的种子,希望众生当生或尽未来际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刷牙时这样发愿:我与众生是一体,愿代众生刷牙,虚空法界众生都能获得清静的口腔、牙齿,除去贪嗔痴三毒烦恼,进而获得清静的语业、身业、意业,以此因缘种下成佛的种子,希望众生当生或尽未来际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喝水、喝酒时也这样发愿: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悲甘露,我带着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一起喝下,愿所有众生都能解除饥渴,获得饱满富足。甚至上厕所也要发善愿:我与众生是一体,我愿代众生将身体里的垃圾、废物、毒物排到虚空,愿我与众生都能得到清静健康的身体,进而清静身口意三业,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就是刮风下雨都可以发愿: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悲甘露水或观音菩萨的净瓶水,老天爷,您吹吧、下吧,愿你吹到每一个地方,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清静,解脱三毒烦恼。清洁工这样发愿:这个一个净土、佛国,我要把它扫干净,以此因缘愿一切走在这路上的人都能走上佛国。出租车司机这样发愿:我的出租车就是道场,愿每一个乘坐我车的人都能信佛念佛,种下成佛的种子。炒菜时这样发愿:愿虚空法界众生都能得到饱满、富足,愿将菜肴上供十方佛,中供诸圣贤,下济六道品,等施无差别。有人说我从事的是杀业,不要紧,比如厨师,这样发愿:对厨房、饭店里所有将被杀的、将被吃的、来吃的众生起一个悲心,心中默默给它们做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无论来吃的、被吃的,肯定都跟我有缘,我今生由于福报不好,功德不够,做此职业,今天我带着大家来皈依,度被吃的,度来吃的,带领大家都离苦得乐,以此因缘种下成佛的种子,永脱轮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随时随地发愿。发善愿,功德无量。

回向就是有一个目标和方向,时时事事向往之,系念之,容易达成,若不回向,就象漫无目的漂泊,随业流传,不容易聚集功德,因此要常常回向,可回向某一善愿早成,或回向给父母家亲眷属、冤家债主,如果象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修积功德的大德所说的常常替自己和众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究竟,最圆满。

第九忍辱。忍辱,可以平息内心嗔恨之火。《法华经》云:“如来衣者,柔和忍辱衣是。”“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以能忍之心对治所忍之境就能防止一切障碍恶业发生,就如同护身之衣,保护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听说过火烧功德林,就是说,不忍辱将毁坏功德。可见忍辱有大功德。《佛遗教经》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又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 。《法句经》云:“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集经》中曾提及菩萨修行忍辱波罗蜜有六种功德力:

一、能忍所骂,如空谷之应答从响,能得“如响平等智力”。
二、能忍所打,如明镜之印现众像,能得一镜像平等智力。
三、能忍所恼,视其为虚幻不实之物,能得“如幻平等智力” 。
四、能忍所瞋,能得“内清净平等智力”。
五、能忍八法,能得“世法清净平等智力” 。
六、烦恼不染,能得“集因缘平等智力”。

忍辱是自利利他的善行,在成就学业、事业、道业的过程中,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就能拥有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法的护身衣!

第十时时忏悔。忏悔的法水可以洗去贪嗔痴三毒烦恼,就象杯子脏了,用忏悔的法水洗涤干净。凡夫常常犯错,错能改,归于无,忏悔改过,善莫大焉,关于忏悔改过,可参考《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告诫子孙的方法,从心上改,从事象上改,请亲朋提醒等等,发觉自己做错了、想错了、说错了,立刻忏悔,能够到当事人面前忏悔、痛哭流涕最好,若不能,可在佛前忏悔,忏悔过后不再犯,不二过,才是真忏悔。若发觉别人做错了、说错了,也可替其忏悔:阿弥陀佛,(佛菩萨等名号)他没有学佛,不懂因果道理,我替他忏悔,可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念佛回向给他。那么,无论我错还是别人错,都一样可以修福。

其他的还有劝人为善,随喜功德,赞叹别人的功德,布施自己的体力、智力,比如口传、书写、在网络上发表传播佛法、善法,治病救人的药方、偏方等等布施座位床屋,例如乘公交车主动让出座位,常常微笑,以慈眼看视众生,以温言软词同众生说话,等等不一而足,常常力行,必有神效。(本文是转贴)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8-17

改命若要显奇迹,须在心田勤耕耘

——改善命运的根本在于修心

释昌臻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圣也由他。”说明“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正如种地一样,种什么得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结福果,种恶因结苦果。

什么叫命运?命运指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等现象,就是业因果报的体现。本来我们这个身体就是由业报所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或:“业报身。”一个人的相貌气质,贵贱、穷富、寿夭等属于“正报”及正受的果报体。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亲属子女及生活享受等属于“依报”,及依止的报土。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丰富圆满;正报无福,依报必定贫困恶劣。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业因”现世结的“果报”。

正如《涅盘经·矫陈品》所说:“恶报之报,如影随行;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知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别人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法从根本上揭示“命”和“相”的由来与原理,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命”和“相” 算不算都是一样;但佛教又不同于宿命论,认为因果律是活泼泼的,不是什么“铁板数”。所以,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业因)。”我们在受果报的同时,又不断在种业因,只要改变“业因”就可以转变“果报”;而转变的关键又在于“心地”。所谓“业由心造”、“业由心转”;“相随心转”“命自己立”的道理。

正是“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心法念处经》)古德偈语说:“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儒家也认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得好:“人与器皿不同,如笔只能是笔,剑不能变琴。所以它们存在和毁灭时间的长短,是有一定的。人便不一样,因为有的人,昨天还是盗跖,今天可成为大舜;他的吉凶祸福,也便随着改变。很难说得定。”宋代隐士陈抟(希夷)的《心相篇》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结尾说:“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之,祸转为福。”这些都说明;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惟人自召。归根到底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古代流传的一首《心地与命运之歌》;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于此诗,深为赞赏,尝书写赠人,并说:“此诗于心命二义,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当代高僧星云大师,也高度评价此诗,劝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恶业,广种善缘,培植福德。那么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此诗前八句,把心地与命运的关系,概括为四种不同的情况。后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随心转”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后指出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命运问题?

目前,社会上一般人都相信命运,有的人时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签、问卜,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有的人到处跑寺庙,挂红放炮,烧香拜佛,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官升三级,腰缠百万,却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种的什么业因?是否能够获得这种果报呢?这种人都是舍本逐末,不遵循佛陀的教诲,不修省内心,不从自己心田上去下种、耕耘,却向外弛求,想获得福果,获得好的命运是绝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的人,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执戒修行,以三归五戒、净化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众生。最后达到心不随境,心能转境的地步。如果命运不好,应该反求诸己,忏悔今生或前世的罪业,虚心改过迁善,决不怨天尤人。这样恶业日消,善缘日增,冥冥中常蒙护持,自能转祸为福,获致吉祥。如果命运美好,更当布施培福,广种善因,自然福泽绵长。但应当知道,富贵荣华,转眼成空,梦幻泡影,不堪留恋。这样泰然处之,不为物累,任运逍遥安详自适。真要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这是作为佛弟子对命运问题应持的态度。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8-17

如何改善自己的命运??

文珠法师

  我们皈三宝,坚定信仰,尽形寿修学佛法,一定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但何谓命运,是谁主宰人的命运,又应该如何去改善命运,现在让我们站在佛教的立场,作深入的探讨。

  一、命运的意义

  命是生命,指自然趋势的生活机能,是人力不可能左右的谓之命。运是运动、运行,是一种自动转移,运行不息的力量。合言之,凡有生命的事物,无不从自然运行的动态中生长,也在自然的动态中消逝,谓之命运。例如,春天百花开,秋天黄叶落,寒暑迁流,四季交替,是物的生命运行;生老病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轮回不息,是众生生命的运行。

  例如:人由幼年而童年,而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不断推进,岁月不停,就是生命运行的旅程。人在生命自然运行的旅程中,有的一生坎坷,满途荆棘;有的平步青云,一帆风顺。有人富可敌国;有人贫无立锥。有人仪表端庄,美丽可爱;有人容貌丑陋,五官残缺。有人健康长寿,百病不侵;有人恶疾缠身,或英年早丧。有人聪明伶俐,才智惊人;有人呆头呆脑,笨拙可怜。有人自小生在富贵家,享受如意;有人自出娘胎,饱受饥寒折磨。同是生命,一般运行,但其际遇苦乐不等,祸福悬殊,是谁的主使?又是谁在安排?因此,有人以为冥冥中有一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操纵人生的命运,其实,安排命运、主宰祸福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二、命运的主宰

  因为众生心念,飘忽不定,时而思善,时而思恶,策动身口的语言行动,便形成一种或善或恶的惯性,贮藏在自己八识心田中,作为一种引生未来生命的力量,佛教名之为业力种子。当因缘聚会时,此业力种子自然引生或苦或乐的果报体,同时也注定一生或苦或乐的运程,此即是俗语所谓:命中注定。譬喻大地,含藏花草树木的种子,春天来了,自然萌芽,开花,结果一样。又等如电脑,能贮藏一切资料;电脑依靠资料,用一定方式操作;众生凭借业力种子,依据一定的因果法则,营造众生的命运。由于业力种子有善恶,故人的命运有好丑。又业种子有共业与不共业的分别,故人的遭遇,运程各异。不共业是指人个别单独行动的结果;共业是由社会群众共同操作而形成。我们的世界,是否美好,社会是否幸福,皆由众生共业使然。至于同在一国,或在同一制度的社会生存,甚至同一家庭环境长大的兄弟姊妹,各人的成就与感受都不一样,这完全是由人个别所作或善或恶的业种子决定。

  业报差别经言:一切众生系于业,随业自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法华经说:善恶业缘,受报好丑。所以众生的生命,是高贵或下贱,众生的享受,是上等或低级,皆是由自己的业力安排。业力能将各人身心活动的善恶行为所应得的代价,很公平分配给各人自己享受。故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人可能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也可能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人间贫富贵贱,福禄寿夭,智愚得失,皆由自己一手做成,甚至上天堂,落地狱,六道升沉,生死轮回,皆唯心所现。

  华严经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正法念处经:‘心能造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果报。’可知心念是支配人间祸福的主要力量,亦是人行为的决策者,我们欲想改善命运,首先要改善自己的心念。

  三、命运的改善

  欲想改善自巳的命运,可从三方面进行:

  一、改善心念

  人的心念,喜怒无常,爱恶不一,喜爱时,良善如天使;憎恶心生,则恶毒如魔鬼。天使令人幸福,魔鬼给人制造恶运。故改善命运,第一秘诀,就是要注意自己心念,时刻检讨自己,每天有多少善念,又有多少恶念,知其善而精进,知其恶而不为,努力止恶,积极行善,自然转祸为福,变苦为乐。

  古人言: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成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成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好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所谓修心,即修改心中贪嗔痴种种心理毛病。因为众生自从无始时来,迷失真心,愚痴闇蔽,贪嗔炽盛,顺境则贪,逆境则嗔,作诸恶业,流转生死,六道升沉,苦多于乐。若能修学佛法,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慈悲对治嗔恨,以智慧对治愚痴,彻底取消心理毛病,转移贪心、嗔心、痴心成为不贪、不嗔、不痴三种善根,自然可以改善自己的运程。

  人因贪心,往往不满现实,时刻追求财富,贪不得时必争,争必乱,小则制造社会混乱,大则策动世界战争;结果,给自己制造多灾多难的命运。若能学佛,以布施心对治悭贪,远离五欲过患,不致因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而互相斗争,互相残杀,反而从善如流,热心公益,爱人如已,愿意与人分享自己所有,用自己的财力,物力,智力,体力帮助别人,随时随地,以平等心,恭敬心,欢喜心而行布施,解救民生艰苦,促进社会福利,随喜他人功德,改善人际关系,自己的命运,亦随之而改善。

  从前中国清朝,金陵鸡鸣寺的杂役李庆善,少壮时,以贩卖鸡鸭为业,中年妻丧子亡,悲伤之余,顿悟孤苦之报,来自杀生罪孽,立即结束营业,得银二百两,投向鸡鸣寺当杂役,挑水坎柴、勤劳忍苦,以忏悔业障。鸡鸣寺历史悠久,正梁腐蚀,亟需重建。无奈需金颇钜,住持无力修茸。一日,当地富商周、邵二人来寺拜佛,问住持印空法师,何不重修大殿?师言:早有此意,奈欠金钱,时适李庆善奉茶至,闻言即说:师父若重修大殿,我愿意捐银二百两。周、邵二人,碍于面子亦言:‘李挑夫能捐银二百两,我们亦奉陪。’李随即入宿舍,取出仅有蓄积二百两银,奉上住持,翌日周、邵二人,亦将银两奉上,住持立刻开工,重建佛殿,金碧辉煌,焕然一新。

  数日后,李庆善不慎堕溪水中溺毙,住持将其遗体火葬,骨灰存磁瓶置佛殿旁,以记其倡建之功。二十四年后,有一新任巡抚名韩琼林,微服入寺游览,住持见其器宇不凡,请坐献茶。韩言:昨梦观音菩萨说:‘此寺与我有宿缘,故特来见访。’住持导其参观新建楼房,所过之处,似曾相识,见寺中僧人,甚觉面善。至殿旁骨灰塔处,问是何物?住持将李庆善故事为之详说。李庆善死时,即巡抚生日,疑李是其前生,晚留宿寺中,再梦见观音菩萨告其往事。醒后深信因果,努力布施修福,断案谨慎,办事公正廉明,用刑甚宽。结果,子孙满堂,年享八十,无疾而终。这就是舍财布施的善因善果。

  人因嗔心,仇恨敌对,不喜他善,不耐他荣,又因利害冲突,是非蜂起,刀枪相见,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致使人间充满杀机,人的生命财产备受威胁。若能学佛,运用慈悲心对治人心的嗔恨,使人内心平静,远离忿怒、仇恨敌对种种过失,不因嗔恨而残杀无辜,不因忿怒而虐待生物,反而慈悲、容忍、宽恕,处处为人着想,在在劝人行善,尽已所能,拔他人苦,与他人乐,建立友谊,促进亲善,使社会安宁,世界和平。自己的命运,就可以摆脱人为灾害,转入欢乐的运程。

  人因痴心,不明真理,不尚正义,不知因果,仅凭情绪冲动,胡作非为,导人于迷信,陷人于邪见,人间苦恼,随之而增。若能学佛,以智慧心对治内心愚痴,不信邪教,止息邪行,进而洗刷内在无明烦恼的积垢,使内心清净,不颠倒是非,不嫉贤妒能,不傲慢无礼,轻视他人,抬高自己;反而能?时刻关怀别人,关怀社会,以智慧剑,断我法二执,放下个人的利害得失,进而舍已为人,如是积福积德,自然使自己的运程,脱离苦因苦果,长养善根,运行于永生不灭,纯乐无苦,纯净无染的真理境界。

  综上可知,学佛的智慧、学佛的慈悲,实行布施,能彻底治疗人的贪嗔痴心病,改善人的心念,扭转人的恶运,所以仁王经说:‘治贪嗔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大智度论亦说:‘一切善法,从不贪,不嗔,不痴三善根起。’

  二、改善行为

  改善人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严持五戒。五戒即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戒杀生:即不杀害一切生物,因为有命尽贪生,不分人与畜。人爱护自己性命,岂可任意杀害其他生命。何况六道众生,可能是自己过去父母,六亲眷属,亦是未来诸佛,无论基于孝道,或恭敬三宝的原则,皆应戒杀放生。更何况杀生恶业,必招多病短命之报。因果经言:‘今生多病人,前身杀孽重。’我们欲想改善多病、或死于天灾人祸的恶运,一定要戒杀。不可因嗔恨而杀人,不可因贪图口腹之欲而屠杀生物。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不经营贩卖刀枪剑戟钓具鱼网之类的贸易。远离一切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仁慈爱物,保护一切生命,不止爱人如已,还要舍己为人,自然福报随身,走向健康长寿,平安如意的运程。

  从前有一个屠夫,以杀羊为业,姓金,人皆称为金屠夫。有一天,金屠夫捆着一头肥羊,正举刀要杀,刚巧文殊菩萨化身的戒禅师经过,待死羔羊,看见禅师,咩咩大叫,希望禅师救他。师对羊说:‘两脚不修,遭此活剥。’羊闻言:突然停止呼叫,闭目待死。金屠夫见状,顿悟因果报应之理,立即放下屠刀,归依佛门,乞戒师为之剃度,出家为僧,法名可化。自此,追随戒师学佛,颇有心得。

  一天向师告假,欲往天台山参拜石桥禅师。半途被一群强盗捆绑在树上,正要动手活剥其皮,盗首走来,命众人放他。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进,退回戒师处,将途中遇险事奉告。师言:‘不是老僧救汝,已还他八两。’原来及时出现之盗首,正是戒师化身。由此故事,知菩萨度生,权巧方便,更知杀生业报可畏。

  戒偷盗:即安份守已,不非份贪求,不苟取他人财物,不侵犯他人权益,不贪赃枉法,不走私漏税,不欺骗奸诈,不假公济私盗取公物,不眼见心谋,出言赞美,令人不得不馈赠自己;或凭借商职,受人不得不送之礼。凡是用不正当手段,所得非份财物,皆属偷盗。偷盗之罪,眼前要受法律裁判,死后要偿还债务,来生更招致贫穷困苦恶报。若能严持不偷盗戒,止息贪念,反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必可改善贫穷困苦的命运,转入财富日增、所求如意的运程。

  戒邪淫:古人说:‘万恶淫为首’。佛说:淫欲是生死根本,罪恶之源,故制出家弟子,绝对戒淫;身戒淫行,心戒淫念,身心清净,不得涉及男女私情。至于在家佛弟子,严戒邪淫,除夫妻正常关系,不得另搅婚外情,不得涉足歌舞妓馆,不得见色起心,不得非礼、强奸、或乱伦。因为邪淫是罪恶行为,有伤风化,侵犯人权,制造人间纠纷,导演家庭悲剧,产生社会问题儿童,眼前招惹官非,受人非议,来生更受妻女不贞,眷属不和之恶报。故佛制弟子,应严戒邪淫,不邪思,不邪行,自然善神拥护,妻女贞节,改变婚姻触礁,妻离子散的恶运,享受家庭幸福,维持人伦尊严。

  戒妄语:即言行端正,诚实可靠,不借词掩藉自己过失,不为名利而妄自夸大、自赞毁他。不因妒忌而挑拨离间,中伤破坏。不因嗔恨,而恶口粗口骂人。不因取悦于人而花言巧语。不为满足自己,而欺骗对方。尤其佛弟子,更不应为了名闻利养而妄言证圣,或说自己得神通,诳惑世人。当知妄语之罪,毁人信誉,破坏公关,导人迷信,死必堕落地狱受苦。罪毕为人,还要常受他人诽谤,语虽诚实,人不信受等恶报。楞严经言:‘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是以凡佛弟子,皆应戒大妄语,甚至见恶不传,闻过不宣,直接建立个人信誉,受人尊敬,保障自己安全;间接平息社会纷争,维持正常公关。自然可以改善是非口舌,或被人横加毁辱,恶言中伤种种恶运,渐入善名远播,人皆信服的佳境。

  戒饮酒:酒含刺激,能麻醉人心智,令人头脑不清醒而胡作妄为,害己害人。故佛制凡佛弟子,不得饮酒。四分律说酒有十过,三十六失。现代科学证明,饮酒,能引生各种疾病,损害健康。讲究卫生、爱惜前途的人,尚不饮酒,况佛弟子?佛在世时,有一伏龙比丘,已证阿罗汉果,神通自在,能降伏毒龙。一日乞得含有酒精食物,以致呕吐大作,醉卧于地,既失威仪,又受虫蚁欺负。佛因此制戒,凡佛弟子,不得饮酒。包括一切含有麻醉性食物,悉皆戒除,以保持情绪平衡,行为正常。自然改善因醉酒闯祸,招惹口舌是非种种恶运,获得平安进步,前程似锦的好运。

  人因内心充满贪、嗔、痴、种种毛病,加以外界物质诱惑,身作杀、盗、淫,口讲妄言、绮语、或两舌、恶口,致使身口意业都不善,每为自己制造多灾多难的恶劣命运,同时危害社会,破怀治安,给人间带来苦难与不幸。所以佛教弟子,必须受持五戒,奉行十善。如果人皆不杀,实行仁慈爱物;自可保障一切生命安全,社会何来残杀,谋杀,暗杀,奸杀种种罪恶行为?如果人皆不偷,实行重义轻利;自可保障他人财产安全,社会自然减少明抢暗偷,强夺巧取种种罪恶案件,必可维持社会秩序,保证安全,社会何来强盗与小偷?若人皆不邪淫,尚节守礼,必可保障婚姻安全,维持人伦道德,增进家庭幸福;社会何来强奸、通奸、乱伦等丧德败行?若人皆不妄语,诚实可靠,不奸诈,不欺骗,不妒忌馋谤,不挑拨离间,必可维持社会公关,保障互惠互利,互不侵犯的正常操作,何来是非口舌之争?若人皆不饮酒,提高理智,保持头脑清醒,不致荒废正业,危害社会,何来借酒行凶,或醉酒驾驶闯祸种种意外发生?由是可知,受持五戒,奉行十善,直接可以改善个人行为,净化身心,扭转恶运,渐入佳境;间接以防止社会罪恶,保障社区安全,促进社会繁荣,增进人间福乐。

  三、广修福慧

  若想彻底改善命运,除了改善心念,改善行为,严持五戒,奉行十善外,还要广修福慧。因为有福无慧,只是痴福,福尽还堕。反之,有慧无福,变成穷慧,难免贫穷困苦。所以古人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樱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传说:从前有两个出家人,师兄多闻佛法,持戒修慧,但不修福;师弟则勤劳忍苦,布施修福,但不持戒修慧。结果,师兄得证四果,因不修福,故很少人供养。师弟由于破戒堕落畜道,受大象身;但因修福,投生王宫,饮食丰足,常佩种种宝物装饰其身,以供国王坐骑。有一天,师兄出外化食,空钵而还,途见大象宝物严身,无限感慨的说:‘我不如你,你不及我。’因为他们各有所偏,虽证圣道,仍有遗憾。因此,我们学佛,不但要多闻佛法,增长智慧;还要布施修福。例如:我们实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教导众生,是修福;实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造福社会,利乐群众生是修福;实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修福。但在此同时,当广学般若,运用智慧来领导布施持戒等福行。将施等功德,迥向众生,回向佛道。如是以智行导福行,又以福行助智行。福慧双修,自利兼他,直至二利究竟,福慧具足,则何止改善恶运,还可取消烦恼,解脱生死,究竟离苦得乐,证得佛道无上而又永恒的福乐。是以广修福慧,该是彻底改善命运的无上法宝。

  四、广结善缘

  人与人之间,能和谐共处,亲善和睦,全靠缘份。人与人间,互怨互恨,互相斗争,甚至互相残杀,也是缘份。特别是家庭父子、夫妇、子女、亲戚朋友之间,是否关系良好,幸福快乐,更要讲缘份。缘份能令人幸福欢笑,缘份也能使人悲伤苦恼。因为缘份有善恶,善缘令人喜爱,互相关怀与照顾;恶缘令人憎恨,互相斗争,你死我活。所以说:夫妻是缘,是善缘,是恶缘,无缘不成夫妇;儿女是债,是讨债,是还债,无债不来。

  从前中国有个读书人,已经考得秀才,人品极佳,个性良善,人皆喜爱,唯独家中妻子,与他死对头,终日吵吵闹闹,祸无宁日。其母信佛,知是恶缘所追,虔诚礼拜及称念观音菩萨圣号,求解释冤结。一天,有个和尚到秀才家化缘,刚巧秀才与父母皆外出,恶妇不得不出来奉茶。和尚喝了一口茶,随即向恶妇福面上一喷,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旁人担心恶妇不肯罢休,岂料恶妇,竟跪地叩首,忏悔,誓改过自新。自此恭敬公婆,体贴丈夫,变为一个贤良淑妇。

  当晚,秀才之母在梦中,有人告诉她,秀才前生是某寺和尚,夜间坐禅,常被一只老鼠跑出洞来搔扰,愤而将洞口封闭,鼠被困死洞中,由是结下恶缘,今生特来报复。若非观音菩萨解冤释结,秀才将被磨折而死……。所以我们要改善命运,就要改善人际关系,广结善缘,千万不可结下恶缘。

  如何广结善缘?例如,用金钱济人之急,解人之困,令人感激生欢喜心,是结善缘。用物质救济贫穷人,或供给父母师长,令生活安定,是结善缘。用知识学问教人,止恶行善,进德修业,是结善缘。用诚恳态度对人微笑,表示亲善,是结善缘。用体力行动,对父母师长,执役服劳,或义务协助一切人,是结善缘。用言语来赞美别人,随喜功德,或鼓励人向上,都是结善缘。从前,梁武帝与宝志禅师出外郊游,看见一个农夫在卖瓜。某甲走来,挑选好几个瓜,农夫偏不肯卖给他。后来某乙走来,农夫欢欢喜喜的卖给他。武帝问禅师:是何道理。师言:农夫前世,是个死犯,临行刑时,甲与乙都在场观看。某甲说:这家伙真该死!某乙却说:这人真可怜啊!因此,结下不同之缘,今生三个人又碰面,所以农夫见了某甲就嗔恨,不肯卖瓜给他,见了某乙却非常欢喜。由此可知,我们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意念,都与人结下不解之缘。我们要广结善缘,除了用平等心、恭敬心、来布施结缘外,还要时刻检讨自己的语言,行为,及心念,是否对人亲善。如果我们在在处处,时时刻刻都能运用财力、物力、智力、体力以及语言、行动来与人广结善缘,改善人际关系,别人一定喜欢你,而你的命运亦随之改善。因此,佛陀教人,未成佛道,先结善缘。

  从前,有位禅师,道行高深,名噪一时,人皆景仰。有个恶作剧的青年,捉了一只小乌,握在手中,走来问禅师,禅师呀!你神通广大,但你现在能知道我手中的小乌,是死的,还是活的呢?禅师心想,若说是死的,这只小乌明明是活的;若说是活的,只要这青年用力一握,就会变成死乌。结果,聪明的禅师说:他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并乘其不注意,用力一拍青年人肩膊,手一松,小乌飞去了。同样,人的命运,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一念之善上天堂,一念之恶落地狱,天堂地狱,痛苦与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孔子说:吾欲仁,斯仁至矣!佛经说一切唯心造。只要自己归依三宝,明白因果,相信命运可以改造,而运用布施心、慈悲心、智慧心,来治疗贪嗔痴等心理毛病,受持五戒,奉行十善,改善行为;广学般若,广种福田,广结善缘,一则去恶,一则修善,则善因善果,福报永远随伴自己,命运自然美好,前程一定光明远大!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8-17

如何改造命运??
 
作者:惟觉老和尚

  佛法常讲“福慧庄严”,福报来自于善法的薰修。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薰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多人在树下乘凉遮荫;相对的,如果大树没有了,众人也就失去了庇护。就家庭而言,家长没有福报,家庭就很苦,小孩要念书、做任何事都很艰难。公司也是一样,公司的负责人没有福德因缘,这个公司就很难发展,员工也很苦。相反的,如果负责人有福,就能庇荫众多的员工;福报大,所庇荫的人就更多。

  中国人常说,福禄寿三星高照。福是福德、福报,禄是官职、位阶、月俸,寿是寿命长远;福禄寿都具足,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很有成就;否则,这一生都是坎坷,诸事不顺。

  中国人常说,福禄寿三星高照。禄就是官位、爵位、职位,有官位的人就称为有禄位,执事便是一种禄位。福是生活的经济能力,生活所享用的种种都是福报。寿,寿命要长远,身体要健康,这就属于寿。福禄寿齐全,能有这三样就很欢喜了。现代的人觉得福禄寿还不够,还要加一个喜,要多生贵子才是喜,都是在欢喜当中也是喜,能双喜临门就更喜。而这些都要靠我们平常努力,因为这是一种果报。人人都欢喜这种果报,可是多数人只知道在果上去祈求,而不知道在因当中去努力。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看到不好的环境、坏的果报,只想赶快逃避,希望得到一切好的事情。菩萨则不然,菩萨知道遇到好事情是过去种的因,现在更要在好境界当中加倍努力;遇到困难、遇到坏的事情,也是过去所种的恶因,就要惭愧、忏悔,面对现实去突破,这就是菩萨的智慧。如果每一个人都愿意从因当中去努力,未来一定可以达到福禄寿喜,成就好的果报。

  佛法讲,不但要修福德,还要修智慧。一般人会认为有吃、有住、有玩就够了,为什么还要修智慧?智慧就是正知正见,假使有福报却没有智慧,就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福报、累积福德,福上增福。社会上也有一些很富有、却缺乏智慧的人,他们以放纵的方式在享用福报,拚命地追求,甚至于造业、犯法。事实上,就算是逃避了法律,侥幸得到了财富,最后还是没有好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非常重要。有钱时,知道运用钱财修善法,去培福、造福,不断地累积福德资粮;有权势,就要会用权,以权势造福社会、利益大众,这就是修善积福。反之,如果运用权利胡作非为,就是在造恶业。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一方面要修善法,广集福德因缘;二方面要修智慧,知道明辨是非。掌握住这两个原则,人生就会越走越光明,越来越有福报。如果不知广积福德,也没有智慧分辨对错,一定会遇到许多障碍。无论从历史人物的遭遇,或是社会上种种现象,都是如此。佛法是人生的真理,依照这个真理去做,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如果违背这个真理,到处造作恶业,最后终会自食恶果。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佛法不但是真理,而且是真理当中的真理。生命是无穷尽的,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这一生的努力不仅造福这一生,还有来生、还有生生世世。如果认为人只有这一生,就显得鼠目寸光,浅视短见。

  佛的智慧广大圆满,洞悉一切因缘;能观察到过去、现在、未来。人人都有佛性,所以,要有佛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深入佛法,从生活上实践佛法的道理,必定能有所成就。

  了解佛法后就知道,人有过去、现在、未来。在无限的时间当中,我们的生命是很长的,有这种认知的人绝对不会自寻短见,因为知道人并非死了即一了百了。而且,生命的空间也很广大;佛经里面讲,东西南北上下、十方世界,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生命的时间、空间是如此延伸和广大,能够体悟到生命的无量,心就能得到自在。

  佛法讲人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明白此理,便能体会生命中时间与空间的无量、广大。一般人不了解,去看相、算命,推算今年流年不利,东方不能去、南方不能去、北方不能去,生存的空间越缩越小。佛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朝着修福、修慧的方向和去努力,福德和智慧具足,就有无穷尽的时间、空间可发展。

  有的人对这个道理半信半疑,或者根本就不相信,以为人死了就没有未来。有这种观念的人,只看到现在,看不到未来,目光短浅,因此心量也就越来越狭小。要扩大心量,就必须要从知见上来端正,胸襟广大,人缘才会广大,事业才会扩大。

  人的福报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不会短命,也不会遭难。如报纸上曾刊登,在一次大型空难前,有一个人本要搭乘这班飞机,但是他的名字排不上去,这个人再去争取坐这班飞机,结果航空公司安排他坐另外的小飞机到目的地,当时这个人心里觉得不舒服,但只能无奈接受。不久后传出空难的消息,他才知道自己很幸运,没有搭上这班死亡的飞机。一般人会认为这是巧合,其实在佛法来讲,这个世界上的点点滴滴、所有一切,都在因缘果报中,依此道理慢慢去观察,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佛法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个世界,一切法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修善法就是善因,善法成就,就是善业,善业成就,一定得到福报,因缘果报的道理是绝对的。就佛法来讲,修善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一般人喜欢找人改命、改方位、改风水,其实一切皆有因缘果报,想靠他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作法便流于糊涂、颠倒。想要改变命运就要从修善法做起。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军曹斌去攻打四川宜滨县,临行前,陈抟仙人告诉曹斌:元帅你是中年得志,但是晚年不好,你可以多做一些善事改变命运。曹斌到了宜滨县之后,打了胜仗,城里的百姓、士兵全都投降。当时曹斌的参谋建议,关起城门,将所有的百姓、军人都集中在城里,然后放火烧城,以绝后患。曹斌想起陈抟仙人的劝告,不但没有放火烧城,还下了一道命令:城里百姓的生命财产,所有士兵不能夺取一分一毫。对于战俘,不可以损伤、不可以杀害;战俘如果愿意留在宜滨,划分田地供其开垦;想要回自己家乡的,就发放路费,让他回家。这个政策颁布下来,所有宜滨的人对曹斌大元帅都十分感激。

  当时,宜滨县的百姓为了纪念曹斌,建了曹公庙来感念他的恩德。等到曹斌带领军队回到朝廷后,又碰到陈抟仙人,陈抟仙人一看他就说:“大元帅,你的相变了,晚年的运一定很好,将来一定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的命运有这么大的改变,想必是做了很大的善事。”后来,曹斌果然官居高品,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他活到九十多岁,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都为国家立下功劳,可说是子孙腾达。

  曹斌把屠城转为善法,保住黎民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为他们安顿好生活,减少了社会的乱源,这就是修善法。佛法中提到,公事门中好修行。一个平民百姓修行,影响的是一个小范围;如果是一位公司里的董事长,乃至于是镇长、县长、一国的总统,愿意发心积善修德,利益的人就更多。这样不仅是发展了事业,同时也累积了善法功德;能多修善积福,必定是功不唐捐。

  历史上有很多修善改变命运的记载,证明人能够修善积福,一定是功不唐捐。

  佛法中提到,修善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积极的修善法是开源,消极的修善就是惜福、节流。惜就是爱惜,譬如一个人有五百万台币,假使每天吃喝玩乐、追求现代享受,很快就会耗尽这些钱财,以后的岁月为了维持生活,可能就会衍生种种问题。但是,如果能够节流、节省花费,这五百万就可以用很久。

  人的福禄寿是过去的努力,过去种因,现在受果;这一生能享用一百万、五百万、一千万,是过去修善积福累积下来,那是与生俱来,一般人说先天所带来的。所以,要改变命运,要靠自己现在的努力,才能改变未来的果报。如果不知努力,这一生只能随着因缘果报流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就要从惜福、修福做起。

  累积福德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节流是日常所需尽量不浪费,开源是要积极修善法,就能有好的助缘。而上班族要怎么做才能修福德?举例来说,公家的东西就要用于公务,大部份人会忽略公司团体的电话,无论是公事、私事都使用,这就错了;谈论公事,是正当的,不会减损自己的福报,如果假公济私、讲私人的事,就是在耗损自己的福报,因为这在无形中犯了偷盗戒,盗用公家的时间、用具、电话费及其他资源。佛经讲,偷盗的果报是将来贫穷下贱;打电话是一件小事,一通电话没有多少钱,但是日积月累就很可观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修福、修德的机缘,注意自己的行为,不浪费公帑,就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积自己的福德。

  又如,上班工作的时间,假设是八小时,这八小时是否认真做事?有没有挪用部分时间办私事?有没有迟到、早退?时时反省对工作是否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就是布施了个人的时间、体力、智慧给公司,这些都是自己所修的福报。

  惜福,就是爱惜自己的福报;修福,就是开创自己的资源。明白这个道理,在做人做事上就找到了方向,日常生活能够落实,任何地方都是道场、都是佛法、都能修行。

  佛法是不看相、也不算命,但是“相”与佛法也有关系。譬如说佛有三十二相,佛陀的相好,是过去修善积福成就的果报;一般人只要有其中一相,福德因缘一定非常俱足。佛的鼻相庄严,鼻高且直,有许多人为了让自己的鼻子高挺,去开刀动手术、去隆鼻,虽然也鼻相庄严,可是那是人为的,不是修善修出来的;也有人喜欢割双眼皮、整容,用种种人为的方法改变外观,但因为不是自然福德成就的,就有许多副作用。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修善法得来的,所谓相由心生,佛陀不但相好庄严,而且福慧具足。一般人重视相貌,只图表面好看;仔细观察,有些人相貌很好,这一生却不一定有福报,烦恼也很多,这是因为心中没有善法,平时未能广修福慧;即使相貌美好,也没有福报可以享用。所以,人生必须修善才能改变命运。

  佛法告诉我们一方面要修善,二方面要检讨、反省,使自心清净、慈悲、柔软,即便相貌不好,但是具有亲切、和蔼、高贵的气质,也会成就好的助缘,这要靠我们自己努力,从内心改变自己。

  相是过去的业因所成就,从相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福报;假使过去没有修,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不但能改变命运、福报,也能改变相貌。

  在历史上有三个人纵理纹入口,分别是邓通、周亚夫与裴度,照理说这三个人都应该饿死,可是前面两个人饿死,裴度并没有饿死。

  汉朝的邓通,官居上大夫,经常随伺在汉文帝旁边。邓通是个佞臣,专门讨好汉文帝,很受皇帝宠幸。某天,一位相士告诉邓通:“您的纵理纹入口,将来会因贫穷饥饿而死。”邓通就跟汉文帝报告此事,汉文帝回答:“饿不饿死的权利在我,我让你富贵你就富贵,我让你饿死你就饿死。”于是,汉文帝将四川的铜山封赏给邓通。这座山出产铜矿,邓通就用铜来铸钱、流通,可以说是富甲天下。

  汉文帝驾崩以后,他的儿子汉景帝继位,汉景帝知道邓通是个奸臣,所以登基后颁布了只有国家才能铸造钱币的法令,以邓通造铜钱中饱私囊,触犯国法的罪名,没收邓通所有财产,免去官职,将其关进监牢,而且不供给三餐,邓通就活活被饿死了。

  第二个是周亚夫,他是很有才能的一个大臣,当时皇帝忌妒他的名望与才德,甚至担心他将来会篡夺皇位,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关到监牢,不久,周亚夫即因绝食而死。

  唐朝有一位宰相叫裴度。当年,正准备考进士时,遇到一位相士对他说:“你纵理纹入口,不用去考了,一定考不上的,即便考取了,将来也是会饿死。”裴度深信佛法,相信一切都有因果。一天他到寺里去烧香、拜佛,拜完以后就到凉亭休息。看到凉亭的石桌上有一条玉带,这条玉带非常名贵,应是朝中官员所佩带之物。裴度想,失主一定很焦急,就坐在凉亭里等失主。过了许久,有一位妇人哭哭啼啼的来到凉亭,慌张地四处寻找。裴度问妇人是否掉了什么东西?妇人回答:“我把一条玉带放在凉亭里,休息一阵子之后,因为忙着赶路,忘了玉带;走了十多里路才想起玉带还在凉亭,这条玉带对我和家人是很重要的!”原来这位妇人的先生在朝为官,被人诬告入狱,这条玉带可以平反冤狱,救一家五口人的生命。裴度听了缘由,确认妇人是失主,就把玉带还给妇人。

  几天后,裴度又巧遇那位相士,相士惊讶的说:“你的相完全改变了,一定是累积了许多阴德,将来必定福禄具足,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久,裴度进京考试,中了进士,后来果然官居宰相,年享上寿。由于一念慈悲,修善积褔,因而改变一生的命运。这就证明佛法所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

  命运要靠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有些人以为改变方位、风水或名字就可以改命。但是,如果这样就能改变命运,那么看相算命的人为什么不能改变他自己的命运?如果改个名字可以富贵,那么改名字的人早就富贵了。看相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经验,因为相随心转,面相能显现一个人的内心。所以,心念转变才是最重要。

  唐朝有一位圣僧一心禅师,懂得看相、算命,开悟以后曾讲过几句话:“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他讲,一个人的身高不代表富贵贫贱,反倒是一尺之面可以看出这一生的命运,但是三寸之鼻更能看出一生的富贵贫贱与寿命长短;而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心才是最重要,一个人念头的正、邪直接影响整个人生,左右自己的命运。

  明白这个道理,人生就找到一条光明大路。无论在公司、家庭、道场及任何生活场所,都可以本着修善积福及惜福这两个原则来做,福德越来越多,福上加福,始终是无有穷尽。

  人生除了修福,还要修智慧。有福报、有财富,如果不知妥善运用,花天酒地、吃喝玩乐,造作恶业,虽然有钱反而容易招致堕落。社会上有些宠物,主人每天抱着它,替它打扮、送它到美容院,生活得比一般人还优渥。但是,终究还是畜生道的众生,虽然前世修福报,却没有智慧辨别是非,因此造作恶业而堕落。所以,修福还要修慧,有智慧才能妥善运用福报,增长福德、避免堕落。

  智慧和知识不同,知识是透过学习得来,经过不断增加累积而成就,例如科技、天文、地理……等专业就是知识。而智慧是本具的,非从外得;时时检讨反省,看看心当中有没有过失?有没有贪心、嗔心、痴心、慢心?如果有就改正,慢慢转化自己的习气,使这念心像止水一样平静,像镜子一样没有尘垢,本具的智慧就会现前。

  心中有贪心、嗔心、痴心的烦恼就是尘垢,因为贪财、贪色、贪吃、贪睡、贪名,使这念心蒙尘,本具的智慧便无法彰显。不贪,并非什么都不要,而是取用本分该得的,譬如每月的薪水是辛勤努力所得,属于份内之财,便不是贪。相反的,巧取豪夺份外之财就是贪,这种钱即使得到了,将来也会从其它地方失去。因果通三世,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想要富贵、功名利禄,一定要从因上去努力;因,没有别的,就是惜福、修福。

  人必须要有福报;有福德的人,赚来的钱什么人也偷不走。没有福德,即使很会赚钱,什么也保不住。人的福德不同,看到外面的境界也不一样。佛经里记载,有两个朋友经过一片山林,走在前面的人看到树上有一条蛇,就赶快逃开了。后面这个人看到的却是一串钱吊在树上;没有福德的人,连钱都看成是蛇。古德也讲:“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时节因缘具足,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时节因缘过去了,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因此,平时要广修福德与智慧,福慧具足,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智慧人人本具,心清净、平静就有高度的智慧。佛经中提到“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佛性就是我们的觉性,大众听法这念灵知灵觉的心性。假使这念觉性起了烦恼,做事情就会失去章法,看不清楚真实状况。所以,佛法强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念心清净,觉性彰显,就能产生智慧。

  做人做事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修福;一个是修慧。懂得明辨是非善恶,博学多闻,更要知道检讨反省,安心、静心、定心;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修慧。能够修福、修慧就是菩萨行,世间法即是出世法。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并非远在天上,亦不是在西方,更不是将来到那里去成佛才是佛法。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心念的观照。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指我们的心水;水面风平浪静,船就能平稳前进,顺利到达彼岸。如果有了风浪,波涛汹涌,船不仅无法平稳向前,甚而可能翻船,连生命都会丧失。心水也是如此;心存善念,口说好话,身行善事,这一生就能愈走愈光明,这就是“水能载舟”。相反地,心里总想投机钻营、走旁门左道、偷骗诈盗、乃至于用巧取豪夺等方式得到财富,这种心念一定是愈走愈黑暗,为自己带来灾难,这就是“水能覆舟”。

  因果是一种真理,这个世界上的点点滴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果报的呈现。因果是一种定则,不是迷信,不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无法离开这个原则。佛法所说的因缘果报,并不是要我们消极地坐在这里听天由命,而是一切要靠自己去努力,有因才有果,没有因地的努力,绝对达不到想要的果报。

  譬如在公司上班,不迟到、不早退,这就是因;每天工作都很努力、认真,这就是因;经常本着这样的因地去努力,将来的事业一定会很有发展,这就是有因有果。在念书的学生,不是等到考试时才拚命准备,而是在平时就要努力,不翘课、多复习、多听、多写、多记,能够从因中去努力,将来考试的成绩一定很好,此即因果相应。

  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失败也掌握在自己手中。佛法中提到,成菩萨、成魔是自己;生净土、到地狱也是自己,都是我们这一念心使然。体悟到这一念心,时时安住在正念、善念,就是一条光明的道路,依此而行,人生会愈来愈有福报与智慧,身体也会愈来愈健康。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指我们这念心。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是彼此依靠的关系;藉互助合作来达到富贵、成就因缘,所以彼此要知恩、感恩、报恩。现代有些人观念错误,为了追求功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利用、打击、自私自利,彼此障碍阻扰,因此引发许多纠纷、危难,这就是水能覆舟。我们把观念建立在互相依存、互相帮助,成就彼此的事业、功德,这就是水能载舟。有了正确的观念,人生就会充满希望,愈走愈光明,到那里都是净土,都能吉祥平安。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8-17

改命要改心

我们想要改善命运的人常常会读诵《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面说: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继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总结起来就是贪嗔痴慢、妄念)。。。。。。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

虽然文章这么说,我们有时还会疑惑,还会退步,自己思想里面认识得并不深刻,常常存有侥幸心理,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一、佛的金口宣说

为什么改命、修行必须要有一颗纯善之心?让我们看看世尊金口宣说是怎么样教导的:

1、《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云:“诸业心为本。”《华严经·净行品》:“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于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华严经》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2、《法句经 双要品》:“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佛说自爱经》:“佛说偈曰: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作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3、《楞严经》卷1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4、《五苦章句经》云:“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

5、《佛说骂意经》云:“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

6、《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例子:佛说心念恶也要受恶报 大藏经\本缘部\众经撰杂譬喻 :佛语目连。汝对欲至。目连言。我有神力超蹈须弥山。对若东来我便向西。若北来我当趣南。那得我耶。佛语目连。罪福自然不可得避。远飞不息乃堕山中。时有车辐老公。目连正堕其前。形状似鬼。老公谓是恶物。举车辐打之。即折其身。目连被痛甚羞懊恼。尽忘本识。佛哀念之授其威神。尔乃得自思惟还复本形。是[石*并]车辐老公。目连前世时父。目连与父诤。目连意中念言。挝杀此公骨折快也。是以得此罪殃。慎莫作不孝之罪。是以人生处世。不可不慎心口而孝养父母也。)

7、《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云:“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8、《佛说十善业道经》说: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9、《优婆塞戒经·业品》说:“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又说:“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少时修善。能灭无量恶业重罪。”“人修十善。亦复如是。须臾之功。能灭无量恶业重罪。

10、《大乘起信论》云:“以心生则种种法生,以心灭则种种法灭”。
《百法论》云:“一切法中,识用殊胜,推识为主,故首心法”。

11、《心法念处经》: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

12、《占察善恶业报经》: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刘居士说: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事情,一切境遇,都是由于适宜的缘具备了才有的,这个缘没有了,不具备了,果报也自然消失了。最重要的是后面的一句:业集随心,相现果起。我们聚集什么样的缘,什么样的果报能够实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我们的心决定的。我们的心念善就会聚集善的缘,成就善的果,如果我们心念恶,就会聚集恶的缘,成就恶的果。

现在我们所遇到的事情,都是各种各样的缘聚合而成的。而这个缘(您可以暂时理解为先决条件)是随我们的心念聚集的。善心则聚集善缘,结善果。所以我们的所有遭遇、境遇、苦乐,无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造作而得。邪淫的心念、行动、言语会聚集很多不好的果报。就是这个道理。

周家麟居士说:‘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是依的‘万法因缘生’的最高理论。世间万象的变化,都不出这项最高原理,是纯科学的,纯理性的,而没一毫迷信色彩,只是原理幽深,智慧力不到的人,难以体认罢了。所谓‘缘合故有’者,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万象,包括苦乐吉凶在内,皆是由于各种因缘会集才生起来的,因缘一旦不足,这一生起的现象,也就随着消失。那么再要追问一句,谁使这些因缘会集的呢?下文接着说:‘业集随心,相现果起’,这些因缘的会集,都是随着人心力的作用生起来的,由于心力的变动,于是形成了世间万象,各种善恶果报也就随之而起。这种生灭因果的变化,无论是如何奇妙难测,但它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就是‘常’‘真’。怎么说是‘常’‘真’呢?‘不失不坏,相应不差。’不失不坏就是‘常’,相应不差就是‘真’。不失是说业因永远不消失,不坏是说业果永远不损坏,因为心念一动,所种下的生灭种子,不论经过多久,只要一遇上缘,就马上起现行受果报,所以说不失不坏。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是一点都错不了的,所以说相应不差。从这里我们可进一步的推知,三世的境界,皆是由于心力的变现,照因果的真常法则进行,因此藉心力的感应所现出来的轮相,吉凶祸福,可以预先测知的。这种用木轮相占察善恶业报的方法,也就好比人用镜子来观察自己的面貌是美是丑的道理一样,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这就是地藏菩萨随着末世众生的根器,因其不能认识自己的宿根,以致多遇障缘,所立的一种特殊方便的方法,是我们应该认识明白,而且要感谢菩萨的。

所以说,改造命运的人不能只在行为上断恶修善,还要在心田里细心耕耘,使自己拥有一颗纯善的心。

二、改命原理--------个人心力+佛菩萨加持力消融、转化个人业力

1、清代彻悟禅师语:“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则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则能缚心。 
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 
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 

2、陈兵居士:心这个东西,在佛家看来是世间最为灵妙、最不可思议、力量最大的东西。业力虽大,虽不可思议,但不及心力之大,不及心力之不可思议。心,无形无相,却具有创造一切有奇妙能力,潜具诸多不可思议的功能、智慧。
与本性空相契合的智慧心,即是真实、绝对,超越时空,不生不灭,超越了因缘生灭的因果界,具有消融一切的巨大力量。

3、经典、佛号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观无量寿佛经》说临终人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观想佛的形相、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大悲心陀罗尼经》说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与众生虔诚敬仰心、忏悔心的因缘之结合。 

4、《圆觉经》云: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

5、《涅槃经·师子吼品》说:“当知作业有定得果,不定得果,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又说,“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转变乃至消灭已造业之恶报,唯依如实彻了业报真实本性的智慧,由依佛法修道。
《优婆塞戒经·业品》说:“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又说:“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

三、改命、修行先要改过、改心:贪嗔痴慢等诸妄念的危害极大

贪(贪求名利财色各种享受,迷恋不舍);嗔(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痴(邪见、不信因果)...

1、《仁王经》说:‘治贪嗔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

2、《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云:我昔所做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3、小乘阿含部的《过去现在因果经》云:汝今云何而欲攻伐。贪恚痴锁。缚诸众生。菩萨苦行。欲为解之。

4、《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凡夫愚人。以贪嗔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嗔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5、《天请问经》唐三藏法师玄奘 译:尔时彼天以妙伽他而请佛曰: 云何利刀剑?云何碜毒药?云何炽盛火?云何极重暗?
尔时世尊亦以伽他告彼天曰:粗言利刀剑,贪欲碜毒药,嗔恚炽盛火,无明极重暗。........
天复请曰:何者爱非宜?何者宜非爱?何者极热病?谁是大良医?
世尊告曰:诸欲爱非宜,解脱宜非爱,贪为极热病,佛是大良医。
天复请曰:谁能覆世间?世间谁所魅?谁令舍亲友?谁复障生天?
世尊告曰:无智覆世间,世间痴所魅,悭贪舍亲友,染着障生天。

6、《佛说解忧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鸿胪卿 传法大师臣法天承诏译:若人生贪爱,孰知贪火烧,如彼牦牛身,爱尾遭人杀。世人多迷醉,欲逃崄恶道,设尽方便心,不能免离苦。。。。。。
佛言:‘苾刍!如人眷属互相爱乐,以贪爱故,广造诸业,生死轮回,譬如野象陷泥坑中,无有出期。

7、《大智度论》亦说:‘一切善法,从不贪,不嗔,不痴三善根起。龙树菩萨也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贪嗔痴等,所生业是善。”...

8、《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 佛子。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受如是等百障法门。乃至百千障碍法门。何以故。佛子。我不见有一恶法出过菩萨一瞋恚心。佛子。是故菩萨摩诃萨。欲疾具足菩萨行者。应当修习十种正法。

9、《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如来赞叹品第六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利益存亡品第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

10、《四十二章经》云: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贪执炬自烧其手也

11、《渐备一切智德经》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诸凡夫所见颠倒。邪不能正唯念愚冥求无益事。心怀意忆游于尘劳。求恩爱网协于谀谄。心行虚伪悭嫉贪妒。志慕生死。周游往来。而抱三毒。淫怒痴垢轮转无际。兴于恚害心欻欻然炽。在颠倒业造行罪患。所有恩爱无明诸漏。常思在心缚其意识。展转三界苦恼之厄。。。。。。众生心迷。建立罪福。习淫怒痴。为三盖碍。堕在尘网。常自投己不便之地。

12、《法句经·爱欲品》云:“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生长出生死流转的苦果。
《法句譬喻经》:佛告长者:‘贪欲、嗔恚世之常病,愚痴无智患害之门,三界、五道由此堕渊,展转生死无央数劫,受苦万端由尚不悔,岂况愚人能得识此!贪欲之毒,灭身、灭族害及众生。

13、《法华经·方便品》云:“诸苦所困,贪欲为本。”

14、《佛说清净心经》云:所言清净心者。当知即是心解脱增语。慧解脱增语。由贪染污心不清净。由无明染污慧不清净 若诸苾刍断除贪染即得心解脱。断除无明即得慧解脱。

15、《圆觉经》云: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

附一对联:    处逆境 随恶缘 无嗔恚 业障尽消
       处顺境 随善缘 无贪痴 福慧全现

四、普劝诸位受持功过格-----修心培养正念下手处

此外,在《华严经净行品》里世尊就专门为我们开示了,平时应该怎样起心动念。如果我们善于用心,便能转变自我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人生,获得无穷的功德利益。末学还这样理解的,我们****学人,一句佛号,行住坐卧,绵绵密密,即是正念!

末学感觉功过格是一个很好的修行工具,就象一个模具,每一天检验一下自己,每一天塑造一下自己,天长日久,不做一个好人也不行啊。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离线崇山
发帖
317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55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8-17

参考妙音居士的新功过格:

前言

功过格,是我们每一个想改造命运之人在行持中不可或缺的“拐杖”。笔者在苦心搜集功过格中,总是感到古代和现代的功过格不是很适合我们初学者。没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也使笔者在好长一段时间下不了决心走上改造命运之路。在迷茫之中,突然在阅读《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发现,其实袁了凡先生与俞净意公就是制订功过格的绝佳蓝本,他们一个是代表“渐修”,一个是代表“顿进”,他们在两本著作中的行持其实就是代表两个层次的功过格,一个是想“锦上添花”,一个代表“绝地求生”,很符合现在求改造命运之人的心态。于是,笔者就结合《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改造命运的行持方法及《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以忠于原文为基础,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汇集功过格,以求抛砖引玉,对有心改造命运的学人们有所帮助。真心希望修学者能对此功过格提建议,以求更适应大众,同时恳请大家能广为传阅,以期得到更好的修改。如对本功过格有好的建议,请发电子邮件到fofa588@sohu.com 末学不胜感激。

功过格的三个层次:

一)、 日日思善  日日行善(期善日增恶日减,福日增灾日减。一日不行善,即一日无福可求)在“善恶掺杂”中求“善力精进”。
————此从事相上入手,以培养学人行善之能力为主,以改掉学人恶习毛病为辅。盖因行善比改过更容易,所以先培养学人行善之习惯,使行善由刻意之念转为人之自觉行为。学人在此阶段,一般是有求而行,很急于改造命运,也就很执着于功多少,过多少。一旦过大于功,很容易退心。所以此阶段,在功过格上一般是善事的功较多,恶事的过较少。此阶段也是共修会宗旨中的“因立命发善心、以善行息恶业”。此阶段的功过格体现在善之功略大于恶之过或善恶功过相当。

功:

(一) 敬爱存心:1、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晨起能以欢喜迎接美好一天,并自我勉励日行一善,晚上有总结反思,一善。受一横不嗔,任一谤不辩,受一逆耳言,免一应责人各三善。见人有忧,善为解慰,一善。人当顺利,常作拂逆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每此类妄想一生,均能作此想,每次一善。

(二) 严守戒行: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各百善。当欲染境守正不染,10善。每月的十斋日不行房事,二善。不义之财不取(如回扣、假公济私等),每百元一善。有财势可使不使,十功。

(三) 成人之美:慈善点击一次一善。赞一人善,掩一人恶,劝息一人争,各一善。

(四) 劝人为善:化一为非者改行、度一受戒弟子(有定课,发愿求生净土)各三十善。劝息一人讼,止传播人恶,各五善。劝养蚕渔人猎人屠人等人改业十善。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每百元一善。撰写一篇修学弘扬善法的心得、体会并公布使之得益于人,五善。阻人一为非事,一次一善。劝一人争,一善。

(五) 救人危急:白一人冤,五十善。还人遗物每百元为一善,不足百元亦以一善。无偿救一人重病十善,求轻疾五善。帮人一次忙,一善(大事自加)。救免一人军徒重罪五十善。代还债负每百元一善。

(六) 兴建大利:倡一善事利益一方,百善。

(七) 舍财作福:印经或作法布施每百元一善(每施一次不值百元亦为一善)。

(八) 护持正法:每诵一部经或做一次订课,一善。订课一个月未断,另加五善。拜佛拜经百拜,一善。佛号1000-5000一善,5000-10000二善,并以此推。持八关斋戒一天,二善。为国家人民父母亲友法界众生诵经拜佛,每次另加一善。见人毁坏三宝之物、毁谤三宝,给予劝戒,每次二善。

(九) 敬重尊长:逢年过节,逢生日等能用行动表示敬重父母师长,一次一善。

(十) 爱惜物命:见杀不食,闻杀不食,为已杀不食,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随缘放生一命每次一善,统一放生以放生的钱数计,即每百元一善,不足百元亦以百元计。十斋日素食一天一善。施一受饥动物食一次一善。

过:

存心类:1、每天晨起未能以欢喜迎接美好一天并自我勉励日行一善,晚上未有总结反思,一过。心中举恶意害人,一过。见人有忧伤生畅快,见人失名失利心生欢喜,见人富贵愿他贫贱,失意则怨天尤人,嗔一逆耳言,各三过。

与人类:见人忧惊不慰,助人为非一事各一过。暴弃五谷天物,一次一过。两舌离间一人,三过。造谤诬陷一人,三十过。摘发一人阴私,三十过。见一冤可白不白,五过。因公恃势乞索巧索人一切财物,每百元一过,不足百元以百元算。

戒行类:失一妇女节,百过。毁一人戒行,三十过。受蓄一失节妇(如暗娼),十过。醉犯一人一过。坠一胎,五十过。编纂一伤化词传,造一浑名歌谣,五过。赌博小赌一次一过,大赌一次五过。传播、自看淫秽物品一次一过。

伦常类:恶语对尊亲师长良儒,十过。教人不忠不孝大恶之事,五十过。

三宝类:讪谤一切正法经典,五过。毁坏一切正法经典,十过。

仁爱类:杀一细微湿化属命,一过。

二)、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一日避灾无力)在“善力精进”基础上求“善念永纯”、“无思无虑”,为日后的“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打基础。
————此从心地的初念下手,在行善已成为自己自觉之行动,不会很执着于功过多少时,则以改掉学人恶习为主。此时学人因已尝到改造命运的甜头,人生理念也由此升华,眼光不再拘于此世,而在很大程度上放眼于未来。那么很多恶习必须改掉,对于往生将有很大帮助。此阶段是共修会宗旨中的“以善法修净业、以人成促佛成”。此时需“举心动念,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 此阶段的功过格体现在善恶功过相当可善之功略小于恶之过。

...........

此阶段行持有如下感应: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即很繁杂之事突然很好解决)、或遇怨仇而回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等种种胜事。

三)、 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才动即觉,觉之即无”“恶心不动,过安从生”“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持咒念佛能“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直求“念头不动”。“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此从心念上的细念下手。这种境界我们难以揣测可知,仅能相信那是一种很殊胜的境界。

五、道证法师 说: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出讨厌憎恶的心念、电波,即使没说话、没行动,那种电波发出去(对方也能收到) ,也可以投射和行动,乃至能影响整个生活环境和世界。
  我们心中动一个念头,就有一个波动产生,仿佛触动湖水的一点,使有波纹涟漪遍及整个水面甚至湖底,水波荡漾出去,又会有一个反作用力,由四周返回来原点。一个心念的力,是遍及时空,不可思议的,心念的因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定循环无尽的。

  心念—电波—影相之「因果律」

  我们心中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仿佛操作电脑·按一个键·就出现某种功能、影相。这「按键」和「功能、影相」之间,是有一定规律的、这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果律」 。虽然「影相」是由电波能量幻现的「假相」 ,但因果律是存在的。

  心念,会投影出梦中的山水、人物和境界、剧情。

  心念,也会投影出醒时的山水、人事和世界。

  睡在同一张床上,每一个人梦中的境界都不同,住在同一屋中,每一个人感受的世界也都不同。在同一张床上,一个人梦见去参加宴会吃甜蜜的水果,很高兴;另一个人可能梦见坐飞机失事,吓一身冷汗,在同一屋中,甲可能专心拜佛很宁静喜悦:乙可能在屋角瞪蚂蚁很心烦,所以,同一时空,有人世界是佛,有人世界是蚂蚁。我们可能以为大家在同一世界,其实每个人当下所享受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象摄影,在同一个地点,每个人所拍摄的角度、取景不同,拍出来的相片,也就不同。大家心念发射的电波不同,人事的影相,也就大异其趣。

  心念决定命运

  一个美好快乐的心念,能产生仁慈和悦的言语,做出关怀、助人的行动,产生自乐、乐他,自度、度他的功能和影相,不但现在自己享受美好快乐的气氛,也投影出未来幸福光明的影相。一个贪婪、气愤的心念,会发动恶毒、恼人的语言,做出陷害、伤人的行动,产生自害、害他,自苦、苦他的作用和影响,不但现在自己陷于懊恼痛苦的泥沼,也会投射出未来黑暗逼恼的影相。

  学习打电脑——打好「宇宙人生立体电脑」

  现在,不学会打电脑,好象很落伍,然而却很少人学妥善发射自己心念的脑波,整个宇宙人生的大电脑也很少人懂得该学会好好来打,才能使自己人生的电脑立体大萤幕,能显现美好的影相;说实在话,佛是最先进,最懂得打「宇宙人生立体电脑」的先知先觉,他明白人生立体萤幕上,种种影相、剧情的电波来源,就是心念波:也知道打好心念波,影相就会好。

  佛说: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们换句比较现代的语言来体会——就是「宇宙人生大电脑」上一切影相,都是由心念的电波,投射显影(制造)出来的。人生萤幕的影片剧情,控制键就在我们的心。

  佛经上说:一念十法界。

  我们的心念电波,大分为十个不同的频道。发射一个念头出去,就决定十个频道中的哪一个频道,显现那频道的相应影像。

  自己观察,作实验

  我们可以自己做实验来体会:

  当我们心中很真诚尊敬喜欢某人时,就会发出敬悦的心电波,即使没说话、没行动,这种心念、电波一发出去,就会投射显影出一个更可敬可爱(他)的影相,使我们更欢喜尊敬。同时,自己也会因此种良善电波,变得可爱。
  而当我们心中很讨厌、反映出一个他更可恶、可憎的影相,来使自己更厌恶、不快乐。而自己也因为常发出这种黑暗的电波,变成一个令人不悦、可憎的人。

  修行——打好心头的「按键」

  修正消除不良电波

  假如,我们了解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明白「心念—影相」之间的电波关系,就能以心念来创造自己的世界。
  当我们能调好自己的心,发射出慈悲、光明的电波,就会显现相应美好的影相。
  象上例,我们本来讨厌某人,发射着憎恶的电波,如果,我们能降伏自己不好的心念,调柔自心,绝对不再打出憎恶、不满的电波,而代之以真正为他好,慈悲、善解、感恩、体谅的电波,则根据「电波—影相」的原理,下次见到他时,他所现的必然不会再是那么可憎的影相。如果我们的心念电波,打得够纯、够强,可能,他会显现前所未见的慈善影相。
  假如我们心头的一电脑按键一控制不好,常常乱按、错按,也就是对他的观感、心念,摇摆不定:——又有时善解、有时不满、憎恶,那么发出的电波也波动不定,时有干扰波,当然所现「他的影相」,也就时好时坏、时善时恶。
  所谓修行,也就之在学习打这宇宙人生的大电脑,学习打好心头的按键,控制念头的电波发射。因为电波一旦发射出去,就会显相,产生作用(有因果报应),除非我们懂得按对「抵消、消除」的按键(相当于忏悔),否则发射出去的电波,是很难收回的,以后「显相」,也是自己要领受(果报还自受)——好坏影片都得自己看,修行就是下心地功夫,也就是在心念发射的当下,能有觉照,控制得了。假如一觉察发射有误,能够马上消除、忏悔(抵消)清净。我们的心念电波,发射得越真诚、慈悲、纯净、强大,影相世界就越美好、清净、持久。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

  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

  了解这道理的人,就不会随便放纵自己动坏念头,或负面、黑暗的念头,因为动一个坏念头,就会发射一股电波能量,不但会返回自身,也会投影显现不良、黑暗的影相,使自己命运坎坷、前途黑暗。我们且先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是不是有很多负面的心念(光是「埋怨」这一念,就已是一股黑暗的电波了) 。有很多「好人」 ,因为自己做得好,就会觉得别人做得不好,心生不满,这「不满」就是一个不好的心念;又因为想做好,也就很怕做不好,这「怕」也是个阴暗的心念:或许因为自己很负责,所以心中常怪别人不够负责,这「怪」与「埋怨」都是负面的心念;或许自己很热心助人,所以也会怪别人,批评别人不热心、不助人,这「批评」也是一股嗔怪的黑暗波。我们仔细反省自己,常常会发现我们在「做好人、做好事」之中夹杂了很多黑暗的心念,发射了很多干扰波,这就是我们命运坎坷的重要因素。我们如果想拥有幸福的影相、美好的生活,必须要发射美好光明的心念波,才能如愿以偿,显影出美好光明的世界、人事。(本文是转贴)

地藏论坛:[url=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http://www.bskk.com/forumdisplay.php?fid=1[/url]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