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要改心
我们想要改善命运的人常常会读诵《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面说: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继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总结起来就是贪嗔痴慢、妄念)。。。。。。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
虽然文章这么说,我们有时还会疑惑,还会退步,自己思想里面认识得并不深刻,常常存有侥幸心理,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一、佛的金口宣说
为什么改命、修行必须要有一颗纯善之心?让我们看看世尊金口宣说是怎么样教导的:
1、《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云:“诸业心为本。”《华严经·净行品》:“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于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华严经》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2、《法句经 双要品》:“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佛说自爱经》:“佛说偈曰: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作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3、《楞严经》卷1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4、《五苦章句经》云:“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
5、《佛说骂意经》云:“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
6、《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例子:佛说心念恶也要受恶报 大藏经\本缘部\众经撰杂譬喻 :佛语目连。汝对欲至。目连言。我有神力超蹈须弥山。对若东来我便向西。若北来我当趣南。那得我耶。佛语目连。罪福自然不可得避。远飞不息乃堕山中。时有车辐老公。目连正堕其前。形状似鬼。老公谓是恶物。举车辐打之。即折其身。目连被痛甚羞懊恼。尽忘本识。佛哀念之授其威神。尔乃得自思惟还复本形。是[石*并]车辐老公。目连前世时父。目连与父诤。目连意中念言。挝杀此公骨折快也。是以得此罪殃。慎莫作不孝之罪。是以人生处世。不可不慎心口而孝养父母也。)
7、《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云:“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8、《佛说十善业道经》说: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9、《优婆塞戒经·业品》说:“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又说:“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少时修善。能灭无量恶业重罪。”“人修十善。亦复如是。须臾之功。能灭无量恶业重罪。
10、《大乘起信论》云:“以心生则种种法生,以心灭则种种法灭”。
《百法论》云:“一切法中,识用殊胜,推识为主,故首心法”。
11、《心法念处经》: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
12、《占察善恶业报经》: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刘居士说: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事情,一切境遇,都是由于适宜的缘具备了才有的,这个缘没有了,不具备了,果报也自然消失了。最重要的是后面的一句:业集随心,相现果起。我们聚集什么样的缘,什么样的果报能够实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我们的心决定的。我们的心念善就会聚集善的缘,成就善的果,如果我们心念恶,就会聚集恶的缘,成就恶的果。
现在我们所遇到的事情,都是各种各样的缘聚合而成的。而这个缘(您可以暂时理解为先决条件)是随我们的心念聚集的。善心则聚集善缘,结善果。所以我们的所有遭遇、境遇、苦乐,无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造作而得。邪淫的心念、行动、言语会聚集很多不好的果报。就是这个道理。
周家麟居士说:‘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是依的‘万法因缘生’的最高理论。世间万象的变化,都不出这项最高原理,是纯科学的,纯理性的,而没一毫迷信色彩,只是原理幽深,智慧力不到的人,难以体认罢了。所谓‘缘合故有’者,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万象,包括苦乐吉凶在内,皆是由于各种因缘会集才生起来的,因缘一旦不足,这一生起的现象,也就随着消失。那么再要追问一句,谁使这些因缘会集的呢?下文接着说:‘业集随心,相现果起’,这些因缘的会集,都是随着人心力的作用生起来的,由于心力的变动,于是形成了世间万象,各种善恶果报也就随之而起。这种生灭因果的变化,无论是如何奇妙难测,但它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就是‘常’‘真’。怎么说是‘常’‘真’呢?‘不失不坏,相应不差。’不失不坏就是‘常’,相应不差就是‘真’。不失是说业因永远不消失,不坏是说业果永远不损坏,因为心念一动,所种下的生灭种子,不论经过多久,只要一遇上缘,就马上起现行受果报,所以说不失不坏。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是一点都错不了的,所以说相应不差。从这里我们可进一步的推知,三世的境界,皆是由于心力的变现,照因果的真常法则进行,因此藉心力的感应所现出来的轮相,吉凶祸福,可以预先测知的。这种用木轮相占察善恶业报的方法,也就好比人用镜子来观察自己的面貌是美是丑的道理一样,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这就是地藏菩萨随着末世众生的根器,因其不能认识自己的宿根,以致多遇障缘,所立的一种特殊方便的方法,是我们应该认识明白,而且要感谢菩萨的。
所以说,改造命运的人不能只在行为上断恶修善,还要在心田里细心耕耘,使自己拥有一颗纯善的心。
二、改命原理--------个人心力+佛菩萨加持力消融、转化个人业力
1、清代彻悟禅师语:“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则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则能缚心。
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
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
2、陈兵居士:心这个东西,在佛家看来是世间最为灵妙、最不可思议、力量最大的东西。业力虽大,虽不可思议,但不及心力之大,不及心力之不可思议。心,无形无相,却具有创造一切有奇妙能力,潜具诸多不可思议的功能、智慧。
与本性空相契合的智慧心,即是真实、绝对,超越时空,不生不灭,超越了因缘生灭的因果界,具有消融一切的巨大力量。
3、经典、佛号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观无量寿佛经》说临终人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观想佛的形相、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大悲心陀罗尼经》说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与众生虔诚敬仰心、忏悔心的因缘之结合。
4、《圆觉经》云: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
5、《涅槃经·师子吼品》说:“当知作业有定得果,不定得果,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又说,“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转变乃至消灭已造业之恶报,唯依如实彻了业报真实本性的智慧,由依佛法修道。
《优婆塞戒经·业品》说:“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又说:“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
三、改命、修行先要改过、改心:贪嗔痴慢等诸妄念的危害极大
贪(贪求名利财色各种享受,迷恋不舍);嗔(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痴(邪见、不信因果)...
1、《仁王经》说:‘治贪嗔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
2、《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云:我昔所做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3、小乘阿含部的《过去现在因果经》云:汝今云何而欲攻伐。贪恚痴锁。缚诸众生。菩萨苦行。欲为解之。
4、《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凡夫愚人。以贪嗔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嗔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5、《天请问经》唐三藏法师玄奘 译:尔时彼天以妙伽他而请佛曰: 云何利刀剑?云何碜毒药?云何炽盛火?云何极重暗?
尔时世尊亦以伽他告彼天曰:粗言利刀剑,贪欲碜毒药,嗔恚炽盛火,无明极重暗。........
天复请曰:何者爱非宜?何者宜非爱?何者极热病?谁是大良医?
世尊告曰:诸欲爱非宜,解脱宜非爱,贪为极热病,佛是大良医。
天复请曰:谁能覆世间?世间谁所魅?谁令舍亲友?谁复障生天?
世尊告曰:无智覆世间,世间痴所魅,悭贪舍亲友,染着障生天。
6、《佛说解忧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鸿胪卿 传法大师臣法天承诏译:若人生贪爱,孰知贪火烧,如彼牦牛身,爱尾遭人杀。世人多迷醉,欲逃崄恶道,设尽方便心,不能免离苦。。。。。。
佛言:‘苾刍!如人眷属互相爱乐,以贪爱故,广造诸业,生死轮回,譬如野象陷泥坑中,无有出期。
7、《大智度论》亦说:‘一切善法,从不贪,不嗔,不痴三善根起。龙树菩萨也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贪嗔痴等,所生业是善。”...
8、《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 佛子。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受如是等百障法门。乃至百千障碍法门。何以故。佛子。我不见有一恶法出过菩萨一瞋恚心。佛子。是故菩萨摩诃萨。欲疾具足菩萨行者。应当修习十种正法。
9、《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如来赞叹品第六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利益存亡品第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
10、《四十二章经》云:佛言。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贪淫恚怒愚痴之毒。处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祸者。必有危殃。犹愚贪执炬自烧其手也
11、《渐备一切智德经》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诸凡夫所见颠倒。邪不能正唯念愚冥求无益事。心怀意忆游于尘劳。求恩爱网协于谀谄。心行虚伪悭嫉贪妒。志慕生死。周游往来。而抱三毒。淫怒痴垢轮转无际。兴于恚害心欻欻然炽。在颠倒业造行罪患。所有恩爱无明诸漏。常思在心缚其意识。展转三界苦恼之厄。。。。。。众生心迷。建立罪福。习淫怒痴。为三盖碍。堕在尘网。常自投己不便之地。
12、《法句经·爱欲品》云:“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生长出生死流转的苦果。
《法句譬喻经》:佛告长者:‘贪欲、嗔恚世之常病,愚痴无智患害之门,三界、五道由此堕渊,展转生死无央数劫,受苦万端由尚不悔,岂况愚人能得识此!贪欲之毒,灭身、灭族害及众生。
13、《法华经·方便品》云:“诸苦所困,贪欲为本。”
14、《佛说清净心经》云:所言清净心者。当知即是心解脱增语。慧解脱增语。由贪染污心不清净。由无明染污慧不清净 若诸苾刍断除贪染即得心解脱。断除无明即得慧解脱。
15、《圆觉经》云: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
附一对联: 处逆境 随恶缘 无嗔恚 业障尽消
处顺境 随善缘 无贪痴 福慧全现
四、普劝诸位受持功过格-----修心培养正念下手处
此外,在《华严经净行品》里世尊就专门为我们开示了,平时应该怎样起心动念。如果我们善于用心,便能转变自我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人生,获得无穷的功德利益。末学还这样理解的,我们****学人,一句佛号,行住坐卧,绵绵密密,即是正念!
末学感觉功过格是一个很好的修行工具,就象一个模具,每一天检验一下自己,每一天塑造一下自己,天长日久,不做一个好人也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