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虚与西派
李涵虚生平小传
西派初祖李涵虚,原名元植,字平权,四川乐山县人。生于清嘉庆丙寅年(1806)八月初四日寅时,升举于咸丰丙辰年(1856)五月初八日寅时。
李祖幼而颖悟,弱冠入邑痒生,年轻时善琴嗜酒,陶醉于诗词歌赋之中。因病赴峨嵋县休养,遇到孙教鸾(1504—1612)门人郑朴山,同居一寓,由其治病,并受入道口诀。后游峨嵋山,遇吕洞宾、张三丰于禅院,密受功诀。潜修数载,得成金丹,吕祖为之改名西月,字涵虚,一字团阳,又号长乙山人。又,徐颂尧《天乐集》记载:“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
清·黄熔纂《乐山县志》有“李平叔传”曰:“李平叔,字涵虚,乐邑诸生也,住凌云乡之李家河。……临终时与族人宴坐,联句结云;‘儿女英雄债,从今一笔勾。’吟毕偈曰:‘清风明月,才知是我’,溘然而逝。”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亦载:“山于咸丰丙辰(1856)正月,至长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许人。拜别后,师于本年五月初人寅时升举,异香满室者七日,本日卯时,现仙容于自流井(今四川自贡市)。飞升后,显迹甚多,不能尽述。”
西派源流
吕洞宾、张三丰分别为东华派、文始派之祖师,李涵虚既得两祖师之心传,又曾得孙教鸾门人郑朴山之入道口诀,从而创立其大江西派,可见其丹法内容包含之广,于先天、后天,及清修、双修,都作过辩证的申述,适合不同层次学人的选择与进修。因而其门徒甚众,传承很多。据我所熟悉的一系:李祖传吴天秩,吴再传柯葆真(怀经)、汪东亭(又号体真山人),汪氏又传魏尧(则之)、徐颂尧(号海印子,又称玄静居士)、蔡潜谷。
西派书日举要
西派道书颇丰,所惜者大多佚失。今据余查知,将主要之名目列举如下。
李涵虚著有《道窍谈》《三车秘旨》《九层炼心》《后天串述》《东来正义》《无根树注解》《清净经》等注解,共13种,并辑为总集,名《圆峤内篇》,盖与东祖陆潜虚之《方壶外史》相对峙而取名。一般多认为该集已佚失,但据余考证,实为各家选刻翻印后分立名目、割裂全集而已,并未亡佚。李祖尚辑有《海山奇遇》(即吕洞宾论文集)和《张三丰全集》,为吕、张二祖著作传世作出了贡献。
柯怀经著有《养性篇》,汪东亭著有《道统大成》《金丹玄要》《性命要旨》《三教一贯》等,魏尧著有《一贯天机直讲》和《大道真传》,徐颂尧著有《天乐集》和《体真山人丹诀语录》等。
西派之清修与双修
从西派的传承与文献来看,其丹学体系确实包括清修(天元丹法)与双修(人元丹法)两种。李祖《道窍谈》即是兼摄清修、双修两派丹法之著作,书中云:“上德无为,不以察求,童子先天未破,可清养而得天仙。……吾侪以度人为功,其流传者安得尽属童真,则展窍开关,所以启玄门而辟径路;还元返本,所以资同类而补真身也。”如汪东亭、蔡潜谷、徐颂尧诸前辈,则莫不以清修立说。
清修和双修的原理是一致的,其炼法在层次上虽有所不同,而总诀与功效又都是相同的。西派双修丹法,仍以无为宗,不过顺应自然之道予以颠倒之而已。《参同契》谓:“阴阳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悟真篇》谓;“体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道窍谈》则说:“盖以生仙生佛之父母,不同夫凡父凡母,故以灵父灵母名此后天鼎器也。灵父灵母,逆来交媾;凡父凡母,顺去资生。”这些前辈均说明双修绝不同于房中采战之术,更不涉及淫邪行为,与采阴补阳之邪说,严加区别。我们应该从生命科学角度来正确体认性科学对炼内丹的意义。所谓神气交流、阴阳互补,实是避开了孤阴寡阳的偏枯之弊,这是符合阴阳造化的大旨的。
西派清修丹法揭要
四川张义尚先生曾在《气功》杂志发表过“仙道漫谈”一文,文内评西派清修丹法为“超等天元丹法”,简单易学,功效直捷,绝无流弊,是时下后天执形丹法所不能比拟的。有如张伯瑞(984-1082)所谓:“大丹之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亦有如石泰(1022-1158)《还源篇》中所谓:“以简易之语,不达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半时。”今将该派要旨简揭如下。
一、对彼我、宾主的体认。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在〉《道窍谈·读者须知》中说:“本书中画龙点睛处,就是‘彼家’二字是如何解释,颇有研究之余地。如谓彼家是指肾中之气而言,则单炼心中之神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虚而言,则执着肉体在腔子里摸索者非矣;如谓被家是指同类异性者而言,则一己孤修、专事静坐者非矣。读者须于此等玄之又玄处着眼,方可谓头头是道。”余以为,可把李祖原来双关两意都避开,所谓性命双修之范畴,无非心之与息,均双依于身外之虚空中以归养之而已。但因有身内、身外之分,故有彼我、自他、宾主等不同之名称。质言之,虚空者,他也,彼也;心息者,自也,我也。性命双修之道,自他不二,色空一如,就是先体会身外虚空一着,然后将我之心息安放在外面虚空中,与之相依。能使神气两者安定于虚空,则色身亦自然成空。内外两空,此感彼应,先天一身自然来至我身,此时先天元阳抱我法身、养我色身,这就是所谓法(身)色(身)兼养,性命双修。所以金丹大道,纯系虚空中事业。
二、创鼎于外,外身易形。东派陆潜虚(1520-1600)《玄肤论》中说:“大丹者,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又说:“创鼎于外,炼药于内,于是始有内药、外药之分。”创鼎于外者,是“身外虚空一着”,玄关妙窍。说明玄关不在身内,难以描绘,故以“彼家”称之;身内实体,因熟悉自知,故称“我家”。内药者,心息也,是神气,均在我身上,故名为“我”;外药者,是先天一气,自虚空中来,在造化窟中生成,故名为“彼”。金丹之道,以彼身外虚空,炼我身内虚空;将我身内心息,放于身外虚空中去加以归并,则身内亦成虚空耳。《参同契》曰:“器用者空”。因此只待先天一气之来,鼎器立矣。
徐颂尧《天乐集》谓:“外身者,明身外虚空一着,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空中去凝神调息,方能无中生有,尽七返九还之妙。是故玄宗丹法,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即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尽在外边运用,而一切法验,则在色身上显出。如易发,易齿,易血,易瞳,乃至易粗重色身为微妙法身。故能外其身,即能易其形矣。”斯正契合《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密旨。
三、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修丹法功诀,其要旨不外乎“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主要守定于“身外虚空”一着。余进而总结为:心依于息,神放虚空,则宾主之道立,内外二者分,被我之家成。具体练法是,由心息相依入手,先以耳听,渐渐听至无所听,以至心息相忘,混混沌沌,恍惚杳冥,即大定真空之象,创鼎于外矣。恍惚之间,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阳生而药产。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身内七返而水火既济,内外一体,彼我一如,丹不结而自结,补身接命,皆于大定真空中完成。关键是,大定真空有如一扇门,只看你能否走进去,否则终是门外汉。
汪东亭谓:“破体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阴,故需招摄虚空中真阳以续命。心息相依到大定时,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空中真阳自然续续而来,如何不长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陈撄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亦说:“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虚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所以清修丹法尽是在虚空中寻求,不是在人身上计便宜。
徐颂尧《天乐集》谓:“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又云:“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余绪。”因此他强调:“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限于笔者水平,不当之处,希请各方大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