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 2001年10月29日
张路解析米卢用兵之一: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此次十强赛前,笔者对中国队出线并没抱多大期望,没想到竟这样顺利。归结起来,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如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多年职业联赛的基础,抽签的上上大吉乃至后勤工作的充分保障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米卢的执教。
我无意为中国队出线做全面的总结,那是中国足协的工作。本文只想深入地剖析一下米卢的执教之道。因为我以为,如果我们请了米卢来只是让他打出好的成绩,而并没有真正明白他为什么能打出好成绩,那就是没能充分开掘和利用米卢的价值。
有人说米卢是神,顶礼膜拜之;有人说米卢没什么真本事,走运而已,这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他。米卢不是神,但他游历五国,五次成功,天下无双,靠装神弄鬼或撞狗屎大运都是不可能成就的。符合逻辑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米卢有真本领,只不过我们尚没有参透而已。
老前辈孙子尝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能为敌之司命。”
总之一句话,真正善于用兵的人,你看不出他有多么勇武,多么机智,在无形无声之中,在众人不知不觉之中就把事办了,这才是真英雄,真高手,这才是行兵作战的最高境界。回头看米卢,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历来习惯于有形的领导,不习惯无形的领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米卢,而米卢也乐得如此,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不想让人理解,让队员们像群羊一样被驱赶着走向出线。
有很多人尤其是记者们不喜欢米卢,因为他嘴里没真话,一到关键之处便顾左右而言他。其实按老祖宗的说法,这正是为将之道。试想,如果米卢早早地就把自己的所有战略战术诚恳地和盘托出,向7000名足记们耐心地一一解释其中的玄妙之处,再与爱抬杠或故意要抬杠以助谈资的内行或半内行或外行们就中国队的各种问题开展一场大辩论,那他还能干别的吗?
所以,别指望米卢会像中学生那样向大家吐真言,露真情。要想不当稀里糊涂的“群羊”,就应当承认米卢的本事,然后虚心地向他学习,主动地去领悟他的用兵之道。只有这样我们中国未来才可能出现像米卢这种水平的教练,我们才不会去迷信所谓的神奇,我们才能够真正清醒地走上通往世界杯之路。
《足球》 2001年10月29日
张路解析米卢用兵之二: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前文说到米卢用兵已达“无形”之境,当然狐狸再狡猾也难免露出尾巴。虽然我们事前难以捕捉他的真实用意,但事到如今,一切都已明了。应当可以摸清他的路数,笔者试言几点,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大家公认,米卢带队后,中国队主要的变化在于状态:一曰身体状态,二曰心理状态。正是这两个状态的改变使中国队立于不败之地。我不知道米卢是否研究过中国队过去的成败兴衰之路,但他一直牢牢地抓住这两点,则显然是抓住了中国队的症结,抓住了主要矛盾。
状态这东西虚无飘渺,大家都在说,谁也抓不住。在外行人看来,足球就是技术、战术,没有什么玄妙。到了有水平的教练,会逐步认识到身心状态的重要性。过去历届国家队教练都认识到这二者的重要性,但并没有下大力气去抓,更没有当作主要问题来抓,即使想抓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于是中国队屡战屡败的原因就总有身体状态不佳,心理问题没解决这两条。
米卢看准了这两个问题,把它们当作最重要的问题去抓了,这是他的大智慧。敢于去抓虚无飘渺的东西,而且有办法有手段,一年多见成效,这是胆量和本事。正因为米卢主要抓的是这些“虚”的东西,用的又是我们所不理解的手段,所以他“无智名,无勇功”,所以不要说不懂足球的外行,就连有些“内行”也说他“没东西”。我们常说的“东西”是技战术方面那些有形的东西,而米卢似乎并不认为这是中国队的主要矛盾。我们历届国家队教练在这些有形的东西上费尽心血,不可谓没有努力、没有创见、没有成就,但中国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就是无缘出线。现在米卢抓了些不是“东西”的东西,我们轻轻松松就出线了,这说明了什么?
《孙子兵法》上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古人对于“势”的认识是很深刻的,认为在作战中营造有利的“势”是比“术”和“策”更重要的。米卢可说是深得其精要。他抓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包括抓态度、抓团结,无非都是在为中国队造成一种“势”。注意,这个“势”不是现在常说的“大造声势”的“势”,那是一堆泡沫,无实战意义。米卢所造之“势”可以理解为更深刻的更潜在的因而也是更根本、更巨大的一种实力,有了这种势,球队将无往而不胜。就像许多国脚自己所感觉的,打了几场就感到这个队怎么打都行,谁上都行。先进球能守得住,先失球能追得回,已经不可能不赢球了。
很多外国教练和足球官员都说,中国队有实力,缺乏的只是信心。他们说的信心更准确地说就是这种“势”。我不知道米卢是否学习过《孙子兵法》,但他对“势”的理解和运用与我们的先人却是不谋而合。相反我们守着先人留下的宝贵的智慧遗产却没能很好地继承,这令人汗颜。
在中国队出线后的《实话实说》节目中,崔永元送给米卢一套镀金的《孙子兵法》,这实在有点讽刺意味。因为现在应当读一读《孙子》的不是米卢,而恰恰是我们自己。
张路解析米卢用兵之三:泄火减压败中求胜
前文说到米卢的善于造“势”,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为大家所公认的就是他在国家队中造成了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回顾历届出线之路的惨痛教训,大家都痛心疾首的是沉重的心理压力压垮了我们自己。但这一次中国队的心理状态却出奇的好,这不能不说是米卢的一大功绩。
但米卢干了什么?
就凭一句“态度决定一切”的口号吗?就凭一个“快乐足球”的概念吗?就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但我们又确实没见过米卢是如何对球员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教育的,唯一请了个心理学教师还不是他的主意,而且也只是测试了一下便草草收兵。
所以大家说米卢神奇———眼见得中国队在他手下脱胎换骨地改变,却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这还不神吗?
其实,这也就像魔术,拆穿了看,我们都会恍然大悟:“噢,原来如此!”但事先我们没有想到,事后我们想不明白,那就得承认魔术师的表演很精彩。
那么在心理方面,米卢究竟做了什么?
首先,他给中国队来了一次“定位”。中国队历次出征都心态复杂,既自视甚高、心浮气躁,又惴惴不安、心虚气短,此次也是一样。如中医所说阳盛阴虚之症。米卢接手后,专找强队打比赛,连战连败,除了技战术有所提高外,更重要的是把队员的浮躁之气打没了,能认识到差距了,能充分估计困难了,能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了,能认真对待每一个对手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收获。
分组预赛和四国赛中国队表现奇差,现在看来这肯定是米卢有意为之。除了调整身体状态的周期要求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从心理上继续降温,同时也达到欺骗的作用,一石三鸟,确是老谋深算。
一个队如果自视过高,期望值超过自身实力可能达到的高度,在赛前阶段必然是一种浮躁,而真正面临考验则必然紧张,一旦面对危局便很快崩溃。而如果把自身位置放低,期望值低于自身实力,便会形成一种我去拼别人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也就真正有了思想基础。回想米卢前几次带队,也都是先输得灰头土脸再说,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传统的运动心理学认为帮助运动员克服紧张情绪的最好办法是鼓励他,告诉他“你一定比对手强,你一定能胜利!”笔者在1985年的论文《足球运动员过度紧张情绪的原因、影响及对策》一文中曾提出过反对意见,指出:“克服过度紧张的两条主要措施是降低对比赛结果的期望值和增加把握性。”并提出了类似米卢所用的“减压法”。当然,我那不过是纸上谈兵,而米卢真正用自己反传统的方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这是令我由衷钦佩的。
张路解析米卢用兵之四:杞上老人与顽儿耍赖
前文分析了米卢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失败使球队和球员们处于一种良好的赛前心理态势。当然,这也使舆论、球迷甚至一些领导都把对中国队的期望值降了下来,能客观地、冷静地、低调地看待中国队,这反过来更改善了中国队的外环境,减少了他们所承受的外界压力。
米卢的心理工作不仅仅限于造势,他还对全队进行了经常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教育。
肯定有人甚至包括国家队的人会说:“什么心理训练和教育?我们怎么没有看见?别往老米脸上贴金了!”我劝这些朋友想一想:我们球员的心态是怎么转变的?
我不否认这里面有中国队各级领导和教练组成员所做的大量工作,但也必须客观地承认,对一个队影响最大的还是主教练。
那么,老米是如何进行心理训练的呢?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他每天最热衷于什么,也就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正如许多记者报道中公认的,米卢在训练中最热衷的就是两件事——网式足球和耍赖皮。大多数人把米卢看成是个老顽童、老不正经,实在是太小看了米卢。试想,米卢接手中国队不到两年,真正集中训练又有几天?他会不知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他会有闲心每天陪着队员玩儿?如果他真是为玩儿而玩儿,并就这么玩儿着就出了线,那他真是成了神仙。而实际上他的玩儿另有目的,是为了——耍赖!
有人说米卢争强好胜,处处不让人,就是为了面子才耍耍赖,这又是小看了米卢。以他的资历和本事,就是见了布拉特、贝鲁斯科尼、卡佩罗之流也犯不着低三下四,为什么要自降身份和我们这些世界上不过三流的球员们耍赖放刁,让人当笑话说?
其实,米卢的耍赖就是一种心理训练,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磨队员的性子,使他们达到能“忍”的境界。要说这种方法也不是米卢的创造,我们的老祖宗2000年前就用过这招儿。
建议大家看看苏东坡写的《留候论》(《古文观止》中有此篇),其中讲到圯上老人就是用这种近于无赖的方式考察张良,磨他的性子,“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待张良能够一忍再忍,可以成大事了,才授予他三卷兵书,最后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世人不明白,以为圯上老人是个鬼怪,苏叹曰:“亦已过矣。”今观米卢,与圯上老人所为何其相似,而世人不察,以为神仙,亦已过矣。
正是通过这种对球员逐个进行的“耍赖”工作,米卢直接地了解了每个队员的脾气秉性和他们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表现,并以此“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事”。当球员们都能坦然对待米卢的耍赖时,他们也就可以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裁判的不公和球迷的舆论的指责,真正达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因为裁判再赖,也比米卢好多了!
《留候论》我看了十几遍,叹服苏轼,叹服张良,更叹服圯上老人。米卢不一定看过《留候论》,但他却与我们的先贤有共同的观念,并且创造出“网式足球+耍赖”这样一种诡异的方法达到了他的目的。呜乎米卢,真鬼才也!
张路解析米卢用兵之五:演了一出老顽童
米卢的心理教育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那就是———演戏。
熟悉米卢的人都知道,他这人真真假假,经常在演戏。
但米卢为什么要演戏?凭他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像有些南斯拉夫教练那样,率性而为,无所顾忌,但他偏偏要包藏自己,戴上假面具,用北京人的话说:“累不累呀!”而我却以为,这正说明米卢深得心理学之精髓。
我们对队员的心理教育(一般称为“思想工作”)通常都是以开会、谈话、说教的方式进行的。大赛来临,先开三个小时动员会,各级领导苦口婆心地告诉队员“你们不要紧张,有全国人民在支持你们”云云。据队员们的反映,这样的会越开越紧张,到比赛时紧张得已经找不着北了。
依心理学的观点看,这样的心理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其效果如果不是负面的,至少也是无用的。因为在你的话语背后传达给队员的信息是:“比赛责任重大,你们应当紧张,而且已经紧张了,紧张就踢不好,踢不好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实际上,队员们完全清楚你面上的话是言不由衷,而他们接受的是你潜台词中那些不良的暗示。
实际上,给人施加心理影响最重要的手段不是说教,而是暗示。当运动员处于心理高度敏感的时刻,长篇大论的说教只能引起反感,而教练员无意中的真情流露,哪怕是一个神态,一个动作,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米卢从来不用说教的方法,但他时时处处在向队员施以暗示,来营造理想的心理氛围,来诱导队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就是他“演戏”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例子是他在十强赛最关键场次赛前,大家都紧张得不行,在那里静待出战,他却满世界打听谁有球票,因为他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还没有票。当时就有人嘀咕:“都这个时候了,你不想怎么准备比赛,却为这点小事瞎操心,真是……”后来据米卢那位朋友说,他是有票的,米卢找票是做给别人看的。实际上,米卢通过这个行为向大家传达了一个信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心中有数,一切全在掌握之中。这就是一种暗示。
还有一位记者朋友对我讲起,也是十强赛某场,都快开赛了,米卢还坐在场地旁边的台阶上向围着他的一群记者大扯闲篇。这位朋友说:“明摆着他这是做给别人看的。表示他不紧张,其实他比谁都紧张!”
我相信这位朋友的话,我相信像米卢这种性格的人在面对一生的又一次重大挑战时不可能不紧张。但米卢是一个好的演员,他可以随时随地隐藏起不利于球队的个人情绪,而扮演一个他认为适宜的角色,表演出一种适宜的情绪,以此去影响球队走上正确的道路。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米卢的诸多不合传统的甚至怪异的行为,包括他的少开会,开短会,带头上街购物,带头大玩特玩,输球不批评队员以至于平常的不拘行迹,没有“正形儿”等等,不都是在刻意地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吗?
我近距离地观察过米卢,发现绅士派的那套一本正经他全会,但他在中国不演这一段儿,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扮一个“老顽童”对中国队减轻心理压力更有利吧?
张路解析米卢用兵之六:知人善任与后发制人
关于米卢在心理方面的作为用了较大篇幅,因为这是无形中的无形,比较微妙的东西。其实米卢在其他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于米卢是如何调整队伍的竞技状态,我在本报8月27日发表的《读懂米卢》一文中已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概括地说就是:分组预赛中国队状态不佳,四国赛成绩糟糕,这都是米卢整体训练计划调控的结果,而不是他的失误,其目的是为了在十强赛达到竞技状态的高峰。实践证明,米卢成功了。
在用人方面,米卢也有其独到之处。
有人为了证明米卢不过是侥幸取胜,常说到:“如果不是李小鹏那第一个进球……”;“如果不是江津扑出那个点球……”;“如果不是李伟峰客场对卡塔尔那个头球……米卢不早就完蛋了么?”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米卢,江津、李小鹏、李伟峰又在哪里呢?
小组赛首战西安,全场齐呼“换李铁”,四国赛后江津失误被千夫所指,马明宇也被一致认为无可救药。笔者虽未公开响应,但心中也是赞同上述呼声的。唯有米卢,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这三个人以绝对信任,而这三位也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回报了米卢。
还有对李伟峰、李小鹏和祁宏的使用。换一个人,谁又敢让张恩华、李明、申思这样久经考验的老将坐在板凳上,而重用一些有争议的国家队新兵呢?
一个队主力阵容11人中,有至少6位是米卢力排众议、坚持起用,而且6人个个表现出色,保中国队顺利出线。除了佩服米卢慧眼识才、知人善任,并自愧眼拙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在作战谋略方面,米卢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后发制人。
古人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段典故大家耳熟能详,但用到足球战术上似乎就只剩下了“一鼓作气”。我们几乎所有的队所有的比赛都是抢开局,争先手,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结果到了最后不会踢了,别说落后了扳不回来,就是领先了也常常来个“黑色×分钟”再输回去。
反观米卢用兵,主场是一鼓作气;而到了客场,则常常是后发制人。先稳住后防不慌不忙消耗对手,待对手“再而衰、三而竭”了,再派上杀手全力破之。此番中国队客场2胜1平1负,成绩斐然,与米卢这种用兵的思路有很大的关系。
笔者无意神化米卢,而是试图解析他成功的地方,以为借鉴。所说的均不是米卢自述,而是本人的理解。有些可能是米卢自觉的所为,那是他的学问;有些可能是他不自觉的行为,那是一种感觉;也有些可能根本就不是他的所为,那就是笔者的附会,但也反映了笔者对理想的为将之道的一种憧憬。归根结底一句话,希望中国足坛多出几个将帅之才,则球迷幸甚,国人幸甚!(全文完)
《足球》 2001年10月31日
关于人民网 关于体育在线 本站导航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京ICP证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