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按:认识儒家,当从认识孔子入手。不识孔子,怎么么能认识儒家?孔子思想是精华,而门徒的理解则未必是儒家的本原精神。就象学毛思要看主要的,本质的思想一样。近来网上批孔者众,但真正能理解孔子的有几个人。有的人基本连《论语》也没有读过,就来大放厥词,真是可悲可笑。看完下文,对孔子思想也应有了解了。) 本人冰冷的眼神并非儒生,乃是狂生,不参与任何有组织的祭孔活动。我见挖祖坟者举锹狂叫,诽谤圣人,故一年来一直为孔子辩护。现做文章如下,挑战孔孟就是国难(疑之照例不敢来),倚栏读简(疑之只会画画),阿赛尔,板砖王老五(疑为没有知识含量),panyueheng等“有文化”的批孔高手。至于猫在阳台,啃咸菜论天下,反孔精英,天猫淼淼,奏乐的天使等顶帖工匠人我已熟知其文化水平,因此不屑一顾。
1,儒家空谈:
驳:孔子说“行动在先,说话在后。”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又说: "没有仁德,光有口才有 什么用呢?” (御人以口给, 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2,儒家讲究烦冗礼节:
驳:孔子说:“..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奢侈,宁可节俭;就丧礼而言,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悲哀 。” (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3,儒家虚伪
驳: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那礼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巧言令色,鲜矣仁。)
4,儒家圆滑
驳:孔子说:“那种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
5,儒家不变革
驳: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沿袭夏礼,增添和驳废弃,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礼,增添和废弃,可以知道。那么,继承周代的朝代,就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起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引《汤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儒家造成国人性格不思进取
驳: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儒家思想死板
驳: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孔子说:“君子守信用,但不要拘泥于小信用。”(君子守信,但不拘于小信。)
子夏认为:“大节方面不出问题,小节上有所出入是可以的。”
8,儒家不讲究法制
驳:孔子说:君子心怀法度.(君子怀刑)
9,儒家造成国人性格软弱
驳: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文天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
今而后,庶几无愧。”儒家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10,儒家缺乏基督精神中的反省意识
驳: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说:“我是很幸运的,有过失,被人指出来了。”(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1,儒家迂腐不堪
驳:宰我问:“追求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说:‘仁德在井里。’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不会?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宰我问曰:仁者,虽高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2,儒家官迷
驳:孔子辞官去鲁!
历史记载:孔子在齐国不得志,又返回鲁国,“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当时来求学者遍及各个诸候国。当时,鲁国政权操纵在季氏手中,季氏又被家臣阳货所掌控。孔子看不惯这种“陪臣执国命”的情况,不愿做官。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认真读书三年,而不想着去做官吃俸禄,这样的人很难得。(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13,樊迟问圃一事体现了儒家轻视体力劳动:
驳:《论语集注》上说:“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矣。”南怀瑾说:“樊迟有一次向孔子请教农业的技术问题,稻子要怎样种得好。孔子说,那你不要问我,不如去问有种田经验的老农。樊迟又问如何种菜种花。孔子说,这些事你问我,我不是不懂,但只懂一点,不如去问老经验的种菜、种花的人。樊迟退出去了以后,孔子就对学生们幽默的说,樊迟这个小子,竟来问我这些农业技术问题。其实,我只教你们作人做事的大原则,并没有教种菜的技术。”
孔子说:若能求得富贵,虽然是赶车的行业,我也可以做。
(富而可求者,虽执鞭之士,吾亦从之。)
14,儒家的腐朽文化,造成中国当今办丧失还大吃大喝。
驳:《论语》记载: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5,孔孟提倡集权主义,性善论导致人治:
驳:孟子是性善论者,他提倡民权思想,孟子提倡人民有元首指定权,他说:“国家元首不可以把权利移交给别人。”“应该是上天和人民给予他权利。(天子不能以天下予人。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提倡人民有最高罢免权:“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更提倡人民有革命的权利:“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更提倡人民有革命的权利:“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专制主义的提倡者是荀子,性恶论者。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说:“荀子人胜天地万物说,是有进步意义的,由此早出专制主义的学说。在当时也是适合政治需要的”“可是荀子否认命运,不敬天地,不信鬼神,不法先王,轻视仁义,人本性恶等学说对统治阶级并不和用。”所以“后世孔子庙中没有荀子的位置,虽然专制主义是他倡导的。”
荀子说:“名分相等就无法管辖治理,权势相等就无法统一集中,大家都一样就无法役使别人。有天有地就是上下的差别。”又说:“英明的君主开始当政,就按照一定的等级制度治理国家,两个同样尊贵的人不能互相侍奉,两个同样卑贱的人不能相互义师,这是自然的道理。”
16,孔子杀少正卯体现了他人格的残暴:
驳:少正卯乱政当杀:
《史记》白话文:“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郡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孔子参预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17,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压迫妇女。
驳:《论语集注》: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临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18,“君君臣臣”,是奴性的反映。
驳:“君君臣臣”按字面解释为:君要象君的样子,臣要象臣的样子。意指各受本位,各尽责任。现代版本的《论语》多做如此解释,查阅起来十分方便,我无须赘述。当然,文革的解释是个特例。
19,“中庸”是和稀泥的主张。
驳:“中庸”原意:“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20,“克己复礼”是复辟言论。
驳:“复”指的是符合。克制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礼。详见现代版本的《论语》解释即可。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亦指出,“复”的本意是指“符合”。当然,文革的种种解释依旧是特例。
21,“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孔子的反动言论
驳:公元79年,汉朝廷于白虎观举行了全国性的经学讨论会,后由班固整理为《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三纲六纪》曰:“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和孔子无关。
2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本意是愚民。
驳: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其中“智”即是“知”,愚民岂不违背儒家根本思想?
《论语集注》解释:“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23,“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反动言论。
驳:大夫不受黥劓之刑,应予赐死。
孔子说:“凡治君子,以礼御其心,所以属之以廉耻之节也。”即对于君子大夫,应依靠礼义廉耻来约束。对于犯罪者,不应动刀斧,使用刑罚时,对“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汉文帝时,贾谊曾就“刑不上大夫”一事上书文帝:“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资治通鉴》十四卷记载:“文帝深纳其言,以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根据《五刑解》: 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我们不能以礼对普通人进行求全和责备。
24,儒家思想是保守的思想。
驳:文革期间,梁漱溟先生质问批斗他的人:你们把保守分子都说成是儒家的人,但历史上改革创新者也多是儒家,你们怎么解释?造反派无法回答,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必为造反派们做辩护。
25,儒家轻视商业。
驳:儒家有轻视和重视商业的两条路线。
《中国通史简编》记载:“唐前期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兴盛上。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特别是商业的兴盛上。”“唐时商业多至二百余行,每行总有较大的商店。”大商业包括“盐商,茶商及波斯珠宝商。”“京城大商业多使用地方长官的存款。”“京城有大量的方镇存款,大商业也多是方镇所经营”儒家功不可没,因为科举是“唐取士制度”,学生学习的科目为:礼记,春秋左氏传,毛诗,周礼,仪礼,周易,尚书等等,“和共同必修的孝经,论语”。
26,“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儒家胆怯,逃跑的表现。
驳:说这种话的人,没有一个去阿富汗旅游的。
批判者往往巧妙的截去前面八个字再做批判。本文原文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然后才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集注》解释:“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有人处心积虑的把“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说成“天下太平了,就混个官当当,天下不太平,就躲起来。”而大多数人都清楚,“有道”不仅指“太平”,还指政治清明。
27,中国自汉朝“罢黜百家”以来一直是儒家独大,所有思想家都围着儒经转,没有其他思想。
驳:中国传统思想是佛,儒,道三家。
《中国哲学史》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各派互相吸纳,从汇综融合中求发展,并重建新学派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其中王弼立玄学,将《老子》,《庄子》及《易经》进行沟通,称“三玄”。何晏将老庄思想沟通,用以注释《论语》,郭象在哲学上提出“独化”之说,否定各种传统本体论。以上均为玄学代表人物。唐朝时,禅宗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是慧能,宋朝时,朱子理学融合了佛家和儒家思想。以上种种事例表明,汉以后儒家独大之说纯系无知之谈。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对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批判。但孔子又说:“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对传统文化的恶意陷害是不被允许的。对传统思想的矫枉过正,必然导致对真理认识上的偏移,也是中国文化破坏的祸根。
冰冷的眼神
10月中旬写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