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大哲
仿 佛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这是中外哲学上的著名难题,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便难住了古今中外多少哲学家,成为哲学界的一大笑谈。可“三界九哲”中的有界之大哲,运用境界观的辩证性解释,便能完整地解释这个难题。
太极学派在有界分为五大哲,“显三隐二”,公开论用的称为“显三哲”。三哲中的“化生规”规定,一切事物,均是“无中生有”,“有以化有”的。“先天无中生”属“奇生”,即无生一,一化二,二化四;“后天有中化”,为“偶生”,有之生一,公母合生,即合二生一。
现在世界上尚有的各种单细胞生物,便属于先天“奇生”类生殖,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这种生物经过若干万年的生生发展,逐渐形成雌雄同体,最后雌雄分身,成为一公一母,便形成“偶生”,此后,生育便必须由公母交合后才能合生一胎,一胎有几个,没关系,反正是一胎,这便是合二生一。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便不难了。先天境界的鸡,是单细胞的祖鸡,它的生殖是一个变两个的。待到祖鸡发展发育到阴阳分身成为公鸡母鸡后,便合二生一,成为蛋生鸡了,我们现在处于阴阳公母的后天境界里,只知道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当然不可能解释“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难题,这便是境界碍的束缚,知解碍的束缚!
现在世界上还有介于两者间的生物,即既非单细胞,又非阴体阳体的生物存在,如血吸虫,它便是雌雄同体而未分的虫类,当然,若干年后,它也会公母分身,由太极而生两仪,由先天“奇生”而变为后天“偶生”的。因此,太极而两仪,是化生的一大规律。
精神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源?
太极而两仪,还解决了世界本源的两种争论。现在世界上对生命和世界的本源,一般有两种观点。一是宗教观,认为一切的本源是精神,物质是精神派生的;一是科学观,认为一切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发展的。这两种观点,随信仰而各据一方,争论不休,可按照太极两仪的哲理观,这本来便不是对立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持科学观的老专家向我发问说:“没有生物时,宇宙的星球是否存在?”
我说:“对,存在。”
他说:“由此可证,生命的起源,源自物质。”
我说:“对。”
他说:“既如此,物质是本源。”
我说:“对,可精神呢呢?”
他说:“精神是物质生命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功能。”
我说:“好,我只提一个问题:这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神功能,是物质本源的外加,还是本具?”
他说:“外加?这……”
我说:“对,如认可是外加,那么这个外加精神便必须独立存在!”
他急忙说:“不!不能是外加。”
我说:“好!那么是本具,那么是后来本具,还是原始本具?”
他说:“明白了,物质本源中早已包含着精神本源!”
我说:“对,存在和显用,是两个概念。存在而不显用,人们易忽略其存在只有当其显用时,方始承认其存在,这种执著,是忽略‘境界观’的缘故,一个胎孕,一月,二月,有精神功能吗?看似没有,实际具备,如若不备,后来的精神功能是从那里来的呢?
生命是物质的,但同时又是精神的,精神物质,本来便是一体而两用的存在。由于人类的感官只适用于有显之境界,而不能观察到无显之境的存在,因而造成了误觉,使认识误落片面,当然也相应使哲学落入片面。”他惊喜他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我说:“不,这只是古哲见到的演示。《易·系辞》早就说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为阴阳,亦即形神,形神在后天是一实一虚,一动一灵,可在先天时,却混元合一于太极之境,此即《内经》所谓,‘阴之与阳,异名同类’的哲旨。因为阴阳原本‘一气之化’一体两用,因而人们容易顾此失彼,见形忘神,见神忘形,忘却本来。”哲学发展到今天,仍末能逾越主哲的藩篱。虽可喜,也可悲!
但是,哲学还是在进步,太极文化“三界九哲”的提出,便是一次更新。人类的哲学,还将进步,直至最终把握自然,这便是古皙上说的“大道!”,人类是三才之介,应当具有这种本能。
哲学的“境界观”的提出,是在认识到“三界”之后,悟证至到三界之后。因为人生有界,一切观感便被有界所囿。要真正完整地认识有界,就必须进入有界而更跳出有界,才能真正认识有界。宋代苏轼“登庐山”绝,颇具哲理,他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登庐山,不识庐山;困于庐山,更难知庐山。有界哲观,理义如是。因此,欲识三界必先悟证而出有界,欲明境界必先了悟三界诸境界之别。故“境界观”之提出,只能出自道者之臻语透达。所以说,哲学,是达者的智慧,至者的升华。单凭理性智慧或推理思维,是有限的。因为推理一旦超出感官积累,便无能为力了。太极文化的哲理观是思辩与体悟的相因互果,又是相因互果的不断反复,反复便是发生发展,总结提高的交替。当然,这一切也还是相对的。人类对存在的认识,存在对哲理的升化,都不应是固定或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