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36阅读
  • 44回复

传统文化衰亡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丑八怪
发帖
1006
开心币
0
好评度
4498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2-06-03
你没理解呀!;)我说的是整体,你说的还是局部。我没说中国是主,老美是辅。而是说一阴一阳互为消长。只是现在正好到了该中国长的时候了。没有主次也没有体用。是时辰到了,是定数。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2-06-03
请卫子接63995贴好吗?谢谢!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2-06-03
再请卫子版主!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2-06-03
卫子版主思辩谨严 文风素净 请谈谈大文化抑或“小文化”如气功等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丁月
发帖
8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216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2-06-03
恩!俺个儿太矮,看的只是黑白棋子,没看到全局:)
可是,九宫之中五宫就是皇帝,您说 这五能总是当皇帝吗?戴九履一的九也会磨到中央去的,要发扬“皇帝轮流做”的孙悟空精神嘛!我知道了 丑八怪先生做学问已经做到“寂寞”处了,惨!
知道惨在那里吗?就惨在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了也!呵呵 还有把马克思主义丢掉了。
宁静以致远 淡泊以明志
离线丁月
发帖
8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216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2-06-03
丁月明白了 :)谢谢您!
宁静以致远 淡泊以明志
离线阿杂子
发帖
25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675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2-06-03
东方文化发展运动成住坏灭的历史全过程
东方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中华文化的成、住、坏、灭,不仅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历史,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东方其他民族的兴衰历史。中华民族不屹立起来,东方文化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屹立起来。揭示中华文化的成、住、坏、灭的兴衰内因,对于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意义非凡。

一、成型期:中华经学奠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

道家和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正宗,释家即佛家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也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印度就消失了。易经从另一个方面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如果说释、道、儒是从人文精神上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涵,那么易经则是从事物运动方面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易经本身反映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共性规律,但是中国古人将其分裂了,分为数术派和义理派。数术派侧重反映物质运动规律,义理派侧重反映精神运动规律。易经与太极的差别在于,易经讲的是阴阳变易,太极讲的是阴阳旋机,两者有本质差异。易经的数术观是中国古人在生活追求中自然产生的,主要运用在运筹、预测和算命上,而易经的义理观则主要产生于孔子为易经写的《易传》。孔子在五十岁“知天命”的时候,领略到了易经的精神,他的思想最终在易经上成熟和成型,并为后世的理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释、道、儒三大学和易学为什么被称为“经”呢?这个“经”字,从浅层次上说,就是要经常地读,不停地学,是“经常”的意思。从深层次上看,凡是经书,文字都不多,但是内涵极其深刻。经常读经书,才能从其中的字句中得到“点化”,才能集中心智、触动心智、释开心智,激活思维,扩大思维空间。经学的传教讲究的是“点化”,而不是“论述”。那么,经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呢?这与太极结构有关。

太极是一个动机,即是一个运动机制,她的结构与事物的结构有关。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微小物粒逐层逐层构建成越来越大的物质的,就是巨大的星球,也是由微小物粒逐层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以太极旋机运动,例如我们看到电子在旋动,星球在旋动,天体也在旋动......从电子、星球到天体,这种旋动是分层次的。一个星球自身在旋动,而它的内部有无数的电子在不同的层次中旋动,这就是说,星球自身以太极旋机自动,而它的内部又有无数的小太极旋机在不同层次中旋动。这个结构非常深刻,他决定了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理也是分层次的,即一个理的内部有无数的不同层次的小理。

我们常说,在许多领域,有许多理是相通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些理都是反映太极旋机的,而太极旋机只有一个形式,所以这些理都是相通的。经书根源于太极,最接近太极,是指导人类的理的最高层次,所以经书涵盖了往下的许多许多的理,这些理都与经书一样,反映的都是太极旋机。因此,经书的理与往下的许多许多的理是相通的。也就是说,经书的理反映了许多许多事物的理的共性,所以,你能深入到经书的思维中,你能看到经书的理,你就能看到许多许多事物的理的共性,你的心智就能洞开,你的思维就能活跃,你的思维空间就能广大而且深刻。

经书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石,是太极存在的证明,因为经书之理源于太极。

二、住留期:中华理学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如果说中华经学是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基础,那么中华理学则是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恢宏内涵。

中华经学是中华文化的前台理论的极顶,太极在后台不显山不露水。中华理学则是对中华经学的诠释和展示。在诠释和展示中,前期以庄子为代表,尚能遵守经旨,围绕“玄”字和“易”字诠释和展示,到了后期,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去掉“玄”和“易”,专注于义理含义和其中的名词概念的论述。在思维方式上,由“点化”变成了“论述”,由“悟道”变成了“学问”。

这种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决定了中华理学与中华经学的巨大差异,一句话:得其宽,失其深。从理的层次上说,是向下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过头来看太极结构就清楚了。

太极结构是大的太极旋机中含有无数的层层迭迭的小的太极旋机,那么她所形成的理也有相应的形式。太极只有一个旋理和玄义,旋理是指她的旋机,玄义是指她在旋机中的“相拥”特性(详见“太极原理与阴阳真义”一文)。而经学在玄义上分成了释、道、儒三大家,人们常说“释、道、儒是相通的”,其实三大经的玄义同出于太极的“相拥”特性。到了理学,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各自都有一整套的学说观点。无论他们的观点怎样地庞杂宏大,都离不开释、道、儒三大经家,出不了他们的思想范围。如果能走得出他们的思想范围,那就一定会有第四个、第五个经家,可是没有。

那么,理学家不是向上,而是向下,把经学往下的许许多多的理都触及到了,全都展示出来,丰润了、推广了、形成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表现。历史上,理学家们对于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思想创造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中华理学确实也为中华文化后来出现的败坏和寂灭留下了隐患。在论述这一点之前,必须说清楚,理学的这一缺陷不是哪一个理学家造成的,他根源于经学对太极理解的不完善。

中华理学丢掉了经学的“玄”和“易”,把经学中与太极的这一维系完全断掉了,这就使中华文化失去了太极的动力、含义与制约,使人心失去了文化中的精神正义。没有文化中的精神正义,人心就会被物质的强大引力所吞噬。在文化的败坏期,社会从上层到下层,无不为了物质财富而争斗不休。

从理上说,中华理学在丢掉了经学的“玄”和“易”后,建立起了一整套注疏、诠释的方法,打压数术,推崇义理,在概念和定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理学规范了名词概念,忽视了运动机制,使人在理论概念上纠缠不清,最后几乎都统一到朱熹门下了。焦延寿虽然从数术上继承易理,但也是偏其玄义,而弱其玄机。从整体上说,这样的思维方式,都注重在文字概念上,注重在经学的文字含义上,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提出了大量的观点,意在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讲给众人,让众人理解自己所提出的观点,相信自己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与经学思维相去甚远。

经学上的交流,话语不多,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灵沟通,行为上会非常默契。所以,在经学的交流上,最讲究思想层次,思想层次相近的人,话语不多就可以沟通,思想层次太悬殊,说得再多,心灵上也是沟通不了的,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这个意思。想从理上去沟通心灵是很难的,总会有认识上的差异而争论不休。历史上,推出经的人是不会与人争辩的,老子说:“辩者不善,善者不辩”,“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他确实是这样做的。释迦牟尼和孔子也是这样做的。但是,许多人学经书,是去论理了,没有去探索她的玄机,所以会出现争论不休的现象。

玄机就表现在每个人周围的事物中,学经者看不到时,需要传经者随时指点出来,叫做“点化”,学经者往往会“恍然大悟”,以此而提高认识能力。事物运动分繁复杂,而且多变,这不是理论上能“一语定乾坤”的,也不是概念上都能定义得了的。“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指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中,你可以随时指出来,说出来,但不能当做定论,因为它还在变化着。这是典型的经学上的认识方法,要把自己置身于旋机中去感受和把握它的变化规律,对它的认识才会深刻,如果认识上只停留在某一时刻得出的结论,那只能是暂时的正确,当旋机旋过去以后,它又变了,那个结论也不正确了。所以,把握玄机才是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理学思维与经学思维相差甚远,也失去了经学思维的深刻性。

三、败坏期:白话文否定了败坏的中华传统文化

理学极盛之时,正是文化败坏之始。因为,理学的思维方式使人思想上失去了太极中正的精神正义,当朱熹把理学推到顶点时,学者们再也没有精神追求的发展空间了,没有理论上的更新和发展了,没有理论新意了,理学也就没有社会市场了。精神发展的乏力,为物欲的发展让出了空间。

在东方社会中,精神与物质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太极盘,精神是阳性,物质是阴性,两者相拥相冲,生生不息地创造人类社会永久太和的美景。这个太极盘是这样构成的:物质方面不仅是人体之外的自然物质,也包括人体的生命物质和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方面是表现在人的心灵上,表现为圆融太极玄机的意识和心态。但是,理学使人失去了精神追求的空间,失去了精神运动的活力,这个太极盘就失去了运动的均衡性,就不圆融了,就没有正常的运动规律了。被东方人自己毁坏了的太极盘,变型了的运动机制,会造成人类社会的畸型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失衡,会损害人的思想和意识,“恶人得势”、“坏人当道”的不正常现象会使善良人丧失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太极正理的信任,因为毁坏了的太极盘已经失去了这个功能,有许多人因此而自甘堕落。

我们看到,明末清初的艳情文学盛行,文化庸俗。到了清末民国初,军伐割据,盗贼猖獗,人心如散沙,文化颓废至极。清政府为了自己一帮大臣能拥权安享物欲的快乐,可以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甚至出卖主权。虽然不乏忠良之士,但是腐败当道,人心沉沦。

这不是一个“慈禧太后”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袁世凯”的问题,而是中华文化中失去精神正义的问题,是中华文化出现败坏的问题。败坏的文化必然会滋生出“慈禧太后”、“袁世凯”之类的典型人物,这是事物运动的不良机制造成的。

我们看到,明末清初的艳情文学盛行,文化庸俗。到了清末民国初,军伐割据,盗贼猖獗,人心如散沙,文化颓废至极。清政府为了自己一帮大臣能拥权安享物欲的快乐,可以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甚至出卖主权。虽然不乏忠良之士,但是腐败当道,人心沉沦。

现在,有许多人一谈到中华传统文化,就想到“慈禧太后”的腐朽没落,就想到乡村中已经败坏了的中华文化残余:跳大神、修大庙、算卦解命、童养媳、贞女泪等。其实,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远古,在经学中,不在他的衰败中。

由于失去了心灵沟通的思维方式,败坏时期的文化出了不少“书呆子”和“朽夫子”,文化变得“酸腐”和贫乏,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思想载体,已经无法再正确表达人的心灵和思想,因此,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局,也是中华文化走向寂灭的开始。因为,中华文化连自己的载体都改弦易辙了,中华文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四、寂灭期: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了败坏的中华文化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不一样,与“五四”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不一样,文化大革命的反对“封、资、修”,是对败坏了的中华文化的彻底摧毁,彻底到连经学和理学都不放过!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的是过早出现的理书,留下的是经书。因为理书盛行会导致经学的削弱和文化的衰败。“五四”运动反掉了中华文化的载体,把困住中国人思维方式、徒有外表已无“点化”功用的文言文彻底废了。但是这两次都没有动到经学的地位和经学思维。文化大革命把经学地位和经学思维都彻底否定了。否定了经学,也就否定了神学。这样,中华文化也就进入了寂灭期。

可以说,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文化的寂灭期,文化大革命彻底“革”了中华文化的“命”,为以后太极的出山扫平了意识障碍。这是文化大革命在历史上的真实含义,其意义极其非凡!

五、复兴期:推出全新的中华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都在说:“中华民族要复兴”,这其实就是新一轮中华文化的开始。但是要注意,复兴中华民族不等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是经学和理学,不是太极,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太极学,所以,太极实际上并不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当然太极更不会是西方文化中的东西,西方文化没有太极这一说。太极挂在东方,是因为经学源于太极,与太极的思维方式相同,太极在中国的时隐时现,只是在向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中国人昭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太极存在。太极不是哪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既然中华传统文化已经寂灭,那么,中华民族的崛起就不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崛起,而是中华民族携带着太极的崛起!不过,从思维方式上说,东方思维、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与太极思维是相同的,所以把中华民族携带太极的崛起看成是中华文化的崛起,也未尝不可,因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只不过,由于太极出山的重任要由中华民族来完成,所以,中华民族带给人类的将是一种更深刻、更完美、更有力的崭新的中华文化!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离线瑶琴
发帖
1285
开心币
4
好评度
5885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2-06-03
感谢阿杂先生高屋建瓴经纬的万言文章!
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  我独闷闷 以众人之有余 补我之若遗
离线雪涛

发帖
645
开心币
0
好评度
2071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2-06-03
好个丑八怪!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严重感谢!
丁月出的题目太大了,要展开来谈恐怕一时半会说不清。你的理解应该没有错,小三说的“人文精神”应该就是我说的“文化传统”,但是文化传统应该不只是人文精神,还应该包括其它的一些东西。
鼎鼎原无鼎,炉炉亦非炉。 身心两个字,举世尽糊涂。   欢迎大家有空时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u/1244243232
离线雪涛

发帖
645
开心币
0
好评度
2071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2-06-03
拜托!老兄!“经”的意思是“经常”?又犯了“自然”那样望文生义的错误了。
建议老兄好好学点“小学”,当然不是现在的小学。
说了那么多,就是说只有你的太极文化才能复兴中华是吧?
你是有很多好的见解,但是你的误区也是很大的。比如你谈到历史上的理学之类的演变,那就能够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太极旋机之理也不是你的什么创造,当然你又给他叫个名字那是你的自由。河图说的是不是旋机之理?至于洛书就更高了,他把左旋右旋都说进去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之理不是永恒不变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就因为有超越太极的“道”。只有融入了道才能让太极的旋机有永恒的生命力!!!
鼎鼎原无鼎,炉炉亦非炉。 身心两个字,举世尽糊涂。   欢迎大家有空时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u/124424323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