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50阅读
  • 26回复

厌离今生之歌——森林杜鹃妙音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2-06-06
大圆满……大圆满是西藏宁玛派所特有的密教法门
【大圆满】
大圆满是西藏宁玛派所特有的密教法门,和新派密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很多地方不同。宁玛派总判世出世法为异生人天乘、颠倒外道乘,和真实内道(佛法)乘。在内道中更分为九乘,通常称为九乘次第。初三乘为因乘,即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后六乘为果乘,即事乘、近乘、瑜伽乘,这三乘合为外牟尼续乘;摩诃瑜伽乘、阿努瑜伽乘、阿底瑜伽乘,这三乘合为内大密咒乘。后三乘中,尤以阿底瑜伽一乘和新派最不相同,而大圆满法门就是在这一乘中建立的。因此,阿底瑜伽也称无二大圆满。它的意义是︰一切染净法统统在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本觉)中完全具足,所以叫做圆满;解脱生死的方便途径莫胜于此,所以叫做大。这内证智另有菩提心、心性、如来藏、自然智、自然光明智等异名。从果证来说,这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即法身,本性显了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三身原来在本分上具足,不必另有精勤修作即已圆满,所以叫做大圆满。

大圆满为什么较其他各乘殊胜呢?九乘中初二乘为小乘,可以不论。菩萨乘不离用寻思伺察以辨二谛,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寻伺推求。事乘要住于二决取清之境,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二取。近乘(亦名俱乘或行乘)未悟达无二的义境,而大圆满则是无二的菩提心。瑜伽乘求生密严刹土,不能住于无舍无取,而大圆满则为无取无舍的菩提心。大瑜伽乘求证金刚持位,所以用方便胜慧(般若)为趣入门,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勤修,随瑜伽乘求证无别,所以用界智为入门,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因果。总括地说,下八乘不用自然智,所以都以渐修为宗,不能出因果生死的樊笼,而流于没有性修的偏执,但大圆满则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所以叫做‘自然出过勤修’。

大圆满的修法又分三部,即心部、界部和要门部。这三部虽然依次略同于新派的大手印、五次第和六加行,但是宁玛派的见解,认为仍然比那些法更殊胜。三部中又以最后的要门部为胜,因为在理论上,心部执着意度,界部执有法性,仍流于意度,而要门部能令实相自显,故更殊胜。这要门部又分四部,即外、内、秘密和无上。要门部的无上部又称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简称大圆满的宁提。宁提的传承主要有两系︰一系是由吉祥师子传莲华生,再传空行智慧海王而传下来的,叫做空行宁提;另一系是由吉祥师子、智经、无垢友而传下来的,叫做上师宁提。二派理论大致相同,只修法方面稍有区别。

要门部所依的教典,传说有六百四十万颂,分为三万五千品和五千枢要等,西藏译出的只有少分,并且原本也非印度所有,而是收藏在乌苌的空行洲中,由本派的得大成就者如吉祥狮子、莲华生、无垢友等人取出一部分来流通人间。

要门部中无上部的见修行果中,宁提法又名证智自显妙道金刚藏大秘密乘。大圆满法的全部已胜于下八乘,而这一部法又是大圆满中最深法门,为大圆满的极顶,所以比大圆满中其余法门还要殊胜,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其余法门都偏重于慧,可以速得开悟,但欠缺超脱力,所以不能即身解脱。本部法有见根法要,只论精勤的大小,不管根机的利钝都可成就。

(2)其余法门对于各各法性都在意识审察中建立信念,所作空观如暗中投石,形同摸索,本部法则不用意识审察,现前即有,现量亲证。

(3)其余的法门都以能说的文句为凭依,所以对于义境一开始就要求通达领悟。本部法不用文句一字,而现前睹见义境(以现量亲证),因此可以不依文句而成佛。

(4)其余法门对于各各实相的义境,都以心慧取为观境而建立体道果,时时要用思惟筹量。本部法则显了现证,不用心慧所作,分别体道即可成佛。

(5)其余的法门总要分别前后因果,故不能不另外去求菩提。本部法菩提自现,所以不用因果胜劣的作业,也不必精勤修行,分别取舍。

(6)其余密法要用脉、风、明点等,当年龄少壮时,脉道舒展,易证菩提;年龄老大,则大种力衰,难以得解脱。本部法光明的日月从内起现,所以只要具足精进,不论年龄老幼都能解脱。

(7)其余法门都认为三身是究竟果,是所观待的法。本部法三身在道中即明朗显现,所以能在究竟光明的本净界中任运任持内证智的妙有境界。

总之,大圆满中心界两部虽能远离言谈安足外所,现量睹见证智,其心可以须臾间自显而住,即许这一种动静相为究竟,但事实上没有真正看见,仍不过是意识审察一类之境。本部法能以真实法要现前明见,当然更殊胜了。又要门中的外、内、密三部,道果方面,仍然更以中有位的境界为凭借,本部法则现生即可解脱为光明身。为了这些原因,光昌刚藏乘便成为一切乘的极顶。

在这一乘中又分决断和超越两部,在修法的过程中,后者以前者为依。如果只修前者,即身也可化为微量而成佛,但对于外迷相地石山岩等不能净化,且修道时仍以粗脉风为依,不能成就光明身,现身不能达究竟极地。超越法,则现生能证光明身而得大迁转身,成办广大利他事业,而且所得天眼、神足、力通,也无量无边。因此,在本部法中又以超越法为最究竟。

本部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的颂文‘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它建立本初之体自然智为一切法依,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像虚空一样就是法身,本性显了分像日月一样就是报身,大悲周遍分像日月的光华一样就是化身,所以三身在本分上完全具足。三界众生因为业力所蔽颠倒迷乱,对于这个所依的实相不能了知,所以轮回六趣受种种苦。

一切有情在迷乱时,因为有身口意三业的搅扰,这自然智虽不显现,然而并不是没有。就每一个有情的身上说,身为脉之所依,脉又为风和界的所依,在金刚身的三脉四轮中央有自然智宫心法殿,当中即有自然智光明之体。所以这个自然智是人人都具有的。

本部法中关于三脉四轮的建立和其余金刚乘法门相同。另外不共的建立有四大殊胜脉为光明安住的处所。这四个脉是︰(1)迦底大金脉,(2)如白丝线脉,(3)细旋脉,(4)晶管脉。最后的一脉连结心眼,其中有具贤严明点,是现起无数金刚连锁光明的依处。同时,在心脏(肉团心)中央有具足光明的光明脉,像放光一样照明一切细脉,所谓‘如来藏周遍’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能明照的内证智本体即空,本性是五光常照,大悲的光辉周遍,所以是三身(或五取蕴,见下)五智的大藏。但是它的本体法身之清净知见被阿赖耶和八聚识所障,本性五光明照分被有质碍的血肉蕴聚所障,大悲光辉和证智起处被业和习气所障,因此它的体性极难睹见。但它是周遍一切有情,以各各有情之身为依而存在的,所以说为本初界自然智如来藏。在现前的肉身中,周遍而住。这如《宝性论》说︰‘等觉身流布真如无别故,有智故有身,常具足佛性。’

关于修法方面,本部法也和一般真言道相同,分为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修持两部分,内容如下表︰

┌外有戏论宝瓶灌顶─除身障
┌能成熟道─四灌顶┼内无戏论秘密灌顶─除语障
│├极无戏论智慧灌顶─除意障
修法┤└最极无戏论辞句灌顶─除所知障
│┌共同前行
│┌前 行┤
└能解脱道┤ └不共前行
└不共正行



本部法中和一般真言乘相同,也非常重视灌顶传受,所以这四种灌顶需具足受(但也有说最上奥义端赖自悟,传亦不知,说亦不知的)。受宝瓶灌顶可于生起次第修法得自在,受秘密灌顶可于修圆满次第‘拙火’旃荼梨及字轮诵咒得自在,受慧智灌顶可于修大乐双运及通达本净法性智得自在,受辞句灌顶可于现量任运之义得自在。如不受灌顶则过患极大。反之,如果能具受灌顶,则在一切分位都能成就所乐求的事情。在修道时,光明脉清净,能够生超殊胜三摩地成为诸佛之子,任持佛的种姓,寿命长远,受用威权都能具足,永断一切恶趣,领受天上的广大安乐吉祥,现身证得究竟佛菩提果。

其次,进入修道,因为本部法以出过一切起心作意,现前令见光明智慧为宗,所以对于一切以意识审察为性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都要弃绝。初步先修共同前行,再修不共前行(以修金刚萨埵或修莲华生为主),最后再修不共正行。

关于正行,主要是些实修的方法,所以特重口传。要门部的梵文原名为‘乌波第舍’,就是近处指授的意思。修法内容,大致是︰初步指示身语心三要,身要有五种或三种姿势(法身狮子奋迅势、报身大象眠卧势、化身仙人蹲踞势)等。再指示根门要、缘境要、息风要、证智要等以看光明,依此修持,四种光坡可逐次现前,四光明是法性现量光明、证受增长光明、证智充量光明、法性穷尽光明,第四光明又有渐尽和顿尽的分别。

在现见光明的刹那证智中,阿赖耶俱三界心心所都可遣离,一般密咒下乘以味展二脉的风心趣入中脉所生的乐明无念之智,认为是‘俱生智’,这是仍然未遣离阿赖耶八聚识的状态,因为乐明无念中的安乐受是意与染污末那未分的无念,所以即是阿赖耶,这里微作明净状的就是阿赖耶识,色声等五种粗境仍依根识各别显现,所以仍有五门之识。这些若不加以遣除,则生死之心尚未解脱,当然不能解脱。并且下乘密咒以脉风明点一味和合之喜为根本义,所以认为要使风界等从味展二脉趣入中脉,使脉结各各舒解,由此起现初地以至佛地的各别功德。这种法门障碍很多,而且本风要是不慎进入六趣轮回的脉瓣中,反而可以生起很多迷乱的境相,引发过患。本部法则可使诸风自灭而住,各各脉瓣的风自成清净,这时光明脉中的智风就在本位上自然朗照,所以清净智慧之境,身、光、刹土等都能当前显现,而迷境不复生起。等到中脉里的光明脉增长,那末诸脉结就渐化光明,地道功德即在本来光明中出现,这就是得到解脱了。譬如,当初二结(中脉中)化为光明时,在外面显现的光中就现出一千二百个佛土。如果把自己的光辉分照那里,再收摄到本光中,那末就到那一刹土去了;如果把身颈转动一下,就可以震动照耀一百个佛世界,而内心又能入出一百种法性无分别三摩地。因此,即此已远超下乘之地了。

依这个法要以见根(净眼根)现量瞻睹的一刹那,澄清不动,远离合散的智慧,就是在本分上证法身的决断,外面显现光明照了的方便,就是任运起现自性色身道的超越。因此,外所显就是‘生起次第’起现方便的法要,内明照就是无生而灭诸戏论的‘圆满次第’现证远离边际的般若。这样,方便、般若、生起、圆满、法身、色身、显相、空性、福德、智慧等资粮都在修决断和超越时刹那圆满。这时五取蕴五智也都刹那圆满,因为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显无执就是报身,现种种境就是化身,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界无迁变就是金刚身。又远离缘虑戏论就是法界智,显了无障就是圆镜智,住平等味就是平等性智,所显五光无染就是妙观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

在修法时,安住光明的刹那也可以尽摄下九乘的密意胜利。因为这时没有补特伽罗执及法我执,所以尽摄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的刹那,身语意三都没有烦恼垢染,所以尽摄清净行事、近、瑜伽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的刹那,光明,证智,无二齐运开觉,现证殊胜三摩地,所以尽摄大、随、极三瑜伽的密意。其余的陀罗尼、三摩地以及诸地道等都是就内证智无垢分上安立的,所以也同时尽摄。这样一来,下乘所修的一切三摩地和所开觉的一切功德法无不尽摄于此安住光明的刹那中。

本部法的果证,一般说来,如果在冢间、空谷、洲渚等极寂静的地方如说观修,等到四光明的境界逐次起现,那末,上根只要三年,中根只要五年,下根极长七年,内外质碍之境都化为光明,就可以在自显色究竟之处现证佛位(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指法身普贤所住的法性土,不是普通的色究竟天)。这时可以随修行者的愿心而有两种成就。一种是想用现身成办广大的利生事业,寿命无边尽三有际,就可以证取大迁转身。这种身性像水中月一样,虽有显色,但没有触色,如同大阿阇黎莲华生和无垢友,能在一刹那中示现不可思议神通法门。另外一种成就,即是不想依现身成办广大利他事业的,那末在圆满四光明道而身化光明时,就到法界本初地任运成就三身五智。所以在法身刹土就成为普贤,在报身土任运密严刹中成为自显受用身,再由加持力,在清净佛土现为五部如来饶益诸住地菩萨,更于六趣中示现各趣大师广作义利,以殊胜变化工巧及受生等事穷三有际饶益无尽。

大圆满法的内容大略如上。至于本法中要门部的传承,据传说分为天上和人间两个阶段。天上为提婆贤护之子庆喜藏,又名具胜心天子,由金刚手授以此法。人间的传承始于具胜心,他降生乌苌国,为国王乌波啰遮之女华明之子,名为极喜金刚。极喜金刚登位时,金刚手亲来传法。后极喜金刚传法于阿阇黎妙吉祥友。妙吉祥友传法于吉祥狮子。吉祥狮子是汉地戍奢洲人,父名具善,母名光显女,他在二十五岁时遇妙吉祥友,圆满承受阿底一切教法。吉祥狮子后传乌苌第二佛(指莲华生)、智者若那修多罗(智经)、大哲无垢友和大译师遍照等人。自吉祥狮子以下是持明表示传承。莲华生、无垢友以下都是补特伽罗附耳传承。这耳传又分二系,一系是由莲华生传空行智慧海王,埋藏法宝以待有缘,后由莲华生业力取藏传遍智自然金刚、雍敦金刚吉祥等为空行宁提;另一系由无垢友传娘定贤,建乌汝奢寺埋藏教授,后由登玛伦贾取出传给娘结尊师子自在,由他再传给娘迦当巴。他把教授埋藏三处,三十年后由结贡那薄在西元1067年取出,这时陆续取藏的还有响巴日巴、漾敦诺札(即吉祥金刚,西元1097~1167)。漾敦诺札传子亿日(1158 ~1213),他又传子觉贝(1196~1231),以后递传师子奋迅,他再传镜金刚(1243~1303),他又传持明俱摩罗阇(1266~1343),他后传隆钦饶绛巴(1308~1363),这一系叫作上师宁提。隆钦饶绛巴,又名无垢光,他也曾受学空行宁提,又遍学后弘期新派密法,关于明处、显经、密咒的著作极多,被推为旧派中智者之首。从现存资料看,自无垢光开始,大圆满的教义,才成了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有记录的学说。此外,在后弘期中,仍有不少的取藏者出世,也有很多在定中得法的名为净相派,传承之间又各成系统,非此处所能备举。现在川藏一带弘扬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的,西藏有金刚崖寺,成熟解脱洲等,川西方面有白玉寺、迦陀寺、竹箐寺和昂藏寺等。(郭元兴)

◎附︰陈重晖〈大圆心髓略识〉

大圆满心髓(心中心),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所传密法中的最上法门,其见地行持,与汉地禅宗颇多相近,而又别具修身修气、修力修语的多种方便,及不共显密诸宗的密义密诀,洵为佛教法藏中的瑰宝。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大圆心髓传入内地,有郭元兴、陈健民、根造、密显等诸大德先后撰文介绍弘扬。鉴于今气功界所传行大圆满法之支离讹误,兹据《大圆满无上道广大心要》、《大幻化网导引法》等,对大圆心髓的传承、见地、修习次第作一浅略勾提,并略附陋识,以供有缘者参考。

部居与传承
一如汉传佛教诸宗,宁玛派有其对全体佛法的独特判教体系,此即九乘之说︰(一)声闻乘、(二)缘觉乘、(三)菩萨乘,此三合称‘外三乘’,为应化身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显教;(四)作密、(五)行密、(六)瑜伽密,此三合称‘内三乘’,为报身金刚萨埵在色究竟天所说的密教,即藏传诸派所说四部密法中的下三部,唐密所说胎藏界、金刚界两部大法;(七)摩诃(大)瑜伽、(八)阿耨(随)瑜伽、(九)阿底(极)瑜伽,此三合称‘密三乘’,为法身普贤王如来所示密教中的上乘。其中摩诃瑜伽、阿耨瑜伽相当于藏传诸派所说四部密法中的第四无上瑜伽,摩诃瑜伽相当于父部法,阿耨瑜伽相当于母部法;第(九)阿底瑜伽(梵ati-yoga)即宁玛派所说大圆满(梵maha^s/a^nti,藏rdzoga-chen),是本派独有的大法。

大圆满法又分外心部、内界(陇)部、密口诀(要门)部三部,其中最高的口诀部,又分阿的(无上)、借的(无上之总持)、仰的(总持之总持)三部,第三仰的,为前二部乃至整个大圆满法、整个佛法之总持,即本文所说大圆心髓,藏名‘领体’者,此部法又名‘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光明金刚藏乘’、‘证智自显妙道金刚藏大秘密乘’。无论就见地或修法而言,此部法确实极为圆顿,堪称佛法中之顶尖。

据传大圆心髓源出原始法身普贤王如来(阿达玛佛),此佛以心印传于毗卢遮那等五方佛,五佛以印契表示,传与密乘总持者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传北印乌仗那国王极喜金刚,为人间大圆初祖。据郭元兴之说,极喜金刚梵语名字当以‘难陀’开头,唐·义净《求法高僧传》中提到的持明咒藏大成就者难陀,盖即此师,为龙树门人,当生于西元三世纪左右。极喜金刚一传妙吉祥友,再传希立省哈(吉祥狮子),此师为旅居印度之汉人,其门下分为两系︰一系经佳那叔札、彼玛拉别札传莲华生大师,称‘上师领体’;一系由希立省哈在金洲(苏门答腊)传莲华生大师,莲师传空行母移喜措嘉,称‘空行领体’。

藏传佛教前弘期,两系领体法仅在个别利根者中秘传,在朗达玛王灭法之难中,经典法本藏于岩洞,尤空行领体长久未显人世。至后弘期,有结贡那波等掘发伏藏,大圆经续得以出世。元代有持明俱摩罗阇(1266~1343)传上师领体,门下有噶玛迦举派第三世大宝法王攘俊多杰(1284~1339)及隆钦饶绛巴(无垢光,1308~1363)等高足。攘俊多杰又从贝玛来狄札得空行领体秘藏,传之隆钦饶绛巴。隆钦中兴宁玛,集旧派大成,对宁玛教法进行总结整理,著书二六三部弘扬,以《七宝藏论》最为精要。其弘扬之中心,即在大圆心髓。

据郭元兴之说,大圆满法属无二部,以《理趣般若经》为根本所依,此经早由唐·玄奘大师译出。后来开元大士携密西来,无二部经籍即传于中土。不空译《金刚顶》十八会中即有无上部,《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理趣释》与大圆满法相契,阿地瞿多译阿底瑜伽为‘无极高’。莲华生大师故乡自西元657年起列入大唐版图,西藏传说莲师曾赴汉地学过阴阳八卦之术,传其大圆心髓的希立省哈,亦为汉人,当系唐初出国者,其时正值禅宗初兴之际。从大圆心髓与禅宗的相近看,两者之间可能有渊源关系。

大圆满之名字义理,虽在唐·开元间即来中华,然大圆心髓系统修法之传来汉地,却迟迟延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来内地传法的西康诺那活佛,虽极推崇大圆心髓,然所传尚未系统。厥后贡噶上师应请前来,才将大圆心髓法和盘托出,受学者颇多其人。又有萨迦派上师根桑泽程来内地传大圆心髓法,译出智悲光着《大圆满无上道广大心要》。有内地张澄基、陈健民及普陀山青年僧根造、密显等赴康藏参学,得大圆心髓之传。根造、密显等编有《常乐文库》阐扬宁玛教法,已出四辑。二师曾赴美国主持大圆满心髓研究中心,为西人灌顶传法。国内修学大圆心髓者,多出贡噶上师门下,藏地则有川西竹箐寺、噶陀寺、昂藏寺等宁玛大寺传行大圆心髓。

大圆心髓法的内容,也和其它密法一样,按修习次第,分为见、修、果。

大圆心髓见
和汉传诸宗一样,宁玛派的修持,也是先得见地,次论修证。宁玛派把全部印藏佛法的见地,判为四宗︰(一)唯识见,同汉传法相唯识宗;(二)中观见,略同汉传三论宗;(三)大手印见,为迦举派、萨迦派、希解派之根本见地;(四)大圆满见,为宁玛派所主张。大手印见、大圆满见在哲学观上皆以自心如来藏性或明体为本,与汉传圆教诸宗的见地属于一类,而大圆满见更超越法界量心,直显自性,最为圆顿。

大圆满见又称‘本来清净见’、‘自然智见’,藏语曰‘左巴钦波’,意谓众生、诸佛共具的心性明体或内证智,本来清净,任运显现世出世间、生死涅槃一切诸法,随所显现无不圆具一切,故曰大圆满。圆具一切者,谓此心性体性空为法身,自性庚报身,大悲周遍为化身,法尔具足三身五智,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造。《秘密声续》云︰‘一切有情与诸佛,非互住于别异处。’莲华生大师《大圆满教授勾提》云︰‘本来清净大智慧,离心造作之解脱,(中略)世出世法集于一,无作无生本菩提。从本任运无生灭,不能言表不能思。(中略)自生自显自圆满,此即离事大圆满。’贡噶上师《椎击三要诀胜法解》云︰‘且初言见者,夫彼一真法界,离绝戏论之法尔如来藏心,无垠广大界中,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彼诸一切,皆亦圆满具足法尔之平等性义。’郭元兴《九乘差别略义》释云︰‘情器世间、生死涅槃一切诸法,皆于此证智空性中圆满,故名圆满,无有其他解脱生死方便更胜此法,故名为大。’总之,众生心性本来是佛,圆具三身四智,非假修为造作,当下觉了即是,可谓大圆满见犹大圆心髓见之宗本义。这与南禅的见地,可谓不谋而合。慧能大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马祖曰‘即心即佛’,法眼曰‘一切现成’,与大圆心髓见可谓同一旨趣。

大圆满心髓见不共于显教的密义,是谓自性明体依于众生现前肉身而住,其体为身中三脉四轮中央的智慧明点,它虽被妄识血气遮蔽而未显,本性功德亦法尔具足,为众生身心性命之大本,故曰众生四大肉身中,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所谓智慧明点,亦称离戏明点,可看做心性自然智的物质实体。

大圆满见是修习大圆心髓法的指针,若无决定正见正智印持,如今之多数修大圆正行妥噶看光法者,则只等于世间的气功,不得名为大圆满。

晚近宁玛派寺院,虽亦如格鲁派,极重显教经论之学习,依闻思慧而得见,但大圆正见的获得,在当初未必必依经论长期研习,可以顿悟。顿悟略有二途︰若上根利智,遇具缘上师,可通过灌顶或机缘之成熟,依上师指示加持,以心传心而得顿悟。如《大圆满无上智广大心要》述灌顶中指示心性之法为︰
‘如生盲眼开,直指即证现量,使弟子不变金刚坐式,奏小鼓铃等,及传承启请,以转境之声,令行者之心入上师之念奏中。念完后言︰汝之现前此心,无作无为,勿擒勿纵,无所造作,于此本境,不需见修等精勤,亦非拘束遣放,本自解脱!’

这与禅宗师资间的心传风格虽然不同,多了一些灌顶的礼仪事相,略嫌程式化,但直指心性的本怀其实无二。这种直指,当然只被上根。若根性稍钝,于言下不能顿悟,大圆心髓法则指示于前行中依诀观心,以悟正见。

大圆心髓前行
大圆心髓作为一种密法,自须先具皈依、发菩提心、持戒等大乘道修禅的共加行,并依止具德传承上师,求受灌顶,修无上部密法中之上师相应、大礼拜、供曼达、金刚萨埵百字明四加行,以涤除业障、身中气脉之障,积集修定的福智资粮,铸成堪修密法之器。

若上根利器,通过修四加行,或具足虔敬上师的信心,师徒机缘契合,经指示而得决定正见乃至顿见心性,便可直入大圆满心髓正行。若钝根不能顿悟,大圆心髓法则有不共于其它密法的前行,使行者身心转为堪修正行之器。这种前行,大盖取于大圆满心部、界部法及其它无上部密法,以身、语、心三修为特点。

修身旨在打通身中气脉之障碍,分修力与修气脉点两门。修力者,以特殊的金刚立或金刚坐式,令身形如杵,并观想身体变为各色金刚杵,以锻炼筋骨皮肉及耐力,打通身中粗显障碍。金刚立式,有武术站桩练力之效。修气脉点,有宝瓶气、金刚诵,及观想眉间、脐下明点以生拙火法,乃无上瑜伽父部母部圆满次第通用的修法,旨在打通身中脉结,令气得以入住于中脉。

修语旨在打通喉轮脉结,引生心寂,以如仪站立口唱‘吽’字并配合观想为法,有猛利念与柔和念二法。《札坦举根本续》云︰‘口念吽字于处所,印契与习力事业,乃至软寻趋入道,如此净语心得力。’

大圆心髓前行之修身修语,是上乘气功,宜于喜爱气功者修习。下根者由修身修语,打通气脉障碍,自然易于观心顿悟,转钝根为利根。这是密乘无上部较显教别具的方便法门。大圆心髓前行虽如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但只为涤除气脉障碍而用,未必如其它无上部密法,必须依此道引发心寂,明心见道。晚近西藏修大圆满者,多从本尊法修生圆二次第入手,这当然更为稳妥扎实。

大圆心髓前行中的最要一着,是修心,此须由三门观心,内观一念妄心,而悟解见证真心。三门者,(一)观心之生处,(二)观心之住处,(三)观心之去处,于三门推析寻究,观一念非由境生,非由根、识生,非心境和合生,非无因生,不住内外中间诸处,生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处,不住三际,超越四句,复观能观能觉之心亦不可得,从而灭分别戏论,即于分别心灭处见性明心。《超品本续》云︰‘此心初来处,及中住后去,观察此三者,心净知本性。’这种观心法门,是从小乘心念处观到大乘经论中多处宣说,并无秘密可言,只要依教观心,便会见‘密在汝边’,大圆心髓法不过强调为诀要,并重上师之印证而已。

大圆心髓正行

真正的大圆心髓,是澈却(一译且却)、妥噶之正行。澈却(khregs-chod),汉译‘立断’,为断有为造作意。修持之要,是依前行观心所得正见或觉受修无分别止及慧观,体认本来心地,任运保任,入于自性明体大定。《大圆胜慧澈却脱噶全书》述澈却修法云︰
‘只在一切法之显现中,于当体明空不二之刹那上,无修无证,无散乱定住,明明了了,觉照认识,认识这个就是自己本心,勿令间断即是。(中略)若错失了这一刹那,第二刹那起了执着,就是妄念识心,若依妄念去修澈却,犹蒸沙成饭,终不可得。是故我人于此刹那上,不想过去,不计未来,不着现在,明明白白认识此明空不二的体性,就是吾人本心,能所一体,无过去现在未来,无东南西北上下长短之分,无青黄赤白之色,犹如虚空,一切法就在这空体上任运显现,能显是这个,所显也是这个。(中略)凡所显现,皆是自明自显,当下解脱,解脱二字亦是假名,当体认识,是名澈却。’

按此,澈却修习之要,在于六根开放而未起妄念的刹那间体认本心、保持不乱,这在阿达玛佛偈中总括以‘一心不乱’四字,此‘一心’,即未经能所二元化的绝对心、本来心。大圆心髓的澈却,实即大乘经中的一行三昧,达摩大师的壁观,不过指示更显直截、活泼,修习强调宽坦任运,不强遏抑妄念,不堕空寂一边,与慧能大师以‘无念为宗’之般若三昧最为相近。

与禅宗不同的,是澈却在见性后,不像禅宗那样于向下门中度化众生,修菩萨六度行,而是迳直向上,专精修定,保持自性明体刹那不乱,以空性如虚空、明空如镜、显空如浪三诀持心,对治妄念。

空性如虚空,谓了三业六尘皆空,身不动摇,口离言语,心不起伏,五根不遮,任运自然,于五尘境不起分别,心如无云晴空。

明空如镜,谓五根所现五尘境虽然宛在,然内心毫不执着取舍,有如明镜映现万象而不分别。

显空如浪,谓起心对治妄念,适成垢病,当识所观妄念与能观之心体性皆空,起灭同时,如浪由海起,还灭于海。

如此护持明体不昧,于座上座下、行住坐卧、眠梦之时皆不稍乱,尤须于烦恼及六尘境中用功,以自性明体融解一切烦恼妄念,转为菩提,如《云海续》所说︰‘三毒五门六识诸境界,随显本来解脱住本元,无断无住法性上解脱。’

澈却得定后,还要与妥噶并修,以显明本体,现量穷证自性明体。妥噶(thod-rgal)汉译‘顿超’,为大圆心髓之不共密法。大略是任持澈却定心,依靠于联通心、眼的智慧气脉之上,开放眼识之窗,以无住心凝视外界光明而修定,俾法界本具明点空光现量显现,以穷证法性光明之妙用。有看日光、月光、灯光、水光及黑关法等,最重要者乃日光导引法︰于无风无云晴天,以澈却定心静观日光,令内心、外虚空、密气脉三空相合。在这里,大圆满见和澈却定心是修习的关键,若无澈却的基础而看光,则落于道教采日月光华法之类,适成见性之障碍。

修妥噶定,可以肉眼现见法界明点空光,照烛微观乃至‘渺观’层次,穷证法性而即身成佛。法性渐次显现的过程分四阶次︰

(1)法性现量显现︰初见明点空光,光如线纹、明点、弯曲之金刚练等。

(2)觉受增长显现︰明点空光增长广大,遥远明显。

(3)明体诣显现︰于明点空弘团中,现五方佛净土、报身庄严等。

(4)穷尽法性显现︰外所显境尽收于内,心境一如,无明习气寂灭,转身为虹光身,意为无生法身。

牛实为教授在《藏密内功科学观》中以量子控制论解释妥噶,谓妥噶定心中可使自身明点的振动频率与宇宙生态量子场(明点空光)的辐射频率相同,因而吸收宇宙生态量子场的辐射能进入自身中脉,迭加在自身明点的光能之上而共振,从而获得殊胜成就。这种说法不妨作为妥噶原理的一种科学假说,但按照妥噶的修习法则,另收光能、共振,无疑是必须舍弃的分别执见。

大圆心髓之果
大圆满法称修习澈却精进不辍,七日之内可见本来面目,继续修习三至十二年可获即身成就,不仅得大智慧、大解脱,而且能使肉身粗细四大融归法性空,得生死自在。生死自在的物质表征,是圆寂时肉体缩小如八岁孩童,火化后留碎舍利或完整舍利。若修习妥噶成就,转变肉身四大的力量更大,可化肉身细胞为虹光身,下等者圆寂时身化虹光趋入法界或本尊净土,仅留爪发,上等者现世证得‘大迁转身’或‘童瓶身’,肉身化为光蕴,视之为有,触之为空,永保十六岁身容,可长久住世或随意趋入任何世界。据传莲华生、无垢友即证得此身,厥后则罕闻。然藏地修大圆满成就临终虹化者,仅噶陀一寺数百年间据载即达十万人。直至1952年,尚有德格益龙人索朗南杰虹化,1980年,贡觉县的阿达拉姆和察维县的玉拉(女)临终时分别缩小到二十、五十公分(见《藏密气功》)。这种成就在显教大乘学人看来虽未必有追求的价值,但从人类生命自我变革的角度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值得参考的方案。虹化的真实现象,对人体科学来说,有重大研究价值。

总之,大圆心髓修身修气的前行,可涵括气功而堪称上乘,澈却之正行可融摄禅宗而具有轻松宽坦之长,还独具不共显密诸宗的妥噶之密,其即身的果证更独具身心共同解脱之妙,诚为自力法门中的极圆顿者。当然,在见地之勘验、参究之方便上,它或许有未及禅宗之处,有易认光影之弊,若能参合禅宗而修,则更为稳当。禅宗见性者若能进修妥噶,则即身可期解脱。大圆心髓法过于注重即生了脱生死,而忽略了人间现实之净化、菩萨六度之修行,显然是其不足处。为适应时机,澈却妥噶的内容,应益以向下的法门,这可参酌禅宗的‘行入’。

[参考资料] 吴家梁编《大圆满心要总集》。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2-06-06
法王……原为对佛的尊称。后来也引申为对菩萨、阎王及西藏、日本之某些佛教领袖的称
【法王(梵dharma-ra^ja,藏chos-rgyal)】
原为对佛的尊称。后来也引申为对菩萨、阎王及西藏、日本之某些佛教领袖的称呼。‘王’有‘最胜’及‘自在’义;佛为法门之主,以自在化众生,故称法王。如《无量寿经》卷下(大正12·275b)︰‘佛为法王,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随心所愿皆令得道。’《法华经》〈譬喻品〉(大正9·15b)︰‘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此外,法王也用来称呼菩萨,如《大宝积经》卷九〈密迹力士会〉(大正11·50c)︰‘菩萨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谓为四?一曰不舍道心;二曰亦复劝化他人发意;三曰以诸德本劝助道心,所可闻者意广无极;四曰一切释梵及四天王,其诸声闻并缘觉地,至于无极无坏,弘广无穷之业。’

此外,法王也是冥界阎魔王的别名。因其依法判定冥界众生之罪,故有此称。藏传佛教之各派领袖也往往被称为法王。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萨迦派首领八思巴受封为‘大宝法王’;明成祖以后,萨迦派、格鲁派之上首喇嘛又分别受封为‘大乘法王’、‘大慈法王’。日本·圣德太子被尊奉为‘圣德法王’或‘大法王皇太子’。此上均为佛陀以外被称为法王之例。

另据《阿弥陀经》等经典所载,继嗣如来法王的补处菩萨称为法王子,如文殊师利法王子、弥勒菩萨法王子等即是。

[参考资料] 《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大智度论》卷七、卷三十五、卷九十三;《胜鬘宝窟》卷中(末);《续日本纪》卷二十七;《上宫圣德法王帝说》;《圣德太子传历》卷上。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离线
发帖
85
开心币
0
好评度
316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2-06-06
移我之见,无次第,只修菩提心即可,三根普摄,不二法门
一次一粒沙 默默与天语 一沙一世界 默默如天行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2-06-06
修法……密教用语。指依仪轨而修习各种密法
【修法】
密教用语。指依仪轨而修习各种密法。在密教相关经典中,大多载有供养法(即仪轨)及其作法。依其目的而有息灾、增益、敬爱、调伏(降伏)等四种行法,或加钩召为五种行法。此外,也有依道场的铺设而分为一坛法、两坛法、五坛法;或依从事的人数分为大法、中法、小法;以及依性质所分的秘法、普通法等区别。行者须口唱真言,手结印契,心观本尊,而且,行者的三密须观想与本尊的三密相合。其次第区别,东密有金刚界立、胎藏界立、十八道立、别行立、如意宝珠立等名称。而藏传佛教则另有无上瑜伽法门,为东、台二密所无。

藏传佛教所修的法门,依各派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密法仪轨,可参阅《密乘法海》书中之所载。至于日本东密、台密两家的大法与准大法则略如下列︰

┌大法─孔雀经法、仁王经法、请雨经法
东寺┤
└准大法─如法爱染法、如法尊胜法、大北斗法、普贤延命法
┌大法─炽盛光法、七佛药师法、普贤延命法、大安镇法
山门┤
└准大法─法华法、六字河临法、如法北斗法、如法佛眼法
┌大法─尊星法、法华法
寺门┤
└准大法─大北斗法



◎附︰〈修法坛〉(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修法坛,修法所用的坛。坛是梵语曼荼罗(man!d!ala)之译。即修法时,安置佛像或三昧耶形,以及配备供物与供具的坛。印度专用土坛,并依照七日作坛法而建制。有大坛、护摩坛、小坛之别。大坛为修法本尊的主坛。护摩坛是安置火炉、修火供的坛。小坛是用于灌顶的别坛。

关于大坛,《陀罗尼集经》卷十二云(大正18·886b)︰
‘若作大坛,如前结界,四角竖标。标记已竟,唤人掘地出其恶土,若得上地掘去一磔,若得次地掘出一肘,若得下地掘出三肘。悉除其中骨发炭灰瓦砾礓石树根草木糠等恶物。尽诸恶物到好实地,然后将好土来。发底一度,以香水泼一度。着土,即用杵筑,筑令平满,必须坚硬,若得基高最为第一。’

《陀罗尼集经》卷三记述般若坛法的画法云(大正18·808a)︰‘其坛中心安释迦牟尼佛华座,座上安像。其座东面复安华座,座上安般若波罗蜜身,左手把经。其坛北方复安华座,座上安大梵天,左手把君迟。南方安华座,座上安帝释天,右手把跋折罗。中心着一香炉水罐,四角各一香炉水罐,五枚水罐内各盛净水五谷七宝,并以柏叶梨枝塞口,于上各以生绢三尺而系束之,种种果食及上好果一十二盘,灯十六盏。’

关于坛的形状,随四种修法而各有不同,如《大日经》卷七〈持诵法则品〉,及《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所说,息灾法当用圆坛,增益法当用方坛,降伏法当用三角坛,摄召敬爱法当用莲花坛。又坛的广量不一定,有种种。据《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修行仪轨品〉所述,坛的广狭大小有三千五百种。最大的是一千由旬,其次是五百由旬、一百五十由旬、十由旬等,最小的是掌中爪甲之量。《供养仪式》说最大的是三十六肘,其次是二十八肘、十六肘、八肘、六肘、四肘,极小的是二肘。《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卷下〈大灌顶曼荼罗品〉说是方八肘,或十二肘,或三十八肘,若为众生而造的是四肘或七肘等;以此可知其大小不同。

在日本,相传最澄初依七日作坛法建立土坛,但后来不设土坛。在东密,由于空海请来木坛,因此尔后专用木坛。又,大坛一般是用增益法的方形坛,有华形坛、箱坛、牙形坛等类别。华形坛指坛的四面刻莲华;箱坛指单作四角,其状似箱;牙形坛是在坛的下部附上延曲于外面的足。就中,华形坛的四面各刻八叶二重的莲华,其上下区间附五色线。向上的八叶二重表慧门十六大菩萨,向下垂的八叶二重表定门十六大菩萨。华叶向上是上求菩提之义,下垂是下化众生之义,五色线表五智。意即四方四智各具足五智三十七智。

其次护摩坛,指修护摩法时用的坛,也依照七日作坛法建制。即在大坛的中央或一边穿火炉,其炉形由于增益等四种修法而有方圆等不同。《大日经》卷二〈具缘品〉云(大正18·11b)︰
‘如是令弟子,远离于诸过,作寂然护摩,摩依法住,初自中胎藏至第二之外,于漫荼罗中,作无疑虑心,如其自肘量,陷作光明坛,四节为周界,中表金刚印。师位之右方,护摩具支分,学人住其左,蹲踞增敬心。’

《陀罗尼集经》卷一云(大正18·792a)︰
‘七日作法,至第四日种种饮食果子供养,西门安净宝火炉,烧于净柴,至心奉请释迦文佛,于火炉中坐莲华上,当取乳酪酥蜜饮食果子胡麻人油等,咒三七遍,各取少许,咒一遍一掷火中。’

又如在急需治病时,可不依七日作坛法,而只采用《唯略仪》所说,以洒水建坛,称之为水坛。《陀罗尼集经》卷二云(大正18·796b)︰‘若知有鬼病者,作四肘水坛,中心着火炉,烧柏树枝,数数诵咒即差。’同书卷十二又云(大正18·886b)︰
‘若忏悔坛及治病坛皆作水坛,四肘以下一肘以上悉得通用,其肘长短随其咒师臂肘长短以为量数,其地皆须方面齐等。若作水坛,亦不须择日月时节,其地随得,净处即作,平正地面,即须香[泥/土]涂其地上,即成坛法,仍须四角竖标为记。’

小坛,指用于灌顶或供神之别坛。就中,用于灌顶的称为灌顶坛,又依令登正觉之意而称正觉坛,《大日经》卷二〈具缘品〉云(大正18·11c)︰‘师作第二坛,对中漫荼罗,图画于外界,相距二肘量,四方正均等,内向开一门,安四执金刚,居其四维外。’《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四云(大正18·251a)︰
‘其灌顶坛应在大坛帝释天方门外,下至二肘,画粉作。四方正等,面开一门,于四隅内画执跋折啰像。自在天方名住无戏论,火天方角名虚空无垢,罗刹方名清净眼,风天方名持种种绮丽衣,中央画大莲华,其花八叶,台蕊具足,花外周围画月轮相,光芒外出,正方四叶画四菩萨,各乘昔愿殊胜力者。帝释方叶名陀罗尼自在王,琰罗方名发正念,龙方名乐利众生,夜叉方名大悲者。四隅叶上画四使者,自在天方名修转胜行,火天方名能满愿者,罗刹方名无染着,风天方名胜解脱。于花台上想有婀字,于婀字上想一圆点,余供养旛花庄严,一如大坛法式。应作是念︰我今为某甲善男子灌顶。’

在日本,通常胎藏界法是在道场东南隅安灌顶坛,金刚界法则安在西北隅,置椅子或礼盘作为阿阇梨之座,又于坛前中央敷座为受者之座,座上画八叶莲华,四隅画小莲华。又,《诸佛集会陀罗尼经》说修寿命经法时,设二种小坛。其文云(大正21·859c)︰‘其坛上作二十一小坛,其一处中名如来坛,余二十坛名金刚王坛,又于坛外作四小坛,名四天王坛。’

[参考资料] 《大日经》卷七〈持诵法则品〉;《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一;《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卷上;《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陈健民《曲肱斋全集》;《■尾祥云全集》第二册。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离线逸者逍遥
发帖
68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4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2-06-06
哈哈,百科大辞典?
掬水月在手,染花香满衣
离线寂寂
发帖
46
开心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2-06-06
你要真不想斗嘴就不会发了。心氯难平。学学人家疯子
春天花会开,我的爱。
离线139
发帖
200
开心币
0
好评度
1443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2-06-06
只强调一种不太好
“亦可如是解释:佛陀至言心要义,最主要之心要精华,就是出离心;诸佛菩萨所赞之道,就是唯一殊胜的菩提心;凡是欲求解脱的最胜大道,就是无二正见智慧。何以故,因为欲求三有轮回中解脱者,必须要依靠缘起性空的无二智慧。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如此最殊胜的三主要道,我于此处为有缘者宣说也。以上宣说了造论的原因和目的。”

凡学佛者,倘若无有出离心,则彼人亦就无有息灭希求三有轮回大海中安乐之方法,因此无法解脱三界轮回的束缚。以彼诸众生由于无始以来之无明习气所感,而贪著希求三界轮回中暂时安乐,若不具足出离心,则于三界轮回的根本无法断除,因此永远沉溺于生死大海中不得解脱,是故出离心非常重要。

不论是受比丘戒或沙弥戒或居士戒等何者律门,首先都必须要具足出离心,否则不可能获得戒体。是故学佛不可缺少的根本基础就是出离心。如释迦光和功德光藏印二地所传下来的戒本中亦云:“不论受何等别解脱之戒律,必须要具足的意乐条件,即是出离心。”何为出离心?所谓出离心者,非仅厌离人道,且于三界六道都生起强烈的厌烦心,发愿超出三界轮回大苦海,方谓出离心。有者认为人道很苦,厌离人生,然欲享天乐,如是非真实出离心,乃相似出离心。因为凡于三界六道轮回中不论生于何道,皆具苦性,即使生于天界,亦有临死变坏堕落等苦。弥勒菩萨云:“不净房中无香味,三界轮回无少乐。”是故应将三界轮回看成火宅,如罗刹国、宝剑林等无少许安乐,整个轮回皆充满痛苦的本性,因此心里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愿超出三界轮回。因为彼诸众生都是由于无始以来的贪著,而希欲三有轮回中暂时之安乐,是故已被深重无明烦恼等习气束缚之一切众生,于生死轮回苦海中不得解脱之机会,以至感受无量难忍的痛苦。故凡欲获得超出苦海之究竟安乐者,首先应当要寻求殊胜稳固的出离心,是极为重要也。

--摘自<三主要道颂>简释,索达吉堪布
供参考
13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