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佛像在装藏的时候都装它,说明他在佛教的地位。
心经可以说是代表佛的境界的。佛的境界凡夫因迷故只能推测,所以众生都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佛的境界。
心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落对待的。其实佛很爱用这个口气说法的。如他经常用非什么非什么或无什么无的语气。心经也如是。
观自在菩萨,就是反观自己的本性。剩下的说的就是本性的描写,它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高无矮等等佛所说的都是不落对待的。以至“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等”。好了同佛接着说,无生死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有得无得也是对待)。同理挂碍恐怖。颠倒梦想苦乐等等也是对待。既然如此“本性”就是佛所说心经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对待)。既然没有苦的。所以佛所说的“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
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
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都是废话。骗笨蛋的。不过也是不这么骗众生。笨蛋也不会重视它的。或许是翻译的原因吧………………
明白对待之理在读禅宗公案就很有意思的。易经的无级之说就是心经的境界。以前有人说过“一阴一阳为之道”,我回“那是道之用不是道之体”,好象没有人回复的。从孔子的这话可以看出。孔子所悟离释迦牟尼差远了。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足矣!可以看出孔子有所悟的只是世道(对待之理,与马列一样)不是佛的境界。
陆流有句话。很有心经的意思,就是“修而有功,功在有界”
心经是悟证心性用的。穷揪无益的。陆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