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11阅读
  • 10回复

《三略》……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笑笑生
 
发帖
16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4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26
首页>宗教哲学>诸子文化>栏目导航>兵家类>三略

《三略》简介
《三略》也叫《黄石公三略》,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的记载。但据《汉书·艺文志》说:“汉兴,张良、韩信序次(整理)兵法,几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据这些写成《汉书’艺文志·兵家》,其中并无《三略》一书著录。查《汉书》成书于东汉和帝(公元89—105)年间。可见在东汉中叶以前并没有《三略》这个书名。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一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魏明帝时,李康《运命论》始有“张良受黄石公 之符,诵《三略》”之说。东晋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为西凉公,征刘{日丙}为儒林祭酒从事郎中,刘{日丙},曾注《黄石公三略》流行于 世(见《北史》三十四卷,魏书五十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著录《黄石公三略》三卷,。题下邳神人撰。书中自称“《三略》为衰世作” (见《下略》)。因此《三略》的成书时间大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三略》一书杂采儒家的仁、义、礼;法家的权、术、势;墨家的尚贤;道家的重柔;甚至还有谶讳之说。全书讲政治策略手段较多,而直接讲军事的反而较少。

…………………………………………………………

CopyRight(C)2000, Enwei Group. E-Business Div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站点维护: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网站制作:三元文化网络发展中心 E-mail: webmaster@enwei.com
离线笑笑生
发帖
16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4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6-26
卷三 下略
卷三 下略

下略,主要是论述“人”和“政”的重要,以说明盛衰的根源,国家的纲纪。强调:“人”重圣贤,重道德;“政”重礼乐,重教化。

39、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微。

[译文]

能挽救天下于危亡的,就能使得天下安宁。能消除天下忧患的,就能享有天下的快乐。能拯救天下灾祸的,就能获得天下的幸福。所以恩泽及于民众,贤人就会归向他;恩泽及于万物,圣人就会归向他。贤人归向他,这个国家就会强盛。圣人归向他,天下就会统一。使贤人来归要凭“德”,使圣人来归要凭“道”。贤人离去,国家就会衰弱。圣人离去,国家就会混乱。衰弱是走向危险的阶梯,混乱是即将灭亡的征候。


40、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道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译文]

贤人执政,能使人行动顺从,圣人执政,能使人心悦诚服。行动顺从,可以创业。心悦诚服,可以全始全终。使人行动顺从要靠“礼”,使人衷心悦服要靠“乐”。所谓“乐”,不只是金、石、丝、竹等乐器,而是使人爱家庭、爱宗族、爱职业、爱国家,拥护政令,讲究道德。这样治氏的君主,还要作“音乐”来陶治人们的感情,使其不失和谐。所以有德的君主,是用“乐”来使民众快乐。无德的君主,只知用“音乐”使自己快乐。使民众快乐的,国家才能保持长久。只图自己快乐的,国家不久便会灭亡。


41、释近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而有终。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

[译文]

不搞好内政而图谋向外扩张的,会劳而无功。不从事向外扩张而固谍搞好内政的,会逸而有成。实行休养生息的政治,是由于有许多忠臣,实行劳民伤财的政治,必然产生许多怨民。所以说,热衷于扩张领土的,内政必然荒废。着意广施恩德的,国家就会强盛。能保持自己所当有的,会得到安宁,贪图别人所有的,会招未祸殃。残暴的政治,世世代代都将受害。所作所为超过限度,即使成功也终必失败。


42、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教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

[译文]

不先正自己而去教育别人是违背常理的,先正自己而后教育别人才顺乎常理。违背常理是致乱的根源,顺乎常理才是安定的关键。


43、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侧隐之心,仁之发也。得己得人,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译文]

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道”是人们所应遵循的普遍规律。“德”是人们入“道”所领悟的心得体会。“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义”是人们所应当做的事情。“礼”是人们所应遵守的规范。这五者缺一不可。所以,人们每天的生活行动,都要受礼的约束,讨贼报仇是正义的决定。同情之心是仁爱的发端;正己正人是修德的途径。使人平均,各得其所,是道的教化。


44、出君下臣名曰命,施于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政。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译文]

君主给臣下的指示叫“命”,把它写在竹帛上叫“令”,执行命令叫“政”。“命”有错误,“令”就不能推行。“令”不能推行,政务就不能王确施行。政亨不能正确施行,指导政务的原则就行不通,原则行不通,奸邪就会得势。奸邪得势,君主的威信就要受到损害。


45、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尽力。

[译文]

千里之外去聘请“贤人”,路途是遥远的。招引奸佞之徒,路途却是近便的。所以,英明的君主宁愿合近求远,这样就能保全功业,尊崇“贤人”,下级也就会乐于尽心竭力了。


46、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译文]

废黜一个好人,许多好人都会丧气。奖励一个坏人,许多坏人都到来。好人得以保护,坏人受到惩罚,国家就安宁而许多好人都会到来。


47、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译文]

民众都对上级怀有疑虑,国家就不会安定。民众都对法令迷惑不解,他们就不会守秩序。只有疑虑消除,迷惑澄清,国家才能安宁。


48、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治民使平,致平以清,则民得其所而天下宁。

[译文]

一项法令违背民意,其它法令也会失去效用。一件坏事施行了,就会结下许多恶果。所以,对“顺民”要给予好处,对“凶民”要加以制裁,这样,法令就能推行,众人也无怨言。用民众所怨恨的法令,去治理心有怨恨的民众,这叫逆天行事。用民众所仇恨的措施,去治理胸怀仇恨的民众,其祸患不可挽救。治理民众要使他们平服,要做到民众平服,必须凭惜政治清明,这样,民众就各得其所而天下太平了。


49、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译文]

犯上的人反而高官,贪鄙的人反而富足,这样,虽有圣王也不能把国家治好。犯上的人受到诛戮,贪鄙的人受到拘禁,这样,良好的风气才能树立,坏人坏事才能清除。高尚纯洁的人,是不能用爵禄收买到的。有正义有气节的人,是不能用威刑胁迫的。所以圣明的君主征求贤人,必须依照他们的志趣而罗致他。罗致高尚纯洁的人,要讲究礼貌,罗致有正义有气节的人,要讲究道义。然后“士”才可以请到,“圣名”也就可以保全了。


50、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已,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译文]

才德出众的人,能明察盛衰的根源,通晚成败的端倪,详察治乱的关键,深知进退的节度,虽然穷困也不当即将亡国的官吏,虽然贫来也不领混乱之邦的俸禄。匿名隐居胸怀安邦治国之道的人,时至而动,就能住极人臣。遇到志同道合的君主,就能建立卓越的功勋。由于他的道德高尚而流芳后世。


51、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畏惧而不敢失道。

[译文]

圣王用兵,不是好战,而是用以讨伐暴乱。以正义讨伐不义,就象决开江汀,让大水去淹灭微弱的火炬,就象在深渊的岸边去推下一个摇摇欲堕的人,其胜利是必然的。“圣王”之所以悠闲安静而不急于进兵,是不愿过多地造成人和物的损伤。战争不是好事,是“天道”所不容的。只在不得巳时进行战争,才顺乎“天道”。人之顺乎天道,就好象鱼在水中一样,得水使生,离水便死。所以君子要时刻警惕自己而不敢背离天道。


52、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译文]

豪强执政,国君的威望就会受到削弱。生杀大权操在豪强手中,国君的威望就会完全丧失。豪强俯首听命,国家才可长久。生杀大权操在君主手中,国家才能安宁。民众穷困,国家就没有储备,民众富裕,国家才能安乐。


53、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

[译文]

贤臣被亲近,奸臣就会被疏远。奸臣被亲近,贤臣就会被陷害。亲疏倒置,祸乱就要延传到后世。


54、大臣疑主,众奸集聚。臣当君尊,上下乃昏。君当臣处,上下失序。

[译文]

大臣自比君主,众奸就会乘机聚集,臣属居于君主的地位,上下地位就混乱了。君主处于臣位,上下地位就颠倒了。


55、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进货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译文]

伤害贤人的,祸患延及三世。埋没贤人的,本身就会受害。嫉妒贤人的,名誉不得保全。推荐贤人的,造福子孙、后代。所以君子积极推荐贤人,因而美名显扬。


56、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译文]

利一人而害及百人,民众就会离开城郭。利一人而害及万人,全国就会分裂。除去一人而利及百人的,人们就会仰慕他的恩泽。除去一人而利及万人,政治就不会混乱了。
………………………………………………………………………………
CopyRight(C)2000, Enwei Group. E-Business Div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站点维护: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网站制作:三元文化网络发展中心 E-mail: webmaster@enwei.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28号恩威集团公司电子商务部 邮编;610041
电话:86-028-5181370-8655 传真:86-28-5157212
离线笑笑生
发帖
16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4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6-26
卷二 中略
卷二 中略

中略,主要论述如何区别德行、洞悉权变、御将统众以及全功保身等。

30、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

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

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

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

[译文]

三皇没有什么言论,而良好风气自然流布于四海,所以天下的人都不知道应归功于谁。

五帝顺应自然规律,设教施令,使天下太平。君臣谦让而不争功,教化传播于四海,百姓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太平。使用臣属并不依靠“礼赏有功”,君臣之间就能和谐无间。

三王以道德治人,使人心悦诚服,制定各种法规以防衰乱,诸侯按时朝见,各项政事不废,虽有军备,却无战祸。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国家安定,君权巩固,臣下功成分退,君臣之间也能和诸无问。五霸统御“士”用权术,结交“士”靠信任,使用“士”靠奖赏。信任差了“士”就会疏远他;奖赏少了“士”就不听命。


31、《军势》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译文]

《军势》上说:出兵打仗,重在将帅机断行事。如果进退都要受君主的控制,那就很难成功。


32、《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译文]

《军势》上说:使用有智谋的人、勇敢的人、贪婪的人和思笨的人,各有不同的方法。有智谋的人乐于建立功业,勇敢的人渴望实现他的志愿,贪婪的人追求利禄,愚笨的人不惜性命。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是治军用人的妙术。


33、《军势》曰:无使辨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尼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译文]

《军势》上说:不要使能说善辨的人谈论敌人的长处,因为这会扰乱军心。不要用仁慈的人主管财物,因为他会多施财物以迎合下级。


34、《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

[译文]

《军势》上说:军队中要禁止巫祝,不准其为官兵卜问军事上的吉凶祸福。


35、《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译文]

《军势》上说:“使用仗义的人不能单靠钱财。因为正义的人,不会为不仁的人去效死;聪明的人,不会为昏庸的君主出谋划策。


36、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译文]

君主不可以没有道德,没有道德臣下就会叛离,也不可以没有威望,没有威望就会丧失权力。臣下不可以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不能辅佐君主,也不可以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国家就会衰弱,但是威势过盛。自己就会栽筋斗。


37、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伐。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

[译文]

古时“圣王”统治天下,观察盛衰的变化,考虑得失的原因,从而建立制度。规定诸侯辖二师,方伯辖王师,天子辖六师。后来天下混乱,叛逆逐渐发生,人们忘记了天子恩泽而目无天子了,诸侯之间结盟立誓互相攻伐。由于政治军事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消灭谁。于是设法收揽“英雄”之心,与他们同好同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计议分析就无法决嫌定疑,不诡诈出奇就不能破奸灭寇,不施阴谋诡计就不能成功。


38、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改。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

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其心。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皮离,威权一与而不可卒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駮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译文]

“圣人”能够体天之道,“贤者”能够法地之理,“智者”能够以古为师。所以《三略》一书是为处乱世而作的。《上略》是说设置礼赏、辨别奸雄、显示成败的。《中略》是区别德行、明察权变的。《下略》是阐述道德、分析安危、说明迫害“贤人错误。所以君主深通《上略》就能任用贤人,战败敌人。深通《中略》,就能驾御将帅统率士众。深通《下略》,就能明白盛衰的根源,熟悉治国的纲纪。人臣深通《中略》,就能成就功业保全身家。

高飞的鸟死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敌国灭亡了,谋臣就要被消灭。所谓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肉体,而是要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然后在朝廷上封赏他,给他极高的爵位,以表彰他的功劳。赐与中原最肥沃的土地,使他家财富足。赏给他美女珍宝,使他心情愉快。

军队一经编成,就不能仓促解散。兵权一经授予,就不能马上收回。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回朝,这是君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削弱将帅的实力而给他爵位,剥夺他的兵权而封给他土地,这是“霸者”统御将帅的策略。因此,“霸者”的作为,其道理是很复杂的。

保全国家,收罗英雄,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变。这是历代做国君的的奥妙。
…………………………………………………………
CopyRight(C)2000, Enwei Group. E-Business Div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站点维护: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网站制作:三元文化网络发展中心 E-mail: webmaster@enwei.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28号恩威集团公司电子商务部 邮编;610041
电话:86-028-5181370-8655 传真:86-28-5157212
离线笑笑生
发帖
16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4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6-26
卷一 上略
卷一 上略

上略,主要论述君主治国平天下,必须礼贤下士,赏禄有功,辨别奸佞,任贤选能,特别强调收罗英雄,以安邦定国。此外,还兼论了战争胜败、国家兴亡的道理。

1、夫主将之法,务擥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译文]

做主将的方法,务必收揽那些杰出人物的心,赏赐禄位给有功的人,使自己的意志成为众人的意志。所以,与众人有共同的愿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业,与众人有共同的仇恨,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国治家安,在于得人心。国亡家破,由于失人心。因为人们总是务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2、《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译文]

[军谶]说: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而恰当是美德,刚而不当是祸害,示弱的往往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援助,逞能的常常遭到人们的怨恨和非难。柔有柔的用处,刚有刚的用处,弱有弱的用处,强有强的用处,应该把这四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因事制宜地加以运用。

还不知道事情的始末,人们就不能认识它。“天地神明”也是随着事物的推移而变化无常的。所以军事上也要根据敌情而变化,不要首先行动,而要随着敌人行动采取适当的对策。这样就能图谋制胜,无往不利,辅佐君主,树立天威,拯济天下,安定“九夷”。这样出谋划策的人,就能做帝王的老师。

所以说,人们没有不好强的,但却很少有人能掌握[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这个微妙的道理。如果人们能掌握这个微妙的道理,就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君主掌握了这个微妙的道理,就能够适应事物的变化。推行它可以遍布于天下,收起来可以藏之于心里,不须用房屋安置它,也不须用城郭保护它,只需在心中巧妙运用,就可以使敌国屈服了。

《军谶》说:既能用柔,又能用刚,国家就充满光明,既能用弱,又能用强,国家就更加昌盛。如果单纯用柔或单纯用弱,国家就必定削弱,单纯用刚或单纯用强,国家就必定灭亡。


3、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灭道自然,其巧无间。

[译文]

治理国家的原则,在于依靠贤人和民众。信任贤人如腹心,使用民众如手足,就不会失策。这样,行动起来就象肢体相随,骨节相应,自然而然,巧妙得没有间隙。


4、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

获固守之,获厄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

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纲罗之。

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己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取。

[译文]

统军治国的兵诀,在于体察民心,处理各种事务。

对处境危险的人要予以保护;对心存畏惧的人要给与安抚;对叛国离乡的人要赦罪召还;对含冤受屈的人要予以昭雪;对有所申诉的人要为他查清;对才高位低的人要予以提拔;对恃强骄横的人要予以压制;对与我为敌的人要加以消灭;对爱财的人要多给些财物;对自愿效力的人要予以任用;对怕人揭短的人要予以隐讳;对有深谍远虑的人要加以亲近;听到谗言不要相信;听到坏话要反复核查;对谋反的人要杀掉他;对蛮横的人要挫折他;对骄傲自满的人要抑制他;对愿意归顺的人要招抚他;对已被征服的人要给予安置;对战败投降的人要给予宽恕。

占领了坚固的地方要守备,占领了险区的地方要阻塞,占领了难于攻取的要地要驻兵屯守,得到城邑要分赏给有功的人,得到土地要分封给出力的人,得到财物要分散给众人。

敌人行动时要注意侦察,敌人接近时要严加戒备,敌势强盛时要示弱使它骄傲,敌人以逸待劳就要避开它,敌人未犯就要坚决抵抗,敌人暴虐无道要用仁德安抚民众,敌人背逆无理要用正义声讨,敌人和睦团结要使它分化。顺应敌之行动以挫败它,根据敌之形势而击破它,放出假情报使它发生过失,四面包围把它歼灭。

胜利不要归功于己,获得财物要分给众人,夺取城池不要旷日持久,立其国人为君,不要自取其位,决策出于自己,功劳归于将士;哪知这正是大利之所在啊!让别人当诸侯,自己当天子,使他们各保城邑,让他们各自征收赋税。


5、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译文]

世上的君主多能尊敬他的祖先,但很少能爱护他的民众。尊敬祖先只是家族的礼法,爱护民众才是君主的盛德。爱护民众的君主,重视农桑,不侵占农时,减轻赋税,不使民众贫穷,减少摇役,不使氏力疲困。这样,国家富足,家庭快乐了,然后选“士”去管理他们。所谓“士”,就是英雄人物。所以说,收罗了敌国的英雄,敌国就会陷于困窘。英雄是国家的骨干,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获得了骨千,掌握了根本,政令就会通行而不致引起民众的不满。


6、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译文]

用兵的要诀,在于有隆重的礼节和优厚的俸禄。礼节隆重,有智谋的人就会自动到来,俸禄优厚有义气的人就乐于效死。所以,用厚禄优待贤人,不要吝惜财物,奖赏有功的人不要拖延时间,这样,就能使部属同心协力而削弱敌国。用人的方法是,封爵位尊重他,给资财赡养他,“士”就会自愿投效。用礼节接待他,用大义鼓励他,“士”就会以死相报。

7、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第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袭,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译文]

当将帅的,必须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才可对敌作战,这样才可使战争获得全胜,全部俘获敌人。从前良将用兵,有人送他一坛美酒,他叫人把酒倒在河里,与士卒同流而饮,一坛美酒虽然不能佼一河的水都有酒味,但全军却因此愿为他效力死战,这是由于将帅与士卒同甘苦的缘故。《军谶》上记: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帐幕还没有架好,将帅不说疲倦。军灶还没有做好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独自张伞,这就是将帅与士卒同甘苦的准则。将帅能与士卒同安乐共患难,这种军队就能团结一致而不会离散,经常使用而不知疲倦,这是因为平时积蓄恩惠,思想一致的缘故。所以说,将帅经常不断地对士卒多施恩惠,就能争取到千千万万人的拥护。


8、《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土卒用命,乃可越境。

[译文]

《军谶》上说:将帅之所以有威严,在于号令严明。作战之所以获得全胜,在于军政整治。士卒之所以不怕打仗,在于服从命令。因此,将帅要令出必行,赏罚必信,象天地运行那样准确无误,才可统御众人。士卒服从命令,才可出国作战。


9、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

[译文]

统帅军队掌握形势的是将领,夺取胜利打败敌人的是士卒。所以,治军无方的将领不能让他统率军队,离心离德的军队不能用以攻伐故人。因为它既不能攻占城池,也不能灭亡敌国,这两件事都做不到,必公军力疲弊。军力疲弊,会使将领孤立,士卒抗命,用来防守必不能巩固,使其出战也必致溃败。这叫“师老兵疲”。师老兵疲,将领就没有威信,将领没有威信,士卒就不怕刑罚。士卒不怕刑罚,军队必然混乱。军队混乱,士卒扰会逃亡,士卒逃亡,敌人就会乘机进攻,敌人乘机进攻,军队必致丧败。


l0、《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口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夫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译文]

《军谶》上说:良将统冲军队,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部下。广施恩惠,军队的战斗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强,作战就象暴风骤雨那样迅速猛烈,进攻就象江河决堤那样汹涌澎湃。因此,这个军队就能使敌人望风逃窜而不敢抵抗,只有降服而不能求胜。将领能身先士卒,他的军队就能称雄于天下。


ll、《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入得,则土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译文]

《军谶》上说:军队既要有赏,又要有罚,二者互为表里不可缺一。赏罚严明,将领的威信才能树立。官吏称职,士卒才会悦服。重用了德才兼备的人,敌国就会震动。


12、《军谶》曰:贤者所适,其前无故。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

[译文]

《军谶》上说:贤人所归附的国家就所向无故。所以,对士要谦恭而不可傲慢,对将领会充分信任而不可使他有遭到陷害的顾虑,对谋略要深思熟虑,而不可犹豫不决。对士傲慢,下级就不会悦服,对将领疑虑,君将之间就互不信任,谋略犹豫,敌国就会乘隙进击。这样去打仗,必然招致祸乱。将领是国家的命脉,将领能率军战胜敌人,国家才能安定。


l3、《军谶》曰: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译文]

《军谶》上说:将领应该廉明,能镇静,能公正,能严肃,能接受规劝,能明断是非,能容纳人才,能博采众议,能知各国风俗,能通晓山川形势,能明了地形险阻,能掌握军队权柄。所以说,“仁贤”的智谋,“圣明”的远虑,民众的议论,官员的意见,存亡兴衰的史迹,都是将领应当知道的。

将领能思“士”如渴,就会使有谋略的人归从。如果将领拒绝规劝,杰出的人物就会散去。不采纳其计策,谋士就会叛离。善恶不分,有功的人就会消极。一意孤行,下级就会归咎于上。自我夸耀,下级就不积极立功。听信谗言,众人就会离。露离德。贪图财物,就无法禁止坏人坏事。迷恋女色,士卒就会淫乱无度。[以上八条]将帅身上有了一条,就会众心不服。有了两条,就会军无法纪。有了三条,就会全军溃败,有了四条就会祸国殃民。


14、《军谶》曰:将谋欲密,土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

[译文]

《军谶》上说:将领的谋略要保密,士卒的思想要统一,进攻敌人行动要迅速。将领的谋略秘密,奸细就不能得逞。士卒的思想统一,军队就固结一致。进攻行动迅速,敌人就狞不及防。将领做到这三点,计划就不会遭破坏。将领的谋略泄露了,军队就会丧失有利的形势,敌人侦察到我内部情况,祸患就不可制止。非法的财货进入了军营,一切坏事都会发生。将领有了这三点,军队一定要溃败。


15、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安动,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

[译文]

将领没有深深远虑,有智谋的人就会离去。将领不勇敢,官兵就会恐惧。将领轻举妄动,军心就不稳定。将领迁怒于人,全军就会畏惧。《军谈》上说:深谋远虑,坚定勇敢,是将领宝贵的品德。适时而动,当怒而怒,是将帅用兵的艺术。这四项,都是将领应当谨慎从事的。


16、《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掐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土争死。

[译文]

《军谶》上说:军中没有资财,士就不来归附。军中没有奖赏,士就不会勇往作战。

《军谶》所以,使士衷心归向的是礼,使士乐于效死的是赏。士喜好礼就以礼相招;士喜爱赏就用赏相示,这样,所求的人就会来到。

所以,先以札相待后来又改变了的,士就不愿留下来;先以赏相示后来又改变了的,士就不愿受驱使。只有礼、赏始终如一,士才能争着为他效死。


17、《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思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

[译文]

《军谶》上说:要兴兵打仗的国家,必先多施恩惠于士卒。要采取攻势的国家,必先与民休息。能以少胜多,是广施恩惠的缘故。能以弱胜强,是与民休息的结果。所以,良将爱护士卒,要象爱护自己一样,才能使万众一心,取得全面胜利。


18、《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千里,无一年之食;二千里,无二年之食;三千里,无三年之食,是谓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译文]

《军谶》上说:用兵的要诀,是必须首先查明敌情。了解其库存的物资,估计其粮食的多少,判断其兵力的强弱,查明其天候和地形,以寻求敌人可乘之隙。所以,国家没有战事而运粮,说明国家缺粮。民众面黄饥瘦,说明国家贫穷。从千里之外送粮食,民众就会挨饿。临时打朵草做饭,军队就不能按时吃饱。运粮千里,国家就会缺少一年的粮食;运粮二千里,就会缺少二年的粮食;运粮三千里,就会缺少三年的粮食,这就会使国家空虚。国家空虚,民众就贫因。民众贫因,上下就不会相亲。敌人从外面进攻,民众在内部抢掠,国家定会崩溃。


19、《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刘。赋敛重数,邢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译文]

《军谶》上说:君主暴虐,臣属就会急躁苛刻,赋税繁重,滥用刑罚,民众就会起来反抗,这样就会亡国。


20、《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思,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译文]

《军战》上说:暗中贪污伪装廉洁,制造假象骗取名誉,盗用朝廷爵禄以行私急,使上下昏暗,是非不明,假装正派,骗取高官,这便是篡国的开端。


21、《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系,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译文]

《军谶》上说:百官结党营私,各自引用亲信,拉拢坏人,压制好人,背弃公道,树立私恩,同事之间,互相诽谤。这便是国家祸乱的根源。


22、《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藟相连,种德立思,夺在位权,侵侮下民,国内哗喧,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译文]

《军谶》上说:豪门大族纶党为奸,虽无爵位却很喧赫,成风十足无不震恐。党羽勾结有如葛藤相连,私布小恩小惠,篡夺朝廷大权,欺压广大民众,国内议论哗然、群臣蒙蔽君主,不愿直言,这就是灾祸的根源。


23、《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译文]

《军谶》上说:世世代代作恶,侵夺天子权威,一举一动只求便利自己,舞文弄墨,歪曲诡辩,以危害国君,这就是国贼。


24、《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译文]

《军谶》上说:官多民少,尊卑不分,以强欺弱,不能禁止,必致波及好人,国家也会受害。


25、《军谶》曰: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译文]

《军谶》上说:喜爱好人而不进用,厌恶坏人而不除掉,有才有德的人隐退,无才无德的人当权,国家就会受到危害。


26、《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译文]

《军谶》上说:朝廷宗室权力强大,结党营私,窃据高位,以下犯上,时间愈久、势力愈大,君主不忍除掉他,国家就会遭到败坏。


27、《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伐功。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奇政,变古易常。君用佞入,必受祸殃。

[译文]

《军谶》上说:“用花言巧语谄媚取宠的人当权,全军都会指责,他们倚仗权势,夸耀自己,动辄违背众意。他们一举一动都按上级脸色行事。他们刚愎自用,夸功自傲,诽谤品德高尚的人,把他们诬蔑为庸碌无能的人。他们好坏不分,只求符合己意。他们积压政事,上令不能下达。标新立异,变更古制,改易常法。君主任用这种佞臣,必受祸害。


28、《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译文]

《军谶》上说:奸雄互相标榜,蒙蔽君主的眼睛,使其分不清是非。诽谤与吹捧同时盛行,堵塞君主的耳朵,使其分不出邪正。他们各自庇护其亲信,使君主失去忠臣。


29、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土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译文]

所以,君主能明察诡辩的言论,才能看出祸乱的萌芽。君主聘请有德有才的人,奸雄就会远遁。君主信任年高德助的老臣,万事都能治好。君主征聘隐士,就能得到有真才实学的人。君主谋事能深入下层与大众商量,事业就会成功。君主不失掉人心,德政就能传播四万。
……………………………………………………

CopyRight(C)2000, Enwei Group. E-Business Div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站点维护: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网站制作:三元文化网络发展中心 E-mail: webmaster@enwei.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28号恩威集团公司电子商务部 邮编;610041
电话:86-028-5181370-8655 传真:86-28-5157212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6-27
这些是建立“汉朝”的策略啊~~,也是管理、修行的高招~!!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离线真音

发帖
1326
开心币
83
好评度
6685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06-27
再次向大家介绍南公的《历史的经验》!看过此书,乃历史有另类看法,乃知人间俗书太
据说这书原来是道家玩弄风云日月的个别人的看的。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的结果
发帖
204
开心币
0
好评度
195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06-27
直接看史记战国策效果可能更好
离线笑笑生
发帖
163
开心币
0
好评度
1146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2-06-27
哈哈哈哈!那个南公啊?是不是那个宣扬观白骨的~~~??哈哈
离线真音

发帖
1326
开心币
83
好评度
6685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2-06-27
书中有《素书》、《太公兵法》、《长短经》和《阴符经》,从中学到思路,再看历史就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的结果
发帖
204
开心币
0
好评度
1955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2-06-28
呵呵,不是的。《历史的经验》一书不错,我看过多遍。前面的帖子是我的读后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