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39阅读
  • 0回复

《墨子》评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25
《墨子》评析
一、关于《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集成一书,便是《墨子》。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太平御览》六百七引)、《尸子》(《艺文类聚》八十八引)、《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到宋时,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

二、关于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又称墨翟,《墨子》中多称“子墨子”。墨子何国人,说法不一。孙诒让认为是鲁国人,依据较足,广为采纳。关于墨子生卒年代,亦有多种说法。但在孔子之后,是普遍的说法。梁启超认为:墨子生于周贞定王初年,卒于周安王中叶。孙诒让说法亦相接近,其他说法出入较大。

墨子的生平,旧史不详,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给墨子立传,仅于《孟子·荀卿传》后作这样的描述:

尽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如此简略,实为可借。只能于《墨子》的一些篇目中,略知墨子一些事迹。

墨子自称为“贱人”,平生中亦未见其做任何官职。是以平民为终身。在《贵义篇》中,有这样记载: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献书,惠王受而读之,曰:“良书也。”不用。使穆贺以老辞,穆贺见于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悦,谓墨子曰:“子之言则诚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及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

墨子做过工匠,并擅长于机械制作。在《鲁问篇》及守城各篇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描述。但从墨子一生中主要活动看,墨子是个以传教为业之人,即当时所谓的“士人”,属孔子、老子之流。如《责义篇》记载:

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子墨子月:“昔者周公旦朝读百工篇,夕见七十七,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墨子早年在鲁国受过儒家思想教育,是位博学之人,后来发觉儒家重礼乐,主张厚葬,于民生不利,于是极力反对,形成自己一套思想主张。《淮南子·要略训》记载: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墨子反对儒学,见于《非儒》、《节用》、《节葬》各篇。

墨子以自己的博学,创立了墨家学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墨家思想体系。他用上说下教的方式,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被当时的王公大人采纳。墨子收教了禽滑厘等不少的门徒,影响颇大,于当时与儒家并称于世。《韩非子·显学篇》记:

世之显学,儒墨也。

三、关于《墨子》的内容

按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

这一类杂有各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比如《亲士》篇中的“钅舌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升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各家之性说。“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梁启超认为这一类的前三篇并非墨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用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

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

这一类被治墨学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通解。这一类是《墨于》的精华部分。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孙诒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孙诒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于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局。

这五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是守城各篇。它们是;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词、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

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于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墨家兵法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词颇多,古代兵法阵法用词不少,很少通译。

《墨子》一书。内容分类大至如此。《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七十一篇,皆由刘向校定。从墨学弟子到刘向,历经年代久远,难免有误有脱。

四、关于墨家的思想

墨家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墨家思想体系的特点,表现在哲学思想上严密的逻辑性,及其辩学上的深奥。按其自言:“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涵,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无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是小生产者劳动阶级的思想特征的反映。同时这些主张揭露、抨击了贵族统治者的各种骄奢生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墨家思想的形成,与墨子本身成份——“贱民”分不开,由于小生产劳动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始终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其思想代表墨家亦从未占过上风。墨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根本,认为只有天下的人都兼爱,才能使国家安定。只有以“兼爱非攻”治政,才能使社会安定。以为人类积下了种种罪恶,而至于不得已发动战争,皆起于不相爱。如《兼爱中篇》记: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梁启超说:“墨学所标的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

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是墨家经济思想的代表,《节用中篇》记:

是故古老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材{革贵}匏,陶治梓匠,使各从事其能。曰:凡是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家的节用思想,与当时的各诸侯王国的王公大人浪费奢侈、讲排场的风气相抵触,这种主张并未被任何诸侯所采纳。从小生产劳动者立场出发,任何时富的创造和积累均不易,必须加以节省爱护,所以墨家主张节用,代表了这种阶级劳动者的思想特征。

墨家的哲学思想,在墨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墨辩独具一格,在立辞、归类、推理方面可谓是创举,墨辩思想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墨学之所以能与儒家纷争天下,是墨辩在逻辑上有其严密性和科学性的原因。对辩学,墨学者非常自负,如《大取篇》说:

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

《贵义篇》说: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墨辩中,掺杂着十分复杂的成份。有些甚至自相矛盾,但却能以诡妙推理而自圆其说。在墨子的哲学思想中,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墨辩中的一些自然科学理论,成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论据;有朴素的唯心主义思想,如《明鬼》篇,就是唯心主义的说法。

对于墨家的思想主张,由于遭到当时王大人的猜忌和反对,同时,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加上墨家思想是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特征反映,随着封建势力的发展,墨家的思想体系也逐渐汛灭。

五、关于墨学源流

墨学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秦统一以前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是墨学之盛期。墨子创学之初,弟子随碴如云,与儒家争辩.不在其之下。《吕氏春秋·当染篇》记载:

孔墨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吕氏春秋》作于秦始皇八年,韩非子死于秦始皇十四年,可知墨学在这段时期,是相当强盛的。这也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历史条件决的。当时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阶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阶级出身的贤人志士。纷纷要求参与政治,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小生产劳动者的墨家思想一定程度占了优势,所以能与儒家分庭抗礼。以禽滑厘为代表的墨学者,为墨家思想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从秦统一六国以后到清朝初年的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墨学最低潮的时期,特别是西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策之后,墨学基本上是处于停滞阶段。治墨者屈指可数,所见记载不多,如《盐铁论》记载:

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山东儒墨成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

到唐时郑樵的《通志·艺文略》记有《墨子》十五卷,又三卷之说。明时焦站的《因史经籍考》亦有此说。治墨者中,可考的仅有晋时的鲁胜,唐时的乐台,宋代的何辶芜及元代的陆友等。

从清初到现代。可以说是墨学的复兴时期。清乾隆、嘉庆时期,是清朝海禁大开时期,中西交通发达,西方一些引入的科学理论,许多方面与墨经中的数学、光学、力学、天文学等理论相吻合,引起了治墨者的关注。同时治墨者发现,墨学的墨辩,是印度因明三段论、西方穆勒名学、近现代兴起的逻辑学的先驱。比如如何立辞、归类、推理等深奥的理论,墨辩中常常运用。清代的治墨者中,以毕沅、孙诒让等较为著名。民国前后的治墨者,以梁启超最为著名,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子墨子学说》,说:“杨学遂之中国,今欲救亡,厥惟学墨。”在寻救旧中国出路的指导思想上,墨学思想也曾是旧知识分子探索对象之一,因此,这也是墨学复兴的原因之一。

解放后对墨学的研究并非广泛而深入,所见的有关文章及著作并不多,有谭戒甫的《墨辩发微》和《墨经分类译注》,方授楚的《墨学源流》,李温淑的《墨子今注今译》,陈孟磷的《墨辩逻辑学》,詹剑峰的《墨家的形式逻辑》等等。在今传注本中。以清代的毕沅注本《墨子注》为最早,以孙诒让的注本《墨子闲诂》为最佳。



关闭窗口


CopyRight(C)2000, Enwei Group. E-Business Div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站点维护:恩威集团 电子商务部
网站制作:三元文化网络发展中心 E-mail: webmaster@enwei.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创业路28号恩威集团公司电子商务部 邮编;610041
电话:86-028-5181370-8655 传真:86-28-5157212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