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研究辨析 郭彧
提 要
本文就唐宋以来对通行本《序卦》的义理与象数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各种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考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指出似乎从当时《易经》成书及揲蓍变卦等方面考虑《序卦》之卦序安排,从而进行深入地研究,则可能会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晋书·束皙传》曰:“初太康二年,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以其中无十翼,则知《序卦》一篇当为后人依《易经》六十四卦上下二篇之序而系以文字。如此,所谓“序卦”研究,就包含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上下篇之序研究和《序卦》文字研究两部分内容。自汉魏唐宋以来,人们一直持续着这两方面的研究。综述并辨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有益于今人的进一步研究。
一 .《序卦》文字的义理研究
魏王弼《周易注》独阙《系辞》以下不注,则已见其对《序卦》一篇所持态度,东晋韩康伯补注十翼,则谓“凡序卦所明,非易之蕴也。盖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唐孔颖达则曰:“且圣人本定先后,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韩伯所云,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盖不虚矣”。宋初欧阳修《易童子问》则谓“余之所以知系辞而下非圣人之作者,以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也”,南宋又有程迥谓《序卦》“非圣人之作”,朱熹则曰:“先儒以为非圣人之蕴,某以为谓之非圣人之精则可,谓非圣人之蕴则不可”(虽朱熹有此说,然其《周易本义》于《序卦》只加“晁氏曰郑无而泰二字”九字之注,亦见其对待此文的态度)。直谓《序卦》文字浅鄙非孔子作者莫过于叶适,其《习学记言》卷一至卷三解《易经》六十四卦,皆引《序卦》文字以驳之。如,于《屯》、《蒙》之后曰:“卦之次序,无系乎易之损益。然以序卦考之,则易之先后如此久矣”、“而序卦乃以屯者为物之始生,物生必蒙者为物之穉,且观诸天地,物何时而生,亦何时而蒙乎?”于《需》、《讼》之后曰:“序卦‘物穉不可不养也’,物之穉者养,而壮者不养乎?‘饮食必有讼’,饮食则曷为必有讼?”于《师》、《比》之后曰:“序卦‘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讼而有众起乎?众起而后讼乎?‘师必有所比’,师者,不比之谓也,比则安能师?”。卷四则直曰:“惟序卦最浅鄙,于易有害。按诸卦之名,以象取之,与文字错行于世者少。圣人重复殷勤其词以训释之,多至数十百言而未已,盖其难明如此。今序卦不然,以是为天地万物之常有也,鳞次栉比而言之,以是为铅椠篆籀之常文也。嗟乎!使其果若是,则束而联之,一读而尽矣,奚以易为,学者尺寸之不辨,而谓能有见于无穷,吾不知也”。元王申子《大易缉说》亦曰:“序卦之文,义乖理浅,决非圣人所作,愚正不晓伊川何所取,而卦卦引之以作传也”。
认为《序卦》为孔子之作者,历代亦不乏其人。如宋朱震《汉上易传》谓“夫子序卦,然后明生生不穷,而天地之蕴尽矣”;元俞琰《周易集说》曰:“序卦者,孔子释文王六十四卦之先后次第也”、“向微孔子为之序,则后世简编脱落,宁不错乱?又焉知某卦先某卦后哉!孔子惧其或然,此序卦所以作也。韩康伯乃谓序卦非易之蕴,谬矣”;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则曰:“卦之所以序者,必自有故,而孔子以义次之,就其所次,亦足以见天地道之盈虚消长,人事之得失存亡,国家之兴衰理乱”,冯道立《周易三极图贯》则曰:“序卦实有精义。昔吴仁杰作易图说,谓序卦为伏羲所定,非起于文王。萧汉中读易考原不用序卦,他若李氏清臣、叶氏适亦主其说。伏读折中所云‘知天道盈虚,人事得失,皆系乎此’,彼谓非易之蕴者,不足为定论也”。(按:萧汉中并非“不用《序卦》”,宋人亦不会主元人之说。)
经现代人对于《序卦》作者的研究,非孔子作的结论已经很是明确。如钱穆、李镜池、郭沫若、高亨、冯友兰、张岱年、刘大钧诸学者,虽在《序卦》成书时间上有不同意见,然在非孔子作这一点上,则皆看法一致。特别是马王堆帛书《易经》出土后,则证明西汉时尚有不同六十四卦次序的《易经》流行,此则进一步明确《序卦》不可能出于孔子之手。
否定《序卦》文字非出圣人之手,谓其文字俚浅,其意义则在于否定这些文字所表达的“义理”。然而,从象或数的角度对《序卦》之卦序进行研究,则又可以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既可用于证明《序卦》之文字有“理”,又可用来否定《序卦》文字无“理”。如俞琰曰:“上经三十卦约之为十八,下经三十四卦约之亦为十八。此上下经之分也。乾坤阴阳之纯,坎离阴阳之中,为天地四正,故易以乾坤坎离居上,震巽艮兑反是,则居下。咸恒损益在下,盖震巽艮兑之交也。上经首乾坤者,天地之道二体之分也,下经首咸恒者,夫妇之道二体之分也,易道贯中,不欲其终下经,泰否在上,乾坤父母自交也。需讼同人大有无妄大畜小畜履,以乾父交六子,故在上,师比谦豫之在上,则以坤母交三男也。晋夷萃升之在下,则以坤母交三女也。剥复临观所以进而上者,一阳二阳为主也,夬姤遁大壮所以退而下者,一阴二阴为主也。困井革鼎家人睽解丰旅涣节比,六子自交,故居下,而屯蒙居上者,三男继父母用事也。屯蒙以坎交震艮而在上,故噬嗑贲以离交震艮亦在上,随蛊归妹,皆震巽艮兑之交而随蛊在上,长男长女为主也。颐大过中孚小过,虽皆震巽艮兑之交,然颐大过互乾坤在上,中孚小过止肖坎离,故在下”,从而谓“孔子惧其或然,此序卦所以作也”(《周易集说》);而王申子则曰:“上经三十卦,以反对观之,止十八卦,首乾坤者,万物父母也,十变为泰否,泰否,乾坤二体之交也,又十变为剥复,剥复,乾阳坤阴之终始也,又四变为坎离,坎离,乾阳坤阴交之极也。下经三十四卦,以反对观之,亦止十八卦,首咸恒者,山泽通气雷风相薄,万物男女也,十变为损益,损益,咸恒二体之交也,又十变为渐归妹,渐归妹,阳男阴女之终始也,又八变为既济未济,既济未济,亦坎离之互阳男阴女交之极也。大略如此,岂得无序?但莫晓其间诸卦次第如何安排耳”(《大易缉说》),从而谓“序卦之文,义乖理浅,决非圣人之所作”。
然而,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上下篇之序分之在前,《序卦》文字系之于后,是出于不同时代不同人之手。《序卦》文字作者,能否表达出分《易经》六十四卦为上下篇者的本意,则不可得而知之。既然从文字角度研究《序卦》的“义理”已无意义,则从象与数的角度研究《序卦》六十四卦上下篇序所以安排之理由,就成为《序卦》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