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55阅读
  • 1回复

大道修行应善知万法之本*略论止观之要*佛道色身见修原理的本质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菩提心印
 
发帖
67
开心币
0
好评度
29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8-22
大道修行应善知万法之本
——致道家某同修书信摘要之二

  自古以来,佛道圣人教人修行皆是观机而教。由于每个弟子的因
缘不同,因而佛道两家的种种法门浩如烟海。所谓佛家八万四千法,
道家三千六百门。作为今天的修行人,在如此众多的方法之中,应当
以何法为方便、又以何种境界为归宿呢?如果顺应因缘而穷究下去,
其结果只会叫人更加茫然无绪。古印度的龙树菩萨曾经说过:“佛说
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所以,学道人应
知诸法的根本在于修心。如果以心来相统摄,不论佛道内外的一切方
法就会头绪井然。而如果悟明真心,则万法无有不通,吃饭、睡觉、
担柴、运水,皆是真实修行。
所以,修道应修心,尤其要悟明真心,如果不识真心,一切功夫
尽在落旁门。如何才能悟明妄心真心呢?道家云:道法自然。这句话,
不少人的理解是用心去求自然、去学自然,这是偏颇。所以,道法自
然的方法有心、境两途,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心,也就是心态的自然。
佛家有云: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场。只有无心自然之平常心,才是
天心,只有这个才能统摄万物、妙运造化,以为道用。
平常之心,人人本有,所以大道至简,只是凡夫之人习气粗重、
狂念难遏,反不能入。所以大道亦至奥,只有无为离念方能契入,一
有起心动念、稍有不觉即失却平常之心,堕在生灭轮回之中。为此圣
人设教,往往先教人守一,首先以一念制万念,而后或舍或破,从一
念进入无为,归于平常本心。这个守一,也就是佛门的修定,有缘定,
无为是无缘定、正定,有定而后才能发慧、才能悟真合觉,获得超凡
脱俗、妙运阴阳的智慧,由此获得超生脱死的把握。
因此,从守一以至无为的过程,也就是从妄入真的过程。所谓全
妄即真,也就是如此。全妄,旨在离妄,即真者,知妄之心即是。知
妄之心,即是天心,其统摄有无,遍照虚空,彻知九天九渊一切虚空
万法,佛教谓之大觉、无量光佛,儒家谓之明德,禅宗谓之空王、自
然觉,密宗谓之大日遍照、金刚总持、普贤王如来,还有平常心、真
心等等,其各种称谓统摄起来,也就是真性的以下四大特征:
(一)空——体性空寂,遍入万有内外;
(二)明——自性净明,恒能了了常觉;
(三)善——大悲周遍,祥和含摄万物;
(四)真——金刚不坏,不生不灭不变。
所以,不论佛教道教儒教,虽然道途繁多、说法各异,但其根本
不外一心。若明一心,则万法皆通。这个心,自心能看能听能觉的即
是,所谓人人本有,不假外求。如果不明此理,在心外求物、求境、
求感受,都是自我迷失,作茧自缚,自堕轮回之中,如此修行,永生
永劫毫无用处。为此,学道必须悟明真心天心,唯有依天心之力方能
成就天仙。
那么悟明真心又有何捷径呢?
所谓捷径,也就是顿悟之法。这种方法,是为上上根器之人而设
的,也只有上上根器才能相应。所谓根器,不少人以为是聪明或学问
的高低,这是一种误解。根器的真正意义,乃是能够坦然面对与接受
外界事物的态度,佛教称做善根。为什么禅宗五祖传位时,能讲三藏
十二部经的和尚神秀反遭淘汰,大字不识的在家弟子慧能却得传衣
钵?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顿悟的捷径在于人的善心——能够包容并慈悲他人错误的
强烈善心。因为善心能使心意趣入安定,而机心则使心意妄动。有了
善心的基础,就比较容易进入无缘定,而后由定发慧,觉悟真心。马
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之所以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
佛教之所以先言“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而后说“自净其意”,其道
理均在于此。佛教的大菩萨,弥勒大慈、观音大悲、文殊大智、势至
大舍、普贤大原、地藏大忍,无一不是以善心为特色。其他种种宗教,
亦莫不以善心为先机。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之所以特别强调发菩提心,
这一点,也就是佛教菩萨乘比罗汉乘以及各种清修派快捷殊胜的奥妙
所在。
所以,欲求无上道果,务必以德为先、以善为本,从调伏自心入
手。如此,即可变钝根为利根,并从中悟得善恶转化之机用,由此妙
识造化、把握阴阳、超脱生死、永寿成仙。
陶贵堂初写于2002年2月17日,于2002年5月31日再次修改并加
标题。

略论止观之要
——致密宗某同修


无上佛道,至简至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观道兄的修行见解,只在定上,如此修行,亡我尚可,亡法则难,至多也就能够成就罗汉果位。离无上佛果仍然甚远。
其所以者何?只为道兄所言,悉皆是泊来之见解,这些知见障碍,如果不能打破,道兄将很难获得真实觉悟。宥于知见而在思维上用功,属于世间禅定,其所修者为后天之物,依此修行, 成就世间神通尚可,要想超生脱死则有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思维的内容,皆由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得来,尽为世间之物。只有从人的感觉本身去突破,才能超越世间障碍,出世解脱。
佛教自佛陀灭度五百年起,佛教弟子便因见解差别而分有、空两宗。究其原因,皆为因循闻思而不事观修,是以不能悟明知有知无的本心,获得自己脚跟点地的真实见解。如此修行,佛教称之为声闻,其所成就者,是为罗汉。
佛教的本质在于觉悟,唯有觉悟,方为菩萨,觉悟圆满,即为佛陀。而觉悟来自观察,只有觉观法才是佛教有别于外道的不共之法。而观有执念、离念、以及动静之分,其所观者亦有心、物之别,因此,其所产生的觉悟亦有正邪之分。止而不观是为邪定,观而不止是为邪观。邪定不生觉悟,邪观不成正觉。唯有止观均等,方能成就菩提。
所谓,随于妄想则流浪生死,偏取无为则落于邪定,无上大道,虽说无修无证,但必须念念常觉方为正宗,惟有觉悟才能究竟解脱。
所以,佛说的止、观两门不可偏废。修止,是为了定心,其以心无挂碍为正趣。这一点,惟有发大菩提心、真正以大智、大勇、大愿恒常行于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忍之中,才能有所契入。修观,是为了开慧,随其修观方式不同,其结果不同:执念逐境起观(玄奘法师谓“有觉有观”)为邪观,其为生死轮回之因;执念即境起观为偏观,其引生缘觉果;离念即境起观(无觉有观)为正观,其引生菩萨果;离念离境起观(无觉无观)为圆观(寂然遍照),其引生佛果。而反观自性,则为佛乘的圆觉顿超之法。

佛道色身见修原理的本质探讨
——致道家某同修书信摘要之一

对于色身问题,佛道两家向来有些争议,各自都有不同的见解。
在佛教中,一般显传的经教派为破除身见执,多视身体为牢狱,
并称其为臭皮囊。许多大修行,特别是禅宗的许多祖师,除了寒山、
拾得以色身隐入岩石之外,很多人即使已经成就金刚不坏之身,但到
最后都一样弃之不顾。只有密宗尤其是宁玛派(红教),比较讲究转
色身为道用,以之成就无死虹身。这一点,与道家仙宗的意趣大体相
同。一般来说,道家比较重视人身的修炼,尤其是渐修式的下品丹法,
必须借助于人身安炉炼炁,然后才能进行更高一级的修炼。以此,道
家好生而讲究养身,并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之说。对于这种见
解,佛教则不那么绝对,佛教密宗甚至有专门的中阴成佛之法教授。
所以,佛教虽然也比较重视人身的价值,但是一旦人身碍及修行方便
时,往往就随缘弃之。这种态度,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孔子颇
为相仿。
为什么佛道两家对于人身的见解存在如此差异?拙以为,其中的
关键乃是对于自性本真的把握问题。
在佛教修行尤其是禅宗的修行中,往往特别强调心见性(心性的
体认),一开始就修习心性的解脱,修行者一旦打好这个基础,他们
对于生死轮回往往就能有所把握,比较容易摆脱色身的牵制。所以,
色身对于他们来说,好像只是一件衣服,当这件衣服(色身)破损时,
就另外换一件,免得修修补补浪费正经功夫。就像密宗噶举派(白教)
的大宝法王,现在已经转生了十七世,其每一次转世,都会事先留下
遗言,告数弟子他将要转世的地方、下一世父母的名字、在哪一年出
生等,然后便抛却原来的身体去投胎转世,过三五年就回来,重新履
行教化众生的义务。
而在道家修行中,由于是从色身上开始做功夫,由此炼精化炁、
炼炁化神,等功夫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元神离体再修炼神还虚时,才
在色身之外做功夫,如果按《老子》中的“外其身而身存”一句验之,
实际上只有这还虚才是正经功夫。前面的修为,只是准备而已,按照
紫阳真人张伯端的说法,都是顺应人的贪生怕死习气而绕的弯子。这
些准备功夫,由于都是有为的方法,没有不生不灭的真种子在,实际
上根本不能长生不死,仅仅是落个舒服好玩而已。
所以,求无上之道,要想成就不生不灭的长寿佛身,首要悟真—
—即认明自心中不生不灭不变的真性。这个真性,佛家谓之佛性、觉
性、自性、如来宝藏,儒家谓之明德,道家谓之真意、天心。只有以
这个为基础,才能修出一个永恒的东西。所以,不论道家、儒家,还
是密宗,在修身的起手功夫上,与禅宗都是一模一样的。你可以看看
张三峰全集》、《王重阳语录》、《青华秘文》、以及黄元吉的《乐育
堂语录》等文章,几乎每个真正有成就的大师,都特别强调通过修心
(炼己)悟明真心,而后依真起用,转凡胎色身为真空妙色身,由此
成就无死之果。
所谓不生不灭的真性,并不是入静后额头前出现的那一点白光,
白光只是业力造作凝成的幻丹,是有生有灭靠不住的东西。一般道书
上所说的太极阴阳有无之类,也皆是境界上事,了无真心本性的影子
存在,如果不把八卦四相两仪太极无极放到心态上去三还五返,也绝
不可能知道真性为何物。如此修行,尽在成住坏灭之中。只有于阴阳
有无之中,彻悟知有知无的自心本性,才能有效跳出阴阳变幻的生死
轮回。
我们知有知无、恒常能知有觉无觉的本性,是遍含虚空有无万象
的,远超我们起心动念的制约。如果你尽量控制自己的感觉,坚决不
让他去感受任何外境,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
照样能够对外境有所觉察,在你的自心中,有一种不受你自己控制的
深层知觉存在,这个,就是你内心中近乎不生不灭的相似佛性或者相
似真性。这种相似真性,只有当你的贪嗔取舍的动心灭尽之时,方能
大显全真,变成真正含摄一切有无的大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将动心灭尽呢?其关键在于炼意修心。这个必须
发大善心、大舍心,并且长期持之以恒才可以成功。这层功夫,必须
在中黄庭也就是心轮中去调整,必须时时警觉内心注意力的生起,并
及时回心转意将其打消于萌芽状态,这个叫做观心息念,是比较粗浅
的止观功夫。其注意力生起之处,也就是道窍,玄牝之门。道门中最
秘而不宣的东西。
修观心息念的炼己功夫,达成佛教所说的绝对寂灭之后,这时,
相似觉的观察力也会达到相当清净的程度,而使道窍洞开(注意:如
果道心不净不坚,贪功强开道窍,极易失心成疯,藏密觉宇派祖师玛
吉拉珍因为第二子强开此窍,疯癫十七年才愈),由此灭却凡心,使
后天心识与天心觉性合一,圆成与太虚万物一体的清净法身。有了这
个基础之后,才能以太虚法身的无相神力“体外运缸”,由此转粗重
色身为真空妙色身。也只有这步功夫,才能达到《老子》所说的“外
其身而身存”。而所存的这个身,也就是仙体,佛家称之为报身,密
宗则叫做虹光身。
一般来说,从观心息念到道窍洞开,然后到转化色身,这个过程
如果全靠自己按心要起修,大概需要两个七年时间才能完成,六祖从
得法到出山其中用了十五年。所以,要想真正超越生死,没有绝对的
道心与长期持之以恒的修持,是不可能的。为此,一般停留在文字教
义信仰水平上的佛道宗教徒,往往受思想习惯的左右,连自心的感觉
都不能认识,由此盲修瞎炼做轮回功夫,不知法报化之门何在,所以
只当佛道教派有别,而不知佛道均共修一心、及其结果亦殊途同归。
真正聪明一点的,如果能够反省一下,为什么达摩西来之前就见东土
有大乘气象、以及吕洞宾参黄龙禅师得道之后的道教法脉情况如何,
也不会在教派上起分别之心。
所以,真正将色身修成无死长寿身的秘密,不是一般那些在色身
上用功的道教徒以及气功爱好者所想像得到的。知你道心坚固且与我
有缘,我特将此中关要直授于你,望你能克己舍境,悟取本真,而后
成起大用。
从我自己来说,直到九五年二月以前,由于乙肝带菌,十多年间,
每年春旺之际,因为肝区胀痛,总会有一次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坐卧不
宁,九二年底更是并发肺结核症状,住院治疗时,一用抗结核药物,
肝功能就不正常,主治医生只好采取保守治疗方式,通过补充营养让
我自行康复。但是,当我于九五年二月初四傍晚与道友吃茶之际参破
禅门初关时,刹那间,全身百脉俱通,随后不到半年,所有疾病皆不
药而愈,整个心身状况直至感觉,都犹如换了一个人。这些变化,都
是在我完全抛弃了无效的气光音修法之后,通过修心的量变而达成质
变的,没有半点的修身动机在内。也只是经历了这一巨变,我才真正
明白佛教舍身无我、以及《老子》“外其身而身存”的深刻道理所在。
陶贵堂初写于2001年12月16日,于2002年5月31日再次修
改并加标题。
寂照照寂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无它秘密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8-22
好东西~~。但是,~~
前几篇说的和自己行的有些差距:
“这些变化,都是在我完全抛弃了无效的气光音修法之后,通过修心的量变而达成质变的,没有半点的修身动机在内。”
很多情况下,就是法无定法。可能要以人依法。所以你抛弃的,可能是别人需要的。不要绝对就好了。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