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修炼三大要素
(之二)
静:
在气功修炼中,练功者的形体和意念由放松逐渐地进入到入静。入静是气功修炼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所谓“求道之法静为根”。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至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佛家修行的根本是“戒、定、慧”,这定是由静而生,静极而生定。由入静的深浅,可知道练功者功力境界的高低。
入静大致可分为九个层次,依次为平静、安静、宁静、清净、虚静、明静、空静、真静、灵静。前三种静练功者的意识可以感知它并也能调节它,后六种静练功者能感它,但无法调节它,因为它是由定中而生,是“真意”“真念”。练功者若加上意识去调节它,它便马上就会消失。在这九种不同的静态之中,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触,练功者也因此对气功的机理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为了让更多气功修炼者对入静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者将自己在入静时的一些感触和理解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平静:
平静是修炼者在练功初级阶段,形体与意识都处于比较放松的境地之下,由意识的导引,将日常生活中的烦杂、琐碎之事逐渐放下,心情便会平和下来,所谓“心平气则和”。这样就进入了准气功状态,此时有个别比较敏感者会有对体内的气的初步体会,那气的感觉可以形容为“平平淡淡、和和融融”。修炼者在进入这一阶段时,对如何放松就会有比较具体的感受,也会做得比以前好了。平静的慢慢深入就进入了安静的境界之中。
安静:
安静是一种安然自得的感觉,由平静转而为安静,大部分的修炼者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气感,因身体素质的不同,练功者的体内会出现“八触”反应。如:动、痒、轻、重、冷、暖、涩、滑等。以前对“八触”的说法,有“正八触”与“邪八触”之分,所谓“正八触”通常是指修行者在练功过程中,因功力的提高,真气在体内流行、运转时产生的正常感觉。这种反应的出现对功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邪八触”的出现,是可能练功者体内有疾病,致使经络受阻,气机运行不畅所致,这种情况主要的有:酸、麻、胀、痛等反应。但无论是“正八触”还是“邪八触”,都是因气机在体内通行时出现的正常现象。
随着真气的不断充盈,经络也越来越通畅,宿疾得到了治愈,身体素质提高了,练功的境界也会随之而提高。
宁静:
宁静状态的到来,不但在身体上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会在性格上出现一些变化,如不喜欢热闹的场面,而喜欢一人独处;对嘈杂的声音和污浊的空气特别敏感;有些人性格会变的豁达开朗,不愿意与人斤斤计较。练功时可以较快地进入状态,日常琐事不会影响他,即使有时碰上不愉快的事,在练功时也会很快的排除掉。
此时练功时的感觉又不同了,在入静中有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真气在体内运行,也可以感觉到身体周围的气场。这就是术语所说的“气在我中、我在气中”的感受。有些人甚至还会出现幻视、幻听等幻觉,修行人千万不能把这些感觉当真的来处理,因为这一切都是幻象。(关于幻觉的出现和处理的方法,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向大家解释。)有时在练功中会出现喜滋滋、乐融融的感觉,在气功中称之为“喜心”,是一种定中之觉。这时修行者就进入了“定界”。
清净:
清净的境界由定而生。修炼者在宁静的状态中,无思、无欲、无烦恼而定自生,入定之后便不受意识的支配。修行者以恬淡虚无之心境而进入恍恍惚惚的状态,此时“真意”就会出现,这就是“定中见性”。
修炼者于入定之中而见“自我之真性”,在此之时并未非常真切,此时尚处于若存若亡阶段,有如长时间出门在外之人,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的那种感受;又如某人长时间处在一个嘈杂烦乱的环境之中,突然回到宁静安详的家中的感觉。对“真我”的感受还只是朦胧又恍惚的。由于修炼者个体的不同,悟性与机缘的不同,各自的感受与理解又会产生一些差异。但总体对气功的认识比以前回有本质的不同,也就是对气功会产生非常真切的体会与认识,至此修行者才可以算入门了。
虚静:
当修炼者进入“定界”——深层次入静后,出现了“定观”与“定觉”。在入定之中修炼者会初步感受到入定所带来的快感,有时会见到平时想象不到的美好景色,有如身入仙境之中;有时身上会有平时无法感受到的快意,有局部的也有全身的。这时就需要修行者有一定的定力,不能贪着于享受。尤其是在喜滋滋、乐融融心意怂动之时,更不能贪恋,必须以恬淡虚无的真意来把握住它,从而进入更高的静态之中。这时在功态中对任何事物的感觉都是虚无缥缈的,都不是真实的,就连自身的肉体也不是真实的。有的修行人甚至在收功之后还会有这种感觉。有些修行者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此时的境界相当于道家功中所记载的“小疯关”境界,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修行者正确地把握好自己的修行意识,全面地掌握气功的理论知识,要有高功夫师傅的及时点化,在师傅的帮助下顺利过好这一关。
所以说气功修炼是不能盲目地进行的,尤其是在高级气功的修炼中师傅是非常重要的,盲目地拜师是不可取的,有些人自己根本没有掌握好气功的机理,却胡乱收徒授功,这是绝不能允许的,那样是会误人子弟,严重时更会害死人的。
明静:
修行者通过刻苦修炼,并在师傅帮助下顺利闯过“虚静”关后,在你面前展现的又是另一翻景象。在前面练功中出现的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此时会变得明亮、清晰起来。以前认为是虚的、假的事物,这时却会真实起来,修行者的心绪也会明朗起来。
有许多修行者在这时都会产生出慈悲怜悯之心,对自己以前所做过的事会彻底的忏悔,有些人对从前的过错痛心疾首,甚至会痛哭流涕。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做损害他人的事,他们会爱护怜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他们经常不自觉的在做善事,从不求报答。他们对人对事都很真诚,他们的德性修养很高,会受到周围人的尊重乃至敬仰。
空静:
在明静的气功修炼过程之后,修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都起了极大的变化,慈悲、怜悯之心由然而生,“贪”、“嗔”、“痴”三毒不染其心,修行之心也更为坚定。“小我”私心极为淡漠,在练功之时再不会有私心杂念来干扰他了。打坐入定时心境一片空明,心如止水、波澜不起。
修炼至此已进入气功的高级境界,在这一境界中能感受到的是“我在道中,道在我中。”就如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描述的那样:“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在这个境界中最要注意的是“顽空”二字,修行人千万不可落入“顽空”之中,这“顽空”也如道家所说的“大疯关”,把握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修行者必须有大智大勇以慧眼识真,更当切记《心经》中之教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若得深明大道的“大善知识”的点化,是修行人莫大的造化。虚空并非最高境界,当谨记“打破虚空方是真”,所谓“虚空破碎大道现”。
真静:
打破虚空得见大道之时,修行者之境界由空静进入了真静之中。在这境界之中对万事万物的感受与认识又有了一个飞跃,对空的感受也会大有不同,此时会感觉到空并非真的空,空中有物,物中有空,空中有真意,空中有真知,空中能见真性。就如《道德经·虚心》中所描述的那样:“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虚空粉碎之时也就“大彻大悟”了,这时的修行者有如《心经》中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任何神秘的现象在他来说都无神秘可言,这就是所谓“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到了此时方知“我是谁,谁是我。”“我从何而来,将去何方。”许多神通已自然而具,离究竟涅槃只咫尺之遥。
灵静:
灵静——这一修行者苦苦探求,不惜以生命来换取的修行最高境界。道家称之为“大罗金仙”;佛家称之为“成佛做主”“究竟涅槃”···。这境界中之情景修行者没有不想知道的,但是在这境界中的师傅们却说“说不得”“不可说”“说是一物既不中”,又说是“麻三斤”,还说是“干屎橛”。
“道可道,非常道。”道并非不可说,也不是说不得。每一个人修行的机缘不同,修行过程也不一样,得道时的感受与讲道时的机缘是不可能相同的。这就如我们每天所见到的日月星辰,今天看似昨天,但今天决不是昨天;明天看似今天,明天也不会是今天。修行到此境界之人当:如如不动是常性,了了常明是常境;处大醒似若醉;有大智却若愚。清灵灵活泼泼灵动之性永不迷失。整个宇宙自然之本始,就会以清新的本来面目展现在修行者的面前。到了此时此地智通禅师会在半夜大呼:“我大悟也!”但当第二天归宗师傅问他见到什么时,他却说:“师姑原是女人作。”
最后作者为大家抄录一段《楞严经·观音耳根》中的话,望修行者能从中参悟得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即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http://pcmous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