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67阅读
  • 0回复

黄山一绝——“手撕书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北海散人
 
发帖
1762
开心币
0
好评度
786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9-05
黄山一绝——“手撕书法”

傅宁军

游罢世界闻名的黄山,脑海中还萦绕着奇峰、奇石、奇云、奇松。黄山市台办周国芳主任对我说:“黄山还有一奇,保你没有看过,你听说过‘手撕书法’吗?”他告诉我,那撕出来的字还挺漂亮,可以跟毛笔书法媲美。

一天,“奇人”蒋劲华应约而至。他不过40来岁,一个极普通的中年人。周主任笑着告之,蒋劲华是个台属。他的舅舅一家人在台湾,曾多次回乡探亲,对他的“手撕书法”赞赏不已。

蒋劲华从带来的一卷白纸中随便抽出一张,就这么看也不看地撕起来,颠过来,倒过去,去掉多余部分,一长串字撕出来了。绝妙的是撕出来的笔锋,居然有毛笔字的感觉。

蒋劲华的撕纸作品亦庄亦谐,可大可小。这不,斗大的行书“龙”字,如同巨笔挥墨而出,一气呵成。袖珍的楷书唐诗,仿佛笔锋轻提,涓涓细流。中国的方块汉字,他早已烂熟于心,似乎融入了他的生命。纸与字,带着几千年的文化气味,在他的手指间尽情地舞蹈。

蒋劲华老家在安徽黟县,那是个以古民居列入世界遗产的皖南山区。父亲出生在书香门第,对于书法十分喜爱。蒋劲华出生于1960年,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大。从他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逼他学着用毛笔了。连学校交作文,也让他用毛笔写。临摹字帖是他每天的课外作业,一遍遍地写大字,在枯燥的重复中磨砺着他的韧性。

1976年,16岁的蒋劲华到黟县龙江乡插队,他把毛笔带到了农家。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来累得像一摊泥,恨不能倒头就睡,他硬撑着眼皮,也要把当天该写的毛笔字写完。

后来,蒋劲华当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他的一手漂亮的板书,让孩子们羡慕不已,很快在全乡都有了名气。1979年,19岁的蒋劲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师大生物系。蒋劲华的知识面越发开阔,书法也日见成熟。在安徽师大的大学生书法比赛中,他夺得了一等奖。一个理科学生拿到了一个书法大奖,在同学中引起了轰动。蒋劲华的才华,被正在酝酿发展的黄山旅游部门看中;而他,对于旅游文化也有独到的见解。于是,他进了黄山市徽州区旅游局,策划和筹办了一个个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和同事一起,为当地的旅游事业注入了一股活力。

有了事业,有了家庭,人到中年的蒋劲华并没有满足。当许多人追逐时尚和新潮的时候,他仍然在耕耘着他的书法天地。他的积蓄,几乎都用来购买民间的古代书法珍品上了。他近年多方收集,已经拥有了16卷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家的尺牍,时常揣摩,百看不厌。

蒋劲华的书法作品,曾入选《二十世纪书法家鉴赏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的《世界华人书画作品精选》,也选中了他的一幅行书。他完全可以这样写下去,把已有的名气发扬光大,但却成天揣摩着突破。对于每个方块字,他在心里装了拆,拆了装,不知道有多少次。他练习“手撕书法”,与其说是在撕,不如说仍在写,是毛笔的延伸。

在一次电视晚会上,蒋劲华作为电视台的特邀嘉宾,现场表演了撕字,而且一边撕,一边与主持人对话,让现场的观众大开眼界。
轻松愉快的融入自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