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47阅读
  • 36回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索奇迹(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8)-人类机器进化的三个阶段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 作者:P.D.邬斯宾斯基

第九章 人类机器进化的三个阶段

在一次演讲中G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画出宇宙的图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谈过那些创造世界的力量,」他说:「也谈过从绝对者出发的创造过程。我们现在将谈的是在已被创造的存在世界中进行的过程。但你们必须记住创造的过程永远不会停止,虽然在行星尺度上成长的进行是那麽缓慢,以至於如果以我们的时间来衡量,对我们而言行星就好像永远不变的样子。

「因此,让我们来看看宇宙被造成之後的『创造射线』
「绝对者对这世界或被它所创造的。
「世界的作用力仍然持续。这些世界对接续下来的世界也是同样的持续着,太阳影响着诸星球,『所有的星球』影响我们的地球而地球影响着月亮,这些影响是透过星际之间的空今的放射性来传递的。

「为了样研究这些放射线,让我们将『创造射线』的形式简化成:绝对者 ━ 太阳 ━ 地球 ━ 月亮,或者我们可以将『创造射线』想像成三个八度音阶的放射线形式:第一个八度音阶在绝对者和太阳之间,第二个八度音阶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第三八度音阶是在地球与月亮之间;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在这宇宙四个基点之间的放射线传输。

「我们必须找到我们在这宇宙中的位置并了解我们在这宇宙中的功能。这宇宙就以在这四个基点之间的三个八度音阶的放射线来表现。

「在这第一个八度音阶,绝对者包括两个音符:do和si。在其间有个『断层』。

断层do绝对者
si

(图20)
「然後跟着音符la, sol, fa ;也就是:

断层 do 绝对者
si
la
so
fa
(图21)
「然後有一个断层,并且有一个『冲击』填充它,我们无法得知它是什麽,但仍然是无可必免的存在,然後是mi, re.

断层 do绝对者
si
la
sol
fa
断层 第一冲击
mi
re
( 图22)
「放射线达到太阳,太阳本身包含两个音符do和si以及其间的一个『断层』,然後接着是la,sol,fa一放射线投向地球。

断层 do 绝对者
si
la
sol
fa
断层 第一个冲击
mi
re
断层 do 太阳
si
la
sol
fa
(图23)

「然後一个『断层』,此一断层被有机生命的『冲击』所填满。然後是mi和re,地球包含do,si以及其间的一个『断层』。然後是la,sol,fa. 一放射性投向月亮;然後又一个『断层』,一个我们未知的『冲击』,然後是mi,re和月亮,do。

「这三个放射线的八度音阶,我们可以以此一形式来想像宇宙, 将使我们能够解释世界上各个不同层面的物质和力量直到我们自己的生命。

「必须要注意,虽然在这三个八度音阶有六个『断层』,但其中只有三个断层需要由外面来补充。在do和si之间的第一个断层由绝对者的意识来填补,第二个do-si的『断层』是由通过的太阳物质辐射线所填补。第三个『断层』是由地球的物质在通过之辐射线之作用力所填补的,只有在fa和mi之间的断层才是由『额外冲击』所填充,这些『额外冲击』可能来自其它通过那个点的八度音阶或由较高点开始的平行的八度音阶。我们对在绝对者━太阳的八度音阶中的mi━fa断层中的『冲击』一无所知。但太阳 ━ 地球的八度音阶的冲击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那就是由太阳开始之八度音阶上的la,sol,fa等三个音符。在地球━月亮的八度音阶上mi-fa断层间『冲击』的特性,我们并不清楚。

「必须要注意到,我所采用的『宇宙的一个点』这一名词有非常确定的意义,也就是说,一个『点』代表某些氢的组合,这些组合在一个确定的地方组织起来并且在一个或其它的系统有着确切的功能。这个『点』的观念不能因『氢』的观念所取代,因为『氢』只意味着不受空间限制的物质。一个点在空间中总是受限制的,同时『宇宙的一点』可由具优势或居中的『氢』的数目所决定。

「假如我们现在检验这放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的第一个,也就是,绝对者━太阳的八度音阶。由三律的观点来看,我们可看到do的音符是主动力量的导体,用数字1来标示而这个力量作用的物质是『碳』(c),这在绝对者创造do的『主动』力量代表者最大的振动频率或振动的最大密度。

「这『振动的密度』对应於『振动的频率』,用以与『物质的密度』对照,也就是说『物质的密度』越高,『振动的密度』便越低。相反的,『振动的密度』越高,『物质的密度』便越低。最大的『振动密度』可以在最精致最稀有的物质中找到。在『物质密度』最大的振动会缓慢下来而几近停顿。所以最精致的物质只对应於最大的『振动密度』。

「绝对者的主动力代表最大的『振动密度』。而这些进行中的振动物质,也就是第一个『碳』代表着最小的物质密度。

「在绝对者中的音符si将是由数2被动力的传导物,这被动力所作用的物质在音符上是si,也就是『氧』(O)。

「音符la是由数3中和力的传导物,而音符la的物质将会是『氮』(N)。

「在诸力量的运作顺序中将会是1、2、3的顺序,也就是说,对应於物质『碳』、『氧』、『氮』。但以物质的密度而言,它们的顺序为『碳』、『氮』、『氧』,也就是1、3、2的顺序。因为『氮』属於数3,亦即中和力的传导物。以其物质的密度而言在『碳』和『氧』之间,『氧』是三者中密度最高的。

「『碳』、『氧』、『氮』三者聚合会产生第四秩序的物质,或称之为『氢』(H),氢的密度我们定为数6(数1、2、3的总和),也就是H6:

第一个三力一组

「碳、氧、氮仍然维持它们本身的数目1、2、3,『碳』总是1,『氧』总是2,『氮』总是3。
「但由於『氮』比『氧』更为主动而成为下一个三力一组的主动原则,并以2的密度进入。也就是说『氮』 有2的密度,而『氧』有3的密度。
「所以第一个三力一组的音符la是下一个三力一组主动力的传导物,它以密度2进入。假如『碳』以密度2 进入,『氧』和『氮』就必须以相对应的密度进入,因而重复了第一个三力一组的密度比率。在第一个三力一组当中,密度比率是1、2、3;在第二个三力一组中它应该是2、4、6。也就是说,『碳』在第二个三力一组中具有密度2,『氮』具有密度4,『氧』具有密度6。它们聚合在一起将产生『氢』12(H12):

第二个三力一组

「根据同样的设计和次序,接下来的三力一组将成为:fa、『冲击』、mi。在第二个三力一组中的『氮』 将以『碳』的密度4进入;相对应的『氮』和『氧』必定有密度8和12;聚合一起将产生『氢』24(H24):

第三个三力一组

「下一个三力一组mi、re、do根据同样的设计和次序将产生『氢』48(H48):

第四个三力一组

「do、si、la的三力一组将产生『氢』96(H96):

第五个三力一组

「la、so、fa的三力一组 『氢』192(H192):

第六个三力一组

fa、『冲击』、mi『氢』384(H384):

第七个三力一组

mi、re、do ? ?『 氢』768(H768):

第八个三力一组

do、si、la ? ?『 氢』1536(H1536):

第九个三力一组

la、so、fa ? ?『 氢』3072(H3072):

第十个三力一组

fa、『冲击』、mi『氢』6144(H6144):

第十一个三力一组

mi、re、do 『氢』12288(H12288):

第十二个三力一组

「由此获得十二个『氢』,其密度范围由6到12288。(见表一)
「这十二个『氢』代表了在宇宙中由绝对者到月亮之间所包含的十二种物质。假如能够确定人的有机体是由其中的哪些物质所构成以及运作,我们就可以确定人类在这世界上所占有的位置。


(见表一)
「但在我们所占有的位置上,在我们一般的能力范围内,『氢』6是无解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它当作『氢』1;将下一个『氢』12当作『氢』6;当随後所有的氢都除以2,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由『氢』1到『氢』6144的尺度。(见表二)
「但对我们而言『氢』6依然无解,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其当作『氢』1,将下一个『氢』当作『氢』6,接下去的氢都除以2。

(见表二)(见表三)

「这样便得到由1到3072的尺度可以提供我们来研究人体。(见表三)
「所以由『氢』6到『氢』3072的物质都可在人类的有机体中发现并且扮演一部份功能。这每一个『氢』都包含了我们已知的大部份化学物质,藉由我们身体的功能都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千万别忘记,『氢』这名称有很宽广的含意。任何简单的元素都具有一定密度的『氢』,但任何元素的组合都具有确定的功能,不论是在这个世界或在人的有机体中也都是一个『氢』。

「这种对物质的定义能让我们以它们与生命以及与我们有机体的功能的关系秩序尚隹以分类。
「让我们由『氢』768开始。这个『氢』定义为食物,换句话说,『氢』768包含了所有提供给人类的『食物』。那些无法做为食物的物质,如一片木材便属於『氢』1536;一块铁则属於『氢』3072。在另一方面,一个『稀薄』的缺乏营养成分的物质,就比较接近『氢』384。

「『氢』384得以定义为水。
「『氢』192是大气中我们呼吸的空气。
「『氢』96则代表我们无法呼吸的稀有气体,但它们在人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这是动物的磁性物质,是人体散发出来的物质,是『N射线』,荷尔蒙,维生素,等等;换句话说,到『氢』96为止是我们的化学与物理学所称为物质的东西。『氢』96也包含了我们的化学几乎无法觉察或仅能尤其痕迹或结果才能觉察的物质。其存在经常被某些人假定也被某些人否定。

「『氢』48、24、12和6是物理学及化学所未知的物质,是我们心里与精神生活上不同层次的物质。
(P.175 倒数第三段)
「总而言之,在检视『氢表』时一定要记得表中的每一个『氢』都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物质,由我们有机体内同一个机能关连在一起,同时也代表了某个『宇宙族群』。
「『氢』12相当於化学的『氢』(原子量1)。『碳』、『氮』与『氧』(化学)的原子量为:12、14与16。

「此外,还可以指出在原子量表中的元素都配合着一定数量的氢,也就是说,诸元素的原子量彼此的关系位置几乎都以八度音阶的比例排列。由此,『氢』24相当於氟,Fl.,原子量为19;『氢』48相当於氯,Cl.,原子量为35.5;『氢』96相当於溴,Br.,原子量为80;而『氢』192则相当於碘,I.,原子量为127。这些原子量彼此的关系几乎就是八度音阶的比例,换句话说,其中一个原子量几乎是另一个的两倍,其间些微的差异(也就是八度音阶不完全的关系)一般化学并不拿来作为一个物质属性的叁考,也就是说,它不叁考『宇宙属性』。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化学不同於一般化学,我们在不同的基础上研究物质,我们不只是叁考化学与物理,还叁考心理与物质的宇宙属性。

「这种化学或炼金术所认为的物质,首先,所采用的观点是从物质的功能决定了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它与其它物质的关系。再来的观点是从它与人及人的机能的关系来看。所谓物质的一个原子即意指某一小量的物质保有它全部的化学、宇宙以及心理的属性。因为除了它的宇宙属性之外,每一物质也拥有心理的属性,亦即,一定程度的智性。『原子』这观念因此不只是与元素有关,也和宇宙中庸有一定功能的所有复合物物质有关,它可以是一个水原子,一个空气原子(也就是适合人类呼吸的大气),一个面包原子,以及肉原子等等。在这情况下,一个水原子将会是:由一种特殊温度计测量,在一特定温度下所取得一公厘三次方的水的百分之一。这将会是在特殊条件下肉眼可见的一小滴水。

「这原子是最小量的水,它保有水的所有属性。如果再进一步分割,属性中的一部份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它不再是水,而是某种接近汽化状态的水或蒸气。它与液态水在化学上并没什麽不同,却拥有不同的功能,因此也有不同的宇宙和心理属性。

「『氢表』使得检视人类有机体的一切物质(由它们和宇宙不同层面关系的观点来看)变得有可能。而且,人的每一机能都是某些物质作用的结果,而每一物质又关系於宇宙中一定的层面,这项事实让我们能够在人的诸机能和宇宙诸层面之间建立关系。

在这点上我必须说,「放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和「氢表」所演伸出来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我无法越过的关卡。关於三力一组基本而且最本质的原则和物质的架构要到很久之後我才了解,这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再谈。

在铺陈G的演讲上,一般而言我试着观察出一个周期性的顺序,虽然这并非一直都有可能,就像有些东西重复了很多次,也都以一些不同的方式融入所有的演讲当中。

对我个人而言,「氢表」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印象,而且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强。我感觉到在这「从地球通达天堂的天梯」当中,某种很像对於世界的感觉,是我在几年前做奇怪的实验时所强烈感受到的,有关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连、整体以及「数学」。

这演讲以不同的版本重复讲了好几次,也就是涵盖了有关「创造射线」以及八度音阶律则的解释。但不论它给了我什麽奇怪的感觉,在第一次听到时我并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是没有立即了解这些观念非常难以消化,它的内容也比表面的简单说明要来得深很多。

有个插曲我记得很清楚,它发生在其中一次这重复的演讲,讲的是关於物质和宇宙机械学之间的关系。念稿的是我曾经提过属於莫斯科团体的年轻工程师P.。

我抵达时演讲已经开始,听到是听过的熟悉字眼之後我决定坐在大客厅的一角,抽着烟并想着别的事情。G 也在场。
演讲结束後G问我:「为什麽不听演讲?」
「可是我已经过了。」我说。G一脸责备摇摇头。说实在我并不了解他在期待我什麽,为什麽我该再听一次已经听过的演讲?

要到很久之後我才了解。种种演讲都一一讲过了,当我试着在理智上整理所听到的一切时,只要一想到某个问题就会让我清楚记得这问题曾经在这些演讲中讲过,但确实说了些什麽,很不幸,不管我怎麽想都想不起来。我真想再听一次,无论多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大约两年之後,也就是1917年的11月,我们一群大约六个人,其中之一的G那时住在离Tuapse二十五里黑海边的一座乡间小屋,距离最近的居民大约一里多一点。有一个晚上,我们坐着交谈。时间已近深夜。天气很不好,狂暴的东北风时而带来暴雨,时而大雪。

那时我正在思考着有关『氢表』的演绎与推论,主要是这图表和我们後来所听到的有个不连贯的地方。我的问题是关於在正常层面下的氢。随後我会详细说明我所问的以及G要很久之後才回答的。

这回他没有持接回答。
「必须知道,」他说:「在圣彼得堡的演讲中已经谈过了,而你听不进去。记不记得有一场演讲你说已经知道了而不想听的?但那时所讲的正是你现在所问的。」沈默了一会儿他又说:「怎样?如果现在有人在Tuapse 作同一场演讲,你愿不愿意走路去听?」
「我愿意。」
真的,虽然我很强烈感觉到路途是多麽遥远,且又多麽困难与寒冷。但同时我也知道这阻止不了我。
G笑了。
「真的愿意去?」他问:「仔细想想,二十五里,黑漆漆的,又是雪又是雨,而且还刮着风。」
「那有什麽好想的?」我说:「你知道我已经走过不只一次,没有马,车厢里没座位,也没任何奖赏,纯粹 只是因为没其它事情可作。如果真有人在Tuapse讲这些东西,我当然二话不说就上路。」
「如果大家都这麽想就好了。但事实上他们想的刚好相反,他们会不顾任何困难去追求毫无必要的事,但对於重要的、能真正带给他们东西的事,却连动一根手指也不愿意。这就是人性,人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付出;尤其是对他门最重要的事一点也不愿付出。现在你知道一切都必须付代价,而且,所得与付出成正比。但通常人所想的刚好相反,对他们毫无用处的琐碎事物,他们却愿意付出一切,而对他门重要的事物,却认为应该自来而决不院付出代价。
「至於演讲,你所问的实际上在圣彼得堡就已谈过了,如果那时你听了,现在一定能了解在各种图表之间,无论如何既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矛盾的地方。
先谈回圣彼得堡。
回头看,现在我才不得不惊讶於G传达体系的基本观念给我们的速度。当然绝大部份是依据他展现的方式,依据他惊人的能力来凸显所有的原则以及主要的重点,而避免进入不必要的细节,直到基本重点都被了解为只。

在『氢』之後G立即进一步铺陈。
「我们都想要『做』,」(他在次回的演讲就开始)「但不管做什麽,我们都受限於有机体所生产的能量。每个机能、每个状态、每个行动、每个想法、每个感觉都需要一定的能量,一定的物质。

「终於我们获得结论:必须『记得我们自己』。但唯有在我们里面有『记得自己』的能量时,才能『记得我们自己』。唯有在我们拥有了了解、感觉或研究的能量时,我们才可以研究、了解或感觉某些事物。

「当人开始发现他没有足够的能量来达成既定的目标时,他怎麽办?

「答案是:每个正常人都有够多的能量来开始工作自己,需要的只是学习如何节省所拥有的大部份能量来做有用的工作,而不浪费在毫无效率的工作上。

「能量主要是浪费在不必要和不愉快的情感上,在期待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不愉快事物中,以及浪费在不好的心情、不必要的犹豫、紧张、激怒、想像、白日梦等等上面。能量浪费在诸中心的工作上;在不必要的肌肉紧张out of all proportion to the work produced;浪费在无止无休的聊天,光这就耗掉非常多的能量;浪费在『兴趣』上,不断汲取在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事或者人,而实际上一点兴趣也没有;在持续浪费注意力的情况下;等等。

「人开始跟他生活中的所有习性争斗时,他就能省下很多能量,由这些能量的帮助他就能很容易开始自我研究和自我观察的工作。

「不过,进一步的问题会变得更为困难。在平衡他的机器到达某种程度时,虽然他确信所生产的能量比预期的还要多,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些能量并不够用。同时,如果他还渴望继续工作的话,他就必须增产大量的能。

「研究人类有机体的工作显示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人类有机体代表了一座化学工厂,有可能产生极大的输出力。但在一般生活情况下,这工厂的输出力从未达到它的极限。因为只使用了一小部份的机器,它所生产的物质就只够维持它自身的生存所需。像这样工作的工厂很显然非常不经济。这工厂实际上等於什麽也没生产。它所有的机件、所有精心打造的设备,实际上只是漫无目标运作着,它只是困难地维持它自身的存在。

「工厂的工作包括转化某种物质成为另一种,换句话说,以宇宙的意义而言,将粗糙的物质转化成精细的物质。工厂从外在世界收入未加工的原料,一些粗糙的『氢』,然後经由一整系列复杂的炼金术过程,将这些『氢』转化成较为精致的氢。但在一般生活情况下,人体工厂所生产的较为精致的『氢』,从我们特别感兴趣的高等意识和高等中心工作的观点来看绰绰有馀,但全都耗费在工厂本身的存活上面。如果我们能将生产提升到最大的可能,我们就能开始留存较精致的『氢』。那时,整个身体,所有的器官与细胞,就会充满这些精致的『氢』。这些『氢』也会逐渐在其中安定下来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结晶。这精致『氢』的结晶会逐渐将整个有机体带往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个更高层面的素质。

「但这无法在生活的一般清况下发生,因为『工厂』耗尽了它所生产的。
「『学习从粗糙当中分离精致的物质』,这个从『Emerald Tablets of Hermes Trismegistus』而来的原则和人体工厂有关。如果一个人学习『从粗糙当中分离精致的物质』,亦即,如果他将生产精致『氢』的可能性达到它的极至,这项事实将使他为自己创造出没有其它方法可带来的内在成长的可能性。内在成长,人内在身体(灵体、智体等)的成长是一种物质的过程,完全类似於肉体的成长。为了成长,小孩必须有良好的食物,他的有机体必须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from this food the material necessary for the growth of the tissues.『灵体』的成长需要同样的东西;从所吸收的种种食物当中,有机体必须生产『灵体』所需的物质。此外,『灵体』成长所需的物质和肉体维生所需的物质完全相同,差别只在于前者需要更大的量。如果有机体开始生产足够的这种精致物质而其中的『灵体』也已成形,那麽这灵体维生所需的物质将比它成长所需来得少,而这剩馀的物质便能用来形成『智体』的成长。『智体』成长所需的物质和喂养『灵体』的物质是一样的,当然,『智体』成长所需将比喂养『灵体』成长所需的物质来得多。由喂养『智体』所剩馀的物质将会给予第四个身体的成长,但无论如何这剩馀的物质一定要非常非常多。所有高等身体的喂养与成长所需的精致物质都必须经由肉体来生产,而肉体之能够生产则是由於人体工厂能适当且经济地运作。

「维持有机体生存、心理活动、意识的高等功能以及高等身体所需的所有物质,全都是由有机体从外面接受食物来生产的。
「人类有机体接受三种食物:

1. 一般我们吃的食物
2. 我们呼吸的空气
3. 我们的印象。

「要同意空气是一种食物并不困难,但印象是以什麽方式而能够是种食物可能就显得难以了解。但我们必须记得,每一个外在的印象,不论它的形式是一种声音,或视像,或味道,我们都从外接收一定的能量,一定的振动;这从外而入的能量就是食物。此外,如同之前说过的,能量的传送不能没有物质。如果一个外在印象带着外在的能量进入有机体,这便意味着外在物质也进入喂养有机体in the full meaning of the term.

「为了正常的存活有机体必须接收所有的三种食物,亦即,食物、空气和印象,全部三种都需要。但这些 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於有机体的意义并不一样。缺少新鲜食物的供应有机体依然能够存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已知的断食案例长达六十天以上,有机体并未失去它的生机,只要它开始进食很快便恢复。当然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视为完全的断食,因为所有这类人为的断食,人们还是喝水。不过,即使没有水,人还是能够在没有时物的情况下存活好几天。没有空气他就只能存活几分钟,不会超过二或三分钟;没有空气人通常会在四分钟之後死亡。而如果没有印象的话,人一秒钟也活不下去。如果流动的印象以某种方式停顿,或者如果有机体被剥夺它接收印象的能力,它一定就会立即死亡。流动的印象从外而来就像是一条传动带在运转我们。我们主要的原动力就是自然,我们的周遭环境。自然经由印象传送我们赖以维生、藉以活动并由此而得以存在能量给我们。如果能量的流动停顿了,我们的机器立刻便停止工作。因此,就这三种食物来说,对我们最重要的是印象,虽然人光靠印象并不能存活多久。印象加上空气就能使人活得久一点。而印象、空气再加上食物就能使有机体存活到它生命的终点,并且不只是生产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也生产创造和成长高等身体所需的物质。

「将进入有机体的物质转化成精致物质的过程受制於八度音阶的律则。
「让我们以三层楼工厂的形式来看人类有机体。这工厂的上层包含了人的头脑;中间层,胸部;底层,胃、背以及身体的低层部位。

( 图25)
「食物是H768或创造射线第三个宇宙八度音阶的la、sol、fa,这『氢』以『氧』,do768进入有机体的底 层。

( 图26)
「『氧』768遇到已经在有机体内的『碳』192,这两者结合之後得到N384,而N384是下一个音符re。


( 图27)
「re384在下一个三力一组当中变成『氧』,遇到有机体内的『碳』96结合而产生一个新的『氮』192,这便是音符mi 192。

( 图28)
「如同已经知道的八度音阶律则,在一个上升的八度音阶当中mi无法自行进入fa;需要一个『额外冲击』。如果没有收到『额外冲击』,物质mi无法自行进入全音符fa。
「在有机体内的某个定点,很明显mi192应该会来到一个停顿点,在这点上『第二种食物』--空气,以do192的形式,也就是创造射线的第二个宇宙八度音阶的mi、re、do。音符do拥有所需的半音,也就是过渡到下一个音符所需的所有能量,(and it gives as it were a part of its energy to the note mi which has the same density as itself.)do给mi的能量,当与已经存在体内的『碳』48结合,使得mi有足够的力量进入『氮』96,『氮』96将是音符fa。

( 图29)
「fa96透过和已存在体内的『碳』24结合便能过渡到『氮』48,音符sol。

( 图30)
「音符sol48透过和已存在体内的『碳』12结合便过渡到『氮』24-la 24。


( 图31)
「la24和已存在体内的『碳』6结合将转化到『氮』12,或si12。Si12是有机体从食物中透过空气提供『额外冲击』的帮助下所能生产的最高等的物质。


( 图32)
「do192(空气)以『氧』的角色进入工厂的中间层并将部份的能量给予mi192,继之在某个地方和已存在体内的『碳』48结合而进入re96。

( 图33)
「re96由『碳』24的帮助而进入mi48,到此,第二个八度音阶的发展告一段落。Mi过渡到fa需要一个『额外冲击』,但在这点上大自然并没有准备任何的『额外冲击』,而第二个八度音阶,也就是空气的八度音阶,无法进一步发展,在生活的一般情况下它无法进一步发展。


( 图34)
「第三个八度音阶由do48开始。
「印象以『氧』48的形式进入有机体,这也就是第二个宇宙八度音阶太阳--地球的la、so、fa。
「do48有足够的能量进入下一个音符,但在有机体内do48进入的这个点上,所需的『碳』12并不在场。同时do48并未与mi48接触,因此它既无法自行进入下个音符,也无法将它部份的能量给予mi48。


( 图35)
「在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一般存在的情况,工厂所生产的精致物质到此告一段落,第三个八度音阶的发声只有do。工厂所生产最高等的物质是si12,而它所有的高等功能都只能运用这些高等物质。


( 图36)
「但依然有可能增加输出力,亦即能够让空气的八度音阶和印象的八度音阶进一步发展。为了达成这目的就需要在第三个八度音阶开始的停顿处创造出一种特别的『人为冲击』,这意思是,这『人为冲击』必须提供给音符do48。

「但这『人为冲击』到底意指什麽?它和接收印象的当刻有关。当一个印象进入我们的意识时(do48 designates the moment),在这点上的『人为冲击』便意指:接收一个印象的当刻做出某种努力。

「之前就解释过,在生活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记得自己;我们不记得,亦即没有感觉到我们自己,在觉察、情绪、思考以及行动的当刻我们并没有觉察到自己。人如果了解这点并尝试去记得自己,那麽,在他记得自己的时候所接收到的每一个印象将会加倍。在一般的心理状态下我只是看着一条街道,但如果我记得自己,我就不只是看着街道;我还感觉到我正在看。就好像在告诉自己:『我正在看。』

「原来只有街道一个印象,此时则有两个:一个是街道,另一个是自己正在看着街道。由记得我们自己所产生的这第二个印象就是『额外 冲击』。此外还经常发生的是,这种和记得自己有关的额外感觉带有情感的元素,也就是说,机器的工作引来了一些对处境带有疑问的『碳』12。

「这意思必须了解。我们都呼吸同样的空气,其中除了科学已知的元素之外,还有很多科学不知的、无法定义以及观察上无法接受的物质。但不管是吸入还是呼出的空气都有可能确切加以分析,这分析显示:虽然不同的人所吸入的空气完全一样,但所呼出的却完全不同。

「让我们假设,我们呼吸的空气含有二十种科学不知道的元素,其中有些元素,假定有五种,在每个人呼吸时经常被吸收,结果每个人所呼出的空气含有十五种元素;有五种喂养组织器官。但有些人呼出的并不是十五种,而是只有十种元素,也就是说,他们多吸收了五种元素,而这五种元素是更高等的『氢』。

「这些更高等的『氢』就存在於我们所吸入的空气中的每一个微粒当中。透过吸入空气我们给自己引进这些更高的『氢』,但如果我们的器官不知如何从空气微粒中抽取并保存它们,它们就回到大气中。如果器官能够抽取并保存它们,它们就留在体内。我们都呼吸同样的空气,但却从中抽取不同的物质,有人抽取得多些,有人少些。

「为了抽取多一些,必须在我们的器官中保有相当数量有关的高等物质,而让这些高等物质扮演类似一个磁场的角色来吸引空气中的高等物质。我们又再度回到古老的炼金术律则:『为了制造黄金,首先得保有一定数量的真金。』如果什麽黄金都没有,那就什麽方法也制造不出黄金了。

「整个炼金术也不过就是个比喻,描绘着人体工厂及其转化低等金属(低等物质)到贵金属(高等物质)。
「我们已经谈了两个八度音阶的发展。第三个也就是印象的八度音阶,是透过有意识的努力开始的。Do48 到re24;re24到mi12,到了这一点,八度音阶的发展走到一个尽头。


( 图38)
「现在如果我们检视这三个八度音阶所发展的结果,就会看见第一个八度音阶到达si12,第二个八度音阶 到达la6,而第三个到达mi12。由此,第一个和第三个停在无法继续前进的音符上。


( 图39)
「为了让这两个八度音阶进一步发展,在机器中的某个点上就需要第二个有意识的冲击,需要一个新的、能让这两个八度音阶继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努力。这项努力的性质需要特别的研究。从机器一般工作的观点来看,可以说,一般而言这努力与情感生活有关,它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影响着人的情感。但到底这是什麽样的影响力,它又如何必须被生产,那就只有关连到人体工厂或人类机器工作的一般描述才有可能解释清楚。

「练习不表达不愉快的情感、不『认同』、不『内在顾虑』就是为第二个努力作准备。
「如果现在我们拿人体工厂的工作视为一个整体,我们将能看到at the moments when the production of fine substances is arrested by what means we can increase the productiyity of the factory. 我们看到,在一般情况下,在只有一个机器的『冲击』之下,工厂只生产了非常少量的高等物质,实际上只有si12。一个机械的『冲击』加上一个有意识的『冲击』便能使工厂生产更多的高等物质。如果有两个有意识的『冲击』,工厂将会生产出的高等物质数量,在不久之後就会改变工厂本身的质地。

「三层楼工厂代表了小型宇宙,依据整个宇宙相同的法则与相同的设计而组成。
「为了了解人与人类器官以及宇宙之间的类比关系,让我们像以前一样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八度音阶:从绝对者到太阳;从太阳到地球;以及从地球到月球。这每一个八度音阶都缺少一个半音介於fa与mi之间,而这所缺的半音则由人为所创造的某种『冲击』来填补。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检视三层楼工厂和宇宙的三个八度音阶之间的类比关系,就应该明白在宇宙三个八度音阶中的三个『额外冲击』对应於进入人类有机体的三种食物。在较低八度音阶的『冲击』则对应於一般的食物;这『冲击』就是宇宙三层楼工厂的do768。在中间八度音阶的『冲击』与空气有关;它便是宇宙工厂的do192。在较高的八度音阶与印象有关;它是宇宙工厂的do48在这宇宙三层楼工厂的内在工作中,所有三种食物在人体工厂中都经历相同的转化,都在相同设计中依据相同的法则。唯有在确实研究了人体机器以及在我们的器官当中确实建立每个『氢』的各个『位置』,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人和宇宙之间的类比。这意思是:在进行任何进一步研究之前,我们必须找出每个『氢』的确切目的,亦即每个『氢』都必须在化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解剖学上加以界定清楚。换句话说,它的功能、它在人类机器中的位置。以及,如果可能,与其有关的特殊感觉也必须界定清楚。

「将人类有机体当作一个化学工厂的研究工作向我们显示人类机器进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关於人类有机体的工作是由自然所创造。也就是有关第一种人、第二种人及第三种人的生活与运作。第一个八度音阶,也就是食物的八度音阶,以正常的方式发展到mi192,在这点上,它自动接受从开始的第二个八度音阶来的一个『冲击』,并且继续发展到si12。

「第二个八度音阶,也就是空气的八度音阶,由do192开始发展到mi48并在此停止。第三个八度音阶,也就是印像八度音阶,由do48开始然後就停在那里。所以第一个八度音阶的七个音符,第二个八度音阶的三个音符和第三个八度音阶的一个音符代表了『人体工厂』之工作在他第一个或自然阶段的完整的图像。

「自然只提供了一个『冲击』,那就是在第二个八度音阶入囗处所接受到的『冲击』,它帮助第一个八度音阶的mi过渡到fa。但是自然并不预见也不提供第二个『冲击』,那就是可以帮助第三个八度音阶继续发展的『冲击』,它可以将第二个八度音阶的mi过渡到fa。假如人欲求增进他有机体高等氢的输出量,他就必须自己努力创造出这个『冲击』。

「第二个阶段是关於人类有机体的工作,当一个人在第do48这点上创造出一个有意识的自主性『冲击』。首先这个自主性冲击被传到第二个八度音阶,它会发展到sol12,甚至往上到la6等等。假如这有机体的工作足够强烈,这同样的『冲击』也可以让第三个八度音阶发展,也就是说,印象八度音阶在此达到mi12。

「所以在人类有机体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我们看到第二个八度音阶全部发展以及第三个八度音阶的三个音符。第一个八度音阶已在si12停止,第三个八度音阶在mi12停止,这两个八度音阶如果没有一个新鲜的『冲击』是无法再前进的。这第二个『冲击』的性质是无法像第一个在do48的自主性『冲击』那样容易描述。要了解这个『冲击』的性质就需要去了解si12和mi12的意义。

「产生这『冲击』的努力必须包含工作情感,包含情感的转化和转变,这情感的转变将会帮助人类有机体si12的转变。除非有这种转变,否则不可能有严肃的成长,也就是,在此有机体内没有高等身体成长的可能性。这种转变的观念在古老的教学以及近代如中世纪的炼金术中是已知的,但是炼以一种寓言的形式描述这种转变为将低等金属转化成较精致的金属,实际上他们意指将人类有机体中较粗重的『氢』转化成较为精致,这主要就是mi12的转化。

「如果这转化达成的话,可以说人已达到了他所努力以赴的。这也可以说,在转化达成之前,所有一个人所获得的结果都有可能丧失,因为这些结果都还未在他体内固着;甚至可以说,这些结果只在理智和感情的氛围中达到。真实而客观的结果只有在mi12开始转化才能获得。

「炼金术士直接从这转化的开始描述,关於第一个自主性『冲击』的性质他们一无所知,或至少他们一点也不想透露。然而全部事实就依据这个。第二个自主性『冲击』和转变只有在长期练习第一个自主性『冲击』 之後才有可能,这包含了记得自己以及观察接收的印象。

「在僧侣与苦行僧的修行中,他们在工作第一个『冲击』之前就开始工作第二个『冲击』。但是因为mi12唯有从第一个『冲击』的工作结果中产生。由於缺乏其他材料的情况下,工作就必须集中在si12,因而经常造成非常错误的结果。正确的第四道的发展必须由第一个自主性『冲击』开始然後在mi12传到第二个『冲击』。

「工作人类有机体第三个阶段的开始是当人在mi12这个点上自己创造出有意识的第二个自主性『冲击』时,当这些『氢』在他体内开始转化成较高的『氢』时。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意指第四种人的生活和机能。必须要有相当长的转变和结晶,才有可能从第四种人渡过到第五种人的层面。

「当这『氢表』被足够的了解,它就立即显示出人类机器运作的许多新面貌,首先它清楚确立诸中心之间及其个别功能不同的理由。

「人类机器的每一个中心都以不同的『氢』来工作,这就构成了诸中心主要的差异。以较粗、较重、较密的『氢』来工作的中心运作起来比较慢,而以较轻、较活跃的『氢』来工作的中心则运作得比较快。

「目前我们已经检视过思考或理智中心是这三个中心里面最慢的这个中心以『氢』48(根据氢图表的第三尺度)来工作。

「运动中心以『氢』24工作,『氢』24比『氢』48要快且活跃好几倍。理智中心永远无法跟得上运动中心,除非是刻意将动作放慢下来,否则我们便无法跟得上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的动作。我们更不可能跟得上我们有机体内的本能机能,本能脑的工作实际上包含了运动中心的一部份。

「情感中心能够以『氢』12来工作,然而事实上它很少以这种精细的『氢』工作。在大部份的情况下它工作的强度和速度与运动/本能中心不相上下。

「为了要了解人类机器的工作和它的可能性,人必须知道除了这三个中心以及与其有关的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两个中心已完全发展并已适当的运作着,但是它们并不与我们平常的生活相连,也不与我们用来觉察自己的三个中心相连。

「这两个高等中心的存在是比远从存着神秘和奇迹的时代人们一直相信的隐藏宝藏更大的一个谜团。
「所有的神秘教派和超自然体系确实知道这高等力量的存在和人类的潜能,虽说大多数的情况他们承认高等力量和潜能存在的可能性,并且诉说发展人体这隐藏力量的必要性。本体系与其它体系不同的就在於它确认高等中心在人体中存在并且已全然发展。
「反而是低等中心尚未发展,也正是低等中心的欠缺发展或不完全的机能运作,防止我们利用高等中心的工作。

「就如从前所说的,有两个高等中心:
「高等情感中心以氢12工作,以及
「高等理智中心以氢6工作。
「假如我们由诸中心工作的『氢』的角度来考虑人类机器,我们就会看到为什麽高等中心无法连结到低等中心。
「理智中心以氢48工作,运动中心以『氢』24工作。

「假如情感中心以氢12工作,它的工作就会与高等情感中心相连结。当情感中心工作的强度和速度达到氢12的状况,暂时和高等情感中心相联系就会发生,人会经验到全新的情感以及全然陌生的新印象。因而他无法以文字或其它方式来表达。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情感中心和高等情感中心的速度差别非常大,两个中心根本无法相连,所以我们无法听到来自高等情感中心召唤我们的内在声音。

「高等理智中心以氢6工作,离我们更为遥远而更难接近。只有藉由与高等情感中心的连接才有可能和它相连。只有从神秘经验,出神的状态等等的描述,我们才知道有这种连接的情况。这些状态会在宗教情感的基础上、或短暂的藉由某些特别的麻醉药物、或在癫痫或意外伤害脑部的情况下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孰是因果,也就是说,是病理状态造成这种连接的结果,还是它的原因。

「假如我们能够刻意或任意将我们平常意识的诸中心连接到高等理智中心,这对我们无论在目前什麽样的一般状况也都没什麽帮助。在大部份的情况下与高等理智中心意外的接触都会使人变成无意识的状态,心智会拒绝接受如洪水般冲入的思绪、情感、影像和观念。结果并不是鲜明的思想,鲜明的情感而是完全的空白,无意识的状态。留下记忆的只有在潮涌而入的那一刻以及潮涌退却,意识恢复的那一刻。

「即便是这些片刻,也充满着不寻常的暗影和色彩,这些与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感受仍然无法相比凝。这就是通常所谓『神秘』和『出神』经验的残留物,它们代表着与高等中心暂时的连接。只有非常少数的情况下,有着较好准备的心智才能成功抓住并记得在出神片刻的感觉和了解。但即使在这些情况下,理智、运动和情感中心也都只用它们自己原来的方式记得和传达一切东西,将全新的或从前绝未经验过的感觉转译成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的语言,将世间无法测量的经验以这世间三度空间的向度形式传递。

「在这情况下,当然,它们全然扭曲了在这非比寻常的经验下所残留的每一痕迹。我们的中心在传达高等中心的印象这方面,可以比喻为瞎子在述说颜色或聋子在诉说音乐。

「为了要在低等和高等中心之间得到一个正确和永久的连结,必须要调整和加速低等中心的工作。

「再者,就如已经说过的,低等中心以错误的方式工作。因为经常的,一个个低等中心都在做其他中心的工作,而不是做适合他们自己的工作。这样就大大降低机器一般工作的速度而使诸中心工作的加速变的非常困难。因此为了要调整和加速低等中心的工作,首要的目标必须将每个中心从外来的、不自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将它带回到没有其它中心能比它做得更好的、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极大部份的能量也都耗费在完全不必要而且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有害的工作上。譬如耗费在不愉快的情绪活动、表达不愉快的感觉、忧虑、坐立不安、急躁以及一系列完全无用的自动化反应等等。

「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发现很多其它这类的例子,首先是在我们脑子里有一股不停流动的思绪,这我们既无法停止也不能控制,同时它也支付了非常非常多的能量。其次是我们有机体上有很多没必要的肌肉紧张,即使是在什麽是都不做的情况下肌肉也是绷紧着。一旦我们开始做一件即使是小小的、无关紧要的工作,原本是用来应付最艰困最费力的工作的一整个肌肉系统立刻就开始行动。我们从地上拾起一根针,却用了可以举起一个像我们身体一样重的力气。我们写一封简短的信却用上足以写一巨册书本的力气。但重点在於我们一直不断耗费肌肉的能量,即使我们什麽是也没做。

「当我们走路,我们的肩膀和手臂的肌肉毫无必要紧绷着;当我们坐着时,我们的脚、颈、背以及胃部的肌肉也很没必要紧绷着,我们甚至还在手、脚、脸和全身紧绷的情况下睡觉。而且,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耗费了过多的能量在:不停地准备从事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而没有将能量花在生活上真实有用的工作上面。

「更甚的,我们还可以指出:不停地和人谈话以及谈任何事的习惯,如果没有人就跟自己谈;耽溺在幻想、白日梦的习惯;还有不断改变心情、感觉、情绪以及许许多多自认为应该去感觉、去想、去做、去说的但完全无用的事。

「为了调整以及平衡三个中心以维系我们生活功能的工作,我们必须有效利用有机体所生产的能量,勿将其浪费在没必要的功能上,而保留给会逐渐连结低等与高等中心的活动上。

「之前说过的一切有关工作自己、有关形成内在的统一以及由第一、第二、第三种人的层次转化到第四种以上的人等等,所追求的都是同一个目标。『灵体』这一术语换个词就是『高等情感中心』,其间的不同并不只在词汇上,说得更正确些,它们是人进化的下一阶段不同的面向。可以说『灵体』的运作不能缺少『高等情感中心』与低等中心完全且适当的连结,或者也可以说『高等情感中心』是『灵体』工作时所必须的。

「这『智体』则对应於『高等理智中心』,说它们是同一事物是不对的,但它们彼此需要而无法单独存在,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某些面向与某些功能的表达。

「第四个身体需要诸中心完整且和谐地工作;这意味着对这工作完全的控制。

「需要了解『氢表』帮助我们去捕捉的是完全物质性的观念;所有的心理、理智、情感、意志以及其它的内在过程;包括最激越如诗般的灵感、宗教的出神状态以及神秘启蒙等等。

「运作过程的物质性意味着它们依赖运作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品质。某个过程需要,比如,氢48;另一过程氢48不管用;它需要更为精致的、更易燃的物质氢24。对第三个过程,氢24又太弱了;它需要氢12。

「所以我们看到有机体不同的中心需要不同的燃料。诸中心可以比喻为利用不同质地燃料运作的机器。一种机器可以用油渣和粗油,另一种需要煤油;第三种无法用煤油,它需要用汽油运作。我们有机体的精致物质可以比作不同燃点的物质,而有机体可比喻为实验室。在此每个中心所需不同的燃料物质由不同的原料装备而成。

「很不幸,实验室出了问题。在不同中心控制分配不同燃料物质的力量时常出差错,而且,各中心街受的燃料不是太弱就是太易燃。甚至大部份产生的燃烧毫无用处地浪费了;它就只是单纯地流失了。此外,经常在实验室还会发生爆炸,一次爆炸就可以将供给第二天或准备以後要用的燃料都破坏殆尽,而造成整个工厂无可挽救的损坏。

「必须要知道,有机体通常在一天之中会生产第二天所需要的所有物质,但这些物质经常都会浪费在没必要的、不愉快的情绪、坏心情、担忧、期待不愉快的事物、怀疑、恐惧、受伤的感觉、易怒等等上面。这些情绪在达到某种强度之後,可在半小时或半分钟之内就耗掉所有为了第二天所准备的物质;一次暴怒的发作,或某种暴力情绪都可以立刻引爆实验室中的物质,而造成人内在长时间或甚至永久的空虚。

「所有的精神过程都是物质,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相应的物质。假如这物质存在,过程就会发生,当这物质用尽了,这个过程也就停止。」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8)-人类机器进化的三个阶段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 作者:P.D.邬斯宾斯基

第九章 人类机器进化的三个阶段

在一次演讲中G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画出宇宙的图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谈过那些创造世界的力量,」他说:「也谈过从绝对者出发的创造过程。我们现在将谈的是在已被创造的存在世界中进行的过程。但你们必须记住创造的过程永远不会停止,虽然在行星尺度上成长的进行是那麽缓慢,以至於如果以我们的时间来衡量,对我们而言行星就好像永远不变的样子。

「因此,让我们来看看宇宙被造成之後的『创造射线』
「绝对者对这世界或被它所创造的。
「世界的作用力仍然持续。这些世界对接续下来的世界也是同样的持续着,太阳影响着诸星球,『所有的星球』影响我们的地球而地球影响着月亮,这些影响是透过星际之间的空今的放射性来传递的。

「为了样研究这些放射线,让我们将『创造射线』的形式简化成:绝对者 ━ 太阳 ━ 地球 ━ 月亮,或者我们可以将『创造射线』想像成三个八度音阶的放射线形式:第一个八度音阶在绝对者和太阳之间,第二个八度音阶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第三八度音阶是在地球与月亮之间;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在这宇宙四个基点之间的放射线传输。

「我们必须找到我们在这宇宙中的位置并了解我们在这宇宙中的功能。这宇宙就以在这四个基点之间的三个八度音阶的放射线来表现。

「在这第一个八度音阶,绝对者包括两个音符:do和si。在其间有个『断层』。

断层do绝对者
si

(图20)
「然後跟着音符la, sol, fa ;也就是:

断层 do 绝对者
si
la
so
fa
(图21)
「然後有一个断层,并且有一个『冲击』填充它,我们无法得知它是什麽,但仍然是无可必免的存在,然後是mi, re.

断层 do绝对者
si
la
sol
fa
断层 第一冲击
mi
re
( 图22)
「放射线达到太阳,太阳本身包含两个音符do和si以及其间的一个『断层』,然後接着是la,sol,fa一放射线投向地球。

断层 do 绝对者
si
la
sol
fa
断层 第一个冲击
mi
re
断层 do 太阳
si
la
sol
fa
(图23)

「然後一个『断层』,此一断层被有机生命的『冲击』所填满。然後是mi和re,地球包含do,si以及其间的一个『断层』。然後是la,sol,fa. 一放射性投向月亮;然後又一个『断层』,一个我们未知的『冲击』,然後是mi,re和月亮,do。

「这三个放射线的八度音阶,我们可以以此一形式来想像宇宙, 将使我们能够解释世界上各个不同层面的物质和力量直到我们自己的生命。

「必须要注意,虽然在这三个八度音阶有六个『断层』,但其中只有三个断层需要由外面来补充。在do和si之间的第一个断层由绝对者的意识来填补,第二个do-si的『断层』是由通过的太阳物质辐射线所填补。第三个『断层』是由地球的物质在通过之辐射线之作用力所填补的,只有在fa和mi之间的断层才是由『额外冲击』所填充,这些『额外冲击』可能来自其它通过那个点的八度音阶或由较高点开始的平行的八度音阶。我们对在绝对者━太阳的八度音阶中的mi━fa断层中的『冲击』一无所知。但太阳 ━ 地球的八度音阶的冲击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那就是由太阳开始之八度音阶上的la,sol,fa等三个音符。在地球━月亮的八度音阶上mi-fa断层间『冲击』的特性,我们并不清楚。

「必须要注意到,我所采用的『宇宙的一个点』这一名词有非常确定的意义,也就是说,一个『点』代表某些氢的组合,这些组合在一个确定的地方组织起来并且在一个或其它的系统有着确切的功能。这个『点』的观念不能因『氢』的观念所取代,因为『氢』只意味着不受空间限制的物质。一个点在空间中总是受限制的,同时『宇宙的一点』可由具优势或居中的『氢』的数目所决定。

「假如我们现在检验这放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的第一个,也就是,绝对者━太阳的八度音阶。由三律的观点来看,我们可看到do的音符是主动力量的导体,用数字1来标示而这个力量作用的物质是『碳』(c),这在绝对者创造do的『主动』力量代表者最大的振动频率或振动的最大密度。

「这『振动的密度』对应於『振动的频率』,用以与『物质的密度』对照,也就是说『物质的密度』越高,『振动的密度』便越低。相反的,『振动的密度』越高,『物质的密度』便越低。最大的『振动密度』可以在最精致最稀有的物质中找到。在『物质密度』最大的振动会缓慢下来而几近停顿。所以最精致的物质只对应於最大的『振动密度』。

「绝对者的主动力代表最大的『振动密度』。而这些进行中的振动物质,也就是第一个『碳』代表着最小的物质密度。

「在绝对者中的音符si将是由数2被动力的传导物,这被动力所作用的物质在音符上是si,也就是『氧』(O)。

「音符la是由数3中和力的传导物,而音符la的物质将会是『氮』(N)。

「在诸力量的运作顺序中将会是1、2、3的顺序,也就是说,对应於物质『碳』、『氧』、『氮』。但以物质的密度而言,它们的顺序为『碳』、『氮』、『氧』,也就是1、3、2的顺序。因为『氮』属於数3,亦即中和力的传导物。以其物质的密度而言在『碳』和『氧』之间,『氧』是三者中密度最高的。

「『碳』、『氧』、『氮』三者聚合会产生第四秩序的物质,或称之为『氢』(H),氢的密度我们定为数6(数1、2、3的总和),也就是H6:

第一个三力一组

「碳、氧、氮仍然维持它们本身的数目1、2、3,『碳』总是1,『氧』总是2,『氮』总是3。
「但由於『氮』比『氧』更为主动而成为下一个三力一组的主动原则,并以2的密度进入。也就是说『氮』 有2的密度,而『氧』有3的密度。
「所以第一个三力一组的音符la是下一个三力一组主动力的传导物,它以密度2进入。假如『碳』以密度2 进入,『氧』和『氮』就必须以相对应的密度进入,因而重复了第一个三力一组的密度比率。在第一个三力一组当中,密度比率是1、2、3;在第二个三力一组中它应该是2、4、6。也就是说,『碳』在第二个三力一组中具有密度2,『氮』具有密度4,『氧』具有密度6。它们聚合在一起将产生『氢』12(H12):

第二个三力一组

「根据同样的设计和次序,接下来的三力一组将成为:fa、『冲击』、mi。在第二个三力一组中的『氮』 将以『碳』的密度4进入;相对应的『氮』和『氧』必定有密度8和12;聚合一起将产生『氢』24(H24):

第三个三力一组

「下一个三力一组mi、re、do根据同样的设计和次序将产生『氢』48(H48):

第四个三力一组

「do、si、la的三力一组将产生『氢』96(H96):

第五个三力一组

「la、so、fa的三力一组 『氢』192(H192):

第六个三力一组

fa、『冲击』、mi『氢』384(H384):

第七个三力一组

mi、re、do ? ?『 氢』768(H768):

第八个三力一组

do、si、la ? ?『 氢』1536(H1536):

第九个三力一组

la、so、fa ? ?『 氢』3072(H3072):

第十个三力一组

fa、『冲击』、mi『氢』6144(H6144):

第十一个三力一组

mi、re、do 『氢』12288(H12288):

第十二个三力一组

「由此获得十二个『氢』,其密度范围由6到12288。(见表一)
「这十二个『氢』代表了在宇宙中由绝对者到月亮之间所包含的十二种物质。假如能够确定人的有机体是由其中的哪些物质所构成以及运作,我们就可以确定人类在这世界上所占有的位置。


(见表一)
「但在我们所占有的位置上,在我们一般的能力范围内,『氢』6是无解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它当作『氢』1;将下一个『氢』12当作『氢』6;当随後所有的氢都除以2,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由『氢』1到『氢』6144的尺度。(见表二)
「但对我们而言『氢』6依然无解,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其当作『氢』1,将下一个『氢』当作『氢』6,接下去的氢都除以2。

(见表二)(见表三)

「这样便得到由1到3072的尺度可以提供我们来研究人体。(见表三)
「所以由『氢』6到『氢』3072的物质都可在人类的有机体中发现并且扮演一部份功能。这每一个『氢』都包含了我们已知的大部份化学物质,藉由我们身体的功能都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千万别忘记,『氢』这名称有很宽广的含意。任何简单的元素都具有一定密度的『氢』,但任何元素的组合都具有确定的功能,不论是在这个世界或在人的有机体中也都是一个『氢』。

「这种对物质的定义能让我们以它们与生命以及与我们有机体的功能的关系秩序尚隹以分类。
「让我们由『氢』768开始。这个『氢』定义为食物,换句话说,『氢』768包含了所有提供给人类的『食物』。那些无法做为食物的物质,如一片木材便属於『氢』1536;一块铁则属於『氢』3072。在另一方面,一个『稀薄』的缺乏营养成分的物质,就比较接近『氢』384。

「『氢』384得以定义为水。
「『氢』192是大气中我们呼吸的空气。
「『氢』96则代表我们无法呼吸的稀有气体,但它们在人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这是动物的磁性物质,是人体散发出来的物质,是『N射线』,荷尔蒙,维生素,等等;换句话说,到『氢』96为止是我们的化学与物理学所称为物质的东西。『氢』96也包含了我们的化学几乎无法觉察或仅能尤其痕迹或结果才能觉察的物质。其存在经常被某些人假定也被某些人否定。

「『氢』48、24、12和6是物理学及化学所未知的物质,是我们心里与精神生活上不同层次的物质。
(P.175 倒数第三段)
「总而言之,在检视『氢表』时一定要记得表中的每一个『氢』都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物质,由我们有机体内同一个机能关连在一起,同时也代表了某个『宇宙族群』。
「『氢』12相当於化学的『氢』(原子量1)。『碳』、『氮』与『氧』(化学)的原子量为:12、14与16。

「此外,还可以指出在原子量表中的元素都配合着一定数量的氢,也就是说,诸元素的原子量彼此的关系位置几乎都以八度音阶的比例排列。由此,『氢』24相当於氟,Fl.,原子量为19;『氢』48相当於氯,Cl.,原子量为35.5;『氢』96相当於溴,Br.,原子量为80;而『氢』192则相当於碘,I.,原子量为127。这些原子量彼此的关系几乎就是八度音阶的比例,换句话说,其中一个原子量几乎是另一个的两倍,其间些微的差异(也就是八度音阶不完全的关系)一般化学并不拿来作为一个物质属性的叁考,也就是说,它不叁考『宇宙属性』。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化学不同於一般化学,我们在不同的基础上研究物质,我们不只是叁考化学与物理,还叁考心理与物质的宇宙属性。

「这种化学或炼金术所认为的物质,首先,所采用的观点是从物质的功能决定了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它与其它物质的关系。再来的观点是从它与人及人的机能的关系来看。所谓物质的一个原子即意指某一小量的物质保有它全部的化学、宇宙以及心理的属性。因为除了它的宇宙属性之外,每一物质也拥有心理的属性,亦即,一定程度的智性。『原子』这观念因此不只是与元素有关,也和宇宙中庸有一定功能的所有复合物物质有关,它可以是一个水原子,一个空气原子(也就是适合人类呼吸的大气),一个面包原子,以及肉原子等等。在这情况下,一个水原子将会是:由一种特殊温度计测量,在一特定温度下所取得一公厘三次方的水的百分之一。这将会是在特殊条件下肉眼可见的一小滴水。

「这原子是最小量的水,它保有水的所有属性。如果再进一步分割,属性中的一部份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它不再是水,而是某种接近汽化状态的水或蒸气。它与液态水在化学上并没什麽不同,却拥有不同的功能,因此也有不同的宇宙和心理属性。

「『氢表』使得检视人类有机体的一切物质(由它们和宇宙不同层面关系的观点来看)变得有可能。而且,人的每一机能都是某些物质作用的结果,而每一物质又关系於宇宙中一定的层面,这项事实让我们能够在人的诸机能和宇宙诸层面之间建立关系。

在这点上我必须说,「放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和「氢表」所演伸出来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我无法越过的关卡。关於三力一组基本而且最本质的原则和物质的架构要到很久之後我才了解,这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再谈。

在铺陈G的演讲上,一般而言我试着观察出一个周期性的顺序,虽然这并非一直都有可能,就像有些东西重复了很多次,也都以一些不同的方式融入所有的演讲当中。

对我个人而言,「氢表」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印象,而且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强。我感觉到在这「从地球通达天堂的天梯」当中,某种很像对於世界的感觉,是我在几年前做奇怪的实验时所强烈感受到的,有关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连、整体以及「数学」。

这演讲以不同的版本重复讲了好几次,也就是涵盖了有关「创造射线」以及八度音阶律则的解释。但不论它给了我什麽奇怪的感觉,在第一次听到时我并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是没有立即了解这些观念非常难以消化,它的内容也比表面的简单说明要来得深很多。

有个插曲我记得很清楚,它发生在其中一次这重复的演讲,讲的是关於物质和宇宙机械学之间的关系。念稿的是我曾经提过属於莫斯科团体的年轻工程师P.。

我抵达时演讲已经开始,听到是听过的熟悉字眼之後我决定坐在大客厅的一角,抽着烟并想着别的事情。G 也在场。
演讲结束後G问我:「为什麽不听演讲?」
「可是我已经过了。」我说。G一脸责备摇摇头。说实在我并不了解他在期待我什麽,为什麽我该再听一次已经听过的演讲?

要到很久之後我才了解。种种演讲都一一讲过了,当我试着在理智上整理所听到的一切时,只要一想到某个问题就会让我清楚记得这问题曾经在这些演讲中讲过,但确实说了些什麽,很不幸,不管我怎麽想都想不起来。我真想再听一次,无论多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大约两年之後,也就是1917年的11月,我们一群大约六个人,其中之一的G那时住在离Tuapse二十五里黑海边的一座乡间小屋,距离最近的居民大约一里多一点。有一个晚上,我们坐着交谈。时间已近深夜。天气很不好,狂暴的东北风时而带来暴雨,时而大雪。

那时我正在思考着有关『氢表』的演绎与推论,主要是这图表和我们後来所听到的有个不连贯的地方。我的问题是关於在正常层面下的氢。随後我会详细说明我所问的以及G要很久之後才回答的。

这回他没有持接回答。
「必须知道,」他说:「在圣彼得堡的演讲中已经谈过了,而你听不进去。记不记得有一场演讲你说已经知道了而不想听的?但那时所讲的正是你现在所问的。」沈默了一会儿他又说:「怎样?如果现在有人在Tuapse 作同一场演讲,你愿不愿意走路去听?」
「我愿意。」
真的,虽然我很强烈感觉到路途是多麽遥远,且又多麽困难与寒冷。但同时我也知道这阻止不了我。
G笑了。
「真的愿意去?」他问:「仔细想想,二十五里,黑漆漆的,又是雪又是雨,而且还刮着风。」
「那有什麽好想的?」我说:「你知道我已经走过不只一次,没有马,车厢里没座位,也没任何奖赏,纯粹 只是因为没其它事情可作。如果真有人在Tuapse讲这些东西,我当然二话不说就上路。」
「如果大家都这麽想就好了。但事实上他们想的刚好相反,他们会不顾任何困难去追求毫无必要的事,但对於重要的、能真正带给他们东西的事,却连动一根手指也不愿意。这就是人性,人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付出;尤其是对他门最重要的事一点也不愿付出。现在你知道一切都必须付代价,而且,所得与付出成正比。但通常人所想的刚好相反,对他们毫无用处的琐碎事物,他们却愿意付出一切,而对他门重要的事物,却认为应该自来而决不院付出代价。
「至於演讲,你所问的实际上在圣彼得堡就已谈过了,如果那时你听了,现在一定能了解在各种图表之间,无论如何既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矛盾的地方。
先谈回圣彼得堡。
回头看,现在我才不得不惊讶於G传达体系的基本观念给我们的速度。当然绝大部份是依据他展现的方式,依据他惊人的能力来凸显所有的原则以及主要的重点,而避免进入不必要的细节,直到基本重点都被了解为只。

在『氢』之後G立即进一步铺陈。
「我们都想要『做』,」(他在次回的演讲就开始)「但不管做什麽,我们都受限於有机体所生产的能量。每个机能、每个状态、每个行动、每个想法、每个感觉都需要一定的能量,一定的物质。

「终於我们获得结论:必须『记得我们自己』。但唯有在我们里面有『记得自己』的能量时,才能『记得我们自己』。唯有在我们拥有了了解、感觉或研究的能量时,我们才可以研究、了解或感觉某些事物。

「当人开始发现他没有足够的能量来达成既定的目标时,他怎麽办?

「答案是:每个正常人都有够多的能量来开始工作自己,需要的只是学习如何节省所拥有的大部份能量来做有用的工作,而不浪费在毫无效率的工作上。

「能量主要是浪费在不必要和不愉快的情感上,在期待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的不愉快事物中,以及浪费在不好的心情、不必要的犹豫、紧张、激怒、想像、白日梦等等上面。能量浪费在诸中心的工作上;在不必要的肌肉紧张out of all proportion to the work produced;浪费在无止无休的聊天,光这就耗掉非常多的能量;浪费在『兴趣』上,不断汲取在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事或者人,而实际上一点兴趣也没有;在持续浪费注意力的情况下;等等。

「人开始跟他生活中的所有习性争斗时,他就能省下很多能量,由这些能量的帮助他就能很容易开始自我研究和自我观察的工作。

「不过,进一步的问题会变得更为困难。在平衡他的机器到达某种程度时,虽然他确信所生产的能量比预期的还要多,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些能量并不够用。同时,如果他还渴望继续工作的话,他就必须增产大量的能。

「研究人类有机体的工作显示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人类有机体代表了一座化学工厂,有可能产生极大的输出力。但在一般生活情况下,这工厂的输出力从未达到它的极限。因为只使用了一小部份的机器,它所生产的物质就只够维持它自身的生存所需。像这样工作的工厂很显然非常不经济。这工厂实际上等於什麽也没生产。它所有的机件、所有精心打造的设备,实际上只是漫无目标运作着,它只是困难地维持它自身的存在。

「工厂的工作包括转化某种物质成为另一种,换句话说,以宇宙的意义而言,将粗糙的物质转化成精细的物质。工厂从外在世界收入未加工的原料,一些粗糙的『氢』,然後经由一整系列复杂的炼金术过程,将这些『氢』转化成较为精致的氢。但在一般生活情况下,人体工厂所生产的较为精致的『氢』,从我们特别感兴趣的高等意识和高等中心工作的观点来看绰绰有馀,但全都耗费在工厂本身的存活上面。如果我们能将生产提升到最大的可能,我们就能开始留存较精致的『氢』。那时,整个身体,所有的器官与细胞,就会充满这些精致的『氢』。这些『氢』也会逐渐在其中安定下来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结晶。这精致『氢』的结晶会逐渐将整个有机体带往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个更高层面的素质。

「但这无法在生活的一般清况下发生,因为『工厂』耗尽了它所生产的。
「『学习从粗糙当中分离精致的物质』,这个从『Emerald Tablets of Hermes Trismegistus』而来的原则和人体工厂有关。如果一个人学习『从粗糙当中分离精致的物质』,亦即,如果他将生产精致『氢』的可能性达到它的极至,这项事实将使他为自己创造出没有其它方法可带来的内在成长的可能性。内在成长,人内在身体(灵体、智体等)的成长是一种物质的过程,完全类似於肉体的成长。为了成长,小孩必须有良好的食物,他的有机体必须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from this food the material necessary for the growth of the tissues.『灵体』的成长需要同样的东西;从所吸收的种种食物当中,有机体必须生产『灵体』所需的物质。此外,『灵体』成长所需的物质和肉体维生所需的物质完全相同,差别只在于前者需要更大的量。如果有机体开始生产足够的这种精致物质而其中的『灵体』也已成形,那麽这灵体维生所需的物质将比它成长所需来得少,而这剩馀的物质便能用来形成『智体』的成长。『智体』成长所需的物质和喂养『灵体』的物质是一样的,当然,『智体』成长所需将比喂养『灵体』成长所需的物质来得多。由喂养『智体』所剩馀的物质将会给予第四个身体的成长,但无论如何这剩馀的物质一定要非常非常多。所有高等身体的喂养与成长所需的精致物质都必须经由肉体来生产,而肉体之能够生产则是由於人体工厂能适当且经济地运作。

「维持有机体生存、心理活动、意识的高等功能以及高等身体所需的所有物质,全都是由有机体从外面接受食物来生产的。
「人类有机体接受三种食物:

1. 一般我们吃的食物
2. 我们呼吸的空气
3. 我们的印象。

「要同意空气是一种食物并不困难,但印象是以什麽方式而能够是种食物可能就显得难以了解。但我们必须记得,每一个外在的印象,不论它的形式是一种声音,或视像,或味道,我们都从外接收一定的能量,一定的振动;这从外而入的能量就是食物。此外,如同之前说过的,能量的传送不能没有物质。如果一个外在印象带着外在的能量进入有机体,这便意味着外在物质也进入喂养有机体in the full meaning of the term.

「为了正常的存活有机体必须接收所有的三种食物,亦即,食物、空气和印象,全部三种都需要。但这些 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於有机体的意义并不一样。缺少新鲜食物的供应有机体依然能够存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已知的断食案例长达六十天以上,有机体并未失去它的生机,只要它开始进食很快便恢复。当然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视为完全的断食,因为所有这类人为的断食,人们还是喝水。不过,即使没有水,人还是能够在没有时物的情况下存活好几天。没有空气他就只能存活几分钟,不会超过二或三分钟;没有空气人通常会在四分钟之後死亡。而如果没有印象的话,人一秒钟也活不下去。如果流动的印象以某种方式停顿,或者如果有机体被剥夺它接收印象的能力,它一定就会立即死亡。流动的印象从外而来就像是一条传动带在运转我们。我们主要的原动力就是自然,我们的周遭环境。自然经由印象传送我们赖以维生、藉以活动并由此而得以存在能量给我们。如果能量的流动停顿了,我们的机器立刻便停止工作。因此,就这三种食物来说,对我们最重要的是印象,虽然人光靠印象并不能存活多久。印象加上空气就能使人活得久一点。而印象、空气再加上食物就能使有机体存活到它生命的终点,并且不只是生产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也生产创造和成长高等身体所需的物质。

「将进入有机体的物质转化成精致物质的过程受制於八度音阶的律则。
「让我们以三层楼工厂的形式来看人类有机体。这工厂的上层包含了人的头脑;中间层,胸部;底层,胃、背以及身体的低层部位。

( 图25)
「食物是H768或创造射线第三个宇宙八度音阶的la、sol、fa,这『氢』以『氧』,do768进入有机体的底 层。

( 图26)
「『氧』768遇到已经在有机体内的『碳』192,这两者结合之後得到N384,而N384是下一个音符re。


( 图27)
「re384在下一个三力一组当中变成『氧』,遇到有机体内的『碳』96结合而产生一个新的『氮』192,这便是音符mi 192。

( 图28)
「如同已经知道的八度音阶律则,在一个上升的八度音阶当中mi无法自行进入fa;需要一个『额外冲击』。如果没有收到『额外冲击』,物质mi无法自行进入全音符fa。
「在有机体内的某个定点,很明显mi192应该会来到一个停顿点,在这点上『第二种食物』--空气,以do192的形式,也就是创造射线的第二个宇宙八度音阶的mi、re、do。音符do拥有所需的半音,也就是过渡到下一个音符所需的所有能量,(and it gives as it were a part of its energy to the note mi which has the same density as itself.)do给mi的能量,当与已经存在体内的『碳』48结合,使得mi有足够的力量进入『氮』96,『氮』96将是音符fa。

( 图29)
「fa96透过和已存在体内的『碳』24结合便能过渡到『氮』48,音符sol。

( 图30)
「音符sol48透过和已存在体内的『碳』12结合便过渡到『氮』24-la 24。


( 图31)
「la24和已存在体内的『碳』6结合将转化到『氮』12,或si12。Si12是有机体从食物中透过空气提供『额外冲击』的帮助下所能生产的最高等的物质。


( 图32)
「do192(空气)以『氧』的角色进入工厂的中间层并将部份的能量给予mi192,继之在某个地方和已存在体内的『碳』48结合而进入re96。

( 图33)
「re96由『碳』24的帮助而进入mi48,到此,第二个八度音阶的发展告一段落。Mi过渡到fa需要一个『额外冲击』,但在这点上大自然并没有准备任何的『额外冲击』,而第二个八度音阶,也就是空气的八度音阶,无法进一步发展,在生活的一般情况下它无法进一步发展。


( 图34)
「第三个八度音阶由do48开始。
「印象以『氧』48的形式进入有机体,这也就是第二个宇宙八度音阶太阳--地球的la、so、fa。
「do48有足够的能量进入下一个音符,但在有机体内do48进入的这个点上,所需的『碳』12并不在场。同时do48并未与mi48接触,因此它既无法自行进入下个音符,也无法将它部份的能量给予mi48。


( 图35)
「在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一般存在的情况,工厂所生产的精致物质到此告一段落,第三个八度音阶的发声只有do。工厂所生产最高等的物质是si12,而它所有的高等功能都只能运用这些高等物质。


( 图36)
「但依然有可能增加输出力,亦即能够让空气的八度音阶和印象的八度音阶进一步发展。为了达成这目的就需要在第三个八度音阶开始的停顿处创造出一种特别的『人为冲击』,这意思是,这『人为冲击』必须提供给音符do48。

「但这『人为冲击』到底意指什麽?它和接收印象的当刻有关。当一个印象进入我们的意识时(do48 designates the moment),在这点上的『人为冲击』便意指:接收一个印象的当刻做出某种努力。

「之前就解释过,在生活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记得自己;我们不记得,亦即没有感觉到我们自己,在觉察、情绪、思考以及行动的当刻我们并没有觉察到自己。人如果了解这点并尝试去记得自己,那麽,在他记得自己的时候所接收到的每一个印象将会加倍。在一般的心理状态下我只是看着一条街道,但如果我记得自己,我就不只是看着街道;我还感觉到我正在看。就好像在告诉自己:『我正在看。』

「原来只有街道一个印象,此时则有两个:一个是街道,另一个是自己正在看着街道。由记得我们自己所产生的这第二个印象就是『额外 冲击』。此外还经常发生的是,这种和记得自己有关的额外感觉带有情感的元素,也就是说,机器的工作引来了一些对处境带有疑问的『碳』12。

「这意思必须了解。我们都呼吸同样的空气,其中除了科学已知的元素之外,还有很多科学不知的、无法定义以及观察上无法接受的物质。但不管是吸入还是呼出的空气都有可能确切加以分析,这分析显示:虽然不同的人所吸入的空气完全一样,但所呼出的却完全不同。

「让我们假设,我们呼吸的空气含有二十种科学不知道的元素,其中有些元素,假定有五种,在每个人呼吸时经常被吸收,结果每个人所呼出的空气含有十五种元素;有五种喂养组织器官。但有些人呼出的并不是十五种,而是只有十种元素,也就是说,他们多吸收了五种元素,而这五种元素是更高等的『氢』。

「这些更高等的『氢』就存在於我们所吸入的空气中的每一个微粒当中。透过吸入空气我们给自己引进这些更高的『氢』,但如果我们的器官不知如何从空气微粒中抽取并保存它们,它们就回到大气中。如果器官能够抽取并保存它们,它们就留在体内。我们都呼吸同样的空气,但却从中抽取不同的物质,有人抽取得多些,有人少些。

「为了抽取多一些,必须在我们的器官中保有相当数量有关的高等物质,而让这些高等物质扮演类似一个磁场的角色来吸引空气中的高等物质。我们又再度回到古老的炼金术律则:『为了制造黄金,首先得保有一定数量的真金。』如果什麽黄金都没有,那就什麽方法也制造不出黄金了。

「整个炼金术也不过就是个比喻,描绘着人体工厂及其转化低等金属(低等物质)到贵金属(高等物质)。
「我们已经谈了两个八度音阶的发展。第三个也就是印象的八度音阶,是透过有意识的努力开始的。Do48 到re24;re24到mi12,到了这一点,八度音阶的发展走到一个尽头。


( 图38)
「现在如果我们检视这三个八度音阶所发展的结果,就会看见第一个八度音阶到达si12,第二个八度音阶 到达la6,而第三个到达mi12。由此,第一个和第三个停在无法继续前进的音符上。


( 图39)
「为了让这两个八度音阶进一步发展,在机器中的某个点上就需要第二个有意识的冲击,需要一个新的、能让这两个八度音阶继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努力。这项努力的性质需要特别的研究。从机器一般工作的观点来看,可以说,一般而言这努力与情感生活有关,它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影响着人的情感。但到底这是什麽样的影响力,它又如何必须被生产,那就只有关连到人体工厂或人类机器工作的一般描述才有可能解释清楚。

「练习不表达不愉快的情感、不『认同』、不『内在顾虑』就是为第二个努力作准备。
「如果现在我们拿人体工厂的工作视为一个整体,我们将能看到at the moments when the production of fine substances is arrested by what means we can increase the productiyity of the factory. 我们看到,在一般情况下,在只有一个机器的『冲击』之下,工厂只生产了非常少量的高等物质,实际上只有si12。一个机械的『冲击』加上一个有意识的『冲击』便能使工厂生产更多的高等物质。如果有两个有意识的『冲击』,工厂将会生产出的高等物质数量,在不久之後就会改变工厂本身的质地。

「三层楼工厂代表了小型宇宙,依据整个宇宙相同的法则与相同的设计而组成。
「为了了解人与人类器官以及宇宙之间的类比关系,让我们像以前一样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八度音阶:从绝对者到太阳;从太阳到地球;以及从地球到月球。这每一个八度音阶都缺少一个半音介於fa与mi之间,而这所缺的半音则由人为所创造的某种『冲击』来填补。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检视三层楼工厂和宇宙的三个八度音阶之间的类比关系,就应该明白在宇宙三个八度音阶中的三个『额外冲击』对应於进入人类有机体的三种食物。在较低八度音阶的『冲击』则对应於一般的食物;这『冲击』就是宇宙三层楼工厂的do768。在中间八度音阶的『冲击』与空气有关;它便是宇宙工厂的do192。在较高的八度音阶与印象有关;它是宇宙工厂的do48在这宇宙三层楼工厂的内在工作中,所有三种食物在人体工厂中都经历相同的转化,都在相同设计中依据相同的法则。唯有在确实研究了人体机器以及在我们的器官当中确实建立每个『氢』的各个『位置』,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人和宇宙之间的类比。这意思是:在进行任何进一步研究之前,我们必须找出每个『氢』的确切目的,亦即每个『氢』都必须在化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解剖学上加以界定清楚。换句话说,它的功能、它在人类机器中的位置。以及,如果可能,与其有关的特殊感觉也必须界定清楚。

「将人类有机体当作一个化学工厂的研究工作向我们显示人类机器进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关於人类有机体的工作是由自然所创造。也就是有关第一种人、第二种人及第三种人的生活与运作。第一个八度音阶,也就是食物的八度音阶,以正常的方式发展到mi192,在这点上,它自动接受从开始的第二个八度音阶来的一个『冲击』,并且继续发展到si12。

「第二个八度音阶,也就是空气的八度音阶,由do192开始发展到mi48并在此停止。第三个八度音阶,也就是印像八度音阶,由do48开始然後就停在那里。所以第一个八度音阶的七个音符,第二个八度音阶的三个音符和第三个八度音阶的一个音符代表了『人体工厂』之工作在他第一个或自然阶段的完整的图像。

「自然只提供了一个『冲击』,那就是在第二个八度音阶入囗处所接受到的『冲击』,它帮助第一个八度音阶的mi过渡到fa。但是自然并不预见也不提供第二个『冲击』,那就是可以帮助第三个八度音阶继续发展的『冲击』,它可以将第二个八度音阶的mi过渡到fa。假如人欲求增进他有机体高等氢的输出量,他就必须自己努力创造出这个『冲击』。

「第二个阶段是关於人类有机体的工作,当一个人在第do48这点上创造出一个有意识的自主性『冲击』。首先这个自主性冲击被传到第二个八度音阶,它会发展到sol12,甚至往上到la6等等。假如这有机体的工作足够强烈,这同样的『冲击』也可以让第三个八度音阶发展,也就是说,印象八度音阶在此达到mi12。

「所以在人类有机体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我们看到第二个八度音阶全部发展以及第三个八度音阶的三个音符。第一个八度音阶已在si12停止,第三个八度音阶在mi12停止,这两个八度音阶如果没有一个新鲜的『冲击』是无法再前进的。这第二个『冲击』的性质是无法像第一个在do48的自主性『冲击』那样容易描述。要了解这个『冲击』的性质就需要去了解si12和mi12的意义。

「产生这『冲击』的努力必须包含工作情感,包含情感的转化和转变,这情感的转变将会帮助人类有机体si12的转变。除非有这种转变,否则不可能有严肃的成长,也就是,在此有机体内没有高等身体成长的可能性。这种转变的观念在古老的教学以及近代如中世纪的炼金术中是已知的,但是炼以一种寓言的形式描述这种转变为将低等金属转化成较精致的金属,实际上他们意指将人类有机体中较粗重的『氢』转化成较为精致,这主要就是mi12的转化。

「如果这转化达成的话,可以说人已达到了他所努力以赴的。这也可以说,在转化达成之前,所有一个人所获得的结果都有可能丧失,因为这些结果都还未在他体内固着;甚至可以说,这些结果只在理智和感情的氛围中达到。真实而客观的结果只有在mi12开始转化才能获得。

「炼金术士直接从这转化的开始描述,关於第一个自主性『冲击』的性质他们一无所知,或至少他们一点也不想透露。然而全部事实就依据这个。第二个自主性『冲击』和转变只有在长期练习第一个自主性『冲击』 之後才有可能,这包含了记得自己以及观察接收的印象。

「在僧侣与苦行僧的修行中,他们在工作第一个『冲击』之前就开始工作第二个『冲击』。但是因为mi12唯有从第一个『冲击』的工作结果中产生。由於缺乏其他材料的情况下,工作就必须集中在si12,因而经常造成非常错误的结果。正确的第四道的发展必须由第一个自主性『冲击』开始然後在mi12传到第二个『冲击』。

「工作人类有机体第三个阶段的开始是当人在mi12这个点上自己创造出有意识的第二个自主性『冲击』时,当这些『氢』在他体内开始转化成较高的『氢』时。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意指第四种人的生活和机能。必须要有相当长的转变和结晶,才有可能从第四种人渡过到第五种人的层面。

「当这『氢表』被足够的了解,它就立即显示出人类机器运作的许多新面貌,首先它清楚确立诸中心之间及其个别功能不同的理由。

「人类机器的每一个中心都以不同的『氢』来工作,这就构成了诸中心主要的差异。以较粗、较重、较密的『氢』来工作的中心运作起来比较慢,而以较轻、较活跃的『氢』来工作的中心则运作得比较快。

「目前我们已经检视过思考或理智中心是这三个中心里面最慢的这个中心以『氢』48(根据氢图表的第三尺度)来工作。

「运动中心以『氢』24工作,『氢』24比『氢』48要快且活跃好几倍。理智中心永远无法跟得上运动中心,除非是刻意将动作放慢下来,否则我们便无法跟得上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的动作。我们更不可能跟得上我们有机体内的本能机能,本能脑的工作实际上包含了运动中心的一部份。

「情感中心能够以『氢』12来工作,然而事实上它很少以这种精细的『氢』工作。在大部份的情况下它工作的强度和速度与运动/本能中心不相上下。

「为了要了解人类机器的工作和它的可能性,人必须知道除了这三个中心以及与其有关的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两个中心已完全发展并已适当的运作着,但是它们并不与我们平常的生活相连,也不与我们用来觉察自己的三个中心相连。

「这两个高等中心的存在是比远从存着神秘和奇迹的时代人们一直相信的隐藏宝藏更大的一个谜团。
「所有的神秘教派和超自然体系确实知道这高等力量的存在和人类的潜能,虽说大多数的情况他们承认高等力量和潜能存在的可能性,并且诉说发展人体这隐藏力量的必要性。本体系与其它体系不同的就在於它确认高等中心在人体中存在并且已全然发展。
「反而是低等中心尚未发展,也正是低等中心的欠缺发展或不完全的机能运作,防止我们利用高等中心的工作。

「就如从前所说的,有两个高等中心:
「高等情感中心以氢12工作,以及
「高等理智中心以氢6工作。
「假如我们由诸中心工作的『氢』的角度来考虑人类机器,我们就会看到为什麽高等中心无法连结到低等中心。
「理智中心以氢48工作,运动中心以『氢』24工作。

「假如情感中心以氢12工作,它的工作就会与高等情感中心相连结。当情感中心工作的强度和速度达到氢12的状况,暂时和高等情感中心相联系就会发生,人会经验到全新的情感以及全然陌生的新印象。因而他无法以文字或其它方式来表达。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情感中心和高等情感中心的速度差别非常大,两个中心根本无法相连,所以我们无法听到来自高等情感中心召唤我们的内在声音。

「高等理智中心以氢6工作,离我们更为遥远而更难接近。只有藉由与高等情感中心的连接才有可能和它相连。只有从神秘经验,出神的状态等等的描述,我们才知道有这种连接的情况。这些状态会在宗教情感的基础上、或短暂的藉由某些特别的麻醉药物、或在癫痫或意外伤害脑部的情况下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孰是因果,也就是说,是病理状态造成这种连接的结果,还是它的原因。

「假如我们能够刻意或任意将我们平常意识的诸中心连接到高等理智中心,这对我们无论在目前什麽样的一般状况也都没什麽帮助。在大部份的情况下与高等理智中心意外的接触都会使人变成无意识的状态,心智会拒绝接受如洪水般冲入的思绪、情感、影像和观念。结果并不是鲜明的思想,鲜明的情感而是完全的空白,无意识的状态。留下记忆的只有在潮涌而入的那一刻以及潮涌退却,意识恢复的那一刻。

「即便是这些片刻,也充满着不寻常的暗影和色彩,这些与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感受仍然无法相比凝。这就是通常所谓『神秘』和『出神』经验的残留物,它们代表着与高等中心暂时的连接。只有非常少数的情况下,有着较好准备的心智才能成功抓住并记得在出神片刻的感觉和了解。但即使在这些情况下,理智、运动和情感中心也都只用它们自己原来的方式记得和传达一切东西,将全新的或从前绝未经验过的感觉转译成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的语言,将世间无法测量的经验以这世间三度空间的向度形式传递。

「在这情况下,当然,它们全然扭曲了在这非比寻常的经验下所残留的每一痕迹。我们的中心在传达高等中心的印象这方面,可以比喻为瞎子在述说颜色或聋子在诉说音乐。

「为了要在低等和高等中心之间得到一个正确和永久的连结,必须要调整和加速低等中心的工作。

「再者,就如已经说过的,低等中心以错误的方式工作。因为经常的,一个个低等中心都在做其他中心的工作,而不是做适合他们自己的工作。这样就大大降低机器一般工作的速度而使诸中心工作的加速变的非常困难。因此为了要调整和加速低等中心的工作,首要的目标必须将每个中心从外来的、不自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将它带回到没有其它中心能比它做得更好的、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极大部份的能量也都耗费在完全不必要而且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有害的工作上。譬如耗费在不愉快的情绪活动、表达不愉快的感觉、忧虑、坐立不安、急躁以及一系列完全无用的自动化反应等等。

「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发现很多其它这类的例子,首先是在我们脑子里有一股不停流动的思绪,这我们既无法停止也不能控制,同时它也支付了非常非常多的能量。其次是我们有机体上有很多没必要的肌肉紧张,即使是在什麽是都不做的情况下肌肉也是绷紧着。一旦我们开始做一件即使是小小的、无关紧要的工作,原本是用来应付最艰困最费力的工作的一整个肌肉系统立刻就开始行动。我们从地上拾起一根针,却用了可以举起一个像我们身体一样重的力气。我们写一封简短的信却用上足以写一巨册书本的力气。但重点在於我们一直不断耗费肌肉的能量,即使我们什麽是也没做。

「当我们走路,我们的肩膀和手臂的肌肉毫无必要紧绷着;当我们坐着时,我们的脚、颈、背以及胃部的肌肉也很没必要紧绷着,我们甚至还在手、脚、脸和全身紧绷的情况下睡觉。而且,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耗费了过多的能量在:不停地准备从事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而没有将能量花在生活上真实有用的工作上面。

「更甚的,我们还可以指出:不停地和人谈话以及谈任何事的习惯,如果没有人就跟自己谈;耽溺在幻想、白日梦的习惯;还有不断改变心情、感觉、情绪以及许许多多自认为应该去感觉、去想、去做、去说的但完全无用的事。

「为了调整以及平衡三个中心以维系我们生活功能的工作,我们必须有效利用有机体所生产的能量,勿将其浪费在没必要的功能上,而保留给会逐渐连结低等与高等中心的活动上。

「之前说过的一切有关工作自己、有关形成内在的统一以及由第一、第二、第三种人的层次转化到第四种以上的人等等,所追求的都是同一个目标。『灵体』这一术语换个词就是『高等情感中心』,其间的不同并不只在词汇上,说得更正确些,它们是人进化的下一阶段不同的面向。可以说『灵体』的运作不能缺少『高等情感中心』与低等中心完全且适当的连结,或者也可以说『高等情感中心』是『灵体』工作时所必须的。

「这『智体』则对应於『高等理智中心』,说它们是同一事物是不对的,但它们彼此需要而无法单独存在,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某些面向与某些功能的表达。

「第四个身体需要诸中心完整且和谐地工作;这意味着对这工作完全的控制。

「需要了解『氢表』帮助我们去捕捉的是完全物质性的观念;所有的心理、理智、情感、意志以及其它的内在过程;包括最激越如诗般的灵感、宗教的出神状态以及神秘启蒙等等。

「运作过程的物质性意味着它们依赖运作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品质。某个过程需要,比如,氢48;另一过程氢48不管用;它需要更为精致的、更易燃的物质氢24。对第三个过程,氢24又太弱了;它需要氢12。

「所以我们看到有机体不同的中心需要不同的燃料。诸中心可以比喻为利用不同质地燃料运作的机器。一种机器可以用油渣和粗油,另一种需要煤油;第三种无法用煤油,它需要用汽油运作。我们有机体的精致物质可以比作不同燃点的物质,而有机体可比喻为实验室。在此每个中心所需不同的燃料物质由不同的原料装备而成。

「很不幸,实验室出了问题。在不同中心控制分配不同燃料物质的力量时常出差错,而且,各中心街受的燃料不是太弱就是太易燃。甚至大部份产生的燃烧毫无用处地浪费了;它就只是单纯地流失了。此外,经常在实验室还会发生爆炸,一次爆炸就可以将供给第二天或准备以後要用的燃料都破坏殆尽,而造成整个工厂无可挽救的损坏。

「必须要知道,有机体通常在一天之中会生产第二天所需要的所有物质,但这些物质经常都会浪费在没必要的、不愉快的情绪、坏心情、担忧、期待不愉快的事物、怀疑、恐惧、受伤的感觉、易怒等等上面。这些情绪在达到某种强度之後,可在半小时或半分钟之内就耗掉所有为了第二天所准备的物质;一次暴怒的发作,或某种暴力情绪都可以立刻引爆实验室中的物质,而造成人内在长时间或甚至永久的空虚。

「所有的精神过程都是物质,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相应的物质。假如这物质存在,过程就会发生,当这物质用尽了,这个过程也就停止。」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9)-时间即呼吸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 作者:P.D.邬斯宾斯基

第十章时间即呼吸

在一次聚会中,来了一大群新面孔,其中一人问说:「道是从那里开始的?」这个人从未听过G对四种道所 作的描述,因此他所用的「道」这个字是指一般宗教、神秘上的意义。

「了解道这个主题所产生的主要困难,」G说,「来自我们通常以为道(他特别强调这个字)与一般生活属与相同的层面。这是不对的。道开始於一个不同的、更高的层面,这正是人们通常不了解的。道的开始被认为比它实际上要更简易更单纯。我现在将试着对这点作些解释。

「人在生活中除了受制於偶然律,也同时受制於被偶然律支配的两种影响力。

「第一种影响力是在生活中或由生活本身所创造。像种族、国家、气候、家庭、教育、社会、职业、行为及风俗,还有财富、贫穷、时兴的观念等等所造成的影响力。第二种影响力则是创造於生活之外,来自内圈或密意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在不同的律则下被创造,虽然它们同样存在於地球上。这些影响与第一种影响很不同。首先,它们的开始是有意识的。这意指它们是被有意识的人因着确切的目标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这种影响经常存在於宗教的体系和教学、哲学教条或艺术作品等等之中。

「这些影响带着确切的目标而进入生活,并与第一种影响相混和。但有一点必须记住,这些影响只在它们开始的源头才具有意识。当它们进入了生活的漩涡之後便受制於偶然律而开始变得机械化。也就是说它们也许会在某个人身上产生作用,也许不会;也许能传达到某人,也许不会。而透过在生活中传达和诠释所产生的改变和失真,第二种影响便转化成第一种影响,也就是说,它们变成,正如事实所发生的,融入了第一种影响。

「如果我们想一想,我们便不难分辨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以及源自生活之外的影响。要把它们一一列出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去了解它,并且一直都奠基在这个了解上。我们已经谈了道的开始,而道的开始正是建立在这个了解或分辨这两种影响的能力上。


「当然,这两者的分配是不均匀的。某个人也许接收到较多来自生活外的影响,另一人则较少,而第三个人几乎完全与这种影响隔绝。这点是无能为力的,它已经是命中注定。一般来说,普通人在一般生活中的情况下彼此都差不多,说得精确一点,每个人所遭受的困难是相等的,也就是分辨两种不同影响力的困难。如果一个人在接触这些影响时不加以分别,也就是,他没有看出或感觉出它们的不同,那麽这些影响在他身上产生的作用便也不会不同。这就是说,它们在相同的层面上,产生相同的作用与相同的结果。而当一个人开始分辨他所接触的影响,把那些不是产生於生活中的影响放在一起,渐渐地,分别它们就会较容易,如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後,他将不再与那些生活中一般的影响相混淆。

「这些源自生活之外的影响在他身上造成的结果会聚集在一起,他记得它们全体,感觉它们全体。它们逐渐在他身上形成一个整体。他并不能给自己一个解释,这是什麽,它如何产生,或为何产生。或者,如果他试着解释,将必错无疑。但这并不是重点,而是在於这些影响在他身上聚集所产生的结果,将在一段时间之後形成一个磁性中心,这个磁性中心开始不断被类似的影响所吸引,并因此而茁壮。


「如果这个磁性中心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并且没有从他个性上另一面来的强大阻力,这些阻力也正是生活中的影响所造成,那麽这个磁性中心便开始影响一个人的意向,使他转变甚至朝着某一个方向前进。当磁性中心达到足够的强度和发展,一个人便已了解道的观念并开始寻道。寻道的过程也许会花上好几年,也许将一无所获。这要看他所处的状况、环境、磁性中心的强度和他内在与寻道无关的倾向及其强度与意向而定。因为它们将在他寻获的可能性出现的那一刹那把他岔开。

「如果磁性中心正确地工作而且人也是真正在寻找,甚至他并没有很积极去寻找,但因为他的感觉正确,他也许就会遇到已经发现道的另一个人,那人直接或间接与一个存在於偶然律之外的中心相关连,而从中得以传送那些产生磁性中心的观念。

「同样,这里也出现许多可能性,但这些以後再谈。现在先让我们想像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知晓道并且愿意帮助他的人。此人的影响力穿透了他的磁性中心。然後,从这一刻起,他便从偶然律中解脱。这点必须了解,这知晓道的人加诸在他身上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影响,它不同於前述的两种。首先它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其次它是一个有意识的影响。


「产生磁性中心的第二种影响只有在它的源头才是有意识,随後便沦入生活的漩涡中,并与产生於生活中的影响相混淆,因而同样受制於偶然律。而第三种影响绝不在偶然律的控制之下;它们本身便在偶然律之外,它们的作用也在偶然律的控制之外。第二种影响可以藉着书本、哲学体系或祭典来传递,而第三种影响只能以直接囗囗相传的方式来传达。

「当一个人遇见了一个知晓道的人,这是他跨越的第一道门槛,也叫做第一步。从此以後展开了一条阶梯,这条『阶梯』便分隔了『生活』与『道』。只有当人穿越这条『阶梯』他才算是入了『道』。而且,他必须透过引导的协助才能在这『阶梯』上爬升;他不能只靠自己办到。只有到了阶梯的尽头,也就是通过了阶梯最後的门槛,到达比生活高很多的层次上,道才真正开始。

「因此要回答道从何开始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并非开始於生活之中,不可能说是从什麽而来的。常常有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在阶梯上爬升的时候,他对一切都不确定,也许对一切都怀疑,包括自己的力量、自己所作的是否正确、以及他的向导、他的知识和他的力量。同时,他所获得的则非常不稳定;即使他已爬升到相当的高度,也可能随时掉落而必须从头开始。


「但如果他已经穿越了最後一道门槛而进入了道,一切便不同了。首先他扫除了对引导的怀疑,同时他的引导对他来说也变得不再那麽重要。从很多方面来说它甚至已经独立自主而知道他要去哪儿。其次他不再会那麽轻易失去工作所得,并且他将无法再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即使他离开了道,他也无法再回到他所开始的地方。

「这些几乎就是我们所能谈的有关『阶梯』和『道』的全部了,因为有很多种不同的『道』,这点我们也已经谈过了。比如说,在第四道中有些特别的情况是其它道所没有的。在第四道中,人必须将另一个人放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否则他便无法在阶梯中上升。另一个人同样也得将第三个人放在他的位置上以便再上一级。因此一个人爬得越高他就越需要跟随者,如果他们停下来,那他也只好停下来。像这样的情况也会在道上发生。一个人也许已经获得了些什麽,比如,一些特殊的力量,但他也许会为了提升其他人到他的层面而牺牲这些力量,如果这些人果真爬升到他的层面,他将回收他所牺牲的一切,而如果他们并未升上来,他便整个失去了他所牺牲的。

「老师在这密意中心的情况也有许多不同的可能性,比方说,他对这密意中心所知道的也许很多也或许很少,他也许清楚知道这密意中心在那里及如何从那里获得知识和帮助,或许他对这一无所知,而只知道传给他这些知识的那个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便是从仅仅知道自己能走的下一步是什麽来开始的。而且只有当他们自己的发展到达某种程度,他们才能开始看得更远,并且认出他们的知识来自何处。

「以自己为师的工作成果并不依赖他是否知道引导者的来源,但却与他的观念事实上是否来自密意中心有密切的关系,以及他自己是否能从主观的、科学的与哲学的知识中分辨出密意观念,也就是客观的知识。

「以上我所谈的是在正确的道上,在正确的引导下正确的磁性中心。但是形成错误的磁性中心也有可能发生。它也许是分裂的,也就是说,它包含着内在冲突,甚至有着产生於生活中的第一种影响,却伪装成第二种影响。或者是有第二种影响的迹象,却因为扭曲而形成本身的反义。如此一个形成错误的磁性中心便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一个有着错误磁性中心的人也可能在寻道并遇见一个自称知晓道的老师,他也宣称自己知道一个不受制偶然律的中心。但事实上他并不知晓道,也没有与任何这样的中心相关连。甚至还有其它的可能:

一、他也许大错特错,自以为知道些什麽,事实上什麽也不知道。
二、他也许相信另一个人,而这人则又自以为知道,其实他错了。
三、他也许有意识地欺骗。

「如果一个在寻道的人相信了他,这人便会被带到一个全然不同的方向,而不是他先前所承诺的;这人也许会带着他离正道越来越远,最後与在正道上会发生的结果刚好相反。

「还好这很少发生。也就是说,歪道虽然很多,但大都哪儿也去不了。人只是在原地打转而自以为是在往哪儿去。」

「人要如何才能认出是条歪道?」

「如何才能认出?」G说,「如果不知道正道是什麽,就不可能认得出什麽是歪道,所以就不必自找麻烦了。人该想的是怎样才能找到正道,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谈的。虽然这不能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但如果你记得我所说过的每一件事以及从中而来的每一件事,你便能下许多有用的结论。


「举例来说,老师与学生的素质关系是成正比的,学生越高,老师也就越高。一个层次不特别高的学生无法依靠一个层次非常高的老师。事实上学生是永远看不出老师的层次,这是一条律则;没有人能看到比他自己更高的层次。然而人们通常不但不明白这点,相反的,他们自己程度越低,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便越高。对此有正确的了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只是它非常不普遍。通常一个一文不值的人却要求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像耶稣一样的老师。


「这里有一条清楚的律则:老师的层次越高,学生的工作便越困难。而且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层次差距大到了一个极限,那麽学生在求道路途上会遇到的困难便不可能克服了。也正是因为这条律则的关系,在第四道中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在第四道中没有唯一的老师。谁年长,谁便是老师。就像老师对学生是不可或缺一样,学生对老师也不可缺少。学生没有老师便无法继续,老师如果没有学生也同样不可能。


「这些并不只是一般性的考量,而是根据人的进化律则而来,是非常坚实不可或缺的规则。像我们过去所谈到的,一个人必须将另一人放在他自己的位置上才可能再向上爬升。一个人接受了什麽,他必须立刻再给出去;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多。否则连他已经得到的东西都会被取走。」

之後在一次聚会中,G也在场,他要求我复述他所说的有关道和磁性中心,我便以这图表来函刮他的观念:



(图40---省略)
V : 生活
H : 某个人
A : 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也就是生活本身---第一种影响。
B : 产生於生活之外的影响,但卷入生活的漩涡中---第二种影响。
H1 : 一个人,以传承的方式与密意中心相连,或伪装与之有关。
E : 密意中心,独立於生活的一般律则之外。
M : 一个人的磁性中心。
C : H1给予H的影响;在一个他实际直接或以传承方式与密意中心相连的事件中,可算是第三种影响。这影响是有意识的,当它作用在M这个点,也就是磁性中心时,H这个人便脱离了偶然律的控制。
H2: 一个人与密意中心没有直接传承的关连,却自欺,或欺人。

在之後的一次聚会中,经过一个有关知识和素质的长谈之後,G说:
「严格说来,你们还不能谈知识,因为你们不知道知识怎样开始的。
「知识开始於宇宙论的教学。

「你们都知道"macrocosm" 和"microcosm" 指的是『大宇宙』和『小宇宙』,『大世界』和『小世界』整个世界被视为『大宇宙』,人则是相对的小宇宙。这类比建立了这个世界与人的统一性及相似性的观念。

「这有关两个宇宙的教学得知於卡巴拉及其它更古老的体系,然而这教学并不完全,也无法从中获得什麽、立基什麽。原因是这教学只是从另一个更完整而古老的有关宇宙及世界层层包容,并都由其中最伟大者的形象来创造的密意体系中的一个片段。『如上如在下』便是有关这个宇宙论的表示。

「然而必须了解这个宇宙论其完整的教学并非讨论两个宇宙,而是七个,并且一个包含一个。
「七个宇宙,它们彼此的关系就表现了宇宙的完整图像,而那两个类比的宇宙理论,意外地从一个伟大而完整的体系中保存下来,是如此地欠缺以致它完全无法解释人跟世界的相互关系。

「宇宙论的教学乃检视七个宇宙:
「第一个宇宙是"Protocosmos"--第一宇宙。
「第二个宇宙是"Ayocosmos"--神圣宇宙,或"Megalocosmos",伟大宇宙。
「第三个宇宙是"Macrocosmos"--大宇宙。
「第四个宇宙是"Deutercosmos"--次宇宙。
「第五个宇宙是"Mesocosmos"--中宇宙。
「第六个宇宙是"Tritocosmos"--第三宇宙。
「第七个宇宙是"Microcosmos"--小宇宙。

「第一宇宙是创造射线中的绝对者,或第一世界。神圣宇宙是第三世界(创造射线中的『所有的世界』)。大宇宙是我们的繁星世界或银河(创造射线中的第六世界)。次宇宙指的是太阳,太阳系(第十二世界)。中宇宙则是『行星世界』(第二十四世界),或代表行星世界的地球。第三宇宙是人类。小宇宙是『原子』。

「如同我解释过的,」G说,「所谓的『原子』是任何一个拥有形体、化学性、物理性和宇宙特性的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由此观点来看,例如,有『水原子』的存在。

「你们看,在七个宇宙的排列顺序中,小宇宙和大宇宙相距如此之遥,根本不可能从中发现或建立任何类比的关系。

「每一个宇宙都是一个会呼吸、思考、感觉并经历诞生及死亡的生命体。

「所有的宇宙都是由相同力量与相同律则作用下的结果。律则四处如一,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或至少,在宇宙中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全然相同的方式展现自己,其结果是各宇宙之间并不全然相同。如果八度音阶的律则不存在,那麽宇宙间的类似性便会完全一样,然而由於这条律则,完全的类似性便不存在了,就好像各音阶之间没有完全的类似性一样。唯有将三个宇宙放在一起,才能跟另外的一组三个有所类似并有着类比的关系。

「这些律则在每个地方的作用情况乃决定於另外两个相连的宇宙,其上的以及其下的。这三个并排的宇宙便完整地展现了万物的律则,单单一个宇宙是无法办到的。因此想要了解一个宇宙,就必须先知道其相连的另外两个宇宙,其上的以及其下的,也就是一个较大的和一个较小的,将这两个宇宙放在一起,便可以决定其中的哪一个了。因此中宇宙和小宇宙加起来便决定了第三宇宙,次宇宙及第三宇宙决定了中宇宙,依此类推。

「两个宇宙之间的关系与星象学上的创造射线中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创造射线中,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乃是取决於它们在我们的观点中,实际存在於宇宙中的情况;月球、地球、行星、太阳、银河等等,因此在创造射线中世界间的数量关系并不恒久。在某一情况或某一层面上它比较大,比如『所有的太阳』与我们的太阳之间的关系,但在另一个情况,另一个层面上,就比较小,比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但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恒久并且总是相同,也就是说,一个宇宙与另一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就等於零相对於无限。这表示小宇宙与第三宇宙间的关系也同样是零与无限;第三宇宙与第三宇宙的关系亦是零与无限,中宇宙到次宇宙也是零与无限;依此类推。

「为了要了解宇宙中的分界及彼此的关系,我们有必要了解叁与无限的关系是什麽意思,如果我们能了解,那麽宇宙分界的原则、这分界的必要性、以及在缺乏这分界观念而要为这世界描绘出一个较生动的图像就变得明显不可能了。

「宇宙论的观念帮助我们了解在世界中的位置;它也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那些与时空相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观念恰好建立了相对性原理,这点尤其重要,因为如果缺乏相对性的原理而想对这世界有清晰的观念是不太可能的。

「宇宙论的观念使我们对相对性的研究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乍看之下宇宙的系统中似乎有许多矛盾,但事实上这些矛盾只是相对性的结果。

「拓宽人的意识层面及增长其知识能力的可能性,与宇宙论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在平常状态下人只能有意识於一个宇宙中,只从一个宇宙的观点来看待其它所有的宇宙。而拓宽他的意识层面及强化他的心灵功能则引导他同时置身於另外两个宇宙的生活情况当中。也就是其上及其下的宇宙,换言之,一个较大及一个较小的宇宙。拓宽人的意识面不只是从一个单一的方向,亦即向较高的宇宙方向上进行,而是也同时向下进行。

「最後的这观念也许会对你以前曾接触过的神秘文学作某些诠释;比如『往上的路也是往下的路』这句话,以一条规则而言这句话被解释得很不正确。

「事实上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开始感应行星的生命,或他的意识到达了行星世界的层面,那麽他同时便也能感应原子的生命,或说他的意识到达了它的层面。如此一个人意识面的拓宽是从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一个更大与一个更小的世界。在寻求各个宇宙的对比时,我们可以发展出三个关系:

一、与它自己的关系。
二、与比它更高或更大的宇宙的关系。
三、与比它更低或更小的宇宙的关系。

「一个宇宙在另一个宇宙之中的律则展现,我们称之为奇迹,再也没有其它类的奇迹了。奇迹并不是律则的破坏,也不是律则之外的现象,而是以另一个宇宙的律则来产生的现象。这些律则对我们而言不可理解不为我们所知,因此它们才会那麽奇迹。

「为了要了解相对性的原则,从另一个宇宙的角度来检视一个宇宙的生命和现象很有用。也就是说,由另一个宇宙律则的观念来检视。当某一个宇宙所有的生命现象从另一个宇宙来检视时,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和意义,许多新的现象会产生而许多其它的则消失了。这使得世界及事物的图像完全改观。

「过去曾经提过,单是宇宙的观念就可以为相对性律则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真正的科学和哲学应该建基於相对性律则的了解上,因此可以说以它们真正的意义而言,科学和哲学乃开始於宇宙的观念。」

说了这话之後,经过一段颇长的静默,G转过头来对我说:
「试着以你自己的关於次元来讨论我刚才所说的。」

「你刚才所说的,」我接着说,「毫无疑问与次元的问题有关。但在我着手之前,我想说明一个对我来说不太清楚的地方。你提到小宇宙,我们很习惯把小宇宙的观念跟人相连,它意指人本身代表一个世界,但你却给人一个Tritocosmos的名字,也就是第三宇宙,为什麽是第三呢?第一个是Protocosmos, 第二个是太阳,或Deutercosmos,为什麽人是第三个呢?」

「目前很难解释它,」G说,「你以後会了解。」

「你真的认为小宇宙的概念不适用於人吗?」一个听众问,「这在名称上产生了混淆。」

「没错,没错,」G说,「人是第三宇宙,小宇宙是原子,或」-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找合适的字眼--「微生物。」

「不过不要被这问题绊住了,这些以後都会解释。」
然後他再度转向我。
「看看从你的观点能够怎麽说,就如我说过的一切去考量。」

「首先我们得检视从零到无限的对比是什麽意思,」我说,「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便能了解一个宇宙与另一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研究可及的世界中,有着对比关系清楚而完整的例子。在几何中它代表某个次元中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更高次元中的一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点到线、线到面、面到立体、立体(也就是三次元)到四次元的关系。

「如果这个观念成立,我们就必须承认一个宇宙到另一个宇宙间的关系,乃是两个不同次元中两个不同个体的关系。如果一个宇宙是三度空间,那麽下一个宇宙,也就是其上的那一个,必然是四度空间,再下一个则是五度空间,依此类推。

「如果我们拿原子,或微生物,或像你所说的小宇宙当作一个点,那麽相对於这个点的人则是线,也就是一度空间的形体。下一个宇宙--地球,相对於人则是平面,也就是二度空间。太阳,也就是太阳系,相对於地球则是三度空间。绝对者,或第一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让我对这宇宙体系最感兴趣的是我从其中完整看到我在《宇宙的新模型》中所谈的『次元的阶段』,它们不只是细节上的巧合,简直是完全一样。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我从未听说过七个宇宙彼此以零与无限的关系相连,然而我的『次元的阶段』与它完全符合。

「『次元的阶段』其中包含了七个次元,零次元、第一次元、第二、直到第六次元。零次元或是点,是一个极限,它代表我们看某物成一点,但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个点之後隐藏了什麽,它也许就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没有次元的个体。他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的世界,但它离我们是如此遥远或渺小,因此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点罢了。这个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对我们而言是线,同样的,这个点的本身将自己在移动时所见的空间为一条线,而线在一个方向的运动则为平面,而这线也会将它自己移动时所见到的空间视为平面。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从点的观点来检视线,以线的观点来检视平面。然而点、线、面都在一个三度空间里,因此平面将成为该空间的边缘或片段。而线则成为面的边缘或片段。而点就是线的边缘或片段了。
「在我们的认知中,一个三度空间与点、线、面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有真正的形体存在。

「平面只是一个形体的投射,线则是平面的投射,而点则是线的投射。
「一个『形体』有一个独立的物理存在,也就是说,它有几个不同的物理量。
「但当我们说某事物『存在』时,指的是它在时间中的存在。然而在三度空间中并没有时间的存在,时间存在於三度空间之外。以我们所感觉的时间,是四度空间。存在,对我们而言是存在於时间中,存在於时间中意指向四度空间运动或延伸。如果我们将存在视为是向四度空间的延伸,如果我们视生命为一个四度空间,那一个三度空间则是它的片段、它的投射、或是它的极限。

「然而存在於时间中并不包含存在的所有层面,除了存在於时间中,其它一切的存在亦在於永恒中。
「永恒是时间中的每一瞬间无限的存在。如果我们将时间视为一条线,那麽这条线的每一点都会被永恒的线所穿过,在时间这条线上的每个点都会是永恒中的一条线。永恒比时间要更高一个次元,因此如果时间是第四次元,那麽永恒就是第五次元了。如果时间的空间在第四次元,那麽永恒的空间就在第五次元了。

「此外要了解第五和第六次元的观念,就必须建立对时间的某种观点。
「时间中的每一瞬间都包含着某个数量的可能性,有时数量较小,有时较大,但它的数量绝不会是无限的。我们必须了解有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存在,我可以从这张桌子上拿起一张纸,一枝笔或一个烟灰缸,然後将它丢在地上。但我不能拿一个并不存在桌上的橘子把它丢在地上。这明显定义了可能性及不可能性。可以从这张桌上拿起来丢在地上的可能性有好几组,我可以丢一枝铅笔或一张纸或一个烟灰缸,或是铅笔跟纸一起丢,或是笔和烟灰缸,或三者一起,或什麽也不丢。所有的可能性就是这些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可能性存在的瞬间视为时间中的一瞬间,那麽下一瞬间便是实现其中之一的可能性的瞬间。实现其中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合起来则组成了时间的线。但时间中的每一瞬间在永恒中皆无限地存在,那些实现了的可能性持续在永恒中永无止境地被实现,而那些没有被实现的可能性则持续保持未被实现,且无法被实现。

「但世界被创造或起源於此的可能性必须被实现,而这实现则组成了这世界的素质,同时在永恒的极限中,并没有空间予以所有可能性的实现。在永恒中,已经实现的每一件事持续地保持已实现,而未被实现的也持续保持未实现。


「永恒,无论如何只是一个由时间的线所越过的平面,在这条线上的每一点都还留有一些未被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想像一条实现这些可能性的线,它们将会从一点上以与时间和永恒不同角度的线放射出去,这些线会在永恒,第五空间之外行进,在『更高的永恒』或第六空间、第六次元之中。

「第六次元是实现所有可能性的线。
「第五次元是永恒的存在,或已实现的可能性重复的线。
「第四次元是实现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过程。

「正如我所说的,七个次元,从零次元到第六次元,组成了次元的整个过渡,在这过渡之上,不是什麽都没有便是相同的过渡以不同的层面来重复其本身。

「就如我所说的,宇宙系统,也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论点当中也让我最吃惊的,是它与我的《宇宙新模型》中的基础次元的过渡完全相符合,只是这个宇宙系统谈得更远,并且解释了许多在『宇宙新模型』中不清楚的地方。

「如果我们拿小宇宙,也就是G所定义的原子或微生物来说,那麽对它而言第三宇宙就是四度空间。中宇宙则是五度空间。次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这意指『原子』或是『微生物』的所有可能性在太阳系的范围内都会被实现。
「若我们将人视为第三宇宙,次宇宙则是五度空间,大宇宙是六度空间。这也就是说第三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大宇宙的极限中被实现。

「同样的,中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伟大宇宙中被实现,而次宇宙或是太阳的所有可能性便会在第一宇宙或绝对者中实现。

「既然每个宇宙都有一个真实的形体存在,那麽每个宇宙本身或在它本身之中也是一个三次元,相对於一个较低的宇宙,它便是四次元,而相对於一个较高的宇宙,它则是一个点,换个方式说,它本身是三次元。但第四次元则存在於其上的及其下的宇宙中。最後这一点恐怕是最矛盾不过的,然而它正该如此。对於像一个同样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存在於一个极大尺度的领域,就像它存在於一个极小尺度的领域中,存在於一个事实上是无限的领域中,就如同存在於事实上是零的领域中。

「此外,我们必须了解即使是一个相同的三度空间也会改变,只有一个六度空间才完全真实。一个五度空间只是一个六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四度空间则是一个五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三度空间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四度空间。当然,一个平面是一个不完全的三度空间,也就是说,它是後者的一个面。相同的,一条线是一个不完全的平面,一个点是一个不完全的线。

「此外,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如何,但一个六度空间能视自身为三度空间。如果某个人从外看也可能看到一个三度空间,然而却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三度空间。比方说,我们视地球为一个三度空间,然而这个三度空间却是想像的,因为一个三度空间对地球及我们而言是非常不同的。我们对它的所见是不完全的,我们所看到的是它完整存在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地球的球体』是一个想像的形体,它是一个六度空间地球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但这六度空间的地球对它本身也可以是三度空间,只是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感受地球看它本身是什麽样子。

「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在伟大宇宙中实现,也就是在伟大宇宙中地球是个六度空间。但事实上在某个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形式是如何必须改变。在次宇宙中,也就是相对於太阳,地球便不再只是一个东西(把点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尺度的缩小),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行走的轨迹--一条线。如果把太阳放在大宇宙中,也就是如果我们假想太阳运动的路线,那麽地球运行的路线将会是一条绕着太阳运行而形成螺旋状的线。如果我们去理解这个侧生的螺旋型运动,它会变得无法想像,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这个运动的性质是什麽。然而,这便是地球的六度空间形象,而地球本身则视自己为一个三度空间。我们有必要建立及了解这个理论,不然诸宇宙的三度空间会和我们一般对三度空间的想法相混淆。甚至是同一个形体的三度空间也会不同。

「最後这一点对我来说似乎与G所说的『相对性原理』有关,他的相对性原理与机械上的相对性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不同,它与《宇宙新模型》再度雷同;指的是存在的相对性原理。」

在这点上我结束了对宇宙体系从理论上的诸多层面所做的概述。

「你刚刚所说的当中有非常丰富的材料,」G说,「但这些材料必须经过推敲研究。如果你能找到如何研究你的所有材料,你将了解许多目前还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时间在不同宇宙中是不一样的,它可以被精确地计算,也就是说,两个宇宙之间的时间关系可以被确立。

「我只再说一件事:
「时间就是呼吸--试着去了解这个。」
接下去就什麽也没说了。

後来G的一个莫斯科学生说有一次G谈到不同宇宙中的不同的时间。G说动植物的睡眠和苏醒,也就是二十四小时或一个日夜,构成了『有机生命的呼吸』。

G对於宇宙以及之後的谈话引起我很大的好奇。这是从我开始的「三度空间宇宙」到我所谈的《宇宙新模型》直接的转变,也就是我所研究的空间、时间及高次元的问题。


之後的一年多里面,G没有谈到有关宇宙的主题。

我们之中有几个人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虽然我们都觉得宇宙的观念中有一股强大的潜在精力,然而我们一直一无所获,特别是对「小宇宙」感到困惑。

「如果能将人视为小宇宙而将人类甚至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那麽建立人跟其它宇宙的关系就会容易得多。」我们其中之一的Z跟我一样尝试了解并发展宇宙观,他说出了这样的关连。

但有一两次当我们试着与G谈起时,他却坚持他的定义。

我记得有一次他正好要离开圣彼得堡,也许就是在1917年最後一次离开时,我们其中之一在车站问起有关宇宙的问题。

「试着了解小宇宙的意义,」G回答,「如果你能了解这个,那麽你所问的其它部份都会变得清楚。」

我记得在後来的讨论中,当我们以「小宇宙」当作人的时候,问题便容易解决得多。

这方法当然是有条件的,然而它却符合於研究人与世界的整个系统。每个生物;一只狗、一只猫、一棵树都可以视为一个小宇宙。而所有生物的全体则组成了第三宇宙或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这些定义对我而言似乎是逻辑上唯一的可能,我无法了解为什麽G反对它们。

无论如何,当我後来再回到宇宙的问题时,我决定把人视为小宇宙,而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

有了这个结构,更多的东西便容易理解得多。有一次重读G给我的「瞥见真理」手稿,也就是我第一次去莫斯科聚会时所听到的故事开头。我发现其中提到「大宇宙」和「小宇宙」,而且小宇宙所指的正是人。

现在你对主掌大宇宙的生命律则已有一些概念,而且回到地球,提醒你自己「在上如在下」,我想不需要任何解释,你也不会否认人--小宇宙的生命也是由相同的律则所主掌。--「瞥见真理」

这更强化了我们决定将「小宇宙」应用在人的理解。之後G为什麽将「小宇宙」解释为比人更小的单位的原因以及为什麽他要这样引导我们的思考才变得比较明显。


我记得一次有关这主题的谈话。
「如果我们想用图表来表示各宇宙间的相互关系,我说,「我们就必须将小宇宙,也就是人,视为一个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将他放在非常小的尺度上,离我们有一大段距离。那麽他在第三宇宙上的生命,也就是与其他的人并置身於自然之中,会是他在地球的表面上,从一点到另一点所形成的线。而中宇宙,也就是以地球在二十四小时中以它的轴心自转,在这关系下,这条线将成为一个平面,若是与太阳的关系,也就是加上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这个点将成为一个三度空间。换句话说,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存在,已实现的东西。然而以它最初的一个基本点,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三度空间,因此我们具有两个三度空间。

「当我们说人的所有可能性都在太阳中被实现,这也符合我们过去曾说过的,一个第七种人在太阳系的范围内是不朽的。

「在太阳,也就是太阳系之外,便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的存在。换句话说,从下一个宇宙的角度来看,它根本不存在。大宇宙是一个可以实现第三宇宙所有可能性的宇宙,人只能以第三宇宙的一个原子在大宇宙中存在。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神圣宇宙中实现,而太阳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第一宇宙中实现。

「如果小宇宙,或人,是一个三度空间,那麽第三宇宙--地球上的有机生命就是一个四度空间,地
球便有五度空间,太阳则有六度空间。

「一般的科学将人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一个全体,把它看成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三度空间;它将地球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太阳也是三度空间;太阳系也是三度空间;连银河也是三度空间。这论点的不精确在於当我们试着想一个宇宙存在於另一个宇宙之中,也就是说,一个低等的宇宙存在於一个高等的宇宙之中,一个小的宇宙存在於一个大的宇宙之中时得到证实。比如,人在有机生命中的存在,或他与有机生命的关系,在这里有机生命便不可避免处於时间之中,而在时间中的存在便是一条向四度空间延伸的线。

「而地球也不能视为一个三度空间,除非它静止不动,它的自转使人成为一个五度空间,而它绕着太阳的运行则使地球成为四度空间。地球并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绕着太阳的螺旋。太阳也不是一个球体,而是这个螺旋中的纺缍。当这螺旋和纺缍被视为一个整体,必能在下一个宇宙中具有 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结果我们无法知道,因为我们既不知道这运动的本质,也不知道它的方向。

「此外,七个宇宙代表一个『次元的阶段』,但这并不表示宇宙的环节终止在小宇宙。如果人是小宇宙,也就是说,他的本身视为一个小宇宙,那麽组成他身体的细胞之於他就差不多等於他之於地球上的有机生命。一个细胞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是一个由几百万个原子所组成的。而原子又包含着它的下一层--它的下一个宇宙。再往下推,我们可以说下一个宇宙是电子的世界。这里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小宇宙--细胞;第三个小宇宙--原子。第四个小宇宙--电子。这些分别和定义,也就是『细胞』、『原子』和『电子』也许非常不完美;也许以後的科学家会建立其它的,然而原理将总是相同,低等的宇宙总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相对於小宇宙。

想重组当时有关宇宙的所有谈话很不容易。

我经常回到G谈到的有关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宇宙,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谜是我可以也必须去解开的。

最後,终於决定将我对这主题的思考组合在一起。我将人视为一个小宇宙,相对於人的下一个宇宙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我称之为「第三宇宙」。虽然我并不了解这名称,因为我无法回答为什麽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是「第三」宇宙,不过名称并不重要。之後每一件事都与G的体系相吻合。在人之下,也就是次於他的宇宙是「细胞」,但并非任何一个细胞或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的细胞,而是一个相当大的细胞,像是人类的卵细胞。至於下一个宇宙,可以是一个超小细胞。在一个显微镜底下的世界中存在着两个宇宙的理论,就是在这显微镜下的世界中两个不同的个体。就好像「人」跟一个「大细胞」之间的差异,这在细菌学中是显而易见的。

下一个宇宙是原子,然後是电子。这两个名词对我来说都不是非常清楚而可靠的定义,但既然没有其它的选择,这些也就将就地用了。

这样的一个连续性毫无疑问显示出或保持了宇宙间的不可比较。也就是说,它保存了零与无限之间的不可测。这体系在往後制造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建构。

宇宙的理论要从我们第一次听到一年之後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在1917年的春天,当我首次成功地建构了「各宇宙的时间表」,不过这些我稍後再谈。这里我只再加一点,也就是G从未如他所承诺的,解释这些宇宙的名称及它们的来源。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9)-时间即呼吸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 作者:P.D.邬斯宾斯基

第十章时间即呼吸

在一次聚会中,来了一大群新面孔,其中一人问说:「道是从那里开始的?」这个人从未听过G对四种道所 作的描述,因此他所用的「道」这个字是指一般宗教、神秘上的意义。

「了解道这个主题所产生的主要困难,」G说,「来自我们通常以为道(他特别强调这个字)与一般生活属与相同的层面。这是不对的。道开始於一个不同的、更高的层面,这正是人们通常不了解的。道的开始被认为比它实际上要更简易更单纯。我现在将试着对这点作些解释。

「人在生活中除了受制於偶然律,也同时受制於被偶然律支配的两种影响力。

「第一种影响力是在生活中或由生活本身所创造。像种族、国家、气候、家庭、教育、社会、职业、行为及风俗,还有财富、贫穷、时兴的观念等等所造成的影响力。第二种影响力则是创造於生活之外,来自内圈或密意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在不同的律则下被创造,虽然它们同样存在於地球上。这些影响与第一种影响很不同。首先,它们的开始是有意识的。这意指它们是被有意识的人因着确切的目标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这种影响经常存在於宗教的体系和教学、哲学教条或艺术作品等等之中。

「这些影响带着确切的目标而进入生活,并与第一种影响相混和。但有一点必须记住,这些影响只在它们开始的源头才具有意识。当它们进入了生活的漩涡之後便受制於偶然律而开始变得机械化。也就是说它们也许会在某个人身上产生作用,也许不会;也许能传达到某人,也许不会。而透过在生活中传达和诠释所产生的改变和失真,第二种影响便转化成第一种影响,也就是说,它们变成,正如事实所发生的,融入了第一种影响。

「如果我们想一想,我们便不难分辨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以及源自生活之外的影响。要把它们一一列出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去了解它,并且一直都奠基在这个了解上。我们已经谈了道的开始,而道的开始正是建立在这个了解或分辨这两种影响的能力上。


「当然,这两者的分配是不均匀的。某个人也许接收到较多来自生活外的影响,另一人则较少,而第三个人几乎完全与这种影响隔绝。这点是无能为力的,它已经是命中注定。一般来说,普通人在一般生活中的情况下彼此都差不多,说得精确一点,每个人所遭受的困难是相等的,也就是分辨两种不同影响力的困难。如果一个人在接触这些影响时不加以分别,也就是,他没有看出或感觉出它们的不同,那麽这些影响在他身上产生的作用便也不会不同。这就是说,它们在相同的层面上,产生相同的作用与相同的结果。而当一个人开始分辨他所接触的影响,把那些不是产生於生活中的影响放在一起,渐渐地,分别它们就会较容易,如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後,他将不再与那些生活中一般的影响相混淆。

「这些源自生活之外的影响在他身上造成的结果会聚集在一起,他记得它们全体,感觉它们全体。它们逐渐在他身上形成一个整体。他并不能给自己一个解释,这是什麽,它如何产生,或为何产生。或者,如果他试着解释,将必错无疑。但这并不是重点,而是在於这些影响在他身上聚集所产生的结果,将在一段时间之後形成一个磁性中心,这个磁性中心开始不断被类似的影响所吸引,并因此而茁壮。


「如果这个磁性中心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并且没有从他个性上另一面来的强大阻力,这些阻力也正是生活中的影响所造成,那麽这个磁性中心便开始影响一个人的意向,使他转变甚至朝着某一个方向前进。当磁性中心达到足够的强度和发展,一个人便已了解道的观念并开始寻道。寻道的过程也许会花上好几年,也许将一无所获。这要看他所处的状况、环境、磁性中心的强度和他内在与寻道无关的倾向及其强度与意向而定。因为它们将在他寻获的可能性出现的那一刹那把他岔开。

「如果磁性中心正确地工作而且人也是真正在寻找,甚至他并没有很积极去寻找,但因为他的感觉正确,他也许就会遇到已经发现道的另一个人,那人直接或间接与一个存在於偶然律之外的中心相关连,而从中得以传送那些产生磁性中心的观念。

「同样,这里也出现许多可能性,但这些以後再谈。现在先让我们想像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知晓道并且愿意帮助他的人。此人的影响力穿透了他的磁性中心。然後,从这一刻起,他便从偶然律中解脱。这点必须了解,这知晓道的人加诸在他身上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影响,它不同於前述的两种。首先它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其次它是一个有意识的影响。


「产生磁性中心的第二种影响只有在它的源头才是有意识,随後便沦入生活的漩涡中,并与产生於生活中的影响相混淆,因而同样受制於偶然律。而第三种影响绝不在偶然律的控制之下;它们本身便在偶然律之外,它们的作用也在偶然律的控制之外。第二种影响可以藉着书本、哲学体系或祭典来传递,而第三种影响只能以直接囗囗相传的方式来传达。

「当一个人遇见了一个知晓道的人,这是他跨越的第一道门槛,也叫做第一步。从此以後展开了一条阶梯,这条『阶梯』便分隔了『生活』与『道』。只有当人穿越这条『阶梯』他才算是入了『道』。而且,他必须透过引导的协助才能在这『阶梯』上爬升;他不能只靠自己办到。只有到了阶梯的尽头,也就是通过了阶梯最後的门槛,到达比生活高很多的层次上,道才真正开始。

「因此要回答道从何开始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并非开始於生活之中,不可能说是从什麽而来的。常常有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在阶梯上爬升的时候,他对一切都不确定,也许对一切都怀疑,包括自己的力量、自己所作的是否正确、以及他的向导、他的知识和他的力量。同时,他所获得的则非常不稳定;即使他已爬升到相当的高度,也可能随时掉落而必须从头开始。


「但如果他已经穿越了最後一道门槛而进入了道,一切便不同了。首先他扫除了对引导的怀疑,同时他的引导对他来说也变得不再那麽重要。从很多方面来说它甚至已经独立自主而知道他要去哪儿。其次他不再会那麽轻易失去工作所得,并且他将无法再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即使他离开了道,他也无法再回到他所开始的地方。

「这些几乎就是我们所能谈的有关『阶梯』和『道』的全部了,因为有很多种不同的『道』,这点我们也已经谈过了。比如说,在第四道中有些特别的情况是其它道所没有的。在第四道中,人必须将另一个人放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否则他便无法在阶梯中上升。另一个人同样也得将第三个人放在他的位置上以便再上一级。因此一个人爬得越高他就越需要跟随者,如果他们停下来,那他也只好停下来。像这样的情况也会在道上发生。一个人也许已经获得了些什麽,比如,一些特殊的力量,但他也许会为了提升其他人到他的层面而牺牲这些力量,如果这些人果真爬升到他的层面,他将回收他所牺牲的一切,而如果他们并未升上来,他便整个失去了他所牺牲的。

「老师在这密意中心的情况也有许多不同的可能性,比方说,他对这密意中心所知道的也许很多也或许很少,他也许清楚知道这密意中心在那里及如何从那里获得知识和帮助,或许他对这一无所知,而只知道传给他这些知识的那个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便是从仅仅知道自己能走的下一步是什麽来开始的。而且只有当他们自己的发展到达某种程度,他们才能开始看得更远,并且认出他们的知识来自何处。

「以自己为师的工作成果并不依赖他是否知道引导者的来源,但却与他的观念事实上是否来自密意中心有密切的关系,以及他自己是否能从主观的、科学的与哲学的知识中分辨出密意观念,也就是客观的知识。

「以上我所谈的是在正确的道上,在正确的引导下正确的磁性中心。但是形成错误的磁性中心也有可能发生。它也许是分裂的,也就是说,它包含着内在冲突,甚至有着产生於生活中的第一种影响,却伪装成第二种影响。或者是有第二种影响的迹象,却因为扭曲而形成本身的反义。如此一个形成错误的磁性中心便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一个有着错误磁性中心的人也可能在寻道并遇见一个自称知晓道的老师,他也宣称自己知道一个不受制偶然律的中心。但事实上他并不知晓道,也没有与任何这样的中心相关连。甚至还有其它的可能:

一、他也许大错特错,自以为知道些什麽,事实上什麽也不知道。
二、他也许相信另一个人,而这人则又自以为知道,其实他错了。
三、他也许有意识地欺骗。

「如果一个在寻道的人相信了他,这人便会被带到一个全然不同的方向,而不是他先前所承诺的;这人也许会带着他离正道越来越远,最後与在正道上会发生的结果刚好相反。

「还好这很少发生。也就是说,歪道虽然很多,但大都哪儿也去不了。人只是在原地打转而自以为是在往哪儿去。」

「人要如何才能认出是条歪道?」

「如何才能认出?」G说,「如果不知道正道是什麽,就不可能认得出什麽是歪道,所以就不必自找麻烦了。人该想的是怎样才能找到正道,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谈的。虽然这不能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但如果你记得我所说过的每一件事以及从中而来的每一件事,你便能下许多有用的结论。


「举例来说,老师与学生的素质关系是成正比的,学生越高,老师也就越高。一个层次不特别高的学生无法依靠一个层次非常高的老师。事实上学生是永远看不出老师的层次,这是一条律则;没有人能看到比他自己更高的层次。然而人们通常不但不明白这点,相反的,他们自己程度越低,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便越高。对此有正确的了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只是它非常不普遍。通常一个一文不值的人却要求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像耶稣一样的老师。


「这里有一条清楚的律则:老师的层次越高,学生的工作便越困难。而且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层次差距大到了一个极限,那麽学生在求道路途上会遇到的困难便不可能克服了。也正是因为这条律则的关系,在第四道中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在第四道中没有唯一的老师。谁年长,谁便是老师。就像老师对学生是不可或缺一样,学生对老师也不可缺少。学生没有老师便无法继续,老师如果没有学生也同样不可能。


「这些并不只是一般性的考量,而是根据人的进化律则而来,是非常坚实不可或缺的规则。像我们过去所谈到的,一个人必须将另一人放在他自己的位置上才可能再向上爬升。一个人接受了什麽,他必须立刻再给出去;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多。否则连他已经得到的东西都会被取走。」

之後在一次聚会中,G也在场,他要求我复述他所说的有关道和磁性中心,我便以这图表来函刮他的观念:



(图40---省略)
V : 生活
H : 某个人
A : 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也就是生活本身---第一种影响。
B : 产生於生活之外的影响,但卷入生活的漩涡中---第二种影响。
H1 : 一个人,以传承的方式与密意中心相连,或伪装与之有关。
E : 密意中心,独立於生活的一般律则之外。
M : 一个人的磁性中心。
C : H1给予H的影响;在一个他实际直接或以传承方式与密意中心相连的事件中,可算是第三种影响。这影响是有意识的,当它作用在M这个点,也就是磁性中心时,H这个人便脱离了偶然律的控制。
H2: 一个人与密意中心没有直接传承的关连,却自欺,或欺人。

在之後的一次聚会中,经过一个有关知识和素质的长谈之後,G说:
「严格说来,你们还不能谈知识,因为你们不知道知识怎样开始的。
「知识开始於宇宙论的教学。

「你们都知道"macrocosm" 和"microcosm" 指的是『大宇宙』和『小宇宙』,『大世界』和『小世界』整个世界被视为『大宇宙』,人则是相对的小宇宙。这类比建立了这个世界与人的统一性及相似性的观念。

「这有关两个宇宙的教学得知於卡巴拉及其它更古老的体系,然而这教学并不完全,也无法从中获得什麽、立基什麽。原因是这教学只是从另一个更完整而古老的有关宇宙及世界层层包容,并都由其中最伟大者的形象来创造的密意体系中的一个片段。『如上如在下』便是有关这个宇宙论的表示。

「然而必须了解这个宇宙论其完整的教学并非讨论两个宇宙,而是七个,并且一个包含一个。
「七个宇宙,它们彼此的关系就表现了宇宙的完整图像,而那两个类比的宇宙理论,意外地从一个伟大而完整的体系中保存下来,是如此地欠缺以致它完全无法解释人跟世界的相互关系。

「宇宙论的教学乃检视七个宇宙:
「第一个宇宙是"Protocosmos"--第一宇宙。
「第二个宇宙是"Ayocosmos"--神圣宇宙,或"Megalocosmos",伟大宇宙。
「第三个宇宙是"Macrocosmos"--大宇宙。
「第四个宇宙是"Deutercosmos"--次宇宙。
「第五个宇宙是"Mesocosmos"--中宇宙。
「第六个宇宙是"Tritocosmos"--第三宇宙。
「第七个宇宙是"Microcosmos"--小宇宙。

「第一宇宙是创造射线中的绝对者,或第一世界。神圣宇宙是第三世界(创造射线中的『所有的世界』)。大宇宙是我们的繁星世界或银河(创造射线中的第六世界)。次宇宙指的是太阳,太阳系(第十二世界)。中宇宙则是『行星世界』(第二十四世界),或代表行星世界的地球。第三宇宙是人类。小宇宙是『原子』。

「如同我解释过的,」G说,「所谓的『原子』是任何一个拥有形体、化学性、物理性和宇宙特性的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由此观点来看,例如,有『水原子』的存在。

「你们看,在七个宇宙的排列顺序中,小宇宙和大宇宙相距如此之遥,根本不可能从中发现或建立任何类比的关系。

「每一个宇宙都是一个会呼吸、思考、感觉并经历诞生及死亡的生命体。

「所有的宇宙都是由相同力量与相同律则作用下的结果。律则四处如一,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或至少,在宇宙中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全然相同的方式展现自己,其结果是各宇宙之间并不全然相同。如果八度音阶的律则不存在,那麽宇宙间的类似性便会完全一样,然而由於这条律则,完全的类似性便不存在了,就好像各音阶之间没有完全的类似性一样。唯有将三个宇宙放在一起,才能跟另外的一组三个有所类似并有着类比的关系。

「这些律则在每个地方的作用情况乃决定於另外两个相连的宇宙,其上的以及其下的。这三个并排的宇宙便完整地展现了万物的律则,单单一个宇宙是无法办到的。因此想要了解一个宇宙,就必须先知道其相连的另外两个宇宙,其上的以及其下的,也就是一个较大的和一个较小的,将这两个宇宙放在一起,便可以决定其中的哪一个了。因此中宇宙和小宇宙加起来便决定了第三宇宙,次宇宙及第三宇宙决定了中宇宙,依此类推。

「两个宇宙之间的关系与星象学上的创造射线中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创造射线中,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乃是取决於它们在我们的观点中,实际存在於宇宙中的情况;月球、地球、行星、太阳、银河等等,因此在创造射线中世界间的数量关系并不恒久。在某一情况或某一层面上它比较大,比如『所有的太阳』与我们的太阳之间的关系,但在另一个情况,另一个层面上,就比较小,比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但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恒久并且总是相同,也就是说,一个宇宙与另一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就等於零相对於无限。这表示小宇宙与第三宇宙间的关系也同样是零与无限;第三宇宙与第三宇宙的关系亦是零与无限,中宇宙到次宇宙也是零与无限;依此类推。

「为了要了解宇宙中的分界及彼此的关系,我们有必要了解叁与无限的关系是什麽意思,如果我们能了解,那麽宇宙分界的原则、这分界的必要性、以及在缺乏这分界观念而要为这世界描绘出一个较生动的图像就变得明显不可能了。

「宇宙论的观念帮助我们了解在世界中的位置;它也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那些与时空相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观念恰好建立了相对性原理,这点尤其重要,因为如果缺乏相对性的原理而想对这世界有清晰的观念是不太可能的。

「宇宙论的观念使我们对相对性的研究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乍看之下宇宙的系统中似乎有许多矛盾,但事实上这些矛盾只是相对性的结果。

「拓宽人的意识层面及增长其知识能力的可能性,与宇宙论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在平常状态下人只能有意识於一个宇宙中,只从一个宇宙的观点来看待其它所有的宇宙。而拓宽他的意识层面及强化他的心灵功能则引导他同时置身於另外两个宇宙的生活情况当中。也就是其上及其下的宇宙,换言之,一个较大及一个较小的宇宙。拓宽人的意识面不只是从一个单一的方向,亦即向较高的宇宙方向上进行,而是也同时向下进行。

「最後的这观念也许会对你以前曾接触过的神秘文学作某些诠释;比如『往上的路也是往下的路』这句话,以一条规则而言这句话被解释得很不正确。

「事实上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开始感应行星的生命,或他的意识到达了行星世界的层面,那麽他同时便也能感应原子的生命,或说他的意识到达了它的层面。如此一个人意识面的拓宽是从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一个更大与一个更小的世界。在寻求各个宇宙的对比时,我们可以发展出三个关系:

一、与它自己的关系。
二、与比它更高或更大的宇宙的关系。
三、与比它更低或更小的宇宙的关系。

「一个宇宙在另一个宇宙之中的律则展现,我们称之为奇迹,再也没有其它类的奇迹了。奇迹并不是律则的破坏,也不是律则之外的现象,而是以另一个宇宙的律则来产生的现象。这些律则对我们而言不可理解不为我们所知,因此它们才会那麽奇迹。

「为了要了解相对性的原则,从另一个宇宙的角度来检视一个宇宙的生命和现象很有用。也就是说,由另一个宇宙律则的观念来检视。当某一个宇宙所有的生命现象从另一个宇宙来检视时,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和意义,许多新的现象会产生而许多其它的则消失了。这使得世界及事物的图像完全改观。

「过去曾经提过,单是宇宙的观念就可以为相对性律则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真正的科学和哲学应该建基於相对性律则的了解上,因此可以说以它们真正的意义而言,科学和哲学乃开始於宇宙的观念。」

说了这话之後,经过一段颇长的静默,G转过头来对我说:
「试着以你自己的关於次元来讨论我刚才所说的。」

「你刚才所说的,」我接着说,「毫无疑问与次元的问题有关。但在我着手之前,我想说明一个对我来说不太清楚的地方。你提到小宇宙,我们很习惯把小宇宙的观念跟人相连,它意指人本身代表一个世界,但你却给人一个Tritocosmos的名字,也就是第三宇宙,为什麽是第三呢?第一个是Protocosmos, 第二个是太阳,或Deutercosmos,为什麽人是第三个呢?」

「目前很难解释它,」G说,「你以後会了解。」

「你真的认为小宇宙的概念不适用於人吗?」一个听众问,「这在名称上产生了混淆。」

「没错,没错,」G说,「人是第三宇宙,小宇宙是原子,或」-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找合适的字眼--「微生物。」

「不过不要被这问题绊住了,这些以後都会解释。」
然後他再度转向我。
「看看从你的观点能够怎麽说,就如我说过的一切去考量。」

「首先我们得检视从零到无限的对比是什麽意思,」我说,「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便能了解一个宇宙与另一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研究可及的世界中,有着对比关系清楚而完整的例子。在几何中它代表某个次元中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更高次元中的一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点到线、线到面、面到立体、立体(也就是三次元)到四次元的关系。

「如果这个观念成立,我们就必须承认一个宇宙到另一个宇宙间的关系,乃是两个不同次元中两个不同个体的关系。如果一个宇宙是三度空间,那麽下一个宇宙,也就是其上的那一个,必然是四度空间,再下一个则是五度空间,依此类推。

「如果我们拿原子,或微生物,或像你所说的小宇宙当作一个点,那麽相对於这个点的人则是线,也就是一度空间的形体。下一个宇宙--地球,相对於人则是平面,也就是二度空间。太阳,也就是太阳系,相对於地球则是三度空间。绝对者,或第一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让我对这宇宙体系最感兴趣的是我从其中完整看到我在《宇宙的新模型》中所谈的『次元的阶段』,它们不只是细节上的巧合,简直是完全一样。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我从未听说过七个宇宙彼此以零与无限的关系相连,然而我的『次元的阶段』与它完全符合。

「『次元的阶段』其中包含了七个次元,零次元、第一次元、第二、直到第六次元。零次元或是点,是一个极限,它代表我们看某物成一点,但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个点之後隐藏了什麽,它也许就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没有次元的个体。他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的世界,但它离我们是如此遥远或渺小,因此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点罢了。这个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对我们而言是线,同样的,这个点的本身将自己在移动时所见的空间为一条线,而线在一个方向的运动则为平面,而这线也会将它自己移动时所见到的空间视为平面。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从点的观点来检视线,以线的观点来检视平面。然而点、线、面都在一个三度空间里,因此平面将成为该空间的边缘或片段。而线则成为面的边缘或片段。而点就是线的边缘或片段了。
「在我们的认知中,一个三度空间与点、线、面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有真正的形体存在。

「平面只是一个形体的投射,线则是平面的投射,而点则是线的投射。
「一个『形体』有一个独立的物理存在,也就是说,它有几个不同的物理量。
「但当我们说某事物『存在』时,指的是它在时间中的存在。然而在三度空间中并没有时间的存在,时间存在於三度空间之外。以我们所感觉的时间,是四度空间。存在,对我们而言是存在於时间中,存在於时间中意指向四度空间运动或延伸。如果我们将存在视为是向四度空间的延伸,如果我们视生命为一个四度空间,那一个三度空间则是它的片段、它的投射、或是它的极限。

「然而存在於时间中并不包含存在的所有层面,除了存在於时间中,其它一切的存在亦在於永恒中。
「永恒是时间中的每一瞬间无限的存在。如果我们将时间视为一条线,那麽这条线的每一点都会被永恒的线所穿过,在时间这条线上的每个点都会是永恒中的一条线。永恒比时间要更高一个次元,因此如果时间是第四次元,那麽永恒就是第五次元了。如果时间的空间在第四次元,那麽永恒的空间就在第五次元了。

「此外要了解第五和第六次元的观念,就必须建立对时间的某种观点。
「时间中的每一瞬间都包含着某个数量的可能性,有时数量较小,有时较大,但它的数量绝不会是无限的。我们必须了解有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存在,我可以从这张桌子上拿起一张纸,一枝笔或一个烟灰缸,然後将它丢在地上。但我不能拿一个并不存在桌上的橘子把它丢在地上。这明显定义了可能性及不可能性。可以从这张桌上拿起来丢在地上的可能性有好几组,我可以丢一枝铅笔或一张纸或一个烟灰缸,或是铅笔跟纸一起丢,或是笔和烟灰缸,或三者一起,或什麽也不丢。所有的可能性就是这些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可能性存在的瞬间视为时间中的一瞬间,那麽下一瞬间便是实现其中之一的可能性的瞬间。实现其中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合起来则组成了时间的线。但时间中的每一瞬间在永恒中皆无限地存在,那些实现了的可能性持续在永恒中永无止境地被实现,而那些没有被实现的可能性则持续保持未被实现,且无法被实现。

「但世界被创造或起源於此的可能性必须被实现,而这实现则组成了这世界的素质,同时在永恒的极限中,并没有空间予以所有可能性的实现。在永恒中,已经实现的每一件事持续地保持已实现,而未被实现的也持续保持未实现。


「永恒,无论如何只是一个由时间的线所越过的平面,在这条线上的每一点都还留有一些未被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想像一条实现这些可能性的线,它们将会从一点上以与时间和永恒不同角度的线放射出去,这些线会在永恒,第五空间之外行进,在『更高的永恒』或第六空间、第六次元之中。

「第六次元是实现所有可能性的线。
「第五次元是永恒的存在,或已实现的可能性重复的线。
「第四次元是实现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过程。

「正如我所说的,七个次元,从零次元到第六次元,组成了次元的整个过渡,在这过渡之上,不是什麽都没有便是相同的过渡以不同的层面来重复其本身。

「就如我所说的,宇宙系统,也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论点当中也让我最吃惊的,是它与我的《宇宙新模型》中的基础次元的过渡完全相符合,只是这个宇宙系统谈得更远,并且解释了许多在『宇宙新模型』中不清楚的地方。

「如果我们拿小宇宙,也就是G所定义的原子或微生物来说,那麽对它而言第三宇宙就是四度空间。中宇宙则是五度空间。次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这意指『原子』或是『微生物』的所有可能性在太阳系的范围内都会被实现。
「若我们将人视为第三宇宙,次宇宙则是五度空间,大宇宙是六度空间。这也就是说第三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大宇宙的极限中被实现。

「同样的,中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伟大宇宙中被实现,而次宇宙或是太阳的所有可能性便会在第一宇宙或绝对者中实现。

「既然每个宇宙都有一个真实的形体存在,那麽每个宇宙本身或在它本身之中也是一个三次元,相对於一个较低的宇宙,它便是四次元,而相对於一个较高的宇宙,它则是一个点,换个方式说,它本身是三次元。但第四次元则存在於其上的及其下的宇宙中。最後这一点恐怕是最矛盾不过的,然而它正该如此。对於像一个同样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存在於一个极大尺度的领域,就像它存在於一个极小尺度的领域中,存在於一个事实上是无限的领域中,就如同存在於事实上是零的领域中。

「此外,我们必须了解即使是一个相同的三度空间也会改变,只有一个六度空间才完全真实。一个五度空间只是一个六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四度空间则是一个五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三度空间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四度空间。当然,一个平面是一个不完全的三度空间,也就是说,它是後者的一个面。相同的,一条线是一个不完全的平面,一个点是一个不完全的线。

「此外,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如何,但一个六度空间能视自身为三度空间。如果某个人从外看也可能看到一个三度空间,然而却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三度空间。比方说,我们视地球为一个三度空间,然而这个三度空间却是想像的,因为一个三度空间对地球及我们而言是非常不同的。我们对它的所见是不完全的,我们所看到的是它完整存在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地球的球体』是一个想像的形体,它是一个六度空间地球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但这六度空间的地球对它本身也可以是三度空间,只是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感受地球看它本身是什麽样子。

「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在伟大宇宙中实现,也就是在伟大宇宙中地球是个六度空间。但事实上在某个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形式是如何必须改变。在次宇宙中,也就是相对於太阳,地球便不再只是一个东西(把点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尺度的缩小),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行走的轨迹--一条线。如果把太阳放在大宇宙中,也就是如果我们假想太阳运动的路线,那麽地球运行的路线将会是一条绕着太阳运行而形成螺旋状的线。如果我们去理解这个侧生的螺旋型运动,它会变得无法想像,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这个运动的性质是什麽。然而,这便是地球的六度空间形象,而地球本身则视自己为一个三度空间。我们有必要建立及了解这个理论,不然诸宇宙的三度空间会和我们一般对三度空间的想法相混淆。甚至是同一个形体的三度空间也会不同。

「最後这一点对我来说似乎与G所说的『相对性原理』有关,他的相对性原理与机械上的相对性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不同,它与《宇宙新模型》再度雷同;指的是存在的相对性原理。」

在这点上我结束了对宇宙体系从理论上的诸多层面所做的概述。

「你刚刚所说的当中有非常丰富的材料,」G说,「但这些材料必须经过推敲研究。如果你能找到如何研究你的所有材料,你将了解许多目前还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时间在不同宇宙中是不一样的,它可以被精确地计算,也就是说,两个宇宙之间的时间关系可以被确立。

「我只再说一件事:
「时间就是呼吸--试着去了解这个。」
接下去就什麽也没说了。

後来G的一个莫斯科学生说有一次G谈到不同宇宙中的不同的时间。G说动植物的睡眠和苏醒,也就是二十四小时或一个日夜,构成了『有机生命的呼吸』。

G对於宇宙以及之後的谈话引起我很大的好奇。这是从我开始的「三度空间宇宙」到我所谈的《宇宙新模型》直接的转变,也就是我所研究的空间、时间及高次元的问题。


之後的一年多里面,G没有谈到有关宇宙的主题。

我们之中有几个人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虽然我们都觉得宇宙的观念中有一股强大的潜在精力,然而我们一直一无所获,特别是对「小宇宙」感到困惑。

「如果能将人视为小宇宙而将人类甚至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那麽建立人跟其它宇宙的关系就会容易得多。」我们其中之一的Z跟我一样尝试了解并发展宇宙观,他说出了这样的关连。

但有一两次当我们试着与G谈起时,他却坚持他的定义。

我记得有一次他正好要离开圣彼得堡,也许就是在1917年最後一次离开时,我们其中之一在车站问起有关宇宙的问题。

「试着了解小宇宙的意义,」G回答,「如果你能了解这个,那麽你所问的其它部份都会变得清楚。」

我记得在後来的讨论中,当我们以「小宇宙」当作人的时候,问题便容易解决得多。

这方法当然是有条件的,然而它却符合於研究人与世界的整个系统。每个生物;一只狗、一只猫、一棵树都可以视为一个小宇宙。而所有生物的全体则组成了第三宇宙或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这些定义对我而言似乎是逻辑上唯一的可能,我无法了解为什麽G反对它们。

无论如何,当我後来再回到宇宙的问题时,我决定把人视为小宇宙,而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

有了这个结构,更多的东西便容易理解得多。有一次重读G给我的「瞥见真理」手稿,也就是我第一次去莫斯科聚会时所听到的故事开头。我发现其中提到「大宇宙」和「小宇宙」,而且小宇宙所指的正是人。

现在你对主掌大宇宙的生命律则已有一些概念,而且回到地球,提醒你自己「在上如在下」,我想不需要任何解释,你也不会否认人--小宇宙的生命也是由相同的律则所主掌。--「瞥见真理」

这更强化了我们决定将「小宇宙」应用在人的理解。之後G为什麽将「小宇宙」解释为比人更小的单位的原因以及为什麽他要这样引导我们的思考才变得比较明显。


我记得一次有关这主题的谈话。
「如果我们想用图表来表示各宇宙间的相互关系,我说,「我们就必须将小宇宙,也就是人,视为一个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将他放在非常小的尺度上,离我们有一大段距离。那麽他在第三宇宙上的生命,也就是与其他的人并置身於自然之中,会是他在地球的表面上,从一点到另一点所形成的线。而中宇宙,也就是以地球在二十四小时中以它的轴心自转,在这关系下,这条线将成为一个平面,若是与太阳的关系,也就是加上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这个点将成为一个三度空间。换句话说,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存在,已实现的东西。然而以它最初的一个基本点,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三度空间,因此我们具有两个三度空间。

「当我们说人的所有可能性都在太阳中被实现,这也符合我们过去曾说过的,一个第七种人在太阳系的范围内是不朽的。

「在太阳,也就是太阳系之外,便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的存在。换句话说,从下一个宇宙的角度来看,它根本不存在。大宇宙是一个可以实现第三宇宙所有可能性的宇宙,人只能以第三宇宙的一个原子在大宇宙中存在。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神圣宇宙中实现,而太阳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第一宇宙中实现。

「如果小宇宙,或人,是一个三度空间,那麽第三宇宙--地球上的有机生命就是一个四度空间,地
球便有五度空间,太阳则有六度空间。

「一般的科学将人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一个全体,把它看成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三度空间;它将地球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太阳也是三度空间;太阳系也是三度空间;连银河也是三度空间。这论点的不精确在於当我们试着想一个宇宙存在於另一个宇宙之中,也就是说,一个低等的宇宙存在於一个高等的宇宙之中,一个小的宇宙存在於一个大的宇宙之中时得到证实。比如,人在有机生命中的存在,或他与有机生命的关系,在这里有机生命便不可避免处於时间之中,而在时间中的存在便是一条向四度空间延伸的线。

「而地球也不能视为一个三度空间,除非它静止不动,它的自转使人成为一个五度空间,而它绕着太阳的运行则使地球成为四度空间。地球并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绕着太阳的螺旋。太阳也不是一个球体,而是这个螺旋中的纺缍。当这螺旋和纺缍被视为一个整体,必能在下一个宇宙中具有 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结果我们无法知道,因为我们既不知道这运动的本质,也不知道它的方向。

「此外,七个宇宙代表一个『次元的阶段』,但这并不表示宇宙的环节终止在小宇宙。如果人是小宇宙,也就是说,他的本身视为一个小宇宙,那麽组成他身体的细胞之於他就差不多等於他之於地球上的有机生命。一个细胞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是一个由几百万个原子所组成的。而原子又包含着它的下一层--它的下一个宇宙。再往下推,我们可以说下一个宇宙是电子的世界。这里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小宇宙--细胞;第三个小宇宙--原子。第四个小宇宙--电子。这些分别和定义,也就是『细胞』、『原子』和『电子』也许非常不完美;也许以後的科学家会建立其它的,然而原理将总是相同,低等的宇宙总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相对於小宇宙。

想重组当时有关宇宙的所有谈话很不容易。

我经常回到G谈到的有关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宇宙,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谜是我可以也必须去解开的。

最後,终於决定将我对这主题的思考组合在一起。我将人视为一个小宇宙,相对於人的下一个宇宙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我称之为「第三宇宙」。虽然我并不了解这名称,因为我无法回答为什麽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是「第三」宇宙,不过名称并不重要。之後每一件事都与G的体系相吻合。在人之下,也就是次於他的宇宙是「细胞」,但并非任何一个细胞或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的细胞,而是一个相当大的细胞,像是人类的卵细胞。至於下一个宇宙,可以是一个超小细胞。在一个显微镜底下的世界中存在着两个宇宙的理论,就是在这显微镜下的世界中两个不同的个体。就好像「人」跟一个「大细胞」之间的差异,这在细菌学中是显而易见的。

下一个宇宙是原子,然後是电子。这两个名词对我来说都不是非常清楚而可靠的定义,但既然没有其它的选择,这些也就将就地用了。

这样的一个连续性毫无疑问显示出或保持了宇宙间的不可比较。也就是说,它保存了零与无限之间的不可测。这体系在往後制造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建构。

宇宙的理论要从我们第一次听到一年之後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在1917年的春天,当我首次成功地建构了「各宇宙的时间表」,不过这些我稍後再谈。这里我只再加一点,也就是G从未如他所承诺的,解释这些宇宙的名称及它们的来源。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9)-时间即呼吸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 作者:P.D.邬斯宾斯基

第十章时间即呼吸

在一次聚会中,来了一大群新面孔,其中一人问说:「道是从那里开始的?」这个人从未听过G对四种道所 作的描述,因此他所用的「道」这个字是指一般宗教、神秘上的意义。

「了解道这个主题所产生的主要困难,」G说,「来自我们通常以为道(他特别强调这个字)与一般生活属与相同的层面。这是不对的。道开始於一个不同的、更高的层面,这正是人们通常不了解的。道的开始被认为比它实际上要更简易更单纯。我现在将试着对这点作些解释。

「人在生活中除了受制於偶然律,也同时受制於被偶然律支配的两种影响力。

「第一种影响力是在生活中或由生活本身所创造。像种族、国家、气候、家庭、教育、社会、职业、行为及风俗,还有财富、贫穷、时兴的观念等等所造成的影响力。第二种影响力则是创造於生活之外,来自内圈或密意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在不同的律则下被创造,虽然它们同样存在於地球上。这些影响与第一种影响很不同。首先,它们的开始是有意识的。这意指它们是被有意识的人因着确切的目标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这种影响经常存在於宗教的体系和教学、哲学教条或艺术作品等等之中。

「这些影响带着确切的目标而进入生活,并与第一种影响相混和。但有一点必须记住,这些影响只在它们开始的源头才具有意识。当它们进入了生活的漩涡之後便受制於偶然律而开始变得机械化。也就是说它们也许会在某个人身上产生作用,也许不会;也许能传达到某人,也许不会。而透过在生活中传达和诠释所产生的改变和失真,第二种影响便转化成第一种影响,也就是说,它们变成,正如事实所发生的,融入了第一种影响。

「如果我们想一想,我们便不难分辨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以及源自生活之外的影响。要把它们一一列出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去了解它,并且一直都奠基在这个了解上。我们已经谈了道的开始,而道的开始正是建立在这个了解或分辨这两种影响的能力上。


「当然,这两者的分配是不均匀的。某个人也许接收到较多来自生活外的影响,另一人则较少,而第三个人几乎完全与这种影响隔绝。这点是无能为力的,它已经是命中注定。一般来说,普通人在一般生活中的情况下彼此都差不多,说得精确一点,每个人所遭受的困难是相等的,也就是分辨两种不同影响力的困难。如果一个人在接触这些影响时不加以分别,也就是,他没有看出或感觉出它们的不同,那麽这些影响在他身上产生的作用便也不会不同。这就是说,它们在相同的层面上,产生相同的作用与相同的结果。而当一个人开始分辨他所接触的影响,把那些不是产生於生活中的影响放在一起,渐渐地,分别它们就会较容易,如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後,他将不再与那些生活中一般的影响相混淆。

「这些源自生活之外的影响在他身上造成的结果会聚集在一起,他记得它们全体,感觉它们全体。它们逐渐在他身上形成一个整体。他并不能给自己一个解释,这是什麽,它如何产生,或为何产生。或者,如果他试着解释,将必错无疑。但这并不是重点,而是在於这些影响在他身上聚集所产生的结果,将在一段时间之後形成一个磁性中心,这个磁性中心开始不断被类似的影响所吸引,并因此而茁壮。


「如果这个磁性中心吸收到足够的养分,并且没有从他个性上另一面来的强大阻力,这些阻力也正是生活中的影响所造成,那麽这个磁性中心便开始影响一个人的意向,使他转变甚至朝着某一个方向前进。当磁性中心达到足够的强度和发展,一个人便已了解道的观念并开始寻道。寻道的过程也许会花上好几年,也许将一无所获。这要看他所处的状况、环境、磁性中心的强度和他内在与寻道无关的倾向及其强度与意向而定。因为它们将在他寻获的可能性出现的那一刹那把他岔开。

「如果磁性中心正确地工作而且人也是真正在寻找,甚至他并没有很积极去寻找,但因为他的感觉正确,他也许就会遇到已经发现道的另一个人,那人直接或间接与一个存在於偶然律之外的中心相关连,而从中得以传送那些产生磁性中心的观念。

「同样,这里也出现许多可能性,但这些以後再谈。现在先让我们想像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知晓道并且愿意帮助他的人。此人的影响力穿透了他的磁性中心。然後,从这一刻起,他便从偶然律中解脱。这点必须了解,这知晓道的人加诸在他身上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影响,它不同於前述的两种。首先它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其次它是一个有意识的影响。


「产生磁性中心的第二种影响只有在它的源头才是有意识,随後便沦入生活的漩涡中,并与产生於生活中的影响相混淆,因而同样受制於偶然律。而第三种影响绝不在偶然律的控制之下;它们本身便在偶然律之外,它们的作用也在偶然律的控制之外。第二种影响可以藉着书本、哲学体系或祭典来传递,而第三种影响只能以直接囗囗相传的方式来传达。

「当一个人遇见了一个知晓道的人,这是他跨越的第一道门槛,也叫做第一步。从此以後展开了一条阶梯,这条『阶梯』便分隔了『生活』与『道』。只有当人穿越这条『阶梯』他才算是入了『道』。而且,他必须透过引导的协助才能在这『阶梯』上爬升;他不能只靠自己办到。只有到了阶梯的尽头,也就是通过了阶梯最後的门槛,到达比生活高很多的层次上,道才真正开始。

「因此要回答道从何开始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并非开始於生活之中,不可能说是从什麽而来的。常常有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在阶梯上爬升的时候,他对一切都不确定,也许对一切都怀疑,包括自己的力量、自己所作的是否正确、以及他的向导、他的知识和他的力量。同时,他所获得的则非常不稳定;即使他已爬升到相当的高度,也可能随时掉落而必须从头开始。


「但如果他已经穿越了最後一道门槛而进入了道,一切便不同了。首先他扫除了对引导的怀疑,同时他的引导对他来说也变得不再那麽重要。从很多方面来说它甚至已经独立自主而知道他要去哪儿。其次他不再会那麽轻易失去工作所得,并且他将无法再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即使他离开了道,他也无法再回到他所开始的地方。

「这些几乎就是我们所能谈的有关『阶梯』和『道』的全部了,因为有很多种不同的『道』,这点我们也已经谈过了。比如说,在第四道中有些特别的情况是其它道所没有的。在第四道中,人必须将另一个人放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否则他便无法在阶梯中上升。另一个人同样也得将第三个人放在他的位置上以便再上一级。因此一个人爬得越高他就越需要跟随者,如果他们停下来,那他也只好停下来。像这样的情况也会在道上发生。一个人也许已经获得了些什麽,比如,一些特殊的力量,但他也许会为了提升其他人到他的层面而牺牲这些力量,如果这些人果真爬升到他的层面,他将回收他所牺牲的一切,而如果他们并未升上来,他便整个失去了他所牺牲的。

「老师在这密意中心的情况也有许多不同的可能性,比方说,他对这密意中心所知道的也许很多也或许很少,他也许清楚知道这密意中心在那里及如何从那里获得知识和帮助,或许他对这一无所知,而只知道传给他这些知识的那个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便是从仅仅知道自己能走的下一步是什麽来开始的。而且只有当他们自己的发展到达某种程度,他们才能开始看得更远,并且认出他们的知识来自何处。

「以自己为师的工作成果并不依赖他是否知道引导者的来源,但却与他的观念事实上是否来自密意中心有密切的关系,以及他自己是否能从主观的、科学的与哲学的知识中分辨出密意观念,也就是客观的知识。

「以上我所谈的是在正确的道上,在正确的引导下正确的磁性中心。但是形成错误的磁性中心也有可能发生。它也许是分裂的,也就是说,它包含着内在冲突,甚至有着产生於生活中的第一种影响,却伪装成第二种影响。或者是有第二种影响的迹象,却因为扭曲而形成本身的反义。如此一个形成错误的磁性中心便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一个有着错误磁性中心的人也可能在寻道并遇见一个自称知晓道的老师,他也宣称自己知道一个不受制偶然律的中心。但事实上他并不知晓道,也没有与任何这样的中心相关连。甚至还有其它的可能:

一、他也许大错特错,自以为知道些什麽,事实上什麽也不知道。
二、他也许相信另一个人,而这人则又自以为知道,其实他错了。
三、他也许有意识地欺骗。

「如果一个在寻道的人相信了他,这人便会被带到一个全然不同的方向,而不是他先前所承诺的;这人也许会带着他离正道越来越远,最後与在正道上会发生的结果刚好相反。

「还好这很少发生。也就是说,歪道虽然很多,但大都哪儿也去不了。人只是在原地打转而自以为是在往哪儿去。」

「人要如何才能认出是条歪道?」

「如何才能认出?」G说,「如果不知道正道是什麽,就不可能认得出什麽是歪道,所以就不必自找麻烦了。人该想的是怎样才能找到正道,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谈的。虽然这不能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但如果你记得我所说过的每一件事以及从中而来的每一件事,你便能下许多有用的结论。


「举例来说,老师与学生的素质关系是成正比的,学生越高,老师也就越高。一个层次不特别高的学生无法依靠一个层次非常高的老师。事实上学生是永远看不出老师的层次,这是一条律则;没有人能看到比他自己更高的层次。然而人们通常不但不明白这点,相反的,他们自己程度越低,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便越高。对此有正确的了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只是它非常不普遍。通常一个一文不值的人却要求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像耶稣一样的老师。


「这里有一条清楚的律则:老师的层次越高,学生的工作便越困难。而且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层次差距大到了一个极限,那麽学生在求道路途上会遇到的困难便不可能克服了。也正是因为这条律则的关系,在第四道中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在第四道中没有唯一的老师。谁年长,谁便是老师。就像老师对学生是不可或缺一样,学生对老师也不可缺少。学生没有老师便无法继续,老师如果没有学生也同样不可能。


「这些并不只是一般性的考量,而是根据人的进化律则而来,是非常坚实不可或缺的规则。像我们过去所谈到的,一个人必须将另一人放在他自己的位置上才可能再向上爬升。一个人接受了什麽,他必须立刻再给出去;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多。否则连他已经得到的东西都会被取走。」

之後在一次聚会中,G也在场,他要求我复述他所说的有关道和磁性中心,我便以这图表来函刮他的观念:



(图40---省略)
V : 生活
H : 某个人
A : 在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也就是生活本身---第一种影响。
B : 产生於生活之外的影响,但卷入生活的漩涡中---第二种影响。
H1 : 一个人,以传承的方式与密意中心相连,或伪装与之有关。
E : 密意中心,独立於生活的一般律则之外。
M : 一个人的磁性中心。
C : H1给予H的影响;在一个他实际直接或以传承方式与密意中心相连的事件中,可算是第三种影响。这影响是有意识的,当它作用在M这个点,也就是磁性中心时,H这个人便脱离了偶然律的控制。
H2: 一个人与密意中心没有直接传承的关连,却自欺,或欺人。

在之後的一次聚会中,经过一个有关知识和素质的长谈之後,G说:
「严格说来,你们还不能谈知识,因为你们不知道知识怎样开始的。
「知识开始於宇宙论的教学。

「你们都知道"macrocosm" 和"microcosm" 指的是『大宇宙』和『小宇宙』,『大世界』和『小世界』整个世界被视为『大宇宙』,人则是相对的小宇宙。这类比建立了这个世界与人的统一性及相似性的观念。

「这有关两个宇宙的教学得知於卡巴拉及其它更古老的体系,然而这教学并不完全,也无法从中获得什麽、立基什麽。原因是这教学只是从另一个更完整而古老的有关宇宙及世界层层包容,并都由其中最伟大者的形象来创造的密意体系中的一个片段。『如上如在下』便是有关这个宇宙论的表示。

「然而必须了解这个宇宙论其完整的教学并非讨论两个宇宙,而是七个,并且一个包含一个。
「七个宇宙,它们彼此的关系就表现了宇宙的完整图像,而那两个类比的宇宙理论,意外地从一个伟大而完整的体系中保存下来,是如此地欠缺以致它完全无法解释人跟世界的相互关系。

「宇宙论的教学乃检视七个宇宙:
「第一个宇宙是"Protocosmos"--第一宇宙。
「第二个宇宙是"Ayocosmos"--神圣宇宙,或"Megalocosmos",伟大宇宙。
「第三个宇宙是"Macrocosmos"--大宇宙。
「第四个宇宙是"Deutercosmos"--次宇宙。
「第五个宇宙是"Mesocosmos"--中宇宙。
「第六个宇宙是"Tritocosmos"--第三宇宙。
「第七个宇宙是"Microcosmos"--小宇宙。

「第一宇宙是创造射线中的绝对者,或第一世界。神圣宇宙是第三世界(创造射线中的『所有的世界』)。大宇宙是我们的繁星世界或银河(创造射线中的第六世界)。次宇宙指的是太阳,太阳系(第十二世界)。中宇宙则是『行星世界』(第二十四世界),或代表行星世界的地球。第三宇宙是人类。小宇宙是『原子』。

「如同我解释过的,」G说,「所谓的『原子』是任何一个拥有形体、化学性、物理性和宇宙特性的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由此观点来看,例如,有『水原子』的存在。

「你们看,在七个宇宙的排列顺序中,小宇宙和大宇宙相距如此之遥,根本不可能从中发现或建立任何类比的关系。

「每一个宇宙都是一个会呼吸、思考、感觉并经历诞生及死亡的生命体。

「所有的宇宙都是由相同力量与相同律则作用下的结果。律则四处如一,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或至少,在宇宙中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全然相同的方式展现自己,其结果是各宇宙之间并不全然相同。如果八度音阶的律则不存在,那麽宇宙间的类似性便会完全一样,然而由於这条律则,完全的类似性便不存在了,就好像各音阶之间没有完全的类似性一样。唯有将三个宇宙放在一起,才能跟另外的一组三个有所类似并有着类比的关系。

「这些律则在每个地方的作用情况乃决定於另外两个相连的宇宙,其上的以及其下的。这三个并排的宇宙便完整地展现了万物的律则,单单一个宇宙是无法办到的。因此想要了解一个宇宙,就必须先知道其相连的另外两个宇宙,其上的以及其下的,也就是一个较大的和一个较小的,将这两个宇宙放在一起,便可以决定其中的哪一个了。因此中宇宙和小宇宙加起来便决定了第三宇宙,次宇宙及第三宇宙决定了中宇宙,依此类推。

「两个宇宙之间的关系与星象学上的创造射线中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创造射线中,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乃是取决於它们在我们的观点中,实际存在於宇宙中的情况;月球、地球、行星、太阳、银河等等,因此在创造射线中世界间的数量关系并不恒久。在某一情况或某一层面上它比较大,比如『所有的太阳』与我们的太阳之间的关系,但在另一个情况,另一个层面上,就比较小,比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


「但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恒久并且总是相同,也就是说,一个宇宙与另一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就等於零相对於无限。这表示小宇宙与第三宇宙间的关系也同样是零与无限;第三宇宙与第三宇宙的关系亦是零与无限,中宇宙到次宇宙也是零与无限;依此类推。

「为了要了解宇宙中的分界及彼此的关系,我们有必要了解叁与无限的关系是什麽意思,如果我们能了解,那麽宇宙分界的原则、这分界的必要性、以及在缺乏这分界观念而要为这世界描绘出一个较生动的图像就变得明显不可能了。

「宇宙论的观念帮助我们了解在世界中的位置;它也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那些与时空相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观念恰好建立了相对性原理,这点尤其重要,因为如果缺乏相对性的原理而想对这世界有清晰的观念是不太可能的。

「宇宙论的观念使我们对相对性的研究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乍看之下宇宙的系统中似乎有许多矛盾,但事实上这些矛盾只是相对性的结果。

「拓宽人的意识层面及增长其知识能力的可能性,与宇宙论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在平常状态下人只能有意识於一个宇宙中,只从一个宇宙的观点来看待其它所有的宇宙。而拓宽他的意识层面及强化他的心灵功能则引导他同时置身於另外两个宇宙的生活情况当中。也就是其上及其下的宇宙,换言之,一个较大及一个较小的宇宙。拓宽人的意识面不只是从一个单一的方向,亦即向较高的宇宙方向上进行,而是也同时向下进行。

「最後的这观念也许会对你以前曾接触过的神秘文学作某些诠释;比如『往上的路也是往下的路』这句话,以一条规则而言这句话被解释得很不正确。

「事实上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开始感应行星的生命,或他的意识到达了行星世界的层面,那麽他同时便也能感应原子的生命,或说他的意识到达了它的层面。如此一个人意识面的拓宽是从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一个更大与一个更小的世界。在寻求各个宇宙的对比时,我们可以发展出三个关系:

一、与它自己的关系。
二、与比它更高或更大的宇宙的关系。
三、与比它更低或更小的宇宙的关系。

「一个宇宙在另一个宇宙之中的律则展现,我们称之为奇迹,再也没有其它类的奇迹了。奇迹并不是律则的破坏,也不是律则之外的现象,而是以另一个宇宙的律则来产生的现象。这些律则对我们而言不可理解不为我们所知,因此它们才会那麽奇迹。

「为了要了解相对性的原则,从另一个宇宙的角度来检视一个宇宙的生命和现象很有用。也就是说,由另一个宇宙律则的观念来检视。当某一个宇宙所有的生命现象从另一个宇宙来检视时,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和意义,许多新的现象会产生而许多其它的则消失了。这使得世界及事物的图像完全改观。

「过去曾经提过,单是宇宙的观念就可以为相对性律则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真正的科学和哲学应该建基於相对性律则的了解上,因此可以说以它们真正的意义而言,科学和哲学乃开始於宇宙的观念。」

说了这话之後,经过一段颇长的静默,G转过头来对我说:
「试着以你自己的关於次元来讨论我刚才所说的。」

「你刚才所说的,」我接着说,「毫无疑问与次元的问题有关。但在我着手之前,我想说明一个对我来说不太清楚的地方。你提到小宇宙,我们很习惯把小宇宙的观念跟人相连,它意指人本身代表一个世界,但你却给人一个Tritocosmos的名字,也就是第三宇宙,为什麽是第三呢?第一个是Protocosmos, 第二个是太阳,或Deutercosmos,为什麽人是第三个呢?」

「目前很难解释它,」G说,「你以後会了解。」

「你真的认为小宇宙的概念不适用於人吗?」一个听众问,「这在名称上产生了混淆。」

「没错,没错,」G说,「人是第三宇宙,小宇宙是原子,或」-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找合适的字眼--「微生物。」

「不过不要被这问题绊住了,这些以後都会解释。」
然後他再度转向我。
「看看从你的观点能够怎麽说,就如我说过的一切去考量。」

「首先我们得检视从零到无限的对比是什麽意思,」我说,「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便能了解一个宇宙与另一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研究可及的世界中,有着对比关系清楚而完整的例子。在几何中它代表某个次元中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更高次元中的一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点到线、线到面、面到立体、立体(也就是三次元)到四次元的关系。

「如果这个观念成立,我们就必须承认一个宇宙到另一个宇宙间的关系,乃是两个不同次元中两个不同个体的关系。如果一个宇宙是三度空间,那麽下一个宇宙,也就是其上的那一个,必然是四度空间,再下一个则是五度空间,依此类推。

「如果我们拿原子,或微生物,或像你所说的小宇宙当作一个点,那麽相对於这个点的人则是线,也就是一度空间的形体。下一个宇宙--地球,相对於人则是平面,也就是二度空间。太阳,也就是太阳系,相对於地球则是三度空间。绝对者,或第一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让我对这宇宙体系最感兴趣的是我从其中完整看到我在《宇宙的新模型》中所谈的『次元的阶段』,它们不只是细节上的巧合,简直是完全一样。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我从未听说过七个宇宙彼此以零与无限的关系相连,然而我的『次元的阶段』与它完全符合。

「『次元的阶段』其中包含了七个次元,零次元、第一次元、第二、直到第六次元。零次元或是点,是一个极限,它代表我们看某物成一点,但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个点之後隐藏了什麽,它也许就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没有次元的个体。他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的世界,但它离我们是如此遥远或渺小,因此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点罢了。这个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对我们而言是线,同样的,这个点的本身将自己在移动时所见的空间为一条线,而线在一个方向的运动则为平面,而这线也会将它自己移动时所见到的空间视为平面。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从点的观点来检视线,以线的观点来检视平面。然而点、线、面都在一个三度空间里,因此平面将成为该空间的边缘或片段。而线则成为面的边缘或片段。而点就是线的边缘或片段了。
「在我们的认知中,一个三度空间与点、线、面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有真正的形体存在。

「平面只是一个形体的投射,线则是平面的投射,而点则是线的投射。
「一个『形体』有一个独立的物理存在,也就是说,它有几个不同的物理量。
「但当我们说某事物『存在』时,指的是它在时间中的存在。然而在三度空间中并没有时间的存在,时间存在於三度空间之外。以我们所感觉的时间,是四度空间。存在,对我们而言是存在於时间中,存在於时间中意指向四度空间运动或延伸。如果我们将存在视为是向四度空间的延伸,如果我们视生命为一个四度空间,那一个三度空间则是它的片段、它的投射、或是它的极限。

「然而存在於时间中并不包含存在的所有层面,除了存在於时间中,其它一切的存在亦在於永恒中。
「永恒是时间中的每一瞬间无限的存在。如果我们将时间视为一条线,那麽这条线的每一点都会被永恒的线所穿过,在时间这条线上的每个点都会是永恒中的一条线。永恒比时间要更高一个次元,因此如果时间是第四次元,那麽永恒就是第五次元了。如果时间的空间在第四次元,那麽永恒的空间就在第五次元了。

「此外要了解第五和第六次元的观念,就必须建立对时间的某种观点。
「时间中的每一瞬间都包含着某个数量的可能性,有时数量较小,有时较大,但它的数量绝不会是无限的。我们必须了解有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存在,我可以从这张桌子上拿起一张纸,一枝笔或一个烟灰缸,然後将它丢在地上。但我不能拿一个并不存在桌上的橘子把它丢在地上。这明显定义了可能性及不可能性。可以从这张桌上拿起来丢在地上的可能性有好几组,我可以丢一枝铅笔或一张纸或一个烟灰缸,或是铅笔跟纸一起丢,或是笔和烟灰缸,或三者一起,或什麽也不丢。所有的可能性就是这些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可能性存在的瞬间视为时间中的一瞬间,那麽下一瞬间便是实现其中之一的可能性的瞬间。实现其中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合起来则组成了时间的线。但时间中的每一瞬间在永恒中皆无限地存在,那些实现了的可能性持续在永恒中永无止境地被实现,而那些没有被实现的可能性则持续保持未被实现,且无法被实现。

「但世界被创造或起源於此的可能性必须被实现,而这实现则组成了这世界的素质,同时在永恒的极限中,并没有空间予以所有可能性的实现。在永恒中,已经实现的每一件事持续地保持已实现,而未被实现的也持续保持未实现。


「永恒,无论如何只是一个由时间的线所越过的平面,在这条线上的每一点都还留有一些未被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想像一条实现这些可能性的线,它们将会从一点上以与时间和永恒不同角度的线放射出去,这些线会在永恒,第五空间之外行进,在『更高的永恒』或第六空间、第六次元之中。

「第六次元是实现所有可能性的线。
「第五次元是永恒的存在,或已实现的可能性重复的线。
「第四次元是实现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过程。

「正如我所说的,七个次元,从零次元到第六次元,组成了次元的整个过渡,在这过渡之上,不是什麽都没有便是相同的过渡以不同的层面来重复其本身。

「就如我所说的,宇宙系统,也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论点当中也让我最吃惊的,是它与我的《宇宙新模型》中的基础次元的过渡完全相符合,只是这个宇宙系统谈得更远,并且解释了许多在『宇宙新模型』中不清楚的地方。

「如果我们拿小宇宙,也就是G所定义的原子或微生物来说,那麽对它而言第三宇宙就是四度空间。中宇宙则是五度空间。次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这意指『原子』或是『微生物』的所有可能性在太阳系的范围内都会被实现。
「若我们将人视为第三宇宙,次宇宙则是五度空间,大宇宙是六度空间。这也就是说第三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大宇宙的极限中被实现。

「同样的,中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伟大宇宙中被实现,而次宇宙或是太阳的所有可能性便会在第一宇宙或绝对者中实现。

「既然每个宇宙都有一个真实的形体存在,那麽每个宇宙本身或在它本身之中也是一个三次元,相对於一个较低的宇宙,它便是四次元,而相对於一个较高的宇宙,它则是一个点,换个方式说,它本身是三次元。但第四次元则存在於其上的及其下的宇宙中。最後这一点恐怕是最矛盾不过的,然而它正该如此。对於像一个同样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存在於一个极大尺度的领域,就像它存在於一个极小尺度的领域中,存在於一个事实上是无限的领域中,就如同存在於事实上是零的领域中。

「此外,我们必须了解即使是一个相同的三度空间也会改变,只有一个六度空间才完全真实。一个五度空间只是一个六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四度空间则是一个五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三度空间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四度空间。当然,一个平面是一个不完全的三度空间,也就是说,它是後者的一个面。相同的,一条线是一个不完全的平面,一个点是一个不完全的线。

「此外,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如何,但一个六度空间能视自身为三度空间。如果某个人从外看也可能看到一个三度空间,然而却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三度空间。比方说,我们视地球为一个三度空间,然而这个三度空间却是想像的,因为一个三度空间对地球及我们而言是非常不同的。我们对它的所见是不完全的,我们所看到的是它完整存在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地球的球体』是一个想像的形体,它是一个六度空间地球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但这六度空间的地球对它本身也可以是三度空间,只是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感受地球看它本身是什麽样子。

「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在伟大宇宙中实现,也就是在伟大宇宙中地球是个六度空间。但事实上在某个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形式是如何必须改变。在次宇宙中,也就是相对於太阳,地球便不再只是一个东西(把点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尺度的缩小),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行走的轨迹--一条线。如果把太阳放在大宇宙中,也就是如果我们假想太阳运动的路线,那麽地球运行的路线将会是一条绕着太阳运行而形成螺旋状的线。如果我们去理解这个侧生的螺旋型运动,它会变得无法想像,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这个运动的性质是什麽。然而,这便是地球的六度空间形象,而地球本身则视自己为一个三度空间。我们有必要建立及了解这个理论,不然诸宇宙的三度空间会和我们一般对三度空间的想法相混淆。甚至是同一个形体的三度空间也会不同。

「最後这一点对我来说似乎与G所说的『相对性原理』有关,他的相对性原理与机械上的相对性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不同,它与《宇宙新模型》再度雷同;指的是存在的相对性原理。」

在这点上我结束了对宇宙体系从理论上的诸多层面所做的概述。

「你刚刚所说的当中有非常丰富的材料,」G说,「但这些材料必须经过推敲研究。如果你能找到如何研究你的所有材料,你将了解许多目前还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时间在不同宇宙中是不一样的,它可以被精确地计算,也就是说,两个宇宙之间的时间关系可以被确立。

「我只再说一件事:
「时间就是呼吸--试着去了解这个。」
接下去就什麽也没说了。

後来G的一个莫斯科学生说有一次G谈到不同宇宙中的不同的时间。G说动植物的睡眠和苏醒,也就是二十四小时或一个日夜,构成了『有机生命的呼吸』。

G对於宇宙以及之後的谈话引起我很大的好奇。这是从我开始的「三度空间宇宙」到我所谈的《宇宙新模型》直接的转变,也就是我所研究的空间、时间及高次元的问题。


之後的一年多里面,G没有谈到有关宇宙的主题。

我们之中有几个人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虽然我们都觉得宇宙的观念中有一股强大的潜在精力,然而我们一直一无所获,特别是对「小宇宙」感到困惑。

「如果能将人视为小宇宙而将人类甚至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那麽建立人跟其它宇宙的关系就会容易得多。」我们其中之一的Z跟我一样尝试了解并发展宇宙观,他说出了这样的关连。

但有一两次当我们试着与G谈起时,他却坚持他的定义。

我记得有一次他正好要离开圣彼得堡,也许就是在1917年最後一次离开时,我们其中之一在车站问起有关宇宙的问题。

「试着了解小宇宙的意义,」G回答,「如果你能了解这个,那麽你所问的其它部份都会变得清楚。」

我记得在後来的讨论中,当我们以「小宇宙」当作人的时候,问题便容易解决得多。

这方法当然是有条件的,然而它却符合於研究人与世界的整个系统。每个生物;一只狗、一只猫、一棵树都可以视为一个小宇宙。而所有生物的全体则组成了第三宇宙或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这些定义对我而言似乎是逻辑上唯一的可能,我无法了解为什麽G反对它们。

无论如何,当我後来再回到宇宙的问题时,我决定把人视为小宇宙,而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

有了这个结构,更多的东西便容易理解得多。有一次重读G给我的「瞥见真理」手稿,也就是我第一次去莫斯科聚会时所听到的故事开头。我发现其中提到「大宇宙」和「小宇宙」,而且小宇宙所指的正是人。

现在你对主掌大宇宙的生命律则已有一些概念,而且回到地球,提醒你自己「在上如在下」,我想不需要任何解释,你也不会否认人--小宇宙的生命也是由相同的律则所主掌。--「瞥见真理」

这更强化了我们决定将「小宇宙」应用在人的理解。之後G为什麽将「小宇宙」解释为比人更小的单位的原因以及为什麽他要这样引导我们的思考才变得比较明显。


我记得一次有关这主题的谈话。
「如果我们想用图表来表示各宇宙间的相互关系,我说,「我们就必须将小宇宙,也就是人,视为一个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将他放在非常小的尺度上,离我们有一大段距离。那麽他在第三宇宙上的生命,也就是与其他的人并置身於自然之中,会是他在地球的表面上,从一点到另一点所形成的线。而中宇宙,也就是以地球在二十四小时中以它的轴心自转,在这关系下,这条线将成为一个平面,若是与太阳的关系,也就是加上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这个点将成为一个三度空间。换句话说,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存在,已实现的东西。然而以它最初的一个基本点,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三度空间,因此我们具有两个三度空间。

「当我们说人的所有可能性都在太阳中被实现,这也符合我们过去曾说过的,一个第七种人在太阳系的范围内是不朽的。

「在太阳,也就是太阳系之外,便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的存在。换句话说,从下一个宇宙的角度来看,它根本不存在。大宇宙是一个可以实现第三宇宙所有可能性的宇宙,人只能以第三宇宙的一个原子在大宇宙中存在。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神圣宇宙中实现,而太阳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第一宇宙中实现。

「如果小宇宙,或人,是一个三度空间,那麽第三宇宙--地球上的有机生命就是一个四度空间,地
球便有五度空间,太阳则有六度空间。

「一般的科学将人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一个全体,把它看成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三度空间;它将地球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太阳也是三度空间;太阳系也是三度空间;连银河也是三度空间。这论点的不精确在於当我们试着想一个宇宙存在於另一个宇宙之中,也就是说,一个低等的宇宙存在於一个高等的宇宙之中,一个小的宇宙存在於一个大的宇宙之中时得到证实。比如,人在有机生命中的存在,或他与有机生命的关系,在这里有机生命便不可避免处於时间之中,而在时间中的存在便是一条向四度空间延伸的线。

「而地球也不能视为一个三度空间,除非它静止不动,它的自转使人成为一个五度空间,而它绕着太阳的运行则使地球成为四度空间。地球并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绕着太阳的螺旋。太阳也不是一个球体,而是这个螺旋中的纺缍。当这螺旋和纺缍被视为一个整体,必能在下一个宇宙中具有 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结果我们无法知道,因为我们既不知道这运动的本质,也不知道它的方向。

「此外,七个宇宙代表一个『次元的阶段』,但这并不表示宇宙的环节终止在小宇宙。如果人是小宇宙,也就是说,他的本身视为一个小宇宙,那麽组成他身体的细胞之於他就差不多等於他之於地球上的有机生命。一个细胞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是一个由几百万个原子所组成的。而原子又包含着它的下一层--它的下一个宇宙。再往下推,我们可以说下一个宇宙是电子的世界。这里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小宇宙--细胞;第三个小宇宙--原子。第四个小宇宙--电子。这些分别和定义,也就是『细胞』、『原子』和『电子』也许非常不完美;也许以後的科学家会建立其它的,然而原理将总是相同,低等的宇宙总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相对於小宇宙。

想重组当时有关宇宙的所有谈话很不容易。

我经常回到G谈到的有关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宇宙,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谜是我可以也必须去解开的。

最後,终於决定将我对这主题的思考组合在一起。我将人视为一个小宇宙,相对於人的下一个宇宙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我称之为「第三宇宙」。虽然我并不了解这名称,因为我无法回答为什麽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是「第三」宇宙,不过名称并不重要。之後每一件事都与G的体系相吻合。在人之下,也就是次於他的宇宙是「细胞」,但并非任何一个细胞或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的细胞,而是一个相当大的细胞,像是人类的卵细胞。至於下一个宇宙,可以是一个超小细胞。在一个显微镜底下的世界中存在着两个宇宙的理论,就是在这显微镜下的世界中两个不同的个体。就好像「人」跟一个「大细胞」之间的差异,这在细菌学中是显而易见的。

下一个宇宙是原子,然後是电子。这两个名词对我来说都不是非常清楚而可靠的定义,但既然没有其它的选择,这些也就将就地用了。

这样的一个连续性毫无疑问显示出或保持了宇宙间的不可比较。也就是说,它保存了零与无限之间的不可测。这体系在往後制造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建构。

宇宙的理论要从我们第一次听到一年之後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在1917年的春天,当我首次成功地建构了「各宇宙的时间表」,不过这些我稍後再谈。这里我只再加一点,也就是G从未如他所承诺的,解释这些宇宙的名称及它们的来源。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10)-清醒、死亡与再生
第十一章 清醒、死亡与再生

「我时常被问到有关福音书中经文和寓言的问题,」G有一次说,「不过依我之见,时候未到,我们还不能 讨论这些问题,因为那需要更多的知识才行。不过我们会不时引用一些福音书里的经文作为讨论的引子,这可以教你们学会正确看待它们,更重要的是能领悟到我们所熟知的经文里面,一些最根本的旨意通常都散失不见了。

「首先让我们引用一段为人所熟知的经文,是关於种子必须死去以便再生:『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这段经文有许多涵意,而我们以後也会不时回头来谈,但首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蕴含其中的原理,以便应用到人身上。

「有一部格言书从未出版,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版。我以前在谈到知识的意义时曾经提过它,而且还引述其中一句格言。这书中与我们现在所谈的相关内容如下:

「『人可以再生,但为了再生他必须先死去,而为了死去他必须先清醒过来。』

「在另一个地方则写说:
「『当人清醒才能死去;当他死去便能再生。』

「我们必须找出这是什麽意思。『清醒』、『死亡』及『再生』是三个连续的阶段,如果你们留心研读福音书,便会看出它经常提及再生的可能、死亡的必要及清醒的必要。例如『警醒啊!因为你们不知道何时何日......』等等。然而,人的这三种可能性,即再生、死亡和清醒并没有被相关地放在一起,不过这就是整个重点了。假如一个人尚未清醒就先死去,他不可能再生;假如一个人未先死去便又再生,他可能会变成一个『不朽之物』(immortal thing ),因此,一个人尚未『死去』便阻碍了他的『再生』;他尚未清醒则阻碍了他的『死亡』;而他未死去便再生则使他不成『存在』(being )。

「我们已经谈论够多『再生』的意义了,这关系到本质重新成长、个别性开始形成,以及一个不可分割的我开始出现。

「但为了能够达成再生或至少开始设法达成,人必须先死去,亦即他必须把自己从成千上百琐碎的认同和执着中解放出来,是这些东西使他滞留在目前的状态。他执着於生活中的一切,执着於他的想像、他的愚昧,甚至执着於他的痛苦---可能执着於痛苦更甚於其它,他必须挣脱这些执着。对事物的执着以及对事物的认同让他内在上千个无用的诸我继续存活,这些我群必须死去以便大我能够诞生。

「但要如何使它们死去呢?它们并不想死,在这个关头,清醒的可能性前来解救。清醒意味着领悟自己一文不值,也就是领悟自己全然的机械和绝对的无能为力。这光是哲学上字意的了解还不够,一个人必须从自己身上那些明白简单又具体的事实来领悟。当人开始认识自己一点,他会看出自身可怕的一面,而决心要丢弃、要停止,要终止它。但不论他花了多少力气,他发觉自己办不到,一切照旧不变。

「如此,一个人就会看出自己的无能为力及一文不值。或者当他开始认识自己,他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也就是说,所有他自以为属於自己的观念、思想、信念、品味、习惯、甚至缺点和恶习都不属於他,而是由模仿或抄袭现成事物而得。体会这一点人就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才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不只是看清楚一秒一刻,而是一直如此,永远不忘。

「一个人持续意识到自己一文不值、完全无能为力,将使他终有勇气『死去』。『死去』并不只是在意识或心智层面,而是真正死去,是真正且永远抛弃自身对内在成长有所妨碍或多馀的部份,这些部份最主要的是所有『虚假的我』,其次则是一切对『个体性』、『意志』、『自觉』、『能做』、他的能力、主动性、决心等的幻想。

「为了能一直看见一件事情,人必须首先看见它,即使只有一秒钟也好。所有新的力量及领悟能力都来自这个方法。一开始它们只如电光石火一闪而过,之後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久,直到经过长久努力之後它们终能永久存在。这方法也适用於清醒,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清醒,他必须开始先短时间清醒,但在他付出某种努力,克服了某个障碍,或立下一个坚定不悔的决心之後,他必须毅然决然永远死去。这样做势必很困难,但如果不是先经过缓慢渐进的清醒过程,就更不可能做到。

「但有上千件事情阻止人清醒,令他继续受睡梦控制。为了要有意识执行想要清醒的意图,我们必须知道使人滞留在昏睡中的力量性质。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人类的处境不是一般睡眠,而是催眠(hypnotic sleep)。人被催眠,而这状态一直维持,而且力量逐渐增强,有人会认为有些力量有利於使他处於催眠状态,而阻止他看见真相以及了解自己的处境。

「有个东方故事,描述一个很有钱的魔法师养了一大群羊,但他非常小气,不肯雇用牧羊人,也不愿意在羊群吃草的地方围篱笆。羊群经常漫游到森林中或是掉进峡谷里,更严重的是它们会逃跑,因为它们知道魔法师要它们的皮肉,它们可不愿意。

「最後魔法师想到了一个法子,他催眠他的羊群,首先暗示说它们是不朽的,剪毛对它们一点也无害,甚至有好处而且愉快;其次他示意自己是一个好主人,他爱它们如此之深,以致於愿意为它们做任何事;第三点他暗示万一真有事情发生到它们头上,也不会在当时发生,至少当天不会发生,因此,它们不须为此担心。魔法师又进一步示意说它们根本不是羊;它们有些是狮子,有些是老鹰,有些是人,另外一些则是魔法师。

「从此,所有他对羊群的顾虑与担心便告结束,它们不再逃跑,只是安静等候魔法师某一天到来取走它们的皮和肉。

「这个故事对人的处境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
「在所谓的『玄秘』文学里,你们也许接触过『Kundalini』这观念,例如『拙火』或『Kundalini之蛇』。它通常被用来指示人体内有一些奇异且可被唤醒的力量,但没有一个已知的理论能正确解释Kundalini的力量,有时它和性有关,也就是利用性来达成其它目的,这项推断全盘错误,因为Kundalini可以存在任何事物当中。尤有甚者,它对人的发展并没帮助。令人奇怪的是,不知道这些玄学家是如何从某处得知这个字眼,却完更改了它的原义,把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摇身一变而让人期待是福祉和恩赐。

「事实上Kundalini是一种想像的能力,它取代了真正机能的地位。当一个人在做梦而非行动时,当他的梦幻取代了真实,当他想像自己是狮子、老鹰或魔法师时,那正是因为Kundalini在体内作用。Kundalini可以在任何一个中心活动,使它们满足於想像而不是真实,一只自认为狮子或魔法师的羊就是在Kundalini的控制之下。

「Kundalini是一种使人滞留现状的力量,如果人们能真正看到他们的处境并了解其中所有的恐怖,他们连一秒钟也不能停留,他们会开始找寻出路,而且可以很快找到,因为确实有一条出路。但人们因为被催眠所以看不到,Kundalini正是使他们停留在催眠状态的力量。『清醒』意味着『解除催眠』,这其中困难重重,但也保证可行,因为没有任何有机的理由说人非睡觉不可,所以人可以清醒。

「理论上人可以清醒,但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因为当人一睁开双眼醒来时,所有使他睡着的力量又会以十倍的力量使他立刻睡着,而且还极有可能梦到他正要醒来或是已经清醒。

「在一般睡眠中有某些状态是人想要醒来却不能,他告诉自己说他已经醒来,但实际上仍然蒙头大睡--在他终於清醒之前这还可能发生许多次。但在一般睡眠中人一旦醒来就处在不同的情境里;催眠则不然,它并没有一些客观的特性,至少在清醒的初步阶段没有;人不能捏捏自己以便确定他是不是在睡觉。如果有人听到任何关於客观特性的事情,Kundalini立刻就把它转化成想像和睡梦。

「只有充分领悟清醒有多困难,才能了解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清醒。
「一般说来,要如何唤醒沈睡的人呢?一个有效的冲击是必要的。但当人睡得很沈时,仅仅一次冲击并不够,他需要长期持续的冲击,因此必须要有人来执行这冲击。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清醒,他就必须雇用另一个人来长期摇醒他,但如果人人都在睡觉,他能雇用谁?一个人可以雇用另一个人来叫醒他,但这人同样昏睡不醒,这种人还有什麽用?而且一个能真正保持清醒的人可能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叫醒别人:他可能有自己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人也有可能被机械的方法叫醒,一个人可以被闹钟吵醒,但麻烦在於他很快就会习惯闹钟的铃声而充耳不闻。因此不但需要许多闹钟,还得时常更新,否则人就必须在四周摆上许多闹钟,使他根本不能睡。但困难又来了,闹钟必须上发条;为了要上发条一个人必须记得它们;为了要记得它们他必须常常醒来。但更糟的是,当人习惯了所有闹钟的铃声之後,他只会睡得更沈,所以闹钟必须时常汰旧换新,最後这或许能帮助一个人清醒过来。但如果没有外力帮忙,一个人几乎不可能独立完成一切上发条与汰旧换新的工作,很可能这项工作开始不久他就睡着了。在睡梦中他会梦见自己正在发明及淘汰闹钟,并且给它们上发条,然後为此睡得更甜。

「因此,为了清醒,必须把个别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某某人必须把这人叫醒;而他又必须寻找能叫醒他的人;必须要有闹钟,还要时常不断发明新的闹钟。

「但为了要达成这目标并有所收获,必须有一群人一起工作,因为一个人成不了事。

「他一开始最需要的是帮助,但这帮助不能只给一个人,因为那些能给予帮助的人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所以他比较乐意帮助二十到三十个想要清醒的人,而非仅仅一个。此外,如前所述,一个人很容易欺骗自己说他已经清醒,而将新的睡梦错看成是清醒。如果一群人决定共同来对抗昏睡,他们就能唤醒彼此,然而很可能他们当中的二十个人都睡着了,但第二十一人却醒着而唤醒其他的人。这正如闹钟一样,一个人发明一样闹钟,另一个人发明另一种,之後他们可以交换。大家一起工作就能彼此互相帮助,没有这帮助一个人成不了事。

「因此,一个想要清醒的人必须找寻其他也想清醒的人,并且一起工作,然而这件事说的比做的容易,因为要着手开始这项工夫并加以组织,需要常人所不能及的知识。这工作需要一位领导,如此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没有这些条件任何努力也得不到成果。人们可能会折磨自己,但这不能使他们清醒,这点对某些人来说百思不得其解,他们靠着一己之力和自动自发可以埋头苦干,甚至不惜牺牲。但因为他们的第一项努力和牺牲应该是服从,却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服从另外一个人。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承认所做的努力和牺牲都是白费。

「工作必须有组织,而要组织起来则只能靠一个了解这工作的问题、目标和方法的人,而且本身也经历过这种有组织的工作才行。

「一个人通常由小团体开始自己的研究,这个团体通常会关连一系列不同层面上的类似团体,而共同组成一个所谓的『预备学校』。

「团体的首要特徵在於它们不是依照团员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建立的,它们是由老师所建,以他的目标选择能对彼此有所助益的不同类型的人。

「没有一个团体工作可以没有老师,而一个不恰当的老师也只会产生负面的结果。

「团体工作的第二个特徵是,这些团体可能是由一个刚开始工作的人都一无所知的目标关连在一起,在他们了解工作的本质和原理以及相关的观念之前,这目标不能解释给他们听。但这个人们不知所以就朝它做去并且满足其要求的目标,却是对人的工作必要的平衡原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去了解这个目标,亦即老师的目标。当他们了解这个目标(即使一开始并不充分)他们自己的工作就能变得比较有意识,其後也能获得较好的成果,但是像我说过的,老师的目标通常一开始并不能清楚解释。

「所以,一个人在团体里下工夫的最先目标,应该是自我研究。这项工作只能由组织良好的团体进行,独自一个人并不能看见自己,但是一群人为了这目标而组织起来,他们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帮助彼此,因为一个人比较容易看见别人的错而非自己的,这是人性的特色之一。而在研究自己的路上,他发现他在别人身上发现的错处,自己其实也有。有许多事情他不能看见自己身上有,但他能从别人身上看见,如此一来他就知道这些是他的特性。团体其他成员就像一面镜子,使他照见自己。然而像我前面说过的,为了由别人身上的过错看见自己的过错,一个人必须非常谨慎而且要对自己真诚。

「他必须记住他不是一个,有一部份的他想要清醒,但另外叫『张德功』、『李立言』或『程修国』的部份并不想清醒,这部份必须被使劲唤醒。

「一个团体通常由一群人的某些我群缔约而成,以对抗『德功』、『立言』和『修国』,也就是说,对抗他们自己的『虚假个性』。

「让我们举张德功为例,德功由两部份组成--『我』及『德功』,但『我』无力对抗『德功』,『德功』是主人。假定现在这里有二十个人,那就有二十个『我』开始对抗一个『德功』,他们能变得比他强大。至少他们能扰乱他的昏睡,使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熟睡不醒,这就是整个目标。

「更进一步,在自我研究时,一个人开始透过自我观察累积素材,二十个人就会有二十倍的素材。他们每个人都能利用这所有的素材,因为交换观察的成果是团体存在的一个目的。

「当一个团体组织起来,它的成员要接受一些纪律:首先是适用於全体成员的一般纪律,其次则是个人是用的纪律。

「开始工作的一般纪律通常如下,首先必须向全体成员说明,他们要对团体中所听所学的一切保密,这不只是在他们身为其中一员时如此,而是永远都要保密。

「这项绝对必要的纪律必须使团员在一开始就弄清楚,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明白这并不是要企图去保守一些本来就不是秘密的秘密,也不会蓄意剥夺他们向周遭朋友交换观点的权利。

「这项限制的观点在於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可能正确无误传达团体中所说的一切。他们很快就会从自己的经验学到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多少时间以及多少解说才能掌握团体所说的一切。他们会明白自己无法让朋友正确了解他们在团体学到的一切,他们也会了解如果给了朋友错误的观念,不但会使他们毫无可能接近这项工作以及了解相关的一切,更不用提这样做会给自己往後带来多少的麻烦和不愉快。

「如果一个人不顾一切仍然设法把他在团体所学到的告诉朋友,他很快就会确信这些尝试会带来意想不到又讨厌的後果,朋友要不是和他争辩要他听从他们的道理,不然就不听他的,要不就是全盘误解,把他所说的一切解释成完全相反的意思。了解这是个徒劳无功的尝试之後,一个人就能看出这项限制的另一个层面。

「这项限制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在於人很难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绝囗不提,他很想说给任何一个他习於交换心得的人听,这是最机械的欲望。如此一来,沈默就是最难遵守的戒律。但如果能了解这点或至少服从规定,这将是对记得自己以及发展意志力最好的练习。只有当一个人能在必要的时候保持沈默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很难接受他们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过分多嘴,这对那些自认为严肃、正常,或自认为喜欢孤独和沈思而自诩沈静的人们尤其难以接受。正因为如此,这项要求就更重要了。一个人如果能记得这一点,就能看出自己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层面。

「第二项一般纪律是团员必须告诉老师一切实话,这一点也需要清楚了解无误。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生活有多大的比例被谈话、甚至只是不说出实话所占据,人们不能对别人和自己真诚,他们甚至不知道要学会在必要时真诚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他们想像说不说实话和要不要真诚全凭自己决定,所以他们必须学会真诚,而这首先要从对老师说实话开始做起,如果他们蓄意撒谎,表现不真诚或隐瞒某事情不说,那会使他们在团体中一无是处,甚至比对老师或当他之面粗鲁无理还糟糕。

「另一项对团员的要求是他们必须记得他们为什麽要来这个团体,他们是来学习并且工作自己,不是凭着自己的了解而是要依照指令来学习来工作。如果他们开始对老师表示不信任,并且批评他的行动,认为自己比他更了解如何指挥这个团体,尤其是在他们表现出对老师缺乏外在顾虑、缺乏尊敬,以至於显得粗暴、不耐或好辩时就不可能继续下工夫了,因为只有在人记得他们是来学习而不是教人时,才有可能下工夫。

「假如一个人开始不信任老师,他就不需要这个老师,老师也不再需要这个学生。在这情况下他最好离开去寻找另一个老师,或设法不要老师在一旁指导,这对他并没有好处,但起码不比对老师说谎、隐瞒或反抗、不信任来得有害。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之外,想当然耳团员必须下工夫,假如他们只是时常进出这个团体却不下工夫,而却想像自己正在努力;假如他们认为出席这个团体就是在工作了或是把出席视为消遣,结交悦人的伙伴等,那麽他们在团体中一点用也没有,他们越早被遣走或自行求去,对自己及其他团员就越有好处。

「上述列出的基本要求提供了订定规则的素材,每个团员都要遵守这些规则。规则首先能帮助所有想工作的人避开任何会危害或妨碍工作的事情;其次,规则能帮助人记得自己。

「通常在工作开端团员多半会不喜欢某些规则,他们甚至问: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规则来工作?规则对他们而言像是对自由不必要的限制,或是烦人的例行公事,而且当他们被提醒规则内容时,就会认为老师不怀好意或心存不满。

「事实上,规则是他们从工作中得到的首要帮助,规则当然不是立意提供他们娱乐、满足或使事情变得比较轻易。规则遵循一个特定目标:使人们举止一如他们该有的样子,也就是说,假如他们记得自己,并领悟行事多麽应该顾及工作之外的人以及工作伙伴和老师。若是他们真能做到这些,就不需要规则了。但正因为他们在工作初期不能记得自己也不能了解这点。

「规则即使永远不可能容易、愉快或舒服,也绝对不可或缺。相反的,规则应该困难、不轻松也不愉快,否则就失去意义了。规则就如同叫醒梦中人的闹钟,但当人一睁眼就会恼怒这个闹钟而问:难道一个人不能不要闹钟就自动清醒吗?

「除了这些一般规则外,还有一些个人纪律,视个人状况而给,通常是有关他的主要弱点或主要特徵,这一点需要解释。

「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一个主要特徵,它就像一个轮轴使所有的虚假个性都绕着它旋转。每个人工作自己就是在对抗这个主要特徵,这说明了为什麽没有工作通则,所有想要发展通则的诸体系不是一事无成就是造成伤害。怎麽可能有通则呢?对一个人有益的对另一人可能有害:某个人太过聒噪必须学习沈默,另一人该说话时却沈默不语,就必须学习开囗说话,这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团体工作的通则适用於每一个人,个人的指示却各有不同,因此人不可能独自发现他的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这几乎是一条律则。老师必须向他指出主要特徵,并且指点他如何与之对抗,只有老师才能如此。

「研究主要特徵并与之对抗就构成了人人各自的途径,但是目的还是一样,那就是领悟到一个人不值一文,只有在一个人真切恒常地确认自己无能为力又一文不值,他才能准备从事更为困难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所说的一切指的都是真正的团体,与确实工作相关,而这又与『第四道』相关。然而周遭还有许多模仿来的道理、团体及工作,这些甚至还不是『黑神通』。

「在我这些讲课中听众总是会问『黑神通』是什麽,而我回答说,并没有红的、绿的或黄的神通存在。有机械学,即『自行发生』,也有『做』。『做』是魔术,而且只此一种,不可能有两种『做』。但却可能有对『做』的外观加以模仿或伪造,它不可能达成任何客观的结果,却会欺骗无知的人,激起他们的信仰、迷恋、狂热甚至盲信。

「因此在真正的工作,亦即真正的『做』当中,不允许迷恋。你们所指的黑神通就是基於这种迷恋,以及玩弄人的弱点。黑神通决不意指『邪术』,因为我以前就说过没有人会有意行恶,会为了恶而作恶,每个人都是就他所了解的善而行事。也因此断定黑神通一定非常自私自利,只致力寻求一己的好处也是大错特错。

「黑神通可能非常利他博爱,致力於使人性美好,或想要把人从真实或假想的恶魔手中拯救出来。但是被称为黑神通的必然有一个明确的特性,那就是倾向藉由唤起人的信仰、迷恋或恐惧,而不使他们有所认识或了解去达成一些目的,甚至是最好的目的。

「我们要记住,一个『使用黑神通的人』(black magician)不论是善是恶,一定在学校待过,他学过一些 东西,也听过一些,知道一些,他只不过是个『半吊子』(half-educated),不是被学校开除就是自行求去,因为他自认知道够多了,不愿意再居於附属地位而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作业,甚至指导别人工作。所有这一类的工作只能产生主观的结果,也就是说,它只能增加昏睡和欺骗而不是使之减少。

「然而从『使用黑神通的人』身上还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虽然方式有误,因为他有时碰巧竟能说出一些真话,这就是为什麽我说还有许多东西比『黑神通』还要糟,那就是各式各样的玄学和通神论的组织和团体。他们其中的老师不但没有在学校待过,甚至不曾遇到过一个与学校有关的人,他们的工作只是模仿而已,但这类的模仿会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一个人觉得他是『老师』,其他人觉得他们是『学生』,每个人都很满意,没有人觉悟到自己一文不值。如果他们肯定自己也有这样的领悟,那麽不是有意撒谎,就是幻觉和自欺而已。相反的,这类团体不但不会领悟到自己一文不值,反而还认为自己非常重要,从而增长了虚假个性。

「一开始很难去证实这项工作是对是错,接获的指令是否正确。工作的理论部份可以对这对这思考有所帮助,因为人从理论层次来判断比较容易,他知道自己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他知道从一般方法可以学到什麽,学不到什麽。假如他学到一些新东西是不能由一般方法(如书本等等)学到的,那麽多少可以保证在另一方面(即实际方面)也正确无误。不过这当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保证,因为也有可能出错。所有玄学即降神术的集团都宣称他们拥有新知识,而且也总有人会相信他们。

「一个组织完善的团体不需要信仰,只需要一点点信赖,甚至只要一会儿的信赖就够了,因为一个人越早去证实他所听到的越好。

「对抗『虚假的我』,对抗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份,而且不能光说不练。为了这个目的老师会指派给每个团员明确的任务,为了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克服他的主要特徵。一个人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对抗自己,工作自己,如果他避开这些任务设法不去完成,那就意味着他不想工作,要不就是他无法工作。

「通常一开始老师只给予非常简单的任务,甚至简单到他不称之为任务。他并不多谈,只是给予提示,如果他看出团员了解他的用意并把任务完成,他才交代更艰难的任务。

「比较困难的任务--虽然也只是主观认定的困难--称之为『障碍』。障碍的特质在於当一个人克服第一个障碍之後,他不能再回头睡觉,回到平常的生活里。假如在克服第一个障碍後他害怕起往後种种的障碍,不愿意继续工作下去,他就卡在两个障碍之间进退不得,这是一个人所能遭遇的最糟情况。所以老师通常都很小心挑选工作和障碍,换句话说,只有对那些表现足够坚强去对抗小小障碍的学生,他才会冒险一试交待需要克服内在障碍的任务。

「有一种情形常常会发生,那就是通常人们对最小最简单的障碍裹足不前时,他们会反抗工作、反抗老师、反抗其他成员,并且为那些他们开始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的错处而谴责别人。

「有时他们在过後会後悔自责,但接着又责备别人,然後又後悔,没完没了。但没有比在一个人离开团体後他对工作和老师的态度更能显示出他的为人了。有时候这些考验是有意安排的,一个人被有意地置身於尴尬的局面以至於不得不离开,所以他大可以理直气壮抱怨老师或某些人,然後他就被监看会如何表现。

「一个正派的人即使在他认为受到不当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仍然一派正值,但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暴露出平常不为人知的一面,因此有时这是一个看穿一个人本性的必要方法。只要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但如果你抓他几下他会怎麽反应?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於一个人对他接受观念的态度和评价,以及他是保有还是丢弃这些评价。一个人可能诚心诚意考虑良久想要工作,甚至愿意下苦功,但接着却前功尽弃,甚至与工作唱反调,为自己辩护,编造各种谎言,故意把他所听过的赋予错误的解释等等。」

「这种人会不会得到报应?」一个听众问。

「不会,会有什麽报应?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惩罚,还有什麽比这更严厉的惩罚?」

「我不可能详尽描述与工作有关的一切,」G继续说道,「一个人必须亲自去体验。到目前为止所说的都是 提示而已,只有那些继续工作并从经验中学到障碍是什麽,它所代表的困难又是什麽的人,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义。

「一般说来最困难的障碍是克服说谎的恶习。人拼命对别人和自己说谎,以至於不再留意说谎这回事,然而他必须设法克服说谎。第一项努力就是不要向老师说谎,一个人必须立刻决定对老师说实话,要不然他就整个放弃。

「你们必须明白老师身负一项非常艰钜的任务,就是清洗及维修人类这部机器。当然他只受理在他修理能力范围之内的机器,他会拒收严重故障的机器。但即使是还能加以清洗的机器,如果开始说谎就一样没救,就算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小谎或任何隐瞒(例如隐瞒别人要求保密的事或是他曾经告诉过别人的某事),都会立刻使他停止工作,尤其在他已经下过一些工夫时尤然。

「你们必须记住一件事:一个人做过的努力会增加对他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过重大的努力,对他的要求也很小;但是他所做的努力会立刻增加对他的要求。他越努力,新的要求也越大。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会犯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先前下过的工夫及优点可以带来一些权力或好处,从而减少对他们的要求,并在日後万一他们不再下工夫或作错事时,能成为一个申辩的藉囗。这是天大的错误,一个人昨天做过的事并不能成为今天的藉囗。正好相反,如果一个人昨天什麽也没做,今天也不会被施予任何要求;但只要他昨天做了事,今天就要做得更多。这当然不是说一个人最好什麽也不做,什麽都不做就什麽也得不到。

「就像我说过的,最先的要求之一就是真诚。但真诚有许多种,有聪明的真诚也有愚蠢的真诚,同样也有聪明的不真诚和愚蠢的不真诚。愚蠢的真诚和不真诚都是机械性的。假如一个人要学会聪明的真诚,他首先要对老师及工作资深於他的人真诚。但要注意真诚不能变成『缺乏顾虑』,对老师以及他所指派的人缺乏顾虑,会破坏一切工作的可能性。假如他要学会聪明的不真诚,他必须对工作不真诚,必须学会在应当沈默时沈默,不对外人谈起工作,因为他们既不了解也不重视。但在团体中真诚是一项绝对的要求,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断在团体里说谎,正如他在生活中对别人与自己说谎一样,他就永远不能学会分辨实话与谎言。

「第二个障碍通常是克服恐惧。人通常有许多想像的、不必要的恐惧,谎言和恐惧--这就是人生活的氛围。正如克服说谎是个人的事,克服恐惧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恐惧,必须先把它们找出来再进一步消除。我提到的这些恐惧通常与生活周遭的谎言有关,你们要明白它们不同於害怕蜘蛛、老鼠或漆黑的房间,也不同於那无法言明的神经性恐惧。

「一个人必须明白工作时所下的工夫甚至牺牲,都不能为其後可能犯下的过错辩白或成为宽恕的藉囗。相反的,对那些丝毫不努力也不牺牲的人,可以原谅他们的言行;但对那些已经下过苦功的人并不能宽贷。

「这说来似乎不公平,但人必须了解这项律则。每一个人都有一本帐目,他的努力和牺牲记在本子的一边,他的过失和罪行则记在另一边。记在积极一边的事并不能弥补消极一边的作为,它们只能被实话擦掉,亦即及时而坦白对自己与他人招供,对老师更需如此。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过错却一再辩解,一点小小的冒犯就可以毁掉他数年来努力工作的成果。因此在工作时人最好没罪也承认有罪,不过这又必需谨慎处理,不能夸张,不然结果还是说谎,而且是受恐惧驱使而说谎。」

在另一次聚会,G谈起团体。
「不要认为我们可以立即着手成立一个团体,一个团体是一件大事,它的开始是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和工作。我必须信任你们,你们也必须信任我,而且彼此信任,这才会是一个团体。直到整体工作出现之前都只是一个预备团体。我们必须把自己准备好,以便形成一个团体。我们只能从模仿一个理想中应有的团体才能组成一个团体,当然是要模仿它的内在意涵而不是外在形式。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什麽?首先你们必须了解,在一个团体中人人要为彼此负责,一个人的过错就是全体的过错,这是律则。而且这项律则立意完善,因为你们以後会看到,一个人的所得也会是全体的所得。

「这项共同责任的规则必须牢记於心,它还有另一面,团员们不仅要为别人的过错负责,还要为他们的失败负责。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全体的成功,一个人的失败就是全体的失败。一个人犯了严重过错--譬如说违反一项基本规则,将无可避免导致整个团体的溃散。

「一个团体必须如一台机器般运作,机器的每一个部份都要彼此认识,并且互相帮助,在团体里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他人利益或工作利益,也不可以表达会妨碍工作的个人同情或反感。所有的团员都是兄弟朋友,但如果有一人离去--尤其是被老师遣走的话--他就不再是兄弟朋友而立刻变成陌生人。这是一条很严苛的规则,无论如何却十分必要。人们可能是一辈子的朋友,而且一同进入一个团体。过後若有一人离开,另一个人就没有权利告诉他团体的工作情形。离去的人会觉得受到伤害,他不明白为什麽如此,然後他们就会争吵。为了避免如此,我们把夫妻、母女等关系视为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夫妻被看成是一个团员。如果其中一人不能继续工作而要离开,另一人被视为有罪也要离开。

「此外你们必须记住,我只能帮你们到你们帮我的程度。尤其在一开始的阶段,你们的帮助不会由成果来计算(因为它实际上几乎是零),而是依你们所下工夫的数量和大小而定。」

说完之後,G谈起个人工作以及我们「主要弱点」的意义。接着他交代了一些明确的工作,以此开始我们的团体工作。

其後,1917年我们在高加索时,G对形成团体的一般原理又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观察,我得把它引述如下:
「你们太把事情理论化了,你们到现在为止应该已经知道多一点了。团体本身的存在并没有特别用处,属於一个团体也没有特别的价值,团体的用处和益处是由它们的成果来决定。

「每个人可以由三个方面下工夫,他可以对工作有用,可以对我有用,也可以对自己有用。当然一个人的工作能在三方面都有成果那是最好不过,如果办不到,至少也可以在两方面有成果。举例来说,假如他对我有用,也就对工作有用;假如他对工作有用,也就对我有用。但假如他对工作有用,也对我有用,却对自己没用,这就更糟,因为这样维持不久。如果一个人不能从自己身上获益,也像以前一样毫无改变,那麽他碰巧在短时间内有用并不能记上一笔功劳,更重要的是,他的有用不会长久。这工作会成长会改变,人如果没有成长或改变就赶不上这工作,工作会把它抛在身後,而原本有用的事可能会变得有害。」

我在1916年夏天回到圣彼得堡。
在我们的「预备团体」成立之後,G告诉我们与他所交代任务有关的努力。
「你们必须了解,普通努力算不上什麽,只有超级努力才算数,这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那些不想付出超级努力的人最好赶快放弃,并注意他的身体健康。」
「超级努力不会危险吗?」一个很注意健康的听众问道。
「它们当然危险,」G说,「但为了努力清醒而死去总比活在梦里好。话是这麽说,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努力而死还不容易呢。我们拥有的力量比我们以为的多太多了,但我们从来没去运用它。你们必须了解人这部机器组织中的一个特性。
「蓄能器在人体机器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每一个中心附近都有两个小蓄能器,里面装满了工作所需的特殊物质。(图41)


(图41)
「此外,人体内还有一个大蓄能器,用来补充小蓄能器的不足。这两个小蓄能器彼此连接,各自又与附近的中心以及这个大蓄能器连接。」
G画了一张「人体机器」的略图,然後指出大小蓄能器的位置以及彼此的关连。


(图42)
「蓄能器以下列方式运作,让我们假想一下一个人正在工作,或正在阅读一本艰涩的书而苦思不已,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脑中有几个『卷轴』正在理智中心周转。又让我们假想他因为爬山而感到疲倦,那麽他有些『卷轴』在运动中心周转。

「第一例中的理智中心和第二例中的运动中心由小蓄能器中汲取工作所需的能。当第一个蓄能器中的能快要用完时,人就感到疲倦,如果他正在走路就会希望止步或坐下;如果他正在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希望想 想别的。但出乎意料之外他突然感到一股力量注入体内,他又可以走路或工作了。这就表示这个中心与第二个蓄能器连接上了,正从中汲取能量,同时第一个蓄能器正由大蓄能器再注满能量。所以这个中心可以继续工作下去,人可以继续走路或工作。有时片刻的休息是需要的,以确保这连接手续的完成。有时後需要一个冲击,有时则需要努力。不论如何,工作继续下去,过了一阵子第二个蓄能器也耗完存量,人就再度感到疲倦。

「再经过一个冲击、一阵休息、一根香菸或一次努力之後,他又与第一个蓄能器连上线了。但极可能人从第二个蓄能器汲取能量的速度太快,以至於第一个蓄能器只从大蓄能器中注满一半容量而已。

「一旦与第一个蓄能器重新连上线後,这个中心开始从中汲取能量,而第二个蓄能器也开始从大蓄能器中汲取能量。但因为这次第一个蓄能器只装到半满而已,所以很快就耗光了,而第二个蓄能器才装满四分之一而已,这中心立刻与它连上,很快又耗光能量。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人体两个蓄能器都耗完了容量,人就会变得非常疲倦,几乎瘫痪,倒头就睡,否则他的有机体会受到感染,开始觉得头痛、心悸或不舒服。

「再经过一阵休息、一个冲击、或一次努力之後,突然间一股新的能量又注入体内,他又能思考、走路或工作了。

「这表示这个中心已经直接连上了大蓄能器。大蓄能器蕴藏极多的能量,一旦连上大蓄能器,人几乎可以表演奇迹。当然,如果诸『卷轴』持续周转,而从空气、食物和印象所产生的能量从大蓄能器中涌出的速度大过涌入的话,大蓄能器终会耗尽所有能量,有机体便会死亡。但这状况很少发生,通常有机体在这之前就会自动停止运作。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有机体才会耗尽能量而死,一般状况中人通常会睡着、昏倒或产生一些并发症,使中心早在真正危险发生之前就停止运作。

「所以人不需要害怕努力,因为努力而死的机率小得可怜,反而是静止不动、懒惰以及害怕努力比较容易致死。

「相反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心与大蓄能器连接。如果我们做不到,所下的工夫都会白费,因为在我们的努力能得到任何成果之前,我们又睡着了。

「小蓄能器足够应付一般日常工作,但为了要工作自己,为了内在成长以及进入第四道所需的努力,小蓄 能器的能量就不够用了。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从大蓄能器中直接汲取能量,这只有在情感中心的帮助下才能做到。了解这点很重要,只有经由情感中心才能与大蓄能器相连,本能、运动及理智中心本身只能使用小蓄能器的能量。

「这正是人们不了解的地方,所以他们的目标必须放在发展情感中心上。情感中心这装置远比理智中心精细巧妙,尤其是我们考虑到整个理智中心通常只有造型装置在工作,它对许多事物都不得其解。假如任何人想要知道更多,了解更多,他必须记住这些新知识和新了解会由情感中心,而不是理智中心,进入。」

除了有关蓄能器的说明外,G还对打呵欠及发笑作了有趣的说明。

「在我们有机体中有两种功能无法从科学观点理解,虽然科学家并不承认它们不可解释,那就是呵欠和发笑。如果不知道蓄能器以及它们在有机体所扮演的角色,就不能充分了解及解释这种现象。

「你们已经注意到在疲倦时会打呵欠,这情况在山上尤其明显,当一个人不习惯在山里时,在登山途中他几乎会不停打呵欠。打呵欠就是把能量汲送到小蓄能器,当它们一下子就耗光了存量,也就是当其中一个快要用完而另一个还来不及补充时,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呵欠。某些情况下,当一个人想打呵欠却打不出来,会使心跳暂时停止;另一些情况是心脏这个唧筒出了问题使工作失效,因此即便人不停打呵欠,却没有汲取到任何能量。

「由这观点研究观察打呵欠可以看出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

「发笑也直接与蓄能器有关,但发笑的功用正好和呵欠相反,它不是汲入能量而是汲出,亦即把蓄能器中过剩的能量汲出来丢掉。发笑并非存在於每一个中心,而只存於能分成正、负两面的中心里。如果我还没有详述这一点,以後我对中心作更详尽说明时还会再解释。目前我们只以理智中心作例子,当某些印象进入这个中心,就会立刻落入两个部份而产生尖锐的『是』与『否』,这『是』与『否』同时在中心里产生,会引起一阵痉挛,因为不能调和及消化同一个事实产生的两极印象,这中心就会把蓄能器传送过来的能量以笑的形式丢掉。另一个例子是蓄能器累积了太多能量使某中心没办法用完,那麽每一个最普通的印象都会加倍被吸收,也就是说它会同时进入两个部份而使人发笑,亦即排除能量。

「你们必须了解我只是提出一个概括的说明而已,要记住呵欠和发笑都是有传染性的,这显示它们是本能和运动中心的重要功能。」

「为什麽笑声如此令人愉悦?」某人问道。

「因为笑声替我们抒解过多的能量,那些能量如果不用掉的话,就会变为负面,亦即有毒。我们体内总有许多这类的毒素,笑声正是一种解毒剂。但只有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能量工作时,它才显得必要。有人说基督从来不笑,而你们的确会发现福音书里没有任何提及或描述基督在笑的事迹。人之所以不笑有许多种可能,当人整个耽溺在消极性情感、恶意、恐惧或怨恨、怀疑之中时他不会发笑,另一些人不笑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负面情绪,高等中心里不再有笑声,因为它们其中没有划分,没有『是』与『否』。」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10)-清醒、死亡与再生
第十一章 清醒、死亡与再生

「我时常被问到有关福音书中经文和寓言的问题,」G有一次说,「不过依我之见,时候未到,我们还不能 讨论这些问题,因为那需要更多的知识才行。不过我们会不时引用一些福音书里的经文作为讨论的引子,这可以教你们学会正确看待它们,更重要的是能领悟到我们所熟知的经文里面,一些最根本的旨意通常都散失不见了。

「首先让我们引用一段为人所熟知的经文,是关於种子必须死去以便再生:『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这段经文有许多涵意,而我们以後也会不时回头来谈,但首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蕴含其中的原理,以便应用到人身上。

「有一部格言书从未出版,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版。我以前在谈到知识的意义时曾经提过它,而且还引述其中一句格言。这书中与我们现在所谈的相关内容如下:

「『人可以再生,但为了再生他必须先死去,而为了死去他必须先清醒过来。』

「在另一个地方则写说:
「『当人清醒才能死去;当他死去便能再生。』

「我们必须找出这是什麽意思。『清醒』、『死亡』及『再生』是三个连续的阶段,如果你们留心研读福音书,便会看出它经常提及再生的可能、死亡的必要及清醒的必要。例如『警醒啊!因为你们不知道何时何日......』等等。然而,人的这三种可能性,即再生、死亡和清醒并没有被相关地放在一起,不过这就是整个重点了。假如一个人尚未清醒就先死去,他不可能再生;假如一个人未先死去便又再生,他可能会变成一个『不朽之物』(immortal thing ),因此,一个人尚未『死去』便阻碍了他的『再生』;他尚未清醒则阻碍了他的『死亡』;而他未死去便再生则使他不成『存在』(being )。

「我们已经谈论够多『再生』的意义了,这关系到本质重新成长、个别性开始形成,以及一个不可分割的我开始出现。

「但为了能够达成再生或至少开始设法达成,人必须先死去,亦即他必须把自己从成千上百琐碎的认同和执着中解放出来,是这些东西使他滞留在目前的状态。他执着於生活中的一切,执着於他的想像、他的愚昧,甚至执着於他的痛苦---可能执着於痛苦更甚於其它,他必须挣脱这些执着。对事物的执着以及对事物的认同让他内在上千个无用的诸我继续存活,这些我群必须死去以便大我能够诞生。

「但要如何使它们死去呢?它们并不想死,在这个关头,清醒的可能性前来解救。清醒意味着领悟自己一文不值,也就是领悟自己全然的机械和绝对的无能为力。这光是哲学上字意的了解还不够,一个人必须从自己身上那些明白简单又具体的事实来领悟。当人开始认识自己一点,他会看出自身可怕的一面,而决心要丢弃、要停止,要终止它。但不论他花了多少力气,他发觉自己办不到,一切照旧不变。

「如此,一个人就会看出自己的无能为力及一文不值。或者当他开始认识自己,他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也就是说,所有他自以为属於自己的观念、思想、信念、品味、习惯、甚至缺点和恶习都不属於他,而是由模仿或抄袭现成事物而得。体会这一点人就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才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不只是看清楚一秒一刻,而是一直如此,永远不忘。

「一个人持续意识到自己一文不值、完全无能为力,将使他终有勇气『死去』。『死去』并不只是在意识或心智层面,而是真正死去,是真正且永远抛弃自身对内在成长有所妨碍或多馀的部份,这些部份最主要的是所有『虚假的我』,其次则是一切对『个体性』、『意志』、『自觉』、『能做』、他的能力、主动性、决心等的幻想。

「为了能一直看见一件事情,人必须首先看见它,即使只有一秒钟也好。所有新的力量及领悟能力都来自这个方法。一开始它们只如电光石火一闪而过,之後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久,直到经过长久努力之後它们终能永久存在。这方法也适用於清醒,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清醒,他必须开始先短时间清醒,但在他付出某种努力,克服了某个障碍,或立下一个坚定不悔的决心之後,他必须毅然决然永远死去。这样做势必很困难,但如果不是先经过缓慢渐进的清醒过程,就更不可能做到。

「但有上千件事情阻止人清醒,令他继续受睡梦控制。为了要有意识执行想要清醒的意图,我们必须知道使人滞留在昏睡中的力量性质。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人类的处境不是一般睡眠,而是催眠(hypnotic sleep)。人被催眠,而这状态一直维持,而且力量逐渐增强,有人会认为有些力量有利於使他处於催眠状态,而阻止他看见真相以及了解自己的处境。

「有个东方故事,描述一个很有钱的魔法师养了一大群羊,但他非常小气,不肯雇用牧羊人,也不愿意在羊群吃草的地方围篱笆。羊群经常漫游到森林中或是掉进峡谷里,更严重的是它们会逃跑,因为它们知道魔法师要它们的皮肉,它们可不愿意。

「最後魔法师想到了一个法子,他催眠他的羊群,首先暗示说它们是不朽的,剪毛对它们一点也无害,甚至有好处而且愉快;其次他示意自己是一个好主人,他爱它们如此之深,以致於愿意为它们做任何事;第三点他暗示万一真有事情发生到它们头上,也不会在当时发生,至少当天不会发生,因此,它们不须为此担心。魔法师又进一步示意说它们根本不是羊;它们有些是狮子,有些是老鹰,有些是人,另外一些则是魔法师。

「从此,所有他对羊群的顾虑与担心便告结束,它们不再逃跑,只是安静等候魔法师某一天到来取走它们的皮和肉。

「这个故事对人的处境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
「在所谓的『玄秘』文学里,你们也许接触过『Kundalini』这观念,例如『拙火』或『Kundalini之蛇』。它通常被用来指示人体内有一些奇异且可被唤醒的力量,但没有一个已知的理论能正确解释Kundalini的力量,有时它和性有关,也就是利用性来达成其它目的,这项推断全盘错误,因为Kundalini可以存在任何事物当中。尤有甚者,它对人的发展并没帮助。令人奇怪的是,不知道这些玄学家是如何从某处得知这个字眼,却完更改了它的原义,把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摇身一变而让人期待是福祉和恩赐。

「事实上Kundalini是一种想像的能力,它取代了真正机能的地位。当一个人在做梦而非行动时,当他的梦幻取代了真实,当他想像自己是狮子、老鹰或魔法师时,那正是因为Kundalini在体内作用。Kundalini可以在任何一个中心活动,使它们满足於想像而不是真实,一只自认为狮子或魔法师的羊就是在Kundalini的控制之下。

「Kundalini是一种使人滞留现状的力量,如果人们能真正看到他们的处境并了解其中所有的恐怖,他们连一秒钟也不能停留,他们会开始找寻出路,而且可以很快找到,因为确实有一条出路。但人们因为被催眠所以看不到,Kundalini正是使他们停留在催眠状态的力量。『清醒』意味着『解除催眠』,这其中困难重重,但也保证可行,因为没有任何有机的理由说人非睡觉不可,所以人可以清醒。

「理论上人可以清醒,但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因为当人一睁开双眼醒来时,所有使他睡着的力量又会以十倍的力量使他立刻睡着,而且还极有可能梦到他正要醒来或是已经清醒。

「在一般睡眠中有某些状态是人想要醒来却不能,他告诉自己说他已经醒来,但实际上仍然蒙头大睡--在他终於清醒之前这还可能发生许多次。但在一般睡眠中人一旦醒来就处在不同的情境里;催眠则不然,它并没有一些客观的特性,至少在清醒的初步阶段没有;人不能捏捏自己以便确定他是不是在睡觉。如果有人听到任何关於客观特性的事情,Kundalini立刻就把它转化成想像和睡梦。

「只有充分领悟清醒有多困难,才能了解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清醒。
「一般说来,要如何唤醒沈睡的人呢?一个有效的冲击是必要的。但当人睡得很沈时,仅仅一次冲击并不够,他需要长期持续的冲击,因此必须要有人来执行这冲击。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清醒,他就必须雇用另一个人来长期摇醒他,但如果人人都在睡觉,他能雇用谁?一个人可以雇用另一个人来叫醒他,但这人同样昏睡不醒,这种人还有什麽用?而且一个能真正保持清醒的人可能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叫醒别人:他可能有自己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人也有可能被机械的方法叫醒,一个人可以被闹钟吵醒,但麻烦在於他很快就会习惯闹钟的铃声而充耳不闻。因此不但需要许多闹钟,还得时常更新,否则人就必须在四周摆上许多闹钟,使他根本不能睡。但困难又来了,闹钟必须上发条;为了要上发条一个人必须记得它们;为了要记得它们他必须常常醒来。但更糟的是,当人习惯了所有闹钟的铃声之後,他只会睡得更沈,所以闹钟必须时常汰旧换新,最後这或许能帮助一个人清醒过来。但如果没有外力帮忙,一个人几乎不可能独立完成一切上发条与汰旧换新的工作,很可能这项工作开始不久他就睡着了。在睡梦中他会梦见自己正在发明及淘汰闹钟,并且给它们上发条,然後为此睡得更甜。

「因此,为了清醒,必须把个别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某某人必须把这人叫醒;而他又必须寻找能叫醒他的人;必须要有闹钟,还要时常不断发明新的闹钟。

「但为了要达成这目标并有所收获,必须有一群人一起工作,因为一个人成不了事。

「他一开始最需要的是帮助,但这帮助不能只给一个人,因为那些能给予帮助的人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所以他比较乐意帮助二十到三十个想要清醒的人,而非仅仅一个。此外,如前所述,一个人很容易欺骗自己说他已经清醒,而将新的睡梦错看成是清醒。如果一群人决定共同来对抗昏睡,他们就能唤醒彼此,然而很可能他们当中的二十个人都睡着了,但第二十一人却醒着而唤醒其他的人。这正如闹钟一样,一个人发明一样闹钟,另一个人发明另一种,之後他们可以交换。大家一起工作就能彼此互相帮助,没有这帮助一个人成不了事。

「因此,一个想要清醒的人必须找寻其他也想清醒的人,并且一起工作,然而这件事说的比做的容易,因为要着手开始这项工夫并加以组织,需要常人所不能及的知识。这工作需要一位领导,如此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没有这些条件任何努力也得不到成果。人们可能会折磨自己,但这不能使他们清醒,这点对某些人来说百思不得其解,他们靠着一己之力和自动自发可以埋头苦干,甚至不惜牺牲。但因为他们的第一项努力和牺牲应该是服从,却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服从另外一个人。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承认所做的努力和牺牲都是白费。

「工作必须有组织,而要组织起来则只能靠一个了解这工作的问题、目标和方法的人,而且本身也经历过这种有组织的工作才行。

「一个人通常由小团体开始自己的研究,这个团体通常会关连一系列不同层面上的类似团体,而共同组成一个所谓的『预备学校』。

「团体的首要特徵在於它们不是依照团员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建立的,它们是由老师所建,以他的目标选择能对彼此有所助益的不同类型的人。

「没有一个团体工作可以没有老师,而一个不恰当的老师也只会产生负面的结果。

「团体工作的第二个特徵是,这些团体可能是由一个刚开始工作的人都一无所知的目标关连在一起,在他们了解工作的本质和原理以及相关的观念之前,这目标不能解释给他们听。但这个人们不知所以就朝它做去并且满足其要求的目标,却是对人的工作必要的平衡原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去了解这个目标,亦即老师的目标。当他们了解这个目标(即使一开始并不充分)他们自己的工作就能变得比较有意识,其後也能获得较好的成果,但是像我说过的,老师的目标通常一开始并不能清楚解释。

「所以,一个人在团体里下工夫的最先目标,应该是自我研究。这项工作只能由组织良好的团体进行,独自一个人并不能看见自己,但是一群人为了这目标而组织起来,他们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帮助彼此,因为一个人比较容易看见别人的错而非自己的,这是人性的特色之一。而在研究自己的路上,他发现他在别人身上发现的错处,自己其实也有。有许多事情他不能看见自己身上有,但他能从别人身上看见,如此一来他就知道这些是他的特性。团体其他成员就像一面镜子,使他照见自己。然而像我前面说过的,为了由别人身上的过错看见自己的过错,一个人必须非常谨慎而且要对自己真诚。

「他必须记住他不是一个,有一部份的他想要清醒,但另外叫『张德功』、『李立言』或『程修国』的部份并不想清醒,这部份必须被使劲唤醒。

「一个团体通常由一群人的某些我群缔约而成,以对抗『德功』、『立言』和『修国』,也就是说,对抗他们自己的『虚假个性』。

「让我们举张德功为例,德功由两部份组成--『我』及『德功』,但『我』无力对抗『德功』,『德功』是主人。假定现在这里有二十个人,那就有二十个『我』开始对抗一个『德功』,他们能变得比他强大。至少他们能扰乱他的昏睡,使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熟睡不醒,这就是整个目标。

「更进一步,在自我研究时,一个人开始透过自我观察累积素材,二十个人就会有二十倍的素材。他们每个人都能利用这所有的素材,因为交换观察的成果是团体存在的一个目的。

「当一个团体组织起来,它的成员要接受一些纪律:首先是适用於全体成员的一般纪律,其次则是个人是用的纪律。

「开始工作的一般纪律通常如下,首先必须向全体成员说明,他们要对团体中所听所学的一切保密,这不只是在他们身为其中一员时如此,而是永远都要保密。

「这项绝对必要的纪律必须使团员在一开始就弄清楚,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明白这并不是要企图去保守一些本来就不是秘密的秘密,也不会蓄意剥夺他们向周遭朋友交换观点的权利。

「这项限制的观点在於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可能正确无误传达团体中所说的一切。他们很快就会从自己的经验学到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多少时间以及多少解说才能掌握团体所说的一切。他们会明白自己无法让朋友正确了解他们在团体学到的一切,他们也会了解如果给了朋友错误的观念,不但会使他们毫无可能接近这项工作以及了解相关的一切,更不用提这样做会给自己往後带来多少的麻烦和不愉快。

「如果一个人不顾一切仍然设法把他在团体所学到的告诉朋友,他很快就会确信这些尝试会带来意想不到又讨厌的後果,朋友要不是和他争辩要他听从他们的道理,不然就不听他的,要不就是全盘误解,把他所说的一切解释成完全相反的意思。了解这是个徒劳无功的尝试之後,一个人就能看出这项限制的另一个层面。

「这项限制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在於人很难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绝囗不提,他很想说给任何一个他习於交换心得的人听,这是最机械的欲望。如此一来,沈默就是最难遵守的戒律。但如果能了解这点或至少服从规定,这将是对记得自己以及发展意志力最好的练习。只有当一个人能在必要的时候保持沈默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很难接受他们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过分多嘴,这对那些自认为严肃、正常,或自认为喜欢孤独和沈思而自诩沈静的人们尤其难以接受。正因为如此,这项要求就更重要了。一个人如果能记得这一点,就能看出自己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层面。

「第二项一般纪律是团员必须告诉老师一切实话,这一点也需要清楚了解无误。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生活有多大的比例被谈话、甚至只是不说出实话所占据,人们不能对别人和自己真诚,他们甚至不知道要学会在必要时真诚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他们想像说不说实话和要不要真诚全凭自己决定,所以他们必须学会真诚,而这首先要从对老师说实话开始做起,如果他们蓄意撒谎,表现不真诚或隐瞒某事情不说,那会使他们在团体中一无是处,甚至比对老师或当他之面粗鲁无理还糟糕。

「另一项对团员的要求是他们必须记得他们为什麽要来这个团体,他们是来学习并且工作自己,不是凭着自己的了解而是要依照指令来学习来工作。如果他们开始对老师表示不信任,并且批评他的行动,认为自己比他更了解如何指挥这个团体,尤其是在他们表现出对老师缺乏外在顾虑、缺乏尊敬,以至於显得粗暴、不耐或好辩时就不可能继续下工夫了,因为只有在人记得他们是来学习而不是教人时,才有可能下工夫。

「假如一个人开始不信任老师,他就不需要这个老师,老师也不再需要这个学生。在这情况下他最好离开去寻找另一个老师,或设法不要老师在一旁指导,这对他并没有好处,但起码不比对老师说谎、隐瞒或反抗、不信任来得有害。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之外,想当然耳团员必须下工夫,假如他们只是时常进出这个团体却不下工夫,而却想像自己正在努力;假如他们认为出席这个团体就是在工作了或是把出席视为消遣,结交悦人的伙伴等,那麽他们在团体中一点用也没有,他们越早被遣走或自行求去,对自己及其他团员就越有好处。

「上述列出的基本要求提供了订定规则的素材,每个团员都要遵守这些规则。规则首先能帮助所有想工作的人避开任何会危害或妨碍工作的事情;其次,规则能帮助人记得自己。

「通常在工作开端团员多半会不喜欢某些规则,他们甚至问: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规则来工作?规则对他们而言像是对自由不必要的限制,或是烦人的例行公事,而且当他们被提醒规则内容时,就会认为老师不怀好意或心存不满。

「事实上,规则是他们从工作中得到的首要帮助,规则当然不是立意提供他们娱乐、满足或使事情变得比较轻易。规则遵循一个特定目标:使人们举止一如他们该有的样子,也就是说,假如他们记得自己,并领悟行事多麽应该顾及工作之外的人以及工作伙伴和老师。若是他们真能做到这些,就不需要规则了。但正因为他们在工作初期不能记得自己也不能了解这点。

「规则即使永远不可能容易、愉快或舒服,也绝对不可或缺。相反的,规则应该困难、不轻松也不愉快,否则就失去意义了。规则就如同叫醒梦中人的闹钟,但当人一睁眼就会恼怒这个闹钟而问:难道一个人不能不要闹钟就自动清醒吗?

「除了这些一般规则外,还有一些个人纪律,视个人状况而给,通常是有关他的主要弱点或主要特徵,这一点需要解释。

「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一个主要特徵,它就像一个轮轴使所有的虚假个性都绕着它旋转。每个人工作自己就是在对抗这个主要特徵,这说明了为什麽没有工作通则,所有想要发展通则的诸体系不是一事无成就是造成伤害。怎麽可能有通则呢?对一个人有益的对另一人可能有害:某个人太过聒噪必须学习沈默,另一人该说话时却沈默不语,就必须学习开囗说话,这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团体工作的通则适用於每一个人,个人的指示却各有不同,因此人不可能独自发现他的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这几乎是一条律则。老师必须向他指出主要特徵,并且指点他如何与之对抗,只有老师才能如此。

「研究主要特徵并与之对抗就构成了人人各自的途径,但是目的还是一样,那就是领悟到一个人不值一文,只有在一个人真切恒常地确认自己无能为力又一文不值,他才能准备从事更为困难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所说的一切指的都是真正的团体,与确实工作相关,而这又与『第四道』相关。然而周遭还有许多模仿来的道理、团体及工作,这些甚至还不是『黑神通』。

「在我这些讲课中听众总是会问『黑神通』是什麽,而我回答说,并没有红的、绿的或黄的神通存在。有机械学,即『自行发生』,也有『做』。『做』是魔术,而且只此一种,不可能有两种『做』。但却可能有对『做』的外观加以模仿或伪造,它不可能达成任何客观的结果,却会欺骗无知的人,激起他们的信仰、迷恋、狂热甚至盲信。

「因此在真正的工作,亦即真正的『做』当中,不允许迷恋。你们所指的黑神通就是基於这种迷恋,以及玩弄人的弱点。黑神通决不意指『邪术』,因为我以前就说过没有人会有意行恶,会为了恶而作恶,每个人都是就他所了解的善而行事。也因此断定黑神通一定非常自私自利,只致力寻求一己的好处也是大错特错。

「黑神通可能非常利他博爱,致力於使人性美好,或想要把人从真实或假想的恶魔手中拯救出来。但是被称为黑神通的必然有一个明确的特性,那就是倾向藉由唤起人的信仰、迷恋或恐惧,而不使他们有所认识或了解去达成一些目的,甚至是最好的目的。

「我们要记住,一个『使用黑神通的人』(black magician)不论是善是恶,一定在学校待过,他学过一些 东西,也听过一些,知道一些,他只不过是个『半吊子』(half-educated),不是被学校开除就是自行求去,因为他自认知道够多了,不愿意再居於附属地位而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作业,甚至指导别人工作。所有这一类的工作只能产生主观的结果,也就是说,它只能增加昏睡和欺骗而不是使之减少。

「然而从『使用黑神通的人』身上还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虽然方式有误,因为他有时碰巧竟能说出一些真话,这就是为什麽我说还有许多东西比『黑神通』还要糟,那就是各式各样的玄学和通神论的组织和团体。他们其中的老师不但没有在学校待过,甚至不曾遇到过一个与学校有关的人,他们的工作只是模仿而已,但这类的模仿会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一个人觉得他是『老师』,其他人觉得他们是『学生』,每个人都很满意,没有人觉悟到自己一文不值。如果他们肯定自己也有这样的领悟,那麽不是有意撒谎,就是幻觉和自欺而已。相反的,这类团体不但不会领悟到自己一文不值,反而还认为自己非常重要,从而增长了虚假个性。

「一开始很难去证实这项工作是对是错,接获的指令是否正确。工作的理论部份可以对这对这思考有所帮助,因为人从理论层次来判断比较容易,他知道自己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他知道从一般方法可以学到什麽,学不到什麽。假如他学到一些新东西是不能由一般方法(如书本等等)学到的,那麽多少可以保证在另一方面(即实际方面)也正确无误。不过这当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保证,因为也有可能出错。所有玄学即降神术的集团都宣称他们拥有新知识,而且也总有人会相信他们。

「一个组织完善的团体不需要信仰,只需要一点点信赖,甚至只要一会儿的信赖就够了,因为一个人越早去证实他所听到的越好。

「对抗『虚假的我』,对抗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份,而且不能光说不练。为了这个目的老师会指派给每个团员明确的任务,为了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克服他的主要特徵。一个人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对抗自己,工作自己,如果他避开这些任务设法不去完成,那就意味着他不想工作,要不就是他无法工作。

「通常一开始老师只给予非常简单的任务,甚至简单到他不称之为任务。他并不多谈,只是给予提示,如果他看出团员了解他的用意并把任务完成,他才交代更艰难的任务。

「比较困难的任务--虽然也只是主观认定的困难--称之为『障碍』。障碍的特质在於当一个人克服第一个障碍之後,他不能再回头睡觉,回到平常的生活里。假如在克服第一个障碍後他害怕起往後种种的障碍,不愿意继续工作下去,他就卡在两个障碍之间进退不得,这是一个人所能遭遇的最糟情况。所以老师通常都很小心挑选工作和障碍,换句话说,只有对那些表现足够坚强去对抗小小障碍的学生,他才会冒险一试交待需要克服内在障碍的任务。

「有一种情形常常会发生,那就是通常人们对最小最简单的障碍裹足不前时,他们会反抗工作、反抗老师、反抗其他成员,并且为那些他们开始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的错处而谴责别人。

「有时他们在过後会後悔自责,但接着又责备别人,然後又後悔,没完没了。但没有比在一个人离开团体後他对工作和老师的态度更能显示出他的为人了。有时候这些考验是有意安排的,一个人被有意地置身於尴尬的局面以至於不得不离开,所以他大可以理直气壮抱怨老师或某些人,然後他就被监看会如何表现。

「一个正派的人即使在他认为受到不当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仍然一派正值,但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暴露出平常不为人知的一面,因此有时这是一个看穿一个人本性的必要方法。只要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但如果你抓他几下他会怎麽反应?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於一个人对他接受观念的态度和评价,以及他是保有还是丢弃这些评价。一个人可能诚心诚意考虑良久想要工作,甚至愿意下苦功,但接着却前功尽弃,甚至与工作唱反调,为自己辩护,编造各种谎言,故意把他所听过的赋予错误的解释等等。」

「这种人会不会得到报应?」一个听众问。

「不会,会有什麽报应?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惩罚,还有什麽比这更严厉的惩罚?」

「我不可能详尽描述与工作有关的一切,」G继续说道,「一个人必须亲自去体验。到目前为止所说的都是 提示而已,只有那些继续工作并从经验中学到障碍是什麽,它所代表的困难又是什麽的人,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义。

「一般说来最困难的障碍是克服说谎的恶习。人拼命对别人和自己说谎,以至於不再留意说谎这回事,然而他必须设法克服说谎。第一项努力就是不要向老师说谎,一个人必须立刻决定对老师说实话,要不然他就整个放弃。

「你们必须明白老师身负一项非常艰钜的任务,就是清洗及维修人类这部机器。当然他只受理在他修理能力范围之内的机器,他会拒收严重故障的机器。但即使是还能加以清洗的机器,如果开始说谎就一样没救,就算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小谎或任何隐瞒(例如隐瞒别人要求保密的事或是他曾经告诉过别人的某事),都会立刻使他停止工作,尤其在他已经下过一些工夫时尤然。

「你们必须记住一件事:一个人做过的努力会增加对他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过重大的努力,对他的要求也很小;但是他所做的努力会立刻增加对他的要求。他越努力,新的要求也越大。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会犯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先前下过的工夫及优点可以带来一些权力或好处,从而减少对他们的要求,并在日後万一他们不再下工夫或作错事时,能成为一个申辩的藉囗。这是天大的错误,一个人昨天做过的事并不能成为今天的藉囗。正好相反,如果一个人昨天什麽也没做,今天也不会被施予任何要求;但只要他昨天做了事,今天就要做得更多。这当然不是说一个人最好什麽也不做,什麽都不做就什麽也得不到。

「就像我说过的,最先的要求之一就是真诚。但真诚有许多种,有聪明的真诚也有愚蠢的真诚,同样也有聪明的不真诚和愚蠢的不真诚。愚蠢的真诚和不真诚都是机械性的。假如一个人要学会聪明的真诚,他首先要对老师及工作资深於他的人真诚。但要注意真诚不能变成『缺乏顾虑』,对老师以及他所指派的人缺乏顾虑,会破坏一切工作的可能性。假如他要学会聪明的不真诚,他必须对工作不真诚,必须学会在应当沈默时沈默,不对外人谈起工作,因为他们既不了解也不重视。但在团体中真诚是一项绝对的要求,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断在团体里说谎,正如他在生活中对别人与自己说谎一样,他就永远不能学会分辨实话与谎言。

「第二个障碍通常是克服恐惧。人通常有许多想像的、不必要的恐惧,谎言和恐惧--这就是人生活的氛围。正如克服说谎是个人的事,克服恐惧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恐惧,必须先把它们找出来再进一步消除。我提到的这些恐惧通常与生活周遭的谎言有关,你们要明白它们不同於害怕蜘蛛、老鼠或漆黑的房间,也不同於那无法言明的神经性恐惧。

「一个人必须明白工作时所下的工夫甚至牺牲,都不能为其後可能犯下的过错辩白或成为宽恕的藉囗。相反的,对那些丝毫不努力也不牺牲的人,可以原谅他们的言行;但对那些已经下过苦功的人并不能宽贷。

「这说来似乎不公平,但人必须了解这项律则。每一个人都有一本帐目,他的努力和牺牲记在本子的一边,他的过失和罪行则记在另一边。记在积极一边的事并不能弥补消极一边的作为,它们只能被实话擦掉,亦即及时而坦白对自己与他人招供,对老师更需如此。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过错却一再辩解,一点小小的冒犯就可以毁掉他数年来努力工作的成果。因此在工作时人最好没罪也承认有罪,不过这又必需谨慎处理,不能夸张,不然结果还是说谎,而且是受恐惧驱使而说谎。」

在另一次聚会,G谈起团体。
「不要认为我们可以立即着手成立一个团体,一个团体是一件大事,它的开始是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和工作。我必须信任你们,你们也必须信任我,而且彼此信任,这才会是一个团体。直到整体工作出现之前都只是一个预备团体。我们必须把自己准备好,以便形成一个团体。我们只能从模仿一个理想中应有的团体才能组成一个团体,当然是要模仿它的内在意涵而不是外在形式。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什麽?首先你们必须了解,在一个团体中人人要为彼此负责,一个人的过错就是全体的过错,这是律则。而且这项律则立意完善,因为你们以後会看到,一个人的所得也会是全体的所得。

「这项共同责任的规则必须牢记於心,它还有另一面,团员们不仅要为别人的过错负责,还要为他们的失败负责。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全体的成功,一个人的失败就是全体的失败。一个人犯了严重过错--譬如说违反一项基本规则,将无可避免导致整个团体的溃散。

「一个团体必须如一台机器般运作,机器的每一个部份都要彼此认识,并且互相帮助,在团体里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他人利益或工作利益,也不可以表达会妨碍工作的个人同情或反感。所有的团员都是兄弟朋友,但如果有一人离去--尤其是被老师遣走的话--他就不再是兄弟朋友而立刻变成陌生人。这是一条很严苛的规则,无论如何却十分必要。人们可能是一辈子的朋友,而且一同进入一个团体。过後若有一人离开,另一个人就没有权利告诉他团体的工作情形。离去的人会觉得受到伤害,他不明白为什麽如此,然後他们就会争吵。为了避免如此,我们把夫妻、母女等关系视为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夫妻被看成是一个团员。如果其中一人不能继续工作而要离开,另一人被视为有罪也要离开。

「此外你们必须记住,我只能帮你们到你们帮我的程度。尤其在一开始的阶段,你们的帮助不会由成果来计算(因为它实际上几乎是零),而是依你们所下工夫的数量和大小而定。」

说完之後,G谈起个人工作以及我们「主要弱点」的意义。接着他交代了一些明确的工作,以此开始我们的团体工作。

其後,1917年我们在高加索时,G对形成团体的一般原理又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观察,我得把它引述如下:
「你们太把事情理论化了,你们到现在为止应该已经知道多一点了。团体本身的存在并没有特别用处,属於一个团体也没有特别的价值,团体的用处和益处是由它们的成果来决定。

「每个人可以由三个方面下工夫,他可以对工作有用,可以对我有用,也可以对自己有用。当然一个人的工作能在三方面都有成果那是最好不过,如果办不到,至少也可以在两方面有成果。举例来说,假如他对我有用,也就对工作有用;假如他对工作有用,也就对我有用。但假如他对工作有用,也对我有用,却对自己没用,这就更糟,因为这样维持不久。如果一个人不能从自己身上获益,也像以前一样毫无改变,那麽他碰巧在短时间内有用并不能记上一笔功劳,更重要的是,他的有用不会长久。这工作会成长会改变,人如果没有成长或改变就赶不上这工作,工作会把它抛在身後,而原本有用的事可能会变得有害。」

我在1916年夏天回到圣彼得堡。
在我们的「预备团体」成立之後,G告诉我们与他所交代任务有关的努力。
「你们必须了解,普通努力算不上什麽,只有超级努力才算数,这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那些不想付出超级努力的人最好赶快放弃,并注意他的身体健康。」
「超级努力不会危险吗?」一个很注意健康的听众问道。
「它们当然危险,」G说,「但为了努力清醒而死去总比活在梦里好。话是这麽说,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努力而死还不容易呢。我们拥有的力量比我们以为的多太多了,但我们从来没去运用它。你们必须了解人这部机器组织中的一个特性。
「蓄能器在人体机器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每一个中心附近都有两个小蓄能器,里面装满了工作所需的特殊物质。(图41)


(图41)
「此外,人体内还有一个大蓄能器,用来补充小蓄能器的不足。这两个小蓄能器彼此连接,各自又与附近的中心以及这个大蓄能器连接。」
G画了一张「人体机器」的略图,然後指出大小蓄能器的位置以及彼此的关连。


(图42)
「蓄能器以下列方式运作,让我们假想一下一个人正在工作,或正在阅读一本艰涩的书而苦思不已,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脑中有几个『卷轴』正在理智中心周转。又让我们假想他因为爬山而感到疲倦,那麽他有些『卷轴』在运动中心周转。

「第一例中的理智中心和第二例中的运动中心由小蓄能器中汲取工作所需的能。当第一个蓄能器中的能快要用完时,人就感到疲倦,如果他正在走路就会希望止步或坐下;如果他正在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希望想 想别的。但出乎意料之外他突然感到一股力量注入体内,他又可以走路或工作了。这就表示这个中心与第二个蓄能器连接上了,正从中汲取能量,同时第一个蓄能器正由大蓄能器再注满能量。所以这个中心可以继续工作下去,人可以继续走路或工作。有时片刻的休息是需要的,以确保这连接手续的完成。有时後需要一个冲击,有时则需要努力。不论如何,工作继续下去,过了一阵子第二个蓄能器也耗完存量,人就再度感到疲倦。

「再经过一个冲击、一阵休息、一根香菸或一次努力之後,他又与第一个蓄能器连上线了。但极可能人从第二个蓄能器汲取能量的速度太快,以至於第一个蓄能器只从大蓄能器中注满一半容量而已。

「一旦与第一个蓄能器重新连上线後,这个中心开始从中汲取能量,而第二个蓄能器也开始从大蓄能器中汲取能量。但因为这次第一个蓄能器只装到半满而已,所以很快就耗光了,而第二个蓄能器才装满四分之一而已,这中心立刻与它连上,很快又耗光能量。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人体两个蓄能器都耗完了容量,人就会变得非常疲倦,几乎瘫痪,倒头就睡,否则他的有机体会受到感染,开始觉得头痛、心悸或不舒服。

「再经过一阵休息、一个冲击、或一次努力之後,突然间一股新的能量又注入体内,他又能思考、走路或工作了。

「这表示这个中心已经直接连上了大蓄能器。大蓄能器蕴藏极多的能量,一旦连上大蓄能器,人几乎可以表演奇迹。当然,如果诸『卷轴』持续周转,而从空气、食物和印象所产生的能量从大蓄能器中涌出的速度大过涌入的话,大蓄能器终会耗尽所有能量,有机体便会死亡。但这状况很少发生,通常有机体在这之前就会自动停止运作。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有机体才会耗尽能量而死,一般状况中人通常会睡着、昏倒或产生一些并发症,使中心早在真正危险发生之前就停止运作。

「所以人不需要害怕努力,因为努力而死的机率小得可怜,反而是静止不动、懒惰以及害怕努力比较容易致死。

「相反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心与大蓄能器连接。如果我们做不到,所下的工夫都会白费,因为在我们的努力能得到任何成果之前,我们又睡着了。

「小蓄能器足够应付一般日常工作,但为了要工作自己,为了内在成长以及进入第四道所需的努力,小蓄 能器的能量就不够用了。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从大蓄能器中直接汲取能量,这只有在情感中心的帮助下才能做到。了解这点很重要,只有经由情感中心才能与大蓄能器相连,本能、运动及理智中心本身只能使用小蓄能器的能量。

「这正是人们不了解的地方,所以他们的目标必须放在发展情感中心上。情感中心这装置远比理智中心精细巧妙,尤其是我们考虑到整个理智中心通常只有造型装置在工作,它对许多事物都不得其解。假如任何人想要知道更多,了解更多,他必须记住这些新知识和新了解会由情感中心,而不是理智中心,进入。」

除了有关蓄能器的说明外,G还对打呵欠及发笑作了有趣的说明。

「在我们有机体中有两种功能无法从科学观点理解,虽然科学家并不承认它们不可解释,那就是呵欠和发笑。如果不知道蓄能器以及它们在有机体所扮演的角色,就不能充分了解及解释这种现象。

「你们已经注意到在疲倦时会打呵欠,这情况在山上尤其明显,当一个人不习惯在山里时,在登山途中他几乎会不停打呵欠。打呵欠就是把能量汲送到小蓄能器,当它们一下子就耗光了存量,也就是当其中一个快要用完而另一个还来不及补充时,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呵欠。某些情况下,当一个人想打呵欠却打不出来,会使心跳暂时停止;另一些情况是心脏这个唧筒出了问题使工作失效,因此即便人不停打呵欠,却没有汲取到任何能量。

「由这观点研究观察打呵欠可以看出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

「发笑也直接与蓄能器有关,但发笑的功用正好和呵欠相反,它不是汲入能量而是汲出,亦即把蓄能器中过剩的能量汲出来丢掉。发笑并非存在於每一个中心,而只存於能分成正、负两面的中心里。如果我还没有详述这一点,以後我对中心作更详尽说明时还会再解释。目前我们只以理智中心作例子,当某些印象进入这个中心,就会立刻落入两个部份而产生尖锐的『是』与『否』,这『是』与『否』同时在中心里产生,会引起一阵痉挛,因为不能调和及消化同一个事实产生的两极印象,这中心就会把蓄能器传送过来的能量以笑的形式丢掉。另一个例子是蓄能器累积了太多能量使某中心没办法用完,那麽每一个最普通的印象都会加倍被吸收,也就是说它会同时进入两个部份而使人发笑,亦即排除能量。

「你们必须了解我只是提出一个概括的说明而已,要记住呵欠和发笑都是有传染性的,这显示它们是本能和运动中心的重要功能。」

「为什麽笑声如此令人愉悦?」某人问道。

「因为笑声替我们抒解过多的能量,那些能量如果不用掉的话,就会变为负面,亦即有毒。我们体内总有许多这类的毒素,笑声正是一种解毒剂。但只有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能量工作时,它才显得必要。有人说基督从来不笑,而你们的确会发现福音书里没有任何提及或描述基督在笑的事迹。人之所以不笑有许多种可能,当人整个耽溺在消极性情感、恶意、恐惧或怨恨、怀疑之中时他不会发笑,另一些人不笑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负面情绪,高等中心里不再有笑声,因为它们其中没有划分,没有『是』与『否』。」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10)-清醒、死亡与再生
第十一章 清醒、死亡与再生

「我时常被问到有关福音书中经文和寓言的问题,」G有一次说,「不过依我之见,时候未到,我们还不能 讨论这些问题,因为那需要更多的知识才行。不过我们会不时引用一些福音书里的经文作为讨论的引子,这可以教你们学会正确看待它们,更重要的是能领悟到我们所熟知的经文里面,一些最根本的旨意通常都散失不见了。

「首先让我们引用一段为人所熟知的经文,是关於种子必须死去以便再生:『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这段经文有许多涵意,而我们以後也会不时回头来谈,但首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蕴含其中的原理,以便应用到人身上。

「有一部格言书从未出版,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版。我以前在谈到知识的意义时曾经提过它,而且还引述其中一句格言。这书中与我们现在所谈的相关内容如下:

「『人可以再生,但为了再生他必须先死去,而为了死去他必须先清醒过来。』

「在另一个地方则写说:
「『当人清醒才能死去;当他死去便能再生。』

「我们必须找出这是什麽意思。『清醒』、『死亡』及『再生』是三个连续的阶段,如果你们留心研读福音书,便会看出它经常提及再生的可能、死亡的必要及清醒的必要。例如『警醒啊!因为你们不知道何时何日......』等等。然而,人的这三种可能性,即再生、死亡和清醒并没有被相关地放在一起,不过这就是整个重点了。假如一个人尚未清醒就先死去,他不可能再生;假如一个人未先死去便又再生,他可能会变成一个『不朽之物』(immortal thing ),因此,一个人尚未『死去』便阻碍了他的『再生』;他尚未清醒则阻碍了他的『死亡』;而他未死去便再生则使他不成『存在』(being )。

「我们已经谈论够多『再生』的意义了,这关系到本质重新成长、个别性开始形成,以及一个不可分割的我开始出现。

「但为了能够达成再生或至少开始设法达成,人必须先死去,亦即他必须把自己从成千上百琐碎的认同和执着中解放出来,是这些东西使他滞留在目前的状态。他执着於生活中的一切,执着於他的想像、他的愚昧,甚至执着於他的痛苦---可能执着於痛苦更甚於其它,他必须挣脱这些执着。对事物的执着以及对事物的认同让他内在上千个无用的诸我继续存活,这些我群必须死去以便大我能够诞生。

「但要如何使它们死去呢?它们并不想死,在这个关头,清醒的可能性前来解救。清醒意味着领悟自己一文不值,也就是领悟自己全然的机械和绝对的无能为力。这光是哲学上字意的了解还不够,一个人必须从自己身上那些明白简单又具体的事实来领悟。当人开始认识自己一点,他会看出自身可怕的一面,而决心要丢弃、要停止,要终止它。但不论他花了多少力气,他发觉自己办不到,一切照旧不变。

「如此,一个人就会看出自己的无能为力及一文不值。或者当他开始认识自己,他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也就是说,所有他自以为属於自己的观念、思想、信念、品味、习惯、甚至缺点和恶习都不属於他,而是由模仿或抄袭现成事物而得。体会这一点人就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才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不只是看清楚一秒一刻,而是一直如此,永远不忘。

「一个人持续意识到自己一文不值、完全无能为力,将使他终有勇气『死去』。『死去』并不只是在意识或心智层面,而是真正死去,是真正且永远抛弃自身对内在成长有所妨碍或多馀的部份,这些部份最主要的是所有『虚假的我』,其次则是一切对『个体性』、『意志』、『自觉』、『能做』、他的能力、主动性、决心等的幻想。

「为了能一直看见一件事情,人必须首先看见它,即使只有一秒钟也好。所有新的力量及领悟能力都来自这个方法。一开始它们只如电光石火一闪而过,之後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久,直到经过长久努力之後它们终能永久存在。这方法也适用於清醒,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清醒,他必须开始先短时间清醒,但在他付出某种努力,克服了某个障碍,或立下一个坚定不悔的决心之後,他必须毅然决然永远死去。这样做势必很困难,但如果不是先经过缓慢渐进的清醒过程,就更不可能做到。

「但有上千件事情阻止人清醒,令他继续受睡梦控制。为了要有意识执行想要清醒的意图,我们必须知道使人滞留在昏睡中的力量性质。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人类的处境不是一般睡眠,而是催眠(hypnotic sleep)。人被催眠,而这状态一直维持,而且力量逐渐增强,有人会认为有些力量有利於使他处於催眠状态,而阻止他看见真相以及了解自己的处境。

「有个东方故事,描述一个很有钱的魔法师养了一大群羊,但他非常小气,不肯雇用牧羊人,也不愿意在羊群吃草的地方围篱笆。羊群经常漫游到森林中或是掉进峡谷里,更严重的是它们会逃跑,因为它们知道魔法师要它们的皮肉,它们可不愿意。

「最後魔法师想到了一个法子,他催眠他的羊群,首先暗示说它们是不朽的,剪毛对它们一点也无害,甚至有好处而且愉快;其次他示意自己是一个好主人,他爱它们如此之深,以致於愿意为它们做任何事;第三点他暗示万一真有事情发生到它们头上,也不会在当时发生,至少当天不会发生,因此,它们不须为此担心。魔法师又进一步示意说它们根本不是羊;它们有些是狮子,有些是老鹰,有些是人,另外一些则是魔法师。

「从此,所有他对羊群的顾虑与担心便告结束,它们不再逃跑,只是安静等候魔法师某一天到来取走它们的皮和肉。

「这个故事对人的处境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
「在所谓的『玄秘』文学里,你们也许接触过『Kundalini』这观念,例如『拙火』或『Kundalini之蛇』。它通常被用来指示人体内有一些奇异且可被唤醒的力量,但没有一个已知的理论能正确解释Kundalini的力量,有时它和性有关,也就是利用性来达成其它目的,这项推断全盘错误,因为Kundalini可以存在任何事物当中。尤有甚者,它对人的发展并没帮助。令人奇怪的是,不知道这些玄学家是如何从某处得知这个字眼,却完更改了它的原义,把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摇身一变而让人期待是福祉和恩赐。

「事实上Kundalini是一种想像的能力,它取代了真正机能的地位。当一个人在做梦而非行动时,当他的梦幻取代了真实,当他想像自己是狮子、老鹰或魔法师时,那正是因为Kundalini在体内作用。Kundalini可以在任何一个中心活动,使它们满足於想像而不是真实,一只自认为狮子或魔法师的羊就是在Kundalini的控制之下。

「Kundalini是一种使人滞留现状的力量,如果人们能真正看到他们的处境并了解其中所有的恐怖,他们连一秒钟也不能停留,他们会开始找寻出路,而且可以很快找到,因为确实有一条出路。但人们因为被催眠所以看不到,Kundalini正是使他们停留在催眠状态的力量。『清醒』意味着『解除催眠』,这其中困难重重,但也保证可行,因为没有任何有机的理由说人非睡觉不可,所以人可以清醒。

「理论上人可以清醒,但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因为当人一睁开双眼醒来时,所有使他睡着的力量又会以十倍的力量使他立刻睡着,而且还极有可能梦到他正要醒来或是已经清醒。

「在一般睡眠中有某些状态是人想要醒来却不能,他告诉自己说他已经醒来,但实际上仍然蒙头大睡--在他终於清醒之前这还可能发生许多次。但在一般睡眠中人一旦醒来就处在不同的情境里;催眠则不然,它并没有一些客观的特性,至少在清醒的初步阶段没有;人不能捏捏自己以便确定他是不是在睡觉。如果有人听到任何关於客观特性的事情,Kundalini立刻就把它转化成想像和睡梦。

「只有充分领悟清醒有多困难,才能了解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清醒。
「一般说来,要如何唤醒沈睡的人呢?一个有效的冲击是必要的。但当人睡得很沈时,仅仅一次冲击并不够,他需要长期持续的冲击,因此必须要有人来执行这冲击。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清醒,他就必须雇用另一个人来长期摇醒他,但如果人人都在睡觉,他能雇用谁?一个人可以雇用另一个人来叫醒他,但这人同样昏睡不醒,这种人还有什麽用?而且一个能真正保持清醒的人可能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叫醒别人:他可能有自己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人也有可能被机械的方法叫醒,一个人可以被闹钟吵醒,但麻烦在於他很快就会习惯闹钟的铃声而充耳不闻。因此不但需要许多闹钟,还得时常更新,否则人就必须在四周摆上许多闹钟,使他根本不能睡。但困难又来了,闹钟必须上发条;为了要上发条一个人必须记得它们;为了要记得它们他必须常常醒来。但更糟的是,当人习惯了所有闹钟的铃声之後,他只会睡得更沈,所以闹钟必须时常汰旧换新,最後这或许能帮助一个人清醒过来。但如果没有外力帮忙,一个人几乎不可能独立完成一切上发条与汰旧换新的工作,很可能这项工作开始不久他就睡着了。在睡梦中他会梦见自己正在发明及淘汰闹钟,并且给它们上发条,然後为此睡得更甜。

「因此,为了清醒,必须把个别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某某人必须把这人叫醒;而他又必须寻找能叫醒他的人;必须要有闹钟,还要时常不断发明新的闹钟。

「但为了要达成这目标并有所收获,必须有一群人一起工作,因为一个人成不了事。

「他一开始最需要的是帮助,但这帮助不能只给一个人,因为那些能给予帮助的人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所以他比较乐意帮助二十到三十个想要清醒的人,而非仅仅一个。此外,如前所述,一个人很容易欺骗自己说他已经清醒,而将新的睡梦错看成是清醒。如果一群人决定共同来对抗昏睡,他们就能唤醒彼此,然而很可能他们当中的二十个人都睡着了,但第二十一人却醒着而唤醒其他的人。这正如闹钟一样,一个人发明一样闹钟,另一个人发明另一种,之後他们可以交换。大家一起工作就能彼此互相帮助,没有这帮助一个人成不了事。

「因此,一个想要清醒的人必须找寻其他也想清醒的人,并且一起工作,然而这件事说的比做的容易,因为要着手开始这项工夫并加以组织,需要常人所不能及的知识。这工作需要一位领导,如此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没有这些条件任何努力也得不到成果。人们可能会折磨自己,但这不能使他们清醒,这点对某些人来说百思不得其解,他们靠着一己之力和自动自发可以埋头苦干,甚至不惜牺牲。但因为他们的第一项努力和牺牲应该是服从,却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服从另外一个人。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承认所做的努力和牺牲都是白费。

「工作必须有组织,而要组织起来则只能靠一个了解这工作的问题、目标和方法的人,而且本身也经历过这种有组织的工作才行。

「一个人通常由小团体开始自己的研究,这个团体通常会关连一系列不同层面上的类似团体,而共同组成一个所谓的『预备学校』。

「团体的首要特徵在於它们不是依照团员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建立的,它们是由老师所建,以他的目标选择能对彼此有所助益的不同类型的人。

「没有一个团体工作可以没有老师,而一个不恰当的老师也只会产生负面的结果。

「团体工作的第二个特徵是,这些团体可能是由一个刚开始工作的人都一无所知的目标关连在一起,在他们了解工作的本质和原理以及相关的观念之前,这目标不能解释给他们听。但这个人们不知所以就朝它做去并且满足其要求的目标,却是对人的工作必要的平衡原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去了解这个目标,亦即老师的目标。当他们了解这个目标(即使一开始并不充分)他们自己的工作就能变得比较有意识,其後也能获得较好的成果,但是像我说过的,老师的目标通常一开始并不能清楚解释。

「所以,一个人在团体里下工夫的最先目标,应该是自我研究。这项工作只能由组织良好的团体进行,独自一个人并不能看见自己,但是一群人为了这目标而组织起来,他们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帮助彼此,因为一个人比较容易看见别人的错而非自己的,这是人性的特色之一。而在研究自己的路上,他发现他在别人身上发现的错处,自己其实也有。有许多事情他不能看见自己身上有,但他能从别人身上看见,如此一来他就知道这些是他的特性。团体其他成员就像一面镜子,使他照见自己。然而像我前面说过的,为了由别人身上的过错看见自己的过错,一个人必须非常谨慎而且要对自己真诚。

「他必须记住他不是一个,有一部份的他想要清醒,但另外叫『张德功』、『李立言』或『程修国』的部份并不想清醒,这部份必须被使劲唤醒。

「一个团体通常由一群人的某些我群缔约而成,以对抗『德功』、『立言』和『修国』,也就是说,对抗他们自己的『虚假个性』。

「让我们举张德功为例,德功由两部份组成--『我』及『德功』,但『我』无力对抗『德功』,『德功』是主人。假定现在这里有二十个人,那就有二十个『我』开始对抗一个『德功』,他们能变得比他强大。至少他们能扰乱他的昏睡,使他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熟睡不醒,这就是整个目标。

「更进一步,在自我研究时,一个人开始透过自我观察累积素材,二十个人就会有二十倍的素材。他们每个人都能利用这所有的素材,因为交换观察的成果是团体存在的一个目的。

「当一个团体组织起来,它的成员要接受一些纪律:首先是适用於全体成员的一般纪律,其次则是个人是用的纪律。

「开始工作的一般纪律通常如下,首先必须向全体成员说明,他们要对团体中所听所学的一切保密,这不只是在他们身为其中一员时如此,而是永远都要保密。

「这项绝对必要的纪律必须使团员在一开始就弄清楚,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明白这并不是要企图去保守一些本来就不是秘密的秘密,也不会蓄意剥夺他们向周遭朋友交换观点的权利。

「这项限制的观点在於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可能正确无误传达团体中所说的一切。他们很快就会从自己的经验学到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多少时间以及多少解说才能掌握团体所说的一切。他们会明白自己无法让朋友正确了解他们在团体学到的一切,他们也会了解如果给了朋友错误的观念,不但会使他们毫无可能接近这项工作以及了解相关的一切,更不用提这样做会给自己往後带来多少的麻烦和不愉快。

「如果一个人不顾一切仍然设法把他在团体所学到的告诉朋友,他很快就会确信这些尝试会带来意想不到又讨厌的後果,朋友要不是和他争辩要他听从他们的道理,不然就不听他的,要不就是全盘误解,把他所说的一切解释成完全相反的意思。了解这是个徒劳无功的尝试之後,一个人就能看出这项限制的另一个层面。

「这项限制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在於人很难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绝囗不提,他很想说给任何一个他习於交换心得的人听,这是最机械的欲望。如此一来,沈默就是最难遵守的戒律。但如果能了解这点或至少服从规定,这将是对记得自己以及发展意志力最好的练习。只有当一个人能在必要的时候保持沈默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很难接受他们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过分多嘴,这对那些自认为严肃、正常,或自认为喜欢孤独和沈思而自诩沈静的人们尤其难以接受。正因为如此,这项要求就更重要了。一个人如果能记得这一点,就能看出自己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层面。

「第二项一般纪律是团员必须告诉老师一切实话,这一点也需要清楚了解无误。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生活有多大的比例被谈话、甚至只是不说出实话所占据,人们不能对别人和自己真诚,他们甚至不知道要学会在必要时真诚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他们想像说不说实话和要不要真诚全凭自己决定,所以他们必须学会真诚,而这首先要从对老师说实话开始做起,如果他们蓄意撒谎,表现不真诚或隐瞒某事情不说,那会使他们在团体中一无是处,甚至比对老师或当他之面粗鲁无理还糟糕。

「另一项对团员的要求是他们必须记得他们为什麽要来这个团体,他们是来学习并且工作自己,不是凭着自己的了解而是要依照指令来学习来工作。如果他们开始对老师表示不信任,并且批评他的行动,认为自己比他更了解如何指挥这个团体,尤其是在他们表现出对老师缺乏外在顾虑、缺乏尊敬,以至於显得粗暴、不耐或好辩时就不可能继续下工夫了,因为只有在人记得他们是来学习而不是教人时,才有可能下工夫。

「假如一个人开始不信任老师,他就不需要这个老师,老师也不再需要这个学生。在这情况下他最好离开去寻找另一个老师,或设法不要老师在一旁指导,这对他并没有好处,但起码不比对老师说谎、隐瞒或反抗、不信任来得有害。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之外,想当然耳团员必须下工夫,假如他们只是时常进出这个团体却不下工夫,而却想像自己正在努力;假如他们认为出席这个团体就是在工作了或是把出席视为消遣,结交悦人的伙伴等,那麽他们在团体中一点用也没有,他们越早被遣走或自行求去,对自己及其他团员就越有好处。

「上述列出的基本要求提供了订定规则的素材,每个团员都要遵守这些规则。规则首先能帮助所有想工作的人避开任何会危害或妨碍工作的事情;其次,规则能帮助人记得自己。

「通常在工作开端团员多半会不喜欢某些规则,他们甚至问:我们可不可以不要规则来工作?规则对他们而言像是对自由不必要的限制,或是烦人的例行公事,而且当他们被提醒规则内容时,就会认为老师不怀好意或心存不满。

「事实上,规则是他们从工作中得到的首要帮助,规则当然不是立意提供他们娱乐、满足或使事情变得比较轻易。规则遵循一个特定目标:使人们举止一如他们该有的样子,也就是说,假如他们记得自己,并领悟行事多麽应该顾及工作之外的人以及工作伙伴和老师。若是他们真能做到这些,就不需要规则了。但正因为他们在工作初期不能记得自己也不能了解这点。

「规则即使永远不可能容易、愉快或舒服,也绝对不可或缺。相反的,规则应该困难、不轻松也不愉快,否则就失去意义了。规则就如同叫醒梦中人的闹钟,但当人一睁眼就会恼怒这个闹钟而问:难道一个人不能不要闹钟就自动清醒吗?

「除了这些一般规则外,还有一些个人纪律,视个人状况而给,通常是有关他的主要弱点或主要特徵,这一点需要解释。

「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一个主要特徵,它就像一个轮轴使所有的虚假个性都绕着它旋转。每个人工作自己就是在对抗这个主要特徵,这说明了为什麽没有工作通则,所有想要发展通则的诸体系不是一事无成就是造成伤害。怎麽可能有通则呢?对一个人有益的对另一人可能有害:某个人太过聒噪必须学习沈默,另一人该说话时却沈默不语,就必须学习开囗说话,这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团体工作的通则适用於每一个人,个人的指示却各有不同,因此人不可能独自发现他的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这几乎是一条律则。老师必须向他指出主要特徵,并且指点他如何与之对抗,只有老师才能如此。

「研究主要特徵并与之对抗就构成了人人各自的途径,但是目的还是一样,那就是领悟到一个人不值一文,只有在一个人真切恒常地确认自己无能为力又一文不值,他才能准备从事更为困难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所说的一切指的都是真正的团体,与确实工作相关,而这又与『第四道』相关。然而周遭还有许多模仿来的道理、团体及工作,这些甚至还不是『黑神通』。

「在我这些讲课中听众总是会问『黑神通』是什麽,而我回答说,并没有红的、绿的或黄的神通存在。有机械学,即『自行发生』,也有『做』。『做』是魔术,而且只此一种,不可能有两种『做』。但却可能有对『做』的外观加以模仿或伪造,它不可能达成任何客观的结果,却会欺骗无知的人,激起他们的信仰、迷恋、狂热甚至盲信。

「因此在真正的工作,亦即真正的『做』当中,不允许迷恋。你们所指的黑神通就是基於这种迷恋,以及玩弄人的弱点。黑神通决不意指『邪术』,因为我以前就说过没有人会有意行恶,会为了恶而作恶,每个人都是就他所了解的善而行事。也因此断定黑神通一定非常自私自利,只致力寻求一己的好处也是大错特错。

「黑神通可能非常利他博爱,致力於使人性美好,或想要把人从真实或假想的恶魔手中拯救出来。但是被称为黑神通的必然有一个明确的特性,那就是倾向藉由唤起人的信仰、迷恋或恐惧,而不使他们有所认识或了解去达成一些目的,甚至是最好的目的。

「我们要记住,一个『使用黑神通的人』(black magician)不论是善是恶,一定在学校待过,他学过一些 东西,也听过一些,知道一些,他只不过是个『半吊子』(half-educated),不是被学校开除就是自行求去,因为他自认知道够多了,不愿意再居於附属地位而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作业,甚至指导别人工作。所有这一类的工作只能产生主观的结果,也就是说,它只能增加昏睡和欺骗而不是使之减少。

「然而从『使用黑神通的人』身上还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虽然方式有误,因为他有时碰巧竟能说出一些真话,这就是为什麽我说还有许多东西比『黑神通』还要糟,那就是各式各样的玄学和通神论的组织和团体。他们其中的老师不但没有在学校待过,甚至不曾遇到过一个与学校有关的人,他们的工作只是模仿而已,但这类的模仿会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一个人觉得他是『老师』,其他人觉得他们是『学生』,每个人都很满意,没有人觉悟到自己一文不值。如果他们肯定自己也有这样的领悟,那麽不是有意撒谎,就是幻觉和自欺而已。相反的,这类团体不但不会领悟到自己一文不值,反而还认为自己非常重要,从而增长了虚假个性。

「一开始很难去证实这项工作是对是错,接获的指令是否正确。工作的理论部份可以对这对这思考有所帮助,因为人从理论层次来判断比较容易,他知道自己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他知道从一般方法可以学到什麽,学不到什麽。假如他学到一些新东西是不能由一般方法(如书本等等)学到的,那麽多少可以保证在另一方面(即实际方面)也正确无误。不过这当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保证,因为也有可能出错。所有玄学即降神术的集团都宣称他们拥有新知识,而且也总有人会相信他们。

「一个组织完善的团体不需要信仰,只需要一点点信赖,甚至只要一会儿的信赖就够了,因为一个人越早去证实他所听到的越好。

「对抗『虚假的我』,对抗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份,而且不能光说不练。为了这个目的老师会指派给每个团员明确的任务,为了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克服他的主要特徵。一个人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对抗自己,工作自己,如果他避开这些任务设法不去完成,那就意味着他不想工作,要不就是他无法工作。

「通常一开始老师只给予非常简单的任务,甚至简单到他不称之为任务。他并不多谈,只是给予提示,如果他看出团员了解他的用意并把任务完成,他才交代更艰难的任务。

「比较困难的任务--虽然也只是主观认定的困难--称之为『障碍』。障碍的特质在於当一个人克服第一个障碍之後,他不能再回头睡觉,回到平常的生活里。假如在克服第一个障碍後他害怕起往後种种的障碍,不愿意继续工作下去,他就卡在两个障碍之间进退不得,这是一个人所能遭遇的最糟情况。所以老师通常都很小心挑选工作和障碍,换句话说,只有对那些表现足够坚强去对抗小小障碍的学生,他才会冒险一试交待需要克服内在障碍的任务。

「有一种情形常常会发生,那就是通常人们对最小最简单的障碍裹足不前时,他们会反抗工作、反抗老师、反抗其他成员,并且为那些他们开始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的错处而谴责别人。

「有时他们在过後会後悔自责,但接着又责备别人,然後又後悔,没完没了。但没有比在一个人离开团体後他对工作和老师的态度更能显示出他的为人了。有时候这些考验是有意安排的,一个人被有意地置身於尴尬的局面以至於不得不离开,所以他大可以理直气壮抱怨老师或某些人,然後他就被监看会如何表现。

「一个正派的人即使在他认为受到不当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仍然一派正值,但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暴露出平常不为人知的一面,因此有时这是一个看穿一个人本性的必要方法。只要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但如果你抓他几下他会怎麽反应?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於一个人对他接受观念的态度和评价,以及他是保有还是丢弃这些评价。一个人可能诚心诚意考虑良久想要工作,甚至愿意下苦功,但接着却前功尽弃,甚至与工作唱反调,为自己辩护,编造各种谎言,故意把他所听过的赋予错误的解释等等。」

「这种人会不会得到报应?」一个听众问。

「不会,会有什麽报应?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惩罚,还有什麽比这更严厉的惩罚?」

「我不可能详尽描述与工作有关的一切,」G继续说道,「一个人必须亲自去体验。到目前为止所说的都是 提示而已,只有那些继续工作并从经验中学到障碍是什麽,它所代表的困难又是什麽的人,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义。

「一般说来最困难的障碍是克服说谎的恶习。人拼命对别人和自己说谎,以至於不再留意说谎这回事,然而他必须设法克服说谎。第一项努力就是不要向老师说谎,一个人必须立刻决定对老师说实话,要不然他就整个放弃。

「你们必须明白老师身负一项非常艰钜的任务,就是清洗及维修人类这部机器。当然他只受理在他修理能力范围之内的机器,他会拒收严重故障的机器。但即使是还能加以清洗的机器,如果开始说谎就一样没救,就算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小谎或任何隐瞒(例如隐瞒别人要求保密的事或是他曾经告诉过别人的某事),都会立刻使他停止工作,尤其在他已经下过一些工夫时尤然。

「你们必须记住一件事:一个人做过的努力会增加对他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过重大的努力,对他的要求也很小;但是他所做的努力会立刻增加对他的要求。他越努力,新的要求也越大。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会犯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先前下过的工夫及优点可以带来一些权力或好处,从而减少对他们的要求,并在日後万一他们不再下工夫或作错事时,能成为一个申辩的藉囗。这是天大的错误,一个人昨天做过的事并不能成为今天的藉囗。正好相反,如果一个人昨天什麽也没做,今天也不会被施予任何要求;但只要他昨天做了事,今天就要做得更多。这当然不是说一个人最好什麽也不做,什麽都不做就什麽也得不到。

「就像我说过的,最先的要求之一就是真诚。但真诚有许多种,有聪明的真诚也有愚蠢的真诚,同样也有聪明的不真诚和愚蠢的不真诚。愚蠢的真诚和不真诚都是机械性的。假如一个人要学会聪明的真诚,他首先要对老师及工作资深於他的人真诚。但要注意真诚不能变成『缺乏顾虑』,对老师以及他所指派的人缺乏顾虑,会破坏一切工作的可能性。假如他要学会聪明的不真诚,他必须对工作不真诚,必须学会在应当沈默时沈默,不对外人谈起工作,因为他们既不了解也不重视。但在团体中真诚是一项绝对的要求,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断在团体里说谎,正如他在生活中对别人与自己说谎一样,他就永远不能学会分辨实话与谎言。

「第二个障碍通常是克服恐惧。人通常有许多想像的、不必要的恐惧,谎言和恐惧--这就是人生活的氛围。正如克服说谎是个人的事,克服恐惧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恐惧,必须先把它们找出来再进一步消除。我提到的这些恐惧通常与生活周遭的谎言有关,你们要明白它们不同於害怕蜘蛛、老鼠或漆黑的房间,也不同於那无法言明的神经性恐惧。

「一个人必须明白工作时所下的工夫甚至牺牲,都不能为其後可能犯下的过错辩白或成为宽恕的藉囗。相反的,对那些丝毫不努力也不牺牲的人,可以原谅他们的言行;但对那些已经下过苦功的人并不能宽贷。

「这说来似乎不公平,但人必须了解这项律则。每一个人都有一本帐目,他的努力和牺牲记在本子的一边,他的过失和罪行则记在另一边。记在积极一边的事并不能弥补消极一边的作为,它们只能被实话擦掉,亦即及时而坦白对自己与他人招供,对老师更需如此。假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过错却一再辩解,一点小小的冒犯就可以毁掉他数年来努力工作的成果。因此在工作时人最好没罪也承认有罪,不过这又必需谨慎处理,不能夸张,不然结果还是说谎,而且是受恐惧驱使而说谎。」

在另一次聚会,G谈起团体。
「不要认为我们可以立即着手成立一个团体,一个团体是一件大事,它的开始是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和工作。我必须信任你们,你们也必须信任我,而且彼此信任,这才会是一个团体。直到整体工作出现之前都只是一个预备团体。我们必须把自己准备好,以便形成一个团体。我们只能从模仿一个理想中应有的团体才能组成一个团体,当然是要模仿它的内在意涵而不是外在形式。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什麽?首先你们必须了解,在一个团体中人人要为彼此负责,一个人的过错就是全体的过错,这是律则。而且这项律则立意完善,因为你们以後会看到,一个人的所得也会是全体的所得。

「这项共同责任的规则必须牢记於心,它还有另一面,团员们不仅要为别人的过错负责,还要为他们的失败负责。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全体的成功,一个人的失败就是全体的失败。一个人犯了严重过错--譬如说违反一项基本规则,将无可避免导致整个团体的溃散。

「一个团体必须如一台机器般运作,机器的每一个部份都要彼此认识,并且互相帮助,在团体里不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他人利益或工作利益,也不可以表达会妨碍工作的个人同情或反感。所有的团员都是兄弟朋友,但如果有一人离去--尤其是被老师遣走的话--他就不再是兄弟朋友而立刻变成陌生人。这是一条很严苛的规则,无论如何却十分必要。人们可能是一辈子的朋友,而且一同进入一个团体。过後若有一人离开,另一个人就没有权利告诉他团体的工作情形。离去的人会觉得受到伤害,他不明白为什麽如此,然後他们就会争吵。为了避免如此,我们把夫妻、母女等关系视为同一个人,也就是说夫妻被看成是一个团员。如果其中一人不能继续工作而要离开,另一人被视为有罪也要离开。

「此外你们必须记住,我只能帮你们到你们帮我的程度。尤其在一开始的阶段,你们的帮助不会由成果来计算(因为它实际上几乎是零),而是依你们所下工夫的数量和大小而定。」

说完之後,G谈起个人工作以及我们「主要弱点」的意义。接着他交代了一些明确的工作,以此开始我们的团体工作。

其後,1917年我们在高加索时,G对形成团体的一般原理又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观察,我得把它引述如下:
「你们太把事情理论化了,你们到现在为止应该已经知道多一点了。团体本身的存在并没有特别用处,属於一个团体也没有特别的价值,团体的用处和益处是由它们的成果来决定。

「每个人可以由三个方面下工夫,他可以对工作有用,可以对我有用,也可以对自己有用。当然一个人的工作能在三方面都有成果那是最好不过,如果办不到,至少也可以在两方面有成果。举例来说,假如他对我有用,也就对工作有用;假如他对工作有用,也就对我有用。但假如他对工作有用,也对我有用,却对自己没用,这就更糟,因为这样维持不久。如果一个人不能从自己身上获益,也像以前一样毫无改变,那麽他碰巧在短时间内有用并不能记上一笔功劳,更重要的是,他的有用不会长久。这工作会成长会改变,人如果没有成长或改变就赶不上这工作,工作会把它抛在身後,而原本有用的事可能会变得有害。」

我在1916年夏天回到圣彼得堡。
在我们的「预备团体」成立之後,G告诉我们与他所交代任务有关的努力。
「你们必须了解,普通努力算不上什麽,只有超级努力才算数,这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那些不想付出超级努力的人最好赶快放弃,并注意他的身体健康。」
「超级努力不会危险吗?」一个很注意健康的听众问道。
「它们当然危险,」G说,「但为了努力清醒而死去总比活在梦里好。话是这麽说,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努力而死还不容易呢。我们拥有的力量比我们以为的多太多了,但我们从来没去运用它。你们必须了解人这部机器组织中的一个特性。
「蓄能器在人体机器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每一个中心附近都有两个小蓄能器,里面装满了工作所需的特殊物质。(图41)


(图41)
「此外,人体内还有一个大蓄能器,用来补充小蓄能器的不足。这两个小蓄能器彼此连接,各自又与附近的中心以及这个大蓄能器连接。」
G画了一张「人体机器」的略图,然後指出大小蓄能器的位置以及彼此的关连。


(图42)
「蓄能器以下列方式运作,让我们假想一下一个人正在工作,或正在阅读一本艰涩的书而苦思不已,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脑中有几个『卷轴』正在理智中心周转。又让我们假想他因为爬山而感到疲倦,那麽他有些『卷轴』在运动中心周转。

「第一例中的理智中心和第二例中的运动中心由小蓄能器中汲取工作所需的能。当第一个蓄能器中的能快要用完时,人就感到疲倦,如果他正在走路就会希望止步或坐下;如果他正在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希望想 想别的。但出乎意料之外他突然感到一股力量注入体内,他又可以走路或工作了。这就表示这个中心与第二个蓄能器连接上了,正从中汲取能量,同时第一个蓄能器正由大蓄能器再注满能量。所以这个中心可以继续工作下去,人可以继续走路或工作。有时片刻的休息是需要的,以确保这连接手续的完成。有时後需要一个冲击,有时则需要努力。不论如何,工作继续下去,过了一阵子第二个蓄能器也耗完存量,人就再度感到疲倦。

「再经过一个冲击、一阵休息、一根香菸或一次努力之後,他又与第一个蓄能器连上线了。但极可能人从第二个蓄能器汲取能量的速度太快,以至於第一个蓄能器只从大蓄能器中注满一半容量而已。

「一旦与第一个蓄能器重新连上线後,这个中心开始从中汲取能量,而第二个蓄能器也开始从大蓄能器中汲取能量。但因为这次第一个蓄能器只装到半满而已,所以很快就耗光了,而第二个蓄能器才装满四分之一而已,这中心立刻与它连上,很快又耗光能量。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人体两个蓄能器都耗完了容量,人就会变得非常疲倦,几乎瘫痪,倒头就睡,否则他的有机体会受到感染,开始觉得头痛、心悸或不舒服。

「再经过一阵休息、一个冲击、或一次努力之後,突然间一股新的能量又注入体内,他又能思考、走路或工作了。

「这表示这个中心已经直接连上了大蓄能器。大蓄能器蕴藏极多的能量,一旦连上大蓄能器,人几乎可以表演奇迹。当然,如果诸『卷轴』持续周转,而从空气、食物和印象所产生的能量从大蓄能器中涌出的速度大过涌入的话,大蓄能器终会耗尽所有能量,有机体便会死亡。但这状况很少发生,通常有机体在这之前就会自动停止运作。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有机体才会耗尽能量而死,一般状况中人通常会睡着、昏倒或产生一些并发症,使中心早在真正危险发生之前就停止运作。

「所以人不需要害怕努力,因为努力而死的机率小得可怜,反而是静止不动、懒惰以及害怕努力比较容易致死。

「相反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心与大蓄能器连接。如果我们做不到,所下的工夫都会白费,因为在我们的努力能得到任何成果之前,我们又睡着了。

「小蓄能器足够应付一般日常工作,但为了要工作自己,为了内在成长以及进入第四道所需的努力,小蓄 能器的能量就不够用了。

「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从大蓄能器中直接汲取能量,这只有在情感中心的帮助下才能做到。了解这点很重要,只有经由情感中心才能与大蓄能器相连,本能、运动及理智中心本身只能使用小蓄能器的能量。

「这正是人们不了解的地方,所以他们的目标必须放在发展情感中心上。情感中心这装置远比理智中心精细巧妙,尤其是我们考虑到整个理智中心通常只有造型装置在工作,它对许多事物都不得其解。假如任何人想要知道更多,了解更多,他必须记住这些新知识和新了解会由情感中心,而不是理智中心,进入。」

除了有关蓄能器的说明外,G还对打呵欠及发笑作了有趣的说明。

「在我们有机体中有两种功能无法从科学观点理解,虽然科学家并不承认它们不可解释,那就是呵欠和发笑。如果不知道蓄能器以及它们在有机体所扮演的角色,就不能充分了解及解释这种现象。

「你们已经注意到在疲倦时会打呵欠,这情况在山上尤其明显,当一个人不习惯在山里时,在登山途中他几乎会不停打呵欠。打呵欠就是把能量汲送到小蓄能器,当它们一下子就耗光了存量,也就是当其中一个快要用完而另一个还来不及补充时,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呵欠。某些情况下,当一个人想打呵欠却打不出来,会使心跳暂时停止;另一些情况是心脏这个唧筒出了问题使工作失效,因此即便人不停打呵欠,却没有汲取到任何能量。

「由这观点研究观察打呵欠可以看出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

「发笑也直接与蓄能器有关,但发笑的功用正好和呵欠相反,它不是汲入能量而是汲出,亦即把蓄能器中过剩的能量汲出来丢掉。发笑并非存在於每一个中心,而只存於能分成正、负两面的中心里。如果我还没有详述这一点,以後我对中心作更详尽说明时还会再解释。目前我们只以理智中心作例子,当某些印象进入这个中心,就会立刻落入两个部份而产生尖锐的『是』与『否』,这『是』与『否』同时在中心里产生,会引起一阵痉挛,因为不能调和及消化同一个事实产生的两极印象,这中心就会把蓄能器传送过来的能量以笑的形式丢掉。另一个例子是蓄能器累积了太多能量使某中心没办法用完,那麽每一个最普通的印象都会加倍被吸收,也就是说它会同时进入两个部份而使人发笑,亦即排除能量。

「你们必须了解我只是提出一个概括的说明而已,要记住呵欠和发笑都是有传染性的,这显示它们是本能和运动中心的重要功能。」

「为什麽笑声如此令人愉悦?」某人问道。

「因为笑声替我们抒解过多的能量,那些能量如果不用掉的话,就会变为负面,亦即有毒。我们体内总有许多这类的毒素,笑声正是一种解毒剂。但只有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能量工作时,它才显得必要。有人说基督从来不笑,而你们的确会发现福音书里没有任何提及或描述基督在笑的事迹。人之所以不笑有许多种可能,当人整个耽溺在消极性情感、恶意、恐惧或怨恨、怀疑之中时他不会发笑,另一些人不笑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负面情绪,高等中心里不再有笑声,因为它们其中没有划分,没有『是』与『否』。」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11)-转化性能量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 作者:P.D.邬斯宾斯基

第十二章 转化性能量

在一九一六年夏天时,我们团体的工作展开新而密集的形式。G大都待在圣彼得堡,只有几天会到莫斯科去,然後与两、三个他在那里的学生一起回来。我们的讲课和聚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拘束,因为彼此都更为熟稔。虽然人与人之间免不了有一些摩擦,但大体说来我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密的团体,同感兴趣於正在学习的新观念以及关於知识及自我认识的种种新的可能性。

那时我们的团体大约有三十人,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聚会。有几次G一从莫斯科回来就安排大家到乡下远足,举行大型派对或野餐,我们会有shashlik,这在圣彼得堡几 乎已经失传。我特别记得有一次我们溯Neva河而上到Ostrovki去,因为就在那时我突然领悟,为什麽G要安排这些看起来漫无目的的郊游。我领悟到他一直都在观察,因为许多人在这些场合几乎换了一个人,而在圣彼得堡 正式聚会时这些新面目都被小心隐藏着没有显露出来。

我与G在莫斯科的学生的聚首大不同於前一年春天我们初识时,我现在不会觉得他们很做作,或只是默记一个角色的台词然後照本宣科。相反的,我总是急切盼望他们到来,然後设法得知他们在莫斯科的工作如何,以及G有告诉他们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我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其後对我工作非常有用的东西。从我和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计画在进展:我们不只跟G学习,也彼此教导。我开始看出G的团体就像某个中世纪画家的「学校」一样,画家的学生和他住在一起,与他一同工作,而在向他学习的同时也彼此教导。同时我也了解到为什麽G在莫斯科的学生们在我们初次见面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明白我的问题是多麽天真无知:「他们是根据什麽工作自己?」「他们所研究的体系是由什麽构建而成?」「这个体系的源头是什麽?」诸如此类。

我现在才了解这些问题无法回答。一个人必须学习才能开始了解这点。一年多以前我以为我有权利问这些问题,正如现在新来的人一开始也问这些问题,并且很惊讶为什麽我们不回答,而我们已经可以看他们认为我们做作,或只是扮演一个学来的角色。

但是新来的人只叁加G也在场的大型集会,我们原来团体的聚会另行举行。而且我们也清楚为什麽要如此,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挣脱一般人刚开始接触这工作时的自信满满,以及自以为无所不知,因此我们也比以前更了解G。

但是在一般大型集会上我们都觉得很乐,因为我们可以听到新来的人提出我们以前一开始也问过的问题,而他们是如何和我们当初一样不能了解那些基本而简单的观念。与新人的聚会使我们多少觉得淘淘然,颇有成就感。

然而当我们与G会面时,他常常只以简单的一句话就粉碎了我们为自己建立的一切,并且逼使我们看出事实上我们还不知道,也不了解我们自己及其他人。

「整个问题就在於你们太有把握自己已经是一个相同的我。」他说道,「我可不是这样看待你们。比方说,我今天看到一个邬斯宾斯基到这里来,而昨天则是另一个。或是这位医生--在你们来之前我俩正坐在这里聊天,然後你们来了,我刚好瞥了他一眼,却看到另一个医生坐在那里。他与我单独会面时的样子,你们很少能看到。

「你们必须明白每一个人都有一群为数固定的角色供他在日常生活扮演,面对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状况他都有一个角色来对应,但要是把他摆在一个只稍稍更动一点的状况,他就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然後在那片刻他变成自己。研究一个人扮演的角色群相当有助於认识自己,每一个人的角色戏目都非常有限。要是一个人只说『我』及『蕴芳』,他就不能看到整个自己,因为『蕴芳』也不是一个;一个人至少有五到六个自己,有一两个用於他的家庭;一两个用於办公室(一个用於下属,另一个用於上司);一个应付在餐厅里的朋友;也许还有一个对崇高的观念感兴趣,喜欢知性的对话。

「在不同的时候这个人完全认同於其中一个角色,无法和它分开。能看出这些角色,能知道一个人的角色戏目,尤其是知道它的局限,就所知甚多。但是重点是一个人在他的戏目之外会感到非常不自在,要是某事使他暂时偏离常轨,他会千方百计回到任何一个他习以为常的角色。当他落回常轨,一切就又运转自如,笨拙的感觉和张力都消失了,这就是生活的情况。

「但在工作时,为了要观察自己,一个人必须安於这种笨拙和张力以及不自在和无助之感,只有体验这种不自在一个人才能真正观察到自己。而且道理十分明显,当一个人不能扮演习以为常的角色,当他不能从戏目上找到一个适当的角色,他会觉得自己好像脱光了衣服,又冷又羞愧,恨不得立刻远离众人。

「但是问题出现了:他想要什麽?要安宁的生活,还是要工作自己?要是他想要一个安宁的生活,首先就必须永不离开他的戏目。在他习以为常的角色群中,他觉得自在又太平,但如果他想要工作自己就必须毁掉太平,想要两者得兼根本不可能。一个人必须作个选择,但是在选择时,结果通常会骗人,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欺骗他自己:囗头上他选择了工作,但骨子里却不想丢掉他的太平日子。结果他脚踏两条船,这是最不舒服的姿势,他一点也没有工作到,却也得不到自在。

「但要一个人决心丢弃一切展开新工作,实在很困难。为什麽这麽难?主要是因为生活太安逸了,即使他觉得日子过得很糟,也早以习惯如此,生活很糟也比未知好。但是工作自己却要面对全新而未知的状况,他甚至不知道能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成果。此外,这里最困难的事莫过於要服从另一个人了,要是一个人能为自己制造困难和牺牲,他就能突飞猛进,但问题是他不可能如此。他必须要服从另一个人或是遵循整体工作的方向,这方向只能由一人加以控制。这种臣服对一个自认能决定一切或能做一切的人来说,是最困难不过。

「当然,如果他能丢掉这些幻想而看出他真正的样子,这个困难就消失了。然而这情形只能在工作过程发生,要开始工作,尤其是要能坚持下去是非常困难的,而困难的原因在於生活太平顺 了。」

另一次G继续谈论团体的工作:
「不久以後你们会看出每个人在这工作中都因应於他的身体类型及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而被赋与个别不同的任务;也就是说这工作能给他机会更为彻底而集中地对抗他的主要弱点。但除了个人工作,也有给予整个团体的一般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团体要负责这些工作的执行或是不执行,不过有时候团体也要为个人任务负责。但首先我们要服从整体任务,譬如你们现在应该对这体系的性质及它的主要方法有些了解,因此你们应该能把这些观念传述给其他人。

「你们该记得一开始我不准你们在团体外面谈论这些观念,那时我明确规定,除了经我特别指示的人之外,谁也不能和外人谈论这些团体、观念或讲课。我那时已经解释过为什麽必须如此,因为你们还不能勾勒出正确的图像,给予正确的印象。你们不但不能给人机会去接触这些观念,反而把他们赶得远远的,甚至会剥夺他们此後再接近的可能性。不过现在情况改观了,你们已经听课够多了。假如你们真的下过工夫去了解你们听到的一切,就能传述给别人听。因此我指派你们每一个人一项明确的任务。

「设法把你和朋友及熟人的谈话引到这些主题上,设法为那些有兴趣的人做准备,如果他们要求的话,带他们来叁加聚会。不过每一个人都必须体认到这是他自己的任务,不能指望别人来帮他完成。如果你们表现得可圈可点就显示出你们已经有所理解和吸收;其次是你们能监别他人,能了解谁值得交谈,谁则不值得,因为大多数的人一点都不能领略这些观念,和他们交谈一点用处也没有。但同时也有人能体会这些观念,这就值得与之交谈。」

这之後的聚会精彩极了。每一个人都是一箩筐和朋友谈话的印象,每一个人都有满腹疑问;每一个人都多少有些沮丧和失望。

事实证明我们的朋友和熟人提出非常精明的问题,使我们无法回答。譬如他们问说我们从这工作获得什麽,并且公开对我们的「记得自己」表示怀疑。另一方面,有些人则非常笃定他们能「记得自己』。有一些人觉得「创造射线」和「七个宇宙」荒谬可笑又没用。「地理和这个有什麽关系?」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巧妙地谐拟一出最近上演的喜剧中的一句台词。另一些人则问说有谁看过这些中心,要怎样才能看到它们;有人觉得说我们不能「做」,实在荒谬;其他人觉得密意主义「有趣是有趣,但却不可信。」有些人不准备放弃相信他们是猴子後裔的信条;其他人觉得这体系没有宣扬「爱人」的主张;有些人说我们的观念彻底唯物,说我们想把人变成机器,认为我们不重视奇迹、理想主义等等,不胜枚举。

当我们把与朋友的这些谈话说给G听时,他笑了。
「这算不了什麽,」他说,「要是你们真的把人们对这体系所能有的意见搜集起来,连你们自己都不会相信它了。这个体系有一个巧妙的特性:仅仅与它一接触就会引发出人的极好或极坏。你们可能认识一个人一辈子,觉得他挺不错,甚至还相当聪明。试着和他谈这些观念,你立刻会发现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傻瓜。反之,另一个人可能看起来没有什麽,但是和他谈起这些话题,你会发现他开始思索,而且极为严肃认真。」

「我们要怎样才能认出能来工作的人们?」一个在场者问道。
「要怎样认出他们是另一回事,」G说,「那需要某些程度的存在(to be)。但在谈及这点之前我们
必须先确定那一种人能来工作,那一种人则不行。

「你们必须了解到一个人首先应该有一些准备,一些行李。他应该能从寻常管道得知某些密义观念、
隐藏的知识,以及人内在进化的可能性等等。我的意思是这些观念对他而言不应该全然陌生,否则就很难和他沟通。如果他至少具备一些科学或哲学的基础也很管用。要是一个人熟知宗教,这也会有帮助,但要是他拘泥於宗教形式而不能掌握它们的本质,他会很难了解这个体系。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人略知皮毛,只读过皮毛,只想过皮毛,都很难和他交谈。如果他的本质良好,还可以采用一种全然不需谈论的方式,但如果这样他就必须服从,必须放弃他的意志,而且必须以某种方式做到这点。

「有一条通则可以适用於任何一个人:为了能严肃地接近这个体系,人们首先得感到失望,也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失望。其次是对一切旧有的方法失望,除非一个人对他曾经做过的一切,以及寻找过的一切都感到失望灰心,否则就不能感受到这体系中最有价值之处。如果他是科学家,就该对他的科学失望;如果他是宗教人士,就该对他的宗教失望;如果他是政治家,就该对政治失望;如果他是哲学家,就该对哲学失望;如果他是神智学者,就该对神智学失望;如果他是玄学家,就该对玄学失望,诸如此类。

「但是你们必须了解这话是什麽意思。譬如我刚说一个宗教人士应该对宗教失望,但这不是说他就该失去信仰,相反的,他只对教义以及方法感到失望,而体认到他所知的宗教教义对他并不足够,不能引导他到任何地方。所有的宗教教义--当然完全败坏的野蛮宗教以及现今捏造的宗派除外--都包含两个部份:显而易见的和隐而不显的。对宗教感到失望是指对显而易见的部份失望,而觉得必须去寻找宗教隐密而未知的部份。

「对科学感到失望也不是说对知识不再感兴趣,而是深信一般的科学方法不但毫无用处,还导致诸多荒谬又自相矛盾的理论。一旦有这种深信就会开始寻找其他的可能。对哲学感到失望是指深信一般哲学就如俄谚说的,只是从一个空瓶倒到另一个空瓶;而人们甚至不知道哲学是什麽意思,即使真正的哲学可以存在,也应该存在。对玄学感到失望不是说就对奇迹失去信心,而只是深信一般寻常,甚至大肆宣传的玄学,不管采用什麽名目,都只是江湖郎中自欺欺人而已。虽然某个地方某样事物真的存在,但是人以一般方法得知或可以学到的一切都不是他需要的。

「因此,不论他以前从事什麽工作,不管他以前喜欢什麽,如果他达到了对所有可能性以及所有方法都失望的地步,就很值得与他谈谈我们的体系,他或许能一起工作。但要是他还认为可以用老方法发现什麽,要是他认为还没试遍所有方法,可以独自发现或能做任何事情,那麽他就还没有准备好。我不是说他必须抛弃以前所做的一切,一点也不需要这样。相反的,通常最好是他继续以前的工作,但是他必须明白它只是个职业、嗜好或必须品而已。如此一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就能不『认同』了。

「只有一件事与工作誓不两立,那就是『职业玄学』或『职业郎中』。所有这些降神术者、信仰疗法者、天眼通等等,或甚至是和他们走得很近的人,对我们都没有任何好处。你们必须记住这点,留心不要多嘴,因为他们会把从你学来的一切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愚弄别人。

「还有一些类别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不过我们以後再谈,现在只要记住一件事即可:一个人必须要对一般方法彻底失望,而同时能认为或接受可能还有某样事物在某个地方。如果你对这种人说话,不管表达多麽笨拙,他都可以从你话 里察觉一丝真理的滋味。但你要是对一个深信另一回事的人说话,你所说的一切他都觉得荒谬,不愿意认真听你说,这样就不值得在他身上浪费时间。这个体系是要给那些探索过也焚烧过自己的人。那些还没有探索,现在也不在寻找的人不需要它;那些还没有焚烧过自己的人也不需要。」

「可是别人不是这样起头的。」一个伙伴说道,「他们问:我们承认以太(ether)存在吗?或我们如何看待进化?或为什麽我们不相信进步?或为什麽我们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应该在正义及全民福利的基础上组织生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是好的。」G说,「你可以从任何一个问题起头,只要它是真诚的。你明白我的意思是一个人问起以太、进步或全民福利的问题可以是只想说点什麽,或是重覆某人说过的话或书上看来的观念;而另一方面有人问这问题是因为这问题使他刻骨铭心,你可以给他答案。可以以从任何一个问题把他带来这体系,只是这个问题必须让他刻骨铭心。」

我们讨论那一种人可能会对这个体系有兴趣而且能来工作,这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观点来评价朋友。在这方面我们都有惨痛的体验,其实在G正式要我们把这个体系告诉朋友之前,我们当然已经设法和最常来往的人们做过讨论。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对这些观念的满腔热情只碰到冷淡的回应,他们不了解我们。在我们看来新鲜独创的观念,我们的朋友却觉得老旧无味,只是原地打转,甚至令人讨厌,这一点最让我们震惊。我们很吃惊那些与我们相亲相爱的人,以前我们能倾诉苦恼及有所感应的人,如今却不能看到我们所看见的,甚至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从我个人的经验我得说这使我匪夷所思,甚至为此痛心,我是说根本不可能使别人了解我们。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对於一般问题我们早已习惯如此,我们知道对我们怀有敌意、心胸狭窄或是没有大脑的人会误解我们,把我们所说的一切扭曲变形,给我们乱扣帽子。但是现在当我们看到那些我们一直觉得是臭味相投,共度许多时光,一直觉得最能了解我们的人也是如此时,心不禁凉了半截。当然这种情况只算例外,大部份的朋友都只是漠不在乎。

我们费尽心力要使他们对G的体系产生兴趣,却徒劳无功。但是有时候他们对我们会另眼相看,我忘记是谁第一个注意到朋友觉得我们越变越糟,他们觉得我们没有以前有趣,而开始变得苍白无趣,好像正在褪色,失去以往的自发性和对一切事物的感应力,而变成『机器』,不再有创意,不再去感受,而只是像鹦鹉学舌一样重覆从G那里听来的话。

当我们告诉G这种种现象时,他笑个不停。
「慢着,糟糕的还在後头呢。你们知道这是什麽意思吗?这代表你们已经停止说谎了,至少不再说得那麽漂亮,亦即你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谎说得那麽精彩有趣。有趣的人就是把谎说得很漂亮,但是你们已经羞於说谎了。你们现在可以对自己承认有时候是有些事情你们不知道或不了解,你们说话时不再说得好像通晓一切,这当然是指你们变得比较无趣,比较不原创,或正如他们所说的,比较没有回应,所以现在你们真的可以看出你们的朋友是哪一种人了。他们还为你感到遗憾,以他们的立场这没有错,你们已经开始死去(他强调这个字)。要完全死去还早的很,不过你们已经不再那麽愚蠢了,你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真诚地欺骗自己,你们已经尝到真理的滋味。」

「为什麽现在有时候我似乎什麽也不了解,」一个在场者说,「以前我都认为有时候至少我可以了解一些事,但是现在我却一无了解?」

「这是指你已经开始了解了,」G说,「当你一无了解时你以为自己了解一切,或至少你可以了解一切。而现在当你开始了解,你却以为自己不了解,这是因为以前你没尝过了解的滋味,现在这了解的滋味就像缺乏了解一样。」

我们的讨论时常会谈到朋友对我们的感觉,以及我们对朋友的新观感。我们开始领悟这些观念不是使人互相结合,就是拆散他们。

我们有一次对「类型」有意思的长谈,G覆述他以前说的一切,又附带谈了许多对个人工作的指示。
「你们每一个人,」他说,「也许都在生活里碰过属於同一类型的人。这些人常常长得很像,而且他们对事物的内在反应也很一致。其中一个喜欢什麽,另一个也喜欢;一个人不喜欢什麽,另一个也不喜欢。你们必须记住这些特别的时刻,因为你们只能藉由与人交往来研究类型的学问,此外别无他法,其它都是想像而已。你们必须了解以你们所处的情况最多只能遇见六、七种类型,虽然生活中还有更多基本的类型,其馀的都是这些类型的组合。」
「总共有几种类型?」一个人问道。
「有些人说有十二种,」他说,「这是依据十二门徒代表十二种类型的传说,有人说还有更多。」

他把话打住。
「我们可以知道这十二种类型,亦即它们的定义和特性吗?」一个人问道。
「我正在等这个问题,」G说,「当我谈到类型时,没有一次不会有个聪明的家伙提出这个问题。你们怎麽会不明白这个如果可以解释,我早就会解释了。然而事实就在於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办法用一般语言界定,而可以用来界定它们的语言你们又还不知道,而且要很久以後才会知道。正如『四十八条律则』一样,有人一定会问是不是能知道这四十八条律则是什麽,好像这是可以办到的。要了解能给你们的都会给你们,藉由你们所得到的,你们要去找出其他的一切。不过我知道现在讲这个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你们现在还不了解我,而且很久以後都不能。去想想知识和素质的不同,有些事需要不同的素质才能了解。」

「但要是类型不超过七种,为什麽我们不能知道它们是什麽,也就是知道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而且在遇见时能加以辨别呢?」一个人说。

「你们必须从自己开始观察我说过的事情,否则它就变成无法利用的知识。你们之中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看出类型,但是所看到的根本就不是类型。为了要看出类型,一个人必须先知道他自己的类型,而且要能和它『区分开来』。为了要知道自己的类型,他必须好好研究自己的生活,从出生到现在的整个生活,他必须知道事情为什麽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

「我要给你们每个人一项任务,它同时是整体任务也是个人任务。让你们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说出他的生活,每一件事都要详细说明,不能美化也不能不说;强调主要的事情,不在琐碎细节上打转。你们必须真诚,不要害怕别人会误解,因为每一个人的处境都一样。每一个人都要坦露他自己,都要展露本色。这件任务会再次告诉你们为什麽不可以把团体的一切传出去。要是有人认为或猜想他在团体所说的一切会被传出去,就没有人敢说话。但是他应该完全确信什麽也不会传出去,然後他才能毫无顾忌地说话,了解到别人也会如此。」

不久G就到莫斯科去了。他不在的期间我们试过各种方法想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为了使G指派的任务比较容易实行,有一些人依据我的建议尝试不在整个团体谈个人的生活,而是找几个最熟的朋友一起谈。

我得说所有这些企图通通失败。有些人说得太多,其它人说得太少。有些人谈到不必要的细节,或是描述他自认特别而独创的特性。有些人净谈他们的「罪恶」或过错。但是总而言之却无法产生G期待的效果,所呈现的总是使人不感兴趣的轶事或编年史,以及使人呵欠连连的家庭回忆。这中间定有差错,但是到底错在哪里?即使是那些设法尽可能真诚的人也不能确定。

我记得自己的尝试,首先我设法表达某些使我非常感兴趣的幼年印象,因为我记得非常年幼时的样子,而且总是惊讶於其中一些早年的印象。但是没有人对这感兴趣,我很快就看出这一定不是我们被要求做的。我继续谈下去,却立刻确定有许多事情我一点也不想说。这个发现着实出其不意。我接受G的观念,没有一点反对,而且认为我可以毫无困难地说出我的生活故事,但事实上竟然不可能。我里面有某个东西如此激烈抗议这个观念,而我甚至一点也不企图去对抗它。在谈到我生命中的某些时期时,有一些事实我不想提起,便设法只带过它们的大要和意义。

我注意到以这种方式说话时,声音和语调都会改变,这帮助我去了解别人;我开始听出他们在谈自己和他们的生活时,声音和语调也有变化。一开始我是在自己身上听到一种特别的语调,这种语调显示出人们对於正在谈论的事情,想要有所保留,但是语调却泄漏了秘密。其後对於语调的观察使我得以了解其它许多事情。

G回到圣彼得堡後(他这次在莫斯科待了两。三个星期),我们告诉他做过的尝试,他听完一切,只说我们不知道如何分开「个性」和「本质」。
「个性藏在本质後面,而本质又藏在个性後面,它们彼此阻挡对方。」
「本质要如何与个性分开?」一个在场者问。
「你要怎麽把你自己的与不是自己的分开?」G回答,「必须要思考,要知道你们一个个的特性是从那里来的;你们必须明白大多数人,由其是你们社交圈子的人,几乎没有自己的东西。他们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们自己所有,其中大部份都是偷来的;所有他们称之为对世界的观点、信念、想法、概念,都是从各种来源窃取来的。所有这一切就形成个性,必须被丢到一边。」

「但是你自己说工作要从个性开始。」一个人说。

「没错,」G回答,「所以我们首先必须确立我们正在谈的是一个人发展中的什麽时刻,以及是什麽层次的素质。刚刚我说的只是生活中与工作完全无关的人。这种人,尤其是如果他属於『学术』圈子,几乎完全由个性组成,他的本质大多在很早年的时後就停止发展了。我认识一些素来被敬重的家长、具有各式观念的教授、享有盛名的作家、几乎是部长级的重要官员,他们的本质大概在十二岁就停止发展。而这还不是最糟的,有时後本质的某些层面在五、六岁时就停顿了,然後一切结束;其於的一切都不是他们自己的。它们是戏码或是从书上抄来的,要不然就是藉由模仿现成范例造出来的。」

之後我们谈了许多次,G也在场,我们没法找出无法完成G指派任务的原因,但是我们越谈反而越不能了解他到底希望我们怎麽做。

「这只显示出你们不认识自己到什麽地步。」G说,「我不怀疑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些人很想照我的话去做,也就是去谈他们的生活故事。但同时他们看出自己办不到,而且甚至不知到怎麽开始。不过记住你们迟早会捱过难关,这就是上道最先的考验之一,捱不过这个没有人能再往前走。」
「我们不了解的是什麽?」某人问。
「你们不了解真诚是什麽意思。你们太习惯对自己和他人说谎,以致於当你们想要说实话时找不到字眼或想法。要原原本本说出自己的实话非常困难,但是在说真话之前,一个人必须先知道真话是什麽,而你们甚至不知道关於你们的真相有那些。有一天我会告诉每一个人他的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到那时就知道你们到底是否了解我。」

在那时候发生一场非常有趣的谈话。对那时发生的一切我都感受强烈,尤其是我感到即使用尽任何努力也丝毫不能记得自己。一开始似乎成功了,但接着一切泡汤,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所陷溺的沉睡。尝试讲述我的生活故事却告失败,尤其是无法清楚了解G想要什麽更进一步使我心情恶化,而这种恶劣的心情我总是表现为 焦躁而非沮丧。

在这种状况下有一次我与G在一家Gostinoy Dvor对面的餐厅吃午饭。我大概非常唐突,要不就非常沉默。
「你今天怎麽啦?」G问我。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开始觉得我们一事无成,至少我个人是如此,我不能说别人怎麽样。但是我不再了解你,而你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解释任何事情,我觉得这样下去什麽也达不成。」
「再等等,」G说,「不久之後谈话就会开始,设法了解我;到目前为止我们努力找出每一件事物的位置,不久我们就能正确称呼事物了。」

G说的话留在我的脑海中,但是我没有深想,而继续想自己的。
「那有什麽关系?」我说,「当我无法把任何事物关连起来,我们要怎麽称呼它们?你从来不回答我的问题。」
「很好,」G笑说,「现在我保证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就像在童话故事中一样。」
我感到他想把从恶劣的心情拉出来,我暗暗地感谢他,但是我里面有某个东西拒绝软化下来。
突然间我记起我最想知道G对於「永恒回归」,对於生命的反覆(就我所理解的)看法如何。好多次我设法带起这个话题,告诉G我的观点,但是这些对话几乎总是变成独白,G沉默地倾听,然後把话题带开。
「很好,」我说,「告诉我你对於回归的看法如何,它是真的呢,还是一派胡言。我的意思是我们只活这一生,然後消失不见;还是一切都会一再反覆,也许无穷无尽,只是我们不知道也不记得?」

「关於反覆的观念,」G说,「不是绝对的真理,但是它已经最为接近真理。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并不能表现出真理,不过你说的已经很接近了,而如果你了解我为什麽不谈它,就会更为接近。要是一个人没有意识到回归,而且自身也没有改变,谈它有什麽用?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改变,对他而言反覆就不存在。如果你告诉他有关反覆的事情,那只会使他更为沉睡:要是前头还有那麽多时间,那麽多可能性--整个永恒--那他今天何必还要做什麽努力?他今天为何还要费心?这正是为什麽这个体系一点也不谈反覆,而只谈及我们知道的这一生。如果不致力去改变自己,这个体系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下工夫改变自己必须从今天开始,就从当下,所有的律则都可以在一生中见到。要是一个人看不出在这一生一切都不断反覆,要是他不致力於改变自己以逃开这种反覆,关於生命反覆的知识对他一点助长也没有。不过要是他改变了内在某个重要部份,亦即他得到某个东西,就不会失去。」

「这是不是说所有被创造或被形成的倾向都必须继续成长?」我问。

「是,也不是。大部份情况是如此,就如同在一生中是如此,但若在较大的尺度,新的力量就必须进入。我现在不多作解释,不过想一想我底下要说的话:行星影响也会改变,它们并非永恒不变。此外倾向也有许多不同,有些倾向一出现後就持续并机械性的发展;有些倾向需要不断推动,如果一个人不再工作自己,它们就会立刻减弱,也可能完全消失或变成睡梦。此外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限,每件事物(他强调这个字)的可能性只存在於特定的时间内。」

我对G说的极感兴趣,其中许多我以前都「猜想」过,但是他认出我的基本前提(fundemental premises) 并提出种种相关的说法,这对我至为重要。每一件事物立刻都产生关连,我感觉我看到在《真理的瞥现》提到的「宏伟建筑」的轮廓。我恶劣的心情顿时消失无踪,我甚至没有注意是在什麽时候。

G坐在那里微笑。
「你看我多麽如容易转变你;不过也许我只是编故事哄你罢了,也许根本没有回归这回事。当一个闷闷不乐的邬斯宾斯基坐在这里,不吃不喝,有什麽意思呢?『让我们想个法子逗他高兴,』我对自己说。而一个人要怎麽逗人高兴呢?某个人喜欢活滑稽故事,另一个必须找到他的嗜好,而邬斯宾斯基的嗜好是『永恒回归』,所以我答应回答他的任何问题,我知道他会问什麽。」

G的揶揄没有影响我,他已经给了我非常重要的东西,拿不回去了。我不相信他的玩笑,我不相信他会编造刚刚所谈的回归。我也学会去了解他的语调,其後证明我是对的。因为G虽然没有把回归的观念引进他对这体系的阐述,他还是有几次提到回归的概念,主要是谈及一些接触过这体系,後来又离开的人所失去的可能性。

团体的对话照常进行。有一次G说他想做一个实验,把个性和本质分开。我们都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很早以前就答应要做「实验」,但我们什麽也没看到。我不打算描述他的方法,而只是描述那个傍晚他选中的实验品。其中一个已经不算年轻,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在我们的聚会中他非常多话,而且多是谈他自己、他的家庭、基督教,以及当时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和非常使他嫌恶的「丑闻」。另一个是年轻人,我们之中许多人都认为他不够正经,他通常扮演所谓傻子的角色;或是反之无止无休地议论这体系的某些细节,全然不顾及整体。他很难令人了解,他用一种错综复杂又混淆的方式谈最简单的事情,并以简直不可思议的方式把属於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的观念和字眼统统搅和在一起。

我略过实验的开始。
我们坐在宽敞的客厅内。
「现在开始观察。」G悄悄对我们说。

两个之中比较年长的那一个刚刚正在激昂的谈话,而话说到一半却突然闭囗不语,似乎陷进椅子里,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G做了一个手势,我们便照常谈话不去看他。比较年轻的那一个开始倾听谈话,然後谈起自己,我们都面面相黥。他的声音变了,他简明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对自己的一些观察,不赘言、不夸张、不打蓣。然後他又不说话了,点起一根香烟,显然若有所思。前一个人还是一动不动地坐着,好像萎缩成一个球。
「问他正在想什麽?」G轻轻的说。
「我?」当被询问时他抬起头来,好像刚刚醒来。「什麽也没想,」他虚弱地笑笑,好像在抱歉或是很吃惊竟然有人会问他正在想什麽。
「嗯,你刚刚在谈这场战争,」一个人说,「在谈如果我们与德国和谈会怎麽样,你现在还是那麽想吗?」
「我实在不知道,」他犹疑地说,「我有那样说吗?」
「当然,你刚刚说每个人都必须思索这个问题,没有人有权不去想它,没有人有权忘掉这场战争;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见解:是或否,赞成或反对战争。」
他看起来好像没有听懂这个问话者在说什麽。
「是吗?」他说,「多奇怪啊!我不记得我有说过任何有关战争的事。」
「难道你对它不感兴趣吗?」
「是的,我一点也不感兴趣。」
「你没有在想现在发生的一切会有什麽结果,俄国会如何?整个文明又将如何吗?」
他好像很遗憾似地摇摇头。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麽?」他说,「我对它一点也不感兴趣,而且一点也不明白。」
「好吧,那你以前说过你的家庭,如果他们对我们的观念感兴趣而加入工作,那你不就轻松许多了吗?」
「是的,也许。」他的声音又十分犹疑。「但为什麽我要去想这个问题?」
「你以前说过,你害怕在你和他们之间日渐扩大的鸿沟,你是这麽说的。」
没有回答。
「但是你现在怎麽想呢?」
「我一点也没有在想。」
「如果问你想要什麽,你会说什麽?」
又是狐疑的一瞥,「我不想要任何东西。」
「但是想想你要什麽?」
在他身旁的小桌上有一杯还没喝完的茶,他凝视它好一段时间,好像在想什麽。他朝身旁瞥了两次,又回头注视杯子,然後以如此郑重的声音和语调开囗,以致我们面面相黥:
「我想我要来一点覆盆子果酱。」
「你们为什麽要逼问他?」从角落传出一个声音,我们几乎听不出来是谁。
这是第二个「实验品」。
「你们看不出来他在睡觉吗?」
「那你自己呢?」一个人问。
「我,相反的已经醒过来了。」
「为什麽当你醒来时他却睡着了。」
「我不知道。」
实验在此结束。

次日,他们两个都不记得昨天发生过什麽事。G向我们解释说,第一个人日常所谈的一切话题、他的警觉和忧虑都在个性之中,所以当他的个性睡着时,几乎什麽也没有了。另一个人的个性也是过度的多嘴,但是在个性之後的本质和个性知道的一样多,而且更知道个性。所以当个性睡着时,本质就夺回了本应是它所有的位子。

「注意他与平常习惯相反,话说的很少。」G说,「但是他在观察你们每一个人和发生的一切,没有一样逃过他的观察。」
「但要是他不记得这一切那有什麽用?」一个人说。
「本质记得,」G说,「个性已经忘记了。这是必须的,要不然个性会曲解一切,而且会把所有这些都归於自己。」
「但这是一种黑神通。」一个人说。
「更糟,」G说,「等着瞧!你们会看到更糟的。」

当我们说到「类型」时,G曾说: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类型』在男女关系中扮了多重要的角色?」
「我有注意到,」我说,「每个男人在一生中会遭遇某一类型的女人,而每个女人也会遭遇某一类型的男人。好比对每个男人的女人类型已经预设好了,而对每个女人的男人类型也预设好了。」

「这里面相当有道理,」G说,「不过就形式而言,还是太笼统了。事实上你们看到的不是男人和女人的类型,而是事件的类型。我所说的是指真正的类型,也就是指本质。如果人人都活在本质里,一种类型总会发现另一种类型(一个萝卜一个坑-译按),不合的类型永远不会碰头。但是人们是活在个性中,个性有它自己的兴趣和品味,完全不同於本质的兴趣和品味。在我们的状况里,个性是诸中心工作不当的结果,因此个性可能正巧不喜欢本质所喜欢的--而去喜欢本质所不喜欢的。本质和个性的争斗就从这里开始,本质知道它想要什麽,但无法解释;个性不想听它的,也毫不加以考虑。个性有自己的欲望,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但是它的能力在那之後无法持续。接着不管怎的,这两个本质必须生活在一起,而它们讨厌对方,这里无法演戏或假装。不管怎样,本质会占上风并作决定。

「如此一来,没有事情能以理性或计画做成,即使是所谓的爱也帮不上忙。因为在这个字的真正涵义中,机器人不能去爱,在他身上是它爱或它不爱。

「而同时性在维持生活的机械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和性有关:政治、宗教、艺术、戏院、音乐都是『性』。你以为人们是去戏院看戏或是去教堂祈祷吗?那只是为了台面而已。在戏院和教堂都一样,主要的理由是那里会有许多男男女女,这是所有聚会的重心所在。你以为是什麽使人走进咖啡厅、餐厅 以及各式各样的节厌?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性:它是所有机械性的主要动力,所有的睡觉和催眠都要靠它。

「你们必须了解我的意思。当人们试图以别的名目,而非以机械性本身来解释时,显得尤其危险。当性能清楚自觉而不掩饰自己时,它就不是我正在说的机械性。相反的,性能独自而存,不依赖其它一切,就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邪恶藏身在不断的自欺之中。」

「那麽推论是什麽?它应该改变还是保持原状?」某人问道。

「人们总是会这样问,」他说,「不管他们在谈什麽,都会问:它应该像那样吗?要怎样去改变它,亦即在这种情况下做什麽才好?说的好像可以改变任何事情,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你们现在至少应该觉悟这种问题太天真了。宇宙力量创造了事物的态势,宇宙力量也控制这种态势。而你们问:它能继续保持那样子吗?或是它能被改变吗?上帝自己都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你们还记得四十八条律则是怎麽说的?它们不能被改变,但是大幅度从中解放出来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为自己改变态势,有可能逃离一般律则。你们必须了解在这种情况以及其他所有情况下,一般律则是不能被改变的,但是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与律则有关的处境,一个人可以逃离一般律则。尤其是我所说的律则--亦即在控制人们的性力量之中--包含许多不同的可能性,因为它既是奴役的主要形式,也是解放的主要可能性,这点你们必须了解。

「我们以前谈过『新生』,它和肉体的诞生以及物种的繁衍都要依靠性能而定。
「『氢si12』代表食物在人类有机体中转化的最後成品,这物质是性用来工作,也是性所产生。它是『种子』或『果实』。
「『氢si12』能藉着『额外冲击』通到下一个八度音阶的do。但是这个『冲击』可能具有双重特性,而开始不同的八度音阶:一个外於产生si的有机体,另一个则在有机体本身。男与女si12的结合以及相伴於它的种种构成了第一种『冲击』,新的八度音阶在它的帮助下独立发展成一个新的有机体或是新的生命。
「这是使用si12能量一种正常又自然的方式,但是在同一个有机体中还有更深的可能性,这可能性就是在有机体中创造一个新生命,不经由两个原则,即男与女的结合,就能产生si12,如此一个新生命就在有机体内发展,而非在外面。这就是『灵体』(astral body)的诞生。你们必须了解『灵体』和肉体一样由相同的材料、 相同的物质构成,只是过程不同。整个肉体,它所有的细胞,可以说满布si12物质的放射物(emanations)。当它们饱和时,si12 物质就开始结晶,这物质的结晶就形成了『灵体』。
「si12物质转换成发散物以及逐渐充塞整个有机体的情况,被链金术称为『变化』(transmutation)或『转化』(transformation)。这种由肉体至星体的变化被链金术称为由『粗糙』转化成『细致』,或由低贱金属转化成黄金。
完全的转化,也就是『灵体』的形成,只可能发生在一个健康而运作正常的有机体身上,一个有病、变态或残障的有机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变化需要彻底禁欲吗?而禁欲一般而言对工作自己有用吗?」我们问。
「这里不只有一个问题,」G说,「首先只有某些情况,也就是某一类型的人才需要透过禁欲达成变化,其他人就不需要。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当变化开始时他们就自然禁欲了,我以後会清楚解释。对某些类型的人来说,必须经过长期彻底的禁欲才能开始变化;换句话说,不经过长期又彻底的禁欲不可能开始变化,不过一旦开始就不需要禁欲。而在另一些情况,也就是其他类型的人,变化可以从一般性生活开始。相反的,如果大量发泄性能,变化反而会更快更有进展。第三种情况,变化一开始并不需要禁欲,但是一旦开始就消耗了所有的性能,使一般性生活或发泄性能宣告终止。
「另一个问题:禁欲对工作自己有用吗?
「如果所有中心都禁戒那就有用。如果一个中心禁戒而其他中心纵情想像,情况不会更好。此外,如果一个人知道怎样运用他禁戒省下来的能量,它才有用。如果他不知道怎样运用,禁欲就得不到一点成果。」
「一般说来,以这样的观点来看,什麽是与这有关最正确的工作方式?」
「不能说。我再次重述,当一个人还不知道时,最好不要尝试任何事情。在他拥有新而确实的知识前,只要由寻常的规则和原理引导生活就够了。如果一个人开始在这领域加以理论化或发明杜撰,那只会导致精神异常。不过你们要再次记住,只有一个人对性抱持正确的态度,才有机会工作有成。任何一种『新招』、怪癖、怪欲,或反之害怕、持续作用的『缓冲器』,都必须一开始就铲除掉。现代教育和现代生活产生一大堆性方面的精神异常,这些人在这工作中一点也没机会成功。
「整体来说,使用性能只有两种正确方式,正常的性生活或是转化,在这领域中所有的发明都非常危险。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就开始尝试禁欲。有时候--其实非常之少--真的导出一些什麽,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所谓的禁欲只是把正常的性生活换成不正常的,因为不正常通常比较容易隐藏,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些。你们必须了解主要罪恶是什麽,以及是什麽造成奴役。它并不存在於性本身,而是性的滥用。然而什麽是性的滥用又被人误解。人们总以为这是指纵欲或变态,但这些却是相当天真无邪的性滥用的形式。必须相当熟悉人这部机器才能掌握性滥用的真义为何,它是指诸中心相关於性时的工作不当,也就是性中心经由其它中心而活动,以及其它中心经由性中心而活动;或是更精确的说,性中心向别的中心借能来运作,以及其它中心向性中心借能来工作。」
「性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中心吗?」一个人问道。
「可以,」G说,「同时如果把整个低等部份当成一个整体,那麽性可被视为运动中心的中和部份。」
「性中心用什麽氢来工作?」另一个人问。

我们对这问题早就深感兴趣,但是却不知如何回答。而G以前每次被问到这问题时,从不直接答覆。

「性中心以氢12工作,」他这次说,「也就是它应该以氢12来工作,这是Si12。但事实上它很少以正确的氢工作,性中心的工作异常需要特别研究。

「首先必须注意在正常情况下,性中心和高等理智中心以及高等情感中心都没有负面部份,其它诸低等中心如理智、情感、运动及本能中心,都有两部分--积极面和消极面:理智中心的肯定面与否定面,或是与否;运动及本能中心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觉。而性中心没有这样的分别,它里面没有积极面和消极面,没有不愉快的情感和不愉快的感觉。它要不是有愉快的情感和愉快的感觉,就是什麽也没有,没有任何感觉,完全漠不在乎。然而因为中心工作不当,性中心通常与情感或本能中心的负面部分结合。然後性中心的某一种刺激,或是整个性中心的任何一种刺激,就产生了不愉快的情感和感觉,很容易把它们视为伟大的德性或原创的东西,事实上它只是有病。每件与性有关的事都应该愉快,要不然就漠不在乎。不愉快的情感和感觉都来自於情感中心和本能中心。

「这就是『性的滥用』。还要进一步记得性中心以氢12工作,这意指它比所有其它中心还强还快。事实上性支配其它中心。在一般情况下,亦即一个人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意志时,唯一能使性服贴的就是缓冲器。缓冲器能使性完全化为乌有,也就是它们可以停止它的正常显现。但是它们不能摧毁它的能量,这份能量还在,会传到其它中心,从中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其它的中心把性自己不用的能量夺走。性中心的能量在理智、情感和运动中心的工作可以从一种特别的『品味』、特别的『热心』,或是非自然状态引起的激动辨认出来。理智中心写书,但是用了性中心的能量就不只是忙於研究哲学、科学或政治学,它总是在对抗什麽,争辩、批评、创造新的主观的理论。情感中心宣扬基督教,禁欲、苦修,或是害怕、恐惧罪恶、地狱、罪人的折磨、永远的炼火,所有这些都以性中心的能量进行。或在另一方面它发动革命、暴动、杀人、放火,这也利用同样的能量。运动中心忙於运动、刷新记录、爬山、跳高、跳栏、角力、打架等等。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也就是理智、情感和运动中心,当它们使用性中心的能量时,总会有一项共通特性,就是会有某一种特别的热切,而所做的工作并没有用。理智、情感和运动中心在使用性中心的能量时,永远不能创造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性滥 用』的例子。

「不过这只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当性中心的能量被其他中心盗取而花在无用的工作上,它自己就一无所剩,而必须从其它中心偷取远低於它又粗糙的能量。然而性中心对整体活动非常重要,尤其是有机体的内在成长:因为当它以Si12工作,能接受非常好的印象食物,是一般中心接受不到的。好的印象食物对高等氢的制造非常重要,但是当性中心用的不是自己的能量,而是用相当低的H48 和H24,它的印象就变的很粗糙,而且在有机体内也不能扮演它原应扮演的角色。同时,理智中心与之结合,并利用它的能量,便对性产生极大的想像,以及满足於这种想像的倾向。如果情感中心与之结合,便产生了多愁善感,或反之,嫉妒与残酷,这又是『性滥用』的刻画。」

「要怎麽对抗『性的滥用』?」一个在场者问。

G笑了。
「我正在等这个问题,」他说,「但是你们应该已经了解要对一个还没有开始工作自己,还不知道这部机器构造的人解释『性滥用』是什麽意思,就和向他说 明要怎样避免这些滥用一样不可能。正确的工作自己要从创造一个永久的重心开始。当一个永久的重心创好了,其馀一切就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而现在问题是:一个永久的重心要从什麽来创造,以及要如何来创造?对这个问题可以回答说,只有一个人对这工作,对学校的态度,对工作的评价,以及对其馀一切都是机 械而无用的体会,才可以在他心里创造一个永久的重心。

「性中心在创造整体的均衡和一个永久的重心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依据它的能量,也就是如果它利用自己的能量,就相当於高等情感中心的层次,而其馀的中心都从属於它。因此若是它以自己的能量工作,那将非常可观,单凭这点就能显示出相当高的素质层次。如此一来,也就是如果性中心能用自己的能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所有其它的中心也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运用各自的能量工作。」

第十三章 奇迹的开始

一九一六年仲夏在我们所有团员回忆起来,都是一段工作非常密集的时期。我们都觉得要加紧脚步,因为比起我们为自己设定的工作份量,我们所做的实在太少了。我们体会到能知道更多的时机可能稍纵即逝,就像它来的时候一般突然,所以我们设法在自己心里增加工作压力,在情况有利时尽力而为。

我利用一些以前获得的相关经验展开一连串实验或练习。我进行一连串短暂而密集的斋戒,我称它「密集」是因为我并不是从卫生学的观点着手,相反的,我给有机体最强的冲击。此外我开始依照一个特定系统来「呼吸」,这种呼吸连同斋戒带给我一些很有趣的心理结果,同时我也「重复」心灵祈祷的方法,它曾经大有助於我集中注意力以及观察自己。此外我还利用一系列相当复杂的心智练习来集中我的注意力。我不在这里详述这些实验和练习,因为它们毕竟是我摸索个人之道的尝试,并不能确知会产生什麽结果。

不过,所有这一切总和起来,加上我们的谈话和聚会,使我处於一种不寻常的张力之中。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为我在一九一六年八月所经历的一连串非凡的经验做好铺路。因为G说话算话,我看到了事实,同时也了解当他说在事实之前有许多事情要先办好是什麽意思。(注:见第一章)

这些事情包括准备,包括了解某些观念,包括处於某一种状态,这一种状态--情感上的--正是我们不明白的,亦即我们不明白它不可或缺,少了它事实就不可能发生。

我现在遭遇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根本不可能描述这些事实本身。
为什麽?

我常常扪心自问,而我只能说它们其中有太多个人的成分,不可能为大众共享,而且我相信这不仅是我个人如此,而是事实一向如此。

我想起以前在某些人的自传或笔记中,看到他们经历过非凡的体验却拒绝描述,而说出如上的断言时,总使我愤愤不平。他们一直在寻找奇迹,并且认为自己找到了,但当他们终於找到他们所寻觅的东西时,却总是千篇一律说:「我找到了,但是我无法描述我所找到的。」--这在我看来总是做作又虚伪。

而现在我发现自己面临同样的难题,我已经找到了我所追求的,我看到也观察到完全超乎我们以为可能、可被承认、可被接受范围之外的事实,而我却不能对它们置一辞。

这些经验的主体在於它们的内容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知识,但即使对於外在层面我也只能做极概略的描述。如同前面所述,我在斋戒及其它实验之後处於相当亢奋激动的状态中,身体状况也比以前不稳定。我造访E.N.M. 位於芬兰的别墅,我们近来常在他位於圣彼得堡的住宅聚会,G和八个团员正在那儿。傍晚时分我们试图继续讲述自己的一生,G非常严厉又辛辣,好像他正设法激怒每一个人,他尤其强调我们的懦弱与懒於思考。

当他开始当着众人的面转述我推心置腹告诉他对於S博士的想法时,我尤其大受刺激。他所说的之所以令我非常不快,主要是因为我总是以类似的方式谴责别人。

我推想大约十点左右他叫我、S博士和Z走进另一个隔离的房间,我们采取「土耳其式」的坐姿。G开始向我们说明并示范一些姿势和身体动作,我无法不注意到他所有的动作都带有惊人的把握和准确,虽然这些姿势和动作本身并不特别困难或不好学,一个优秀的体操选手毋需额外费力就做得到。我从不自诩能成为体操选手,但也可以有样学样。G解释说虽然体操选手可以做到所有这些动作,但他们的作法与他有别,他采取的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全身肌肉放松。

过後,G又老话重提,问我们为什麽不能讲述我们自己的一生。
奇迹就从这里开始。

我绝对可以担保G并没有使用任何外在方式,亦即他并没有给我麻醉药或施予任何已知的催眠法。

奇迹出现於我开始听到他的想法。我们都坐在小房间内,木造的地板并未铺地毯,就像一般乡间小屋一样。我与G对面而坐,S博士和Z分坐两侧。G谈起我们的「特徵」,我们无能看到真相或说出真相。他的话使我倍感烦恼不安,正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注意到他话中有一些是针对我而发的「想法」,我逮到其中之一,如平时一般大声作了回答。G对我点点头,停止说话,他坐在那里不发一句话。过了一会儿我在内心里听到他的声音, 好像在我胸腔近心脏处传出。他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我看着他,他正坐着微笑。他的问题引起我极强烈的情绪反弹,然而我仍然做了肯定的答覆。

「为什麽他说那些话?」G轮流注视Z和S博士问道,「我有问他问题吗?」

他立刻以前面的方式提出一个更刁难的问题,我仍以一般的声音回答他。Z和S博士显然非常吃惊於眼前这一切,尤其是Z。这场对话--如果可以称为对话--持续了半小时以上。G无言地询问,我则以一般说话方式作答。G对我所问所说而我不能传出去的话使我深感烦躁,这是有关某些条件,我要不是接受,就是离开这工作。G 给我一个月的期限,我拒绝了,说不管他的要求有多困难我都会马上照办,不过G坚持一个月的期限。

最後他起身,我们走出房间来到阳台,在这房间另一侧有另外一个大阳台,其他人都坐在那里。

发生这之後的状况我几乎不能说什麽,即使大事情都发生在後头。G正和Z与S博士说话,他说了关於我的什麽深深刺激了我,我从椅子上跳起走进公园,再从那儿走入林中。我在黑暗里走了许久,整个笼罩在极度不寻常的想法和情感中,有时我好像发现了什麽,有时又失去头绪。

如此过了一两个小时,最後就在我感觉内在矛盾与骚动的顶点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我随之很快就清楚确实了解G所说的一切,以及我自己的位置。我看出G是对的,我自认内在稳定而可靠的部份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我同时发现了其它一些东西,如果我把这点领悟告诉他,我知道他不会相信,不过对我而言它确实不容置疑,其後的发展也显示我是对的。

我久久坐在那里抽烟,沈浸在一种喜悦之中。当我回到别墅时小阳台已经笼照在一片漆黑之中,我想既然大家都睡了,我也就回到房里独自睡去。事实上G那时正和其他人在大阳台用餐。在我上床不久,一股奇异的亢奋又来了,脉搏急速跳动,我又在胸腔听到葛的声音。这一次我不但听到,也能以心智回应,G听到了也回答我。这场对话有一股非常奇异之处,我试图找出某个证据可以证明它为事实,却遍寻不着,而毕竟它可以只是「想像」或一个醒着的梦,因为纵使我想办法问G某件具体实在的事情来肯定这场对话真实无疑或G确实叁与其中,却想不出够份量的问题。某些我问他答的问题其实我自问自答就够了,我甚至觉得他避开具体的回答,以免以後可能被充作「证据」,然而对其中一两个问题他倒是有意做了明确的答覆。但是,认为它是一场对话的感觉很强,这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感觉。

经过一阵长长的沈寂之後,G问了一个问题,立刻使我全身警觉,然後他打住,好像在等待答覆。

他所说的话突然终止了我的思想和情感,那不是恐惧,至少不是一个人自知在害怕时那种有意识的恐惧。但是我不住发抖,某种东西完全使我瘫痪,即使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要作出肯定的答覆,也无法清晰说出一个字。

我感觉G在等待,而他不能久等。

「好了,你现在已经累了,」他最後说,「我们留到以後再说罢。」

我开始说了一些什麽,我想我要他再等一会儿,给我一点时间来习惯这种想法。

「以後罢,」他的声音说,「睡罢。」他的声音停了。

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次日早晨我走出户外来到前日傍晚坐过的小阳台。G正坐在二十码开外的花园中,靠着一张圆桌,有三个人在他身旁。
「问问他昨晚发生了什麽事?」G说。

不知怎的,这景象使我生气,我转身向小阳台走去,当我走近时又听到G的声音在我胸腔响起,「站住!」

我站住,转身向G,他正在微笑。
「你要上哪儿去?」他用一般的声音说道。

我到他身旁坐下,甚麽话也说不出,我也不想开囗。就在这时我察觉思想理路变得异常清晰,因此决定趁这时机集中思考一些平常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我想,在这非比寻常的状态中我也许能够破解一些平日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开始思索创造射线的第一个三力一组,我思索形成一力的三力是什麽意思?我们能加以定义吗?我们能明了它们的意义吗?似乎有东西在我脑海里成形,然而就在我企图把它形诸文字时,一切又消失不见了--意志、意识......第三个是什麽?我问自己,似乎只要我说出这第三个力就能立刻了解其馀一切。

「不要去想它。」G大声说。
我转眼看他,他也看着我。

「还早得很呢,」G说,「你不可能现在就知道答案,最好想想你自己,你的工作。」
与我们坐在一起的人困惑地注视我们。G已经回应了我的想法。

接着发生一件非常怪异的事情,持续了一整天,甚至直到以後。我们在芬兰多待了三天,在这三天之中我们尽情讨论五花八门的各种话题。我一直处在一种很不寻常的情感状态中,有时变得沈重而疲累。

「我要怎麽摆脱这种状态?我受不了了。」我问G。
「你想要睡觉吗?」G 说。
「当然不想。」我说。
「那你还要求什麽?这就是你想要的,好好利用它吧,你此刻不在睡觉!」
我认为这并不完全正确,我无疑的有时还是会「睡觉」。

在这奇异的冒险中,我说过的许多话一定令同处的伙伴大为吃惊,而我自己也对许多事情感到惊讶,许多事就像在睡梦中一般,和现实毫无关连。无疑地有很多是我虚构的,随後我想起曾经说过的话,那感觉好怪。

最後我们前往圣彼得堡。G要去莫斯科,我们一起从芬兰车站朝Nikolaievsky车站走去。
一大群人齐聚为他送行,他走了。

但奇迹还有得发生呢。那天浓暮时分又发生意想不到的新奇现象,我在和他「交谈」时看到他正坐在前往莫斯科的列车厢上。

这之後我度过了奇特的三个星期。在这段期间我偶而会看到在「睡觉的人」。

这点需要特别解释。
在G离开两三天之後,我正走在Troisky 街上,突然间我看到这个迎面而来的人正在睡觉,这一点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虽然他的眼睛张着,但他走着走着显然深陷梦里,它们像云块一样略过他的脸。我那时想如果盯着他够久的话我就能看到他的梦,也就是说我能明白他在梦里所见的一切,但他擦身而过。之後又来了一个人也在睡觉,一辆昏睡的izvostchik载着两个昏睡的乘客驶过,突然我发现我就像「睡美人」中的王子一样,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睡觉,那是一种清清楚楚确实不过的感觉。

我领悟到那意指许多我们不常看见的事物其实可以被肉眼看到。这些感觉持续了几分钟之久,到了第二天就变得很微弱了,然而我同时发现藉着努力记得自己我可以强化并延长这些感觉,只要我有足够的能量不被带走,也就是说不让周遭的一切吸引我的注意,它们就可以维持下去。当我的注意力被引开时我就看不到「睡觉的人」,因为显然我自己也睡着了。我只把这体验告诉团里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说他们设法记得自己时也有类似的体验。

其後一切又回复正常,中间确实发生了什麽,我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交代,但我内在的一切早已天翻地覆。而且在那三个星期之中,我的想法和言谈无疑有大半纯属虚构幻想。

但是我看到了自己,也就是说,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内在,这一点无庸置疑。虽然其後我又回到了往常的自己,却无法不知悉这事确实发生过,而且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那时我清楚了解到没有一个高层级的印象--也就是超越日常生活的可观察现象,或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可以在一般意识状态下被当成一般现象以普通方法观察。要是我们认为可以用研究电机、化学或气象的方法来钻研高层级的现象,诸如「心电感应」、「千里眼」、预知未来和通灵现象等,这是再荒谬不过的想法。在高层级的现象之中有某种质地,要观察和研究它们需要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才行,所谓「导引得当」的研究室实验和观测根本毫无用武之地。

我先前在完成我自己的实验之後就得到同样的结论,这在《宇宙新模型》的〈实验的神秘主义〉(Experimental Mysticism) 一章中有详述,不过我现在终於明了不可能的原因了。

第二个有趣的结论就难说多了。这是关於我的某些观点,对某些目标、欲望及渴求的陈述有了改变。这其中许多层面直到後来才豁然开朗,而且其後我才清楚明白这时我对自己、对周遭的看法都有了一些明确的改变,尤其是所谓「行动的方法」。要形容这些变化着实不易,我只能说它们与在芬兰所说的种种并不相干,而是我在那里体验到的情感的结果。

我首先能记下的改变是截至那时为止我的人生态度中最根本的特性--极端的个人主义--正逐渐转弱,我开始多看到人们,更能感受我与他们是一体的。第二个改变则是不知何故,我在心灵深处了解到「不可能使用暴力」这个密意原则,也就是说,不可能凭藉暴力获得任何东西。我清楚无疑地看出--而且往後也抱持同一信念--暴力的手段和方法不论介入哪一件事物都一定会产生负面结果,亦即无论它们想要达到什麽结果,都会反其道而行。我获得的结论外表近似於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但它又不是「不抵抗」,因为我不是从伦理而是从实用的观点获致这结论,不是从何者较好何者较差的标准,而是从什麽比较有效、比较方便的标准来衡量的。

九月初G来到圣彼得堡。我企图问他在芬兰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怎麽回事,他真的说了一些吓着我的话吗?我又为什麽被吓着?
「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表示你还没准备好,」G说。
他不再进一步解释。

他这次来访的谈话重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
G在界定特徵时常有独到的见解。这次我领悟到不是每一个人的主要特徵都能加以清楚界定,某些人身上的特徵可以深藏在种种正经的表现之下,以至於几乎找不出来,那麽一个人就可以把自己视为他的主要特徵,正好比我可以把我的主要特徵叫做「邬斯宾斯基」,或如G一直称呼的「Piotr Deminouch」。这是不会搞错的,因为每一个人的「Piotr Deminouch」可以说都「围绕在他的主要特徵四周」。

每当有人不同意G所指出为他的主要特徵时,他总是说,不同意的这个事实就显示出他是对的。
「我不同意的只是你所说的真的是我的主要特徵吗?」某人说道,「我知道自己的主要特徵糟糕得多,但我不反对别人也许看我正如你所描述的模样。」

「你对自己一无所知,」G对他说,「如果你认识自己就不会有那个特徵了,而且人们就是以我告诉你的那方式看你。但你没有看出他们怎麽看你,如果你接受我对你指出的主要特徵,你就会知道别人怎麽看你。如果你找个方法去对抗、去摧毁这个特性,也就是摧毁它不由自主的显现(G强调这几个字),你就能制造不是现在你给别人的印象,而是你想要的任何印象。」

我们由此展开一场长谈,讨论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以及他怎样制造出合意或不合意的印象。

当别人在一个人身边总是可以看出他的主要特徵,不论它多麽隐而不显。当然他们并不总是能清楚界定它,不过他们的界定通常都很接近而且绝妙。拿绰号来说好了,绰号有时极能表明主要特徵。

谈到印象使我们再次探讨「内在顾虑」和「外在顾虑」。
「当一个人困在他的主要特徵时,就不可能具有正确的外在顾虑,」G说,「譬如说某某(他指出我们团里的某个人),他的主要特徵是他从不在家(never at home),那麽他怎麽可能顾虑任何事或任何人?」

我很惊讶这个特徵被G如此艺术地表达出来,它已不再是心理学了,而是艺术。
「心理学本来就应该是艺术,」G说,「心理学根本不可能只是一门科学。」
他指出我们团里另一个人的主要特徵是他根本不存在。
「你明白的,我没有看到你,」G说,「这不是说你一直如此,可是当你像现在这付样子,你就根本不存在。」
他对另一人说他的主要特徵是凡事总要与人争辩。
「可是我才不争辩呢,」这人立刻急切回答。
我们都忍不住笑了。

G告诉另一个团员--就是被拿来充作分离个性与本质的实验品,而想吃点覆盆子果酱的那个中年人--说他的主要特徵是没有良心。
隔天这个人说他去了民众图书馆,查阅四种语言的百科大字典,看看「良心」是什麽意思。
G只摇了摇手。
G对另一人--即那人的实验伙伴--说他不知羞耻,他立刻开了自己一个有趣的玩笑。

在这段时间G驻留在附近的Nevsky住所中,他受了严重风寒,所以我们分组到他的住处会面。

他有一次说我们再这样下去毫无意义,我们应该作个明确的决定,看是要跟随他工作下去还是要彻底放弃这个方向,因为半正经(half-serious)的态度将会一事无成。他又补充说他只要和郑重决定要对抗自己机械性和昏睡的人一起工作。

「到这个时候你们应该知道我不会对你们施加任何可怕的要求。不过,脚踏两条船毫无意义,如果有谁不想清醒,那就至少让他好好安睡。」

他说要和我们个别谈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对G充分表明为什麽我们值得他来费心。
「你们以为也许这样我会相当满足,」G说,「或者你们以为我没有别的事好做,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就严重误解了。我还有许多事好做,假使我把时间花在这上头,那只是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目前你们应该明了我的目标是什麽,而且你们应该看出自己和我同不同路,我不会再多说什麽。但往後我将只和那些能助我达成目标的人一起工作,而只有坚决要对抗自己--亦即对抗机械性的人,才能有助於我。」

谈话到此结束,其後G和团员谈了约一星期之久。他和有些人谈了很久,和其他人则没谈那麽久,最後几乎每个人都留了下来。

P--我在分离个性与本质的实验中提及的中年男子--光荣地通过这测验,很快变成团体中的活跃份子,只有偶尔走岔,显出拘泥的态度或是只求「字面的了解」。

只有两个人放弃,他们好像被施了魔法,突然之间不再了解任何事情,而且对G说的一切都觉得不对,对於其他成员则显得冷漠无情。

这种态度一开始还只是怀疑、不信任,最後却演变成对我们的公开敌视,以及不知打从哪来的,充斥着意想不到的怪异指控,使我们大为惊愕。

他们认为「我们凡事都保密」。我们无法告诉他们G在他们不在场时所说的话,我们对G编派他们,想使他不再信任他们,我们转述与他们的一切谈话,扭曲所有事实并且设法制造假象,使G经常判断错误。我们给G对他们的错误印象,使他一点也看不到真相。

在这同时G也「变了一个人」,他和以前大不相同,变得严厉又吹毛求疵,对人都失去感情及兴味。这一点尤其奇怪,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大部份团员都极富情感,对这两个抗议份子尤其具有好感。

我们试图多次与G讨论他们,当听到我们说他们觉得我们总是给他「制造错误印象」时,他笑个没完。

「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估这工作,」他说,「在他们眼中我是怎样一个可怜的小白痴啊!我是多麽容易受骗!你们看看他们已经不再了解最重要的事情了。在这工作之中,老师不会受骗,这是一条律则,来自我们说过的知识和素质。如果我想要我可以骗你们,可是你们骗不了我,如果事实并非如此,你们就不会向我学习,反而是我像你们学习了。」

「我们要怎样和他们说话?又要怎麽帮助他们重返团体?」某些人问G。

「你们不但什麽都做不了,」G对他们说,「而且也不应该企图去做,因为这些尝试会摧毁他们最後一线自知自明的生机。浪子总是很难回头,而且这决定必须完全出於自愿,没有丝毫说服与勉强。你们应该明白你们所听到一切谈及你我的言论都是企图自我辩护,竭力责怪别人以便觉得自己没错。这意指越来越会说谎,说谎必须被摧毁,而且只有经过受苦才能毁去。假使以前他们就很难反观自己,现在就要难上十倍了。」

「为什麽会发生这种事?」其他人问,「为什麽他们对我们以及对你的态度会有这样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你们是第一次看到这情况,」G说,「所以你们觉得很奇怪,不过以後你们会看出这种事常常发生,而且方式都一样。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可能脚踏两条船,而人们通常都认为他们可以,也可以新旧一把抓。当然他们不是有意这麽想,但结果都一样。

「而什麽是他们最想保留不放的呢?第一就是有权对人、对观念保有自己的评价,这一点最有害。他们是呆子而且自知如此,也就是说,他们在某个时候有这个体会,为此他们前来学习,但是下一刻他们又忘得一乾二净。他们把自己微不足道的主观想法带进这工作,他们开始评断我、评断每个人,一付可以评断万事万物的样子。而这点立刻反映在他们对工作的观念,以及对我说的话的态度上,他们已经『接受这回事』却『不接受另一回事』」;他们同意这点却不同意那点;他们在这件事上相信我,在另一件事上又不相信我。

「而最有趣的是他们想像在这情况下一样可以『工作』,亦即不凡事相信我也不凡事接受,实际上这绝无可能。他们若是不接受或怀疑某事,就马上发明另一事来取代,『插科打蓣』登场了--发明出新的理论和新的诠释,与工作本身或我所说的八竿子打不着。接着他们开始在我的一言一行以及别人的一言一行之中挑三拣四找麻烦。从这时起我开始说出我不甚了了甚至毫无概念的事,而这些事他们远比我清楚;其他团员都是呆子、白痴等,像个手摇风琴吹嘘没完。当一个人说出这些台词我就知道底下他接着要说什麽,而且你们也会从结果得知。好玩的是人们可以看到别人的这些问题,但是当他们自己做出疯狂举动时,却马上看不出自己也是如此。这是一条律则,要爬上山顶很难,滑下来却很容易。他们用这种方式对我或对其他人说话,竟然一点也不会不好意思,主要是他们以为这可以与某种『工作』结合在一起,他们甚至不想了解当一个人接近这道隘囗时,他就会唱起他的小曲。

「而且再注意一点,他们是一对的,如果他们分开各自独立,会比较容易看清楚他们的情况而回头。但他们是一对的,他们是朋友,彼此狼狈为奸,一个不能没有另一个,而即使他们想要回头,我也只收一个,而不收另一个。」

「为什麽?」一个在场者问。

「这又是另一个问题,」G说,「在目前这个例子只是要帮助另一个人问自己谁对他最重要,是我还是他的朋友。如果他的朋友最重要,那就没什麽好谈了;但如果他认为我最重要,那麽他必须离开他的朋友,自己回来。其後另一个人也许也会回来,不过我告诉你们,他们俩焦不离孟又彼此妨碍。这就是一个确实的例子,显示出在人们离开对他有益的事物後,是如何做出对自己再不利不过的举动。」

十月时我和G待在莫斯科。
在他位於Bolshaia Dmitrovka的小公寓中,所有的地板和墙壁都以东方形式覆上地毯,天花板则垂饰着丝质披肩。我很惊奇於它的特殊风味,首先是来访的人--都是G的学生--不害怕保持沈默,这本身就极不寻常。他们来,坐下来抽烟,通常几小时都不发一语,而这份沈默没有一点迫人或令人不悦的味道,反而因为不再需要勉强扮演角色而洋溢着自由和自信。

不过在偶然造访又心存好奇的访客看来,这份沈默就变得非常古怪。他们开始说话,滔滔不绝,好像害怕停下来,害怕去感觉什麽。在另一方面,有些人被得罪了,他们认为这份「沈默」是针对他们而发,以显示出葛的学生是多麽优越,而使他们明白自己不值一顾;其他人觉得这沈默很是愚蠢、好玩、「不自然」,它显示出我们的特性,尤其是我们的弱点以及我们全然臣服於G的「压迫」之下。

P甚至决定要记下形形色色的人对这「沈默」的反应。我在这情况中了解到人们最怕的莫过於沈默,我们之所以想要说话是出於自我防卫,而且总是立基於不愿意去看到某事,不愿意向自己承认某事。

我很快注意到G的小公寓另一个奇异的特性,在那里撒不了谎,谎话一出立刻变得显而易见、明白确实。有一次G的公寓来了一个访客,我见过他,他有时会叁加团体聚会。公寓里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三个人,G本人并不在场。沈默地坐了一会儿,我们的访客开始说刚刚他怎麽碰到一个人,那个人告诉他一些关於战争、和平的可能性等等有趣至极的事情,突然间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感觉到他在撒谎。他才没有遇到任何人,也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任何事情,他只是即席胡诌,因为无法忍受沈默。

我觉得看着他很不自在,好像如果我看着他,他就会察觉我看出他在说谎。我瞥瞥别人,看出他们也和我一样,而且几乎忍不住要笑出来。接着我看看那个说话者,我看出只有他还没有察觉发生了什麽事,仍然滔滔不绝,越来越被他的话题带着走,丝毫没有发觉我们无意间交换的眼神。

这不是唯一的例子。我记起我们在夏天时企图讲述自己一生的尝试,以及在我们想要掩藏事实时说话的「语调」。我领悟到此处关键也是在语调。当一个人喋喋不休或等待时机开囗时,他不会注意到别人的语调,也不能区分谎言和实话。但是当他比较是自己--也就是稍微清醒时--他能听出不同的语调,而开始区分谎言和实话。

我们和G的学生就这话题谈了几次,我告诉他们在芬兰发生的事情以及关於我在圣彼得堡街上看到的「睡觉的人」。在G公寓里的机械说谎的人,使我鲜活地忆起「睡觉的人」给我的感觉。

我很想把一些莫斯科的朋友介绍给G,但在这段期间我所遇见的朋友--只有V.A.A.,我的报业老友--显现充分的生命活力。虽然他一如往常,工作堆积如山,常常要在各地奔波。但当我向他提起G时他很感兴趣,因此经由G的允许我就邀请他来G的住处午餐。G召集了大约十五个学生,安排了在那时算得上奢华的午宴;有Zakuski派、Shashlik与Khagherin酒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一种高加索的午餐,从中午一直持续到黄昏。

他请A坐在他身旁,对他殷勤款待、频频为他斟酒挟菜。当我明白我把朋友置於怎样的一个考验时,我的心陡然下沈。事实上每个人都保持沈默,A屏息五分钟之後,他开囗了,他说起战争;说起我们所有的同盟和敌人,整体来谈又个别分析;他转述在莫斯科及圣彼得堡所有政府官员对种种话题的意见和看法;接着他说起为军人准备的脱水蔬菜(这是他在新闻本行外从事的工作),尤其是洋葱的脱水过程。他还谈到人造肥料、农业化学以及一般化学,然後他谈起「改良」(melioration)、精神主义、「双手的物质化」(materialization of hands)、还有其它种种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不论是G还是其他人都不发一言。

我正想开囗说话以免A觉得被冒犯了,但G严厉地看了我一眼立刻使我刹住。此外,我的担心是多馀的,可怜的A丝毫没有察觉任何异样,他被自己的谈话以及流利的囗才整个带走,愉快地在餐桌边上滔滔不绝一直谈到四点,然後他十分热切地与G握手,谢谢他如此「精彩有趣的对话」。G看着我,狡猾地笑了。

我觉得非常丢脸,他们作弄了可怜的A。A当然料想不到这样的事情,所以他被逮着了。我领悟到G给了他的学生一次示范演出。

「你看到了吧,」A走後他说,「他被称为一个聪明人,但如果我把他的裤子抽走他也不会察觉,就让他说吧,他别的都不要就要这个。每个人都像他一样,这人已经比别人好太多了,他不说谎,他真的知道他在说什麽,当然是就他的方式而言。但想想看,他还有什麽用处?他已经不年轻了,而也许这次会是他有生之年能聆听真理的唯一时机,而他一路说个不停。」

我记得有一次与G在莫斯科的谈话,和我在圣彼得堡提起的另一次谈话有关, 这次是G他自己提起的。
「到目前为止你所学到的种种,你认为那一样最重要?」他问我。

「那当然是八月时我所经历的体验了,」我说,「如果我能随心所欲引动它们,使用它们,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因为我认为那样我就能发现其馀的一切。不过,同时我知道这些『体验』,我用这个字是因为没别的字好用,不过你明白我的意思,」--他点点头--「是依赖我那时的情绪状态,而且我知道它们一直都要仰赖它而出现。要是我能在心里创造出这样的情感状态,我就能很快进入这些体验之中,然而我感到我是如此远离这种情感状态,就好像我正在『睡觉』,而那是清醒--我要怎样才能创造这种情感状态,请告诉我。」

「有三种方式,」G说,「第一,这种状态有时偶尔会自行出现。第二,某人可以帮你创造。第三,是你自己来创造,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我承认在一刹那间我极想开囗说我宁愿让另一人--也就是他--帮我创造出这种情感状态。但我立刻省悟他会说他已经做过一次了,所以现在我要不是等待它自行出现,就是自己设法去得到这种状态。

「我当然想自己来创造,」我说,「但要怎样才能做到?」

「我以前就说过,牺牲是必要的,」他说,「没有牺牲将一无所得,但如果世界上有什麽事人们不了解,那就是牺牲这观念。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牺牲了所拥有的某样东西,比如说,我曾经说过他们必须牺牲『信仰』、『宁静』和『健康』,他们只了解字面意思。但我的重点是他们根本没有信仰、宁静和健康,所有这些字都要加上引号。事实上他们只需牺牲掉自以为拥有而实际上没有的东西,他们必须牺牲幻想,但这对他们很难,非常困难,要牺牲具体的东西容易多了。

「人们要牺牲的另一事物就是他们的痛苦,这也很难做到,一个人可以弃绝享乐,但不能放弃痛苦,人被造成这个样子以至於他最执着的就是自己的痛苦。然而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是必要的,如果人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没有牺牲掉他的痛苦,就无法工作。以後我们会详谈痛苦。人不吃苦就一无所得,然而同时一个人必须从牺牲痛苦下手。好吧,想办法了解这是什麽意思。」

我在莫斯科待了一星期,然後带着一箩筐的新观念和新印象回到圣彼得堡,在此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使我明白了这体系的种种以及G的教导方式。

在我逗留莫斯科期间,G的学生向我说明了关於人及世界的各种律则,在这其中他们再次出示「氢表」(table of hydrogens),一如我们在圣彼得堡给它的称呼,但格式却扩充了许多,亦即在G以前为我们算出的三阶氢之外,他们又进一步细分成十二阶。(见表四)

照这形式看来,这表格简直无法理解,我看不出有什麽理由要加以细分。

「让我们举第七阶作例子好了,」G说,「这里的绝对者是氢96,火就是一个例子,火可以算是一块木头的绝对者。现在看看第9阶,这里的绝对者是氢384或水,水又是一块糖的绝对者。」

可是我还是无法掌握可以据此确定何时利用这进阶的原则。P给我看一张表格,它制订到第五阶且关连到不同世界的平行层次,然而我仍然一无所得。我开始设想是否不可能以各种宇宙来连结这种种进阶,可是当我这样细想时我就走上完全错误的方向,因为宇宙当然和这进阶划分一点关系也没有。同时我似乎也不再了解演绎出第一阶「氢」的「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在这里主要的绊脚石是三力1.2.3及1.3.2的关连以及碳、氢、氧的关连。

在这同时我明白这里面含有重要的知识,所以我闷闷不乐离开莫斯科,认为我不但没有学到新东西反而还丢掉旧东西,也就是我自认已经了解的道理。

我们团体有一项协定,就是谁到莫斯科听到任何新说明或是讲课,必须在返回圣彼得堡时把它全部传达给别人。但在往圣彼得堡的途中,我在脑海里仔细查遍莫斯科的演讲,发觉我无法把「要点」传达给别人,因为连我自己都不了解。这点使我急躁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就这样我抵达圣彼得堡,隔天就去叁加聚会。

我尽可能拖延时间不谈起这「图表」--我们对G的体系一部份的称呼,并应付一般问题及律则。这时我开始传达这次旅行的整体印象,在我说某件事的同时,脑中却转着另一件事:我要怎麽开始--1.2.3如何转换到1.3.2?可不可以在我们所知的现象中找到这转换的例证?

我觉得我必须立刻找到一个头绪,因为除非我自己找到头绪,不然我不能对别人说什麽。

我开始把这图表画在黑板上,它是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的图表:绝对者--太阳--地球--月球,我们早已熟知这术语以及G的说明方式,可是我一点也不知道我能说出什麽新东西。

突然间,一个单字闪过我的脑海,在莫斯科没有人说过这个字,可以关连起一切并说明一切:「一个移动的图表」。我领悟到必须把这图表想像成移动的图表,这个连锁的环节会如某种神秘舞蹈互换位置。

对这个字我的感受如此之多,以至於有一会儿我听不到我在说什麽,可是不久当我集中心神我看到他们都凝神静听。我解释了一切在我来这聚会途中所不了解的问题,这带给我强烈又清晰的感受,就好像我藉由解释给别人听而给自己发现新的可能性、新的关照及了解的方法。趁着这感受的冲力,在我一说出关於力量1.2.3及1.3.2的转换例证或类比一定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我立刻在人类有机体、天文世界以及波动力学中看到例证。

其後有一次我和G谈论种种进阶,我并不明白它们的目的。

「我们把时间浪费在猜谜上,」我说,「帮我们快一点解决这些谜题不是比较简单吗?你知道我们前面还有重重难题,照这步调我们甚至无法达到,你自己就一直经常说,我们几乎没有时间。」

「就是因为几乎没有时间,而且前面还有重重难题,才必须照我这样做。」G 说,「如果你害怕这些困难,那往後会怎样?你以为在学校每件事都会完整给你吗?你把这点看得太天真了,你必须狡猾、你必须伪装在谈话时导引话题。有时道理是从笑话、从故事学来的,而你还想要事事简单易学。事情永远不会如此,你必须知道如何在不给的时候去拿,必要时还去偷,但是不要坐等某人过来把它交给你。」

(表四)
离线五味子
发帖
60
开心币
0
好评度
528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2-09-08
探索奇迹(11)-转化性能量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 作者:P.D.邬斯宾斯基

第十二章 转化性能量

在一九一六年夏天时,我们团体的工作展开新而密集的形式。G大都待在圣彼得堡,只有几天会到莫斯科去,然後与两、三个他在那里的学生一起回来。我们的讲课和聚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拘束,因为彼此都更为熟稔。虽然人与人之间免不了有一些摩擦,但大体说来我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密的团体,同感兴趣於正在学习的新观念以及关於知识及自我认识的种种新的可能性。

那时我们的团体大约有三十人,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聚会。有几次G一从莫斯科回来就安排大家到乡下远足,举行大型派对或野餐,我们会有shashlik,这在圣彼得堡几 乎已经失传。我特别记得有一次我们溯Neva河而上到Ostrovki去,因为就在那时我突然领悟,为什麽G要安排这些看起来漫无目的的郊游。我领悟到他一直都在观察,因为许多人在这些场合几乎换了一个人,而在圣彼得堡 正式聚会时这些新面目都被小心隐藏着没有显露出来。

我与G在莫斯科的学生的聚首大不同於前一年春天我们初识时,我现在不会觉得他们很做作,或只是默记一个角色的台词然後照本宣科。相反的,我总是急切盼望他们到来,然後设法得知他们在莫斯科的工作如何,以及G有告诉他们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我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其後对我工作非常有用的东西。从我和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计画在进展:我们不只跟G学习,也彼此教导。我开始看出G的团体就像某个中世纪画家的「学校」一样,画家的学生和他住在一起,与他一同工作,而在向他学习的同时也彼此教导。同时我也了解到为什麽G在莫斯科的学生们在我们初次见面时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明白我的问题是多麽天真无知:「他们是根据什麽工作自己?」「他们所研究的体系是由什麽构建而成?」「这个体系的源头是什麽?」诸如此类。

我现在才了解这些问题无法回答。一个人必须学习才能开始了解这点。一年多以前我以为我有权利问这些问题,正如现在新来的人一开始也问这些问题,并且很惊讶为什麽我们不回答,而我们已经可以看他们认为我们做作,或只是扮演一个学来的角色。

但是新来的人只叁加G也在场的大型集会,我们原来团体的聚会另行举行。而且我们也清楚为什麽要如此,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挣脱一般人刚开始接触这工作时的自信满满,以及自以为无所不知,因此我们也比以前更了解G。

但是在一般大型集会上我们都觉得很乐,因为我们可以听到新来的人提出我们以前一开始也问过的问题,而他们是如何和我们当初一样不能了解那些基本而简单的观念。与新人的聚会使我们多少觉得淘淘然,颇有成就感。

然而当我们与G会面时,他常常只以简单的一句话就粉碎了我们为自己建立的一切,并且逼使我们看出事实上我们还不知道,也不了解我们自己及其他人。

「整个问题就在於你们太有把握自己已经是一个相同的我。」他说道,「我可不是这样看待你们。比方说,我今天看到一个邬斯宾斯基到这里来,而昨天则是另一个。或是这位医生--在你们来之前我俩正坐在这里聊天,然後你们来了,我刚好瞥了他一眼,却看到另一个医生坐在那里。他与我单独会面时的样子,你们很少能看到。

「你们必须明白每一个人都有一群为数固定的角色供他在日常生活扮演,面对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状况他都有一个角色来对应,但要是把他摆在一个只稍稍更动一点的状况,他就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然後在那片刻他变成自己。研究一个人扮演的角色群相当有助於认识自己,每一个人的角色戏目都非常有限。要是一个人只说『我』及『蕴芳』,他就不能看到整个自己,因为『蕴芳』也不是一个;一个人至少有五到六个自己,有一两个用於他的家庭;一两个用於办公室(一个用於下属,另一个用於上司);一个应付在餐厅里的朋友;也许还有一个对崇高的观念感兴趣,喜欢知性的对话。

「在不同的时候这个人完全认同於其中一个角色,无法和它分开。能看出这些角色,能知道一个人的角色戏目,尤其是知道它的局限,就所知甚多。但是重点是一个人在他的戏目之外会感到非常不自在,要是某事使他暂时偏离常轨,他会千方百计回到任何一个他习以为常的角色。当他落回常轨,一切就又运转自如,笨拙的感觉和张力都消失了,这就是生活的情况。

「但在工作时,为了要观察自己,一个人必须安於这种笨拙和张力以及不自在和无助之感,只有体验这种不自在一个人才能真正观察到自己。而且道理十分明显,当一个人不能扮演习以为常的角色,当他不能从戏目上找到一个适当的角色,他会觉得自己好像脱光了衣服,又冷又羞愧,恨不得立刻远离众人。

「但是问题出现了:他想要什麽?要安宁的生活,还是要工作自己?要是他想要一个安宁的生活,首先就必须永不离开他的戏目。在他习以为常的角色群中,他觉得自在又太平,但如果他想要工作自己就必须毁掉太平,想要两者得兼根本不可能。一个人必须作个选择,但是在选择时,结果通常会骗人,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欺骗他自己:囗头上他选择了工作,但骨子里却不想丢掉他的太平日子。结果他脚踏两条船,这是最不舒服的姿势,他一点也没有工作到,却也得不到自在。

「但要一个人决心丢弃一切展开新工作,实在很困难。为什麽这麽难?主要是因为生活太安逸了,即使他觉得日子过得很糟,也早以习惯如此,生活很糟也比未知好。但是工作自己却要面对全新而未知的状况,他甚至不知道能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成果。此外,这里最困难的事莫过於要服从另一个人了,要是一个人能为自己制造困难和牺牲,他就能突飞猛进,但问题是他不可能如此。他必须要服从另一个人或是遵循整体工作的方向,这方向只能由一人加以控制。这种臣服对一个自认能决定一切或能做一切的人来说,是最困难不过。

「当然,如果他能丢掉这些幻想而看出他真正的样子,这个困难就消失了。然而这情形只能在工作过程发生,要开始工作,尤其是要能坚持下去是非常困难的,而困难的原因在於生活太平顺 了。」

另一次G继续谈论团体的工作:
「不久以後你们会看出每个人在这工作中都因应於他的身体类型及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而被赋与个别不同的任务;也就是说这工作能给他机会更为彻底而集中地对抗他的主要弱点。但除了个人工作,也有给予整个团体的一般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团体要负责这些工作的执行或是不执行,不过有时候团体也要为个人任务负责。但首先我们要服从整体任务,譬如你们现在应该对这体系的性质及它的主要方法有些了解,因此你们应该能把这些观念传述给其他人。

「你们该记得一开始我不准你们在团体外面谈论这些观念,那时我明确规定,除了经我特别指示的人之外,谁也不能和外人谈论这些团体、观念或讲课。我那时已经解释过为什麽必须如此,因为你们还不能勾勒出正确的图像,给予正确的印象。你们不但不能给人机会去接触这些观念,反而把他们赶得远远的,甚至会剥夺他们此後再接近的可能性。不过现在情况改观了,你们已经听课够多了。假如你们真的下过工夫去了解你们听到的一切,就能传述给别人听。因此我指派你们每一个人一项明确的任务。

「设法把你和朋友及熟人的谈话引到这些主题上,设法为那些有兴趣的人做准备,如果他们要求的话,带他们来叁加聚会。不过每一个人都必须体认到这是他自己的任务,不能指望别人来帮他完成。如果你们表现得可圈可点就显示出你们已经有所理解和吸收;其次是你们能监别他人,能了解谁值得交谈,谁则不值得,因为大多数的人一点都不能领略这些观念,和他们交谈一点用处也没有。但同时也有人能体会这些观念,这就值得与之交谈。」

这之後的聚会精彩极了。每一个人都是一箩筐和朋友谈话的印象,每一个人都有满腹疑问;每一个人都多少有些沮丧和失望。

事实证明我们的朋友和熟人提出非常精明的问题,使我们无法回答。譬如他们问说我们从这工作获得什麽,并且公开对我们的「记得自己」表示怀疑。另一方面,有些人则非常笃定他们能「记得自己』。有一些人觉得「创造射线」和「七个宇宙」荒谬可笑又没用。「地理和这个有什麽关系?」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巧妙地谐拟一出最近上演的喜剧中的一句台词。另一些人则问说有谁看过这些中心,要怎样才能看到它们;有人觉得说我们不能「做」,实在荒谬;其他人觉得密意主义「有趣是有趣,但却不可信。」有些人不准备放弃相信他们是猴子後裔的信条;其他人觉得这体系没有宣扬「爱人」的主张;有些人说我们的观念彻底唯物,说我们想把人变成机器,认为我们不重视奇迹、理想主义等等,不胜枚举。

当我们把与朋友的这些谈话说给G听时,他笑了。
「这算不了什麽,」他说,「要是你们真的把人们对这体系所能有的意见搜集起来,连你们自己都不会相信它了。这个体系有一个巧妙的特性:仅仅与它一接触就会引发出人的极好或极坏。你们可能认识一个人一辈子,觉得他挺不错,甚至还相当聪明。试着和他谈这些观念,你立刻会发现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傻瓜。反之,另一个人可能看起来没有什麽,但是和他谈起这些话题,你会发现他开始思索,而且极为严肃认真。」

「我们要怎样才能认出能来工作的人们?」一个在场者问道。
「要怎样认出他们是另一回事,」G说,「那需要某些程度的存在(to be)。但在谈及这点之前我们
必须先确定那一种人能来工作,那一种人则不行。

「你们必须了解到一个人首先应该有一些准备,一些行李。他应该能从寻常管道得知某些密义观念、
隐藏的知识,以及人内在进化的可能性等等。我的意思是这些观念对他而言不应该全然陌生,否则就很难和他沟通。如果他至少具备一些科学或哲学的基础也很管用。要是一个人熟知宗教,这也会有帮助,但要是他拘泥於宗教形式而不能掌握它们的本质,他会很难了解这个体系。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人略知皮毛,只读过皮毛,只想过皮毛,都很难和他交谈。如果他的本质良好,还可以采用一种全然不需谈论的方式,但如果这样他就必须服从,必须放弃他的意志,而且必须以某种方式做到这点。

「有一条通则可以适用於任何一个人:为了能严肃地接近这个体系,人们首先得感到失望,也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失望。其次是对一切旧有的方法失望,除非一个人对他曾经做过的一切,以及寻找过的一切都感到失望灰心,否则就不能感受到这体系中最有价值之处。如果他是科学家,就该对他的科学失望;如果他是宗教人士,就该对他的宗教失望;如果他是政治家,就该对政治失望;如果他是哲学家,就该对哲学失望;如果他是神智学者,就该对神智学失望;如果他是玄学家,就该对玄学失望,诸如此类。

「但是你们必须了解这话是什麽意思。譬如我刚说一个宗教人士应该对宗教失望,但这不是说他就该失去信仰,相反的,他只对教义以及方法感到失望,而体认到他所知的宗教教义对他并不足够,不能引导他到任何地方。所有的宗教教义--当然完全败坏的野蛮宗教以及现今捏造的宗派除外--都包含两个部份:显而易见的和隐而不显的。对宗教感到失望是指对显而易见的部份失望,而觉得必须去寻找宗教隐密而未知的部份。

「对科学感到失望也不是说对知识不再感兴趣,而是深信一般的科学方法不但毫无用处,还导致诸多荒谬又自相矛盾的理论。一旦有这种深信就会开始寻找其他的可能。对哲学感到失望是指深信一般哲学就如俄谚说的,只是从一个空瓶倒到另一个空瓶;而人们甚至不知道哲学是什麽意思,即使真正的哲学可以存在,也应该存在。对玄学感到失望不是说就对奇迹失去信心,而只是深信一般寻常,甚至大肆宣传的玄学,不管采用什麽名目,都只是江湖郎中自欺欺人而已。虽然某个地方某样事物真的存在,但是人以一般方法得知或可以学到的一切都不是他需要的。

「因此,不论他以前从事什麽工作,不管他以前喜欢什麽,如果他达到了对所有可能性以及所有方法都失望的地步,就很值得与他谈谈我们的体系,他或许能一起工作。但要是他还认为可以用老方法发现什麽,要是他认为还没试遍所有方法,可以独自发现或能做任何事情,那麽他就还没有准备好。我不是说他必须抛弃以前所做的一切,一点也不需要这样。相反的,通常最好是他继续以前的工作,但是他必须明白它只是个职业、嗜好或必须品而已。如此一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就能不『认同』了。

「只有一件事与工作誓不两立,那就是『职业玄学』或『职业郎中』。所有这些降神术者、信仰疗法者、天眼通等等,或甚至是和他们走得很近的人,对我们都没有任何好处。你们必须记住这点,留心不要多嘴,因为他们会把从你学来的一切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愚弄别人。

「还有一些类别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不过我们以後再谈,现在只要记住一件事即可:一个人必须要对一般方法彻底失望,而同时能认为或接受可能还有某样事物在某个地方。如果你对这种人说话,不管表达多麽笨拙,他都可以从你话 里察觉一丝真理的滋味。但你要是对一个深信另一回事的人说话,你所说的一切他都觉得荒谬,不愿意认真听你说,这样就不值得在他身上浪费时间。这个体系是要给那些探索过也焚烧过自己的人。那些还没有探索,现在也不在寻找的人不需要它;那些还没有焚烧过自己的人也不需要。」

「可是别人不是这样起头的。」一个伙伴说道,「他们问:我们承认以太(ether)存在吗?或我们如何看待进化?或为什麽我们不相信进步?或为什麽我们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应该在正义及全民福利的基础上组织生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是好的。」G说,「你可以从任何一个问题起头,只要它是真诚的。你明白我的意思是一个人问起以太、进步或全民福利的问题可以是只想说点什麽,或是重覆某人说过的话或书上看来的观念;而另一方面有人问这问题是因为这问题使他刻骨铭心,你可以给他答案。可以以从任何一个问题把他带来这体系,只是这个问题必须让他刻骨铭心。」

我们讨论那一种人可能会对这个体系有兴趣而且能来工作,这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观点来评价朋友。在这方面我们都有惨痛的体验,其实在G正式要我们把这个体系告诉朋友之前,我们当然已经设法和最常来往的人们做过讨论。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对这些观念的满腔热情只碰到冷淡的回应,他们不了解我们。在我们看来新鲜独创的观念,我们的朋友却觉得老旧无味,只是原地打转,甚至令人讨厌,这一点最让我们震惊。我们很吃惊那些与我们相亲相爱的人,以前我们能倾诉苦恼及有所感应的人,如今却不能看到我们所看见的,甚至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从我个人的经验我得说这使我匪夷所思,甚至为此痛心,我是说根本不可能使别人了解我们。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对於一般问题我们早已习惯如此,我们知道对我们怀有敌意、心胸狭窄或是没有大脑的人会误解我们,把我们所说的一切扭曲变形,给我们乱扣帽子。但是现在当我们看到那些我们一直觉得是臭味相投,共度许多时光,一直觉得最能了解我们的人也是如此时,心不禁凉了半截。当然这种情况只算例外,大部份的朋友都只是漠不在乎。

我们费尽心力要使他们对G的体系产生兴趣,却徒劳无功。但是有时候他们对我们会另眼相看,我忘记是谁第一个注意到朋友觉得我们越变越糟,他们觉得我们没有以前有趣,而开始变得苍白无趣,好像正在褪色,失去以往的自发性和对一切事物的感应力,而变成『机器』,不再有创意,不再去感受,而只是像鹦鹉学舌一样重覆从G那里听来的话。

当我们告诉G这种种现象时,他笑个不停。
「慢着,糟糕的还在後头呢。你们知道这是什麽意思吗?这代表你们已经停止说谎了,至少不再说得那麽漂亮,亦即你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谎说得那麽精彩有趣。有趣的人就是把谎说得很漂亮,但是你们已经羞於说谎了。你们现在可以对自己承认有时候是有些事情你们不知道或不了解,你们说话时不再说得好像通晓一切,这当然是指你们变得比较无趣,比较不原创,或正如他们所说的,比较没有回应,所以现在你们真的可以看出你们的朋友是哪一种人了。他们还为你感到遗憾,以他们的立场这没有错,你们已经开始死去(他强调这个字)。要完全死去还早的很,不过你们已经不再那麽愚蠢了,你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真诚地欺骗自己,你们已经尝到真理的滋味。」

「为什麽现在有时候我似乎什麽也不了解,」一个在场者说,「以前我都认为有时候至少我可以了解一些事,但是现在我却一无了解?」

「这是指你已经开始了解了,」G说,「当你一无了解时你以为自己了解一切,或至少你可以了解一切。而现在当你开始了解,你却以为自己不了解,这是因为以前你没尝过了解的滋味,现在这了解的滋味就像缺乏了解一样。」

我们的讨论时常会谈到朋友对我们的感觉,以及我们对朋友的新观感。我们开始领悟这些观念不是使人互相结合,就是拆散他们。

我们有一次对「类型」有意思的长谈,G覆述他以前说的一切,又附带谈了许多对个人工作的指示。
「你们每一个人,」他说,「也许都在生活里碰过属於同一类型的人。这些人常常长得很像,而且他们对事物的内在反应也很一致。其中一个喜欢什麽,另一个也喜欢;一个人不喜欢什麽,另一个也不喜欢。你们必须记住这些特别的时刻,因为你们只能藉由与人交往来研究类型的学问,此外别无他法,其它都是想像而已。你们必须了解以你们所处的情况最多只能遇见六、七种类型,虽然生活中还有更多基本的类型,其馀的都是这些类型的组合。」
「总共有几种类型?」一个人问道。
「有些人说有十二种,」他说,「这是依据十二门徒代表十二种类型的传说,有人说还有更多。」

他把话打住。
「我们可以知道这十二种类型,亦即它们的定义和特性吗?」一个人问道。
「我正在等这个问题,」G说,「当我谈到类型时,没有一次不会有个聪明的家伙提出这个问题。你们怎麽会不明白这个如果可以解释,我早就会解释了。然而事实就在於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办法用一般语言界定,而可以用来界定它们的语言你们又还不知道,而且要很久以後才会知道。正如『四十八条律则』一样,有人一定会问是不是能知道这四十八条律则是什麽,好像这是可以办到的。要了解能给你们的都会给你们,藉由你们所得到的,你们要去找出其他的一切。不过我知道现在讲这个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你们现在还不了解我,而且很久以後都不能。去想想知识和素质的不同,有些事需要不同的素质才能了解。」

「但要是类型不超过七种,为什麽我们不能知道它们是什麽,也就是知道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而且在遇见时能加以辨别呢?」一个人说。

「你们必须从自己开始观察我说过的事情,否则它就变成无法利用的知识。你们之中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看出类型,但是所看到的根本就不是类型。为了要看出类型,一个人必须先知道他自己的类型,而且要能和它『区分开来』。为了要知道自己的类型,他必须好好研究自己的生活,从出生到现在的整个生活,他必须知道事情为什麽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

「我要给你们每个人一项任务,它同时是整体任务也是个人任务。让你们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说出他的生活,每一件事都要详细说明,不能美化也不能不说;强调主要的事情,不在琐碎细节上打转。你们必须真诚,不要害怕别人会误解,因为每一个人的处境都一样。每一个人都要坦露他自己,都要展露本色。这件任务会再次告诉你们为什麽不可以把团体的一切传出去。要是有人认为或猜想他在团体所说的一切会被传出去,就没有人敢说话。但是他应该完全确信什麽也不会传出去,然後他才能毫无顾忌地说话,了解到别人也会如此。」

不久G就到莫斯科去了。他不在的期间我们试过各种方法想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为了使G指派的任务比较容易实行,有一些人依据我的建议尝试不在整个团体谈个人的生活,而是找几个最熟的朋友一起谈。

我得说所有这些企图通通失败。有些人说得太多,其它人说得太少。有些人谈到不必要的细节,或是描述他自认特别而独创的特性。有些人净谈他们的「罪恶」或过错。但是总而言之却无法产生G期待的效果,所呈现的总是使人不感兴趣的轶事或编年史,以及使人呵欠连连的家庭回忆。这中间定有差错,但是到底错在哪里?即使是那些设法尽可能真诚的人也不能确定。

我记得自己的尝试,首先我设法表达某些使我非常感兴趣的幼年印象,因为我记得非常年幼时的样子,而且总是惊讶於其中一些早年的印象。但是没有人对这感兴趣,我很快就看出这一定不是我们被要求做的。我继续谈下去,却立刻确定有许多事情我一点也不想说。这个发现着实出其不意。我接受G的观念,没有一点反对,而且认为我可以毫无困难地说出我的生活故事,但事实上竟然不可能。我里面有某个东西如此激烈抗议这个观念,而我甚至一点也不企图去对抗它。在谈到我生命中的某些时期时,有一些事实我不想提起,便设法只带过它们的大要和意义。

我注意到以这种方式说话时,声音和语调都会改变,这帮助我去了解别人;我开始听出他们在谈自己和他们的生活时,声音和语调也有变化。一开始我是在自己身上听到一种特别的语调,这种语调显示出人们对於正在谈论的事情,想要有所保留,但是语调却泄漏了秘密。其後对於语调的观察使我得以了解其它许多事情。

G回到圣彼得堡後(他这次在莫斯科待了两。三个星期),我们告诉他做过的尝试,他听完一切,只说我们不知道如何分开「个性」和「本质」。
「个性藏在本质後面,而本质又藏在个性後面,它们彼此阻挡对方。」
「本质要如何与个性分开?」一个在场者问。
「你要怎麽把你自己的与不是自己的分开?」G回答,「必须要思考,要知道你们一个个的特性是从那里来的;你们必须明白大多数人,由其是你们社交圈子的人,几乎没有自己的东西。他们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们自己所有,其中大部份都是偷来的;所有他们称之为对世界的观点、信念、想法、概念,都是从各种来源窃取来的。所有这一切就形成个性,必须被丢到一边。」

「但是你自己说工作要从个性开始。」一个人说。

「没错,」G回答,「所以我们首先必须确立我们正在谈的是一个人发展中的什麽时刻,以及是什麽层次的素质。刚刚我说的只是生活中与工作完全无关的人。这种人,尤其是如果他属於『学术』圈子,几乎完全由个性组成,他的本质大多在很早年的时後就停止发展了。我认识一些素来被敬重的家长、具有各式观念的教授、享有盛名的作家、几乎是部长级的重要官员,他们的本质大概在十二岁就停止发展。而这还不是最糟的,有时後本质的某些层面在五、六岁时就停顿了,然後一切结束;其於的一切都不是他们自己的。它们是戏码或是从书上抄来的,要不然就是藉由模仿现成范例造出来的。」

之後我们谈了许多次,G也在场,我们没法找出无法完成G指派任务的原因,但是我们越谈反而越不能了解他到底希望我们怎麽做。

「这只显示出你们不认识自己到什麽地步。」G说,「我不怀疑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些人很想照我的话去做,也就是去谈他们的生活故事。但同时他们看出自己办不到,而且甚至不知到怎麽开始。不过记住你们迟早会捱过难关,这就是上道最先的考验之一,捱不过这个没有人能再往前走。」
「我们不了解的是什麽?」某人问。
「你们不了解真诚是什麽意思。你们太习惯对自己和他人说谎,以致於当你们想要说实话时找不到字眼或想法。要原原本本说出自己的实话非常困难,但是在说真话之前,一个人必须先知道真话是什麽,而你们甚至不知道关於你们的真相有那些。有一天我会告诉每一个人他的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到那时就知道你们到底是否了解我。」

在那时候发生一场非常有趣的谈话。对那时发生的一切我都感受强烈,尤其是我感到即使用尽任何努力也丝毫不能记得自己。一开始似乎成功了,但接着一切泡汤,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所陷溺的沉睡。尝试讲述我的生活故事却告失败,尤其是无法清楚了解G想要什麽更进一步使我心情恶化,而这种恶劣的心情我总是表现为 焦躁而非沮丧。

在这种状况下有一次我与G在一家Gostinoy Dvor对面的餐厅吃午饭。我大概非常唐突,要不就非常沉默。
「你今天怎麽啦?」G问我。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开始觉得我们一事无成,至少我个人是如此,我不能说别人怎麽样。但是我不再了解你,而你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解释任何事情,我觉得这样下去什麽也达不成。」
「再等等,」G说,「不久之後谈话就会开始,设法了解我;到目前为止我们努力找出每一件事物的位置,不久我们就能正确称呼事物了。」

G说的话留在我的脑海中,但是我没有深想,而继续想自己的。
「那有什麽关系?」我说,「当我无法把任何事物关连起来,我们要怎麽称呼它们?你从来不回答我的问题。」
「很好,」G笑说,「现在我保证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就像在童话故事中一样。」
我感到他想把从恶劣的心情拉出来,我暗暗地感谢他,但是我里面有某个东西拒绝软化下来。
突然间我记起我最想知道G对於「永恒回归」,对於生命的反覆(就我所理解的)看法如何。好多次我设法带起这个话题,告诉G我的观点,但是这些对话几乎总是变成独白,G沉默地倾听,然後把话题带开。
「很好,」我说,「告诉我你对於回归的看法如何,它是真的呢,还是一派胡言。我的意思是我们只活这一生,然後消失不见;还是一切都会一再反覆,也许无穷无尽,只是我们不知道也不记得?」

「关於反覆的观念,」G说,「不是绝对的真理,但是它已经最为接近真理。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并不能表现出真理,不过你说的已经很接近了,而如果你了解我为什麽不谈它,就会更为接近。要是一个人没有意识到回归,而且自身也没有改变,谈它有什麽用?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改变,对他而言反覆就不存在。如果你告诉他有关反覆的事情,那只会使他更为沉睡:要是前头还有那麽多时间,那麽多可能性--整个永恒--那他今天何必还要做什麽努力?他今天为何还要费心?这正是为什麽这个体系一点也不谈反覆,而只谈及我们知道的这一生。如果不致力去改变自己,这个体系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下工夫改变自己必须从今天开始,就从当下,所有的律则都可以在一生中见到。要是一个人看不出在这一生一切都不断反覆,要是他不致力於改变自己以逃开这种反覆,关於生命反覆的知识对他一点助长也没有。不过要是他改变了内在某个重要部份,亦即他得到某个东西,就不会失去。」

「这是不是说所有被创造或被形成的倾向都必须继续成长?」我问。

「是,也不是。大部份情况是如此,就如同在一生中是如此,但若在较大的尺度,新的力量就必须进入。我现在不多作解释,不过想一想我底下要说的话:行星影响也会改变,它们并非永恒不变。此外倾向也有许多不同,有些倾向一出现後就持续并机械性的发展;有些倾向需要不断推动,如果一个人不再工作自己,它们就会立刻减弱,也可能完全消失或变成睡梦。此外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限,每件事物(他强调这个字)的可能性只存在於特定的时间内。」

我对G说的极感兴趣,其中许多我以前都「猜想」过,但是他认出我的基本前提(fundemental premises) 并提出种种相关的说法,这对我至为重要。每一件事物立刻都产生关连,我感觉我看到在《真理的瞥现》提到的「宏伟建筑」的轮廓。我恶劣的心情顿时消失无踪,我甚至没有注意是在什麽时候。

G坐在那里微笑。
「你看我多麽如容易转变你;不过也许我只是编故事哄你罢了,也许根本没有回归这回事。当一个闷闷不乐的邬斯宾斯基坐在这里,不吃不喝,有什麽意思呢?『让我们想个法子逗他高兴,』我对自己说。而一个人要怎麽逗人高兴呢?某个人喜欢活滑稽故事,另一个必须找到他的嗜好,而邬斯宾斯基的嗜好是『永恒回归』,所以我答应回答他的任何问题,我知道他会问什麽。」

G的揶揄没有影响我,他已经给了我非常重要的东西,拿不回去了。我不相信他的玩笑,我不相信他会编造刚刚所谈的回归。我也学会去了解他的语调,其後证明我是对的。因为G虽然没有把回归的观念引进他对这体系的阐述,他还是有几次提到回归的概念,主要是谈及一些接触过这体系,後来又离开的人所失去的可能性。

团体的对话照常进行。有一次G说他想做一个实验,把个性和本质分开。我们都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很早以前就答应要做「实验」,但我们什麽也没看到。我不打算描述他的方法,而只是描述那个傍晚他选中的实验品。其中一个已经不算年轻,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在我们的聚会中他非常多话,而且多是谈他自己、他的家庭、基督教,以及当时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和非常使他嫌恶的「丑闻」。另一个是年轻人,我们之中许多人都认为他不够正经,他通常扮演所谓傻子的角色;或是反之无止无休地议论这体系的某些细节,全然不顾及整体。他很难令人了解,他用一种错综复杂又混淆的方式谈最简单的事情,并以简直不可思议的方式把属於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的观念和字眼统统搅和在一起。

我略过实验的开始。
我们坐在宽敞的客厅内。
「现在开始观察。」G悄悄对我们说。

两个之中比较年长的那一个刚刚正在激昂的谈话,而话说到一半却突然闭囗不语,似乎陷进椅子里,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G做了一个手势,我们便照常谈话不去看他。比较年轻的那一个开始倾听谈话,然後谈起自己,我们都面面相黥。他的声音变了,他简明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对自己的一些观察,不赘言、不夸张、不打蓣。然後他又不说话了,点起一根香烟,显然若有所思。前一个人还是一动不动地坐着,好像萎缩成一个球。
「问他正在想什麽?」G轻轻的说。
「我?」当被询问时他抬起头来,好像刚刚醒来。「什麽也没想,」他虚弱地笑笑,好像在抱歉或是很吃惊竟然有人会问他正在想什麽。
「嗯,你刚刚在谈这场战争,」一个人说,「在谈如果我们与德国和谈会怎麽样,你现在还是那麽想吗?」
「我实在不知道,」他犹疑地说,「我有那样说吗?」
「当然,你刚刚说每个人都必须思索这个问题,没有人有权不去想它,没有人有权忘掉这场战争;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见解:是或否,赞成或反对战争。」
他看起来好像没有听懂这个问话者在说什麽。
「是吗?」他说,「多奇怪啊!我不记得我有说过任何有关战争的事。」
「难道你对它不感兴趣吗?」
「是的,我一点也不感兴趣。」
「你没有在想现在发生的一切会有什麽结果,俄国会如何?整个文明又将如何吗?」
他好像很遗憾似地摇摇头。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麽?」他说,「我对它一点也不感兴趣,而且一点也不明白。」
「好吧,那你以前说过你的家庭,如果他们对我们的观念感兴趣而加入工作,那你不就轻松许多了吗?」
「是的,也许。」他的声音又十分犹疑。「但为什麽我要去想这个问题?」
「你以前说过,你害怕在你和他们之间日渐扩大的鸿沟,你是这麽说的。」
没有回答。
「但是你现在怎麽想呢?」
「我一点也没有在想。」
「如果问你想要什麽,你会说什麽?」
又是狐疑的一瞥,「我不想要任何东西。」
「但是想想你要什麽?」
在他身旁的小桌上有一杯还没喝完的茶,他凝视它好一段时间,好像在想什麽。他朝身旁瞥了两次,又回头注视杯子,然後以如此郑重的声音和语调开囗,以致我们面面相黥:
「我想我要来一点覆盆子果酱。」
「你们为什麽要逼问他?」从角落传出一个声音,我们几乎听不出来是谁。
这是第二个「实验品」。
「你们看不出来他在睡觉吗?」
「那你自己呢?」一个人问。
「我,相反的已经醒过来了。」
「为什麽当你醒来时他却睡着了。」
「我不知道。」
实验在此结束。

次日,他们两个都不记得昨天发生过什麽事。G向我们解释说,第一个人日常所谈的一切话题、他的警觉和忧虑都在个性之中,所以当他的个性睡着时,几乎什麽也没有了。另一个人的个性也是过度的多嘴,但是在个性之後的本质和个性知道的一样多,而且更知道个性。所以当个性睡着时,本质就夺回了本应是它所有的位子。

「注意他与平常习惯相反,话说的很少。」G说,「但是他在观察你们每一个人和发生的一切,没有一样逃过他的观察。」
「但要是他不记得这一切那有什麽用?」一个人说。
「本质记得,」G说,「个性已经忘记了。这是必须的,要不然个性会曲解一切,而且会把所有这些都归於自己。」
「但这是一种黑神通。」一个人说。
「更糟,」G说,「等着瞧!你们会看到更糟的。」

当我们说到「类型」时,G曾说: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类型』在男女关系中扮了多重要的角色?」
「我有注意到,」我说,「每个男人在一生中会遭遇某一类型的女人,而每个女人也会遭遇某一类型的男人。好比对每个男人的女人类型已经预设好了,而对每个女人的男人类型也预设好了。」

「这里面相当有道理,」G说,「不过就形式而言,还是太笼统了。事实上你们看到的不是男人和女人的类型,而是事件的类型。我所说的是指真正的类型,也就是指本质。如果人人都活在本质里,一种类型总会发现另一种类型(一个萝卜一个坑-译按),不合的类型永远不会碰头。但是人们是活在个性中,个性有它自己的兴趣和品味,完全不同於本质的兴趣和品味。在我们的状况里,个性是诸中心工作不当的结果,因此个性可能正巧不喜欢本质所喜欢的--而去喜欢本质所不喜欢的。本质和个性的争斗就从这里开始,本质知道它想要什麽,但无法解释;个性不想听它的,也毫不加以考虑。个性有自己的欲望,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但是它的能力在那之後无法持续。接着不管怎的,这两个本质必须生活在一起,而它们讨厌对方,这里无法演戏或假装。不管怎样,本质会占上风并作决定。

「如此一来,没有事情能以理性或计画做成,即使是所谓的爱也帮不上忙。因为在这个字的真正涵义中,机器人不能去爱,在他身上是它爱或它不爱。

「而同时性在维持生活的机械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和性有关:政治、宗教、艺术、戏院、音乐都是『性』。你以为人们是去戏院看戏或是去教堂祈祷吗?那只是为了台面而已。在戏院和教堂都一样,主要的理由是那里会有许多男男女女,这是所有聚会的重心所在。你以为是什麽使人走进咖啡厅、餐厅 以及各式各样的节厌?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性:它是所有机械性的主要动力,所有的睡觉和催眠都要靠它。

「你们必须了解我的意思。当人们试图以别的名目,而非以机械性本身来解释时,显得尤其危险。当性能清楚自觉而不掩饰自己时,它就不是我正在说的机械性。相反的,性能独自而存,不依赖其它一切,就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邪恶藏身在不断的自欺之中。」

「那麽推论是什麽?它应该改变还是保持原状?」某人问道。

「人们总是会这样问,」他说,「不管他们在谈什麽,都会问:它应该像那样吗?要怎样去改变它,亦即在这种情况下做什麽才好?说的好像可以改变任何事情,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你们现在至少应该觉悟这种问题太天真了。宇宙力量创造了事物的态势,宇宙力量也控制这种态势。而你们问:它能继续保持那样子吗?或是它能被改变吗?上帝自己都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你们还记得四十八条律则是怎麽说的?它们不能被改变,但是大幅度从中解放出来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为自己改变态势,有可能逃离一般律则。你们必须了解在这种情况以及其他所有情况下,一般律则是不能被改变的,但是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与律则有关的处境,一个人可以逃离一般律则。尤其是我所说的律则--亦即在控制人们的性力量之中--包含许多不同的可能性,因为它既是奴役的主要形式,也是解放的主要可能性,这点你们必须了解。

「我们以前谈过『新生』,它和肉体的诞生以及物种的繁衍都要依靠性能而定。
「『氢si12』代表食物在人类有机体中转化的最後成品,这物质是性用来工作,也是性所产生。它是『种子』或『果实』。
「『氢si12』能藉着『额外冲击』通到下一个八度音阶的do。但是这个『冲击』可能具有双重特性,而开始不同的八度音阶:一个外於产生si的有机体,另一个则在有机体本身。男与女si12的结合以及相伴於它的种种构成了第一种『冲击』,新的八度音阶在它的帮助下独立发展成一个新的有机体或是新的生命。
「这是使用si12能量一种正常又自然的方式,但是在同一个有机体中还有更深的可能性,这可能性就是在有机体中创造一个新生命,不经由两个原则,即男与女的结合,就能产生si12,如此一个新生命就在有机体内发展,而非在外面。这就是『灵体』(astral body)的诞生。你们必须了解『灵体』和肉体一样由相同的材料、 相同的物质构成,只是过程不同。整个肉体,它所有的细胞,可以说满布si12物质的放射物(emanations)。当它们饱和时,si12 物质就开始结晶,这物质的结晶就形成了『灵体』。
「si12物质转换成发散物以及逐渐充塞整个有机体的情况,被链金术称为『变化』(transmutation)或『转化』(transformation)。这种由肉体至星体的变化被链金术称为由『粗糙』转化成『细致』,或由低贱金属转化成黄金。
完全的转化,也就是『灵体』的形成,只可能发生在一个健康而运作正常的有机体身上,一个有病、变态或残障的有机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变化需要彻底禁欲吗?而禁欲一般而言对工作自己有用吗?」我们问。
「这里不只有一个问题,」G说,「首先只有某些情况,也就是某一类型的人才需要透过禁欲达成变化,其他人就不需要。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当变化开始时他们就自然禁欲了,我以後会清楚解释。对某些类型的人来说,必须经过长期彻底的禁欲才能开始变化;换句话说,不经过长期又彻底的禁欲不可能开始变化,不过一旦开始就不需要禁欲。而在另一些情况,也就是其他类型的人,变化可以从一般性生活开始。相反的,如果大量发泄性能,变化反而会更快更有进展。第三种情况,变化一开始并不需要禁欲,但是一旦开始就消耗了所有的性能,使一般性生活或发泄性能宣告终止。
「另一个问题:禁欲对工作自己有用吗?
「如果所有中心都禁戒那就有用。如果一个中心禁戒而其他中心纵情想像,情况不会更好。此外,如果一个人知道怎样运用他禁戒省下来的能量,它才有用。如果他不知道怎样运用,禁欲就得不到一点成果。」
「一般说来,以这样的观点来看,什麽是与这有关最正确的工作方式?」
「不能说。我再次重述,当一个人还不知道时,最好不要尝试任何事情。在他拥有新而确实的知识前,只要由寻常的规则和原理引导生活就够了。如果一个人开始在这领域加以理论化或发明杜撰,那只会导致精神异常。不过你们要再次记住,只有一个人对性抱持正确的态度,才有机会工作有成。任何一种『新招』、怪癖、怪欲,或反之害怕、持续作用的『缓冲器』,都必须一开始就铲除掉。现代教育和现代生活产生一大堆性方面的精神异常,这些人在这工作中一点也没机会成功。
「整体来说,使用性能只有两种正确方式,正常的性生活或是转化,在这领域中所有的发明都非常危险。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就开始尝试禁欲。有时候--其实非常之少--真的导出一些什麽,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所谓的禁欲只是把正常的性生活换成不正常的,因为不正常通常比较容易隐藏,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些。你们必须了解主要罪恶是什麽,以及是什麽造成奴役。它并不存在於性本身,而是性的滥用。然而什麽是性的滥用又被人误解。人们总以为这是指纵欲或变态,但这些却是相当天真无邪的性滥用的形式。必须相当熟悉人这部机器才能掌握性滥用的真义为何,它是指诸中心相关於性时的工作不当,也就是性中心经由其它中心而活动,以及其它中心经由性中心而活动;或是更精确的说,性中心向别的中心借能来运作,以及其它中心向性中心借能来工作。」
「性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中心吗?」一个人问道。
「可以,」G说,「同时如果把整个低等部份当成一个整体,那麽性可被视为运动中心的中和部份。」
「性中心用什麽氢来工作?」另一个人问。

我们对这问题早就深感兴趣,但是却不知如何回答。而G以前每次被问到这问题时,从不直接答覆。

「性中心以氢12工作,」他这次说,「也就是它应该以氢12来工作,这是Si12。但事实上它很少以正确的氢工作,性中心的工作异常需要特别研究。

「首先必须注意在正常情况下,性中心和高等理智中心以及高等情感中心都没有负面部份,其它诸低等中心如理智、情感、运动及本能中心,都有两部分--积极面和消极面:理智中心的肯定面与否定面,或是与否;运动及本能中心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觉。而性中心没有这样的分别,它里面没有积极面和消极面,没有不愉快的情感和不愉快的感觉。它要不是有愉快的情感和愉快的感觉,就是什麽也没有,没有任何感觉,完全漠不在乎。然而因为中心工作不当,性中心通常与情感或本能中心的负面部分结合。然後性中心的某一种刺激,或是整个性中心的任何一种刺激,就产生了不愉快的情感和感觉,很容易把它们视为伟大的德性或原创的东西,事实上它只是有病。每件与性有关的事都应该愉快,要不然就漠不在乎。不愉快的情感和感觉都来自於情感中心和本能中心。

「这就是『性的滥用』。还要进一步记得性中心以氢12工作,这意指它比所有其它中心还强还快。事实上性支配其它中心。在一般情况下,亦即一个人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意志时,唯一能使性服贴的就是缓冲器。缓冲器能使性完全化为乌有,也就是它们可以停止它的正常显现。但是它们不能摧毁它的能量,这份能量还在,会传到其它中心,从中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其它的中心把性自己不用的能量夺走。性中心的能量在理智、情感和运动中心的工作可以从一种特别的『品味』、特别的『热心』,或是非自然状态引起的激动辨认出来。理智中心写书,但是用了性中心的能量就不只是忙於研究哲学、科学或政治学,它总是在对抗什麽,争辩、批评、创造新的主观的理论。情感中心宣扬基督教,禁欲、苦修,或是害怕、恐惧罪恶、地狱、罪人的折磨、永远的炼火,所有这些都以性中心的能量进行。或在另一方面它发动革命、暴动、杀人、放火,这也利用同样的能量。运动中心忙於运动、刷新记录、爬山、跳高、跳栏、角力、打架等等。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也就是理智、情感和运动中心,当它们使用性中心的能量时,总会有一项共通特性,就是会有某一种特别的热切,而所做的工作并没有用。理智、情感和运动中心在使用性中心的能量时,永远不能创造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性滥 用』的例子。

「不过这只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当性中心的能量被其他中心盗取而花在无用的工作上,它自己就一无所剩,而必须从其它中心偷取远低於它又粗糙的能量。然而性中心对整体活动非常重要,尤其是有机体的内在成长:因为当它以Si12工作,能接受非常好的印象食物,是一般中心接受不到的。好的印象食物对高等氢的制造非常重要,但是当性中心用的不是自己的能量,而是用相当低的H48 和H24,它的印象就变的很粗糙,而且在有机体内也不能扮演它原应扮演的角色。同时,理智中心与之结合,并利用它的能量,便对性产生极大的想像,以及满足於这种想像的倾向。如果情感中心与之结合,便产生了多愁善感,或反之,嫉妒与残酷,这又是『性滥用』的刻画。」

「要怎麽对抗『性的滥用』?」一个在场者问。

G笑了。
「我正在等这个问题,」他说,「但是你们应该已经了解要对一个还没有开始工作自己,还不知道这部机器构造的人解释『性滥用』是什麽意思,就和向他说 明要怎样避免这些滥用一样不可能。正确的工作自己要从创造一个永久的重心开始。当一个永久的重心创好了,其馀一切就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而现在问题是:一个永久的重心要从什麽来创造,以及要如何来创造?对这个问题可以回答说,只有一个人对这工作,对学校的态度,对工作的评价,以及对其馀一切都是机 械而无用的体会,才可以在他心里创造一个永久的重心。

「性中心在创造整体的均衡和一个永久的重心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依据它的能量,也就是如果它利用自己的能量,就相当於高等情感中心的层次,而其馀的中心都从属於它。因此若是它以自己的能量工作,那将非常可观,单凭这点就能显示出相当高的素质层次。如此一来,也就是如果性中心能用自己的能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所有其它的中心也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运用各自的能量工作。」

第十三章 奇迹的开始

一九一六年仲夏在我们所有团员回忆起来,都是一段工作非常密集的时期。我们都觉得要加紧脚步,因为比起我们为自己设定的工作份量,我们所做的实在太少了。我们体会到能知道更多的时机可能稍纵即逝,就像它来的时候一般突然,所以我们设法在自己心里增加工作压力,在情况有利时尽力而为。

我利用一些以前获得的相关经验展开一连串实验或练习。我进行一连串短暂而密集的斋戒,我称它「密集」是因为我并不是从卫生学的观点着手,相反的,我给有机体最强的冲击。此外我开始依照一个特定系统来「呼吸」,这种呼吸连同斋戒带给我一些很有趣的心理结果,同时我也「重复」心灵祈祷的方法,它曾经大有助於我集中注意力以及观察自己。此外我还利用一系列相当复杂的心智练习来集中我的注意力。我不在这里详述这些实验和练习,因为它们毕竟是我摸索个人之道的尝试,并不能确知会产生什麽结果。

不过,所有这一切总和起来,加上我们的谈话和聚会,使我处於一种不寻常的张力之中。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为我在一九一六年八月所经历的一连串非凡的经验做好铺路。因为G说话算话,我看到了事实,同时也了解当他说在事实之前有许多事情要先办好是什麽意思。(注:见第一章)

这些事情包括准备,包括了解某些观念,包括处於某一种状态,这一种状态--情感上的--正是我们不明白的,亦即我们不明白它不可或缺,少了它事实就不可能发生。

我现在遭遇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根本不可能描述这些事实本身。
为什麽?

我常常扪心自问,而我只能说它们其中有太多个人的成分,不可能为大众共享,而且我相信这不仅是我个人如此,而是事实一向如此。

我想起以前在某些人的自传或笔记中,看到他们经历过非凡的体验却拒绝描述,而说出如上的断言时,总使我愤愤不平。他们一直在寻找奇迹,并且认为自己找到了,但当他们终於找到他们所寻觅的东西时,却总是千篇一律说:「我找到了,但是我无法描述我所找到的。」--这在我看来总是做作又虚伪。

而现在我发现自己面临同样的难题,我已经找到了我所追求的,我看到也观察到完全超乎我们以为可能、可被承认、可被接受范围之外的事实,而我却不能对它们置一辞。

这些经验的主体在於它们的内容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知识,但即使对於外在层面我也只能做极概略的描述。如同前面所述,我在斋戒及其它实验之後处於相当亢奋激动的状态中,身体状况也比以前不稳定。我造访E.N.M. 位於芬兰的别墅,我们近来常在他位於圣彼得堡的住宅聚会,G和八个团员正在那儿。傍晚时分我们试图继续讲述自己的一生,G非常严厉又辛辣,好像他正设法激怒每一个人,他尤其强调我们的懦弱与懒於思考。

当他开始当着众人的面转述我推心置腹告诉他对於S博士的想法时,我尤其大受刺激。他所说的之所以令我非常不快,主要是因为我总是以类似的方式谴责别人。

我推想大约十点左右他叫我、S博士和Z走进另一个隔离的房间,我们采取「土耳其式」的坐姿。G开始向我们说明并示范一些姿势和身体动作,我无法不注意到他所有的动作都带有惊人的把握和准确,虽然这些姿势和动作本身并不特别困难或不好学,一个优秀的体操选手毋需额外费力就做得到。我从不自诩能成为体操选手,但也可以有样学样。G解释说虽然体操选手可以做到所有这些动作,但他们的作法与他有别,他采取的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全身肌肉放松。

过後,G又老话重提,问我们为什麽不能讲述我们自己的一生。
奇迹就从这里开始。

我绝对可以担保G并没有使用任何外在方式,亦即他并没有给我麻醉药或施予任何已知的催眠法。

奇迹出现於我开始听到他的想法。我们都坐在小房间内,木造的地板并未铺地毯,就像一般乡间小屋一样。我与G对面而坐,S博士和Z分坐两侧。G谈起我们的「特徵」,我们无能看到真相或说出真相。他的话使我倍感烦恼不安,正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注意到他话中有一些是针对我而发的「想法」,我逮到其中之一,如平时一般大声作了回答。G对我点点头,停止说话,他坐在那里不发一句话。过了一会儿我在内心里听到他的声音, 好像在我胸腔近心脏处传出。他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我看着他,他正坐着微笑。他的问题引起我极强烈的情绪反弹,然而我仍然做了肯定的答覆。

「为什麽他说那些话?」G轮流注视Z和S博士问道,「我有问他问题吗?」

他立刻以前面的方式提出一个更刁难的问题,我仍以一般的声音回答他。Z和S博士显然非常吃惊於眼前这一切,尤其是Z。这场对话--如果可以称为对话--持续了半小时以上。G无言地询问,我则以一般说话方式作答。G对我所问所说而我不能传出去的话使我深感烦躁,这是有关某些条件,我要不是接受,就是离开这工作。G 给我一个月的期限,我拒绝了,说不管他的要求有多困难我都会马上照办,不过G坚持一个月的期限。

最後他起身,我们走出房间来到阳台,在这房间另一侧有另外一个大阳台,其他人都坐在那里。

发生这之後的状况我几乎不能说什麽,即使大事情都发生在後头。G正和Z与S博士说话,他说了关於我的什麽深深刺激了我,我从椅子上跳起走进公园,再从那儿走入林中。我在黑暗里走了许久,整个笼罩在极度不寻常的想法和情感中,有时我好像发现了什麽,有时又失去头绪。

如此过了一两个小时,最後就在我感觉内在矛盾与骚动的顶点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我随之很快就清楚确实了解G所说的一切,以及我自己的位置。我看出G是对的,我自认内在稳定而可靠的部份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我同时发现了其它一些东西,如果我把这点领悟告诉他,我知道他不会相信,不过对我而言它确实不容置疑,其後的发展也显示我是对的。

我久久坐在那里抽烟,沈浸在一种喜悦之中。当我回到别墅时小阳台已经笼照在一片漆黑之中,我想既然大家都睡了,我也就回到房里独自睡去。事实上G那时正和其他人在大阳台用餐。在我上床不久,一股奇异的亢奋又来了,脉搏急速跳动,我又在胸腔听到葛的声音。这一次我不但听到,也能以心智回应,G听到了也回答我。这场对话有一股非常奇异之处,我试图找出某个证据可以证明它为事实,却遍寻不着,而毕竟它可以只是「想像」或一个醒着的梦,因为纵使我想办法问G某件具体实在的事情来肯定这场对话真实无疑或G确实叁与其中,却想不出够份量的问题。某些我问他答的问题其实我自问自答就够了,我甚至觉得他避开具体的回答,以免以後可能被充作「证据」,然而对其中一两个问题他倒是有意做了明确的答覆。但是,认为它是一场对话的感觉很强,这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感觉。

经过一阵长长的沈寂之後,G问了一个问题,立刻使我全身警觉,然後他打住,好像在等待答覆。

他所说的话突然终止了我的思想和情感,那不是恐惧,至少不是一个人自知在害怕时那种有意识的恐惧。但是我不住发抖,某种东西完全使我瘫痪,即使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要作出肯定的答覆,也无法清晰说出一个字。

我感觉G在等待,而他不能久等。

「好了,你现在已经累了,」他最後说,「我们留到以後再说罢。」

我开始说了一些什麽,我想我要他再等一会儿,给我一点时间来习惯这种想法。

「以後罢,」他的声音说,「睡罢。」他的声音停了。

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次日早晨我走出户外来到前日傍晚坐过的小阳台。G正坐在二十码开外的花园中,靠着一张圆桌,有三个人在他身旁。
「问问他昨晚发生了什麽事?」G说。

不知怎的,这景象使我生气,我转身向小阳台走去,当我走近时又听到G的声音在我胸腔响起,「站住!」

我站住,转身向G,他正在微笑。
「你要上哪儿去?」他用一般的声音说道。

我到他身旁坐下,甚麽话也说不出,我也不想开囗。就在这时我察觉思想理路变得异常清晰,因此决定趁这时机集中思考一些平常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我想,在这非比寻常的状态中我也许能够破解一些平日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开始思索创造射线的第一个三力一组,我思索形成一力的三力是什麽意思?我们能加以定义吗?我们能明了它们的意义吗?似乎有东西在我脑海里成形,然而就在我企图把它形诸文字时,一切又消失不见了--意志、意识......第三个是什麽?我问自己,似乎只要我说出这第三个力就能立刻了解其馀一切。

「不要去想它。」G大声说。
我转眼看他,他也看着我。

「还早得很呢,」G说,「你不可能现在就知道答案,最好想想你自己,你的工作。」
与我们坐在一起的人困惑地注视我们。G已经回应了我的想法。

接着发生一件非常怪异的事情,持续了一整天,甚至直到以後。我们在芬兰多待了三天,在这三天之中我们尽情讨论五花八门的各种话题。我一直处在一种很不寻常的情感状态中,有时变得沈重而疲累。

「我要怎麽摆脱这种状态?我受不了了。」我问G。
「你想要睡觉吗?」G 说。
「当然不想。」我说。
「那你还要求什麽?这就是你想要的,好好利用它吧,你此刻不在睡觉!」
我认为这并不完全正确,我无疑的有时还是会「睡觉」。

在这奇异的冒险中,我说过的许多话一定令同处的伙伴大为吃惊,而我自己也对许多事情感到惊讶,许多事就像在睡梦中一般,和现实毫无关连。无疑地有很多是我虚构的,随後我想起曾经说过的话,那感觉好怪。

最後我们前往圣彼得堡。G要去莫斯科,我们一起从芬兰车站朝Nikolaievsky车站走去。
一大群人齐聚为他送行,他走了。

但奇迹还有得发生呢。那天浓暮时分又发生意想不到的新奇现象,我在和他「交谈」时看到他正坐在前往莫斯科的列车厢上。

这之後我度过了奇特的三个星期。在这段期间我偶而会看到在「睡觉的人」。

这点需要特别解释。
在G离开两三天之後,我正走在Troisky 街上,突然间我看到这个迎面而来的人正在睡觉,这一点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虽然他的眼睛张着,但他走着走着显然深陷梦里,它们像云块一样略过他的脸。我那时想如果盯着他够久的话我就能看到他的梦,也就是说我能明白他在梦里所见的一切,但他擦身而过。之後又来了一个人也在睡觉,一辆昏睡的izvostchik载着两个昏睡的乘客驶过,突然我发现我就像「睡美人」中的王子一样,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睡觉,那是一种清清楚楚确实不过的感觉。

我领悟到那意指许多我们不常看见的事物其实可以被肉眼看到。这些感觉持续了几分钟之久,到了第二天就变得很微弱了,然而我同时发现藉着努力记得自己我可以强化并延长这些感觉,只要我有足够的能量不被带走,也就是说不让周遭的一切吸引我的注意,它们就可以维持下去。当我的注意力被引开时我就看不到「睡觉的人」,因为显然我自己也睡着了。我只把这体验告诉团里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说他们设法记得自己时也有类似的体验。

其後一切又回复正常,中间确实发生了什麽,我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交代,但我内在的一切早已天翻地覆。而且在那三个星期之中,我的想法和言谈无疑有大半纯属虚构幻想。

但是我看到了自己,也就是说,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内在,这一点无庸置疑。虽然其後我又回到了往常的自己,却无法不知悉这事确实发生过,而且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那时我清楚了解到没有一个高层级的印象--也就是超越日常生活的可观察现象,或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可以在一般意识状态下被当成一般现象以普通方法观察。要是我们认为可以用研究电机、化学或气象的方法来钻研高层级的现象,诸如「心电感应」、「千里眼」、预知未来和通灵现象等,这是再荒谬不过的想法。在高层级的现象之中有某种质地,要观察和研究它们需要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才行,所谓「导引得当」的研究室实验和观测根本毫无用武之地。

我先前在完成我自己的实验之後就得到同样的结论,这在《宇宙新模型》的〈实验的神秘主义〉(Experimental Mysticism) 一章中有详述,不过我现在终於明了不可能的原因了。

第二个有趣的结论就难说多了。这是关於我的某些观点,对某些目标、欲望及渴求的陈述有了改变。这其中许多层面直到後来才豁然开朗,而且其後我才清楚明白这时我对自己、对周遭的看法都有了一些明确的改变,尤其是所谓「行动的方法」。要形容这些变化着实不易,我只能说它们与在芬兰所说的种种并不相干,而是我在那里体验到的情感的结果。

我首先能记下的改变是截至那时为止我的人生态度中最根本的特性--极端的个人主义--正逐渐转弱,我开始多看到人们,更能感受我与他们是一体的。第二个改变则是不知何故,我在心灵深处了解到「不可能使用暴力」这个密意原则,也就是说,不可能凭藉暴力获得任何东西。我清楚无疑地看出--而且往後也抱持同一信念--暴力的手段和方法不论介入哪一件事物都一定会产生负面结果,亦即无论它们想要达到什麽结果,都会反其道而行。我获得的结论外表近似於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但它又不是「不抵抗」,因为我不是从伦理而是从实用的观点获致这结论,不是从何者较好何者较差的标准,而是从什麽比较有效、比较方便的标准来衡量的。

九月初G来到圣彼得堡。我企图问他在芬兰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怎麽回事,他真的说了一些吓着我的话吗?我又为什麽被吓着?
「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表示你还没准备好,」G说。
他不再进一步解释。

他这次来访的谈话重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要特徵」或「主要弱点」。
G在界定特徵时常有独到的见解。这次我领悟到不是每一个人的主要特徵都能加以清楚界定,某些人身上的特徵可以深藏在种种正经的表现之下,以至於几乎找不出来,那麽一个人就可以把自己视为他的主要特徵,正好比我可以把我的主要特徵叫做「邬斯宾斯基」,或如G一直称呼的「Piotr Deminouch」。这是不会搞错的,因为每一个人的「Piotr Deminouch」可以说都「围绕在他的主要特徵四周」。

每当有人不同意G所指出为他的主要特徵时,他总是说,不同意的这个事实就显示出他是对的。
「我不同意的只是你所说的真的是我的主要特徵吗?」某人说道,「我知道自己的主要特徵糟糕得多,但我不反对别人也许看我正如你所描述的模样。」

「你对自己一无所知,」G对他说,「如果你认识自己就不会有那个特徵了,而且人们就是以我告诉你的那方式看你。但你没有看出他们怎麽看你,如果你接受我对你指出的主要特徵,你就会知道别人怎麽看你。如果你找个方法去对抗、去摧毁这个特性,也就是摧毁它不由自主的显现(G强调这几个字),你就能制造不是现在你给别人的印象,而是你想要的任何印象。」

我们由此展开一场长谈,讨论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以及他怎样制造出合意或不合意的印象。

当别人在一个人身边总是可以看出他的主要特徵,不论它多麽隐而不显。当然他们并不总是能清楚界定它,不过他们的界定通常都很接近而且绝妙。拿绰号来说好了,绰号有时极能表明主要特徵。

谈到印象使我们再次探讨「内在顾虑」和「外在顾虑」。
「当一个人困在他的主要特徵时,就不可能具有正确的外在顾虑,」G说,「譬如说某某(他指出我们团里的某个人),他的主要特徵是他从不在家(never at home),那麽他怎麽可能顾虑任何事或任何人?」

我很惊讶这个特徵被G如此艺术地表达出来,它已不再是心理学了,而是艺术。
「心理学本来就应该是艺术,」G说,「心理学根本不可能只是一门科学。」
他指出我们团里另一个人的主要特徵是他根本不存在。
「你明白的,我没有看到你,」G说,「这不是说你一直如此,可是当你像现在这付样子,你就根本不存在。」
他对另一人说他的主要特徵是凡事总要与人争辩。
「可是我才不争辩呢,」这人立刻急切回答。
我们都忍不住笑了。

G告诉另一个团员--就是被拿来充作分离个性与本质的实验品,而想吃点覆盆子果酱的那个中年人--说他的主要特徵是没有良心。
隔天这个人说他去了民众图书馆,查阅四种语言的百科大字典,看看「良心」是什麽意思。
G只摇了摇手。
G对另一人--即那人的实验伙伴--说他不知羞耻,他立刻开了自己一个有趣的玩笑。

在这段时间G驻留在附近的Nevsky住所中,他受了严重风寒,所以我们分组到他的住处会面。

他有一次说我们再这样下去毫无意义,我们应该作个明确的决定,看是要跟随他工作下去还是要彻底放弃这个方向,因为半正经(half-serious)的态度将会一事无成。他又补充说他只要和郑重决定要对抗自己机械性和昏睡的人一起工作。

「到这个时候你们应该知道我不会对你们施加任何可怕的要求。不过,脚踏两条船毫无意义,如果有谁不想清醒,那就至少让他好好安睡。」

他说要和我们个别谈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对G充分表明为什麽我们值得他来费心。
「你们以为也许这样我会相当满足,」G说,「或者你们以为我没有别的事好做,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就严重误解了。我还有许多事好做,假使我把时间花在这上头,那只是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目前你们应该明了我的目标是什麽,而且你们应该看出自己和我同不同路,我不会再多说什麽。但往後我将只和那些能助我达成目标的人一起工作,而只有坚决要对抗自己--亦即对抗机械性的人,才能有助於我。」

谈话到此结束,其後G和团员谈了约一星期之久。他和有些人谈了很久,和其他人则没谈那麽久,最後几乎每个人都留了下来。

P--我在分离个性与本质的实验中提及的中年男子--光荣地通过这测验,很快变成团体中的活跃份子,只有偶尔走岔,显出拘泥的态度或是只求「字面的了解」。

只有两个人放弃,他们好像被施了魔法,突然之间不再了解任何事情,而且对G说的一切都觉得不对,对於其他成员则显得冷漠无情。

这种态度一开始还只是怀疑、不信任,最後却演变成对我们的公开敌视,以及不知打从哪来的,充斥着意想不到的怪异指控,使我们大为惊愕。

他们认为「我们凡事都保密」。我们无法告诉他们G在他们不在场时所说的话,我们对G编派他们,想使他不再信任他们,我们转述与他们的一切谈话,扭曲所有事实并且设法制造假象,使G经常判断错误。我们给G对他们的错误印象,使他一点也看不到真相。

在这同时G也「变了一个人」,他和以前大不相同,变得严厉又吹毛求疵,对人都失去感情及兴味。这一点尤其奇怪,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大部份团员都极富情感,对这两个抗议份子尤其具有好感。

我们试图多次与G讨论他们,当听到我们说他们觉得我们总是给他「制造错误印象」时,他笑个没完。

「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估这工作,」他说,「在他们眼中我是怎样一个可怜的小白痴啊!我是多麽容易受骗!你们看看他们已经不再了解最重要的事情了。在这工作之中,老师不会受骗,这是一条律则,来自我们说过的知识和素质。如果我想要我可以骗你们,可是你们骗不了我,如果事实并非如此,你们就不会向我学习,反而是我像你们学习了。」

「我们要怎样和他们说话?又要怎麽帮助他们重返团体?」某些人问G。

「你们不但什麽都做不了,」G对他们说,「而且也不应该企图去做,因为这些尝试会摧毁他们最後一线自知自明的生机。浪子总是很难回头,而且这决定必须完全出於自愿,没有丝毫说服与勉强。你们应该明白你们所听到一切谈及你我的言论都是企图自我辩护,竭力责怪别人以便觉得自己没错。这意指越来越会说谎,说谎必须被摧毁,而且只有经过受苦才能毁去。假使以前他们就很难反观自己,现在就要难上十倍了。」

「为什麽会发生这种事?」其他人问,「为什麽他们对我们以及对你的态度会有这样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你们是第一次看到这情况,」G说,「所以你们觉得很奇怪,不过以後你们会看出这种事常常发生,而且方式都一样。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可能脚踏两条船,而人们通常都认为他们可以,也可以新旧一把抓。当然他们不是有意这麽想,但结果都一样。

「而什麽是他们最想保留不放的呢?第一就是有权对人、对观念保有自己的评价,这一点最有害。他们是呆子而且自知如此,也就是说,他们在某个时候有这个体会,为此他们前来学习,但是下一刻他们又忘得一乾二净。他们把自己微不足道的主观想法带进这工作,他们开始评断我、评断每个人,一付可以评断万事万物的样子。而这点立刻反映在他们对工作的观念,以及对我说的话的态度上,他们已经『接受这回事』却『不接受另一回事』」;他们同意这点却不同意那点;他们在这件事上相信我,在另一件事上又不相信我。

「而最有趣的是他们想像在这情况下一样可以『工作』,亦即不凡事相信我也不凡事接受,实际上这绝无可能。他们若是不接受或怀疑某事,就马上发明另一事来取代,『插科打蓣』登场了--发明出新的理论和新的诠释,与工作本身或我所说的八竿子打不着。接着他们开始在我的一言一行以及别人的一言一行之中挑三拣四找麻烦。从这时起我开始说出我不甚了了甚至毫无概念的事,而这些事他们远比我清楚;其他团员都是呆子、白痴等,像个手摇风琴吹嘘没完。当一个人说出这些台词我就知道底下他接着要说什麽,而且你们也会从结果得知。好玩的是人们可以看到别人的这些问题,但是当他们自己做出疯狂举动时,却马上看不出自己也是如此。这是一条律则,要爬上山顶很难,滑下来却很容易。他们用这种方式对我或对其他人说话,竟然一点也不会不好意思,主要是他们以为这可以与某种『工作』结合在一起,他们甚至不想了解当一个人接近这道隘囗时,他就会唱起他的小曲。

「而且再注意一点,他们是一对的,如果他们分开各自独立,会比较容易看清楚他们的情况而回头。但他们是一对的,他们是朋友,彼此狼狈为奸,一个不能没有另一个,而即使他们想要回头,我也只收一个,而不收另一个。」

「为什麽?」一个在场者问。

「这又是另一个问题,」G说,「在目前这个例子只是要帮助另一个人问自己谁对他最重要,是我还是他的朋友。如果他的朋友最重要,那就没什麽好谈了;但如果他认为我最重要,那麽他必须离开他的朋友,自己回来。其後另一个人也许也会回来,不过我告诉你们,他们俩焦不离孟又彼此妨碍。这就是一个确实的例子,显示出在人们离开对他有益的事物後,是如何做出对自己再不利不过的举动。」

十月时我和G待在莫斯科。
在他位於Bolshaia Dmitrovka的小公寓中,所有的地板和墙壁都以东方形式覆上地毯,天花板则垂饰着丝质披肩。我很惊奇於它的特殊风味,首先是来访的人--都是G的学生--不害怕保持沈默,这本身就极不寻常。他们来,坐下来抽烟,通常几小时都不发一语,而这份沈默没有一点迫人或令人不悦的味道,反而因为不再需要勉强扮演角色而洋溢着自由和自信。

不过在偶然造访又心存好奇的访客看来,这份沈默就变得非常古怪。他们开始说话,滔滔不绝,好像害怕停下来,害怕去感觉什麽。在另一方面,有些人被得罪了,他们认为这份「沈默」是针对他们而发,以显示出葛的学生是多麽优越,而使他们明白自己不值一顾;其他人觉得这沈默很是愚蠢、好玩、「不自然」,它显示出我们的特性,尤其是我们的弱点以及我们全然臣服於G的「压迫」之下。

P甚至决定要记下形形色色的人对这「沈默」的反应。我在这情况中了解到人们最怕的莫过於沈默,我们之所以想要说话是出於自我防卫,而且总是立基於不愿意去看到某事,不愿意向自己承认某事。

我很快注意到G的小公寓另一个奇异的特性,在那里撒不了谎,谎话一出立刻变得显而易见、明白确实。有一次G的公寓来了一个访客,我见过他,他有时会叁加团体聚会。公寓里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三个人,G本人并不在场。沈默地坐了一会儿,我们的访客开始说刚刚他怎麽碰到一个人,那个人告诉他一些关於战争、和平的可能性等等有趣至极的事情,突然间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感觉到他在撒谎。他才没有遇到任何人,也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任何事情,他只是即席胡诌,因为无法忍受沈默。

我觉得看着他很不自在,好像如果我看着他,他就会察觉我看出他在说谎。我瞥瞥别人,看出他们也和我一样,而且几乎忍不住要笑出来。接着我看看那个说话者,我看出只有他还没有察觉发生了什麽事,仍然滔滔不绝,越来越被他的话题带着走,丝毫没有发觉我们无意间交换的眼神。

这不是唯一的例子。我记起我们在夏天时企图讲述自己一生的尝试,以及在我们想要掩藏事实时说话的「语调」。我领悟到此处关键也是在语调。当一个人喋喋不休或等待时机开囗时,他不会注意到别人的语调,也不能区分谎言和实话。但是当他比较是自己--也就是稍微清醒时--他能听出不同的语调,而开始区分谎言和实话。

我们和G的学生就这话题谈了几次,我告诉他们在芬兰发生的事情以及关於我在圣彼得堡街上看到的「睡觉的人」。在G公寓里的机械说谎的人,使我鲜活地忆起「睡觉的人」给我的感觉。

我很想把一些莫斯科的朋友介绍给G,但在这段期间我所遇见的朋友--只有V.A.A.,我的报业老友--显现充分的生命活力。虽然他一如往常,工作堆积如山,常常要在各地奔波。但当我向他提起G时他很感兴趣,因此经由G的允许我就邀请他来G的住处午餐。G召集了大约十五个学生,安排了在那时算得上奢华的午宴;有Zakuski派、Shashlik与Khagherin酒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一种高加索的午餐,从中午一直持续到黄昏。

他请A坐在他身旁,对他殷勤款待、频频为他斟酒挟菜。当我明白我把朋友置於怎样的一个考验时,我的心陡然下沈。事实上每个人都保持沈默,A屏息五分钟之後,他开囗了,他说起战争;说起我们所有的同盟和敌人,整体来谈又个别分析;他转述在莫斯科及圣彼得堡所有政府官员对种种话题的意见和看法;接着他说起为军人准备的脱水蔬菜(这是他在新闻本行外从事的工作),尤其是洋葱的脱水过程。他还谈到人造肥料、农业化学以及一般化学,然後他谈起「改良」(melioration)、精神主义、「双手的物质化」(materialization of hands)、还有其它种种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不论是G还是其他人都不发一言。

我正想开囗说话以免A觉得被冒犯了,但G严厉地看了我一眼立刻使我刹住。此外,我的担心是多馀的,可怜的A丝毫没有察觉任何异样,他被自己的谈话以及流利的囗才整个带走,愉快地在餐桌边上滔滔不绝一直谈到四点,然後他十分热切地与G握手,谢谢他如此「精彩有趣的对话」。G看着我,狡猾地笑了。

我觉得非常丢脸,他们作弄了可怜的A。A当然料想不到这样的事情,所以他被逮着了。我领悟到G给了他的学生一次示范演出。

「你看到了吧,」A走後他说,「他被称为一个聪明人,但如果我把他的裤子抽走他也不会察觉,就让他说吧,他别的都不要就要这个。每个人都像他一样,这人已经比别人好太多了,他不说谎,他真的知道他在说什麽,当然是就他的方式而言。但想想看,他还有什麽用处?他已经不年轻了,而也许这次会是他有生之年能聆听真理的唯一时机,而他一路说个不停。」

我记得有一次与G在莫斯科的谈话,和我在圣彼得堡提起的另一次谈话有关, 这次是G他自己提起的。
「到目前为止你所学到的种种,你认为那一样最重要?」他问我。

「那当然是八月时我所经历的体验了,」我说,「如果我能随心所欲引动它们,使用它们,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因为我认为那样我就能发现其馀的一切。不过,同时我知道这些『体验』,我用这个字是因为没别的字好用,不过你明白我的意思,」--他点点头--「是依赖我那时的情绪状态,而且我知道它们一直都要仰赖它而出现。要是我能在心里创造出这样的情感状态,我就能很快进入这些体验之中,然而我感到我是如此远离这种情感状态,就好像我正在『睡觉』,而那是清醒--我要怎样才能创造这种情感状态,请告诉我。」

「有三种方式,」G说,「第一,这种状态有时偶尔会自行出现。第二,某人可以帮你创造。第三,是你自己来创造,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我承认在一刹那间我极想开囗说我宁愿让另一人--也就是他--帮我创造出这种情感状态。但我立刻省悟他会说他已经做过一次了,所以现在我要不是等待它自行出现,就是自己设法去得到这种状态。

「我当然想自己来创造,」我说,「但要怎样才能做到?」

「我以前就说过,牺牲是必要的,」他说,「没有牺牲将一无所得,但如果世界上有什麽事人们不了解,那就是牺牲这观念。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牺牲了所拥有的某样东西,比如说,我曾经说过他们必须牺牲『信仰』、『宁静』和『健康』,他们只了解字面意思。但我的重点是他们根本没有信仰、宁静和健康,所有这些字都要加上引号。事实上他们只需牺牲掉自以为拥有而实际上没有的东西,他们必须牺牲幻想,但这对他们很难,非常困难,要牺牲具体的东西容易多了。

「人们要牺牲的另一事物就是他们的痛苦,这也很难做到,一个人可以弃绝享乐,但不能放弃痛苦,人被造成这个样子以至於他最执着的就是自己的痛苦。然而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是必要的,如果人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没有牺牲掉他的痛苦,就无法工作。以後我们会详谈痛苦。人不吃苦就一无所得,然而同时一个人必须从牺牲痛苦下手。好吧,想办法了解这是什麽意思。」

我在莫斯科待了一星期,然後带着一箩筐的新观念和新印象回到圣彼得堡,在此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使我明白了这体系的种种以及G的教导方式。

在我逗留莫斯科期间,G的学生向我说明了关於人及世界的各种律则,在这其中他们再次出示「氢表」(table of hydrogens),一如我们在圣彼得堡给它的称呼,但格式却扩充了许多,亦即在G以前为我们算出的三阶氢之外,他们又进一步细分成十二阶。(见表四)

照这形式看来,这表格简直无法理解,我看不出有什麽理由要加以细分。

「让我们举第七阶作例子好了,」G说,「这里的绝对者是氢96,火就是一个例子,火可以算是一块木头的绝对者。现在看看第9阶,这里的绝对者是氢384或水,水又是一块糖的绝对者。」

可是我还是无法掌握可以据此确定何时利用这进阶的原则。P给我看一张表格,它制订到第五阶且关连到不同世界的平行层次,然而我仍然一无所得。我开始设想是否不可能以各种宇宙来连结这种种进阶,可是当我这样细想时我就走上完全错误的方向,因为宇宙当然和这进阶划分一点关系也没有。同时我似乎也不再了解演绎出第一阶「氢」的「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在这里主要的绊脚石是三力1.2.3及1.3.2的关连以及碳、氢、氧的关连。

在这同时我明白这里面含有重要的知识,所以我闷闷不乐离开莫斯科,认为我不但没有学到新东西反而还丢掉旧东西,也就是我自认已经了解的道理。

我们团体有一项协定,就是谁到莫斯科听到任何新说明或是讲课,必须在返回圣彼得堡时把它全部传达给别人。但在往圣彼得堡的途中,我在脑海里仔细查遍莫斯科的演讲,发觉我无法把「要点」传达给别人,因为连我自己都不了解。这点使我急躁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就这样我抵达圣彼得堡,隔天就去叁加聚会。

我尽可能拖延时间不谈起这「图表」--我们对G的体系一部份的称呼,并应付一般问题及律则。这时我开始传达这次旅行的整体印象,在我说某件事的同时,脑中却转着另一件事:我要怎麽开始--1.2.3如何转换到1.3.2?可不可以在我们所知的现象中找到这转换的例证?

我觉得我必须立刻找到一个头绪,因为除非我自己找到头绪,不然我不能对别人说什麽。

我开始把这图表画在黑板上,它是射线的三个八度音阶的图表:绝对者--太阳--地球--月球,我们早已熟知这术语以及G的说明方式,可是我一点也不知道我能说出什麽新东西。

突然间,一个单字闪过我的脑海,在莫斯科没有人说过这个字,可以关连起一切并说明一切:「一个移动的图表」。我领悟到必须把这图表想像成移动的图表,这个连锁的环节会如某种神秘舞蹈互换位置。

对这个字我的感受如此之多,以至於有一会儿我听不到我在说什麽,可是不久当我集中心神我看到他们都凝神静听。我解释了一切在我来这聚会途中所不了解的问题,这带给我强烈又清晰的感受,就好像我藉由解释给别人听而给自己发现新的可能性、新的关照及了解的方法。趁着这感受的冲力,在我一说出关於力量1.2.3及1.3.2的转换例证或类比一定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我立刻在人类有机体、天文世界以及波动力学中看到例证。

其後有一次我和G谈论种种进阶,我并不明白它们的目的。

「我们把时间浪费在猜谜上,」我说,「帮我们快一点解决这些谜题不是比较简单吗?你知道我们前面还有重重难题,照这步调我们甚至无法达到,你自己就一直经常说,我们几乎没有时间。」

「就是因为几乎没有时间,而且前面还有重重难题,才必须照我这样做。」G 说,「如果你害怕这些困难,那往後会怎样?你以为在学校每件事都会完整给你吗?你把这点看得太天真了,你必须狡猾、你必须伪装在谈话时导引话题。有时道理是从笑话、从故事学来的,而你还想要事事简单易学。事情永远不会如此,你必须知道如何在不给的时候去拿,必要时还去偷,但是不要坐等某人过来把它交给你。」

(表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