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特殊的理论体系——混元整体理论
如第二章所述,混元整体理论是智能气功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也是智能气功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
混元整体观认为,人的形、气、质(或称精、气、神)都是混元气的不同存在(或称表现)形式。气可以聚而成形(包括精),也可转化为神;既可以充养形、也可以颐养神。这是智能气功注重气的锻炼(开始就练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的道理所在。混元理论中的初始混元气,与传统气功理论中的道、元气、太极相仿佛、它充斥于整个宇宙,贯穿于各物质层次,并可成为不同物质的生化动力与原材料。所以智能气功在强调练自身混元气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内收外界的初始混元气为己所用。鉴于意识可“自上而下”地贯穿各物质层次,能调动各层次的混元气,因而通过意识的开合聚散,可以把外界混元气“加工”成人体混元气。由于人体混元气包容了人体生命的全部特性,所以当人体混元气充足后,人体各种功能都能得到加强,身体各部分的病都能得到治疗,人体各不同层次的效应——防治疾病效应、健美身心效应、开发超常智能效应等,都可展现出来。智能气功所以不搞辩证论治、不搞辩证施功,道理基于此。
我国众多之气功门派盖由于功理不同而形成,立论不同,功法也就各异。有立论于阴阳的,以阴阳为纲,平调人体阴阳,则可祛病健身。有立论于三才的,三才在人体为精、气、神,人是由精、气、神组成的整体。道家一两千年实践证明,练精、气、神乃十分有效之养生法。有立论于五行的,五行在人体为五脏,五脏功能正常,身体便可以健康。有立论于八卦的,八卦在人体为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直接关系人体经络气血之流行,还可调节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练好了,人也就健康了。稍再复杂者有从十二经脉来立论,根据不同经络特性安排不同练功方法,使之有效地加强各条经络的作用。更为复杂者,则立论于万事万物层次,针对不同疾病练不同功法,治疗之针对性非常强。从立论于阴阳层次至立论于不同疾病层次,其理法一个比一个复杂而具体。智能气功立论于阴阳未判、一气混元这个层次,这个层次的混元气是最根本的混元气,对事物无需区分,直指根本,理法甚为简单。由于这一层次的混元气可以化生阴阳、五行、八卦、万事万物等各层次的混元气,而不受这些层次的物质规律支配,故治病毋需辩症施功、辨症施治,不用考虑人体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状况,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和混元气“聚则成形,散则成风”的特点,只要按功法锻炼,把大自然最根本的混元气聚收于体内,混元气在体内就可以自行调节阴阳、脏腑和经络气血平衡。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哪一脏腑、经络气不足便自行去调节补充。因此,不论什么病,均可使其转化为正常。各家气功立论于不同物质层次所起的作用,或可以大树为喻:树木之茂盛与枯败无不表现于其枝叶,立论于万事万物层次可喻为针对树叶生长状况而治理;立论于阴阳、五行、八卦层次可喻为着眼于大、小树枝之生长;立论于“阴阳未判”的混元气层次可喻为着眼于树之主干,主干茁壮,枝叶自茂。立论不同,各有千秋。切不可以智能气功之理法去衡量别家功法之优劣,亦不能以别家功理来解释智能气功。智能气功功理之特点是简单而直指根本,如果把阴阳、五行等理论掺合于智能气功,便背离了智能气功的根本理论了。
--------------------------------------------------------------------------------
二、有一套系统的功法
智能气功这套系统功法,包括动功、静功和静动功三种练法。三种练法都要经过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这一从初级到高级的练功过程。
智能动功:分为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三个阶段共六步功法。
第一步功为捧气贯顶法,属外混元阶段。
第二步功为形神庄,练形神混元。
第三步功为五元庄,练脏真混元。二、三步功同属内混元阶段。
第四步功练中脉混元。
第五步功练中线混元。
第六步功练返本归元,或称浑化归元。四、五、六步功同属中混元阶段。
上述六步动功均根据人体不同层次的生命活动而安徘。人之生命活动在不同层次进行。人的皮肤、肌肉、血管、五脏、骨骼、细胞等都有膜。不练功的人,体内混元气主要运行于膜络,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亦主要在膜及皮肤浅表层。第一部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就是把人上述固有功能强化起来,使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通道更为畅通,从而使人体浅表层之混元气于大自然混元气混而为一,它着重于在人体外面去混合。通过练这步功作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把外界混元气更多摄入体内。这不仅可增加体内混元气,还可提高人体混元气的纯度。同时可以具有发放外气治病的功能。由于加强了膜的功能,感觉器官敏感起来,还可以出现看气、透视、意识感知等特异功能。但外混元阶段气主要运行于人体浅表层、运行于膜络等组织疏松的部位,气的流量和力量并不强,出现的功能也有限,需明确的是,练外混元功成,已保证了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仅此已完全可以祛病强身了。
内混元阶段包括形神庄及五元庄两步功。
形神庄练形神混元,要求形体与精神紧密结合,使大自然的混元气逐渐从人体浅表层向内深入渗透。它主要练人之躯体部分。躯体有皮、肉、筋、脉、骨五个层次,把它们都练通,经络气血融为一体,混为一家,便增强了体内之气对身体充养之深度与广度。躯体各部分气充足,功能得以加强,身形便日趋健美。由于练形神庄要抻筋拔骨,所以它在六步功中,练起来最为吃力。练形神庄以后,气渗人肌肉、骨骼,这些地方敏感度提高了,就可以感觉到自身肌肉、骨骼的状况了。形神庄虽然也部分地牵动了脏真,但还需要通过五元庄去练脏真之气。练形神庄功成,则已超出了正常人的健康层次。
五元庄练心、肝、脾、肺、肾、五脏,不仅练五脏之真气,尤其注重于五脏相关的精神活动与情志活动。中医理论认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分别与喜、怒、思、忧、恐五志相关连。即喜连心,怒连肝,思连脾,忧连肺,恐连肾。心、肝、脾、肺、肾还分别与神、魂、意、魄、志五种精神活动相关连。心藏神,肝藏魂(魂指意识活动范畴),脾藏意(意识),肺藏魄(相当于非条件反射的神经活动),肾藏志。练五元庄使内脏之气充盈,内脏功能增强,与五脏相关的精神活动得以调节,从而也增强了人调动体内外之气的能力。通过形神庄使皮、肉、筋、脉、骨经络气血融为一体,通过五元庄又把五脏之真气和与五脏相关的神志活动混为一体。内而经络脏腑,外而形体百骸,四肢、五官、七窍,都由内气融合为一个整体,成为内混元,就可以做到内气充盈、意安神宁、筋柔骨强、体态健美、心身和谐。较常人则提高了一个量级。不练气功的人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很有限,譬如人体内有不少自身不能控制的不随意肌、血管之平滑肌、大小肠、内脏等,常人意识不能支配。通过内混元阶段的锻炼,还可提高对自身各个部分的控制能力。如对心脏跳动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肠的蠕动都可以一定程度加以控制,也可加强对自己意念的控制。而且,由于体内之气不断向内深入,人与大自然内外合一的程度大大加强。在此基础上,气继续深入人体之中,就是中混元阶段了。
中混元阶段包括中脉混元、中线混元、返本归元三步功。中混元的“中”,是指人体之中。中脉是从百会至会阴的一条经脉,它在不练功的人身上显现不出来,练功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慢慢出现。练中脉混元后所出现之特异功能能力就大了。佛家之密宗、道家之中宫黄道也都练中脉,唯与智能气功之中脉混元不等同。中线在中脉之中心,练中脉混元后进一步使体内之气混合于中脉之中处,即为中线混元,便接近于内外浑化了。最后一步功为返本归元(亦称浑化归元),人天完全融为一体。
总括而言,智能动功分为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三个由初级至高级阶段。外混元是按照常人气机运动主要在膜络这一规律来安排锻炼,使之强化起来。常人之生命活动、病理活动多在膜络进行,因此膜络功能增强,很多疾病可以自愈,身体可以强健。但练智能气功的目的,决不仅限于使身心健康达于一般人的层次。因此需要把气练入深层,练到皮、肉、筋、脉、骨中,练到五脏及五脏相关之神志中,达到体内混元。在练内混元的同时也加强了外混元,内、外混元的界线没有了,人体内外通透的程度便大力提高。最后是中混元。不练功的人中脉之气很少,显不出来,中脉之气练充足了,人体外、内、中通达,体内之气便混合一体。随着人内外通透程度提高,人体气的纯度和精细度提高,人与大自然同一性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最后便达到人天浑化。因此,外、内、中这三个混元是在三个不同的生命层次上安排的功法。
在练六步动功过程中,还安排了三心并站庄。它是智能气功的基本功,又是从外混元到内混无、从内混元到中混元的过渡功法。从练捧气贯顶法到练形神庄,三心并站庄是使外气内收的过渡功法。练完五元庄向中混元过渡也需要它,只是三心并合的位置与意念活动有所不同。
对于这几步功的推广步骤,1981年作了以下计划:1985年以前推广第一步功,1990年以前推广第二步功,1991年开始推广第三步功,1996年以后推广中混元各步功法。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早日把全套功法公布于众呢?智能气功着眼于广大群众练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向少数人传授,因此需要建立气场以利于广大群众练功。每一层次的功法都会形成不同的气场,智能气功强调群体效应,只有前一层次的功法通过广大群众习练,使气场广泛建立起来,后一层次之功法才较易学练和普及。比如1982年我国仅石家庄一个地方推广智能气功,当时第一步功的气场尚未建立,故形神庄练起来比较困难,出功能的人较少。经过几年奠基,现在那里形神庄的气场相当“浓厚”,每期学习班都有相当比例的人出超常功能。又如北京市气功研究会前理事长刘建华同志,1981年开始练形神庄,连续4年每天坚持练3个多小时,使身体强壮,老年斑全部消失。在此基础上独自学练五元庄(最原始的五元庄功法),当时形神庄在北京推广不久,未形成较强的气场,他练到8个月时出现吃不了饭、睡不了觉的强烈练功反应,练到12个月时腰腿疼痛难以忍受。上述事例说明了在没有一定气场的作用下练起来事倍功半,困难得多;由此亦可悟出古人练功需数十年才出功夫的道理。
智能气功之静功是盘腿打坐,至今尚未传授。因一则练功未达到一定程度,不易入静,入静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则静功有一系列运用意识之特殊方法,而运用意识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教者不易讲述清楚,学者不易领会,教学双方均不如动功有形可循而易于接受,尤不宜于大范围集体练功,不利于发挥群体效应。故目前不拟推广。
静动功亦称自发功。对于自发功之理论,就我涉猎所及的道、佛两家典籍,均未见有正面之论述。《性命圭旨》一书之序言讲到:一点关窍,人就又哭又笑又蹦又跳,是左道旁门,乃指自发功。道教《金光明经》以寓言形式描述了自发功,但未究述其机理。自发功仅有部分理论见传于气功老前辈之口述。按照自发功之理论,必须经过从小动到大动,从大动到不动的阶段,每一阶段均有相应之理法。若不懂其道理,练不好便会伤气、伤神。伤气则动作不能自控,伤神则易精神失常。因练自发功至体内之气充盈,气就会按其固有规律运行,此时如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不稳定,神不能自主,不能驾驭气,神随气动,为气所奴役,就会出问题。前几年一些人搞自发功,由于对自发功的理论不清楚,致使有的学练者精神失常。现在即使把理论拿出来,如理解不当或不能严格按理法去教、学,也难免出偏差。出于对人民健康负责,在人们身心健康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不拟传授静动功。
--------------------------------------------------------------------------------
三、博采多种练功诀窍
智能气功采集了儒、道、佛、医、武术及民间气功的许多诀窍,并把它们有机地编排成为整体。笔者曾先后向十九位老师学习,其中有佛家之男女僧人与居士,有道家的出家道士和在家修道者,有中医界的气功师,有武术家和民间气功师,学得了老师们长期练功所得、不轻易外传的诀窍。诀窍虽不一定是精华,但它是练功之窍门和捷径。过去练气功,搞武术,习技艺者都有很多秘而不外传的决窍。比如唱戏,诸葛亮三气周瑜,在周瑜被气死时有这样的表演:周瑜的脑袋绕着圈晃,帽子上的装饰也跟着晃称做甩头,然后张口吐血,帽子一掉,人就死了。笔者有一个演戏的朋友,演这段戏时不是在甩头时帽子先掉,便是吐血动作后,帽子掉不了,琢磨了很久也不得其法。后来老师告诉他:在上行头时帽子不要戴得太紧,甩头时使劲咬住牙,头两边的肌肉绷紧了帽子便晃不掉,张嘴吐血时不咬牙,肌肉放松帽子就掉了。又如,已故的老艺人“泥人张”,他捏出来的泥人个个很美,很可爱,可是他的徒弟跟了他几十年,捏出来的泥人总是搭拉着脸,美劲不足。后来,泥人张把决窍告诉徒弟:泥人捏好后,把两腮鼓打鼓打,用手扶着下须往上一托就不搭拉了。共实决窍就这一点,因泥人是软的,一托下颏,下巴与腮就圆了。若是不给讲,几十年也得不到它。智能气功的内容,大多属于这类的决窍。如练功身形各部要求共叙述了人体15个部分——从头到脚的正确姿势,以及如何达到正确姿势的要领,其中很多内容都是过去的不传之秘。又如:捧气贯顶法吸取了六合采气、五行采气、三才采气、阴阳采气、贯气放松等方法集合而成。形神庄是以内功为基础,吸取了太极拳、峨山太极拳、太极拳十三丹法、通臂拳、易筋经、峨嵋十二庄等武功诀窍改编而来。五元庄基本上是采用易筋经、混元功、峨嵋庄法等变化而来,同时还采取了古人的音符密部发音法。以后的中脉混元、中线混元、返本归元基本上是根据佛家、道家练功蕴奥组合而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四、教功三传并用
三传并用即心传、口传、形传并用。古人对不同素质的人采取不同的传授方法,即“上士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所谓上士、中士、下士之区别主要指身心健康状况和理解能力的不同。
1.心传:过去功力高的老师,对身心健康和理解能力俱佳的徒弟,毋须说话,只用意念,徒弟便可领会老师的传授,叫做心传。不过真正采取此种高级心传的,在过去是千中无一、二,万中无三、四。智能气功的心传主要是组场,实行组场教功、组场治病。组场是老师向十几人、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发放外气,用意念调动大自然的混元气与在场的每一个人之气(气场),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场”。老师组场发气,在场的人就可以有感觉,老师用意念让大家的手长,大家的手就可以长起来;老师教功时用意念想着做动作,大家就可以把动作做得更好。在场里教功、治病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把老师比喻为大磁铁,学员比作不带磁之铁。老师组场相当于把磁与铁结合在一起,使学员不带磁之铁也带上了磁(不过磁性很小)。所以组场也可以说是老师给学员助功、喂功的一种方式,学员功力上长就快。不少学员学练不几天便能够发气治病。由于是用意念去组场,并能使在场的人起相应的反应,故组场属心传范畴,不过是初级的心传。
智能气功所采取的组场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教功、治病方法,它是把古人授徒带功的方法与气功同道们采用的让病人摆好位置组成一个有利于治病的圆场的组场方法相结合,注入时代的信息,加以创新而成。关于组场的机理和运用方法将在外气治病一章中详述。采取这一组场方法,是为了适应向广大群众普及智能气功的需要,是保证实现智能气功社会化、群众化的既定宗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古人授功不搞组场是历史条件所决定,在过去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分散、落后的经济基础上,文化技术的传播只能是小生产方式的。气功的传授也大多只能是单传、家传,即所谓“法不传六耳”因此不需要组场授功。现在我国经济已经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知识的传播也应与之相适应,组场正是基于此而提出。心传是高级功法,普及是群众的需要,智能气功通过组场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智能气功在传授上的一大特点。
2.口传:口传就是讲气功理论。智能气功强调功理、功法并重。在为期三个月的进修班,功理课约达140学时,在22天的训练班中,功理课占8~10个半天。注重功理的讲授和灌输,不仅为了使大家懂得功法的道理,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大家建立起气功意识,从而发挥意识对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增强练功的悟性。气功道理领悟越多,脑子里印下气功知识的烙印越多,在练功和日常生活中就能自觉和不自觉地用气功意识支配自己生命活动,使生命活动按照气功的要求去发生变化。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未建立起气功意识来支配生命活动时,练气功只能一般地收健身、治病之效,身体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气机变化,因此智能气功强调理即是法,法即是理,理法圆融,理法不二。练至高层次尤需如此。古人授功为什么只传功法很少讲功理呢?因为古代文化水平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很多事物认识不清,语言词汇也少。练气功的人大多没有或只有很少文化。教功者对气功道理难以一下讲清,学功者也不易听明白。比如讲精、气、神,神是什么,古人说:“阴阳不测谓之神”,越听越糊涂。诸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等也都不易表述清楚。所以不如不讲,让学功者自己去练,待练至经络气血畅通,此即古人所言:“悟后方修道”,悟出道理之前是机械地、教条化地修炼,悟了之后才是真正的自觉修炼。这种靠渐悟以后才修道之教学方法费时甚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之需。而且在科学昌明之今天,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已具备了口传的条件。所以智能气功要求理法并重。一方面靠学练者自己练功,通过功法之锻炼使体内气充足后上冲脑子,另一方面由老师讲功理,使脑子开窍“气往下贯”。“上压下顶”上下结合,全身的气形成一整体,练功进步就快。智能气功立论于特殊的混元气理论,尤其需要明其功理才能正确传播。
3. 形传:形传就是摆姿势。智能气功根据气功理论、中西医理论和一些现代科学理论,全面、合理地安排整套功法中的每一个动作,只要按照姿势要求去练,就可以调动全身气机,和畅全身经络气血。传授智能气功,一般都配备老师较多,就是为了很好地帮助学练者掌握动作要领,把姿势做正确。
或问:古人“上士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为何智能气功不加区别一概实行三传并重?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在各方面条件已大大优于古人。古时生产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少,脑子不开窍,生活又大多困苦,健康状况不佳。今天之“下士”,身心健康状况与接受能力并不亚于古时之“中士”和“上士”,基本上具备口传、心传的条件。而且,三传并重,正如古人所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均收”。“三根”指上根、中根、下根之人。让身心健康层次不同的人、接受能力强和头脑比较迟钝的人,都可从中受益。身心健康层次较高、接受能力较强者,心、口、形三方面的传授均可接受;身心健康与接受能力稍逊者,可收口传、形传之效;身心健康与接受能力再差者,通过形传亦可获益。三传中只要能接受其中一传,就可以起作用。一些半身不遂及偏瘫病人,不能练功,听功理课和在组了场的练功场上呆着,也能收到治疗之效。
--------------------------------------------------------------------------------
五、不搞特殊意念活动
智能气功在运用意识上,既不追求虚静,也不搞特殊意念活动。有些功法,或则运周天,或则守丹田,或则观想体内外之物,要求有特殊的意念活动。智能气功要求主动运用意识是要把精神专注于做动作,随动作之需集中意念于相关部位,而没有特殊的意念活动。比如,在外混元阶段,练捧气贯顶法时,手一推,意念便外放;手一收,意念便内收;手往上捧,意念亦往上捧;手往下贯,意念亦往里贯。通过意念与形体的结合,引体内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相结合,加强人与大自然的固有联系;在内混元阶段,形神庄又是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是意引气,气引形,要形与神合,练每一动作都要意念专注于动作,使形神紧密相合。智能气功的每步功的意念活动,都是根据人体生命的固有规律来加以强化,不搞别的的意念活动。意念没有特殊的指令,固有的生命活动就能与意念很好结合了。
有人怀疑:把精神专注于动作,没有练气的内容,是气功吗?回答是肯定的。它符合古气功练功要求,也符合上乘功法之原则。因为人之整体生命活动,无非身(形)、心(神)两个方面。形与神合,形神合一,气也就在其中了,古人练功要求入静,对入静有两种解释:一是脑子里没有任何念头,一是意念活动专一。用现代科学观点来讲,“入静”这一气功态既非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亦非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其特征是大脑皮层活动有序化。意念活动专一,无杂念,也就使大脑皮层活动有序化了。练功至高层次尤其讲求意念专一于形体。道家气功大家白玉蟾指出,上品金丹是身为铅,心为汞,身心合一就是结丹;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定慧合一便是水火相济;以精神魂魄意为药物,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可见不需意守,不需调息,心身合一便是上品丹法。佛家练功要求一行三昧(三昧为入定之意),即行、住、坐、卧都处于入定状态,精神专注而无杂念。佛教史籍记载,有一僧人向高僧求教,间:“和尚用功否?”答:“用功。”问:“练何功?”答:“吃饭、睡觉。”问:“与众人同否?”答:“不同,我吃饭只知吃饭,睡觉只知睡觉,而众人不是。”一般人吃饭爱品味或想别的事,不能专心致志于吃饭,睡觉亦如此。能够一心一意吃饭、睡觉,无有杂念,神形合一,便是高级练功。有人以为静功高级,动功低级,实则练功达于高层次不应有动静之分,只在盘腿打坐时静,动时不静,并非高级境界,举止动作精神专一,心如止水,才是高级境界。智能气功不搞虚无,不搞特殊意念活动,是在有为之中蕴无为,简单直接,直入本原。练功初级阶段如此,高级阶段也如此。而且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行、住、坐、卧总想着把意念结合于形体。以拿杯子喝水这一日常生活动作为例,看到水杯,手伸过去拿,意念只注意水杯,是神未与形合。看见水杯,意念注于伸手过去拿杯之动作,是形与神合。形神相合,气也就相合,形、气、神同时都得到了锻炼。时时事事注意锻炼形与神合,功夫层次便容易提高。
--------------------------------------------------------------------------------
六、以引气为调动气机的手段
练气功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调动气机聚散与流动,进而使气机畅通。智能气功调动气机是采用引气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引气法:
1.以意引气:智能气功在外混元阶段采取以意引气的方法。所引的气是人体及大自然的混元气,而不是经脉之气。过去的功法大多是以意领气,智能气功则是以意引气。领气与引气不同。领气是意念与气紧密结合在一起,用意念领着气运行,使气机发生变化。引气是意念不与气结合,把意念置于要求气去的地方,引动气向一定方向活动,从而牵动气机发生变化。为什么智能气功要采取引气的办法呢?由于领气是用意念领着气走,如果领错路,气走错了,就是走火人魔。走火入魔是特定气功术语。练经脉周天者,用呼吸催动丹田真气发生,令丹田发热,叫“起火”。练至一定火候,意念与气结合,以意领气沿任、督二脉运行,叫“舍气从脉”,如果领丹田气往上走时意念不沿任、督二脉行,走了岔道,就叫“走火”。气走错路,脑子的神得不到气去营养,脑功能发生障碍,神经失常不能自控,就叫“入魔”(走火入魔与自发功出现“中宫闯黄”造成的神经失常的机理不同。古气功理论以任脉为黑道,督脉为红道,二者当中一条为黄道。练自发功时,气自发往上冲,错闯入黄道,叫中宫闯黄。)以意引气把意念放在要求气去的地方,让气沿自身固有的路线朝要去的地方运行,就不会出偏差。打个譬喻帮助理解:外地人到石家庄找智能气功进修学院,由不认识路的人领着找,走错路就找不到学院了,这好比领气走错路。引气则好比在智能气功进修学院竖一大旗,使外地人一下火车就能看到,朝着大旗去就可以到达学院。古人授功只教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徒弟,徒弟以意领气领错了气,出现走火,老师可及时发现,用引气归经或飞经走气的方法,帮助收回走了的“火”。现在气功要走向社会化、群众化,智能气功一个学习班几百人,几千人,老师不可能一一查觉,故采用以意引气法,可确保安全,不出偏差。
中医和气功理论认为,人之生命规律主要是升、降、开、合,人与大自然通过开合保持平衡。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包括凝聚于有形之物的混元气和构成混元气的质量、能量、信息)。智能气功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就是根据人的这一生命活动规律,提出神与气合,以意引气。意念配合动作引动体内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相结合,在双手做开合动作时,意念同时开合,全身毛窍、穴位随之开合,体内混元气便能出去,外界混元气便能进来。双手做推、收动作,手外推时意想天边,引动内气外放,手回收时意想体内,引动外气内收。强化了人与大自然混元气的交换,加强了人与大自然的联系。
2.以形引气:以形引气是指用形体动作引动经脉之气。以意引动的是混元气和丹田气,意念引动不了经脉之气。以形引动的则是经脉之气。有人提出以形引气之说未见诸气功典籍。以形引气这一术语在过去的气功典籍中确实没有,但其方法古已有之。武术气功中的“神注庄中、气随庄动”就是讲姿势一动,气即随之动,我们把这种引气法称之为以形引气。智能气功在第二步功内混元阶段的形神庄中采用以形引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是形体一动,气就过来,其中有用意念引来的气。形体所牵动的则是经脉之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分别连着相应的脏腑和身体各个组织,当身体之某一部分运动加强,则可牵动相关连的经脉之气,使该经脉气之流量加大。而经脉之气又可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使身体各部分功能增强。不过经脉之气的调节、变化是慢过程,而混元气的调节则是快过程。所以形神庄是根据形动气动这一人体生命运动固有规律,使之强化,在安排每一节功时充分注意经脉特性和经脉关窍,使形体动作一动就能激发经络之气。
智能气功是练混元气的,以形引气却是引动经脉之气,如何解释呢?人体混元气是由各条经脉之气,通过络穴、络脉流出来,融合到一起而成,它充斥于周身各部分组织。因此经脉之气充足了,人体混元气也就相应地增多了。形神庄以形引动经脉之气,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混元气,是从不同方面来练混元气。形神庄动作的安排注重肢体末梢和小关节,对经脉牵动较大,对混元气的增强作用明显。比如做第三节立掌分指动作,因为经脉末梢多在指端,手指一动,便牵动整条经脉,使经脉之气流量增强、气增多,散出于脉穴之气也必然增多,融合而成的混元气也就多了。而且,形神庄以形引气为主,又寓以意引气于其中。仍以立掌分指为例。分指之后,手往外撑时,神与形合,意念也往外撑,体内混元气也就有着意念往外走。再则,当形体牵动经脉,使经脉之气流量增大时,局部身体产生胀感,胀感反馈,又引意念集中于胀感之处,意动气动,混元气便随意念调过来了。这就是“神与形合,以形引气,以气动意”.意动气动的过程。练形神庄气感强的道理就在于它既调动了经脉之气,也调动了混元气。同样,捧气贯顶法以意引气为主,也有以形引气的作用,当手作推、收动作时,也引动了经脉之气。唯捧气贯顶的动作主要是引动气机开合的大动作,没有肢体末梢和小关节的运动,引动经脉之气的作用较少。
3.以声音引气:以声音引气是通过发出声音引动体内气机变化,按古典气功理论,以声引气属音符密部范畴。古人所传之六字诀及《黄帝内经》的宫、商、角,徽、羽等,均为以发声引动体内气机变化。因为发不同之声,可引动体内之气向不同部位冲动。如平声可使气机上升,仄声使气机下降;拼音中含韵母u、ü 合口呼可使气机收敛,不含韵母之开口呼使气机开发。这些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所以以声引气也是对固有生命运动规律的强化,智能气功的第三步功五元庄和已推广的贯气健身法都采用了以声引气。
智能气功所采用的以意引气、以形引气、以声引气这三种不同的引气法、如上所述,都是把固有的生命活动规律加以强化,因此安全、可靠,不出偏。
--------------------------------------------------------------------------------
七、属于开放性功法
智能气功吸取古人练功经验之精华,结合时代之需要,采用开放性功法,在练功之始就要求形、气、神都开放。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就练气的开放,使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其中也有意念的开放。这样就把人体与外界之气连接起来,使大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混元气更多地引入体内,较之封闭性功法只练自身之气,增多了气的来源,对增进身心健康水平之作用更为显著。然后再通过以后的几步功法达到人天浑化之高级境界。这是气的开放。人是自然之产物,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开放也就包含着向自然和向社会两个方面的开放,换言之,就是要把自己与整个大自然和整个社会相结合。神为人之主宰,因此精、气、神三者中,神之开放至为关键。而神的开放,最根本之点乃是使自己之精神活动符合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古人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涵养自然道德和遵守今天的社会道德,集中于一点,就是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从“我”字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廓然大公,与大自然、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智能气功视涵养道德为练功之根本,要求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时,事事涵养道德,陶冶性情,克除“我执”而且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济刚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情绪稳定,都能保持与大自然、与社会的平衡。古人讲:“静处养气,闹处练神”即在无人干扰的安静环境中去练气,在干扰纷坛的杂乱环境中去练神,锻炼精神之自控能力,做到不“拔一于情”。这是高级的练功方法。智能气功从练功伊始的初级阶段以至最后的高级阶段,都这样去要求神的开放。对于形胸开放,是要求随时随地结合工作和生活去练功,使气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智能气功不仅自始至终要求每个人形、气、神开放,而且教功、治病中所采取的集体组场方法,更是体现了开放性功法的特点。在组起来的场中,每个人意识开放、气机开放,动作划一,互相激荡,在统一的意念下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这个统一气场由在场的群体所形成,又为群体的每一成员增强练功、治病之效果之用。而且组场教功、治病者又可收组场与教功、组场与治病相辅相成之效。人人和谐统一,溶利己于利他之中。凡此种种,智能气功在理论与实践上,建立起开放性功法的完整体系。
--------------------------------------------------------------------------------
八、外气治病不损伤自身真气
一般的气功外气治病是调动丹田之气,需练功至丹田气充足之后才能发气治病,而且治疗多了,有损伤自身真气之虞。古人练封闭性功法者,尤忌丹田气外放,恐影响功夫上长。智能气功练混元气,在练自身混元气的同时,调动大自然混元气为自身健康之用。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就是采气、聚气之法,将采聚大自然之混元气贯于自己体内。可使自己收健体、治病之效。若将贯气之对象改为他人,将采聚之气贯入他人体内,即为发放外气为他人治病了。所以发放外气治病是智能气功的入门功夫。由于用以治病之气不是自身丹田气,而是大自然之混元气,故不会损伤自身真气。而且发放外气为别人治病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自己调动大自然混元气之能力的过程。人之功力高低,表现为身心健康状况和调动内、外气之能力。如能很好地调动外界之气,说明意识统帅气的能力比较高。为自己或只为一个病人发气治病时,心中只想着一个人,只锻炼了用意念调动气为一个人治病的能力,当组场为几十人、上百人治病时,心中装着几十人、上百人,需要用意念把如此众多之人的混元气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相结合组成一个场进行调治,意念调动混元气的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因此发放外气治病还有助于提高功力。智能气功推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全国各地的智能气功的辅导老师,有许多人练功前年老体弱,有病,甚至是重病患者。练功后病好了,为推广智能气功到处奔走,组场教功,组场治病,身体越来越好,功力不断提高,能在一至几分钟内治好骨折者已不在少数。智能气功在外气治病方面与许多气功门派有上述之不同,盖因理法不同所致,也是智能气功之一大特点。
--------------------------------------------------------------------------------
九、练功反应(主要指痛苦的感受)明显
练智能气功得气快,效果好,身体健康水平不断向更高梯度发展,变化显著。在身体健康迅速向更高梯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会逐步把体内积聚的不利于生命活动向着高一梯度上升的因素排出去,其中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这时身体相应的部位便会出现不适甚至痛苦的反应,叫练功反应。有以下几种反应。
1.排病毒反应。练功之后,体内某些疾病不能直接消除或转化为正常,而体内有害之物又需要迅速通过身体不同渠道排出去,于是出现各种排病毒反应。有从人体下面之排泄系统排出者,如腹泻、便血、便脓、尿浑浊、月经和白带增多而有异味等;有从上面排出者,如咳嗽、痰多、呕吐、吐脓血、流鼻涕、鼻孔出脓血、眼睛分泌物增多等;有从躯体和四肢排出者,如发烧、出汗、出皮疹、生疮块、出现类似脚气症状等。凡此种种,皆为病邪外排之表现。排病毒反应最快、最多者为腹泻。辽源市一直肠晚期癌症病人,在二十二天的学习班中,腹泻竟达三百余次。参加学习前每天只勉强吃二两饭,上下二层楼需人搀扶,练功第三天开始腹泻,第七天一天腹泻三十六次,排泄物有脓、血及腐臭之物。经大量排病毒,学习班结束前。一天能进食一斤二两饭,可自己上下五层楼。排病毒反应有时会很剧烈,不妨再举一例。西安市一血小板增多症病人,经医院治疗数年不愈,练智能功后出现严重咳血、吐血现象,有时一吐半痰盂,并夹杂很多紫色血块。排病反应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因高烧引起的病,排病毒时往往会出现持续高烧至四十度甚至四十一度(属排病毒反应之高烧,人头脑清醒,不会头脑晕胀和昏迷)。遇排病毒反应,不要惊慌忧恐和中辍练功,或问:遇此情况自己不能辨别是疾病还是排病反应,如果是疾病怎么办?智能气功不搞辨证施功、辨证施治,通过练功对各种疾病均有疗效,因此即使是疾病,只要对气功治病坚信不移,坚持不懈去练功,亦能消除。如果意识不过关,总疑心是患病,怀疑气功的治疗作用,亦可适当服用药物。用药物宜因势利导,勿用对抗性药物。腹泻宜用通便药而不用止泻药,咳嗽吃化痰药而不吃止咳药,出血服化瘀药而不服止血药,发烧宜服升散药而不服清凉药,更不要输液以免壅遏阳气。服用适量补药,对出现各种排病毒反应,均有裨益。
2.气冲病灶反应。身体有病之部位在练功后可能出现比原先更为难受的感觉,叫气冲病灶反应。此为练功后体内真气比较充足,疾病开始好转,但尚未完全转化为正常时的一种特有现象。一般多出现于长期较严重的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灶在体内长期存在,身体有了一定的适应性,产生暂时性的病理平衡。练功后真气增多,在不断与病邪争斗中,有病部位之功能包括感觉功能逐渐恢复,对疾病的感觉也就敏感起来,于是比原先更多地感觉到症状,遂造成疾病比原来加重的错觉。以颈椎骨质增生为例说明。颈椎长了骨刺,刺激神经,胳膊抬动时产生疼痛。两年后,骨刺虽未见小,胳膊却不大疼痛了,但胳膊抬动的幅度小了,这就是形成了病理平衡。用中医和气功的经络气血道理解释:人体各部分密布大大小小的经络,比如原先气血能在胳膊的十条管路流通,长骨刺后三条受阻不通,这时还让胳膊按过去那样抬动,有的地方气通不过去,“不通则痛”,出现了疼痛。长期阻塞不通,胳膊某些局部得不到气血充养,功能便萎废,失去了疼痛的感觉。练功后气足了,堵塞的三条管路被冲开,胳膊的功能开始恢复,但未达到正常状态,随着感觉功能的恢复,便感觉到更多的疼痛和不适。所以气冲病灶反应实际是患病部位机能恢复的表现,坚持继续练功,真气更加充足,疼痛便可消除。
还有一种情况,体内有潜伏病灶,或者旧有病灶尚未根除,即疾病虽早已痊愈,其残留信息尚在。这些,在练功后也都可能出现反应,它是身体逐渐净化的表现。
3.长功反应。健康的人,练功以后身心健康的梯度逐步上升,也会出现反应。如同有病的人健康梯度上升,需要排除病理因素一样,健康人从原有一梯度向上提高时,也需要把体内与高一梯度健康水平不相容之物排除,因此也要出现类似排病毒的反应。每上升一个健康梯度,都有一个净化体内物质的过程。为了帮助大家领会,打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面粉可以分为黑面粉、标准粉和富强粉几个等级。黑面粉比为病人,标准粉比为正常人,富强粉比为健康智能之人。使黑面粉达到标准粉的标准,需要用标准粉的筛子筛去粗的麸子;使标准粉达到富强粉的标准,也需要按富强粉的标准筛掉不合标准的面粉。长功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时不亚于、甚至超过排病毒反应。不过长功反应非智能气功所独有,只是反应的表现不同。练道家封闭性功法是在大丹结成后也就是在气的开放之前才出现反应,古人称之为“脱胎换骨”。反应来势猛,时间集中于七至十五天。其时会出现高烧昏迷七天七夜。浑身关节剧烈疼痛,七窍出脓血。古人形容其痛苦难忍程度是“即使十分好汉,到此也无一分奈何。”由于练道家功达到结大丹之人很少,故大多数练功者未出现所谓脱胎换骨的反应。智能气功是开放性功法,在形、气、神的开放中,不断要求改变自身以求与大自然取得平衡。故练功不久便起健康变化的反应;一种反应消失后,随着健康梯度上升的变化,又出现新的反应。一点一点地变,积小变为大变,最后也达到“脱胎换骨”。
出现上述种种练功反应,都应该泰然处之,认识到它是健康水平上升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此时正确运用意识十分重要。内心喜悦,给自己以病就要好或者要更加健康的良好信息,可更好地促使气机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惊慌忧恐,给自己以疾病加重或者练功出偏的不良信息,不但不能引导气机很快地向好的方面转化,甚至会导致气机向坏的方向发展。懂得了练功反应明显是智能气功的特点,应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喷鼻香”的态度去对待它。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概论》 文字录入:wenwen irf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