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87阅读
  • 11回复

《阴阳正宗略引》…… 段正元 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6-22
《阴阳正宗略引》
段正元 著

阴阳正宗略引前叙

(清光绪三十三年)?

道生一。一生二。二者一阴一阳也。天地之生成。人物之聚散。德业之盛衰。古今之所以成终成始。皆此阴阳为之也。阴阳之义大矣哉。其酿而为凶与害者。阴阳之偏胜也。至真阴真阳。一太极而已。冒天下之道。有吉利。无凶害。而又因以明利害。定吉凶。此易之所以为书也。然其道变动不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阴阳正宗者。原本於易。汉书云、易本隐以之显。正宗有易之隐。而较易为浅显也。开宗以大学明义。亦易教也。明德自强不息也。亲民厚得载物也。止于至善。思不出其位也。三者括易之全体也。次天地。列乾坤也。次人生。兼三才也。次性命。明易简也。次图说。尚象像也。次时学。徵利用也。次问答。穷拟议也。终十目。犹十翼之旨也。易教也。大学之道也。慨自大道不明。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守一先王之教。皆自以为其不可以加。实则犹耳目口鼻手足。虽各有所长。相用而究不能相通也。甚者由正入邪。由邪出正。歧中又歧。道术遂为天下裂。故即大本大原所在。撮其体要。庶后之学者。略有以见天地之纯。圣贤之奥。一成不变。而万变不离其宗。譬如至虚至灵之心。人莫见其有所为也。而聪明强健之著於百体。莫不惟令是从。是书其即以人虚灵之心欤宜古宜今。宜中宜外。孟子谓先圣后圣。其揆一也。陆子静谓四海各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是矣。?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06-22
阴阳正宗略引后序
阴阳正宗略引后序

一日有十二辰。午之光明异於子。一年有十二月。夏之富丽异於冬。变化因时。大业所由独新也。变而有不变者寓其中。子至午。冬至夏。无非此一元自为终始。盛德所由万古常新也。人事原出於天道。天地革以成化。乃守旧者。不知去故之外取新。天地恒久不已。乃骛新者。不知温故之中有新。两相背驰。皆不利於时矣。利於时者莫如易。阴阳不测。咸利於贞。贞者正也。万变不离其宗。斯即阴阳正宗一书所由焉。篇首冠以大学者。所以明变化无方。皆不外此常道也。难之者曰。迄今学问日新。政治日新。世界日新。书理愈出愈新。以戛戛独造为上乘。守常不变。诚属迂阔而莫为。应之曰。著书徒以新人耳目乎。大学自幼烂熟於口。非新也。将欲旧染污俗。咸与维新。则定静以养其源。致虚生明。新机日启。格致以穷其理。博闻强识。新学自赅。由是而诚意正心。存是去非。有治人自有治法。天下之大。可恃者惟此。本原既植。新义自妙於无穷。且善言古者。必有验於今。(验於中国之居今稽古者。无论矣。今所重者西学。验於公法之多符於古者。亦无论矣。西学最要者富强。计学家有曰。大利所见。必其两益。亦庶几大学矩之道。可见古今中外。得其贞者。无异学也。特其言未行於天下。故下即人所共知者言之。今皆羽毛是丰如禽兽乎。犹是手足同具之身也。胡不修。今皆聚散无常如禽兽乎。犹是男女正位之家也。胡不齐。今皆迁徙靡定如禽兽乎。犹是上下相维之国也。胡不治。若徒知开民之智。为身计。为家计。为国计。计在富强。而不知所以平其富强。进於富强。终非长治久安之道。大学则有以探其源。持其后也。独至一切制度。削而不载。非不屑也。因时制宜。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惟存其大体。日新又新。必有政事。以新民新命。如一元之浑沦於天地。五行百物。随时并妙敷施。环球万国之新书。有能超出大学之范围哉。是在善学者。默有以会其通耳。?

重刊阴阳正宗略引序

此书为师尊三十年前所著。原版在重庆。印刷无多。春间同仁寄来一册。拟即翻印。并特向师尊请示原委。承诲之曰。我自十九在青城山。明心见性后。了然於大道之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由来。与人在后天。宜如何存心养性。归根复命。返还先天之究竟。默识於衷。未敢轻发。至三十觉可以著书。始将觉悟所得。笔记出来。并将先后天性命颠倒。乾坤坎离。错综变化。凡阴阳二气所含之一切微妙义理。画成图像。详加说明。穷十年之力。积稿至十二卷。定名为阴阳正宗。其时在已经舍弃产业以后。家况窘迫。昼间营生计。寸晷无暇。夜间秉笔。燃桐油灯照明。为惜油计。芯草细捻如线。顾油虽省而目力耗。几为之?。耳亦为之减聪。头骨更咀喳作响。身体之劳瘁可知。书稿虽成。无力发刊。遍向亲友告贷。无一人肯应。甚且受其奚落。孟子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者。我实皆一一经验过来。邻有七十馀老人周某。固多病。见我书稿奇之。知我有道。求却病之法。当授以初步命功。伊行之数日。其病若失。益信大道之神妙。自言愿捐钱二百串。刊版印书。我以其言为实。雇就匠人。将开工雕刻。而周某因其子阻挠。中途翻悔。所许之钱无着。而事已至此。实欲罢不能。无可奈何。只摘书中纲要刊印。成为一卷改名阴阳正宗略引。较之全稿。尚不及十分之一。书既成。适当腊底年尽。欠工钱三串。不能结束。遂将书亲送某至戚一阅。意欲向其告借。如数以竣其事。伊阅书。初满口称赞。及告以来意。遂支吾其词曰。为善固所素愿。不过目下产业未置全。后人未安妥。俟诸事完毕后。定当尽力相助。等等废话。说了很多。终竟一毛不拔。尔时制钱三串。以现在北京银元合之。约值五角三分。如此少数。乃张罗十馀日。不能到手。后不得已。当卖衣物。偿还工资了事。此事至今思之。犹有馀慨。前年闻周某、及某戚家。已凋零不堪言状。足见吝财者。仍不保其财。此固由伊等福命浅薄。不能结道缘而沾道光。亦因我尔时躬行未逮。尚不足以传世。故上天假手於人以阻扼之。今虽底稿已轶。将来世界大同。成功以后。当仍将未刻之重要图像。补画完成。以为天下万世法。偶尔感触往事。特述其经过。使汝等知行道办道之艰难。并知道之贵重。非有大福命者。即欲一结道缘。亦不易也。愚等不能文。谨录师训以为序。师尊降世纪元七十二年即民国二十三年岁次甲戌仲秋上浣?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06-22
大 学 叙 言
大 学 叙 言

大学一书乃万教之纲领。天所以广大道之传也。首明大道全体。次明人道之功。至能得而天道已尽。所谓先天大道。与后天大道。贯而一之也。物有四句。申结上文。此古书也。下则孔子之助词。孔子幼师项橐。从事小学。常梦周公。潜志大学。壮欲究周公制作之原。问礼老聃。得闻大学至善之道。(后人编大学入礼记中。良有以也。)朝闻夕死之叹。此其时乎。后游历列邦。道不行而辙还东鲁。删订纂修。而约以大学。自是古今之变化。有经书一以贯之。经书之博大。有大学一以贯之。大学之次第。明明德一以贯之。颜子问仁。告以克己复礼。礼即适周所问。曰天下归仁。即明明德於天下之旨。颜子既卒。恸一贯之道不传。惟曾子其庶几也。呼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厥后作传。始以毋欺。忠也。终以笨 矩。恕也。明明德之小乘也。家国天下。一以贯之也。传至子思。乃作中庸。天命之谓性。为大学探其原也。率性之谓道。明明德真谛也。修道之谓教。亲民真谛也。书末终以无声无臭者。为至善穷其妙也。又曰。中者、天下之大本。即忠之进也。和者天下之达道。即恕之化也。明明德也。故曰中和为儒门上乘法。即明明德之大用。天地万物。一以贯之也。曾子仁者。仁者见之谓之仁。大传故多大学之实行。子思智者。智者见之谓之智。中庸故多大学之精义。合两书而大道已全。察以精心。行以果力。尽人合天之奥在是焉。呜呼。自有天地即有人。有人即有大学。而由皇古以迄今日。明明德於天下者。几何人哉。非大学之厄穷。乃斯人之不幸也。夫大道之行。关乎天下人之福命。天下人不明不行。而一二人明之行之。是自造其福也。导千万人明行之。造千万人之福。而实积千万人之福於一己也。寻真乐者。其自得之。?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2-06-22
大 学 解
大学解

治世需才。乱世尤需才。才也者、所以拨乱世而反之治也。然才必由德出。始足以治世。否则适足以乱世。盖才者、末也。德者、本也。德赋於天。而裁成在学。理也、性也、命也、皆德也。穷理尽性至命。皆学也。?大学一书。明明德一节。穷理尽性。先天之学也。(后天中之先天)知止一节。炼凡身。了凡命。后天之学也。(先天中之后天)后天炼净。从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本末交修。还我本来真面目。性命合而为一。(性中有命命中有性)完全先天中之先天。大学能事毕矣。世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专致力於后天者。寂寞空山。并不理人世间事。不知有所谓先者。而取坎填离。遂不知其为后。纵使灵异神通。功效卓著。而先天之道有未全。终无由尽人合天。以立於不生不灭之地。其反乎此者。当初未经明师之传。兼为盲师所惑。学之毫无着落。遂回头抵牾。一切明心养气之学。目为异端。讲日用伦常学问。概从切实入手。躬行心得之下。即以为包括无遗。似得孔门之心法矣。然抛去静养一层。不知有所谓后者。何足与言先。况仁义礼智。虽出於心。而性与天道之贯通。原来别有其地。先儒只凭空说理。并不向身中讨出生活。无惑乎天人不能一气也。此非独修性不修命者有然。即性命双修者。视听言动。俱能不苟。而授以微言。或以行功善为外功。以传妙窍为内功。内外不能一贯。虽发前人所未发。终非最上一乘也。?唯知所先后者。为学既有次第。复得口传心授。何为收心、放心、诚心。何为凝神、安神、虚神。何为抱一、守中、合一。知此九诀。则近道矣。学道者、必求其备。讲道者、必尽其藏。断不可以大道之完全。略於此而详於彼。致使希贤希圣者。难以希天。况既露出端倪。苟不罄其蕴底。异日承学之子。妄加猜想。非阻人上进。即陷人入於异端。其流弊有不可胜言者。揆诸同登道岸之心。岂忍出此。虽然。苟不至德。则至道不凝。盖炼虚合道之功。其圆满当俟诸异日。孔子故於知止一节大旨。存而不论其详。伊古以来。中人以上之资格无几。旷观天下。几尽中人以下之人。灭天理。穷人欲。日亏厥德。大学遂不得其门而入。故单即明明德一节。条分贯串。不厌其烦。结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可见儒门之学。重平常。不重神奇。究其实。至平至常。即至神至奇已胚胎於此。而圣人不尚神奇者。内而圣。外而王。先天之学。由据乱以反於升平。由升平以底於太平。不越是书矣。岂非平常之中。有不平常者在乎。乃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后。是书已历数千馀年。历世少有大同者何耶。因其中有秘密之传授焉。深知内圣之学者无几。故致外王之道者无多。况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得其道者。更觉绝无而仅有。孔子之时。大道尚未宏开。是书虽著。不过浑言其理。不得多传其人。故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至复命之学。亦不得闻。子思孟子之时亦然。迄於今五洲交通。万教各出新奇。机缄将於此尽泄。诚天欲广大道之传也。而万国之教。其有裨於人心世道。高出寻常诸子者。终不能超出儒释道之三教。释教空诸一切。道教超诸一切。而其旨又不出大学知止一节。(释道两家。为儒家所?。其实儒家舍释道之理。大道难全。故大学有知止一节。乃明明德一节。详之又详。至知止一节。存而不论者。此盖不?而?。似?非?。孔子所以为万世之师。)至儒教踏实一切。大学明明德一节。已足发其大凡。其实释道未尝不从事於明明德。不过略言明明德。详言定静安。儒家到复命归根。终必从事於定静安。不过略言定静安。详言明明德。分而为三。合而为一。由是观之。大学之道。先天与后天之学俱全。真万教之纲领。而为吾儒完全性命之书也。家置一编。手执一册。无人不口诵心维。而究不能推行天下者。非大学之不幸。斯世有所不幸也。讲富强者。以为人事足以胜天。(人事足以胜天者。必先知天道之人也。知天道然后敢言人事。)事杂言庞。大道晦隐。否塞极矣。岂知天地间之事。无道至於晦塞。不卜而知其必灭。其合乎道者。愈晦则愈明。愈塞则愈通。况大学之道乎。明通公溥。恰在斯时。愿即平昔所闻一二者。与朋友同堂讲习。藉众人之长。以补一人之短。学无常师。择善而行。俾人人共酝酿於大道之中。全才由兹出矣。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世界由此大同。即大道於是乎益明。大莫载而小莫破。前无始而后无终。有不能状其所以然者。曰无极。无声无臭。而天地人物之理。无一不备。曰太极。一元运行。阴阳不测。变化各正。保合太和。圆满无亏。适以还其太极之体。(无极者。太极之体。太极者。无极之用。)大学之道。弥六合。亘古今。无处不宜。无时不趣。无为而无不为者。即无极而太极也。在明明德。道不远人。其未发也。气浑於虚。心则无思无虑。发则气与天地相通。觉吾身非小。从心所欲。无些微私欲杂之。静而无静。动而无动者。即一元运行。阴阳不测也。在亲民。民同此心。心同此理。民不能全其天理。即己之心有未全。裁成辅相。咸与维新者。即变化各正。保合太和也。在止於至善。盛德至善。有一无二。加一毫不得。损一毫不能。心与气浑合其中。亦无一毫加损者。即圆满无亏。适以还其太极之体也。此即现成以示人性命之在先天然也。(心者、性之质也。气者、命之充也。心气原不可分。由性命原非二物。但修命虽根于心。而气为重。修性不外乎气。而心为重。故就其所重者分之。要之一而二。二而一也。)凡人落在后天。欲返先天。有勉强之功焉。择师访友以明道。博学深思。以明其道之善。然后知性与命。实相感相应。心始不为外物所摇。知止而后有定。先立乎其大者。非礼虽纷纭续至。而心不敢驰於外。气则必归於根。寂然不动。百感咸忘。定而后能静。存其心。养其气。日积月累。心自不为嗜欲所栖。元气流行。无挂无碍。天之空也。地之阔也。有无入而不自得也。静而后能安。理益融洽。心益分明。事虽有是有非。且有非中之是。是中之非。而竭其心思。自会万殊归一本。安而后能虑。知之既真。处之必求其当。事之在一身者。无不中其心以自尽。事之在天下者。无不如其心以相偿。心纯乎理。理宰乎气。直养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虑而后能得。得则由后天之性命。复还先天之性命。然性命混成则为物。物有本末。本为先天。末为后天。事有终始。洗涤凡心。调和元气。后天之人事既终。先天之真性真命。即於是始。知所先后。知性命所以合。在先天无有不善。知性命所以分。在后天方有不善。既知善皆我固有之。非由后起。而用功不迷所向。则近道矣。孔子恐人不得其门而入。条分之。贯串之。切实发挥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大同不外乎小也。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致远不外乎迩也。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求人不外乎己也。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制外不外乎中也。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养和不外乎严也。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化气不外乎神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致知在格物。神之格思。不至虚悬无薄也。功之进者效自进。物理物欲。辨之既明。欲无所藏则虚。理无所蔽则灵。物格而后知至。理之所以范围乎我者。至乐而非苦人之具。则除欲直若除寇。惟恐害之抵隙而来。知至而后意诚。善念既真。恶念愈化而愈净。憧憧断绝。天性之本然自复也。意诚而后心正。天君泰然。流露於百体间者。皆元气之所为。血气惟相与从令。 心正而后身修。视听言动。无党无偏。同此五官百骸者。观感自有同情也。身修而后家齐。本此孝弟慈而推广之。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家齐而后国治。人不同姓。即不同气。既联一气於百姓。万姓自弥纶於一气之中。国治而后天下平。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无一人可辞其责也。平者上下四旁。各不相争之谓也。盖争出於人与人相接。则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焉。实出於情与情相攻。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要焉。而运动其间者惟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则无为而治矣。其本乱。物不格。知不致。意不诚。心不正。身自不修。乃内则恃采炼之末以超凡。外则恃政事之末以移俗。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而末治者否矣。所谓治者。至治馨香。感於神明。斯为务本之治。第本之全体大用。层累不穷。至厚也。其所厚者薄。道有明有未明。德有至有未至。竟欲身入圣神。天下熙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之道。上不言神奇。下不言技艺。独兢兢於德。几若迂阔而莫为。然而德者本也。此谓知本。试思天地之本在一元。形形色色。化育无穷。知本则正德利用厚生。与乾之至健同。德行恒易。以知险也。与坤之至顺同。德行恒简。以知阻也。此谓知之至也。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一大道之莫载莫破也。一大道之无始无终也。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此从古本。篇末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2-06-22
大 学 谈
大学谈?

大学之道者。两乘其说也。大道者、先后天之道也。大学者、大道之学也。大学之道者。先后天合一之说也。有大学之道者。成德之君子也。躬行大学之道者。大学之君子也。大德者、大道之凝也。大德之君子者。必明其德於天下也。明明德者。智谋踊跃也。智谋踊跃者。天人合一也。天人合一者。必明明德於天下也。故明明德於天下之德者。大德也。大德者。智仁勇之谓也。德而曰明者。德行也。德之行在智。故曰明德也。明明德者。智谋踊跃以行之也。智谋踊跃以行之者。未有不明明德於天下也。明明德於天下者。明其伦於上也。伦而曰明者。洪范九畴之伦也。能明洪范九畴之伦於天下者。小民自亲於下也。故曰在明明德。在亲民。明明德於上者。上之所以亲民也。明明德於天下者。民自相亲也。故曰能明明德於天下者。亲民在其中也。能明明德於天下者。必知止至善也。止至善者。先后天之大道合一也。先后天之大道合一。吾道一以贯之也。故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大道之学在知止。知止而后能定者。止於至善也。定而后能静者。止於至善也。静而后能安者。止於至善也。安而后能虑者。止於至善也。虑而后能得者。止於至善也。物有本末者。在止於至善。而后能明明德於天下也。事有终始者。能明明德於天下。而后能止於至善也。止於至善者。极乐也。乐之始在诚。故止於至善者。又诚也。诚则明。明明德於天下者。诚明也。明则诚。自诚明、谓之性。故知止而后能得也。得者德也。虑得者。明德也。虑而后能得者。明明德也。明明德者。明明得大学之道也。明则能知。知则能止。止则能诚。自明诚、谓之教。教者先天之大道也。故曰先天之大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后天之大道。在知止。知止则性与天道矣。止而终於得者。天命之谓性也。诗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故大学之道。始於明也。明者、上等君子之道也。生而知之也。诚者、下等君子之道也。学而知之也。故曰大道之学在知止。止而不善者。非大道之学也。善而不至者。非大学之道也。故孔子引诗曰。缗蛮黄鸟。止於邱隅。言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人而知其所止者。知所先后也。知所先后者。知先天之大道。与后天之大道也。知先后天之大道者。则可与言大学也。故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能实行大学之道者。头头是道也。故曰明明德者。学而时习之也。学而时习。能明明德也。能明明德者。不亦说乎。亲民而民亲之。民亲则近者悦。远者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止於至善者。先后天一以贯之也。能贯先后天之大道者。则大道在我。我即大道。人不知而不愠也。不亦君子乎。故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孔子悲天而悯人。大德修己以安人。?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2-06-22
天 地 叙 言\天 地 论 略
天 地 叙 言

昭明莫如日月。人所共见者也。震惊莫过雷霆。人所共闻者也。有生而盲者。喻以扪烛叩盘。不能释疑以实其见。有生而聋者。状以破山丧七。不能启悟以实其闻。凡人之蔽於见闻也类如是。况天之大。地之广。实有非见闻所能及者。然欲知道之非虚。不核诸散殊则无据。欲知人之非小。不究其原本则无因。兹即共见共闻。与限於见闻。而理有不爽者。浑言之。略记之。以俟志在大学者。致曲有诚。诚则明。明则前知如神。上天下地。不行而至。天地自了如指掌。然后叹大哉道也。天地原非大矣。?

天 地 论 略?

六合寥廓。人力所不能通。厥初浑沦无物。自道生一气。气产阴阳。阳精为天。在天成象者。二十八宿。四维中宫。天之体全。五星於以效其用。阴精为地。在地成形者。东西南北。四方中土。地之位定。五行於以贡其能。天阳地阴。相为对待。一气之流行於上下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之散气。为风、为雨、为露、为云、为雷、为电、为雪、为霜。至结为精秀者。在天星辰。在地河狱。而著明莫大乎日月。聚众阴众阳之精。为天地之大阴大阳。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天地之功用。皆不能外此以斡旋。虽日之位南。月之位北。然要互根於北极之下也。北极当天之中。日自北极至南极为冬。於天时水旺。月阴主之。於地位火旺。日阳主之。火归火位。其时阳潜地中。阴弥地外。加之日光斜射。气散而缓。故地中热而天气寒。昼则斜行天末。末小度短。故昼恒短。至夜入地。地虽近於天之下。而道纡徐。日由南极左至北极下。旋转南极右。度长故夜恒长。自南极去北极为夏。於天时火旺。日阳主之。於地位水旺。月阴主之。水归水位。其时阴缩地中。阳浮地外。加之日光正射。气聚而急。故地中寒而天气热。昼则正行天顶。顶大度长。故昼恒长。至夜入地。地虽包在天之中。而质重坠。日由北极右至北极下。径上北极左。度短故夜恒短。昼夜则以东西为度。日月俱一日一小周天。(一日月不及日几度)长短则以南北为度。南北两端。相隔一百八十二度有奇。日一去一来。三百六十五度。即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大周天。月二十九日。与日相背。同会一宫为晦。十五六日。与日相对。上下一线为望。一月去来。即一大周天。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此天地浩然之气也。且夫天地之气有五。近地曰平旦。虚无之馀气多杂而少纯。上曰明光。虚无之刚气。多纯而少杂。上曰中和。虚无之柔气纯矣。上曰清轻。虚无之元气。纯乎其纯。最上曰虚无。浑然太极。太极之初无动静。惟气机动而阳生。天阳故动。动极复静。以阳根於阴也。观宗动一天。止而有定。北辰得居其所。有静以驭动。天之动自不穷。气机静而阴生。地阴故静。静极复动。以阴根於阳也。观发生百物。终则有始。地中复见天心。有动以泄静。地之静自不灭。其下则大气健举。八面则气势内趋。且以重浊下镇。地遂以一定不移。中分九洲。有三百六十五岛。洲各有水相环。人物不能相通。即一洲之内。亦不相通。直至地气开。而洲内始通。再开而洲外始通。馀则水德灵长。其形游乎地极之中。其气周乎天极之上。天动也。太乙之精则静。地静也。天一所生之水则动。动静有相需之妙。仰观俯察。足徵大道之神奇。而道大莫载。天地之外。别有天地。其数不可枚举。其理不错毫分。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盈而虚。虚而消。消而息。息而盈。天地固有尽时。天地却无已时。有尽者后天也。无已者先天也。天地虽起於先天。然自有天地。即为后天。气有清浊醇驳。人有智愚贤否。世有治乱兴衰。即大势观之。俨若疾威之天。任有罪之肆其猖狂。有置之弗虑弗图者。而善人且局且?。几乎无所容於天地之中。纷纭胶葛。莫不以天地为不仁。不知此非有定之天也。有定之天。先天也。先天寓於后天之中。高高在上。降衷下民。罪人祸之。善者福之。不争而善胜。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故后天终受制於先天焉。要之先天此天。后天此天。并无有二天也。知此者其惟乐天乎。(此从六经天地并举之义。所重在理。约言大概。为性命起点。)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2-06-22
人 生 叙 言\人 生 论 略
人 生 叙 言?

人之欲与生俱来。违理从欲。欲偿遂觉乐不可支。无何老矣。视壮生为苦。无何病矣。视壮生加苦。无何死矣。视壮生尤苦。空手归来兮。惟孽障相随。受苦地狱。堕入畜生。幸复为人。百折千磨。苦无由脱。有存理而未至寡欲者。虽不若是之甚。而欲根怒发。终亦难免其遭。念及此情。遂有厌弃人间。冥心合道者。讵知有道即有天。有天即有人。人惟尽人道合天道。斯为大道。兹故即生而最贵者指示之。亦不外生而有欲者开导之。中人以下。庶知人各有道。中人以上。庶知道不远人。则大学之道。人人皆可为之矣。?

人 生 论 略

凡物感天地之散气而生。煦妪繁昌。虽足见好生之心。要非天心所属。故为天地之心者惟人。开辟以还。始生万物。由混沌而渐清纯。秉乾胜者成男。秉坤胜者成女。积气成形。形交气感。或降生於天。或下生於地。或生於万物之精。溯厥肇生。皆受天地之中。而所秉与所造。不无差异。人之气有与默相契者。遂从呼吸之元而种其根。此时冲漠难名。宛然无极。迨媾精而根始萌芽。两神相搏。血气既济。太极全而阳生阴长。有妙合以成精。阳精之清。升而脑力生。上浮者为天。阴精之浊。降而肾水成。下凝者为地。两仪既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森然并峙。而岁星和气。太白严气。荧惑光气。辰星浩气。合镇星真气以相纬。五脏之元灵钟。甲木、庚金、丙火、壬水、戊土合。五脏之形体备。由清化浊。六腑以生。暗长潜滋。水火合其德。金木成其功。浑然粹然。止於至善。逮胎元足而出离母腹。元精元神之聚於脐者。遂分寄於上下。而凡精凡神因得而淆之。然人之本於天地者。固未尝不在。头象天圆。天积阳也。故头为诸阳所会。足象地方。地积阴也。故足为至阴所起。阴阳变合。阳气化精。天气下降。阴精化气。地气上腾。此人身中之小天地也。其通於身外之大天地者。鼻气通天。口气通地。脏腑之应于内。互通东青、南赤、中黄、西白、北黑、各气也。气者形之充。地之形分九洲。人则四肢以应四大洲。两耳、两乳、一鼻、突起。以应五小洲。三百六十五节。应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三百六十五络。应地之三百六十五岛。天干十日。手十指应焉。地支十二时。足十指并两垂应焉。星辰之经纬。水道之纵横。上下前后左右之脉应焉。其他曲若纹理。细若毫毛。无一不与天地相肖。至风雷山泽。天地之用。而大用尤在日月。日生於东。木生火也。月生於西。金生水也。木生金成。人身之用。而大用尤在水火。水为太阴。本诸月也。火为太阳。本诸日也。故天地之日月即水火。人身之水火即日月。显诸用。目之视远惟明。藏诸用。耳之听德惟聪。鼻则呼吸天地之阴阳。口则宣传天地之化育。指措天地之事则有手。往来天地之间则有足。小而言之。貌欲其丰也。培其土。质欲其坚也。培其金。体欲其秀也。培其木。颜色欲其光明润泽也。培其水火。推而广之。始则五行相生。培其生长之原。气自与天地育物相感召。则无求自得。而为天下之富人。(所谓富者。非只财货已也。凡有偿於己者皆是。)继则五行相制。培其制化之本。气自与大地成物相感通。则群降以从。而为天下之贵人。(所谓贵者。非只名位已也。凡见服於人者皆是。)终则生太过。而制以培之。制太过。而生以培之。气自与天地之穷变通久。相与调剂得中而不敝。而为天下寿考之福人。(所谓福者。非只享年已也。凡身康强。心安乐皆是。)更精而进之。前所谓培者。元气也。(即下节性命是也。)元气培、则元精自凝。元精凝、则元神自完。将见火之神属心而主明。水资其神。而肾之巧出。金资其神。而肺之治出。土资其神。而脾之谋出。木资其神。而肝之断出。兼巧治谋断。而主之以明。天下有何理不可穷。有何事不就范。因心作则。而为立言、立行、立德之功人。有功自有名。下学则名为士人。中进则名为贤人。上达则名为圣人。圣而不可知。则名为神人。神还虚。虚合道。则名为天人。提天挈地。无有终时。人生之究竟如斯。道岂远乎哉。求在我者也。术岂多乎哉。不外五行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者。善而已矣。?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2-06-22
性 命 叙 言\性 命 论 略
性 命 叙 言?

天地人三才。其散为万殊者。实归於一本。一本者何。性也。即命也。天地人无二理也。儒家言性详矣。多於性之外言命。释道家言神气详矣。而得真诠者。其实无非性命。第多在命中言性。加之关窍火候。多方譬喻。不敢明言。读丹经者。影响猜摹。三千六百旁门。从兹纷起。与其不敢言而譬喻之。何若不言之为愈。惟即性命交关处。深切著明。至修命之功。虽未显然抉出。执是篇而玩索有得。亦可知命不离性。无人不能从事於斯。得之浅者。人间之福命可膺。得之深者。自不难上通天命。道德由此积。经济由此宏。下至一技一艺之微。莫不由此发散。天地人所以万古长存者。即在此也。大学之道无他。亦求其放心於此而已矣。

性 命 论 略

天地万物原於道。道也者。无时无处无事不在。且无不各适其宜。而从无可名而强名之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则为性。周行而不殆。则为命。性即命之根柢。命即性之英华。性主乎知。无心於知。而无不知。乾以易知也。命主乎能。无心於能。而无不能。坤以简能也。阴阳和合。至善无恶。且并无善之可言。真性真命之源也。元气布散而形象斯昭。故阴阳每多狃於一偏。屈伸消长之间。相对者、或转而相妨。相辅者、或因而相攻。故命之分布於人间。本不能齐。而性亦觉随之而有参差。先天既已流为后天。则坎离之面目。遂非乾坤之旧。气质之戾。每挟持乎义理之真。而浸而为主。故有知则竭之於机变之巧。有能则逞之於势利之场。几不知性命为何物。讵知此用不得当之知能。当亦为性命之发皇哉。苟无性曷有知。苟无命曷有能。抑即有性有命。其良知良能。丧失净尽。则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终亦无知无能也。故性不以义理言。而专以气质言。则见其恶。不见其善也。即并义理与气质言之。虽见为善。亦见为恶也。必择义理与气质言之。斯为至善无恶。且亦并无所谓善。而后乃得性之本体也。有本体之性。即有本体之命。固经无量劫。不生不灭者也。至善恶混杂。则命非先天之真。吉凶祸福以起。忧乐悲欢随之。苟安於命。而不思自强。则膺终身之忧患。苟违所命。而行险侥幸。则自纳诸罟获陷阱之中。是皆不能修性以立命者也。夫人之始生也。得其真命之谓性。性中之命。义理之命也。得其馀命之谓命。命中之性。气质之性也。人当七窍未开。性居上而统命。命居下而从性。氤氲布 。独酿太和。迨根蒂熟。而首倒足颠。性在下而气仍主升。交於坤命。命在上而气仍主降。交於乾性。由先天而落於后天。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性命之义理既微。受制於气质之性命而为宾。性命之气质既粗。挟持乎义理之性命而为主。纷纷聚讼者。有以性为不善。不知其为凡气也。有以性可为善为不善。不知元气之不离於凡气也。有以性为无善无不善。不知元气之不离於凡气也。惟以性为有善无不善者。是知元气不离於凡气。亦不杂於凡气也。其主宰则谓之性。其流行则谓之命。命有吉无凶。而有吉凶者。实由性有盈歉。遂致失其正命也。乃或见命有宜吉而反凶。命有宜凶而反吉者。遂视性与命为两途。岂知天下事有不平。不过偶然后起之数。数命失其常经。义命自神其变化。义命者真性也。特患人不能修性以立命耳。争利於市。争名於朝。煎其心而劳其体。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是图福命。而不能惜命。克勤克俭。利器皿以周其用 。备衣食以保其身。身内之灾。疗以药石。身外之患。卫以甲兵。是惜生命。而不能延命。慎起居。节情欲。和醴泉。蒸灵草。吐弃凡躯之秽。吸纳天地之精。甚有日用伦常。万物因累身而废。无为自得。空寂守心。是延凡命而不能知元命。遇明师之指授。得妙窍之真传。惟静以凝其神。调其气。炼其精。动则不克全其道德者。内有障气以阻之。外有逆境以累之。功不得进。善不能为。如在宝山空手而归。是知元命。而不能复命。复命者。复天命。天命之谓性。统性之谓心。本是非之心。以居敬穷理。性之智也。本恭敬之心 。以动容周旋。性之礼也。本化裁之心。以因宜制事。性之义也。本恻隐之心。以爱人如己。性之仁也。一皆以诚实之心贯之。性之所以成终成始也。端虽有五。不外一中。有心中之中。始可求人身天地之中。天之中为乾金。金在后天属肺。统诸气。在先天则寓於头上。无声无臭。为性我之性。地之中为坤土。土在后天属脾。统诸形。在先天则寓於腹中。不内不外。为命我之命。人既尽心中之性。以养其腹中之命。火生土也。养腹中之命。以完其头上之性。土生金也。性命双修。斯金丹大返。而一切福命生命延命。其得之如操左券者。犹性分之末事也。且直与天命。同其悠久焉。所谓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吾性之纯。亦自不已。此从与知与能处言之。至性命元机。未可轻泄。然知其原委。能从此处做到。则不可得而闻者。自无不闻矣。天地之间。阴阳五行万物。其生生不已者。皆元气之所弥纶也。而究其实。毫无迹象之可寻。不可得而图也。天圆而包乎地。故画一圈以仿佛之而已。?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2-06-23
捕鸟人和冠雀
捕鸟人和冠雀
捕鸟人装好了网,准备捕鸟。冠雀老远就看见了,便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正在建造一座
漂亮的城市,说完就跑到远处躲藏起来。冠雀信以为真,毫不迟疑地飞进网内,结果被捉住
了。捕鸟人跑来捉冠雀时,冠雀说:“喂,朋友,你建造这样的城市,决不会有更多的居
民。”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发帖
1914
开心币
0
好评度
390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2-06-23
驴子和驴夫
驴子和驴夫
驴夫赶着驴子上路,刚走一会儿,就离开了平坦的大道,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去。当驴子
将要滑下悬崖时,驴夫一把抓住他的尾巴,想要把他拉上来。可驴子拼命挣扎,驴夫便放开
了他,说道:“让你得胜吧!但那是个悲惨的胜利。”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心就好~~~~~~呵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