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25阅读
  • 0回复

净空法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真音
 

发帖
1326
开心币
83
好评度
668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3
http://www.orientbuddha.org/fjxy/show.asp?id=1618
-------------------------------------------------------------------------------- 时间: 2004-10-10 17:15:18 宿业深重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前一段讲‘有即是空’,是假象,‘空即是有’,皆是从自性变现的境界。凡夫不明此理,对事实真相一无所知,且特别固执自己的成见。他没见到因缘果报,不相信,‘地狱在那里,你看见了?’纵然我说看见了,他还是不相信,‘你看见,我没有看见!’一定要他自己看见才相信,别人看见了告诉他,他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人没救了,这是‘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遇到这样的人,就是佛经上说的‘一阐提’,没善根,所以讲不通,我们只有合掌恭念‘阿弥陀佛’。他高兴怎么办就怎么办,不但我们帮不上忙,诸佛菩萨也帮不上忙,因为他不相信。这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取著「空相’,认为人死就死了,一切都没有了,那有轮回,那有报应?死了,一切都完了!于是这一生可以无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他堕落的原因。以后他见到地狱,见到轮回,后悔来不及了。 真正有佛缘的人,闻到佛法,能相信、能接受。佛在经上说,能相信净土,这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无量寿经》上,阿阇王子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还不能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发愿往生。我们听到了,真相信、真发愿,就应该恭喜自己,善根、福德超过阿阇王子很多。
--------------------------------------------------------------------------------
只造净业
“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也”。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晓得自己业障很重,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先要认识业障,才有办法将它消除。此处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舍己为人’,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没有为自己,这是善念,是‘善业’。如果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就是‘恶业’。佛法的善恶标准在此。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那个力量强,先去受报,不一定的。善念一定得善果;恶念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 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所以,佛在大乘法里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世间决定没有贪念,就没有一点恶业,在世间随缘度日就好。自己生活富裕,是前生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就过富裕的生活,不将富裕放在心上。这一生生活贫贱,日子过得很苦,生活条件很差,也不需要追求,无须改善,早一点求往生,这样的心是定的。如果生活很清苦,看到别人过得很舒服,想跟人家比一比,想方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诸位想想,他有没有意思离开六道轮回?没意思,还是留恋六道轮回,因为他还想改善生活,并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求往生,难! 这些道理,不但佛教导我们,儒家也教我们‘富贵安于富贵,贫贱安于贫贱’,心都是安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明白了,所以他的心很安定,没有欲望,没有追求。安就有乐。中国谚语常说,‘知足常乐’。世间不知足的人最苦。知足的人最快乐。
--------------------------------------------------------------------------------
净心养生
“故不应著有,亦不应着空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不能执著有;但是假象不断,千变万化,所以也不能着空。空有两边皆不执着,就对了。 “既知相由业转,业作于心”。这两句真的将宇宙万有的道理说明了,这是从大处来说。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好不好,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明白。明了这两句话,就会主宰自己的命运,改造命运。‘相’,是色相。身体是色相。身体多病,不够圆满,很多人想改,到美容院或整型外科改。愈改愈糟糕,副作用太大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从心上改,心善,相貌就善良。心慈悲,相貌就圆满。‘业作于心’,衰老也可以返老还童,只要自己会改。一天到晚想老,就老得很快。如果能将老忘掉,都是年轻人的念头,身子就灵活了。这是色相,要懂得‘从心想生’。所以,常常想佛、想菩萨,相貌就变成佛菩萨,很圆满,让人家见了都欢喜、尊重你。要多想好的,不要想坏的,多看佛菩萨,照佛菩萨的模样来塑造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心地下功夫。心是主宰,事相上只是小小的补助而已。上了年岁的人知道要注重身体、保养身体,要进补、练气功、打拳。身体也未必好。学佛的人拜佛,对于锻炼身体非常好,但也是辅助,真正重要的是炼心。 心清净、身清净,一切病不生,不会衰老。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讲,‘一切皆是心作主宰’。这个意思重复说了很多遍。此处说得很有道理,‘相由业转,业作于心’。心要清净、平等、善良、慈悲,念念想一切众生,把‘我’忘掉。说老,总得有个人老。我没有了,谁老了?佛菩萨为什么不老?因为他没有‘我’。有我才会老,没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会生病,没有我,谁生病。有我,才会死;没有我,谁死?生、老、病、死,都没有了。《金刚经》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老、谁病、谁死,都没有了,这才解脱,才得大自在。
--------------------------------------------------------------------------------
梦中呼唤
“既不著有,亦不着空”。空有两边不执着,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乐的。“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六度万行,乃能利益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利益自己,随缘度日,真正是幸福快乐无比。世间人之所以苦,原因是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牵挂。这些东西是一场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因此,佛在经上常讲一切众生是‘可怜愍者’。根本没有苦,却打妄想,自找苦吃。这都是迷惑,看错事实真相,产生错误的观念,在虚妄中承受,真正可怜。 明白事实真相,修六度万行是利益众生,唤醒众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唤醒,佛菩萨在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唤醒众生,所以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作觉悟的榜样。释迦牟尼佛的生活,须菩提尊者赞叹‘希有世尊’。佛着衣持钵,到舍卫大城托钵。平常人看,一点儿也不希奇会看的人懂得,他自在、快乐、幸福,他的人生充满真实的智慧。世间人无论作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并不快乐、不幸福,苦恼无边,那就不希奇。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苦恼,真的幸福快乐,这才真希奇。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觉悟的人赞叹‘希有’,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以行六度万行’,就是示现在世间全部的生活活动,都是为众生作榜样,都是启发众生,令众生觉悟的。 试问,许多众生看到他的样子而没觉悟,也能得利益吗?能!觉悟没有那么快,一看表演就觉悟,决不是普通人。好比听经,两个小时就开悟证果了,决不是普通人。佛菩萨不断的示现,生生世世的示现,慢慢的熏习,时间久了,熏习力量就产生。中国古人的衣服有香气,称为‘薰香’。现在科技进步,香水一喷就香,快得很。从前薰香是烧好香,把衣服放在那里熏。大概熏两三天的时间,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几个小时香气不散,所以佛经常说‘熏习’。 佛菩萨示现,我们天天接触,虽然没有开悟,但是受到熏习。生生世世不断的熏习,总有一天会觉悟。所以,觉悟不是偶然的,可见佛菩萨示现没有白费。佛法说,对于一切众生,有种‘近因’,立即成就;有种‘远因’,来生来世,甚至无量劫以后。佛菩萨有恒心、有长远心、有耐心,并不急着赶快成就。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赶快成就,孰不知,欲速则不达,一定要时节因缘成熟,必须长时间的培养。 世间往往有些大功大业不能在一生完成,诸位读历史就晓得。古圣先王的理想、愿望,他真正在做,但是本人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代代相传,成果才现前,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利益。这就是所谓‘历史的眼光、历史的任务’。特别是对于佛法的承传、弘扬,一定要有远大的眼光。
--------------------------------------------------------------------------------
无我度他
‘修二边双离’,二边包括的范围非常广,空有两边是纲领,细说则太多了。真假是两边、邪正是两边、是非是两边、善恶是两边、利害是两边、人我是两边。全都离开,心多么清净!‘二边’即现代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两边都要离,心真正清净。‘寂’是清净心,‘照’是智慧心,心清净而充满智慧。‘寂照同时’,清净心、智慧心同时显现,得此果报,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不但对自己有利益,对一切众生当然有利益,知道用何种方法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有这个心,没有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就是寂照功夫不够,所以力量达不到。 “发大心者,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布施”。《金刚经》所说的‘布施’,就是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一切都要贡献给所有众生,贡献给社会大众,决没有丝毫为自己,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这是‘离相布施’真正的意义。 “布施此空有双离之妙法,则自他皆得离相见性,断念证体,同归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议。”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都能舍己为人,这才是‘布施’,才能‘离相’。这样修久了,事相不必离,不必破,久而久之自然化除。这是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起心动念,想虚空法界、想一切众生,不想自己,将自己忘了。这个方法比小乘、比权教高明太多。事相离了就‘见性’,妄念断了就‘证体’。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这是‘同归性海’的现象。此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
究竟医王
“故誓愿普度一切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学佛的人一定要发愿。没有愿,人就没有志气,没有前途,所以愿是行的动力。经商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饮食不正常,有的还要工作至深夜。这是什么力量推动的?赚钱!钞票的力量推动他,所以不怕辛苦。诸佛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普度众生,也没有休息,不要钱、不要名、不要利,这样不眠不休,为的是要度众生。看到众生太苦,迷得太深了,为救度众生,那有时间休息,怎能不认真。若不认真、不努力;众生就多受苦;早一天成功;众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这样的大悲心,这种力量比世间名利的力量伟大得多。 我们不肯认真努力,原因是没有悲心,众生苦,与我何干?他苦他的,与我不相干!嘴巴说度众生,自己不发愤又不用功,也不想早一天成就,这不是真愿。真正誓愿,看到众生苦,就像自己受苦;看到众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亲眷属受苦。我们总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能不发愤用功?所以自己不认真努力修行,不认真努力弘法利生,怎对得起众生,怎对得起佛陀,怎对得起自己!能觉悟到这一层,自然就勇猛精进,认真努力。 无论用什么功夫,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精神恢复,立刻再做,身体能支持,不会累坏。我们用这个方法,真的能长养善根,也能增长自己的智慧体力。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是‘乘愿再来’。愿力无法超过业力,这一生就受业力支配。如果发大誓愿,真实誓愿,此誓愿超过业力,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从相上讲,相貌、体质、精神转变了,想法、看法皆转变了;骨子里业力转变成愿力,不必换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的主宰,所以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讲空话,它有理论、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 ‘普度一切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说‘众生好难度’,那是自己没能转过来;真正转过来,众生就不难度。但是,度众生需要‘缘’,诸佛菩萨誓愿弘深。没有缘,就是众生不肯接受佛的教诲,佛不度无缘的众生。佛度有缘人,肯相信、肯接受,就得度了。佛法在世间没有缘,原因在有势力、有财富的人不帮助佛法,而帮助其他外道,所以佛门缺乏弘法的资财,人才更缺乏。佛法衰,这是众生没有缘,不是佛菩萨不慈悲。 “且度尽众生,亦无众生得度之想”。经文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自他俱不可得,一切现象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做事是‘生心’,心里若无其事是‘无住’,与《金刚经》的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应。换句话说,圆圆满满的做到了,这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众本无众,生本无生故。如此,方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之菩萨”。佛在金刚般若会上承认的菩萨,一定要离四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不要以为自己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诸佛不承认。虽未受过菩萨戒,甚至三皈依也没受,但是他已经没有四相,佛承认这个人真的是菩萨。修行要重实质,不在外表形式。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