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易经新解——2010版 第一卦 乾
回帖:易经的智慧—简介1 2014版--易经记载着大乘佛学的全部智慧

我们要了解易经,也要了解著经的圣人。《易经》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易经》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易经》。 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易经》的词语。
《易经》的作者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500 年才出一个。
《诗经•大雅》中有颂诗。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易经》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
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
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易经的智慧—简介1

第一卦 乾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第一卦 乾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乾者天也龙者超凡,天道正法难遇已遇,天国福音入圣超凡,元亨利贞最高赞叹。六龙六度六波罗密,为人应具持戒忍辱,禅定布施智慧精进,最重要有佛加持力。佛经有讲若人能具,六波罗密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数。

我们修行有很多方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都有,不过,我们有佛菩萨的加持力,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一个人真的爬不上哦!我甚深了解这个,不是师父恐吓你们,修行当然是靠自己,靠自己是什么呢?我们自己应该诚心、应该努力、应该用功,应该时时不忘自己内边那个佛的力量,我们时时都要恳求祂帮我们忙,那个力量我们叫上帝或是佛祖,也就是我们的本人。

初九:潜龙勿用。潜者隐也如佛基址,所谓三全其一持戒,一用斋戒为佛基址,戒定慧者戒为第一。持守戒律如地含种,待圣法雨悉皆得萌,否则不起太大作用,所以应该力投明师。

我们里面有佛性,只要有明师帮我们唤醒里面的佛或里面的师父,这个里面的师父就会照顾一切,就会醒来做事。只有遇到真正的明师之后,这个内在的主人才会认出自己。
如果有人认为跟随师父修行太辛苦,要持素,又要打坐那么久,还做不到的话,那么至少能持五戒也好,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只能一夫一妻)、不喝酒、不赌博等等,这样有一天还可以回来做人。师父不是在威胁或强迫你们要持戒,只是告诉你们宇宙的法则。
如果能够持戒,即使我们不想修行成圣人或成佛,也还可以回来过健康、快乐、比较少痛苦的生活。如果我们不能持五戒,我们的标准低于人类,那么我们回来时,会变成其他比人类低等的众生,诸如动物、鬼、恶魔那类。如果我们持守五戒,又有修行,遵守更微细的戒律,我们便可以成为圣人或佛。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六度之二是为忍辱,忍辱龙德八识田现,在者存活草木初生,如苗求生逆来顺受。三全之二利见大人,二投明师指示功程,返回真我寻求指引,重新与自本性联结。


下一页 (1/3)
下一楼›:六十四卦歌 乾卦天道正法遇 六龙言六波罗密 潜龙勿用言持戒 守戒是为保护己 但持戒不是究竟 持戒 ..

查看全部回帖(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