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修行心语(作者:郭长宏)
回帖:

(三)、实现静的简易方法
修炼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静、空、无呢?如何走才能达到真静呢?”应找出一些符合现实的、不用意念、不用形式上的意念的入静之法。现在人们所用的,多是引着自己入静,其本身就是去动,无机会静,这样即使进入状态也守不住,这种有意念的方式不可取。而任何人都有意念,目标又是使自己趋向于无意念,如果站位于有意念,但却以意念引着、领着去修炼,这样就不如随着或顺着,即是不排除意念,也不排除杂念。道理很简单,牵着绳一直紧张,为动,一念代万念不行;随着绳本身的曲度,就不会很僵直,因为顺着走,就必须有柔劲才行。绳子绷得不紧为相对静止,即顺着走。
有的人欲入静时,总用压制的方法,这样就会有矛盾。人的意念总会有不动之时,等到意念不领着自己的时候就更静了。如没有绳子,杂念不排除而自无,想法不压制也自无,就算入静了。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才能进入真正的静态。往往越简单的越具有高深的道理。人在不明了道理时才躁,大道寓于简,谁都有这个机会,明者亦易,愚者亦难。随是被动的,顺是主动的,不矛盾,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静态。因此,不用去管静与不静,有可能在某种状态下就会自然顺着那种气氛去发展自己的想法,顺着就能实现一种相对的静,这就是方法。
一切东西的现象都是物质发生变化,是能量的交参,而这种交参变化可以说是时空转换的格局。静本身就是一种时空的转化状态。(注:此文根据1993年“长白山身心修持夏令营”讲课录音整理。)人欲修行,仅靠个人盲修,一般难以成功,只有明师才能给人带来“觉”,唤醒昏昧的元神,浇醒善性。醒后,把持住本性,使自身整体融合在一起修炼,才能提高生命质量。所以,生命修持的真正途径就是一句话:“跟师父模仿学,要本神自己炼”。

(一)、真法难授
修炼界自古以来即讲根基问题。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心识气血也都各自不同,但是,当一个真实的修炼法门放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只要去修,人人都会修成正果。遗憾的是,由于素质问题,心识不开的人,认识不到真法,尽管有明师费尽口舌也是徒劳。而教些粗浅或旁末的方法,大多数人却认为这个好,反而会认真地练下去。
在跟同道朋友聊天时,他们也深有同感。真法讲出,学者茫然,却自认为“如此平常之理谁人不知,这还算道法?”最后还得恳求老师再教些所谓的真东西,似乎越神秘越是真法宝。使得师们都不知要教什么了!把一个至简至易的大道放在眼前而不知,就是没有心识相应的缘故。
对众多求法者,春秋时期的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一句“不笑不足以为道”是说道之珍贵而下士不明,还是不被下士所嘲笑冷待的就不是真道?
几千年以来的求道法者如此,现代社会的许多修炼者也是如此。多年来,为了修行,为了人人修行,我站在讲堂上认认真真。为了真东西,没用处的也得讲,只为了让修者能够接受,可到头来,真的被省略。他们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地倡言老师“圣贤”,病好了,心情好了,功夫又长了等等“谢谢”的原因。而默默听着的我,只有回家途中,望着夜空繁星,独自流泪。
每次讲习班结束,都下狠心对自己说不再教人。但还得教,看不下那众多修炼者的赤诚求道之心。而教又是真的无兴趣,“假”的才认真学练。人太务实了,只求今天的变化、明天的收获,而真法是融入生命根处,在“活”的过程中自行完善的法,她不是人们只为了表面欲望而有的玩具!她真的是永远满足不了执于眼前结果而修法的人。

(二)、平等心得道
对那些能够去求真法的人,师又都能去教吗?修行讲根基,不是说根基差就修不成正法,真正的道法是不择人的。善人可修成,恶人亦可,富人能修成,乞丐亦能。法无外,皆在心识之变,神炁之化,心神之自修。但根基差的存恶之人却求不得正法,不会有师去教,师也不敢去教他正法。不是师之保守,而是心性德行不善者为下等根基,无论哪宗修炼的方法,是先性后命、还是先命后性与性命同修,修到一定阶段都是神炁相融、心识炼化的过程。心根差者则无法以平等心过关,心魔必起。此火候乃自性之为,师亦不能代修。如教真法,师则害人误己矣。
所以真法不会轻易示人。修行难,难在自己是否有一颗纯正善良的心去感悟明师,求得正法。古来入门苦修,勤俭杂役,师者考验修者心胜,磨炼心根,确实心地纯正,又能勤苦修为的人,才能传授正法。昔时,长春真人入门也是艰难重重,才致终有成就,开龙门宗法。择徒而授法,这也是为师之道。

(三)、显心识,性命同修
近日,有位修炼近二十年道法者来问,他这一生修成有望否?现在层次怎样?我说:“你修得挺好,已经入道了,以后的路还需要自己去把持了”
修成与否,首先是入没入道。此人现在心识已经出现,这是人道的根据,也是修持的关键。谈修炼,乃人体精、气、神自我圆通之道,一是炼气,二是炼神。炼气之道是强经脉,壮脏腑,足

下一页 (1/2)
下一楼›

第三部分:修行心语

(一)
修行——人,生命完善。
内养自炼之道是 ..
‹上一楼

(二)、静的内容
1、从心上去讲心和静
从心去谈静,一念不起为静。有想法则为不净,干 ..

查看全部回帖(5)
«返回主帖